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平行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起重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平行吊。
背景技術:
起重設備如桁車、吊車、天車等往往體積大,重量大,造價高,對于室內小范圍內零部件的起重任務,如果采用現(xiàn)有技術的起重設備不僅存在機動性差的問題,還存在操作不便和使用成本高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平行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平行吊,包括架起的兩條相互平行的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所述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之間通過第一自動滑行輪和第二自動滑行輪設置有臂架,臂架上設置有第三自動滑行輪,第三自動滑行輪上設置有吊車,吊車通過其上的鋼纜與吊鉤相連接。所述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分別與立柱相連接,立柱的底部設置有底座。所述兩條橫梁之間設置有支撐臂。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平行吊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實用、操作輕巧方便、將該裝置直接固定在車床上方,除工件垂直方向的移動外,其他方向的移動均為手控式自動滑動,節(jié)省了電力。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I、鋼纜,2、吊鉤,3、立柱,4、第一橫梁,5、第一自動滑行輪,6、臂架,7、第三自動滑行輪,8、吊車,9、底座,10、第二自動滑行輪,11、支撐臂,12、第二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平行吊作以下詳細地說明。如附圖I、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平行吊,其結構包括通過立柱3架起的兩條相互平行的第一橫梁4和第二橫梁12,所述第一橫梁4和第二橫梁12之間通過第一自動滑行輪5和第二自動滑行輪10設置有臂架6,臂架6上設置有第三自動滑行輪7,第三自動滑行輪7上設置有吊車8,吊車8通過其上的鋼纜I與吊鉤2相連接。所述立柱3的底部設置有底座9。所述第一橫梁4和第二橫梁12之間設置有支撐臂11。本實用新型是根據(jù)桁車的工作原理而進一步研制的,其其制作過程如下I)根據(jù)工件的重量計算應使用的槽鋼和鋼管的型號、尺寸;2)工件垂直方向的移動依靠電機提供動力,通過控制裝置實現(xiàn);[0020]3)在橫梁兩端采用滑行輪裝置,具體以鋼板、滾利軸承、軸、鋼架連接,使工件可以沿水平方向前后滑動;4)電動機懸掛在橫梁上,井采用軸承結構,使工件能夠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動。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平行吊其加工制作簡單方便,按說明書附圖所 示加工制作即可。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1.一種平行吊,包括架起的兩條相互平行的第一橫梁(4)和第二橫梁(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梁(4)和第二橫梁(12)之間通過第一自動滑行輪(5)和第二自動滑行輪(10)設置有臂架(6),臂架(6)上設置有第三自動滑行輪(7),第三自動滑行輪(7)上設置有吊車(8),吊車(8)通過其上的鋼纜(I)與吊鉤(2)相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行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梁(4)和第二橫梁(12)分別與立柱(3)相連接,立柱(3)的底部設置有底座(9)。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平行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梁(4)和第二橫梁(12)之間設置有支撐臂(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平行吊,屬于起重設備領域,其結構包括通過立柱架起的兩條相互平行的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所述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之間通過第一自動滑行輪和第二自動滑行輪設置有臂架,臂架上設置有第三自動滑行輪,第三自動滑行輪上設置有吊車,吊車通過其上的鋼纜與吊鉤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平行吊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實用、操作輕巧方便等特點,將該裝置直接固定在車床上方,除工件垂直方向的移動外,其他方向的移動均為手控式自動滑動,節(jié)省了電力。
文檔編號B66C17/04GK202575747SQ20122008425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8日
發(fā)明者姚勝利, 湯占峰, 高學沛, 趙君華, 楊繼良 申請人:微山斯貝特金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