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包括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包括主體、連接所述主體的活動架和支撐機構,所述主體的下部設有下固定端,所述活動架通過一彈性機構與所述主體連接,其上還設有與所述下固定端對應的上固定端;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支架和與所述支架連接的活動塊,所述活動塊通過移動副與所述主體連接。本發(fā)明所述的夾持裝置的活動架通過彈性機構與主體連接,在彈性機構的回復力的作用下,可以更為牢固地將移動終端夾持在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之間。
【專利說明】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安裝夾具,尤其一種對便攜式移動終端進行夾持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移動終端可以是多種類型的電子設備,例如手機、平板電腦、便攜式導航儀等等,可以利用這些電子設備進行自拍、攝影、攝像、上網閱讀、觀看電影、錄音、GPS導航等,可以認為這些電子設備屬于手機配件領域。
[0003]以手機為例,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現有的手機功能越來越豐富,除了滿足用戶通話外,還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自拍、攝影、攝像、上網閱讀、觀看電影、GPS導航等;而在手持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自拍時,離自己距離太近,背景拍攝不全或整體效果不完整,而手持手機或平板電腦用來上網閱讀、觀看電影時,長時間會使手臂勞累。
[0004]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200920178656.7公開了一種便攜式攝影、攝像手機夾,所述手機夾與三腳架配合對手機進行固定,然后再進行攝影、攝像,但不便于用于平常自拍、上網閱讀或觀看電影等。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旨在對移動終端進行夾持,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利用手機完成相應功能。
[0006]為此,本發(fā)明所述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包括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包括主體、連接所述主體的活動架和支撐機構,所述主體的下部設有下固定端,所述活動架通過一彈性機構與所述主體連接,其上還設有與所述下固定端對應的上固定端;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支架和與所述支架連接的活動塊,所述活動塊通過移動副與所述主體連接。
[0008]優(yōu)選的,所述彈性機構包括若干設于所述主體內的連接桿和彈性體,所述連接桿的上端卡接于所述活動架內,所述彈性體的一端與所述主體接觸,另外一端與所述連接桿的下端接觸。
[0009]優(yōu)選的,所述上固定端鉸接于所述活動架上,所述下固定端鉸接于所述主體上。
[0010]優(yōu)選的,所述夾持組件還包括設于所述上固定端和/或下固定端相對側的壓墊。
[0011]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通過轉動副與所述活動塊連接的轉動塊,所述支架與所述轉動塊鉸接。
[0012]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通過移動副連接于所述支架的伸縮架和摩擦塊,所述摩擦塊設于所述支架內,并且與所述伸縮架接觸。
[0013]優(yōu)選的,還包括蛇形管,所述蛇形管通過可拆卸的方式連接于所述夾持組件的主體的底部。
[0014]優(yōu)選的,還包括可伸縮的支管組件,所述支管組件通過連接端套設于所述蛇形管的端部。
[0015]優(yōu)選的,所述支管組件包括若干套接的支管,所述支管的上端部設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內設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上還設有彈圈;所述支管的下端部設有擋片槽,所述擋片槽內設有擋片。
[0016]優(yōu)選的,所述定位圈的外部還包圍有管套。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所述的夾持裝置的活動架通過彈性機構與主體連接,在彈性機構的回復力的作用下,可以更為牢固地將移動終端夾持在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之間。另外一方面,由于上固定端可以相對下固定端移動,夾持裝置可以對不用類型和大小的移動終端進行夾持,增加了夾持裝置的適用范圍。
[0018]本發(fā)明所述的夾持裝置尤其適合對不同大小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進行夾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圖1中所述實施方式中正面的剖面示意圖;
[0021]圖3是圖1中所述實施方式的背面剖面示意圖;(支架處于收起狀態(tài));
[0022]圖4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中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5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中夾持組件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狀態(tài)示意圖;
[0024]圖6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中支撐機構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狀態(tài)示意圖;
[0025]圖7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8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中蛇形管和支管機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7]圖9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中支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中:
[0029]100:夾持組件;111:王體;112:活動架;113:上固定2而;114:下固定2而;115:連接桿;116:彈性體;117:壓墊;120:支撐機構;121:支架;122:伸縮架;123:轉動塊;124:活動塊;125:摩擦塊;200:蛇形管;210:連接端;300:支管組件;310:支管;311:定位圈;312:彈圈;313:管套;314:擋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0031]參見圖1,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圖1示出的實施方式中,該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包括夾持組件100,所述夾持組件100包括主體111、連接所述主體111的活動架112和支撐機構120,所述主體111的下部設有下固定端114,所述活動架112通過一彈性機構與所述主體111連接,其上還設有與所述下固定端114對應的上固定端113 ;所述支撐機構120包括支架121和與所述支架121連接的活動塊124,所述活動塊124通過移動副與所述主體111連接。
[0032]因此,這種結構的夾持裝置的上固定端113和下固定端114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移動,增強了夾持設備的應用范圍。使用者在使用手機或者其他電子設備時,可以將手機安裝在上固定端113和下固定端114之間,并且利用活動架112與主體111之間的彈性機構產生的回復力將移動終端夾緊。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根據需要沿特定方向,例如沿活動架112移動的方向調整活動塊124的位置,改變支架121的支撐角度,從而可以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0033]參見圖2,圖2是圖1中所述實施方式中正面的剖面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在本說明書中,定義上固定端113和下固定端114所在的一面為正面,以支架121所在的一側為背面。應當理解的是,上述的定義僅僅是為了方便說明,而不應當理解為任何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其中,在圖2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彈性機構包括若干設于所述主體111內的連接桿115和彈性體116,所述彈性體116為彈簧。所述連接桿115的上端和下端均設有卡位,并且上端卡接于所述活動架112內,所述彈性體116的一端與所述主體111接觸,另外一端與所述連接桿115的下端的卡位接觸。在活動架112向上移動的過程中,活動架112帶動連接桿115向上移動,而彈性體116則在主體111和連接桿115下端的卡位的擠壓作用下被壓縮而產生回復力。如果上固定端113和下固定端114之間設有移動終端,該彈性體116產生的回復力可以用于將移動終端夾緊;而當上固定端113和下固定端114之間的移動終端被移除后,該回復力將活動架112復位。然而,彈性機構還可以是多種其他結構,例如可以之間在活動架112和主體111之間設置若干個彈簧,當活動架112移動時,拉動彈簧產生回復力。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采用多種熟知的技術手段實現移動架在移動過程中產生回復力的功能,而不僅僅限于圖2示出的實施方式。
[0034]另外,參見圖4和圖5,圖4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中側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中夾持組件100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狀態(tài)示意圖。所述上固定端113鉸接于所述活動架112上,所述下固定端114鉸接于所述主體111上。優(yōu)選的,還可以設置上固定端113和下固定端114的旋轉角度,例如在圖1和圖2示出的實施方式中,上固定端113和下固定端114的最大的轉動角度為90°,當上固定端113或下固定端114處于0°位置時,二者處于收起狀態(tài),優(yōu)選嵌入所述主體111之中;而當上固定端113和下固定端114處于90°位置時,二者處于打開狀態(tài),如圖1和圖4所示。另外,參見圖5,在一些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組件100還包括設于所述上固定端113和/或下固定端114相對側的壓墊117,例如采用摩擦系數較大的塑料制作,或者在與移動終端接觸的部位設置增加摩擦系數的圖形,例如設置多個凸點,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夾持裝置對移動終端的夾持能力。
[0035]參見圖1、圖3和圖4和圖6,圖3是圖1中所述實施方式的背面剖面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中支撐機構120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狀態(tài)示意圖。在圖3中,支架121處于收起狀態(tài)。其中,所述支撐機構120還包括通過轉動副與所述活動塊124連接的轉動塊123,例如,轉動塊123通過一轉動軸與活動塊124連接,尤其是通過連接于轉動塊123中部的轉動軸與活動塊124連接,這樣轉動塊123可以相對于活動塊124在一定角度上轉動,例如360°轉動。另外一方面,所述支架121與所述轉動塊123鉸接,使得支架121可以相對于轉動塊123轉動,這樣支架121可以具有更多自由度來調整支撐角度。在一些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機構120還包括通過移動副連接于所述支架121的伸縮架122和摩擦塊125,所述摩擦塊125設于所述支架121內,并且與所述伸縮架122接觸。伸縮架122可以相對于支架121移動進行伸長或縮短。而且,在伸縮架122移動過程中,還與摩擦塊125接觸,幫助伸縮架122定位。即伸縮架122即使受到主體111的傾斜力的作用下仍然可以在摩擦塊125的摩擦力作用下保持原位。
[0036]參見圖7,圖7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在圖7示出的實施方式中,該結構的夾持裝置還包括蛇形管200,所述蛇形管200通過可拆卸的方式連接于所述夾持組件100的主體111的底部,所述的可拆卸方式例如可以是螺紋連接、卡位連接等等。所述蛇形管200可任意位置彎曲且可提供所需的支撐力。在圖7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還包括可伸縮的支管組件300,所述支管組件300通過連接端210套設于所述蛇形管200的端部,蛇形管200的連接端210可以在支管組件300內進行摩擦滑動,滑動至任意位置時其摩擦力可提供所需的支撐力。
[0037]參見圖9,圖9是本發(fā)明所述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一實施方式中支管310的結構示意圖。如圖9所示,所述支管組件300包括若干套接的支管310,所述支管310的上端部設有貫通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內設有定位圈311,所述定位圈311上還設有凹槽,該凹槽內設有彈圈312以加強內向的彈性。所述支管310的下端部設有擋片槽,所述擋片槽內設有擋片314。當一支管310從另一支管310中拉出時,擋片314受定位圈311的止動定位,并提供所需要的支撐力。所述定位圈311的外部還包圍有管套313,管套313用于對支管310導向并對定位圈311向外的行程限位。
[0038]通過上述幾個實施例可以看出,彈性機構可以提供對手機的夾緊力,同時也加長了手機夾的使用范圍,可適合使用平板電腦等。另外,通過調節(jié)支撐機構120,可使手機在桌面以任意角度放置,方便閱讀,通過伸縮架122的拉長,可方便自拍,防止自拍時手機跌落。而且,通過調節(jié)支管組件300的長度,增大了自拍時的距離或高度,配合手機延遲拍攝功能,使自拍畫面更完整。
[0039]應該理解,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對本發(fā)明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味著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包括夾持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組件包括主體、連接所述主體的活動架和支撐機構,所述主體的下部設有下固定端,所述活動架通過一彈性機構與所述主體連接,其上還設有與所述下固定端對應的上固定端;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支架和與所述支架連接的活動塊,所述活動塊通過移動副與所述主體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機構包括若干設于所述主體內的連接桿和彈性體,所述連接桿的上端卡接于所述活動架內,所述彈性體的一端與所述主體接觸,另外一端與所述連接桿的下端接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端鉸接于所述活動架上,所述下固定端鉸接于所述主體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組件還包括設于所述上固定端和/或下固定端相對側的壓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通過轉動副與所述活動塊連接的轉動塊,所述支架與所述轉動塊鉸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通過移動副連接于所述支架的伸縮架和摩擦塊,所述摩擦塊設于所述支架內,并且與所述伸縮架接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蛇形管,所述蛇形管通過可拆卸的方式連接于所述夾持組件的主體的底部。
8.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伸縮的支管組件,所述支管組件通過連接端套設于所述蛇形管的端部。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組件包括若干套接的支管,所述支管的上端部設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內設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上還設有彈圈;所述支管的下端部設有擋片槽,所述擋片槽內設有擋片。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圈的外部還包圍有管套。
【文檔編號】H04M1/11GK103727363SQ201410009154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8日
【發(fā)明者】楊永堅 申請人:威寶攝影器材有限公司, 楊永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