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信裝置與流程

文檔序號:12039862閱讀:217來源:國知局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信裝置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一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方法及其通信裝置,尤其指一種用來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信裝置。

背景技術: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為了改善通用移動電信系統(tǒng)(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LTE)系統(tǒng),其支援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第八版本(3GPP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第九版本(3GPPRel-9)標準,以滿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長期演進系統(tǒng)被視為提供高數據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tǒng)容量和覆蓋范圍的一種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絡結構,包含有由復數個演進式基地臺(evolvedNode-Bs,eNBs)所組成的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絡(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與用戶端(userequipment,UE)進行通信,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Access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路進行通信,而核心網絡包含伺服閘道器(servinggateway)及移動管理單元(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等實體。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tǒng)由長期演進系統(tǒng)進化而成,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aggregation,CA)、協(xié)調多點(coordinatedmultipoint,CoMP)傳送/接收以及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tài)及提升細胞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tǒng)中的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臺能相互通信,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臺必須支援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tǒng)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第十版本(3GPP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不同于分頻雙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F(xiàn)DD)的長期演進系統(tǒng)/先進長期演進系統(tǒng),在分時雙工(time-divisionduplexing,TDD)的長期演進系統(tǒng)/先進長期演進系統(tǒng)中,同一頻帶中子幀(subframes)的傳輸方向可不相同。也就是說,根據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標準所規(guī)范的上行鏈路(uplink,UL)/下行鏈路(downlink,DL)組態(tài)(UL/DLconfiguration),子幀可分為上行鏈路子幀、下行鏈路子幀及特殊子幀。請參考圖1,其為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其所對應的因子m的對應表10,其中因子m是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physicalHARQindicatorchannel,PHICH)群組的數量,舉例來說,一特定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是圖1繪示有7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其中每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指示分別用于10個子幀的傳輸方向。詳細來說,“U”表示該子幀是一上行鏈路子幀,其是用來傳送上行鏈路數據?!癉”表示該子幀是一下行鏈路子幀,其是用來傳送下行鏈路數據?!癝”表示該子幀是一特殊子幀,其是用來傳送控制信息,特殊子幀亦可被視為下行鏈路子幀。由于對應于上行鏈路傳輸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僅可在下行鏈路子幀中被傳送,如圖1所示,只有用于下行鏈路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不為0。除此之外,演進式基地臺所傳送的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型態(tài)1(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SIB1)可用來改變傳統(tǒng)用戶端(legacyUE)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例如從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1改為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3。由于用來傳送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型態(tài)1的最小周期性通常較大(例如640毫秒),傳統(tǒng)用戶端僅能以640毫秒的周期來改變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由于此種半靜態(tài)配置(semi-staticallocation)難以匹配快速變化的數據流(traffic)特性及環(huán)境,產生了改善系統(tǒng)效能的空間。因此,以更小的周期性(例如小于640毫秒)來改變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是目前討論中的議題。一般而言,根據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型態(tài)1,傳統(tǒng)用戶端會被設定有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此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亦為一先進用戶端(advancedUE)所知悉,該先進用戶端則被設定有另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該另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是演進式基地臺所運作的真實組態(tài),演進式基地臺會根據該另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提供服務(即執(zhí)行傳送及/或接收)予傳統(tǒng)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為了向后相容性,演進式基地臺會調度傳統(tǒng)用戶端,以避免其存取一子幀,其根據傳統(tǒng)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具有不同的傳輸方向。也就是說,當可快速改變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先進用戶端運作在長期演進系統(tǒng)/先進長期演進系統(tǒng)中時,可能會發(fā)生先進用戶端準備在一子幀(即下行鏈路子幀)接收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同時該子幀對傳統(tǒng)用戶端而言卻是上行鏈路子幀。舉例來說,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被分別設定具有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2及3,以及先進用戶端準備在子幀3中接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當演進式基地臺直接傳送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至用戶端時,雖然先進用戶端可接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但傳統(tǒng)用戶端卻會失去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或者,先進用戶端準備在一子幀(即下行鏈路子幀)中接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該子幀對傳統(tǒng)用戶端而言亦為下行鏈路子幀。然而,根據傳統(tǒng)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用于先進用戶端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是大于用于傳統(tǒng)用戶端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其中,是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基本數量,其通常被廣播在物理廣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channel,PBCH)的主要信息區(qū)塊(masterinformationblock,MIB)中。舉例來說,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被分別設定具有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0及6,以及先進用戶端準備在子幀5中接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由于傳統(tǒng)用戶端會根據用于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檢測規(guī)則來檢測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且傳統(tǒng)用戶端的運作不應該被影響,因此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可(或不應該)被配置在具有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其中是對應于先進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0。上述情況通常發(fā)生在先進用戶端已改變其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但傳統(tǒng)用戶端卻未改變其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之時。因此,當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發(fā)生矛盾時,如何接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亟待討論及解決的議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因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信裝置,用來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揭露一種處理一子幀(subframe)中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回傳(feedback)的方法,用在一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一第一通信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于該子幀的一下行鏈路(downlink,DL)控制區(qū)域(DLcontrolregion)的一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physicalHARQindicatorchannel,PHICH)中,其中根據與該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一網絡端進行通信的該第一通信裝置的一第一上行鏈路(uplink,UL)/下行鏈路組態(tài)(UL/DLconfiguration)及該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一第二通信裝置的一第二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該子幀是由該網絡端所傳送;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于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在該子幀的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及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于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在該子幀的一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enhancedPHICH,ePHICH)中,檢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本發(fā)明另揭露一種處理一子幀(subframe)中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回傳(feedback)的方法,用在一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一網絡端中,該方法包含有根據與該網絡端進行通信的該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一第一通信裝置的一第一上行鏈路(uplink,UL)/下行鏈路(downlink,DL)組態(tài)(UL/DLconfiguration)及該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一第二通信裝置的一第二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調度以存在于該子幀的一下行鏈路控制區(qū)域(DLcontrolregion)的一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physicalHARQindicatorchannel,PHICH)中;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調度以存在于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配置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該子幀的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以及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調度以存在于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配置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該子幀的一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enhancedPHICH,ePHICH)中。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其所對應的因子m的對應表10。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通信裝置的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資源配置的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表60。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表70。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表80。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0、50、60、70、80表20無線通信系統(tǒng)30通信裝置300處理裝置310儲存單元314程序碼320通信介面單元40、90流程400、402、404、406、408、900、步驟902、904、906、908具體實施方式請參考圖2,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無線通信系統(tǒng)20的示意圖,其簡略地是由一網絡端、先進(advanced)用戶端(userequipment,UE)及傳統(tǒng)用戶端(legacyUE)所組成。用來改變先進用戶端的上行鏈路(uplink,UL)/下行鏈路(downlink,DL)組態(tài)(UL/DLconfiguration)的最小周期性是小于用來改變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最小周期性。也就是說,根據快速變化的數據流(traffic)特性及環(huán)境,先進用戶端可快速地改變其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此外,先進用戶端所知悉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例如根據網絡端所傳送的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型態(tài)1(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SIB1)。在圖2中,網絡端及用戶端是用來說明無線通信系統(tǒng)20的結構。在通用移動電信系統(tǒng)(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中,網絡端可為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絡(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UTRAN),其包含有復數個基地臺(Node-Bs,NBs),在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LTE)系統(tǒng)或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tǒng)中,網絡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絡(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其可包含有復數個演進式基地臺(evolvedNBs,eNBs)及/或中繼站(relays)。除此之外,網絡端亦可同時包含有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絡/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絡及核心網絡(如演進式封包核心(evolvedpacketcore,EPC)網絡),其中核心網絡可包含有伺服閘道器(servinggateway)、移動管理單元(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封包數據網絡(packetdatanetwork,PDN)閘道器(PDNgateway,P-GW)、本地閘道器(localgateway,L-GW)、自我組織網絡(Self-OrganizingNetwork,SON)及/或無線網絡控制器(RadioNetworkController,RNC)等實體。換句話說,在網絡端接收通信裝置所傳送的信息后,可由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絡/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絡來處理信息及產生對應于該信息的決策?;蛘撸ㄓ藐懙厝驘o線存取網絡/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絡可將信息轉發(fā)至核心網絡,由核心網絡來產生對應于該信息的決策。此外,亦可在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絡/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絡及核心網絡在合作及協(xié)調后,共同處理該信息,以產生決策。用戶端可為移動電話、筆記型計算機、平板計算機、電子書及可攜式計算機系統(tǒng)等裝置。此外,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網絡端及用戶端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于一上行鏈路而言,用戶端為傳送端而網絡端為接收端;對于一下行鏈路而言,網絡端為傳送端而用戶端為接收端。請參考圖3,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通信裝置30的示意圖。通信裝置30可為圖2中的先進用戶端、傳統(tǒng)用戶端或網絡端,包含一處理裝置300、一儲存單元310以及一通信介面單元320。處理裝置3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儲存單元310可為任一數據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序碼314,處理裝置300可通過儲存單元310讀取及執(zhí)行程序碼314。舉例來說,儲存單元3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只讀式內存(Read-OnlyMemory,ROM)、隨機存取內存(Random-AccessMemory,RAM)、光碟只讀內存(CD-ROM/DVD-ROM)、磁帶(magnetictape)、硬盤(harddisk)及光學數據儲存裝置(opticaldatastoragedevice)等,而不限于此。通信介面單元320可為一無線收發(fā)器,其根據處理裝置3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信息(如消息或封包)。請參考圖4,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流程40的流程圖。流程40用在圖2的先進用戶端中,用來處理(如檢測(detect)、解調變(demodulate)及/或解碼(decode))一子幀(subframe)中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回傳(feedback)。流程40可被編譯成程序碼314,其包含以下步驟:步驟400:開始。步驟402: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于該子幀的一下行鏈路控制區(qū)域(DLcontrolregion)的一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physicalHARQindicatorchannel,PHICH)中,其中根據該先進用戶端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該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該子幀是由該網絡端所傳送。步驟404: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于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在該子幀的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步驟406: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于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在該子幀的一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enhancedPHICH,ePHICH)中,檢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步驟408:結束。根據流程40,先進用戶端會先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于子幀的下行鏈路控制區(qū)域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其中根據先進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該子幀是由網絡端所傳送。接著,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先進用戶端會在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如接收、解調變及/或解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及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先進用戶端會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也就是說,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會被配置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或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以有足夠的資源來傳送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由于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矛盾可獲得解決,先進用戶端可根據快速變化的數據流特性及環(huán)境,快速地改變其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同時傳統(tǒng)用戶端仍可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因此,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可獲得改善。需注意的是,流程40的實現(xiàn)方式是未有所限。舉例來說,當根據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位置是位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外側時,先進用戶端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此外,當對傳統(tǒng)用戶端而言,該子幀是上行鏈路子幀時,先進用戶端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這可視為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不會被配置在上行鏈路子幀中的結果,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位置當然位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外側。上述狀況可能發(fā)生在對應于先進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是大于對應于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時。另一方面,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配置方式是未有所限。舉例來說,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可被配置在子幀的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physicalDLcontrolchannel,PDCCH)的鑿穿的(punctured)部分中。請參考圖5,其為本發(fā)明實施例資源配置的示意圖。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考慮50個資源成份區(qū)塊(resourceelementgroups,REGs)0-49。詳細來說,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PCFICH)被配置在資源成份區(qū)塊11、24、36及49中,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被配置在資源成份區(qū)塊0-4、16-21、31-35、37及48中,以及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被配置在資源成份區(qū)塊5-10、12-15、22-23、25-30及38-47中。進一步地,資源成份區(qū)塊5-6、22-23及38-39會被鑿穿,以及用來配置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也就是說,網絡端會使用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來覆蓋部分的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由于被覆蓋的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的數量會獲得控制,傳統(tǒng)用戶端仍可正確地檢測(如接收、解調變及/或解碼)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因此,根據以上所述,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于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先進用戶端可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另一實施例中,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可被配置在子幀的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physicalDLsharedchannel,PDSCH)中,其中配置在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是未有所限。請參考圖6,其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表60。如圖6所示,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被分別設定具有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0及6。舉例來說,當先進用戶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于子幀1(或子幀6)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例如或者根據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6,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位置并非位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外側,先進用戶端會在子幀1(或子幀6)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具有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以及是用于先進用戶端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新的)基本數量。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先進用戶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存在于子幀0(或子幀5)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例如且根據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6,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位置位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外側,先進用戶端會在子幀0(或子幀5)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如圖6所示,在子幀0(或子幀5)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有X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被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僅有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可被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可知還需要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可得等式需注意的是,可為(即先進用戶端使用來獲得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倍數或為了先進用戶端所新定義的值,不限于此。可通過一高層信令被設定,或者可使用而y可通過一高層信令被設定。在另一實施例中,可能會發(fā)生(因此),即X=0,先進用戶端僅需要在子幀0(或子幀1、5或6)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蛘?,當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位置不是位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外側時,先進用戶端會在子幀0(或子幀5)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因此,根據以上所述,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于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先進用戶端可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子幀2~4及7~9對先進用戶端而言是上行鏈路子幀,因此不在上述實施例中被考量。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不同時,可能會發(fā)生一子幀對先進用戶端而言是下行鏈路子幀,但對傳統(tǒng)用戶端而言是上行鏈路子幀。在此情形下,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可以較彈性的方式配置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及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請參考圖7,其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表70。如圖7所示,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被分別設定具有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2及1。先進用戶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于子幀3(或子幀8)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以及在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該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被配置在子幀3(或子幀8)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及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子幀0~2、4~7及9對先進用戶端而言是上行鏈路子幀或者未有待先進用戶端檢測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下行鏈路子幀,因此不在上述實施例中被考量。由于子幀3及8對傳統(tǒng)用戶端而言是上行鏈路子幀,傳統(tǒng)用戶端不會檢測子幀3及8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可較有彈性地被配置在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及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如圖7所示,在子幀3(或子幀8)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被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X1是配置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以及X2是配置在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需注意的是,X1及/或X2可通過一高層信令彈性地被設定。舉例來說,當X1被設定為0時,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會被配置在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在另一實施例中,當X2被設定為0時,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會被配置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蛘?,當X1及X2皆被設定為正整數時,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會被配置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及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兩者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需注意的是,可為(即先進用戶端使用來獲得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倍數或為了先進用戶端所新定義的值,不限于此。可通過一高層信令被設定,或者可使用而y可通過一高層信令被設定。在另一實施例中,先進用戶端可總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以僅會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該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被配置在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請參考圖8,其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表80。如圖8所示,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被分別設定具有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0及6。不同于圖6,先進用戶端總是在子幀的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詳細來說,在子幀0(或子幀5)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被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及在子幀1(或子幀6)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被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需注意的是,可為(即先進用戶端使用來獲得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倍數或為了先進用戶端所新定義的值,不限于此??赏ㄟ^一高層信令被設定,或者可使用而y可通過一高層信令被設定。因此,根據以上所述,先進用戶端可總是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子幀2~4及7~9對先進用戶端而言是上行鏈路子幀,因此不在上述實施例中被考量。流程40及以上所述可被應用于載波集成(carrieraggregation,CA),即當分別對應于兩個分量載波(componentcarrier)的兩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被設定予先進用戶端的情況。詳細來說,通過對應于第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第一分量載波,先進用戶端執(zhí)行一上行鏈路傳輸,以及準備通過對應于第二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第二分量載波,在子幀中,接收該上行鏈路傳輸所觸發(fā)(即所對應)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接著,先進用戶端會先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于子幀的下行鏈路控制區(qū)域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其中根據先進用戶端的第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第二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該子幀是由網絡端所傳送。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先進用戶端會在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檢測(如接收、解調變及/或解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及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先進用戶端會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或者在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及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兩者中,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的方法可參考前述,在此不贅述。需注意的是,先進用戶端可通過接收系統(tǒng)信息或根據一預先決定的原則(如用戶端專用組態(tài)(UE-specificconfiguration))來獲得及/或此外,先進用戶端亦可根據一預先決定的原則,其包含有不同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判斷結果,來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因此,先進用戶端可不需要實際執(zhí)行比較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運作,可降低功率消耗。請參考圖9,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流程90的流程圖。流程90用在圖2的網絡端中,用來處理(如配置(arrange)、調變(modulate)及/或編碼(encode))一子幀中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較佳地,流程90可對應于流程40,用來與實現(xiàn)流程40的先進用戶端進行通信。流程90可被編譯成程序碼314,其包含以下步驟:步驟900:開始。步驟902:根據該先進用戶端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該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調度以存在于該子幀的一下行鏈路控制區(qū)域的一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步驟904: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調度以存在于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配置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該子幀的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步驟906: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調度以存在于該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配置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該子幀的一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步驟908:結束。根據流程90,網絡端會先根據先進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調度以存在于子幀的下行鏈路控制區(qū)域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接著,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調度以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網絡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以及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調度以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網絡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也就是說,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或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會被用于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由于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矛盾可獲得解決,先進用戶端可根據快速變化的數據流特性及環(huán)境,快速地改變其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同時傳統(tǒng)用戶端仍可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因此,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可獲得改善。需注意的是,流程90的實現(xiàn)方式是未有所限。舉例來說,當根據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位置是位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外側(如未有足夠的空間可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時,網絡端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調度以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此外,當對傳統(tǒng)用戶端而言,該子幀是上行鏈路子幀時,網絡端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調度以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這可視為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不會被配置在上行鏈路子幀中的結果,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位置當然位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外側。上述狀況可能發(fā)生在對應于先進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是大于對應于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時。另一方面,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配置方式是未有所限。舉例來說,網絡端可配置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在子幀的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的鑿穿的部分中。請繼續(xù)參考圖5,網絡端配置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在資源成份區(qū)塊11、24、36及49中,配置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在資源成份區(qū)塊0-4、16-21、31-35、37及48中,以及配置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在資源成份區(qū)塊5-10、12-15、22-23、25-30及38-47中。進一步地,網絡端鑿穿資源成份區(qū)塊5-6、22-23及38-39,以及配置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在這些資源成份區(qū)塊中。也就是說,網絡端會使用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來覆蓋部分的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由于被覆蓋的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的數量會獲得控制,傳統(tǒng)用戶端仍可正確地檢測(如接收、解調變及/或解碼)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因此,根據以上所述,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調度以存在于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網絡端可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在另一實施例中,網絡端可配置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在子幀的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其中配置在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是未有所限。請繼續(xù)參考圖6,當網絡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調度以存在于子幀1(或子幀6)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例如或者根據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6,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位置并非位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外側,網絡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1(或子幀6)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其中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具有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以及是用于先進用戶端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新的)基本數量。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網絡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調度以存在于子幀0(或子幀5)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例如且根據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6,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位置位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外側,網絡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0(或子幀5)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如圖6所示,在子幀0(或子幀5)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有X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被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僅有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可被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可知還需要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可得等式需注意的是,可為(即先進用戶端使用來獲得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倍數或為了先進用戶端所新定義的值,不限于此??赏ㄟ^一高層信令被設定,或者可使用而y可通過一高層信令被設定。在另一實施例中,可能會發(fā)生(因此),即X=0,網絡端僅需要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0(或子幀1、5或6)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蛘?,當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位置不是位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外側時,網絡端僅需要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0(或子幀5)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因此,根據以上所述,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調度以存在于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網絡端可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子幀2~4及7~9對先進用戶端而言是上行鏈路子幀,因此不在上述實施例中被考量。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不同時,可能會發(fā)生一子幀對先進用戶端而言是下行鏈路子幀,但對傳統(tǒng)用戶端而言是上行鏈路子幀。在此情形下,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可以較彈性的方式配置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及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請繼續(xù)參考圖7,網絡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調度以存在于子幀3(或子幀8)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以及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其中該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被配置在子幀3(或子幀8)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及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子幀0~2、4~7及9對先進用戶端而言是上行鏈路子幀或者未有待先進用戶端檢測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下行鏈路子幀,因此不在上述實施例中被考量。由于子幀3及8對傳統(tǒng)用戶端而言是上行鏈路子幀,傳統(tǒng)用戶端不會檢測子幀3及8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可較有彈性地被配置在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及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如圖7所示,在子幀3(或子幀8)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被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X1是配置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以及X2是配置在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需注意的是,網絡端可通過一高層信令,彈性地設定X1及/或X2。舉例來說,當網絡端將X1設定為0時,即網絡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網絡端將X2設定為0時,即網絡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蛘?,當網絡端將X1及X2皆設定為正整數時,網絡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及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兩者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需注意的是,可為(即先進用戶端使用來獲得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倍數或為了先進用戶端所新定義的值,不限于此。網絡端可通過一高層信令設定或者可使用而網絡端通過一高層信令設定y。在另一實施例中,網絡端總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調度以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以僅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其中該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被配置在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中。請繼續(xù)參考圖8,網絡端總是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的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詳細來說,在子幀0(或子幀5)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被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及在子幀1(或子幀6)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個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被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需注意的是,可為(即先進用戶端使用來獲得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群組的數量)、的倍數或為了先進用戶端所新定義的值,不限于此。網絡端可通過一高層信令設定或者可使用而網絡端通過一高層信令設定y。因此,根據以上所述,網絡端可總是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子幀2~4及7~9對先進用戶端而言是上行鏈路子幀,因此不在上述實施例中被考量。流程90及以上所述可被應用于載波集成,即當分別對應于兩個分量載波的兩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被設定予先進用戶端的情況。詳細來說,通過對應于第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第一分量載波,網絡端接收一上行鏈路傳輸,以及準備通過對應于第二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第二分量載波,在子幀中,傳送該上行鏈路傳輸所觸發(fā)(即所對應)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接著,根據先進用戶端的第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及第二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網絡端先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調度以存在于子幀的下行鏈路控制區(qū)域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調度以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網絡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以及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調度以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時,網絡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的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或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在子幀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及增強的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兩者中。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調度以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的方法可參考前述,在此不贅述。相似地,網絡端亦可根據一預先決定的原則,其包含有不同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判斷結果,來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調度以存在于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信道中。因此,網絡端可不需要實際執(zhí)行比較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運作,可降低功率消耗。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fā)明的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的實施例,而不限于此。前述的所有流程的步驟(包含建議步驟)可通過裝置實現(xiàn),裝置可為硬件、韌體(為硬件裝置與計算機指令與數據的結合,且計算機指令與數據屬于硬件裝置上的只讀軟體)或電子系統(tǒng)。硬件可為類比微計算機電路、數字微計算機電路、混合式微計算機電路、微計算機晶片或硅晶片。電子系統(tǒng)可為系統(tǒng)單晶片(systemonchip,SOC)、系統(tǒng)級封裝(systeminpackage,SiP)、嵌入式計算機(computeronmodule,COM)及通信裝置30。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方法,用來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由于先進用戶端及傳統(tǒng)用戶端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的矛盾可獲得解決,先進用戶端可根據快速變化的數據流特性及環(huán)境,快速地改變其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tài),同時傳統(tǒng)用戶端仍可檢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因此,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可獲得改善。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