專利名稱:碎土篩土、摘果分離、送果送秧同行式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nóng)業(yè)機械,主要用于花生收獲。
背景技術(shù):
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很受人們的喜愛,但花生的收獲卻長期困擾著農(nóng)民。國外多采用分段收獲法,即先挖掘、篩土、晾曬;后揀拾、摘果、分離、清選,收獲期長,損失大,不適合中國國情。而國內(nèi)至今尚沒有一種能為廣大農(nóng)民接受,并得到大面積應(yīng)用的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仍處在人工和半機械化收獲階段,目前在中國北方采用較多的是“花生鏟”,即在拖拉機后部帶一個大型松土鏟,松土鏟從花生下面鏟過,把根鏟斷,把表土鏟松,人工拔秧,把花生果從土壤中帶出來,然后人工摘果,或用摘果機摘果。這種方法會造成丟果,特別是土壤板結(jié)時,損失更大?;ㄉ斋@比谷物收獲困難,上世紀(jì)基本定型了的東風(fēng)69型和4H-800型也未能推廣應(yīng)用。近期研制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的不少,但真正投入大批量生產(chǎn)并為廣大農(nóng)民接受和廣泛使用的還沒有。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shè)計制造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可靠,性能良好,能為廣大農(nóng)民接受的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花生收獲機械化水平。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設(shè)計的,在一個機架上裝有缺口型花生挖掘鏟;上鋼絲縱篩;下鋼絲縱篩;能上下前后作橢圓軌跡運動的鋸片型碎土篩土、摘果送果篩;橫向裝有鋸齒耙的花生秧輸送帶;按螺旋線排列摘果桿齒的復(fù)摘皮帶;花生果箱和傳動機構(gòu)。牽引、液壓升降和傳動機構(gòu)的動力由拖拉機提供。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1)挖掘鏟將花生及表土挖起后,碎土、篩土、摘果、分離、送果、送秧六道工序同時進行,大大地簡化了結(jié)構(gòu),降低了成本,工序流程合理,工作可靠。(2)碎土、篩土的方式先進,能上下前后交錯作橢圓軌跡運動的A、B兩組鋸片篩,碎土能力強,篩土效率高,不堵塞,不纏繞,不怕土壤有石子,震動小,壽命長。(3)摘果的辦法理想花生果柄很細,從花生秧上摘下花生果并不費力,但如將花生整個放入一般摘果機中摘果,摘果桿齒就要將花生秧和花生果一塊打擊,不但動力消耗大,效果差,還需要重新分離和清選。為此很多研制者提出半喂入式摘果機,但因夾持機構(gòu)復(fù)雜,對行性要求高而很難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從花生挖掘開始到收獲完成,始終沒有改變花生生長時的花生秧,花生果和土壤的上下位置,A、B兩組鋸片篩從下面碎土,篩土的過程中,同時將花生果摘下,不打擊花生秧,花生秧在裝有橫向鋸齒耙的輸送帶的抓取下,將花生秧逐漸壓在上鋼絲縱篩的篩條上,沿著篩條向后滑動,最后排出機外,沒有專門的夾持機構(gòu),也不需要專門的分離和清選機構(gòu),因此動力消耗低。
為了便于了解碎土篩土、摘果分離、送果送秧同行式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的構(gòu)造,繪制了四張附圖。
圖1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主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A-A剖視示意圖。
圖3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B-B剖視示意圖。
圖4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傳動機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具體說明其結(jié)構(gòu)和工作過程。
機架(3)的前面和拖拉機的牽引,液壓升降機構(gòu)連接,下面安裝有缺口挖掘鏟(35),缺口可以增強切斷能力并減少工作阻力,傾角25°左右,挖掘鏟(35)的后部裝有上鋼絲縱篩(39),篩條間隙40-60mm,間隙根據(jù)花生果的大小和花生秧的長短而定。上鋼絲縱篩(39)的后端一直延伸到機架(3)的尾部,在上鋼絲縱篩(39)下面裝有下鋼絲縱篩(38),下鋼絲縱篩(38)前端固定在挖掘鏟(35)的后部,后端固定在機架(3)的中下部,篩條間隙8-13mm,根據(jù)花生果的大小而定。在機架(3)的中部,裝有偏心軸(12),偏心軸(12)的左端裝有三角皮帶輪(6),偏心軸(12)的兩側(cè)加工有兩對偏心(11)、(14),兩對偏心相隔180°,對稱配置,兩對偏心(11)、(14),通過軸承安裝兩對帶圓環(huán)的前擺桿(8)、(10),前擺桿(8)、(10)的上端有擺銷(7)、(9),擺銷(7)、(9)連接著前直角形擺桿(15)、(19)的上臂,前直角形擺桿(15)、(19)裝在前擺軸(13)上,可繞前擺軸(13)擺動,前擺軸(13)固定在機架(3)的偏前上部,前直角形擺桿(15)、(19)的上臂和下臂為剛體,在下臂有擺銷(21)、(23)和連桿(22)、(26)的前端連接,連桿(22)、(26)的后端通過擺銷(27)、(28)和后直角形擺桿(24)、(25)的下臂連接,后直角形擺桿(24)、(25)安裝在后擺軸(20)上,可繞后擺軸(20)擺動,后擺軸(20)固定在機架(3)的偏后上部,后直角形擺桿(24)、(25)的下臂和上臂為剛體,上臂有擺銷(16)、(18)和后擺桿(17)、(29)連接。帶圓環(huán)的前擺桿(8)的下端有擺銷(43),擺銷(43)和A組鋸片篩的縱粱(65)的前部連接。縱粱(65)的前端裝有A組鋸片篩的前橫梁(40),后端裝有A組鋸片篩的后橫梁(53),前后橫梁(40)、(53)上裝有A組鋸片篩的篩片(41),縱粱(65)的后部通過擺銷(48)和后擺桿(17)的下端相連接。帶圓環(huán)的前擺桿(10)的下端有擺銷(45),擺銷(45)和B組鋸片篩的前橫梁(44)連接。后擺桿(29)的下端有擺銷(49),擺銷(49)和B組鋸片篩的后橫梁(50)連接,B組鋸片篩的前后橫梁(44)、(50)上裝有B組鋸片篩的篩片(42)。這樣部件(8)、(7)、(43)、(1 5)、(21)、(22)、(28)、(24)、(16)、(17)、(48)、(65)、(40)、(53)、(41)組成A組鋸片篩系統(tǒng)。部件(10)、(9)、(45)、(19)、(23)、(26)、(27)、(25)、(18)、(29)、(49)、(44)、(50)、(42)組成B組鋸片篩系統(tǒng)。A組鋸片(41)、B組鋸片(42),上,下鋼絲縱篩的篩條(39)、(38),依次排列(見附圖(3)中的放大圖(64)),A、B兩組鋸片篩都吊裝在前后擺軸(13)、(20)上,但怎樣運動則受偏心軸(12)和上面的兩對偏心(11)、(14)的控制,當(dāng)偏心軸(12)轉(zhuǎn)動時,兩對偏心(11)、(14)驅(qū)動帶圓環(huán)的前擺桿(8)、(10)運動,前擺桿(8)、(10)的上端通過擺銷(7)、(9)和前直角形擺桿(15)、(19)的上臂連接,前直角形擺桿裝在前擺軸(13)上,這樣前擺桿(8)、(10)上端的擺銷(7)、(9)的運動則是以前擺軸(13)為圓心,以前直角形擺桿(15)、(19)的上臂為半徑的上下擺動。擺幅等于偏心軸(12)的偏心半徑的2倍,前擺桿(8)、(10)的下端擺銷(43)、(45)的運動情況是(一)隨著擺桿(8)、(10)和擺銷(7))、(9)進行上下擺動,擺幅相同。(二)以上擺銷(7)、(9)為圓心,以前擺桿(8)、(10)的長度為半徑的前后擺動,擺幅近似于上、下擺幅乘前擺桿上擺銷(7)、(9)至下擺銷(43)、(45)的距離除以上擺銷(7)、(9)至偏心(11)、(14)的距離。因為下擺銷(43)、(45)至上擺銷(7)、(9)的距離大于偏心(11)、(14)至上擺銷(7)、(9)的距離,所以前后擺幅大于上下擺幅,這就使下擺銷(43)、(45)隨偏心(11)、(14)的轉(zhuǎn)動形成橢圓運動軌跡(51)。由于前直角形擺桿和后直角形擺桿的結(jié)構(gòu)和尺寸完全相同,前后擺桿上下端擺銷距離相等,所以通過連桿(22)、(26),A、B組鋸片篩的前后橫梁(40)、(44)、(50)、(53),縱粱(65)連接的后擺桿(17)、(29)的下擺銷(48)、(49)的運動軌跡,和擺銷(43)、(45)完全一樣,從而使A、B兩組鋸片篩的運動軌跡一樣,但因兩對偏心相隔180°,所以形成A上、B下、A前、B后的交錯運動,交錯運動不但可以增強破土能力,而且可以提高篩土效率,防止堵塞,同時有利于動、靜平衡,減少機器震動。在機架(3)的中部裝有花生輸送帶(37),輸送帶(37)的后端裝在皮帶驅(qū)動輪(61)上,驅(qū)動輪(61)裝在驅(qū)動輪軸(63)上,驅(qū)動輪軸63)通過軸承及座安裝在機架(3)的后部。驅(qū)動輪軸(63)的右端裝有三角皮帶輪(31)。花生輸送皮帶(37)的前端裝在從動輪(34)上,從動輪(34)裝在從動輪軸(69)上,從動輪軸(69)通過軸承及座安裝在機架(3)的前部,其位置可以上下,前后調(diào)整。以調(diào)整花生輸送帶(37)的張緊度和上下位置,在輸送帶(37)的中下部裝有導(dǎo)向輪(46),導(dǎo)向輪(46)裝在機架(3)上,前后上下位置可以調(diào)整,花生輸送帶(37)上,橫向固定多個鋸齒耙(36),花生輸送帶(37)的運動方向為(52)。在機架(3)的后下部裝有花生果復(fù)摘機構(gòu),復(fù)摘機構(gòu)前面是復(fù)摘三角皮帶輪(30),復(fù)摘驅(qū)動輪軸(66),驅(qū)動輪(56),后面是從動復(fù)摘輪(60),復(fù)摘從動輪軸(67)。在驅(qū)動輪(56)和從動輪(60)上裝有復(fù)摘傳動皮帶(74)和附加帆布帶(59),在復(fù)摘傳動皮帶(74)上裝有螺旋線排列的復(fù)摘桿齒(57),復(fù)摘傳動帶(74)的運動方向為(58)。在機架(3)的中下方,下鋼絲縱篩(38)和復(fù)摘輪(56)之間裝有花生果箱(54)。在機架(3)的前上方裝有傳動箱體(2),傳動箱體(2)的前方裝有小錐型齒輪及軸(1),小錐型齒輪及軸(1)的前端裝有萬向節(jié)(72),傳動箱體內(nèi)左側(cè)裝有左大錐形齒輪(75),左大錐形齒輪(75上裝有左半軸(70),左半軸(70)的左端裝有三角皮帶輪(4)。傳動箱體(2)內(nèi),右側(cè)裝有右大錐形齒輪(73),右大錐形齒輪(73)上裝有右半軸(71),右半軸(71)的右端裝有三角皮帶輪(5)、(68)?;ㄉ?lián)合收獲機的傳動如下,拖拉機的后動力輸出軸驅(qū)動萬向節(jié)(72),萬向節(jié)(72)帶動小錐型齒輪及軸(1),小錐型齒輪及軸(1)帶動左右大錐形齒輪(75)、(73),左右大錐形齒輪(75)、(73)的旋轉(zhuǎn)方向相反,左大錐形齒輪(75)通過左半軸(70)帶動三角皮帶輪(4),三角皮帶輪(4)通過三角傳送帶驅(qū)動三角皮帶輪(6),三角皮帶輪(6)驅(qū)動偏心軸(12)轉(zhuǎn)動,偏心軸(12)通過偏心(11)、(14)驅(qū)動A、B兩組鋸片篩按旋轉(zhuǎn)軌跡(51)的方向作上、下,前、后橢圓形交錯運動。右大錐形齒輪(73)通過右半軸(71)帶動三角皮帶輪(5)、(68)轉(zhuǎn)動,三角皮帶輪(5)通過三角皮帶驅(qū)動復(fù)摘三角皮帶輪(30),三角皮帶輪(30)通過復(fù)摘驅(qū)動輪軸(66)帶動復(fù)摘驅(qū)動輪(56)轉(zhuǎn)動,驅(qū)動輪(56)帶動傳動帶(74)、附加帆布帶(59)、復(fù)摘桿齒(57)、復(fù)摘從動輪(60)一起旋轉(zhuǎn)。三角皮帶輪(68)通過三角皮帶帶動輸送三角皮帶輪(31),三角皮帶輪(31)通過輸送驅(qū)動軸(63)帶動花生輸送驅(qū)動皮帶輪(61)轉(zhuǎn)動,輸送驅(qū)動皮帶輪(61)帶動輸送皮帶(37)及固定在上面的橫向鋸齒耙(36)一起轉(zhuǎn)動,其從動輪(34)、從動輪軸(69)也隨著轉(zhuǎn)動。
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的工作過程是這樣進行的,首先將拖拉機的牽引裝置用牽引銷和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機架(3)連接好,用萬向節(jié)(72)把拖拉機動力輸出軸和小錐型齒輪及軸(1)連接好,通過拖拉機液壓升降裝置和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限深機構(gòu)調(diào)整好挖掘鏟(35)的入土深度,一般8-10厘米,將花生(32),表土(33)鏟起,沿鏟面向后推進,輸送帶(3),橫向鋸齒耙(36)抓取花生(32)同時向后扒送,當(dāng)花生(32),表土(33)向后上升到挖掘鏟(35)后端進入上鋼絲縱篩(39)時,由于上鋼絲縱篩的間隙較大,表土(33),花生果(55)掉入上鋼絲縱篩(39)和下鋼絲縱篩(38)之間,花生秧很長,被棚架在上鋼絲縱篩(39)的鋼絲上,上面的橫向鋸齒耙(36)將花生秧壓在上鋼絲縱篩(39)的鋼絲上,沿著鋼絲向后勻速滑動。在表土(33),花生果(55)進入上下鋼絲縱篩(39)、(38)之間時,下面的A、B兩組鋸片篩按橢圓運動軌跡(51)從下向上,從前向后扒送,在鋸片的切割、擠壓和交錯運動的作用下,土壤(47)從下鋼絲縱篩(38)的間隙中迅速的落向地表面,在扒送土壤(47)的同時,生長在土壤(47)中的花生果(55)也被扒送,因花生秧(62)勻速向后滑動,速度一般等于和略高于拖拉機的前進速度,但方向相反,而鋸片向后扒送速度則是變化的,在運動軌跡(51)的上死點速度最高,由于輸送帶(37)和鋸片篩鋸片(41)、(42)向后速度相差很大,花生果(55)被鋸片(41)、(42)的鋸齒從花生秧(62)上摘下,但花生果(55)大于下鋼絲縱篩(38)的間隙,故摘下后仍留在下鋼絲縱篩的面上,被推著向后移動,從下鋼絲縱篩(38)的尾部落入花生果箱(54)中。在花生進入上鋼絲縱篩(39)時,花生根也有機會進入上下鋼絲縱篩(39),(38)之間,由于花生根的掩護作用,會使少部分花生果(55)漏摘,已摘過果的花生秧(62)和漏摘果的花生被裝有橫向鋸齒耙(36)的輸送帶(37)抓取沿上鋼絲縱篩(39)的鋼絲繼續(xù)向后滑動,當(dāng)滑到復(fù)摘機構(gòu)的上方時,被高速轉(zhuǎn)動的螺旋線排列的復(fù)摘桿齒(57)從反方向(58)打擊,垂吊在花生(32)上的花生果(55)被擊落,為防止花生果(55)落到地上,傳送帶(74)上附加一層帆布帶(59),以保證花生果(55)全部落入花生果箱(54)中,摘完果的花生秧(62)繼續(xù)向后滑動,最后排出機外,至此花生收獲過程結(jié)束。
權(quán)利要求1.碎土篩土、摘果分離、送果送秧同行式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涉及一種農(nóng)業(yè)機械,其特征在于機架(3)的前下部安裝有缺口挖掘鏟(35),挖掘鏟(35)的后部裝有上鋼絲縱篩(39),上鋼絲縱篩(39)的末端固定在機架(3)的尾部,缺口挖掘鏟(35)的后部,上鋼絲縱篩(39)的下面安裝有下鋼絲縱篩(38),下鋼絲縱篩(38)后端固定在機架(3)的中下部,在機架(3)的中部裝有偏心軸(12),偏心軸(12)的左端裝有三角皮帶輪(6),偏心軸(12)的兩側(cè)加工有兩對偏心(11)、(14),偏心(11)、(14)通過軸承安裝兩對帶圓環(huán)的前擺桿(8)、(10),前擺桿(8)、(10)的上端有擺銷(7)、(9),擺銷(7)、(9)連接著前直角形擺桿(15)、(19)的上臂,前直角形擺桿(15)、(19)裝在前擺軸(13)上,并可繞前擺軸(13)擺動,前擺軸(13)固定在機架(3)的偏前上部,前直角形擺桿(15)、(19)的上下臂為剛體,在下臂有擺銷(21)、(23)和連桿(22)、(26)的前端連接,連桿(22)、(26)的后端通過擺銷(27)、(28)和后直角形擺桿(24)、(25)的下臂連接,后直角形擺桿(24)、(25)安裝在后擺軸(20)上,可繞后擺軸(20)擺動,后擺軸(20)安裝在機架(3)的偏后上部,后直角形擺桿(24)、(25)的上、下臂為剛體,上臂有擺銷(16)、(18)和后擺桿(17)、(29)連接,前擺桿(8)的下端有擺銷(43),擺銷(43)和A組鋸片篩的左、右縱粱(65)的前部連接,左右縱粱(65)的前端裝有A組鋸片篩的前橫梁(40),后端裝有后橫梁(53),前后橫梁(40)、(53)上裝有A組鋸片篩的篩片(41),縱粱(65)的后部通過擺銷(48)和后擺桿(17)連接,這樣部件(8)、(7)、(43)、(15)、(21)、(22)、(28)、(24)、(16)、(17)、(48)、(65)、(40)、(53)、(41)組成A組鋸片篩系統(tǒng),帶圓環(huán)的前擺桿(10)的下端有擺銷(45),擺銷(45)和B組鋸片篩前橫梁(44)連接,后擺桿(29)的下端有擺銷(49),擺銷(49)和B組鋸片篩后橫梁(50)連接,B組鋸片篩的前后橫梁(44)、(50)上裝有B組鋸片篩篩片(42),這樣部件(10)、(9)、(45)、(19)、(23)、(26)、(27)、(25)、(18)、(29)、(49)、(44)、(50)、(42)組成B組鋸片篩系統(tǒng),A組鋸片篩篩片(41)、B組鋸片篩篩片(42)、上、下鋼絲縱篩篩條(39)、(38)依次排列。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其特征在于機架(3)中部裝有花生輸送帶(37),輸送帶(37)后端安裝在皮帶驅(qū)動輪(61)上,驅(qū)動輪(61)裝在驅(qū)動輪軸(63)上,驅(qū)動輪軸(63)通過軸承及座安裝在機架(3)的后部,輸送帶(37)的前端裝在從動輪(34)上,從動輪(34)裝在從動輪軸(69)上,從動輪軸(69)通過軸承及座安裝在機架(3)的前部,其位置可以上下前后調(diào)整,在輸送帶(37)的中下部安裝有導(dǎo)向輪(46),導(dǎo)向輪(46)裝在機架(3)中下部,前后上下位置也可以調(diào)整,輸送帶(37)上橫向固定多個鋸齒耙(36)。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其特征在于在機架(3)的后下部安裝有花生復(fù)摘機構(gòu),其主要部件是復(fù)摘傳動帶(74),復(fù)摘傳動帶(74)上的附加帆布帶(59),在復(fù)摘傳動帶(74)上裝有螺旋排列的復(fù)摘桿齒(57),復(fù)摘傳動帶(74)的前端裝在復(fù)摘驅(qū)動輪(56)上,驅(qū)動輪(56)裝在驅(qū)動輪軸(66)上,驅(qū)動輪軸(66)通過軸承及座安裝在機架(3)上,復(fù)摘傳動帶(74)的后端裝在從動輪(60)上,從動輪(60)裝在從動輪軸(67)上,從動輪軸(67)通過軸承及座安裝在機架(3)上。
專利摘要碎土篩土、摘果分離、送果送秧同行式花生聯(lián)合收獲機,屬于農(nóng)業(yè)機械,主要由機架、挖掘鏟、上鋼絲縱篩、下鋼絲縱篩、能上下前后作橢圓軌跡運動的A、B兩組鋸片篩、橫向裝有鋸齒耙的輸送帶、螺旋線排列著復(fù)摘桿齒的復(fù)摘帶、花生果箱和傳動機構(gòu)組成。可以同時完成碎土、篩土、摘果、分離、送果、送秧六道工序。結(jié)構(gòu)簡單、流程合理。A、B兩組鋸片篩的交錯運動,碎土能力強、篩土效率高、不堵塞、不纏繞、摘果不打擊花生秧、故此能耗低,主要用于花生收獲。
文檔編號A01D29/00GK2932966SQ20062011689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5月18日
發(fā)明者劉若夫, 劉予川, 劉予紅, 劉予昆 申請人:劉若夫, 劉予紅, 劉予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