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為寬度方向的帶狀,將左右方向中的一方側(cè)緣部朝向上方折曲。因此在左右方向上,帶3具有水平延伸的帶主體部31、和以從帶主體部31的左右側(cè)緣中的一方向著上方折曲的方式延伸的帶折曲部32。在帶折曲部32上沿其前后方向固定有鏈牙列4。更具體地說,如圖4、圖5所示,在帶折曲部3 2的上部,形成有以向著相對的帶折曲部3 2開口的方式彎曲的彎曲部32a。彎曲部32a彎曲成Ω狀,其入口部的上下方向的間隔比內(nèi)部的上下方向的間隔窄,在該彎曲部32a上固定有鏈牙列4。另外,一對帶3、3配置成使彼此的帶折曲部32、32左右相對的狀態(tài),使彼此的鏈牙列4、4嚙合的狀態(tài)是將一對拉鏈牙鏈帶2、2閉鎖的狀態(tài),而使彼此的鏈牙列4、4分離的狀態(tài)是將一對拉鏈牙鏈帶2、2分開的狀態(tài)。
[0041]鏈牙列4由沿著帶折曲部32隔開規(guī)定間隔地固定的多個鏈牙4a構(gòu)成。另外,鏈牙4a的構(gòu)成包括:嚙合部件41,其固定在帶折曲部32的左右側(cè)面中的相對面(朝向相對的帶折曲部32的面、且為彎曲部32a的內(nèi)側(cè))上;和固定部件42,其固定在帶折曲部32的左右側(cè)面中的與相對面相反的面(彎曲部32a的外側(cè))上,并將嚙合部件41固定在帶折曲部32上。
[0042]嚙合部件41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部件,從左右方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具有:收容在帶折曲部32的彎曲部32a內(nèi)部的防脫離用的鼓出部41a;收容在彎曲部32a的入口部且上下方向的尺寸比鼓出部41a短的棒狀的頸部41b;和從彎曲部32a向相對的帶折曲部32側(cè)突出的頭部41c。
[0043]頭部41c以與頸部41b相比向上下突出的方式形成。而且,通過使相對的鏈牙4a、4a的頭部41c、41c彼此前后嚙合而使一對鏈牙列4、4嚙合,并通過使相對的鏈牙4a、4a的頭部41c、41c彼此分尚而使一對鏈牙列4、4分尚。
[0044]固定部件42為C字形,更具體地說,具有朝向側(cè)方開口的3字形框部42a、和從框部42a的上下端部向使框部42a開口變窄的方向突出的上下爪部42b、42b。
[0045]當(dāng)這種鏈牙4a固定在帶折曲部32上時,成為如下狀態(tài),即嚙合部件41的頭部41c從帶折曲部32突出,嚙合部件41的頸部41b及鼓出部41a由彎曲部32a從外側(cè)以Ω狀覆蓋,且該彎曲部32a的外側(cè)由固定部件42覆蓋。這樣,固定部件42的框部42a從彎曲部32a的外側(cè)包圍鼓出部41a,且上下的爪部42b、42b從彎曲部32a的外側(cè)夾持頸部41b,由此嚙合部件41不會從彎曲部32a脫離。
[0046]止動件5是樹脂制的彈性體,作為一例可以是聚氨酯橡膠制。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容易視覺辨認(rèn)與拉頭6的后述拉攀9的連結(jié)狀態(tài),止動件5是與拉攀9的后述框體91不同的顏色,例如為黑色,但也可以將止動件5與框體91形成為相同顏色。進(jìn)一步地,如圖1?圖3所示,止動件5具有:在一對鏈牙列4、4的前方固定于左右?guī)?、3上表面上的止動件主體51;以從止動件主體51的下端部的左右側(cè)面及前表面向周圍突出的狀態(tài)固定于左右?guī)?、3上的伸出片52;和從止動件主體51的前表面和左右側(cè)面這三個面中的至少一面、換言之從中選擇的面即選擇面突出的突起53。
[0047]止動件主體51是具有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這六個面的長方體狀,在其內(nèi)部埋設(shè)有如下的左右鏈牙4a、4a,該左右鏈牙4a、4a位于一對帶3、3的前端部及將止動件5固定之前(止動件5的注塑成型前)的一對鏈牙列4、4的前端部。更具體地說,一對帶3、3的前端部中的左右?guī)д矍?2的前端部以沿左右隔離的狀態(tài)相對,并以從止動件主體51的后表面插入至止動件主體51內(nèi)部的狀態(tài)埋設(shè)。因此,止動件主體51的后表面形成為朝下開口的E字形。另夕卜,在左右?guī)е黧w部31、31的上表面粘接有止動件主體51的下表面和伸出片52的下表面。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一對帶主體部31、31的前端部與埋設(shè)在止動件主體51內(nèi)的一對帶折曲部32、32的前端相比向前方突出,在這些帶主體部31、31的前端部粘接有伸出片52。
[0048]另外,在止動件主體51的左右側(cè)面上形成有孔51h。該孔51h是在通過注塑成型來形成止動件5的情況下拔出銷之后留下的痕跡。更具體地說,除孔51h之外的止動件5的外形由金屬模具主體形成,在金屬模具主體的內(nèi)部收容左右?guī)?、3的前端部,從金屬模具主體的左右側(cè)部向金屬模具主體之中插入銷,由此完成型腔。然后,通過銷抑制左右?guī)?、3的前端部、更具體地說是固定在左右?guī)?、3的前端部的左右鏈牙4a、4a以使其不動,同時進(jìn)行注塑成型。
[0049]而且,埋設(shè)在止動件主體51內(nèi)的左右鏈牙4a、4a并不處于拉頭6的移動范圍內(nèi),因此并非本發(fā)明中所指的一對鏈牙列4、4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本發(fā)明中所指的一對鏈牙列4、4是在作為拉鏈I完成后的狀態(tài)下供拉頭6移動的部分。換言之,即使在作為拉鏈I完成之前的狀態(tài)下是一對鏈牙列4、4的一部分,但是只要在作為拉鏈I完成后的狀態(tài)下不是供拉頭6移動的部分,就不是本發(fā)明中所指的一對鏈牙列4、4的一部分。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止動件5雖然埋設(shè)有多個鏈牙4a,但也成為在一對鏈牙列4、4的前方固定于一對帶3、3的前端部的結(jié)構(gòu)。
[0050]另外,止動件主體51對上表面與左側(cè)面的角部、以及上表面與右側(cè)面的角部均實施了倒角。為了便于說明,這些實施了倒角的角部均作為右側(cè)面或左側(cè)面的一部分。角部成為了向外側(cè)鼓出的圓弧狀的曲面。因此,止動件主體51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尺寸成為上端最窄,隨著趨向下方而沿著左右角部逐漸變寬。另外,與左右角部相比在下方(左右突起部53、53的下方),止動件主體51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尺寸51w如圖7所示地維持為同一寬度。
[0051]另外,止動件主體51的后表面是與拉頭6的前表面相對的接觸面,在俯視下成為圓弧狀的曲面。此外,關(guān)于突起53詳見后述。
[0052]如圖1?圖3所示,拉頭6具有:沿著一對鏈牙列4、4移動的拉頭主體7;設(shè)置于拉頭主體7的左右側(cè)面上的一對支承軸8、8;和能夠以一對支承軸8、8為中心旋轉(zhuǎn)的拉攀9。
[0053]如圖1所示,在拉頭主體7的內(nèi)部形成有鏈牙通路71。更具體地說,在拉頭主體7中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貫穿的鏈牙通路71。雖未圖示,但鏈牙通路71的后部為直線狀,鏈牙通路71的前部為向著前方分支為兩股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鏈牙通路71呈Y字形,在鏈牙通路71的后部,一對鏈牙4a、4a以嚙合的狀態(tài)通過,在鏈牙通路71的前部,一對鏈牙列4、4以左右分離的狀態(tài)通過。另外,在拉頭主體7的下表面形成有將鏈牙通路71與外部空間連通的帶槽(未圖示)。一對帶折曲部32、32的下部穿過帶槽,由此,在拉頭主體7的下方配置一對帶主體部31、31。另外,拉頭主體7具有覆蓋鏈牙通路71上方的上翼板72,該上翼板72形成拉頭主體7的上部。與上翼板72的下側(cè)部分、即拉頭主體7的上下方向中間部及下部相比,上翼板72的前部向前方突出,并與止動件主體51的上表面接觸。
[0054]在拉頭主體7的左右側(cè)面的上下方向中間部,向側(cè)方突出地具有一對支承軸8、8。一對支承軸8、8沿左右配置為一條直線。如圖3所示,支承軸8的構(gòu)成包括沿左右延伸的軸主體部81、和從軸主體部81的左右方向前端部向軸主體部81的外周側(cè)突出的凸緣部82。
[0055]拉攀9具有:支承在一對支承軸8、8上且能夠相對于止動件5連結(jié)及解除連結(jié)的框體91;和以相對于框體91向與一對支承軸8、8相反的一側(cè)延伸的狀態(tài)固定的握持部94。
[0056]框體91為3字形,具有平行的左右縱框92、92和將左右縱框92、92的一端部彼此接合的橫框93,并且左右縱框92、92的另一端部與一對支承軸8、8連結(jié)。左右縱框92、92的間隔92w與止動件主體51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尺寸51w大致一致??蝮w91為剛體,例如為金屬制,通過將細(xì)長的金屬棒折曲成=字形并進(jìn)一步將金屬棒的兩端部分別折曲成C字形而作成鉤子。然后,將這兩端部的鉤子穿插至支承軸8的軸主體部81的外周側(cè),由此框體91相對于一對支承軸8、8被支承且能夠以一對支承軸8、8為中心旋轉(zhuǎn)。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框體91的顏色是與止動件5不同的顏色,例如為金色,但也可以由與止動件5相同的顏色形成。
[0057]握持部94是柔軟的織帶,將織帶固定在橫框93上。通過用手指拉拽該握持部94而使拉頭6移動。另外,使拉頭6前進(jìn)并與止動件5碰撞,則成為使一對鏈牙列4、4嚙合的狀態(tài),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與該握持部94一同地推入框體91,而使框體91以一對支承軸8、8為中心旋轉(zhuǎn),并由框體91呈3字形包圍止動件主體51的左右側(cè)面及前表面這三個面。這樣地在使一對鏈牙列4、4嚙合的同時使框體91包圍上述三個面的狀態(tài)是止動件5與拉攀9的連結(jié)狀態(tài)。而且,為了保持該連結(jié)狀態(tài),該實施方式中,在止動件主體51的上述三個面中的作為兩個選擇面的左右側(cè)面上形成有左右突起53、53。更具體地說,在止動件主體51的右側(cè)面和左側(cè)面上,從俯視方向及主視方向來看左右對稱地形成有左右突起53、53,在止動件主體51中與突起53相比在下側(cè),形成有由框體91包圍的部分。在圖示的例子中,左右突起53、53形成在止動件主體51的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