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個人信息管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基于超大容量FPGA的深度學習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諸如手機這類攜帶大量個人信息的產品已經(jīng)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潛在的威脅。
手機支付現(xiàn)在非常普遍,其應用范圍也十分廣泛,例如,用于支付寶、微信等手機客戶端支付,現(xiàn)在的支付驗證環(huán)節(jié)普遍采用點對點的驗證方式,即客戶端確定下單,消息傳給服務器的公有云,服務器端再發(fā)送一串驗證碼,讓客戶端輸入,保證了服務器端是被客戶端請求而不是被攻擊,這樣只能保證服務器的安全性,客戶端的個人安全卻得不到保障。一旦個人的手機丟失或者手機卡被復制,許多重要的個人信息將會完全暴露,甚至于個人資產受到嚴重威脅。因此需要一種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給予解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為避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基于超大容量FPGA的深度學習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
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基于超大容量FPGA的深度學習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包括:
APP信息接收模塊,用于將用戶端記錄信息傳輸至FPGA深度學習模塊和存儲模塊;
存儲模塊,用于存儲記錄信息和隱私信息;
FPGA深度學習模塊,用于接收APP信息接收模塊輸入的記錄信息,篩選出記錄信息中的隱私信息,將隱私信息存儲于存儲模塊中,在用戶端需要進行身份驗證時,服務器與FPGA深度學習模塊通信,F(xiàn)PGA深度學習模塊根據(jù)存儲于所述存儲模塊中的隱私信息隨機提出身份驗證問題,并通過服務器將身份驗證問題發(fā)送至用戶端。
進一步的,所述用戶端完成身份驗證后,服務器將身份驗證結果與存儲于存儲模塊中的隱私信息進行比對,結果正確即驗證成功,結果錯誤即驗證失敗。
進一步的,所述APP信息接收模塊與用戶端的APP相通信。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
用戶端APP通過APP信息接收模塊向存儲模塊和FPGA深度學習模塊傳輸記錄信息,并源源不斷地把所有記錄信息送至存儲模塊存儲,F(xiàn)PGA深度學習模塊會不斷的在記錄信息中篩選出用戶的個人習慣、愛好、以及活動范圍等隱私信息,這樣當用戶端需要有驗證消息時,基于超大容量FPGA的深度學習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與服務器端通信,然后再向用戶端發(fā)送身份驗證消息,用戶端完成身份驗證后,服務器將身份驗證結果與存儲于存儲模塊中的隱私信息進行比對,結果正確即驗證成功,結果錯誤即驗證失敗。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體現(xiàn)在:
不同于傳統(tǒng)的消息驗證,基于超大容量FPGA的深度學習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通過存儲在存儲模塊中的隱私信息隨機提出身份驗證問題,再通過服務器將身份驗證問題發(fā)送至用戶端,這樣即使用戶端的手機被人獲取或手機卡信息被復制,手機等用戶端只是用戶的一個登入工具,無法破譯身份驗證消息,保證了用戶的資金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基于超大容量FPGA的深度學習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基于超大容量FPGA的深度學習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包括:
APP信息接收模塊,用于將用戶端記錄信息傳輸至FPGA深度學習模塊和存儲模塊;
存儲模塊,用于存儲記錄信息和隱私信息;
FPGA深度學習模塊,用于接收APP信息接收模塊輸入信息,篩選出記錄信息中的隱私信息,將隱私信息存儲于存儲模塊中,在用戶端需要進行身份驗證時,服務器與FPGA深度學習模塊通信,F(xiàn)PGA深度學習模塊根據(jù)存儲于所述存儲模塊中的隱私信息隨機提出身份驗證問題,并通過服務器將身份驗證問題發(fā)送至用戶端。
所述用戶端完成身份驗證后,服務器將身份驗證結果與存儲于存儲模塊中的隱私信息進行比對,結果正確即驗證成功,結果錯誤即驗證失敗。
所述APP信息接收模塊與用戶端的APP相通信。
本發(fā)明提供的基于超大容量FPGA的深度學習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通過如下的方式工作:用戶端APP通過APP信息接收模塊向存儲模塊和FPGA深度學習模塊傳輸記錄信息,并源源不斷地把所有記錄信息送至存儲模塊存儲,F(xiàn)PGA深度學習模塊會不斷的在記錄信息中篩選出用戶的個人習慣、愛好、以及活動范圍等隱私信息,這樣當用戶端需要有驗證消息時,基于超大容量FPGA的深度學習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與服務器端通信,然后再向用戶端發(fā)送身份驗證消息,用戶端完成身份驗證后,服務器將身份驗證結果與存儲于存儲模塊中的隱私信息進行比對,結果正確即驗證成功,結果錯誤即驗證失敗。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在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fā)明具體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改進,或未經(jīng)改進將發(fā)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