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面料,屬于紡織面料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面料結構單一,表面平平的,沒有層次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富有層次感的條紋面料。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色澤豐富、回彈性好絨毛面料,包括面料本體,所述面料本體正面設有細紋面料層,所述細紋面料層與面料本體用線連接,所述細紋面料層上分布粗紋長方形短條布,所述短條布在水平方向上交錯排列,并用線固定在細紋面料層上,所述面料本體背面設有絨毛層,所述絨毛層起毛于面料本體。所述絨毛層的背面復合有襯里層,所述襯里層,由雙色線和單色線組成的經紗與雙色緯紗交織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短條布的粗獷和細紋面料層的細膩相得益彰;同時短條布凸出細紋面料層所在平面,增強了條紋面料的層次感;絨毛層增強了條紋面料的保暖性。
本發(fā)明具有色澤豐富、回彈性好、耐臟、耐磨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面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其中:
面料本體1
細紋面料層2
短條布3
絨毛層4。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和圖2,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色澤豐富、回彈性好絨毛面料,它包括面料本體1,所述面料本體1正面設有細紋面料層2,所述細紋面料層2與面料本體1用線連接。所述細紋面料層2上分布粗紋長方形短條布3,所述短條布3在水平方向上交錯排列,并用線固定在細紋面料層2上。所述面料本體1的背面設有絨毛層4,所述絨毛層4起毛于面料本體1。
所述絨毛層的背面復合有襯里層,所述襯里層,由雙色線和單色線組成的經紗與雙色緯紗交織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