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種籽的生物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種籽處理方法,尤其是一種可以提高種籽發(fā)芽率的處理方法,屬于農林種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植物種籽的發(fā)芽率、出苗率,人們發(fā)明了各種種籽處理方法,以激活其內部的生長能力。但目前現(xiàn)有的處理方法均為物理、化學方法,例如申請?zhí)枮?3115927.X、申請日為1993.11.24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水稻直播的種子處理劑(該制劑是由CaO#-[2]原粉加礦質元素化合物,微量元素化合物,工礦廢渣、保水劑、殺菌劑多菌靈、苯菌靈、托布津之一種或幾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吲哚丁酸、環(huán)烷酸、腐植酸、多效唑、煙酰胺、比久、增產靈、三十烷醇、復硝鉀之一種或幾種所組成),即為一種典型的化學種籽處理劑。又如申請?zhí)枮?0118422.9、申請日為2000.06.07的中國專利申請則公開了一種屬于物理處理方法范疇的靜電種子處理方法,該方法用種子參數(shù)隨外界處理因子劑量變化關系曲線確定處理的最佳條件,然后在該條件下對種子進行處理。其處理步驟為選種并等分為若干份,用不同的場強和相同時間對每份進行處理,浸泡測得每份電時率,用場強與電導率關系求得最佳場強,用該場強對種子進行靜電處理。據(jù)申請人了解,這些方法雖對特定的種子有較好的作用效果,但卻不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例如,對于紅果冬青之類的林木種籽,現(xiàn)有物理化學處理方法幾乎無效果。
在自然界,紅果冬青為什么會有野生苗呢?人們觀察到,可能與果實被烏類啄食后排泄的糞便有關。但這種“鳥處理”無法控制,也無法用于種籽的商品化生產。此問題已成為世界普遍關注的難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物理、化學等處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種對植物種籽尤其是林木種籽具有顯著處理效果、即可以明顯提高林木種籽發(fā)芽率的種籽生物處理方法。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的種籽的生物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選種——一些林木花草當年結出的種籽往往處在休眠狀態(tài),需沙藏或播種幾個冬季才陸續(xù)發(fā)芽。還有些林木種籽幾乎永遠不發(fā)芽。
本發(fā)明采集、選擇此類高休眠的種籽,如紅果冬青,紅豆杉,山楂,結縷草等。
B、喂食——將種籽清理消毒,如個體較大,應碎化或去掉果肉。拌之誘食劑(如玉米粉、豆餅屑等),潤滑劑(如食油、可食滑石粉等),最好利用飼料加工機械將誘食劑、潤滑劑混合制成“包衣”,包裹在種籽外,做成“顆粒飼料”,這樣可以達到既刺激動物食欲、又使其“消化不良”的目的。喂前約4小時(通常為3-5小時)讓家禽、家畜等動物停止進食,使其有“饑餓感”,也減少收集種籽清除糞便的工作量。其中,潤滑劑可以進一步起到防止種籽被消化力強的動物消化的作用。
C、收集——將種籽從動物糞便中分離(基本方法是水洗、過篩),清理,風干,包裝。根據(jù)需要,也可免去分離、包裝,將“糞便”直接播種。
由于動物體內不僅具有一定的溫、濕度,而且含有各種有機酸、生物酶,形成了人類目前尚難以建立的特殊生化環(huán)境,因此對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種籽可以產生獨特的激活作用,結果有效打破種籽休眠,明顯提高了發(fā)芽率。
本發(fā)明打破了傳統(tǒng)種籽的各種物理、化學處理方法的禁錮,以獨特的視角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提出了既簡單實用又切實可行的生物處理方法,從而可以解決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林木種籽發(fā)芽率低的問題,對綠色環(huán)境具有重大意義。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本實施例的種籽生物處理方法以雞作為處理載體。步驟為A.選取健碩紅果冬青種籽洗凈,搗碎并剔除果皮果肉;B.將果核+玉米粉+少量水+適量豆油,攪拌成顆粒狀。讓成年雞斷食4小時,然后喂食。
C.將雞的排泄物(糞便)篩淘清洗,分離出種籽,風干,包裝。需要時,也可將“糞便”直接播種。
結果未經處理的紅果冬青種籽當年的發(fā)芽率為0。經雞處理后,當年發(fā)芽率達35%(以喂食前的種籽數(shù)量為基數(shù))。
實施例二本實施例的種籽生物處理方法以鵝作為處理載體,具體步驟參見實施例一,簡述如下將結縷草種籽與米糠、滑石粉拌勻,喂食空腹但健壯的鵝。然后從鵝糞中淘洗出草籽。
結果未經處理的結縷草種籽發(fā)芽率只有24%。鵝處理過的草籽發(fā)芽率達80%(以喂食前的草籽數(shù)量為基數(shù))。
實施例三本實施例的種籽生物處理方法以豬-雞聯(lián)合處理。具體步驟參見結果經豬-雞聯(lián)合處理的紅果冬青種籽,當年發(fā)芽率可達60%(以喂食前的種籽數(shù)量為基數(shù)),且苗芽茁壯,抗性提高。
補充說明——防止種籽被消化的措施以及其他一些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法A.為增進動物食欲,應使其空腹待食,并采用豆餅屑、玉米粉等“包衣”成“顆粒飼料”誘食。
B.為防止種籽被消化,可以加一些潤滑劑,如食油、滑石粉等,使動物“消化不良”C.動物若有不良反應,可減少潤滑劑用量,增大誘食劑比例。
D.為了便于種籽收集,在一個處理周期內宜停喂其他食物,減少糞便排量。
E.上述誘食劑、潤滑劑以及動物種類的選擇,都是根據(jù)模糊經驗確定的。在經驗范圍內,每處理一次,種籽被消化和流失量大約為5~10%左右。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fā)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種籽的生物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選種——采集、選取高休眠植物種籽;B、喂食——將種籽清理消毒,拌之誘食劑,飼喂給家禽或家畜;C、收集——收集飼喂動物糞便,將種籽從動物糞便中分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種籽的生物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還拌有可食潤滑劑。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種籽的生物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將誘食劑、潤滑劑混合包裹在種籽外,做成顆粒飼料。
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種籽的生物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之后,將從動物排泄物中收集到的種籽,重復步驟B、C。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種籽的生物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誘食劑選自玉米粉、豆餅屑,所述潤滑劑選自食油、可食滑石粉。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以提高種籽發(fā)芽率的處理方法,屬于農林種植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A.選種——采集、選取高休眠植物種籽;B.喂食——將種籽清理消毒,拌之誘食劑和潤滑劑,飼喂給家禽或家畜;C.收集——收集飼喂動物糞便,將種籽從動物糞便中分離。由于動物體內不僅具有一定的溫、濕度,而且含有各種有機酸、生物酶,形成了人類目前尚難以建立的特殊生化環(huán)境,因此對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種籽可以產生獨特的激活作用,結果有效打破種籽休眠,明顯提高了發(fā)芽率。本發(fā)明打破了傳統(tǒng)種籽的各種物理、化學處理方法的禁錮,提出了既簡單實用又切實可行的生物處理方法,從而可以解決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林木種籽發(fā)芽率低的問題,對綠色環(huán)境具有重大意義。
文檔編號A01C1/00GK1582610SQ0315280
公開日2005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21日
發(fā)明者姚鎖坤, 蔣志峰, 劉奎, 姚鎖平, 陶巧金 申請人:江蘇山水園林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