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fā)展,手機等具有電子信息終端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例如,手機一般包括信息本體以及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上的顯示屏。顯示屏用以顯示信息并可供使用者觸控操作。然而,用戶攜帶手機時,經(jīng)常導致手機摔落,從而將顯示屏摔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保護顯示屏不被摔壞的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
一種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包括信息本體、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上的顯示屏,以及遮擋組件,所述遮擋組件包括透光保護板以及卡設件,所述透光保護板可轉(zhuǎn)動地蓋設于所述顯示屏上并與所述顯示屏間隔設置,所述透光保護板包括相對設置的連接邊緣與卡合邊緣,所述連接邊緣轉(zhuǎn)動地連接于所述信息本體上并位于所述顯示屏的一側(cè)邊緣,所述卡設件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上并位于所述顯示屏的另一側(cè)邊緣,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可拆卸地卡合于所述卡設件上;其中所述連接邊緣上設置有樞軸,所述樞軸的兩端分別形成樞接端,所述信息本體上開設有收容狹槽,所述樞軸收容于所述收容狹槽中,所述兩個樞接端分別轉(zhuǎn)動地連接于所述收容狹槽的相對兩側(cè)壁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樞軸上設置有透明層,所述透明層上包裹有滑動層。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層的厚度小于所述滑動層的厚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滑動層與所述收容狹槽的底面抵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收容狹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收容狹槽的底面上設置有增滑層。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增滑層的厚度為0.5-1.2毫米。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收容狹槽的相對兩側(cè)壁上分別開設有樞轉(zhuǎn)孔,所述樞軸的兩個樞接端分別插設于所述兩個樞轉(zhuǎn)孔中。
由于所述透光保護板可轉(zhuǎn)動地蓋設于所述顯示屏上,并與所述顯示屏間隔設置,因此當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掉落時,所述透光保護板能夠保護所述顯示屏不被摔壞。當需要觸控所述顯示屏時,可以將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從所述卡設件上撥開,即可對所述顯示屏進行觸控操作。當觀看電影或者欣賞圖片時,可以將所述透光保護板蓋上,并透過所述透光保護板進行觀看。由于所述透光保護板與所述顯示屏間隔設置,因此即使所述透光保護板受到撞擊,撞擊力也不會傳遞至所述顯示屏上,從而提高所述透光保護板對所述顯示屏的保護力度。
當需要轉(zhuǎn)動所述透光保護板時,撥動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并帶動所述樞軸轉(zhuǎn)動,所述樞軸的兩個樞接端即可于所述收容狹槽的兩個側(cè)壁內(nèi)轉(zhuǎn)動,從而使得所述透光保護板的轉(zhuǎn)動更為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的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沿II-II的剖視圖。
圖3為一實施例的卡設件的剖視圖。
圖4為另一實施例的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一實施例的接觸帶的固定部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fā)明內(nèi)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發(fā)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所述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包括信息本體、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上的顯示屏,以及遮擋組件,所述遮擋組件包括透光保護板以及卡設件。例如,所述透光保護板可轉(zhuǎn)動地蓋設于所述顯示屏上并與所述顯示屏間隔設置,所述透光保護板包括相對設置的連接邊緣與卡合邊緣,所述連接邊緣轉(zhuǎn)動地連接于所述信息本體上并位于所述顯示屏的一側(cè)邊緣。例如,所述卡設件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上并位于所述顯示屏的另一側(cè)邊緣,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可拆卸地卡合于所述卡設件上。例如,其中所述連接邊緣上設置有樞軸,所述樞軸的兩端分別形成樞接端,所述信息本體上開設有收容狹槽,所述樞軸收容于所述收容狹槽中,所述兩個樞接端分別轉(zhuǎn)動地連接于所述收容狹槽的相對兩側(cè)壁上。
請參閱圖1,一種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100,包括信息本體10、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上的顯示屏20,以及遮擋組件30,所述遮擋組件包括透光保護板31以及卡設件33,所述透光保護板可轉(zhuǎn)動地蓋設于所述顯示屏上并與所述顯示屏間隔設置,所述透光保護板包括相對設置的連接邊緣311與卡合邊緣,所述連接邊緣轉(zhuǎn)動地連接于所述信息本體上并位于所述顯示屏的一側(cè)邊緣,所述卡設件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上并位于所述顯示屏的另一側(cè)邊緣,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可拆卸地卡合于所述卡設件上。
由于所述透光保護板可轉(zhuǎn)動地蓋設于所述顯示屏上,并與所述顯示屏間隔設置,因此當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掉落時,所述透光保護板能夠保護所述顯示屏不被摔壞。當需要觸控所述顯示屏時,可以將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從所述卡設件上撥開,即可對所述顯示屏進行觸控操作。當觀看電影或者欣賞圖片時,可以將所述透光保護板蓋上,并透過所述透光保護板進行觀看。由于所述透光保護板與所述顯示屏間隔設置,因此即使所述透光保護板受到撞擊,撞擊力也不會傳遞至所述顯示屏上,從而提高所述透光保護板對所述顯示屏的保護力度。
例如,為了便于轉(zhuǎn)動所述透光保護板,其中所述連接邊緣上設置有樞軸32,所述樞軸的兩端分別形成樞接端,所述信息本體上開設有收容狹槽11,所述樞軸收容于所述收容狹槽中,所述兩個樞接端分別轉(zhuǎn)動地連接于所述收容狹槽的相對兩側(cè)壁上。當需要轉(zhuǎn)動所述透光保護板時,撥動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并帶動所述樞軸轉(zhuǎn)動,所述樞軸的兩個樞接端即可于所述收容狹槽的兩個側(cè)壁內(nèi)轉(zhuǎn)動,從而使得所述透光保護板的轉(zhuǎn)動更為方便。
請參閱圖2,例如,為了便于所述樞軸的轉(zhuǎn)動,所述樞軸上設置有透明層321,所述透明層上包裹有滑動層323。所述透明層的厚度小于所述滑動層的厚度。所述滑動層與所述收容狹槽的底面抵接。由于所述樞軸上設置有滑動層,因此可以減少所述樞軸與所述收容狹槽的底面的摩擦力,從而使得所述樞軸的轉(zhuǎn)動更為順暢。例如,為了適應所述樞軸的形狀,所述收容狹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即所述樞軸收容于并貼合于所述收容狹槽的周面上。所述收容狹槽的底面上設置有增滑層111。所述增滑層的厚度為0.5-1.2毫米。所述收容狹槽的相對兩側(cè)壁上分別開設有樞轉(zhuǎn)孔,所述樞軸的兩個樞接端分別插設于所述兩個樞轉(zhuǎn)孔中。通過將所述兩個樞接端分別插設于所述兩個樞轉(zhuǎn)孔中,即可完成所述樞軸與所述信息本體的轉(zhuǎn)動連接。
請參閱圖3,例如,為了便于卡設所述透光保護板,其中所述卡設件包括主體部331以及設置于所述主體部兩端的轉(zhuǎn)動部333,所述兩個轉(zhuǎn)動部均轉(zhuǎn)動地連接于所述信息本體上,所述主體部上開設有條形卡槽335,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卡設于所述條形卡槽中。將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按壓于所述卡設件上,從而使得所述卡設件相對所述信息本體轉(zhuǎn)動以朝向所述透光保護板,從而引導所述卡設邊緣卡合于所述條形卡槽中,即完成了對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設,從而使得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設更為方便和快捷。
例如,為了進一步方便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設,所述主體部包括基體3311以及分別沿所述基體兩側(cè)邊緣向外延伸的卡設片,所述條形卡槽形成于所述兩個卡設片之間。所述條形卡槽的寬度大于所述卡合邊緣的厚度。所述兩個卡設片分別為第一卡設片3313與第二卡設片3315,所述第一卡設片處于所述第二卡設片鄰近所述顯示屏一側(cè),所述第一卡設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卡設片的厚度。所述第一卡設片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卡設片的高度。所述卡設件為條形桿體。所述卡設件的長度大于所述顯示屏的寬度。所述卡設件的表面設置耐磨層。由于所述第一卡設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卡設片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卡設片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卡設片的高度,因此當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按壓于所述第一卡設片上時,所述第一卡設片上會有小部分空間可以收容所述卡合邊緣,而繼續(xù)按壓所述卡設邊緣時,所述卡合邊緣能夠抵壓所述第一卡設片并帶動所述卡設件整體轉(zhuǎn)動,進而使得所述條形卡槽朝向所述透光保護板,最終使得所述卡合邊緣卡設于所述條形卡槽中,這樣使得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設過程更為方便。
例如,為了便于將所述透光保護板打開,所述卡設件的一端還設置有摩擦輪,所述摩擦輪收容于所述信息本體中。例如,所述信息本體上開設有收容槽,所述摩擦輪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且固定套設于所述卡設件的端部上。所述摩擦輪的頂面與所述信息本體的表面平齊。當需要將所述透光保護板從所述卡設件上釋放時,通過用手指按壓于所述摩擦輪上并驅(qū)動所述摩擦輪旋轉(zhuǎn),即可帶動所述卡設件旋轉(zhuǎn),進而將所述透光保護板的卡合邊緣從所述條形卡槽中送出。撥動所述透光保護板轉(zhuǎn)動即可露出所述顯示屏。
例如,當不小心將開水潑灑至所述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上時,為了防止熱量傳遞至所述顯示屏上以保護所述顯示屏,所述透光保護板的表面上設置有隔熱層,所述隔熱層的厚度為0.7-1.1毫米。通過借助所述隔熱層的隔熱效果,即可實現(xiàn)對所述顯示屏的保護。
由于手機等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是人們經(jīng)常隨身攜帶的日常用品。當冬天來臨時,為了便于取暖,所述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上還設置有取暖組件,所述取暖組件包括接觸袋以及設置于所述接觸袋內(nèi)的發(fā)熱介質(zhì)。所述接觸袋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背離所述顯示屏的一側(cè),所述接觸袋包括層疊設置的防水層以及柔性接觸層,所述防水層包圍形成發(fā)熱腔,所述發(fā)熱介質(zhì)收容于所述發(fā)熱腔中。所述柔性接觸層處于所述防水層背離所述發(fā)熱腔的表面上。所述防水層的內(nèi)側(cè)凸伸形成有多個導熱絲線,所述導熱絲線為導熱鋁絲,所述導熱鋁絲的端部形成有導熱球,所述導熱球的直徑為3-4毫米。所述多個導熱絲線的長度相異設置,且所述多個導熱絲線的直徑相異設置。所述柔性接觸層包括鋁箔子層以及設置于所述鋁箔層子上的耐熱橡膠子層。所述鋁箔子層上開設有多個嵌入孔,所述耐熱橡膠子層上凸設有多個嵌入凸起,所述多個嵌入凸起分別嵌入于所述多個嵌入孔中。所述接觸袋纏繞于所述信息本體上。所述接觸袋的端部形成接合部,所述接觸袋上形成有與所述接合部連接的固定部,所述接合部與所述固定部之間的距離與所述信息本體的周長相等,所述取暖組件還包括活動地設置于信息本體上的纏繞隔熱帶,所述纏繞隔熱帶伸縮地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的一側(cè)。所述纏繞隔熱帶的側(cè)壁上設置有多個彈性繩,所述多個彈性繩從所述信息本體的一端延伸出來并纏繞于所述接觸袋的外側(cè)。所述多個彈性繩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接觸袋的纏繞方向垂直。所述彈性繩的端部形成有卡設球,所述固定部為條形狀,其上間隔開設有多個卡設孔,所述多個卡設球卡設于所述多個卡設孔中,所述多個彈性繩端部的卡設球分別卡入所述多個卡設孔中。所述卡設孔的一側(cè)形成有卡設條,所述卡設條上開設有卡設缺口,所述多個卡設缺口與所述卡設孔相通,所述彈性繩卡設于所述卡設缺口中。所述卡設孔中還設置彈性抵壓針,所述彈性抵壓針與所述卡設條間隔設置,所述彈性抵壓針的一端連接于所述卡設孔的側(cè)壁頂部并向所述卡設條延伸,所述彈性抵壓針遠離所述卡設孔側(cè)壁的一端朝向卡設孔的底部延伸,并抵壓于所述卡設球上。所述卡設球上開設有抵壓凹槽,所述彈性抵壓針抵壓于所述卡設球的抵壓凹槽中。所述彈性抵壓針的端部形成有抵壓球,所述抵壓球抵壓于所述抵達凹槽中,從而將所述卡設球固定于所述卡設孔中。所述接合部上設置有第一粘結(jié)毛絲,所述固定部上鄰近所述多個卡設孔的一側(cè)形成有第二粘結(jié)毛絲,所述第一粘結(jié)毛絲與所述第二粘結(jié)毛絲相互粘結(jié)。
請參閱圖4及圖5,為了進一步詳細地描述上述取暖組件50,所述取暖組件包括接觸袋51以及設置于所述接觸袋內(nèi)的發(fā)熱介質(zhì)。所述接觸袋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背離所述顯示屏的一側(cè),所述接觸袋包括層疊設置的防水層以及柔性接觸層,所述防水層包圍形成發(fā)熱腔,所述發(fā)熱介質(zhì)收容于所述發(fā)熱腔中。所述柔性接觸層處于所述防水層背離所述發(fā)熱腔的表面上。當使用者需要取暖時,通過握持所述接觸袋的柔性接觸層即可實現(xiàn)取暖。由于所述防水層設置于所述發(fā)熱腔外,因此能夠防止所述發(fā)熱介質(zhì)溢出所述發(fā)熱腔外。而所述柔性接觸層同時又能夠提高使用者的接觸手感,進而提升用戶體驗。例如,所述發(fā)熱介質(zhì)可以為熱水等導熱介質(zhì)。
例如,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接觸袋的熱量傳遞效果,所述防水層的內(nèi)側(cè)凸伸形成有多個導熱絲線,所述導熱絲線為導熱性能較好的絲線,例如所述導熱絲線為導熱鋁絲,所述導熱鋁絲的端部形成有導熱球,所述導熱球的直徑為3-4毫米。通過于所述防水層內(nèi)側(cè)設置多個導熱絲線,進而方便將所述發(fā)熱介質(zhì)的熱量傳遞至所述柔性接觸層上。例如,所述多個導熱絲線的長度相異設置,且所述多個導熱絲線的直徑相異設置。
例如,所述柔性接觸層包括鋁箔子層以及設置于所述鋁箔層子上的耐熱橡膠子層。所述鋁箔子層上開設有多個嵌入孔,所述耐熱橡膠子層上凸設有多個嵌入凸起,所述多個嵌入凸起分別嵌入于所述多個嵌入孔中。由于所述柔性接觸層包括鋁箔子層,而由于所述鋁箔子層的柔性,因此能夠比較好地適應使用者的手形。而且由于所述鋁箔子層能夠在受力后保持一定的形狀,因此能夠使得所述柔性接觸層對使用者的手形具有一定的記憶能力。而且通過所述嵌入孔與所述嵌入凸起的結(jié)合,可以提高所述耐熱橡膠子層與所述鋁箔子層的結(jié)合強度。所述耐熱橡膠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柔性提高使用者的接觸手感。例如,為了提高所述取暖組件的整體表面積,所述接觸袋纏繞于所述信息本體上。所述接觸袋的端部形成接合部511,所述接觸袋上形成有與所述接合部連接的固定部513,所述接觸袋纏繞于所述信息本體上后,通過將所述接合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即可實現(xiàn)所述接觸袋的固定,從而使得所述接觸袋不至于從所述信息本體上脫落。使用者僅需要用手捧住所述具有透光保護板的電子信息終端即可進行取暖,大大方便了使用者。例如,為了防止所述接觸袋對所述信息本體造成熱損傷,所述取暖組件還包括活動地設置于信息本體上的纏繞隔熱帶53,所述纏繞隔熱帶伸縮地設置于所述信息本體的一側(cè)。當需要將所述接觸袋纏繞于所述信息本體上時,首先將所述纏繞隔熱帶拉出,并將所述纏繞隔熱帶纏繞于所述信息本體上。然后再將所述接觸袋纏繞于所述信息本體上。所述纏繞隔熱帶能夠?qū)⑺鼋佑|袋的熱量隔絕,使得所述接觸袋的熱量不至于傳到至所述信息本體上,避免對所述信息本體造成熱損傷??梢岳斫獾氖?,一般情況下,所述接觸袋內(nèi)的溫度并不會對手機本體造成損傷。
例如,為了便于將所述接觸袋固定纏繞于所述信息本體上,所述接合部與所述固定部之間的距離與所述信息本體的周長相等,即與所述信息本體的中部的周長相等。這樣的設計,將所述接觸袋纏繞于所述信息本體上時,所述接合部剛好繞所述信息本體一周,然后接合于所述固定部上,從而將所述接觸袋的端部固定。例如,為了進一步將所述接觸袋纏繞于所述信息本體上,所述纏繞隔熱帶的側(cè)壁上設置有多個彈性繩55,即所述多個彈性繩從所述信息本體的一端延伸出來。所述多個彈性繩纏繞于所述接觸袋的外側(cè)。所述多個彈性繩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接觸袋的纏繞方向垂直。所述彈性繩的端部形成有卡設球551,所述固定部為條形狀,其上間隔開設有多個卡設孔515,所述多個卡設球卡設于所述多個卡設孔中,從而將所述彈性繩的端部卡入所述多個卡設孔中。通過將所述多個彈性繩從所述信息本體的端部沿垂直于所述接觸袋的纏繞方向的方向拉出,并將所述多個卡設球卡入所述多個卡設孔中,從而可將所述接觸袋進一步固定。例如,所述卡設孔的一側(cè)形成有卡設條517,所述卡設條上開設有卡設缺口5171,所述多個卡設缺口與所述卡設孔相通,所述彈性繩卡設于所述卡設缺口中。通過上述設置,可以使得所述彈性繩在受力時,也僅是將所述卡設球向所述卡設缺口的方向移動,而所述卡設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卡設球的尺寸,從而可以防止所述卡設球從所述卡設孔中松脫。使用者需要釋放所述多個彈性繩時,僅需要將所述卡設球向遠離所述卡設條的側(cè)邊拔出,即可釋放所述多個彈性繩。
例如,為了進一步固定所述彈性繩,所述卡設孔中還設置彈性抵壓針518,所述彈性抵壓針與所述卡設條間隔設置,所述彈性抵壓針的一端連接于所述卡設孔的側(cè)壁頂部并向所述卡設條延伸,所述彈性抵壓針遠離所述卡設孔側(cè)壁的一端朝向卡設孔的底部延伸并抵押于所述卡設球上。所述卡設球上開設有抵壓凹槽5511,所述彈性抵壓針抵壓于所述卡設球的抵壓凹槽中。例如,所述彈性抵壓針的端部形成有抵壓球5181,所述抵壓球抵壓于所述抵達凹槽中從而將所述卡設球固定于所述卡設孔中。當需要將所述卡設球移出所述卡設孔時,僅需按壓所述彈性抵壓針使所述彈性抵壓針偏折并靠近所述卡設孔的側(cè)壁,然而所述抵壓球從所述抵壓凹槽中脫出,拔動所述彈性繩使所述卡設球沿著所述抵壓針的表面移出所述卡設孔,即所述卡設球沿著遠離所述卡設條的一側(cè)移出所述卡設孔,從而實現(xiàn)對所述彈性繩的釋放。例如,所述接合部上設置有第一粘結(jié)毛絲,所述固定部上鄰近所述多個卡設孔的一側(cè)形成有第二粘結(jié)毛絲519,通過將所述第一粘結(jié)毛絲與所述第二粘結(jié)毛絲相互粘結(jié),即可實現(xiàn)對所述固定部與所述接合部的固定。
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還包括上述各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相互組合所形成的能夠?qū)嵤┑募夹g方案。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