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耳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教學用耳麥結構。
背景技術:
耳麥是耳機與麥克風的整合體,它不同于普通的耳機,普通耳機往往是立體聲的,耳麥多是單聲道的,同時,耳麥有普通耳機所沒有的麥克風,封閉式的耳麥通過其自帶的軟音墊來包裹人的耳朵,使其被完全覆蓋起來,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因此在目前高校的多媒體教室內,廣泛采用耳麥教學,但是由于教室內的耳麥的使用頻率高,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xiàn)頻繁的插頭拔插、轉動和線材的拉扯,因此在插頭與線材的連接部位極易出現(xiàn)裂紋甚至整體斷裂,造成耳麥損壞甚至整體報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教學用耳麥結構,其不僅能隨意調節(jié)線材與插頭的連接角度,而且可有效避免線材斷裂,延長使用壽命。
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包括耳機支架、耳罩、麥克風、插頭,在所述耳機支架兩端分別連接所述耳罩,所述麥克風通過連接桿活動安裝于其中一個所述耳罩上,兩側的所述耳罩內均設有揚聲器,所述插頭通過連接線分別與所述揚聲器、麥克風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內包括外殼體、內殼體、插頭體,所述內殼體活動安裝于所述外殼體內,所述插頭體固定于所述外殼體上,且所述插頭體的尾部延伸至所述外殼體內,所述內殼體內設有與其同軸設置且與所述插頭體尾部相接觸的環(huán)形觸片,所述連接線穿過所述內殼體與所述觸片相連接。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內殼體的側壁面上設有環(huán)形的凸起,所述凸起呈階梯型,所述外殼體的內壁面上設有與所述凸起相對應的凹槽,所述內殼體通過所述凸起與凹槽配合安裝于所述外殼體內;
所述內殼體在所述外殼體內的轉動角度為45°~270°,所述內殼體與所述外殼體之間設有橡膠密封圈;
所述插頭體包括依次由內而外同軸設置的第一金屬片、第二金屬片、第三金屬片和第四金屬片,且整體呈環(huán)形設置,相鄰的金屬片之間設有絕緣層,所述第一金屬片、第二金屬片、第三金屬片和第四金屬片之間的絕緣層均呈L型;
所述內殼體的底部設有環(huán)形凹槽,所述環(huán)形凹槽的橫截面為階梯型,環(huán)形的所述觸片分別設置于所述環(huán)形凹槽的不同臺階面上,所述第一金屬片、第二金屬片、第三金屬片和第四金屬片尾部的伸出長度依次減小,所述第一金屬片、第二金屬片、第三金屬片和第四金屬片的尾部分別與其對應的環(huán)形的所述觸片相接觸;
所述第一金屬片、第二金屬片、第三金屬片和第四金屬片與所述觸片的接觸面為平面;
與所述第一金屬片接觸的所述觸片與一側的所述揚聲器連接,與所述第二金屬片接觸的所述觸片與另一側的所述揚聲器連接,與所述第三金屬片接觸的所述觸片與所述麥克風連接,與所述第四金屬片接觸的所述觸片接負極。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外殼體內活動安裝內殼體,連接線穿過內殼體與內殼體內部的觸片連接,插頭體固定于所述外殼體上,插頭體尾部與觸片相接觸,則連接線與插頭之間能進行任意角度調節(jié),即三者連接的插頭體、內殼體、連接線可在外殼體內自由轉動,從而避免了連接線與插頭的連接處在長時間拉扯或長時間折彎后斷裂,大大提高了耳麥的使用便捷度和使用壽命,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插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內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弧形耳機支架1、耳罩2、麥克風5、插頭4,耳機支架1作為安裝載體用于安裝其他部件;在耳機支架1兩端分別連接耳罩2,麥克風5通過連接桿活動安裝于其中一個耳罩2上,使用時,可根據需求轉動連接桿,以達到適合的角度;兩側的耳罩2內均設有揚聲器,使用時,將耳罩2套在耳朵外即可,使用舒適且隔音效果好,插頭4通過連接線3分別與揚聲器、麥克風5連接,插頭4內包括外殼體45、內殼體46、插頭體,內殼體46活動安裝于外殼體45內,插頭體固定于外殼體45上,且插頭體的尾部延伸至外殼體45內,內殼體46內設有與其同軸設置且與插頭體尾部相接觸的環(huán)形觸片47,內殼體46的轉動軸線與插頭體的軸線相垂直,連接線3穿過內殼體46與觸片47相連接。
內殼體46的側壁面上設有環(huán)形的凸起6,凸起6呈階梯型,外殼體45的內壁面上設有與凸起6相對應的凹槽7,內殼體46通過凸起6與凹槽7配合安裝于外殼體45內;內殼體46在外殼體45內的轉動角度為45°~270°,內殼體46與外殼體45之間設有橡膠密封圈,從而增加阻尼,以及提高密封性,避免水、粉塵進入;插頭體包括依次由內而外同軸設置的第一金屬片41、第二金屬片42、第三金屬片43和第四金屬片44,且整體呈環(huán)形設置,相鄰的金屬片之間設有絕緣層49,即第一金屬片41與第二金屬片42之間、第二金屬片42與第三金屬片43之間、第三金屬片43與第四金屬片44之間均設有絕緣層49,以達到絕緣效果,第一金屬片41、第二金屬片42、第三金屬片43和第四金屬片44之間的絕緣層49均呈L型;第一金屬片41、第二金屬片42、第三金屬片43和第四金屬片44均呈L型;與第一金屬片41接觸的觸片47與一側的揚聲器連接,與第二金屬片42接觸的觸片47與另一側的揚聲器連接,與第三金屬片43接觸的觸片47與麥克風5連接,與第四金屬片44接觸的觸片47接負極,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自由變換與揚聲器等的連接順序;內殼體46的底部設有環(huán)形凹槽8,環(huán)形凹槽8的橫截面為階梯型,環(huán)形的觸片47分別設置于環(huán)形凹槽8的不同臺階面上,第一金屬片41、第二金屬片42、第三金屬片43和第四金屬片44尾部的伸出長度依次減小,即整體呈臺階型;第一金屬片41、第二金屬片42、第三金屬片43和第四金屬片44的尾部分別與其對應的4個環(huán)形觸片47相接觸;第一金屬片41、第二金屬片42、第三金屬片43和第四金屬片44與觸片47的接觸面為平面,從而提高信號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