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薄型靜電揚聲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揚聲器,特別涉及一種薄型靜電揚聲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揚聲器分為動圈式(dynamic)、壓電式(piezoelectric)與靜電式(electrostatic)三種,其中以動圈式揚聲器的應用最為廣泛,但是動圈式揚聲器的可攜性不佳,無法滿足人們對電子產品輕薄化的需求。壓電式揚聲器是利用壓電效應使壓電材料變形來產生聲音,但是此類揚聲器因為共振頻率過高,聲音尖銳刺耳,無法廣為應用。駐極體揚聲器是近來發(fā)展出來的一種靜電式揚聲器,駐極體揚聲器具有輕薄、頻寬寬、不易失真及無須額外偏壓等優(yōu)點,因此深具潛力實現(xiàn)為可攜式電子產品。圖I顯示現(xiàn)有的靜電揚聲器的結構示意圖?,F(xiàn)有的靜電揚聲器I包含一駐極體振 膜11、鍍設在駐極體振膜11表面上的一導電層12、一封裝材13、一間隔材14及一電極15。駐極體振膜11可保有電荷,間隔材14設置在電極15與駐極體振膜11之間,可將電極15與導電層12隔開,封裝材13則用以密封上述元件的邊緣。駐極體振膜11通過導電層12與電極15間施加的電場,可振動而產生聲音,聲音通過電極15上開設的復數(shù)個開孔16釋出。上述現(xiàn)有的靜電揚聲器I中,是將導電層12直接鍍設在駐極體振膜11上。由于駐極體振膜11 一般都是多孔性的結構,此多孔性結構容易使得導電層12形成不佳,造成導電層12表面起伏,甚至形成破碎結構,因此存在導電性不佳的問題。再者,由于駐極體振膜11本身價格昂貴,若自供應商購得駐極體振膜11后再進行導電層12鍍設,若鍍設在駐極體振膜11上的導電層12品質不佳,則無法進行使用,甚至需完全丟棄,因此存在高生產成本的問題。有鑒于此,如何提供一種靜電揚聲器,以解決現(xiàn)有將導電層鍍設在靜電膜表面所導致的高成本及導電性不佳的問題,實為目前產業(yè)界需要努力的目標。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型靜電揚聲器,以解決傳統(tǒng)將導電層鍍設在靜電膜表面所導致的高成本及導電性不佳的問題。根據(jù)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薄型靜電揚聲器,包含一電極;一靜電膜,其為可長期保有靜電荷之薄膜;一間隔材,其設置于該電極與該靜電膜之間,用以隔開該電極與該靜電膜;以及一高分子薄膜,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鍍設有一導電層,而該第二表面與該靜電膜直接接觸緊密貼合。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種薄型靜電揚聲器,包含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一第一靜電膜及一第二靜電膜,該第一靜電膜和該第二靜電膜為可長期保有靜電荷之薄膜;一第一間隔材,其設置于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一靜電膜之間,用以隔開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一靜電膜;一第二間隔材,設置于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二靜電膜之間,用以隔開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二靜電膜;以及一第一高分子薄膜及一第二高分子薄膜,該第一高分子薄膜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上鍍設有一第一導電層,該第二表面則與該第一靜電膜直接接觸緊密貼合,該第二高分子薄膜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該第三表面上鍍設有一第二導電層,該第四表面則與該第二靜電膜直接接觸緊密貼合。本實用新型中,將導電層鍍設在高分子薄膜表面上,由于高分子薄膜的成本較低,若鍍設的導電層品質不佳可隨即棄置,而且高分子薄膜的表面平整,不會影響導電層的形成,因此本實用新型可解決傳統(tǒng)將導電層鍍設在靜電膜表面所導致的高成本及導電性不佳的問題。
圖I顯示現(xiàn)有的靜電揚聲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A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的組裝示意圖。圖2B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完成組裝的結構示意圖。圖3A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的組裝示意圖。圖3B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完成組裝的結構示意圖。圖4顯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薄型靜電揚聲器的聲壓和頻率曲線圖。圖5顯示本實用新型中電極與間隔材尺寸的示意圖。圖6顯示本實用新型中電極耳的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之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達成目的及功效,以下茲舉例并配合圖式詳予說明。圖2A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的組裝示意圖,圖2B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完成組裝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A及圖2B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薄型靜電揚聲器2包含一電極25、一靜電膜21、一間隔材24、一高分子薄膜20及鍍設在高分子薄膜20表面上的一導電層22。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將薄型靜電揚聲器2的另一個電極,即導電層22,設置在高分子薄膜20的表面上,如此可解決傳統(tǒng)方式將導電層鍍設在靜電膜表面所導致的高成本及導電性不佳的問題。請參閱圖2B,靜電膜21為可長期保有靜電荷之薄膜,其可實施為一駐極體振膜。電極25設置在與靜電膜21相隔一段距尚處,電極25與靜電膜21之間設置有間隔材24,其用以隔開電極25與靜電膜21。高分子薄膜20具有一第一表面201及與第一表面相對的一第二表面202(標示于圖2A),高分子薄膜20的第一表面201鍍設有導電層22,高分子薄膜20的第二表面202與靜電膜21直接接觸緊密貼合,靜電膜21位于第一表面201上的導電層22與電極25之間,導電層22與電極25可有效將靜電膜21保有之電荷屏蔽在內。薄膜靜電揚聲器2更包含一封裝材23,電極25、間隔材24、靜電膜21及高分子薄膜20的邊緣利用封裝材23密封。電極25開設有復數(shù)個開孔26,其用以釋出音波。當在電極25與高分子薄膜20第一表面201上的導電層22間施加電場,靜電膜21會因所施加的電場變化而變形,從而振動產生聲音。請參閱圖2A,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2可通過下述方式制成。首先,提供高分子薄膜20,并在高分子薄膜20的第一表面201上鍍設導電層22,在此可采用涂布法、噴涂法、蒸鍍法或濺鍍法等方式在高分子薄膜20表面鍍設導電物質,如銀、銅、鋁、鎳、錫及石墨等。接著,將從供應商購得的靜電膜21,如駐極體振膜,以高電壓電暈法或極化法等方式電化使之帶有靜電。之后再與高分子薄膜20貼附在一起,在此過程中靜電膜21與高分子薄膜20中和第一表面201相對的第二表面202直接接觸且緊密貼合。而后,提供具多孔性的電極25和間隔材24,間隔材24可為條狀網(wǎng)格的結構件,將多孔電極25、間隔材24和與高分子薄膜20貼附的靜電膜21依序組裝在一起。最后,在電極25、間隔材24、靜電膜21及高分子薄膜20的邊緣利用封裝材23進行密封,以完成薄型靜電揚聲器2的制作。圖3A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的組裝示意圖,圖3B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完成組裝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A及圖3B所示,本 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薄型靜電揚聲器3具有上下兩層結構,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以鏡像排列方式組裝在一起。薄型靜電揚聲器3包含一第一電極251、一第二電極252、一第一靜電膜211、一第二靜電膜212、一第一間隔材241、一第二間隔材242、一第一高分子薄膜31及一第二高分子薄膜32。第一高分子薄膜31具有一第一表面3101及與第一表面3101相對的一第二表面3102,第二高分子薄膜32具有一第三表面3201及與第三表面3201相對的一第四表面3202 (標不于圖3A)。第一高分子薄膜31的第一表面3101上鍍設有一第一導電層321,第二高分子薄膜32的第三表面3201上鍍設有一第二導電層322。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在第一高分子薄膜31和第二高分子薄膜32分別鍍上第一導電層321和第二導電層322,作為薄型靜電揚聲器3的電極使用,如此可解決傳統(tǒng)方式將導電層鍍設在靜電膜表面所導致的高成本及導電性不佳的問題。請參閱圖3B,第一靜電膜211和第二靜電膜212為可長期保有靜電荷之薄膜,其可實施為駐極體振膜。第一電極251設置在與第一靜電膜211相隔一段距離處,第一電極251與第一靜電膜211之間設置有第一間隔材241,其用以隔開第一電極251與第一靜電膜211 ;第二電極252設置在與第二靜電膜212相隔一段距離處,第二電極252與第二靜電膜212之間設置有第二間隔材242,其用以隔開第二電極252與第二靜電膜212。第一聞分子薄膜31之第二表面3102與第一靜電膜211直接接觸緊密貼合,第一靜電膜211位于第一表面3101上的第一導電層321與第一電極251之間;第二高分子薄膜32之第四表面3202與第二靜電膜212直接接觸緊密貼合,第二靜電膜212位于第三表面3201上的第二導電層322與第二電極252之間。薄膜靜電揚聲器3更包含一封裝材23,用以密封上述兀件的邊緣兩側。第一電極251和第二電極252皆開設有復數(shù)個開孔26,其用以釋出音波。當在第一電極251與第一高分子薄膜31之第一表面3101上的第一導電層321間施加電場,第一靜電膜211會因所施加的電場變化而變形,從而振動產生聲音;當在第二電極252與第二高分子薄膜32之第三表面3201上的第二導電層322間施加電場,第二靜電膜212會因所施加的電場變化而變形,從而振動產生聲音。第一電極251與第一導電層321間以及第二電極252與第二導電層322間可施予方向相反的電場,此可驅動第一靜電膜211和第二靜電膜212產生推挽效應(push-pull effect),從而振動產生聲音。請參閱圖3A,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3可通過下述方式制成。首先,提供第一高分子薄膜31及第二高分子薄膜32,并在第一高分子薄膜31的第一表面3101上鍍設第一導電層321,在第二高分子薄膜32的第三表面3101上鍍設第二導電層322,在此可采用涂布法、噴涂法、蒸鍍法或濺鍍法等方式分別在第一高分子薄膜31及第二高分子薄膜32的表面上鍍設導電物質,如銀、銅、鋁、鎳、錫及石墨等。于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第一導電層321和第二導電層322可采用涂布法或蒸鍍法在同一時間形成,此可確保第一導電層321和第二導電層322的厚度、導電性或其他特性相同或類似。接著,將從供應商購得的第一靜電膜211和第二靜電膜212,如駐極體振膜,以高電壓電暈法或極化法等方式電化使之帶有靜電。之后再分別貼附在第一高分子薄膜31及第二高分子薄膜32的表面,在此過程中第一靜電膜211與第一高分子薄膜31中和第一表面3101相對的第二表面3102直接接觸且緊密貼合,第二靜電膜212與第二高分子薄膜32中和第三表面3201相對的第四表面3202直接接觸且緊密貼合。而后,提供具多孔性的第一電極251和第二電極252,并提供第一間隔材241和第二間隔材242,第一間隔材241和第二間隔材242可為條狀網(wǎng)格的結構件,將第一電極251、第一間隔材241、與第一高分子薄膜31貼附的第一靜電膜211、與第二高分子薄膜32貼附的第二靜電膜212、第二間隔材242以及第二電極252依序組裝在一起。最后,利用封裝材23密封上述元件的邊緣兩側,以完成薄型靜電揚聲器3的制作?!ぴ诂F(xiàn)有技術中,導電層是直接鍍設在靜電膜上,由于靜電膜相當昂貴,若鍍設在靜電膜上的導電層品質不佳,則無法進行使用,甚至需完全丟棄。而且,靜電膜為多孔性結構,在進行鍍設時容易造成導電層表面起伏,甚至形成破碎結構,而使得導電性不佳。本實用新型中,將導電層鍍設在高分子薄膜表面上,由于高分子薄膜的成本較低,若鍍設的導電層品質不佳可隨即棄置,而且高分子薄膜的表面平整,不會影響導電層的形成,因此本實用新型可解決傳統(tǒng)將導電層鍍設在靜電膜表面所導致的高成本及導電性不佳的問題。圖4顯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薄型靜電揚聲器的聲壓和頻率曲線圖。由圖4可知,本實用新型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在各頻率范圍的聲壓表現(xiàn)相當穩(wěn)定,不會有在特定頻率聲壓特別高或特別低的情形,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之薄型靜電揚聲器的聲音表現(xiàn)不會在特定頻率出現(xiàn)爆音或消音的狀況,由圖4顯示的實測數(shù)據(jù)可知,本實用新型與一般直接在靜電膜表面鍍設導電層所制成的薄型靜電揚聲器的聲音表現(xiàn)無異。在本實用新型中,可將原本的第一電極251和第二電極252的面積縮小,使得第一電極251所占面積小于第一間隔材23所占面積,第二電極252所占面積小于第二間隔材23所占面積。如圖5所示,第一電極251的上下左右四個邊依第一間隔材23的邊為基準各向內縮了一段預定的距離,例如2 mm,例如第一靜電膜211的長(LI )、寬(Wl)分別與第一間隔材23的長(L2)、寬(W2)相同,第一間隔材23的尺寸為164X124 mm2 (即L2=164,W2=124)時,則第一電極251的尺寸為160X120 mm2 (即L3=160,W3=120)。類似地,第二電極252的上下左右四個邊依第二間隔材23的邊為基準各向內縮了一段預定的距離,例如2mm,例如第二靜電膜212的長、寬分別與第二間隔材23的長、寬相同,第二間隔材23的尺寸為164X124 mm2時,則第二電極252的尺寸為160X120 mm2。通過上述配置,可防止第一電極251和第二電極252各邊互相接觸,因此可以改善電極毛邊短路的問題,從而提升聲首表現(xiàn),廣品良率也因而提聞。在一實施例中,如圖6所不,薄型靜電揚聲器更包含一第一電極耳61和一第二電極耳62,第一電極耳61設置在第一電極251的一個邊上,第一電極耳61自第一電極251的邊緣延伸突出,第二電極耳62設置在第二電極252的一個邊上,第二電極耳62自第二電極252的邊緣延伸突出。第一電極耳61上設有第一孔洞610,第二電極耳上設有第二孔洞620。第一電極耳61的第一孔洞610用來與一第一導線(未圖不)進行鉚合,以將第一電極251與該第一導線電性連接;第二電極耳62的第二孔洞620用來與一第二導線(未圖示)進行鉚合,以將第二電極252與該第二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一導線和該第二導線能夠將電壓源提供的電壓分別傳送給第一電極251和第二電極252。請參閱圖6,第一電極251的第一電極耳61和第二電極252的第二電極耳62的配置較佳為設置在相對應的邊上,例如第一電極耳61設置在第一電極251的一預定邊,第二電極耳62設置在與該預定邊相對應之第二電極252的邊上。爲了加快導線鉚合至電極耳的速度,本實用新型采用將第一電極耳61與第二電極耳62兩者之距離縮短的技術方案,較佳的配置是第一電極耳61之第一孔洞610與第二電極耳62之第二孔洞620的距離與第一電極耳61和第二電極耳62所在之邊的邊長的比介于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舉例來說,假設第一電極251和第二電極252的尺寸為160X120 mm2 (即L=160,W=120),第一電極耳61和第二電極耳62設在相對應之寬度方向的邊上,則第一電極耳61之第一孔洞610與第二電極耳62之第二孔洞620的距離較佳為35±2 mm。如此,由于第一孔洞610和第二孔洞620的距離相對接近,因此當使用鉚合機臺將導線鉚合至電極耳時,能夠一次鉚合兩條 導線,大大地提高了鉚合的速度,因此能夠提升生產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縮短了第一孔洞610和第二孔洞620的距離,相較于原先的設計,導線的長度因而可以縮減,這在大量生產時,能夠大大降低導線使用的成本。如圖6所示,在一較佳的配置中,第一電極耳61和第二電極耳62是呈對稱配置。具體來說,在沿著長度方向上,第一電極251的表面具有一第一中線Ml平分第一電極251的面積,而第二電極252的表面具有一第二中線M2平分第二電極252的面積,第一電極耳61之第一孔洞610的中心至第一中線Ml的垂直距離Dl與第二電極耳62之第二孔洞620的中心至第二中線M2的垂直距離D2相同。此外,在一較佳配置中,第一電極耳61的第一孔洞610的孔徑和第二電極耳62的第二孔洞620的孔徑較佳為2. 2mm,其介于2至3 mm。前述高分子薄膜的材料可實施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酯(PET)、聚甲基戊烯(PMP)、聚酰亞胺(PI)或其復合物等。若采用蒸鍍法或濺鍍法將導電層鍍設在高分子薄膜上,導電層的材料可實施為銀、銅、鋁、鎳或錫等;若采用涂布法或噴涂法將導電層鍍設在高分子薄膜上,導電層的材料可實施為非金屬導電物質,如石墨,導電層亦可實施為透明導電層,如氧化銦錫。高分子薄膜上下表面的導電層可于同一時間形成。前述實施為駐極體振膜的靜電膜可利用聚四氟乙烯(PTEF)、氟代乙烯丙烯共聚物(FEP)及聚偏氟乙烯(PVDF)等氟系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亞胺(PI)、環(huán)烯共聚物(COC)及其復合物或前述材料之復合物經電化(electrized)處理后,使其長期保有靜電荷,即可作為駐極體振膜。前述電化處理可采用高電壓電暈法或極化法,駐極體振膜電化后具有5(Γ2000伏特(V)的偏壓。前述電極可實施為一種電極網(wǎng),分述如下(1)該電極網(wǎng)由多孔性金屬板及多孔性金屬網(wǎng)所形成,所述金屬的材料可為金、銀、銅、鋁、鐵、不銹鋼或其合金;(2)該電極網(wǎng)通過在多孔性膜片上設置透明氧化導電(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C0)材料而形成,所述透明氧化導電材料可為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ΙΤ0)、氧化銦鋅(IndiumZinc Oxide, ΙΖ0)、氧化鋒錫(Zinc Tin Oxide, ΖΤ0)、氧化鋒招(Aluminum Zinc Oxide,ΑΖ0)或氧化鎵鋅(Gallium Zinc Oxide, GZ0)等;(3)該電極網(wǎng)通過在多孔性膜片上設置導電物質而形成,所述導電物質可為金、銀、銅、鋁、鐵、鎳或鋅等。另外,前述電極亦可實施為含導電奈米管之導電板。根據(jù)業(yè)界制定的標準,電極網(wǎng)上的開孔大小由網(wǎng)目的數(shù)目決定,電極網(wǎng)的開孔是為了使聲音能夠順利釋出,網(wǎng)目的數(shù)目會影響聲壓及音質。本實用新型中,電極網(wǎng)的網(wǎng)目數(shù)目較佳為2(Γ2000,此外電極網(wǎng)的開孔可為不同孔徑大小的開孔。前述間隔材的材料可實 施為橡膠、硅膠、液態(tài)膠、熱熔膠、雙面膠或塑膠等。前述間隔材可實施為具有復數(shù)個條狀結構件,這些條狀結構件互相交錯形成網(wǎng)格圖案,構成復數(shù)個格子區(qū)域,各格子區(qū)域的形狀可為矩形、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等。以矩形的格子區(qū)域為例,各條狀結構件的高度較佳介于50微米至1500微米,各條狀結構件的寬度較佳介于2至10毫米,而相鄰兩個條狀結構件的間距較佳介于10至100毫米。另一方面,前述間隔材可實施為具有復數(shù)個柱狀結構件,排列在電極和駐極體振膜之間,形成柵狀圖案。各柱狀結構件的截面形狀可為矩形、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等。各柱狀結構件的高度較佳介于50微米至1500微米,各該柱狀結構件的截面積較佳介于4至100平方毫米,相鄰兩柱狀結構件的間距較佳介于10至100毫米。前述電極可由軟性導電開孔板構成,前述靜電膜、間隔材和高分子薄膜實施為可撓性的組件,藉此前述電極、靜電膜、間隔材和高分子薄膜可組裝成一種可撓性揚聲器。
權利要求1.一種薄型靜電揚聲器,包含 一電極; 一靜電膜,其為可長期保有靜電荷之薄膜; 一間隔材,其設置于該電極與該靜電膜之間,用以隔開該電極與該靜電膜;以及 一高分子薄膜,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鍍設有一導電層,而該第二表面與該靜電模直接接觸緊密貼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靜電膜為駐極體振膜。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電極、該靜電膜、該間隔材及該高分子薄膜為具可撓性的組件。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電極包含多孔性金屬板。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電極包含多孔性金屬網(wǎng)。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電極通過在多孔性膜片上設置透明氧化導電材料而形成。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電極通過在多孔性膜片上設置導電物質而形成。
8.—種薄型靜電揚聲器,包含 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 一第一靜電膜及一第二靜電膜,該第一靜電膜和該第二靜電膜為可長期保有靜電荷之薄膜; 一第一間隔材,其設置于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一靜電膜之間,用以隔開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一靜電膜; 一第二間隔材,設置于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二靜電膜之間,用以隔開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二靜電膜;以及 一第一高分子薄膜及一第二高分子薄膜,該第一高分子薄膜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上鍍設有一第一導電層,該第二表面則與該第一靜電膜直接接觸緊密貼合,該第二高分子薄膜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該第三表面上鍍設有一第二導電層,該第四表面則與該第二靜電膜直接接觸緊密貼合。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靜電膜和該第二靜電膜至少一者為駐極體振膜。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該第二電極、該第一靜電膜、該第二靜電膜、該第一間隔材、該第二間隔材、該第一高分子薄膜及該第二高分子薄膜為具可撓性的組件。
11.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至少一者包含多孔性金屬板。
12.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至少一者包含多孔性金屬網(wǎng)。
13.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至少一者通過在多孔性膜片上設置透明氧化導電材料而形成。
14.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至少一者通過在多孔性膜片上設置導電物質而形成。
15.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的邊以該第一間隔材的邊為準向內縮了一預定距離。
16.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電極的邊以該第二間隔材的邊為準向內縮了一預定距離。
17.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所占面積小于該第一間隔材所占面積,且該第二電極所占面積小于該第二間隔材所占面積。
18.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薄型靜電揚聲器更包含 一第一電極耳,其自該第一電極的邊緣突出,該第一電極透過該第一電極耳與一第一導線電性連接;以及 一第二電極耳,其自該第二電極的邊緣突出,該第二電極透過該第二電極耳與一第二導線電性連接。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耳具有一第一孔洞,而該第二電極耳具有一第二孔洞。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耳的第一孔洞的孔徑和該第二電極耳的第二孔洞的孔徑介于2至3厘米。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耳與該第二電極耳分別位在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相對應的邊上。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1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耳之第一孔洞與該第二電極耳之第二孔洞的距離與該第一電極耳和該第二電極耳所在之邊的邊長的比介于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2所述的薄型靜電揚聲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電極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一中線,該第二電極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二中線,該第一電極耳之第一孔洞的中心至該第一中線的垂直距離與該第二電極耳之第二孔洞的中心至該第二中線的垂直距離相同。
專利摘要一種薄型靜電揚聲器,包含一電極;一靜電膜,其為可長期保有靜電荷之薄膜;一間隔材,其設置于該電極與該靜電膜之間,用以隔開該電極與該靜電膜;以及一高分子薄膜,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鍍設有一導電層,而該第二表面與該靜電膜直接接觸緊密貼合。前述薄型靜電揚聲器可解決傳統(tǒng)將導電層鍍設在靜電膜表面所導致的高成本及導電性不佳的問題。
文檔編號H04R19/01GK202738101SQ2012200496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林書如, 陳建勝, 梁升龍 申請人:桀爾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