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對講通訊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通訊設備,以及涉及一種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系統(tǒng)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在通訊領域,帶對講功能的移動通訊設備越來越普及,而該移動設備的應用,也的確給一定距離限定范圍內的用戶間通訊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的通訊效果。
目前市面上通常使用的對講模式有兩種,即硬件對講模式和軟件對講模式,用戶在使用時需要根據實際狀況在上述兩種對講模式之間功能切換并進行對講通訊。對于硬件對講模式的通訊而言,通常的實現方式是采用單獨設計的一個硬件對講按鍵,并通過按壓該對講按鍵實現硬件對講;而對于軟件對講模式而言,則既可以通過觸摸屏方式打開相應的軟對講應用軟件來啟動并實現對講,也可以通過單獨設置的另一軟對講按鍵的按壓來啟動其對講功能。
基于以上現狀可知,目前帶對講功能的通訊設備在進行硬件對講模式和軟件對講模式之前進行功能切換及對講通訊時,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若通訊設備通過一個對講按鍵實現硬件對講,同時通過另一小按鍵實現軟件對講,則在硬對講按鍵操作與軟對講觸摸屏操作切換時,需要尋找實現所需對講模式的功能按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需要耗費額外的尋找按鍵時間、按鍵識別困難、不利于盲操作的問題,同時由于對講按鍵的使用頻率高,對軟對講按鍵的強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若將軟對講按鍵也設置成與硬對講按鍵大小接近,則容易產生誤按,且對整體外觀存在一定影響;
其次,若軟對講采用觸摸屏啟動軟對講軟件來實現,則從硬對講按鍵操作切換至觸屏操作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尋找對應的軟對講軟件,并打開,實現對講等操作,因而存在操作步驟繁瑣、無法實現盲操作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對以上所述問題的考量,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可解決現有技術中移動通訊設備軟對講功能及硬對講功能之間功能切換方法存在的操作不方便、操作復雜等問題。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解決現有技術中移動通訊設備軟對講功能及硬對講功能之間功能切換不方便、操作復雜的問題。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通訊設備,所述通訊設備可解決現有技術中硬對講按鍵操作實現功能與軟對講觸摸實現功能兩種對講模式間功能切換及實現對講過程中存在的操作步驟繁瑣、耗費時間長、無法實現盲操作的問題;以及解決現有技術分別設置一硬對講按鍵及一軟對講按鍵實現功能切換和對講過程中存在的按鍵識別困難、容易誤按,不利于盲操作的問題,同時無法將兩個對講按鍵均設置于方便操作的位置,且影響移動設備側面外觀的問題。
一種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系統(tǒng),包括:一對講切換模塊及一對講模塊,所述對講模塊包括一軟對講模塊及一硬對講模塊,所述對講切換模塊在軟對講模塊和硬對講模塊間進行功能切換并發(fā)出相應的廣播信息,所述對講模塊則接收廣播信息,實現廣播信息相應的所述軟對講模塊功能或所述硬對講模塊功能。
一種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方法,其步驟包括:
根據預設的按壓方式按壓對講切換按鍵,啟動對講切換功能;
判斷當前對講模式是否為軟對講模式,若是,則發(fā)出硬對講模式對應廣播;若否,則判定當前對講模式為硬對講模式,發(fā)出軟對講模式對應廣播;
接收廣播信息并啟動對應的硬對講功能或軟對講功能。
一種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通訊設備,所述通訊設備包括一對講切換按鍵、一對講按鍵、一對講切換模塊及一對講模塊,所述對講模塊包括一軟對講模塊及一硬對講模塊,所述對講切換模塊在軟對講模塊和硬對講模塊間進行功能切換并發(fā)出相應的廣播信息,所述對講模塊則接收廣播信息,實現廣播信息相應的所述軟對講模塊功能或所述硬對講模塊功能,所述對講切換按鍵觸發(fā)所述對講切換模塊,所述對講按鍵觸發(fā)所述對講模塊實現對講功能。
本發(fā)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所述的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通訊設備,其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設置一對講切換按鍵及一對講按鍵,從而實現所述軟對講功能和硬對講功能都通過同一對講按鍵來實現,而采用軟對講功能或者采用硬對講功能間的功能切換則通過所述對講切換按鍵實現,由此,當用戶在使用所述對講通訊設備時,只需通過簡單的按鍵操作,便可根據特定情形下的對講需求靈活選擇采用軟對講模式或者硬對講模式,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明顯具有操作步驟簡單,節(jié)省對講功能切換時間,方便盲操作的優(yōu)點;此外,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相較現有技術中軟對講采用小按鍵實現的方式,還明顯具有按鍵識別簡單,方便盲操作,用戶體驗好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產生的另一技術效果在于:所述的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系統(tǒng)通過對講切換模塊實現軟對講模塊與硬對講模塊間的切換需求及廣播發(fā)送,所述對講模塊則根據廣播信息實現對應的對講功能,以實現靈活應對不同的使用環(huán)境下的對講功能需求,具有操作簡單,快捷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系統(tǒng)方框圖。
圖2是本發(fā)明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方法步驟圖。
圖3是本發(fā)明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通訊設備對講按鍵位置設置圖示。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系統(tǒng)、方法及通訊設備作進一步的說明。
請參照圖1,為本發(fā)明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系統(tǒng)方框圖。
所述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系統(tǒng),包括對講切換模塊1及對講模塊2,所述對講模塊2包括軟對講模塊21及硬對講模塊22,所述對講切換模塊1在軟對講模塊21和硬對講模塊22間進行功能切換并發(fā)出相應的廣播信息,所述對講模塊22則接收廣播信息,實現廣播信息相應的所述軟對講模塊21的功能或所述硬對講模塊22的功能。
進一步的,所述對講切換模塊1包括:
一功能啟動模塊11,啟動對講模塊切換程序;
一判斷模塊12,判斷當前對講模塊是否為軟對講模塊21;
一響應模塊13,若當前對講模塊為軟對講模塊21,則發(fā)出硬對講模塊22對應的廣播;
若當前若當前對講模塊為硬對講模塊22,則發(fā)出軟對講模塊21對應的廣播。
請參照圖2,為本發(fā)明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方法步驟圖。具體步驟如下:
S01,根據預設的按壓方式按壓對講切換按鍵,啟動對講切換功能;
S02判斷當前對講模式是否為軟對講模式,
若是,則進入S03,發(fā)出硬對講模式對應廣播;
若否,則進入S04,即判定當前對講模式為硬對講模式,發(fā)出軟對講模式對應廣播;
S05接收廣播信息并啟動對應的硬對講功能或軟對講功能。
顯而易見的,步驟S05中,若接收到的廣播信息為S03發(fā)出的硬對講模式,則啟動硬對講;若接收到的廣播信息為S04發(fā)出的軟對講模式,則啟動軟對講。
請參照圖1及圖3,以手機為例,對本發(fā)明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通訊設備進行具體說明。所述手機包括一手機本體100、一對講切換按鍵200及一對講鍵300,同時,所述手機還采用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系統(tǒng),因此,請參照圖1,所述手機還必然包括一對講切換模塊2及一對講模塊1,所述對講模塊1包括一軟對講模塊21及一硬對講模塊22,所述對講切換模塊1在軟對講模塊21和硬對講模塊22間進行功能切換并發(fā)出相應的廣播信息,所述對講模塊2則接收廣播信息,實現廣播信息相應的所述軟對講模塊21的功能或所述硬對講模塊22的功能,所述對講切換按鍵200觸發(fā)所述對講切換模塊1,所述對講按鍵300觸發(fā)所述對講模塊2實現對講功能。
顯而易見的,本發(fā)明通過所述對講鍵300實現所述軟對講功能或所述硬對講功能,所述對講切換按鍵200則實現所述軟對講功能或所述硬對講功能間的功能切換及廣播發(fā)送。由此,當用戶使用本實施例中的手機時,僅僅操作所述對講切換按鍵200及所述對講鍵300,便可以十分靈活地根據當前環(huán)境及用戶喜好進行軟對講功能與硬對講功能間的切換并完成對講。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的手機所采用的可實現軟硬對講及軟硬對講切換的系統(tǒng)中,請參照圖1,所述對講切換模塊1具體包括,
一功能啟動模塊11,啟動對講模塊切換程序;
一判斷模塊12,判斷當前對講模塊是否為軟對講模塊21;
一響應模塊13,若當前對講模塊為軟對講模塊21,則發(fā)出硬對講模塊22對應的廣播;
若當前若當前對講模塊為硬對講模塊22,則發(fā)出軟對講模塊21對應的廣播。
進一步的,所述通訊設備本體100還包括相互對置的一左側面101和一右側面102(未標示),且于所述左側面101上開設有一第一按鍵孔103及一第二按鍵孔104,所述對講切換按鍵200位于所述第一按鍵孔103內,所述對講鍵300位于所述第二按鍵孔104內。由此,與對講相關的按鍵設置于所述通訊設備本體100的同一側面上,即設置于所述左側面101上,用戶只需在所述左側面101這一特定面上進行上下移動操作按鍵,便可以滿足用戶進行軟硬對講功能切換及實現對講的功能,無疑給用戶帶來了較好的對講體驗。
顯而易見的,所述第一按鍵孔103及所述第二按鍵孔104亦可同時設置于所述右側面102上。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按鍵孔103及所述第二按鍵孔104設置位置相鄰,且間隔位置不大于5mm,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鍵孔103及所述第二按鍵孔104間隔距離為2mm。
優(yōu)選的,為了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使得用戶在操作上更容易觸摸到對應的按鍵,減少按鍵誤操作機率,本發(fā)明于所述對講切換按鍵200頂面設置為凸出于所述第一按鍵孔0.1~0.3mm,所述對講鍵300頂面亦設置為凸出于所述第二按鍵孔0.1~0.3mm。
基于以上優(yōu)化,本發(fā)明還進一步將所述第一按鍵孔103與所述第二按鍵孔104設置為不一樣的形狀,而同時考慮到所述對講切換按鍵200由于按壓頻率低于所述對講鍵300,因此將與之匹配的所述第一按鍵孔103設置為較小孔,而同時將所述第二按鍵孔104設置為較大孔;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鍵孔103與所述第二按鍵孔104均為腰圓形,且所述第一按鍵孔103長度相較所述第二按鍵孔104在長度設計上短1~3mm。
優(yōu)選的,為了更加方便用戶通過觸摸操作感知按鍵位置,本發(fā)明還于所述對講切換按鍵200與所述對講鍵300頂面上設置有不一樣的防滑結構。
基于以上結構設計可知,本發(fā)明所述帶對講功能的通訊設備,由于將所述對講切換按鍵200與所述對講鍵300設置為了不一樣的大小,同時還在其表面設置了不一樣的防滑結構;因此,用戶在使用所述對講通訊設備時,用戶可以通過觸摸實現準確感知到當前觸摸的是所述對講切換按鍵200或者所述對講鍵300,而在進行按鍵的準確判斷后,只需通過簡單的按鍵操作,便可根據特定情形下的對講需求靈活選擇采用軟對講模式或者硬對講模式,輕松實現對講,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按鍵識別方便準確,按鍵操作步驟簡單,方便盲操作。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發(fā)明所述帶對講功能的通訊設備旨在于提供一種技術思路,而由此衍生出的各種具體實現方式,都當歸屬于本發(fā)明的范疇,比如所述對講切換按鍵的設置,其目的在于實現所述軟對講功能和所述硬對講功能間的切換,每按壓一次,實現一次轉換;而在本思路的實施過程中,還可通過推扭按鍵的方式實現軟硬對講間的功能切換,如設置一個推扭按鍵結構,朝向某一方向推為實現軟對講,而朝向另一方向推則實現硬對講;另外還可采用旋轉按鍵的方式實現所述軟硬對講功能轉換;諸如以上所列,均當理解為本思路的多種實現方式,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范圍以內。
以上結合實施例及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所述帶對講功能的通訊設備的技術方案,但是本發(fā)明的設計思路可延伸到所有電子產品的對講裝置,任何采用或借鑒本發(fā)明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思路進行的變化及拓展,都應當歸屬為本申請的延伸,都為本申請的保護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