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雙軸承繞線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3342閱讀:24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軸承繞線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雙軸承繞線架,尤其是進行漁線的放出以及漁線的卷繞的雙軸承繞線架。
背景技術
一般,作為雙軸承繞線架,眾所周知的是桿狀剎車式的雙軸承繞線架,這種桿狀剎車式的雙軸承繞線架中對卷線筒的制動是通過由桿狀的剎車操作部件使卷線筒軸沿軸向移動而實現(xiàn)的。該雙軸承繞線架具備具有一對側板以及側罩的繞線架主體;支承在繞線架主體上且能沿軸向自如移動的卷線筒軸;支承在卷線筒軸上且能自如旋轉的卷線筒;對卷線筒進行制動的剎車機構;用于通過手柄的旋轉使卷線筒旋轉的旋轉傳動機構。
卷線筒能與卷線筒軸一起沿軸向移動,其具有在外周纏繞漁線的卷線筒部;向徑向外側突出設置在卷線筒部的兩端的凸緣部。剎車機構具有設置在卷線筒的凸緣部的一端外側面上的第1制動部件;受壓后能與第1制動部件接觸的第2制動部件;使卷線筒軸沿軸向移動的卷線筒軸移動機構。第2制動部件支承在卷線筒軸上且能自如旋轉,來自手柄的旋轉通過旋轉傳動機構傳遞到第2制動部件。卷線筒軸移動機構具有支承在繞線架主體上且能自如搖動地的桿狀的剎車操作部件;固定在卷線筒軸的一端的帽狀的剎車調整部件;配置在剎車操作部件和剎車調整部件之間并安裝在繞線架主體上的凸輪部件,該凸輪部件不能相對繞線架主體旋轉。在凸輪部件上形成有傾斜凸輪,通過搖動剎車操作部件,剎車操作部件登上傾斜凸輪,凸輪部件推壓剎車調整部件,使卷線筒軸沿軸向朝一側移動。使卷線筒沿軸向朝另一側的移動是例如由配置在第1制動部件和第2制動部件之間的彈簧部件的加載力來進行的。
這樣的雙軸承繞線架中,旋轉手柄而產生的驅動力,通過旋轉傳動機構傳遞到剎車機構的第1制動部件上,再通過第1制動部件和第2制動部件的壓力接觸,傳遞到卷線筒上。在這樣的結構中,對剎車機構的制動力的調整,是通過向一個方向搖動安裝在卷線筒軸的一端的剎車操作部件來進行的。當向一個方向搖動剎車操作部件時,凸輪部件使卷線筒軸沿軸向朝一側移動,卷線筒接近剎車機構,第1制動部件受壓而與第2制動部件相接觸。這樣的雙軸承繞線架中,通過操作剎車操作部件來調整剎車機構的制動力,而且,通過使第1制動部件和第2制動部件分離來使卷線筒成為能自由旋轉的狀態(tài)。
眾所周知,具有這樣的剎車機構的雙軸承繞線架中設有第1制動部件,固定第1制動部件的凸緣部制成其直徑比相反一側的凸緣部的直徑大,并且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比相反一側的凸緣部的直徑大(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日本申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平11-9160)。由于該雙軸承繞線架中的第1制動部件制成直徑比相反一側的凸緣部的直徑大,所以,增大了作用在第1制動部件上的扭矩,因此,能增大剎車的制動力。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由于具有上述現(xiàn)有的剎車機構的雙軸承繞線架中的第1制動部件制成其直徑比相反一側的凸緣部的直徑大,所以,能增大剎車的制動力。但是,如果為了使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較大而將固定第1制動部件的凸緣部制成直徑比相反一側的凸緣部的直徑大的話,那么在固定第1制動部件的凸緣部一側的卷線筒部上,將會導致發(fā)生將漁線纏繞到超過相反一側的凸緣部的位置的情況。這樣一來,若將漁線大量地纏繞在固定第1制動部件的凸緣部一側的卷線筒部上的話,則會使作用在卷線筒上的卷起扭矩增大,這在卷起漁線時會妨礙卷線筒平穩(wěn)地旋轉。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使桿狀剎車式的雙軸承繞線架既能在卷起時保持卷線筒平穩(wěn)地旋轉,又能提高剎車機構的制動力。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法本發(fā)明第1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是進行漁線的放出以及漁線的卷繞的雙軸承繞線架,具備手柄、繞線架主體、卷線筒、剎車機構。繞線架主體具有配置成隔開規(guī)定的間隔而對峙的第1側板以及第2側板;連接第1側板以及第2側板的連接部件;覆蓋第1側板的外側的第1側罩;覆蓋第2側板的外側的第2側罩,手柄安裝在該第2側罩上。卷線筒配置在第1側板和第2側板之間且能旋轉,它具有筒狀的卷線筒部,漁線纏繞在其外周;向徑向外側突出設置在卷線筒部的第1側板側端部上的第1凸緣部;向徑向外側突出設置在卷線筒部的第2側板側端部上的第2凸緣部,它被制成直徑比第1凸緣部的直徑大。剎車機構具有剎車操作部件,它安裝在第2側罩外側且能相對第2側罩外自如搖動;第1制動部件,它設置在第2側板與第2側罩之間,能與剎車操作部件的操作聯(lián)動而沿軸向自如移動,并且它被固定在第2凸緣部的軸向外側;第2制動部件,它設在第2側板與第2側罩之間,第1制動部件能與其接觸。操作剎車操作部件,能使第1制動部件接近或離開第2制動部件,由此改變第1制動部件與第2制動部件之間的接觸摩擦力,從而改變對卷線筒的制動力。第2凸緣部具有大致圓筒狀的大直徑部,它是將最外周側制成直徑比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大而形成的;大致圓筒狀的小直徑部,它被設計成在大直徑部和卷線筒部的端部之間生成臺階的結構,并且被制成直徑比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小。
該雙軸承繞線架中,在第2凸緣部的軸向外側固定有第1制動部件,而且該第2凸緣部的直徑比第1凸緣部的直徑大。另外,第2凸緣部形成為卷線筒部一側的直徑被制成比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小,最外周側的直徑被制成比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大。在此,由于第2凸緣部的大直徑部被制成直徑比小直徑部的直徑大,所以,能將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做得較大,能增大剎車的制動力。另外,由于第2凸緣部的小直徑部的直徑被制成比大直徑部的直徑小,所以,小直徑部的臺階部分成為纏繞漁線的上限的基準,因此,能減少漁線的纏繞量,卷起漁線時能減小作用在卷線筒上的扭矩。因此,既能在卷起漁線時保持卷線筒平穩(wěn)地旋轉,又能提高剎車機構的制動力。
本發(fā)明第2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是在第1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的基礎上,將小直徑部制成直徑與第1凸緣部的直徑大致相同。在這種場合,由于將第1凸緣部與第2凸緣部的小直徑部制成直徑大致相同,所以,能左右均勻地纏繞漁線。
本發(fā)明第3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是在第1或2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的基礎上,將大直徑部與小直徑部一體成形。在這種場合,由于將大直徑部和小直徑部一體成形,所以,能減少零部件個數,而且能保持較高的強度。
本發(fā)明第4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是在第1或2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的基礎上,將大直徑部與小直徑部分體形成。在這種場合,容易對與小直徑部分體的大直徑部進行加工。
本發(fā)明第5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是在第4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的基礎上,第2凸緣部還具有第3凸緣部和第4凸緣部。所述第3凸緣部在大直徑部的內周側與之一體延伸;所述第4凸緣部與小直徑部以及卷線筒部一體成形,并且該第4凸緣部被配置在小直徑部的內周側,它能與第3凸緣部接觸。另外,第3凸緣部與第1制動部件一起螺紋固定在第4凸緣部上。這種場合,與將第3凸緣部和第1制動部件分別螺紋固定在第4凸緣部上的場合相比,能減少螺紋件的個數。
本發(fā)明第6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是在第1或第2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的基礎上,第2側板被配置成覆蓋大直徑部和小直徑部之間的狀態(tài)。在這種場合,由于第2側板覆蓋大直徑部和小直徑部之間,所以,能防止?jié)O線纏繞在從小直徑部向外的外周上。
本發(fā)明第7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是在第6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的基礎上,第2側板向徑向內側延伸而接近小直徑部。在這種場合,由于第2側板向徑向內側延伸而接近小直徑部,所以,第2側板的前端部能限制漁線向軸向外側移動。
本發(fā)明第8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是在第6技術方案的雙軸承繞線架的基礎上,第2側板的將大直徑部和小直徑部之間覆蓋的部分,從軸向外側向軸向內側及徑向內側傾斜,從而使該部分與連接部件的外廓圓滑地連續(xù)設置。這種場合,由于去掉了第2側板的突出的部分,使其向內周側傾斜而與從繞線架外廓向內側配置的連接部件相連接,所以,能使整個繞線架體積較小。
發(fā)明的效果根據本發(fā)明,在桿狀剎車式的雙軸承繞線架中,由于第2凸緣部形成為卷線筒部一側的直徑制成比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小,最外周一側的直徑制成比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大,所以,既能在卷起漁線時保持卷線筒平穩(wěn)地旋轉,又能提高剎車機構的制動力。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雙軸承繞線架的立體圖。
圖2是上述雙軸承繞線架的剖視圖。
圖3是剎車機構的放大剖視圖。
圖4是剎車調整部件周邊的放大剖視圖。
圖5是第1制動部件周邊的放大剖視圖。
圖6是其它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圖7是其它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圖8是其它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雙軸承繞線架,是中型的桿狀剎車式雙軸承繞線架,它具有繞線架主體1;配置在繞線架主體1的側面且能相對繞線架主體1自如搖動的剎車操作部件2;在剎車操作部件2的下方支承在繞線架主體1上且能相對繞線架主體1自如旋轉的手柄3;配置在繞線架主體1的內部的卷線筒4。
繞線架主體1具有框架10和在兩側覆蓋框架10的第1側罩13a以及第2側罩13b??蚣?0具有左右一對的第1側板11a和第2側板11b;連接第1側板11a和第2側板11b的多個連接部件12。第1側板11a以及第2側板11b是側視圖中大致為圓形的部件,第2側板11b的直徑制成比第1側板11a的直徑大。例如,第2側板11b的直徑在第1側板11a的直徑的110%以上140%以下的范圍內,在該實施方式中,第2側板11b的直徑為第1側板11a的直徑的110%~120%。多個連接部件12與第1側板11a以及第2側板11b制成一體,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下側的連接部件12上固定有用于將繞線架安裝在釣竿上的竿安裝支承部9,該竿安裝支承部9為前后長的金屬制部件。
如圖1和圖2所示,第1側罩13a是安裝在第1側板11a的側面的側視圖中大致為圓形的部件,第2側罩13b具有安裝在第2側板11b的側面的圓筒部14和突出到圓筒部14的軸向外側(圖2右側)的膨出部15。第1側罩13a以及第2側罩13b是側視圖中大致為圓形且直徑分別與第1側板11a以及第2側板11b大致相同的部件,第2側罩13b的直徑制成比第1側罩13a的直徑大。例如,第2側罩13b的直徑在第1側罩13a的直徑的110%以上140%以下的范圍內,在本實施方式,第2側罩13b的直徑為第1側罩13a的直徑的110%~120%。
如圖1和圖2所示,圓筒部14是安裝在第2側板11b的側面的側視圖中大致為圓形的筒狀部件。膨出部15與圓筒部14制成一體,并且突出到軸向外側(圖2右側),使其在內部具有與圓筒部14連通的空間。膨出部15是側視圖中大致為卵形的部件,下部的大致半圓形的部分制成比圓筒部14更向下方突出。在膨出部15上安裝有剎車操作部件2以及手柄3,并使其露出到外側。
如圖1和圖2所示,在膨出部15的剎車操作部件2的下方,向外側突出形成有手柄3安裝用的突出筒16。如圖2所示,在突出筒16的內部,配置有與卷線筒4的旋轉軸、即卷線筒軸5平行的手柄軸31。如圖2所示,手柄軸31由配置在突出筒16的兩端的2個軸承32、33支承在突出筒16上且能相對突出筒16自如旋轉。在軸承32、33之間,配置有輥子型的第1單向超越離合器62。第1單向超越離合器62僅允許手柄軸31向卷繞漁線的方向旋轉。另外,在手柄軸31的基端部還配置有爪式的第2單向超越離合器63。該第2單向超越離合器63也僅允許手柄軸31向卷繞漁線的方向旋轉。
如圖2所示,手柄3固定在手柄軸31的前端。手柄3具有固定在手柄軸31的前端的手柄臂40;支承在手柄臂40的前端且能相對手柄臂40自如旋轉的手柄把手41。手柄臂40用螺紋件42固定在手柄軸31的前端且不能相對手柄軸31旋轉。為了容易握住并加力,手柄把手41制成外形為帶有圓弧的近似T字形的形狀。
如圖2所示,卷線筒4具有筒狀的卷線筒部4a;在卷線筒部4a的兩側形成的、直徑比卷線筒部4a大的第1凸緣部4b以及第2凸緣部4c。卷線筒4用軸承20a、20b支承在卷線筒軸5上且能相對卷線筒軸5自如旋轉。另外,在卷線筒4的手柄3一側,設有用于對卷線筒4進行制動的剎車機構6。
如圖2所示,第2凸緣部4c制成直徑比第1凸緣部4b的直徑大。如在圖5中放大表示的那樣,第2凸緣部4c具有圓筒狀的小直徑部4d,它是將卷線筒部4a一側制成直徑比后述的第1制動部件25的直徑小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第1制動部件25構成剎車機構6的一部分;圓筒狀的大直徑部4e,它是將最外周一側制成直徑比第1制動部件25大而形成的。小直徑部4d與大直徑部4e制成一體,使其直徑比大直徑部4e的小,并將其設計成在大直徑部4e和卷線筒部4a的端部之間生成臺階的結構。在此,雖然是將漁線纏繞在卷線筒部4a的外周,但由于小直徑部4d的臺階,可以將漁線纏繞到小直徑部4d的最大外徑處。另外,第2側板11b配置成覆蓋大直徑部4e和小直徑部4d之間,其前端部向徑向內側延伸而接近小直徑部4d。因此,能防止?jié)O線纏繞在從小直徑部4d向外的外周上,而且,能限制漁線向軸向外側移動。
如圖2所示,小直徑部4d的直徑制成與第1凸緣部4b的直徑大致相同。大直徑部4e的直徑在小直徑部4d的直徑的110%以上140%以下的范圍內,在本實施方式,大直徑部4e的直徑為小直徑部4d的直徑的120%~130%。另外,大直徑部4e的直徑制成與第1側板11a和第1側罩13a的直徑大致相同。另外,第1制動部件25的直徑在小直徑部4d的直徑的90%以上,在本實施方式,第1制動部件25的直徑為小直徑部4d的直徑的130~140%。另外,卷線筒部4a的外徑為小直徑部4d的直徑的30%~40%。
如圖2所示,卷線筒4安裝在卷線筒軸5上,剎車機構6是用于改變、調整對卷線筒4沿放出漁線的方向的旋轉所施加的制動力的機構。如圖3所示,剎車機構6具有剎車操作部件2;設置在剎車操作部件2的內周部上的第1凸輪部件21;配置成與第1凸輪部件21接觸的第2凸輪部件22;安裝成能相對第2凸輪部件22旋轉且能將卷線筒軸5向外側(圖2右側)拉的剎車調整部件27;防止剎車調整部件27相對第2凸輪部件22沿軸向脫落的防脫落部件23;對卷線筒4向軸向內側加載的第1加載部件24a(參照圖2)以及第2加載部件24b;對剎車調整部件27向軸向外側(圖2右側)加載的第3加載部件24c;固定在卷線筒4的軸向外側(圖2右側)的第1制動部件25;配置成第1制動部件25能與其接觸的第2制動部件26。而且,在圖2和圖4中,圖的上半部分表示進行制動力為最大的操作時的卷線筒軸5的軸向位置,圖的下半部分表示制動力減小了時的卷線筒軸5的位置。
如圖3所示,剎車操作部件2的結構為在中心部形成的凸起部2a支承在第2側罩13b上且相對該第2側罩13b能自如旋轉,從此處向徑向外側延伸的桿部2b在周向的多處卡在第2側罩13b上。另外,如圖4所示,在凸起部2a的內周部上固定有安裝部件2c,該安裝部件2c用于安裝第1凸輪部件21且其不能相對凸起部2a的內周部旋轉。
如圖4所示,第1凸輪部件21是桿狀的凸輪銷,其固定在剎車操作部件2的安裝部件2c的多處。第2凸輪部件22是配置成與第1凸輪部件21接觸的筒狀部件,隨著第1凸輪部件21的搖動,第2凸輪部件22能沿軸向移動但不能相對卷線筒軸5旋轉。第2凸輪部件22是具有傾斜面的傾斜凸輪,該傾斜面是其與第1凸輪部件21接觸的接觸面。第2凸輪部件22的內周部安裝成不能相對卷線筒軸5旋轉。由防脫落部件23防止第2凸輪部件22相對剎車調整部件27沿軸向脫落。
通過繞圖2的逆時針方向搖動剎車操作部件2,第2凸輪部件22向圖4上側軸向左側移動,制動力變小。另外,若使剎車操作部件2繞圖2的順時針方向搖動,則第2凸輪部件22向圖4下側軸向右側移動,制動力變大。
如圖4所示,防脫落部件23,是例如具有彈性的合成樹脂制的C形擋圈。防脫落部件23配置成與第2凸輪部件22的外周面和剎車調整部件27的內周面接觸的狀態(tài),利用C形擋圈向外側擴開的力連接上述兩部件,使它們不能沿軸向移動。
如圖4所示,剎車調整部件27是有底的筒狀帽部件,它安裝成能相對第2凸輪部件22旋轉的狀態(tài),卷線筒軸5的從第2側罩13b向外側突出的端部與該剎車調整部件27旋合,通過向旋合方向旋轉剎車調整部件27,可將卷線筒軸5拉向軸向外側(圖4右側)。在剎車調整部件27的內周面上,形成有內螺紋部27a,形成在卷線筒軸5的端部上的外螺紋部5a與該內螺紋部27a旋合。在剎車調整部件27的內周部和第2凸輪部件22內周部的軸向端面之間,安裝有由螺旋彈簧構成的第3加載部件24c,這使得剎車調整部件27始終被向外側加載。在剎車調整部件27的前端部外周部上,沿周向成槽狀形成有比其它部分凹的臺階部27b。在拆裝剎車調整部件27時,抓著臺階部27b將其向軸向外側(圖4右側)拉,能很容易地拆裝剎車調整部件27。
通過繞逆時針方向轉動剎車調整部件27,能使其向圖4上側軸向左側稍微移動一點,這樣,制動力就略微變小一點。另外,若使剎車調整部件27繞順時針方向轉動,則能使其向圖4下側軸向右側稍微移動一點,這樣,制動力就略微變大一點。
如圖2所示,卷線筒軸5是軸部件,其支承在繞線架主體1上且能軸向移動但不能相對繞線架主體1旋轉。在卷線筒軸5的外周上安裝有用于安裝能自如旋轉的卷線筒4的軸承20a、20b;用于支承后述的能旋轉的第2制動部件26的軸承20c。如圖2和圖3所示,在軸承20a、20b之間的卷線筒軸5的外周上,安裝有由螺旋彈簧構成的第2加載部件24b,該第2加載部件24b對卷線筒4向軸向內側(圖2左側)加載。另外,如圖2所示,在軸承20a的軸向內側(圖2左側)的卷線筒軸5的外周上,安裝有由碟形彈簧構成的第1加載部件24a,該第1加載部件24a對卷線筒4向軸向內側(圖2左側)加載。與第2加載部件24b相比,第1加載部件24a的加載力更大。因此,當卷線筒軸5沿軸向移動時,第1加載部件24a首先工作,接著第2加載部件24b工作。
另外,在第2側罩13b的內周部上安裝有軸承20d,該軸承20d支承著安裝在卷線筒軸5外周上的小齒輪61的外周部。如圖2所示,小齒輪61與固定在手柄軸31的另一端的主齒輪60嚙合。小齒輪61的前端部固定在后述的第2制動部件26的內周側。其結果是,來自手柄3的旋轉,通過主齒輪60、小齒輪61、第2制動部件26,傳遞到第1制動部件25,再從第1制動部件25傳遞到卷線筒4,卷線筒4進行旋轉。
如圖2和圖3所示,第1制動部件25是環(huán)狀部件,它在第2側板11b的內部固定在卷線筒4的軸向外側(圖2右側)。第1制動部件25制成直徑比第2凸緣部4c的小直徑部4d的直徑大,該第2凸緣部4c的小直徑部4d的直徑即是卷線筒4的能卷繞漁線的直徑。
第2制動部件26配置成第1制動部件25能與其接觸的狀態(tài),它安裝在卷線筒軸5上,不能沿軸向移動也不能沿卷線筒4的放出漁線的方向旋轉。第2制動部件26的直徑比第1制動部件25的稍稍小一點,它由軸承20c支承在卷線筒軸5上且能相對該卷線筒軸5自如旋轉。第2制動部件26以其內周面與小齒輪61嚙合。另外,通過小齒輪61、軸承20d,繞線架主體1來限制第2制動部件26向軸向外側(圖2右側)的移動。
如在圖5中放大表示的那樣,第1制動部件25以及第2制動部件26,分別具有第1滑動盤25a以及第2滑動盤26a,該兩個滑動盤安裝成受壓后其對峙面可相互接觸的狀態(tài),它們均為直徑大致相同的環(huán)狀。第1滑動盤25a以及第2滑動盤26a分別用多個螺紋件51、52固定在卷線筒4的第1制動部件25以及第2制動部件26上。第1滑動盤25a是例如用將碳纖維的織物浸漬在苯酚樹脂等耐熱樹脂中而得的纖維強化樹脂等的耐熱合成樹脂制成的。第2滑動盤26a是例如用不銹鋼等耐熱、耐蝕金屬制成的。
另外,在第2凸緣部4c的大直徑部4e的軸向外側(圖2右側)的前端部,連接有覆蓋圓盤28,該覆蓋圓盤28不能相對大直徑部4e轉動,而且它覆蓋第1制動部件25以及第2制動部件26。覆蓋圓盤28是圓盤狀部件,它沿卷線筒軸5的方向延伸,并且整體覆蓋第2制動部件26的軸向外側(圖2右側)。覆蓋圓盤28用螺紋件53固定在第2凸緣部4c的大直徑部4e的前端部上。另外,在第2制動部件26的外周部上,“O”形圈29將覆蓋圓盤28和第2制動部件26之間密封。
這樣構成的雙軸承繞線架中,在投放釣組時,操作剎車操作部件2,使卷線筒4和剎車機構成為脫離狀態(tài)。其結果是,卷線筒4成為自由旋轉狀態(tài),漁線靠釣組的自重而放出。
在釣組到達規(guī)定的水深之后,操作剎車操作部件2,使卷線筒4和剎車機構6成為卡合狀態(tài)。當卷線筒4和剎車機構6成為卡合狀態(tài)時,來自手柄3的旋轉,通過主齒輪60、小齒輪61、剎車機構6,傳遞到卷線筒4,卷線筒4能被手柄3旋轉。在該狀態(tài)下,若魚咬鉤,則卷線筒4將會在魚的拉動下,向放出漁線的方向旋轉。
此時,漁線被以規(guī)定的制動力放出,該規(guī)定的制動力是通過操作剎車操作部件2而設定的。因此,當繞圖2的順時針方向搖動剎車操作部件2時,第1凸輪部件21使第2凸輪部件22向軸向外側(圖2右側)移動,因此,卷線筒軸5向軸向外側(圖2右側)移動。當卷線筒軸5向軸向外側(圖2右側)移動時,卷線筒4也向軸向外側(圖2右側)移動,固定在卷線筒4的外側的第1制動部件25向第2制動部件26的方向移動,第1制動部件25與第2制動部件26以較大的壓力相接觸,制動力因此而變大。另一方面,當繞圖2的逆時針方向搖動剎車操作部件2時,第1加載部件24a以及第2加載部件24b使卷線筒軸5返回到軸向內側(圖2左側),第1制動部件25離開第2制動部件26,第1制動部件25與第2制動部件26的接觸壓力變小,從而制動力變小。
另外,在想要微調剎車機構6的制動力時,可使剎車調整部件27轉動。當使剎車調整部件27繞順時針方向轉動時,卷線筒軸5僅向軸向外側(圖2右側)移動一個微小量,第1制動部件25與第2制動部件26的接觸壓力僅增加一個微小值,因此,制動力略微變大一點。另一方面,當使剎車調整部件27繞逆時針方向轉動時,卷線筒軸5僅向軸向內側(圖2左側)移動一個微小量,第1制動部件25與第2制動部件26的接觸壓力僅減少一個微小值,因此,制動力略微變小一點。
這種剎車機構6中,為了改變剎車操作部件2的操作位置所對應的制動特性,需要將第2凸輪部件22更換成傾斜角不同的其它的第2凸輪部件。在此,由于防脫落部件23使剎車調整部件27與第2凸輪部件22成為一體,所以為了更換第2凸輪部件22,可以通過從卷線筒軸5上卸下剎車調整部件27而將第2凸輪部件22與剎車調整部件27一起卸下。
具有這樣的剎車機構6的雙軸承繞線架的卷線筒4中,第2凸緣部4c形成為直徑比第1凸緣部4b的直徑大。另外,第2凸緣部4c具有小直徑部4d,它是將卷線筒部4a一側制成直徑比第1制動部件25的直徑小而形成的;和大直徑部4e,它是將最外周一側制成直徑比第1制動部件25的直徑大而形成的。即,使大直徑部4e形成為直徑比小直徑部4d的直徑大。因此,能將第1制動部件25制得直徑較大,能增大剎車的制動力。
另外,由于第2凸緣部4c形成為其卷線筒部4a一側的直徑比第1制動部件25的直徑小,即,使小直徑部4d的直徑比大直徑部4e的直徑小,所以,小直徑部4d的臺階部分為纏繞漁線的上限基準,因此,能減少漁線的纏繞量,在卷起漁線時能使作用在卷線筒4上的扭矩較小。因此,既能在卷起漁線時保持卷線筒4平穩(wěn)地旋轉,又能提高剎車機構6的制動力。
其它實施方式(a)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了中型的雙軸承繞線架,但繞線架的大小或形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大型的雙軸承繞線架的場合,也可以采用在繞線架主體1的上部設置連接部件12的結構。
(b)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剎車機構6上僅設有剎車操作部件2以及剎車調整部件27作為能從外部進行操作的操作部件,但也可以另外設置例如用于閉鎖剎車機構6以及解除該閉鎖的操作部件等。
(c)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小直徑部4d和大直徑部4e制成一體,但也可以采用如圖6所示的結構,即,分別制成小直徑部4d和大直徑部4e,用多個螺紋件54將大直徑部4e固定在小直徑部4d的軸向外側(圖6右側)。另外,也可以采用如圖7所示的結構,即,進一步設置第3凸緣部4f和第4凸緣部4g。其中,第3凸緣部4f在大直徑部4e的內周側與之一體延伸;第4凸緣部4g與卷線筒部4a以及小直徑部4d制成一體,并且在小直徑部4d的內周側被配置成能與第3凸緣部4f接觸的狀態(tài)的。用多個螺紋件51將第3凸緣部4f與第1制動部件25一起螺紋緊固在第4凸緣部4g上。
(d)如圖8所示,在采用從繞線架主體1的上部的繞線架外廓向內側設置了連接部件12的結構時,也可以使覆蓋第2側板11b的大直徑部4e和小直徑部4d之間的部分,從軸向外側向軸向內側(圖8的左方)及徑向內側(圖8下方)傾斜,從而使該部分與連接部件12的外廓圓滑地連續(xù)設置。在這種場合,能使整個繞線架體積較小。
(e)第1側板11a與第2側板11b的外徑的比率、第1側罩13a與第2側罩13B的外徑的比率以及卷線筒4與剎車機構6的外徑的比率,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的比率。
權利要求
1.一種雙軸承繞線架,是進行漁線的放出以及漁線的卷繞的雙軸承繞線架,具有手柄;繞線架主體,該繞線架主體具有配置成隔開規(guī)定的間隔而對峙的第1側板以及第2側板;連接上述第1側板以及上述第2側板的連接部件;覆蓋上述第1側板的外側的第1側罩;覆蓋上述第2側板的外側的第2側罩,上述手柄安裝在該第2側罩上;卷線筒,該卷線筒配置在上述第1側板和上述第2側板之間且能旋轉,它具有筒狀的卷線筒部,上述漁線纏繞在其外周上;第1凸緣部,它向徑向外側突出設置在上述卷線筒部的上述第1側板側端部上;第2凸緣部,它向徑向外側突出設置在上述卷線筒部的上述第2側板側端部上,并且被制成直徑比上述第1凸緣部的直徑大;剎車機構,該剎車機構具有剎車操作部件,它安裝在上述第2側罩外側且能相對上述第2側罩自如搖動;第1制動部件,它設在上述第2側板與上述第2側罩之間,能與上述剎車操作部件的操作聯(lián)動而沿軸向自如移動,并且它被固定在上述第2凸緣部的軸向外側;第2制動部件,它設在上述第2側板與上述第2側罩之間,上述第1制動部件能與其接觸;操作上述剎車操作部件,能使上述第1制動部件接近或離開上述第2制動部件,由此改變上述第1制動部件與上述第2制動部件之間的接觸摩擦力,從而改變對上述卷線筒的制動力;上述第2凸緣部具有大致圓筒狀的大直徑部,它是將最外周側制成直徑比上述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大而形成的;大致圓筒狀的小直徑部,它被設計成在上述大直徑部和上述卷線筒部的端部之間生成臺階的結構,并且被制成直徑比上述第1制動部件的直徑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承繞線架,其特征是上述小直徑部制成直徑與上述第1凸緣部的直徑大致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軸承繞線架,其特征是上述大直徑部與上述小直徑部一體成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軸承繞線架,其特征是上述大直徑部與上述小直徑部分體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軸承繞線架,其特征是上述第2凸緣部還具有第3凸緣部和第4凸緣部,其中,所述第3凸緣部在上述大直徑部的內周側與之一體延伸,所述第4凸緣部與上述小直徑部以及上述卷線筒部一體成形,并且被配置在上述小直徑部的內周側,該第4凸緣部能與上述第3凸緣部接觸,上述第3凸緣部與上述第1制動部件一起被螺紋固定在上述第4凸緣部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軸承繞線架,其特征是上述第2側板被配置成將上述大直徑部和上述小直徑部之間覆蓋的狀態(tài)。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軸承繞線架,其特征是上述第2側板向徑向內側延伸而接近上述小直徑部。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軸承繞線架,其特征是上述第2側板的將上述大直徑部和上述小直徑部之間覆蓋的部分,從軸向外側向軸向內側及徑向內側傾斜,從而使該部分與上述連接部件的外廓圓滑地連續(xù)設置。
全文摘要
一種桿狀剎車式的雙軸承繞線架。既能在卷起漁線時保持卷線筒平穩(wěn)地旋轉,又能提高剎車機構的制動力。卷線筒(4)具有卷線筒部(4a);第1凸緣部(4b)以及第2凸緣部(4c),其在卷線筒部(4a)的兩側形成且直徑比卷線筒部(4a)大。在卷線筒(4)的手柄(3)一側設有對卷線筒(4)進行制動的剎車機構(6)。第2凸緣部(4c)制成直徑比第1凸緣部(4b)的直徑大。第2凸緣部(4c)具有小直徑部(4d),它是將卷線筒部(4a)一側制成直徑比第1制動部件(25)的直徑小而形成的;大直徑部(4e),它是將最外周側制成直徑比第1制動部件(25)的直徑大而形成的。
文檔編號A01K89/015GK1695443SQ200510069068
公開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5月11日
發(fā)明者生田剛, 川崎憲一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