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是原案申請?zhí)枮?01710003844.5的發(fā)明專利申請(申請日:2017年1月4日,發(fā)明名稱:便攜式聲音設備)的分案申請。
本發(fā)明涉及便攜式聲音設備。盡管本發(fā)明適合于寬范圍的應用,它尤其適合于通過與終端的無線通信來從移動終端接收聲音信號以及發(fā)送用于控制終端的控制信號。
背景技術:
聲音設備表示用于從終端接收聲音信號以及將通過麥克風收集的聲音信息發(fā)送至終端的聲音裝置。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便攜式聲音設備已采用了有線機制以通過將端子插入終端的耳機插孔中來接收聲音信號。然而,在移動性和使用方便方面,對無線通信類型的便攜式聲音設備的需求近來不斷增加。
考慮到便攜性,正在開發(fā)被配置為可在用戶身體上攜帶的各種便攜式聲音設備(例如,適合頭部的帶形狀的頭戴式耳機類型、耳掛類型、入耳類型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因此,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現(xiàn)有技術的限制和缺點而導致的一個或更多個問題的便攜式聲音設備。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聲音設備,其在通過旋轉模塊將耳塞保持在耳塞保持器中/將耳塞從耳塞保持器抽出時使對周邊部件的影響最小化,使聲音線纜在沒有纏結的情況下纏繞在旋轉模塊上,并且使耳塞保持器和耳塞可聯(lián)接到位。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聲音設備,其通過使用暴露于外的金屬殼體通過與終端的無線通信來接收來自終端的聲音信號并且發(fā)送用于控制終端的控制信號,增強了無線通信性能。
本發(fā)明的附加優(yōu)點、目的和特征將部分地在接下來的描述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對于研究了以下內容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將變得顯而易見,或者可從本發(fā)明的實踐中學習。本發(fā)明的目的和其它優(yōu)點可通過在所撰寫的說明書及其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地指出的結構來實現(xiàn)和達到。
為了實現(xiàn)這些和其它優(yōu)點并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目的,如本文具體實現(xiàn)和廣義描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可包括:按照u形狀彎曲的主體,該主體包括彈性部;耳塞保持器,其被設置到主體;耳塞,其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耳塞保持器,所述耳塞包括被配置為輸出聲音的聲音輸出模塊;主板,其位于主體內,所述主板被配置為通過連接至耳塞來控制聲音輸出模塊;聲音線纜,其將耳塞和控制器連接;旋轉模塊,其位于主體內除了主板以外的主體的端部的方向上,所述旋轉模塊被配置為使聲音線纜被纏繞在旋轉模塊的外周上;橋,其通過覆蓋旋轉模塊的一個表面來與主體聯(lián)接;柔性板,其沿著橋設置,所述柔性板的一側連接至主板;以及麥克風,其與柔性板的另一側聯(lián)接。
優(yōu)選地,所述橋還包括線纜引導件,該線纜引導件通過與聯(lián)接有旋轉模塊的底表面間隔開指定距離來朝著旋轉模塊伸出,并且纏繞在旋轉模塊的外周上的聲音線纜位于線纜引導件和所述底表面之間。
更優(yōu)選地,線纜引導件和所述底表面之間的指定距離比聲音線纜的厚度大一倍至三倍。
優(yōu)選地,該便攜式聲音設備還包括與所述橋聯(lián)接的天線模塊,所述橋的一側連接至主板以輻射無線信號。
優(yōu)選地,該便攜式聲音設備還包括:止動件,其被配置為限制旋轉模塊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轉并且允許旋轉模塊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轉;以及彈簧,其被配置為使旋轉模塊在第一方向上旋轉以使得聲音線纜能夠纏繞在旋轉模塊的外表面上,其中,止動件的與旋轉模塊接觸的部分包括sus材料,并且其中,如果耳塞被牽拉以脫離耳塞保持器,則旋轉模塊在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轉。
更優(yōu)選地,該便攜式聲音設備還包括儲存按鈕,該儲存按鈕被配置為通過使止動件與旋轉模塊間隔開來允許旋轉模塊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轉。
優(yōu)選地,所述耳塞保持器還包括水平部分和線纜孔,該線纜孔形成在所述水平部分中以使得聲音線纜能夠從中穿過,所述耳塞還包括外殼,該外殼被配置為安裝有聲音輸出模塊,并且包括形成在一側的水平部分以及從所述外殼伸出以與聲音線纜聯(lián)接的線纜保持器,并且線纜孔和耳塞保持器的所述水平部分之間的第一角度對應于耳塞的線纜保持器和耳塞的所述水平部分之間的第二角度。
更優(yōu)選地,所述耳塞保持器被設置為偏向所述水平部分的一側。
優(yōu)選地,所述麥克風包括并排設置的一對麥克風。
優(yōu)選地,所述主體包括:下外殼,其被配置為與旋轉模塊和主板聯(lián)接,并且具有形成在端部處的耳塞保持器;以及上外殼,其被配置為通過與下外殼的上部聯(lián)接來覆蓋旋轉模塊和主板,所述下外殼還包括:狹縫,其形成在耳塞保持器中,所述狹縫的一側開放,所述狹縫的另一側封閉;以及保持器帽,其被配置為覆蓋耳塞保持器并且包括形成在與所述狹縫的所述另一側對應的部分中的線纜孔。
優(yōu)選地,所述柔性板還包括位于所述另一側的開關模塊。如果所述開關模塊被按壓,則所述開關模塊生成信號。并且,所述柔性板還包括被配置為通過從所述外殼暴露于外部來對開關模塊加壓的按鈕。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中,如本文具體實現(xiàn)和廣義描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可包括:按照c形狀彎曲的主體,該主體包括彈性部;金屬殼體,其與主體的外側聯(lián)接;耳塞保持器,其被設置到主體;耳塞,其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耳塞保持器,該耳塞包括被配置為輸出聲音的聲音輸出模塊;主板,其位于主體內,該主板被配置為通過連接至耳塞來控制聲音輸出模塊并且安裝有無線通信單元;聲音線纜,其連接耳塞和主板;天線圖案,其被配置為通過連接至安裝在主板中的無線通信單元來收發(fā)無線信號;以及非導體,其被插入天線圖案和金屬殼體之間。
所述非導體可被設置在形成在主體中的天線孔中。
所述非導體可包括彈性墊圈,導電材料可位于彈性墊圈的兩側,非導電材料可被插入彈性墊圈的中間。
天線圖案的一端可連接至無線通信單元,所述非導體可位于天線圖案的另一端。
主體可包括殼體,主板和聲音線纜可被安裝在所述殼體中,所述非導體可包括所述殼體的比所述殼體的其余部分薄的部分。
所述非導體所在的部分可被設置為最靠近天線圖案和金屬殼體之間的間隙。
當主體被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時,金屬殼體可被設置在與朝著頸部的內方向相反的外方向上或/和主體的端部處。
該便攜式聲音設備還可包括旋轉模塊,該旋轉模塊位于主體內除了主板以外的主體的端部的方向上,該旋轉模塊可被配置為使聲音線纜纏繞在旋轉模塊的外周上,并且天線圖案可包括按照與旋轉模塊交疊的方式設置的柔性板。
該便攜式聲音設備還可包括設置在主體的一個端部上的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該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可通過在主體的長度方向上彼此間隔開指定距離來設置。如果通過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收集的聲級大于基準,則控制器可僅從第一麥克風接收聲音的輸入。如果通過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收集的聲級小于基準,則控制器可從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二者接收聲音的輸入。
耳塞可包括:耳塞外殼,其被配置為通過具有曲面來將聲音輸出模塊安裝在內部;聲音孔,其形成在耳塞外殼的一側;以及線纜保持器,其從耳塞外殼的另一側伸出以與聲音線纜聯(lián)接,并且耳塞保持器還可包括具有曲率與耳塞外殼的形狀對應的曲面的底座部以及形成在底座部中以使聲音線纜穿過的線纜孔。
底座部可包括:第一部分,其與耳塞外殼的另一側接觸;第二部分,其在將主體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時在朝著用戶的頸部的內方向上沿著主體的延伸方向從第一部分延伸;以及第三部分,其在將主體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時在面向前側的前方向上通過與第二部分接觸來沿著主體的延伸方向從第一部分延伸,線纜孔可形成在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彼此相遇的邊緣中。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可包括:按照c形狀彎曲的主體,該主體包括彈性部;金屬殼體,其與主體的外側聯(lián)接;耳塞保持器,其被設置到主體;耳塞,其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耳塞保持器,該耳塞包括被配置為輸出聲音的聲音輸出模塊;主板,其位于主體內,該主板被配置為通過連接至耳塞來控制聲音輸出模塊;聲音線纜,其連接耳塞和主板;天線圖案,其被配置為通過連接至主板來收發(fā)無線信號;以及天線連接部,其被配置為通過穿過主體來連接天線圖案和金屬殼體。
優(yōu)選地,當主體被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時,金屬殼體被設置在與面向頸部的內方向相反的外方向上或/和主體的端部處。
優(yōu)選地,該便攜式聲音設備還包括旋轉模塊,該旋轉模塊位于主體內除了主板以外的主體的端部的方向上,該旋轉模塊被配置為使聲音線纜纏繞在旋轉模塊的外周上,并且天線圖案通過疊置于旋轉模塊上來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主體包括包含彈性材料的彈性帶以及連接至彈性帶的兩端的一對外殼,所述彈性帶包括絲形狀的記憶合金、與記憶合金的兩個端部聯(lián)接的一對連接部以及被配置為通過包圍記憶合金和連接部的一部分而可變形的第一覆蓋部。
更優(yōu)選地,該便攜式聲音設備還包括:信號線,其被配置為在一對外殼之間收發(fā)信號;以及第二覆蓋部,其被配置為覆蓋信號線的一部分和記憶合金。
更優(yōu)選地,記憶合金的兩端彎曲成鉤形狀以被鎖定到連接部。
更優(yōu)選地,該便攜式聲音設備還包括:上殼體,其覆蓋連接部的一側;多個鎖定孔,其形成在連接部中;多個螺釘,其通過鎖定孔被鎖定到第一殼體;以及下殼體,其覆蓋連接部的另一側。
并且,該便攜式聲音設備還包括:信號線,其在一對外殼之間收發(fā)信號;以及信號線接納部,其被配置為通過與鎖定孔分離來接納信號線。
此外,信號線接納部包括比信號線的厚度寬的第一部分以及與信號線的厚度對應的第二部分,并且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交替地形成。
優(yōu)選地,該便攜式聲音設備還包括設置在主體的一個端部上的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該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通過在主體的長度方向上彼此間隔開指定距離來設置。
更優(yōu)選地,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位于主體的一側。如果通過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收集的聲級大于基準,則僅從第一麥克風輸入聲音。如果通過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收集的聲級小于基準,則從第一麥克風和第二麥克風二者輸入聲音。
優(yōu)選地,耳塞包括:耳塞外殼,其被配置為通過具有曲面來將聲音輸出模塊安裝在內部;聲音孔,其形成在耳塞外殼的一側中;以及線纜保持器,其從耳塞外殼的另一側伸出以與聲音線纜聯(lián)接,并且耳塞保持器還包括具有曲率與耳塞外殼的形狀對應的曲面的底座部以及形成在底座部中以使聲音線纜穿過的線纜孔。
更優(yōu)選地,底座部包括:第一部分,其與耳塞外殼的另一側接觸;第二部分,其在將主體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時在朝著用戶的頸部的內方向上沿著主體的延伸方向從第一部分延伸;以及第三部分,其在將主體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時在面向前側的前方向上通過與第二部分接觸來沿著主體的延伸方向從第一部分延伸。
并且,線纜孔形成在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彼此相遇的邊緣上。
因此,本發(fā)明提供以下效果和/或特征。
首先,當通過旋轉模塊將耳塞保持在耳塞保持器中或者從耳塞保持器抽出時,對周邊部件的影響被最小化并且聲音線纜可在不纏結的情況下纏繞在旋轉模塊上。
其次,由于用于幫助用戶容易地和方便地保持耳塞的結構被設置到耳塞保持器,所以用戶可方便地攜帶耳塞。
第三,可利用暴露于外的金屬殼體增強無線通信性能。當通過旋轉模塊將耳塞保持在耳塞保持器中或者從耳塞保持器抽出時,對周邊部件的影響被最小化并且聲音線纜可在不纏結的情況下纏繞在旋轉模塊上。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的適用范圍將從下文給出的詳細描述而變得顯而易見。然而,應該理解,僅示意性地在指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同時給出詳細描述和具體示例,因為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通過該詳細描述,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的各種改變和修改將變得顯而易見。
附圖說明
根據(jù)下文給出的詳細描述和附圖,本發(fā)明將被更加全面地理解,這些附圖僅是例示進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并且,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便攜式聲音設備的配置的框圖;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的立體圖;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的彈性帶的制造工藝的示圖;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耳塞和耳塞保持器的示圖;
圖6和圖7是描述本發(fā)明的將耳塞與耳塞保持器聯(lián)接的方式的示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旋轉模塊、止動件和儲存按鈕的示圖;
圖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內的外殼的分解立體圖;
圖10是描述本發(fā)明的橋、柔性板和旋轉模塊的設置的放大立體圖;
圖11是本發(fā)明的橋和旋轉構件的側視圖;
圖1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的立體圖;
圖1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的分解立體圖;
圖1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中的彈性帶的分解立體圖;
圖15是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中將彈性帶和外殼聯(lián)接的方式的示圖;
圖16a和圖16b是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中將信號線和彈性帶聯(lián)接的方式的示圖;
圖17a是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中將金屬殼體和天線模塊聯(lián)接的一個方式的示圖;
圖17b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中將金屬殼體和天線模塊聯(lián)接的另一方式的示圖;
圖17c是對圖17a所示的將金屬殼體和天線模塊聯(lián)接的方式的性能與圖17b所示的方式的性能進行比較的曲線圖;
圖18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中的雙麥克風的示圖;
圖19是描述圖18所示的雙麥克風的性能的示圖;
圖20是圖18所示的雙麥克風的性能的曲線圖;以及
圖2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中的耳塞和耳塞保持器的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將參照附圖,根據(jù)本文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詳細給出描述。為了參照附圖簡要描述,可為相同或等同的組件提供相同的標號,其描述將不再重復。通常,諸如“模塊”和“單元”的后綴可用于指代元件或組件。本文使用這種后綴僅是為了方便說明書的描述,后綴本身并非旨在給予任何特殊含義或功能。在本公開中,為了簡明起見,相關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熟知的內容已被省略。使用附圖來幫助容易地理解各種技術特征,應該理解,本文呈現(xiàn)的實施方式不受附圖的限制。因此,本公開應該被解釋為擴展至附圖中具體示出的更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以外的任何更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
盡管可在本文中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種元件,但是這些元件不應當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一般僅用于將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相區(qū)分。
當一個元件被稱為“與”另一個元件“連接”時,該元件可以與另一個元件連接或中間元件也可以存在。相反,當一個元件被稱為“與”另一個元件“直接連接”時,不存在中間元件。
單數(shù)表示可以包括復數(shù)表示,除非該單數(shù)表示根據(jù)上下文表示明確不同的含義。在本文中使用的諸如“包括”或“具有”的術語應當理解為它們旨在指示本說明書中公開的多個部件、功能或步驟的存在,并且還應當理解的是,同樣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功能或步驟。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便攜式聲音設備的配置的框圖。本發(fā)明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可包括控制器250、無線通信單元285(例如,天線模塊)、聲音輸出單元240、感測單元275、麥克風260、用戶輸入單元270和電源單元290。
聲音輸出單元240是被配置為根據(jù)聲音信號輸出聲音的裝置。一個代表性示例包括被配置為通過插入用戶的耳中來傳送聲音的耳塞240。
麥克風260將外部聲音信號處理成電音頻數(shù)據(jù)。所處理的音頻數(shù)據(jù)通過無線通信單元285被傳送至外部終端或服務器。為了消除在接收外部聲音信號的過程中生成的噪聲,可在麥克風260中實現(xiàn)各種噪聲消除算法。
感測單元275是用于識別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狀態(tài)和周圍情況的裝置,并且可包括用于感測周圍亮度的照度傳感器、用于感測觸摸輸入的觸摸傳感器、用于感測便攜式聲音設備的傾斜和位置的陀螺儀傳感器、用于檢測耳塞240是否位于耳塞保持器225處的耳塞開關等。
作為用戶用來控制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輸入單元,用戶輸入單元270可包括呼叫按鈕272、用于音量調節(jié)等的按鈕273、電源按鈕271、用于將聲音線纜保持在外殼220中的儲存按鈕275等。
用戶輸入單元270可僅包括呼叫按鈕272以及一對音量調節(jié)按鈕273,或者還可包括播放/停止按鈕和歌曲順序改變按鈕。由于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尺寸有限并且用戶頻繁地在不看對應按鈕的情況下通過用戶輸入單元270施加輸入,所以如果按鈕的數(shù)量增加,則難以區(qū)分各個按鈕的功能。因此,能夠擴展可利用有限數(shù)量的按鈕按照將按鈕按壓時間、按鈕按壓計數(shù)和多個按鈕組合的方式輸入的控制命令。
由于便攜式聲音設備200通常被穿戴在用戶的身體上,便攜式聲音設備200不太可能丟失。相反,當一般終端丟失時,可按照同時按壓一對用戶輸入單元270達預定持續(xù)時間的方式利用通過藍牙連接的終端的報警聲來尋找丟失的終端。
通過激活藍牙連接的終端的語音記錄功能,通過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麥克風260收集的語音或音頻可被保存到終端。
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僅能夠通過便攜式聲音設備控制呼叫相關功能或者聲音媒體播放相關功能。然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便攜式聲音設備的特征在于擴展了它自己的控制范圍。圖2是在一個方向看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立體圖。圖3是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穿戴狀態(tài)的示圖。本發(fā)明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主體配置有彈性帶210和外殼220并且形成圖2所示的c形曲線。
由于彈性帶210是具有彈性的彎曲棒形狀的構件,所以如果對其施加力,則彈性帶210在指定范圍內變形。如果力被去除,則彈性帶210返回到它先前的形狀。外殼220與彈性帶210的兩端聯(lián)接并且位于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c形曲線的兩個端部處。諸如主板281、無線通信單元285、電池291、纏繞構件250以及線的各種部件在內部或外部插入。
如圖3所示,c形狀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可通過被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來攜帶。由于傳感器275被設置到彈性帶210,所以可感測用戶是否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200。例如,當用戶穿戴設置有用于感測曲率變化的位移傳感器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時,如圖4所示,可感測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兩個端部伸展。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彈性帶210的曲率平滑地改變,所以可確定用戶意圖使用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因此,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電源被打開或者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可與外部終端同步。
為了準確地確定用戶當前是否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200或者便攜式聲音設備200是否在被攜帶的同時伸展,還可在位移傳感器中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曲率可觀地改變之后再次考慮曲率。在彈性帶210的曲率可觀地改變?yōu)榈谝淮笮≈?,如果曲率被固定為比便攜式聲音設備200被安裝的狀態(tài)下的大小更平滑的第二大小,則可確定便攜式聲音設備200被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
除了位移傳感器之外,諸如溫度檢測傳感器、光電傳感器、心率傳感器等的傳感器可被設置到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與用戶的頸部接觸的穿戴表面。當用戶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200時,如果所感測的溫度屬于人體溫度范圍,則亮度降低,或者感測心率,確定便攜式聲音設備200被用戶穿戴。如果是這樣,則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電源可被打開,或者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可通過激活無線通信單元285來與外部終端同步。
另選地,被配置為被物理地按壓的開關278可被設置到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如果用戶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則開關被按壓以生成開啟信號。如果開關278維持在開啟狀態(tài)下達指定時間,則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電源可被打開或者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可與外部終端同步。
如果多個傳感器277和多個開關278被設置到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則多個值可被組合在一起以便就便攜式聲音設備200是否被穿戴進行準確判定。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彈性帶210的制造工藝的示圖。參照圖3的(a),記憶合金線211和信號線212被插入具有彈性的管形狀的聚合物管214中。記憶合金線211具有按照曲率彎曲的基本形狀以便于彈性帶210維持圖2所示的形狀,并且提供彈性以便于盡管接收到施加到其的力,仍返回到原始形狀。信號線212在裝載在左外殼220中的部件與裝載在右外殼220中的部件之間收發(fā)信號。聚合物管214保持信號線212和記憶合金線211使其彼此不間隔開并且還用于將聯(lián)接托架215固定到其。
隨后,參照圖3的(b),聚合物管214的兩端分別被安裝到聯(lián)接托架215中。聯(lián)接托架215用于將外殼220和彈性帶210聯(lián)接在一起并且可使用硬塑料。聯(lián)接托架215可具有聯(lián)接孔/突起以與外殼220聯(lián)接,并且記憶合金線211和信號線212通過穿過聯(lián)接托架215而暴露。
參照圖3的(c),按照將圖3的(b)所示的構件置于模具中并且插入用于部分地覆蓋聚合物管214和聯(lián)接托架215的塑料的方式來執(zhí)行嵌件注塑成型,從而形成帶蓋216。一旦通過嵌件注塑成型形成帶蓋216,記憶合金線211、信號線212和聯(lián)接托架215就被一體地形成。因此,盡管彈性帶210的形狀重復地改變,彈性帶210避免失去它自己的彈性,具有增強的耐久性,并且設置有防水功能以防止在與用戶的身體接觸時汗水滲入。
帶蓋216可使用熱塑性聚氨酯。在制造帶蓋216時,通過熱使熱塑性聚氨酯熔融。如果熱塑性聚氨酯被硬化,則它變?yōu)榫哂心陀托院湍湍バ缘念愃朴谙鹉z等的彈性材料。聯(lián)接托架215與帶蓋216之間的交疊區(qū)段越大,彈性帶210的剛性越大。因此,難以使彈性帶210變形。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分解立體圖。
以上描述中提及的與彈性帶210的兩個端部聯(lián)接的外殼220包括上外殼220a和下外殼220b。主板281、無線通信單元285、電池291、麥克風260、旋轉模塊250等被裝載在上外殼220a和下外殼220b之間。
外殼220利用聚合物材料通過注塑成型形成,并且可使用諸如聚苯乙烯的具有剛性的塑性產品。外殼220可部分地包括諸如金屬、玻璃、皮革等的不同材料。外殼220的材料可使用與聯(lián)接托架215相同并且與帶蓋216不同的材料。
由于用于帶蓋216的tpu(熱塑性聚氨酯)具有彈性,所以它容易變形。如果所施加的力被去除,則tpu可返回到它先前的形狀。由于tpu具有高表面摩擦系數(shù),所以它可緊密地附著到用戶的身體。
外殼220利用具有剛性的聚苯乙烯(ps)材料形成以保護內部部件。并且,外殼220的表面可涂覆有聚氨酯以緊密地附著到用戶的身體。如果外殼220的表面涂覆有聚氨酯,則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可具有具整體感的外觀。此外,由于彈性帶210和外殼220二者均緊密地附著到用戶的皮膚以抵御用戶的運動保持穩(wěn)定,所以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可提供良好的貼合。
由于穿戴在用戶的身體上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頻繁地暴露于水或濕氣(例如汗水等),所以可增強增加了防水功能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耐久性。如果設置被配置為覆蓋上外殼220a與下外殼220b之間的間隙的肋或者防水構件被插入上外殼220a與下外殼220b之間,則可防止水滲入。盡管沒有插入單獨的防水構件,如果應用聚氨酯涂層,則上外殼220a和下外殼220b可更緊密地彼此附著。
主板281被安裝在外殼220內,無線通信單元285、麥克風260等被安裝在主板281上。并且,主板281連接至電池291、用戶輸入單元270、音頻輸出單元240等。安裝在外殼220中的部件可在兩側對稱地設置到外殼220。另選地,僅可通過安裝在彈性帶210中的信號線212使用設置在一側的部件。例如,在無線通信單元285被設置到外殼220一側的情況下,由無線通信單元285接收的聲音信號可通過兩側的耳塞240來輸出。
無線通信單元285可通過被安裝在主板281上或者形成在外殼220的表面上來與外部終端收發(fā)信號。無線通信單元285利用與外部終端的諸如藍牙等的短距離無線通信來從外部終端接收控制信號和聲音信號或者將通過便攜式聲音設備200的用戶輸入單元270或麥克風260輸入的控制信號和聲音信號發(fā)送至外部終端。
用于打開/關閉電源的電源按鈕271、用于播放或呼叫的按鈕272、用于調節(jié)聲音的方向鍵273等可被包括在外殼220中。具體地講,方向鍵可用于控制所播放的歌曲的前一首或后一首歌曲被播放。按鈕可使用被配置為物理地增壓的薄膜鍵(domekey)或者通過靜電容變化感測的觸摸鍵。
在觸摸鍵的情況下,外殼220的表面可沒有限制地按照各種方式用于觸摸鍵的位置。當觸摸鍵形成在外殼220的表面上時,可利用led將觸摸鍵位置和功能顯示在外殼220的表面的觸摸鍵形成部分上。耳塞240通過插入用戶的耳中來傳送聲音并且通過聲音線纜245連接至主板281。主板281根據(jù)聲音信號控制耳塞240輸出聲音。
圖5是本發(fā)明的耳塞240和耳塞保持器225的示圖。圖6和圖7是描述本發(fā)明的將耳塞240與耳塞保持器225聯(lián)接的方式的示圖。
本發(fā)明的外殼220在兩側分別設置有耳塞保持器225,耳塞240被安置在該耳塞保持器225處。耳塞保持器225可形成在下外殼220b的一個端部處。具體地講,當用戶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200時可防止耳塞保持器225暴露于外。
耳塞保持器225包括凹陷,該凹陷被配置為成凹形凹陷以與耳塞240的形狀匹配。并且,被配置為連接耳塞240和主板281的聲音線纜245穿過形成在耳塞保持器225中的線纜孔225a。
隨著聲音線纜245通過安裝在外殼220中的旋轉構件的彈性被纏繞在旋轉模塊250的外周上,耳塞240可自動地與耳塞保持器225聯(lián)接。
由于現(xiàn)有技術的耳塞頻繁地導致未能準確地與耳塞保持器225聯(lián)接的問題(例如,與歪斜或倒置的耳塞保持器225聯(lián)接的問題),對于用戶而言固定耳塞240以正確地聯(lián)接不方便。本發(fā)明改進耳塞240和耳塞保持器225的設計以使得耳塞240能夠與耳塞保持器225的正確位置聯(lián)接。
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耳塞保持器225通常具有流線型形狀。盡管耳塞240倒置或歪斜地聯(lián)接,它被儲存在與流線型形狀對應的錯誤位置中。然而,本發(fā)明的耳塞保持器225包括形成在與耳塞240輸出聲音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觸的部分上的平坦或水平部分225c。
為了與耳塞保持器225的水平部分225c對應,耳塞240包括平坦或水平部分243。因此,耳塞240按照耳塞240的水平部分243與耳塞保持器225的水平部分225c接觸的方式被儲存在耳塞保持器225中。
聲音線纜245所穿過的線纜孔225a位于耳塞保持器225的水平部分225c的一側。如果線纜孔225a位于水平部分225c的中心處,則耳塞240可能倒置或歪斜地聯(lián)接。因此,線纜孔225a按照偏向水平部分225c的一側的方式設置,并且聲音線纜245在偏向水平部分243的一側的位置處(而非耳塞240的水平部分243的中心)聯(lián)接。
耳塞240和聲音線纜245的線纜保持器241被配置為從耳塞240伸出。線纜保持器241包括諸如橡膠的彈性構件,并且防止聲音線纜245由于彎曲而被割斷。線纜保持器241被插入耳塞保持器225的線纜孔225a中。
參照圖6,耳塞保持器225的水平部分225c與線纜孔225a之間的第一角度α可被形成為與耳塞240的水平部分243與線纜保持器241之間的第二角度β對應。如果第一角度α等于第二角度β,則當線纜保持器241被插入線纜孔225a中時,耳塞240可在準確的地方聯(lián)接。
僅當水平部分225c的法線與線纜孔225之間的角度小于45°時,可防止聲音線纜245在穿過線纜孔225時導致摩擦。因此,優(yōu)選的是第一角度α和第二角度β中的每一個形成為大于45°。
圖7是耳塞保持器225的正視圖。包圍耳塞240的外周的耳塞保持器225的側壁部分225b包括曲率與耳塞240的外周曲率對應的曲面。耳塞保持器225的側壁部分225b與線纜孔225a之間形成的第三角度θ與耳塞240的側周與線纜保持器241之間形成的第四角度ω對應。如果第三角度θ和第四角度ω中的每一個大于90°,則引導耳塞240使其位于常規(guī)或正確位置的功能下降。如果這種角度被設定為小于45°,則當耳塞240與耳塞保持器225聯(lián)接時側壁部分225b成為障礙。因此,可將耳塞240和耳塞保持器225的形狀設計成具有介于45°和90°之間的中間角度(例如,約70°)。
由于側壁部分225在主體的端部方向上從水平部分225c延伸較長,所以耳塞240沿著側壁部分225儲存。因此,可解決耳塞240的耳帽242朝著一側儲存的現(xiàn)有技術問題。
由硅或聚氨酯材料形成的耳帽242可拆卸地設置以通過緊密地附著來被插入用戶的耳中。當用戶改變時,耳帽242的大小可更換以適合改變的用戶。在耳帽242長時間使用之后,如果耳帽242變臟,則可更換成新的一個以便于衛(wèi)生。
如果諸如磁體/金屬的磁性物質226被設置到耳塞240和耳塞保持器225,則當耳塞240靠近耳塞保持器225時,耳塞240可通過磁力被自動地插入耳塞保持器225中。耳塞240的傳感器可被進一步包括在耳塞保持器225中以感測耳塞240是否被安置在耳塞保持器225上。通過耳塞240的傳感器,用戶可根據(jù)耳塞240是否與耳塞保持器225分離來控制便攜式聲音設備200。
例如,如果一側的耳塞240與耳塞保持器225分離,則可通過激活移動終端或無線通信單元285的呼叫功能來執(zhí)行與外部終端的同步。如果兩個耳塞240均與耳塞保持器225分離,則可激活與外部終端的聲音有關的功能。如果耳塞240被儲存在耳塞保持器225中,則當前播放的歌曲停止或者同步可結束。
隨著便攜式聲音設備200被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難以提供視覺信息。因此,便攜式聲音設備200可通過聲音輸出單元240和振動電機來向用戶提供警告。如果電源被打開,則實現(xiàn)與外部終端的同步,或者諸如呼叫信號接收或消息接收的通知項出現(xiàn),可通過提供振動或通知聲音來將這種事件通知給用戶。
電池291可被裝載在外殼220的兩側。另選地,電池291可僅被裝載在外殼的一側。并且,可包括用于對電池291進行充電的充電端子。
當耳塞240被儲存在耳塞保持器225中時,聲音線纜245按照通過位于外殼220中的旋轉模塊250纏繞的方式被儲存在外殼220中。因此,聲音線纜245不從便攜式聲音設備200暴露于外。旋轉模塊250包括固定到外殼220的固定軸、被配置為在固定軸上居中旋轉的輪、被配置為向輪提供旋轉力的板簧等。在這種情況下,聲音線纜245被纏繞在輪的外表面上。
板簧提供旋轉力以使得旋轉模塊250能夠在第一方向上旋轉。如果用戶牽拉聲音線纜245,則旋轉模塊250在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轉,從而聲音線纜245從旋轉模塊250展開以從外殼220暴露于外。
圖8是本發(fā)明的旋轉模塊250、止動件255和儲存按鈕275的示圖。為了維持耳塞240可通過從耳塞保持器225脫落來被用戶使用的狀態(tài),可進一步包括被配置為防止旋轉模塊250在第一方向上旋轉的止動件255。鋸齒形狀的突起253形成在旋轉模塊250的外側。突起253的一側是斜面253a,臺階253b形成在突起253的另一側。
當旋轉模塊250在第一方向上旋轉時,由于突起253的臺階253b與止動件255接觸,所以旋轉模塊250無法旋轉。當旋轉模塊250在第二方向上旋轉時,止動件255沿著突起253的斜面253a移動以不干擾旋轉模塊250的旋轉。
具體地講,當用戶牽拉聲音線纜245時,旋轉模塊250在第二方向上旋轉。如果牽拉聲音線纜245的力被去除,則止動件255被卡在臺階253b上以干擾旋轉模塊250使其不在第一方向上旋轉。
由于從止動件255和突起253彼此接觸的止動件的部分255b重復地生成摩擦,所以可使用耐久性大于諸如聚碳酸酯(pc)的合成樹脂的諸如sus(不銹鋼)的構件。
止動件255在旋轉模塊250的直徑方向上移動,用于控制止動件255的移動的儲存按鈕275暴露于外。儲存按鈕275被設置在與止動件255垂直的方向上。由于在止動件與儲存按鈕275彼此接觸的地方形成斜面,所以可將儲存按鈕275的力傳送至止動件255。
如果在第一方向上按壓儲存按鈕275,則儲存按鈕275的斜面275a沿著形成在止動件255中的斜面255a移動并且在第二方向上推壓止動件255。一旦止動件255在第二方向上移動,它就遠離旋轉模塊250移動,使得旋轉模塊250通過旋轉模塊250的板簧而在第一方向上旋轉,并且聲音線纜245通過纏繞在旋轉模塊250上而被儲存。
圖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200中的外殼220的內部配置的分解立體圖。圖10是描述本發(fā)明的橋230、柔性板282和旋轉模塊的設置的放大立體圖。
主板281、旋轉模塊250、橋230、柔性板282、麥克風260和天線模塊285被安裝在外殼220中。參照圖4,電池291被安裝在相對的外殼220(而非主板281)中。并且,安裝有用于將用戶輸入單元270的信號和聲音信號傳送至耳塞240的輔助板以及旋轉模塊。
聲音線纜245被纏繞在旋轉模塊250的外周上。并且,旋轉模塊250重復地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旋轉。這可導致旋轉模塊250在旋轉的同時影響周邊裝置的問題。并且,可導致聲音線纜245在被纏繞在旋轉模塊250上的同時撞上周邊裝置的問題。此外,由于旋轉模塊250連接至聲音線纜245,所以它與耳塞保持器225相鄰設置,由此主板281偏向彈性帶[圖9]。
由于主板281被設置在后側,麥克風260或用戶輸入單元270(例如,按鈕)位于偏向彈性帶210的一側。在麥克風260或按鈕未被設置在主體的端部上,而是設置在彈性帶210一側的情況下,由于按鈕或聲音輸出單元不在前側,而是在橫向,所以使用麥克風260或按鈕不方便。
因此,本發(fā)明另外包括橋236,橋236被配置為覆蓋旋轉模塊250,從而使由于旋轉模塊250的旋轉造成的對周邊部件的影響最小化。
如圖9所示,橋230彎曲以在下部中形成空間,并且旋轉模塊250被設置在該空間中。由于橋230的兩個端部被固定到下外殼220b,所以旋轉模塊250位于橋下面,諸如柔性板等的電子部件可被安裝在橋230上面。
為了將麥克風260和按鈕設置在主體的端部中,需要連接至主板281的柔性板282。如圖10所示,柔性板282位于橋的上表面上。一端連接至主板281,另一端連接至麥克風260。
本發(fā)明的麥克風260可通過經由兩個孔261中的每一個接收聲音來收集語音。在這種情況下,按照均勻的方式收集語音,而不管用戶的臉部的位置如何,并且使環(huán)境噪聲最小化。麥克風260如果更靠近用戶的嘴部則可更準確地識別用戶的語音。因此,優(yōu)選的是,麥克風260位于主體的端部。具體地講,當用戶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時,麥克風260優(yōu)選位于前方。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麥克風260被設置在主體的端部的方向上,以相鄰地面對耳塞保持器225。
除了麥克風260的信號之外,柔性板282還將位于主體的端部的用戶輸入單元270的信號傳送至主板281。當用戶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時,如果用戶輸入單元270位于用戶的前面,則用戶方便使用用戶輸入單元270。因此,可利用柔性板282將按鈕設置在主體的端部。
因此,由于設置在與用戶的嘴部相鄰的位置處的麥克風260可準確地捕捉用戶的語音,所以除了在安靜的環(huán)境(例如,辦公室、圖書館等)中之外,用戶甚至在嚴重噪雜環(huán)境(例如,通勤地鐵等)中也可進行具有清楚的聲音質量的電話交談。
天線模塊285可被設置在橋230的上表面上。天線模塊285可通過在柔性絕緣膜上形成導電圖案來制造。并且,天線模塊285可通過連接至主板281來收發(fā)無線信號。
連接至旋轉模塊250的聲音線纜245通過穿過形成在耳塞保持器225中的線纜孔225a來連接至耳塞240。在線纜孔225a直接形成在下外殼220b中的情況下,線纜需要被切斷。相反,在下外殼220b的耳塞保持器225中形成狹縫221之后,聲音線纜245被設定為穿過狹縫221。
狹縫221的一個端部開放,而另一封閉的端部被設置在與線纜孔225a對應的位置處。耳塞保持器225可利用保持器帽226來覆蓋以隱藏狹縫221。由于形成如上配置的狹縫221,旋轉模塊250、聲音線纜245和耳塞240可容易地分離。因此,方便了維護。
圖11是本發(fā)明的橋和旋轉構件的側視圖。
橋230的下側通過形成梯形形狀的空間來覆蓋旋轉模塊250。在這種情況下,可形成線纜引導件231,其被配置為通過部分地從旋轉模塊250的外周伸出預定距離來使得聲音線纜245能夠均勻地纏繞在旋轉模塊250的外表面上。
如果聲音線纜245纏繞以交疊,則聲音線纜245在外殼220內纏結。因此,旋轉模塊250停止,聲音線纜245無法從外殼220出來。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可形成從橋230朝著旋轉模塊250伸出的線纜引導件231。
線纜引導件從橋230的下部伸出以與旋轉模塊250的外周相鄰設置。由于線纜引導件231與安置有旋轉模塊250的底表面255間隔開,所以在所安置的底表面255與線纜引導件231之間形成空間。
具體地講,線纜引導件231位于旋轉模塊250的上部附近,并且旋轉模塊250與線纜引導件231之間存在間隙。然而,由于這種間隙小于聲音線纜的厚度,所以聲音線纜245無法纏繞在旋轉模塊250的上部。具體地講,由于聲音線纜245僅纏繞在d下面的部分上,如圖11所示,所以聲音線纜245從旋轉模塊的中心在外方向上整齊地堆積,以防止聲音線纜245纏結。
聲音線纜245被纏繞在底表面255與線纜引導件231之間的空間中。為了防止聲音線纜245纏結,線纜引導件231通過與底表面255間隔開足以設置1至3條聲音線纜245的距離來設置。
由于可設置至少一個或更多個線纜引導件231,所以如果設置過多的線纜引導件,則生成摩擦力以限制旋轉模塊250的旋轉力并且損壞聲音線纜245。因此,有必要調節(jié)線纜引導件的數(shù)量。本實施方式建議設置四個左右的線纜引導件。
圖12是從一個方向看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立體圖。圖1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被穿戴的狀態(tà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主體包括彈性帶310和外殼320,從而形成圖12所示的c形曲線。
彈性帶310具有帶形狀,該帶形狀具有面和厚度。當彈性帶被置于頸部的后側時,彈性帶的內側觸碰頸部的后側,外側面向后側。隨著連接彈性帶和外殼的部分盤繞,位于主體的兩個端部上的外殼的外側面向前方,內側觸碰用戶的鎖骨。
由于彈性帶310具有彈性,所以如果施加力,則彈性帶310在指定范圍內變形。如果力被去除,則彈性帶310返回到其先前形狀。外殼320與彈性帶310的兩端聯(lián)接并且位于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c形曲線的兩個端部處。諸如主板381、無線通信單元385、電池391、旋轉模塊350等的各種部件被插入外殼320中。
如圖13所示,c形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可通過被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來攜帶。如果傳感器375被設置到彈性帶310,則能夠感測用戶是否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300。例如,當用戶穿戴設置有用于感測曲率變化的位移傳感器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時,可感測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兩個端部伸展。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彈性帶310的曲率平滑地改變,所以可確定用戶意圖使用便攜式聲音設備300。因此,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電源被打開或者便攜式聲音設備300可與外部終端同步。
為了準確地確定用戶當前是否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300或者便攜式聲音設備300是否在被攜帶的同時伸展,還可在位移傳感器中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曲率可觀地改變之后再次考慮曲率。在彈性帶310的曲率可觀地改變?yōu)榈谝淮笮≈螅绻时还潭楸缺銛y式聲音設備300被安裝的狀態(tài)下的大小更平滑的第二大小,則可確定便攜式聲音設備300被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
除了位移傳感器之外,諸如溫度檢測傳感器、光電傳感器、心率傳感器等的傳感器可被設置到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與用戶的頸部接觸的穿戴表面。當用戶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300時,如果所感測的溫度屬于人體溫度范圍,則亮度降低,或者感測心率,確定便攜式聲音設備300被用戶穿戴。如果是這樣,則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電源可被打開,或者便攜式聲音設備300可通過激活無線通信單元385來與外部終端同步。
另選地,被配置為被物理地按壓的開關378可被設置到便攜式聲音設備300。如果用戶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300,則開關被按壓以生成開啟信號。如果開關378維持在開啟狀態(tài)下達指定時間,則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電源可被打開或者便攜式聲音設備300可與外部終端同步。
如果多個傳感器377和多個開關378被設置到便攜式聲音設備300,則多個值可被組合在一起以便就便攜式聲音設備300是否被穿戴進行準確判定。
圖1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分解立體圖。
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與彈性帶310的兩個端部聯(lián)接的外殼320包括上殼體321和下殼體324。主板381、無線通信單元385、電池391、麥克風360、旋轉模塊350等被裝載在上殼體321與下殼體324之間。
外殼320利用聚合物材料通過注塑成型來形成,并且可使用諸如聚苯乙烯的具有剛性的塑性產品。外殼320可部分地包括諸如金屬、玻璃、皮革等的不同材料。外殼320的材料可使用與聯(lián)接托架315相同并且與帶蓋316不同的材料。
由于用于帶蓋316的tpu(熱塑性聚氨酯)具有彈性,所以它容易變形。如果所施加的力被去除,則tpu可返回到它先前的形狀。由于tpu具有高表面摩擦系數(shù),所以它可緊密地附著到用戶的身體。
外殼320利用具有剛性的聚苯乙烯(ps)材料形成以保護內部部件。并且,外殼320的表面可涂覆有聚氨酯以緊密地附著到用戶的身體。如果外殼320的表面涂覆有聚氨酯,則便攜式聲音設備300可具有具整體感的外觀。此外,由于彈性帶310和外殼320二者均緊密地附著到用戶的皮膚以抵御用戶的運動保持穩(wěn)定,所以便攜式聲音設備300可提供良好的貼合。
由于穿戴在用戶的身體上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頻繁地暴露于水或濕氣(例如汗水等),所以可增強增加了防水功能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耐久性。如果設置被配置為覆蓋上殼體321和下殼體324之間的間隙的肋或者防水構件被插入上殼體321和下殼體324之間,則可防止水滲入。盡管沒有插入單獨的防水構件,如果應用聚氨酯涂層,則上殼體321和下殼體324可更緊密地彼此附著。
主板381被安裝在本發(fā)明的外殼320內,無線通信單元385、麥克風360等被安裝在主板381上。并且,主板381連接至電池391、用戶輸入單元370、音頻輸出單元340等。安裝在外殼320中的部件可在兩側對稱地設置到外殼320。另選地,僅可通過安裝在彈性帶310中的信號線312使用設置在一側的部件。例如,在無線通信單元385被設置到外殼320一側的情況下,由無線通信單元385接收的聲音信號可通過兩側的耳塞340來輸出。
無線通信單元385可通過被安裝在主板381上或者形成在外殼320的表面上來與外部終端收發(fā)信號。無線通信單元385利用與外部終端的諸如藍牙等的短距離無線通信來從外部終端接收控制信號和聲音信號或者將通過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用戶輸入單元370或麥克風360輸入的控制信號和聲音信號發(fā)送至外部終端。
用于打開/關閉電源的電源按鈕371、用于播放或呼叫的按鈕372、用于調節(jié)聲音的方向鍵373等可被包括在外殼320中。具體地講,方向鍵可用于控制所播放的歌曲的前一首或后一首歌曲被播放。按鈕可使用被配置為物理地增壓的薄膜鍵或者通過靜電容變化感測的觸摸鍵。
在觸摸鍵的情況下,外殼320的表面可沒有限制地按照各種方式用于觸摸鍵的位置。當觸摸鍵形成在外殼320的表面上時,可利用led將觸摸鍵位置和功能顯示在外殼320的表面的觸摸鍵形成部分上。耳塞340通過插入用戶的耳中來傳送聲音并且通過聲音線纜345連接至主板381。主板381根據(jù)聲音信號控制耳塞340輸出聲音。
圖1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中的彈性帶310的分解立體圖。彈性帶310包括記憶合金311、覆蓋構件312、313以及連接部315。
記憶合金311具有不管變形如何而恢復為特定形狀的性質。當用戶施加力以使主體伸展時,盡管彈性帶310變形,記憶合金311具有返回到先前形狀的性質,可有利地增強耐久性。
彈性帶310還包括被配置為包圍記憶合金311的覆蓋構件312、313。覆蓋構件312、313可使用熱塑性聚氨酯。通過熱使熱塑性聚氨酯熔融以便于制造。如果熱塑性聚氨酯被硬化,則它變?yōu)榫哂心陀托院湍湍バ缘闹T如橡膠等的彈性材料。
另外包括具有聯(lián)接結構的連接部315以用于與位于彈性帶310的兩端的外殼320聯(lián)接。本發(fā)明的連接部315被配置為在左右方向上從覆蓋部延伸以與外殼320交疊,并且通過部分地包圍外殼320來與外殼320聯(lián)接。具體地講,覆蓋部通過雙注塑來形成在記憶合金311和連接部315上。
為了在連接部315處準確地設置記憶合金311的位置并且在兩側固定用于收發(fā)外殼320的信號的信號線382,還可包括第二覆蓋部312以覆蓋記憶合金311和信號線382。第二覆蓋部312的兩個端部分別與一對連接部315聯(lián)接。此后,通過經由雙注塑形成被配置為覆蓋連接部315、第二覆蓋部312和記憶合金311的第一覆蓋部313,可提供能夠在穿戴時容易地變形之后恢復為先前形狀的彈性帶310。
為了在從第二覆蓋部的兩端暴露記憶合金311的同時提升固定力,記憶合金311的兩個端部彎曲成鉤形狀,然后與連接部315聯(lián)接。由于多個孔形成在連接部315中,所以連接部315用螺釘擰緊到外殼320。圖15是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中的彈性帶310和外殼320的聯(lián)接方式的示圖。
使用用于包圍連接部315的兩側的一對外殼320。由于上殼體321暴露于外,所以可使用從與彈性帶310的連接部315聯(lián)接的部分連接至主體的兩個端部的一個構件。并且,如圖13所示,下殼體322、324可包括包圍連接部315的第一下殼體322以及安裝有部件的第二下殼體324。
上殼體321和下殼體中的一個與連接部315通過穿過形成在連接部315中的螺釘孔317緊固在上殼體或下殼體上的螺釘316來聯(lián)接在一起,并且螺釘316的暴露的頭部按照在相對側與外殼聯(lián)接的方式被覆蓋。
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由于彈性帶310與外殼320之間使用單個螺釘316的鎖緊力較弱,所以如果力被重復地施加到彈性帶310,則可導致斷裂的問題。然而,根據(jù)本發(fā)明,連接部315充分地延伸以增加鎖緊力。
圖16a是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中的信號線382和彈性帶310的聯(lián)接方式的正視圖。并且圖16b是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中的信號線382和彈性帶310的聯(lián)接方式的后視圖。與彈性帶310聯(lián)接的信號線382的兩端通過連接部315連接至各個外殼320。如果信號線382按照與孔交疊的方式設置,則它可能由于螺釘316而被損壞。因此,可進一步包括單獨的信號線接納部319。
由于信號線接納部319交替地設置比信號線382寬的第一部分319a和尺寸與信號線382的厚度對應的第二部分319b,所以信號線382可被容易地安裝到信號線接納部319中而不會脫落。
由于連接部315的剛性,信號線接納部319未僅設置在一側。相反,一部分位于連接部315的一側的方向上,另一部分位于連接部315的另一側的方向上,并且一側和另一側的信號線接納部319可通過信號線382孔連接。
圖17a是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中的金屬殼體323和天線模塊的聯(lián)接方式的示圖。本發(fā)明的外殼320包括由金屬材料形成的金屬殼體323。如果金屬材料用于便攜式聲音設備300的外觀,則可在設計方面提供堅固感。因此,在設計方面優(yōu)選金屬材料。
然而,金屬材料具有使輻射信號的天線的性能下降的問題。由于為了便攜性,便攜式聲音設備300使用短距離無線通信(例如,藍牙、nfc等)來以無線方式與另一終端收發(fā)信號,所以金屬殼體323成為使無線通信性能下降的因素。
為了防止無線通信性能的下降,可按照本發(fā)明的金屬殼體323和天線圖案386(用作無線通信單元385)連接在一起的方式通過金屬殼體323本身輻射信號。如圖17a所示,本發(fā)明的天線圖案386位于主體的端部的前方。因此,可使信號受用戶的身體或頭發(fā)干擾最小化。由于用于纏繞聲音線纜的旋轉模塊被安裝在外殼320的端部中,所以旋轉模塊和天線圖案386可按照彼此交疊的方式設置。天線圖案386連接至主板385并且在主板385的控制下發(fā)送無線信號。
為了連接天線圖案386和金屬殼體323,天線孔321a形成在上殼體321中。通過該孔,金屬殼體323和天線圖案386可利用包括導電材料的天線連接單元383來彼此連接。如果利用金屬殼體323發(fā)送信號,則可避免由于金屬引起的性能下降,并且對應性能可增強。
另一方面,代替使用利用導電材料的天線連接單元383來聯(lián)接金屬殼體323和天線圖案386的直接方案,金屬殼體323和天線圖案386可通過使用非導電材料的間接方案聯(lián)接在一起。
圖17b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金屬殼體323和天線模塊的聯(lián)接的示圖。為了使用金屬殼體323作為輻射體,天線圖案386的端部386b和金屬殼體323通過間接方案彼此聯(lián)接,由此也可通過金屬殼體323輻射無線電信號。
如果金屬殼體323和整個天線圖案386按照相似的間隔設置,則金屬殼體323干擾天線圖案386的無線電通信性能。然而,如果特定部分386b和金屬殼體323聯(lián)接在一起,則由于電流流過連接點,所以穿過天線圖案386的電流流動不受干擾。
然而,在直接連接的情況下,由于阻抗增加,可導致從高頻無線電分量的傳播生成傳播損失的問題。因此,本發(fā)明使用通過將金屬殼體323和天線圖案386按照指定距離彼此間隔開設置來插入電容器的聯(lián)接方案,而非將金屬殼體323和天線圖案386彼此直接連接。
為了在與用于從主板381接收電流的一個端部間隔開的另一端部處將天線圖案386與金屬殼體323聯(lián)接,在與上殼體321的天線圖案386的所述另一端部對應的位置處形成天線孔321a,并且插入墊圈384以使得金屬殼體323和天線圖案386通過天線孔321a聯(lián)接在一起。
由于墊圈384包括非導電彈性物質并且形成由兩側的導電材料形成的分層結構,所以由于墊圈384所在的部分的間隙小于另一點處的金屬殼體323與天線圖案386之間的間隙,在墊圈所在的部分處實現(xiàn)聯(lián)接。
盡管沒有使用具有導電材料和非導電材料的疊層結構的墊圈384,可使用增加與金屬殼體323的天線孔321a對應的位置的厚度或者天線圖案386的另一側的端部的厚度的方案。然而,如果金屬殼體323與天線圖案386之間的間隙太小,則金屬殼體323和天線圖案386可能由于沖擊而彼此觸碰。因此,優(yōu)選插入墊圈384。
代替在上殼體321中形成天線孔321a,在對應部分處,天線孔321a所在的部分形成得較薄,并且金屬殼體323形成得較厚。如果是這樣,則金屬殼體323和天線圖案386的另一端可更靠近彼此設置。因此,可實現(xiàn)對應聯(lián)接。
阻抗和電抗通過下式計算。由于電容器的電抗與頻率的大小成反比,所以如果頻率變得越高,則阻抗變得越小。
z=r+jx,
x=1/j2πfc
(z:阻抗,x:電抗,f:頻率)
由于藍牙使用2.4ghz~2.484ghz的高頻帶上的信號,所以隨著阻抗變小,阻抗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對于低頻帶上的信號,阻抗增加,所以帶來消除低頻信號的效果。
在插入電容器的電路配置中,由于dc分量的信號被過濾掉,所以僅可收發(fā)進一步細化的信號。因此,性能可進一步改進。
圖17c是比較使用導電材料連接金屬殼體323和天線圖案386的性能(圖17a中的模式1)與插入非導電材料的墊圈384的性能(圖17b中的模式2)的曲線圖。由于該曲線圖朝著底側下降,性能變好。在藍牙頻帶(a)上性能改進。由于在低于藍牙頻率的頻帶(b)上阻抗增加,所以噪聲分量被衰減。具體地講,由于帶來僅在藍牙頻帶上信號的強度增加的效果,藍牙頻帶的無線電性能改進。
它適用于高頻帶的信號以及藍牙信號帶的信號。通過按照變化墊圈384的厚度電流的強度的方式調節(jié)阻抗,可調諧最佳諧振頻率。
具體地講,金屬殼體323被設置在主體的外側(不在用戶的頸部所面對的方向上)和端部,從而提升輻射性能。
圖18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中的雙麥克風360的示圖。圖19是描述圖18所示的雙麥克風360的性能的示圖。
參照圖18,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使用兩個麥克風361和362。麥克風361和362在主體的長度方向上按照“a”彼此間隔開。與一般移動終端不同,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被穿戴的同時,如果用戶的頭部移動,則由于嘴部與麥克風361/362之間的距離變化,所以距位于外殼320中一側的麥克風361/362的距離改變。
因此,如果用戶面向前側或者朝著麥克風361和362所在的一側轉動用戶的頭部,則如圖19的(a)所示,僅通過第一麥克風361就可有足夠的聲音。然而,如果用戶朝著另一側轉動頭部,如圖19的(b)所示,則由于距第一麥克風361的距離增加,所以可通過另外使用第二麥克風362收集聲音來改進呼叫質量。
關于麥克風361和362,考慮距用戶的嘴部的距離,位于略高于外殼320的端部處的第一麥克風361用作主麥克風,設置在外殼320的端部上(即,耳塞保持器325附近)的第二麥克風362可用作輔助麥克風。
圖20是圖18所示的雙麥克風361/362的性能的曲線圖。在該曲線圖中,水平軸表示頻率,垂直軸指示靈敏度。如果靈敏度過高,則噪聲也增加。因此,當靈敏度曲線位于無陰影線的區(qū)域中時,可收集高質量的音頻。在選擇性地使用兩個麥克風361和362的情況下,不管用戶的面部是面朝左側還是右側,可提供圖20所示的性能。
由于位于外殼320的端部的第二麥克風被設置在與主板385間隔開的位置處,如圖13所示,可進一步使用被配置為將第二麥克風362和主板連接在一起的柔性板386。柔性板386可連接至位于外殼320的端部的用戶輸入單元327以及第二麥克風。
圖2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聲音設備300中的耳塞340和耳塞保持器325的示圖。
在本發(fā)明的外殼320中,安置耳塞340的耳塞保持器325分別被設置到外殼320的兩側。耳塞保持器325可形成在下殼體324的端部處。因此,當用戶穿戴便攜式聲音設備300時,耳塞保持器325不會暴露于外。
耳塞保持器325包括凹陷,該凹陷成凹形凹陷以與耳塞340的形狀對應。被配置為連接耳塞440和主板481的聲音線纜345穿過形成在耳塞保持器325中的線纜孔325a。
按照聲音線纜345通過安裝在外殼320中的旋轉構件的彈性被纏繞在旋轉模塊350的外周上的方式,耳塞340自動地與耳塞保持器325聯(lián)接。
由于現(xiàn)有技術的耳塞頻繁地導致未能準確地與耳塞保持器325聯(lián)接的問題(例如,歪斜或倒置地與耳塞保持器325聯(lián)接的問題),所以對于用戶而言固定耳塞340以正確地聯(lián)接是不方便的。本發(fā)明改進了耳塞340和耳塞保持器325的設計以使得耳塞340能夠聯(lián)接在耳塞保持器325的正確位置處。
使用形成與耳塞340對應的耳塞保持器325,并且形成在耳塞保持器325中的聲音線纜345所穿過的線纜孔325a被設置到一側的邊緣。耳塞保持器325包括:第一部分3251,其觸碰與形成有耳塞340的聲音孔的一側相對的一側對應的耳塞340的另一側;第二部分3252,其從面向穿戴著主體的用戶的頸部的內方向沿著主體的延伸方向從第一部分3251延伸;以及第三部分3253,其通過在將主體穿戴在用戶的頸部上時面向前側的前方向上沿著主體的延伸方向從第一部分3251觸碰第二部分3252來延伸。
假設由耳塞保持器325形成的空間為六面體空間,則3個面封閉,3個面開放。并且,在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彼此接觸的邊緣中形成線纜孔325a。由于耳塞340通過沿著聲音線纜345朝著線纜孔325a移動而被插入耳塞保持器325中,所以如果線纜孔325位于邊緣處,則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起到保持耳塞340的作用。因此,耳塞340可在準確的位置被插入耳塞保持器325中。
用于將耳塞340和聲音線纜345連接在一起的線纜保持器341具有從耳塞340突出的形狀。線纜保持器341包括諸如橡膠的彈性構件并且防止聲音線纜345由于彎曲而被切斷。線纜保持器341被插入耳塞保持器325的線纜孔325a中。
線纜孔335a與耳塞保持器325的第一部分3251和第二部分3252維持約45度的角度,從而引導耳塞340被安置在耳塞保持器325上,而不會歪曲或扭曲。
線纜保持器341和耳塞340的外表面之間的角度被形成為與線纜孔335a和耳塞保持器325之間的角度對應,由此耳塞340可被安置在正確的位置上而不會失配。
因此,如以上描述中提及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便攜式聲音設備提供了一種在通過旋轉模塊將耳塞保持在耳塞保持器中/將耳塞從耳塞保持器抽出時對周邊部件的影響最小化并且聲音線纜可在沒有纏結的情況下纏繞在旋轉模塊上的結構。
由于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使用戶容易地將耳塞儲存在耳塞保持器中的結構,所以耳塞可被方便地攜帶。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可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因此,本發(fā)明旨在涵蓋對本發(fā)明的修改和變化,只要它們落入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的范圍內。
本申請要求2016年1月4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2/274,386、2016年1月5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2/274,785、2016年2月12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no.10-2016-0016490、2016年2月19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no.10-2016-0019997和2016年8月1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no.10-2016-0098177的優(yōu)先權,各個申請的完整內容整體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