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向外部設備發(fā)送內容數據的便攜設備。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普遍地將附帶照相機的移動電話機等便攜設備所拍攝的圖像數據發(fā)送給其它便攜設備或個人計算機等外部設備。另外,在日本專利第4077924號公報中,公開了一種圖像數據管理裝置,該圖像數據管理裝置預先將發(fā)送源信息和與外部設備通信而接收到的圖像數據相對應地進行存儲,或者將發(fā)送目標信息和與外部設備通信而發(fā)送給該外部設備的圖像數據相對應地進行存儲。在該日本專利第4077924號公報的圖像數據管理裝置中,根據與圖像數據相對應的發(fā)送源信息及發(fā)送目標信息,刪除從外部設備傳送來的圖像數據或以前曾向外部設備傳送的圖像數據。但是,設想在用便攜設備拍攝集體照片等顯示多人的圖像的情況下,將所拍攝的圖像數據發(fā)送給該圖像中顯示的人所持有的便攜設備。這里,在僅僅與此人所持有的便攜設備進行通信來發(fā)送圖像數據的情況下,之后無法知曉向誰發(fā)送了圖像數據。因此,用戶必須記住已發(fā)送給的人。另外,還有因忘記而重發(fā)的浪費情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某方式的便攜設備的特征是,該便攜設備具有攝像部,其對含有臉部的被攝體進行拍攝,生成圖像數據;顯示部,其顯示由所述攝像部生成的所述圖像數據;通信部,其與外部設備之間進行通信;發(fā)送處理部,其進行經由所述通信部將顯示在所述顯示部上的圖像數據發(fā)送給所述外部設備的處理;以及顯示處理部,其進行以下處理,經由所述通信部從所述外部設備取得與所述圖像數據中包含的所述外部設備的用戶的臉部相關的信息,并根據該取得的與所述臉部相關的信息來更新所述顯示部的顯示。參照附圖閱讀以下本發(fā)明的詳細說明,從而能夠進一步理解上述內容和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優(yōu)點以及技術上和產業(yè)上的意義。
圖I是示出應用了本發(fā)明的便攜設備的數碼照相機的前面?zhèn)鹊母怕粤Ⅲw圖。圖2是示出數碼照相機的背面?zhèn)鹊母怕粤Ⅲw圖。圖3是示出數碼照相機與其它數碼照相機進行通信的狀況的圖。圖4是示出數碼照相機的主要內部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圖5是示出圖像文件的數據結構例的圖。圖6是示出通信歷史數據的數據結構例的圖。
圖7是示出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的數據結構例的圖。圖8是說明數碼照相機間的通信概要的圖。圖9A是說明數碼照相機間的通信概要的另一個圖。圖9B是說明數碼照相機間的通信概要的另一個圖。圖9C是說明數碼照相機間的通信概要的另一個圖。圖10是示出數碼照相機進行的基本處理順序的流 程圖。圖11是示出攝影模式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圖12是示出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圖13是示出數據發(fā)送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圖14是示出發(fā)送判定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圖15是示出臉部/設備對應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圖16是示出數據接收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圖17是示出再現模式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圖18是示出圖像再現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圖19是示出數據統(tǒng)一發(fā)送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圖20是示出變形例I中的攝影人物圖像的顯示畫面例的圖。圖21是示出變形例2中的攝影人物圖像的顯示畫面例的圖。圖22是示出變形例3中的數據發(fā)送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圖23是示出變形例3中的圖像數據的確認顯示時的顯示畫面例的圖。圖24是示出數碼照相機與個人計算機進行通信的狀況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細地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并且,本發(fā)明不僅限于該實施方式。另外,在各附圖的記載中,對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標號。圖I是示出應用了本發(fā)明的便攜設備的數碼照相機I的前面?zhèn)鹊母怕粤Ⅲw圖,圖2是示出數碼照相機I的背面?zhèn)鹊母怕粤Ⅲw圖。如圖I所示,對于數碼照相機1,在照相機機身3的前面配置有攝影鏡頭4,在照相機機身3的內部具有對通過該攝影鏡頭4入射的被攝體像進行拍攝的攝像部11 (參照圖4)。另一方面,在照相機機身3的上面,配置有用于指示拍攝時機的釋放開關5。并且,在照相機機身3的背面,配置有顯示各種畫面的顯示部15、以及用于輸入接通電源和模式選擇等各種操作的分配了固有功能的多個按鈕開關7
坐寸ο并且,當接通(ON)數碼照相機I的電源、選擇攝影模式時,數碼照相機I成為可拍攝狀態(tài)。在攝影模式中,通過攝影鏡頭4入射的被攝體像作為實時取景圖像實時地顯示在顯示部15上,用戶在觀看實時取景圖像的同時,按下釋放開關5來拍攝靜止圖像或動態(tài)圖像?;蛘邔荡a照相機I的工作模式切換成再現模式,將所拍攝的靜止圖像或動態(tài)圖像顯示(再現)在顯示部15上來進行欣賞。另外,數碼照相機I如圖I所示,在照相機機身3內部的預定位置處內置有無線通信部19,其用于與其它數碼照相機I、個人計算機、移動電話機、電視機等外部設備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在照相機機身3內部的適當位置處,配置該無線通信部19,使其天線朝向外面?zhèn)?。在圖I的示例中,無線通信部19配置在照相機機身3底面?zhèn)鹊囊粋€角部。這樣通過將無線通信部19配置在裝置殼體的角部處,用戶在進行經由無線通信部19的通信時,能夠容易地進行與通信對方設備之間的定位,抑制由位置偏差而導致的通信失敗。圖3是示出數碼照相機I與其它數碼照相機I進行通信的狀況的圖。在圖3中,將一方設為數碼照相機I、另一方設為數碼照相機1-2。如圖3所示,當照相機機身3彼此接近到各個無線通信部19可相互通信的區(qū)域內時,建立它們之間的通信。下面,在本實施方式中,舉例說明將作為外部設備一例的其它數碼照相機I作為通信對方來收發(fā)數據的情況,將該通信對方的其它數碼照相機I簡稱為“對方照相機I”。圖4是示出數碼照相機I的主要內部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如圖4所示,數碼照相機I具有攝像部11、圖像處理部12、臉部檢測部13、操作部 14、顯示部15、時鐘部16、記錄部17、臨時記錄部18、無線通信部19以及控制部20等。攝像部11包含對通過攝影鏡頭4入射的被攝體像進行光電轉換、并輸出模擬電信號的 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f禹合器件)或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等攝像元件,將來自攝像元件的模擬電信號轉換成數字電信號,輸出圖像數據。圖像處理部12對從攝像部11輸出的圖像數據實施各種圖像處理,并且進行轉換成適于記錄用或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處理。例如,當記錄拍攝圖像的圖像數據時或顯示所記錄的圖像數據時,進行基于JPEG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聯(lián)合攝影專家組)方式等的圖像數據壓縮處理或解壓處理。另外,圖像處理部12進行縮小攝影圖像的圖像數據來生成顯示用小圖像(縮略圖像)的圖像數據(縮略圖像數據)的處理、或切取圖像數據中的預定區(qū)域的處理等。該圖像處理部12包括人物識別部121和臉部圖像處理部123。人物識別部121將對圖像數據執(zhí)行的臉部檢測結果(臉部特征信息)與作為本機數據171登記(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本機的用戶(本機用戶)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核對。并且,人物識別部121進行識別圖像數據中的臉部是否是本機用戶的臉部的處理(人物識別處理)。在本實施方式中,人物識別部121對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的圖像文件的圖像數據進行人物識別處理,識別該圖像數據中顯示的本機用戶的臉部。臉部圖像處理部123進行如下的處理在顯示攝影人物圖像時,在圖像數據內的臉部中的、已經向該臉部對應的人所持有的外部設備(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其它數碼照相機I)發(fā)送了該圖像數據(實際上是圖像文件30)的臉部(已發(fā)送臉部)的附近位置處,合成表示已發(fā)送的已發(fā)送標記。臉部檢測部13對攝影圖像的圖像數據進行作為公知技術的臉部檢測處理,檢測圖像數據中顯示的臉部的區(qū)域(臉部區(qū)域),然后提取臉部的特征信息(臉部特征信息)。這里,臉部檢測處理例如是應用模式匹配檢測圖像數據中的臉部區(qū)域,根據該臉部區(qū)域的檢測結果,來檢測雙眼、鼻、唇、眉毛等各個臉部部分。并且,例如通過計算與眼、鼻、唇、眉毛等要素相關的相對尺寸或距離,從圖像所顯示的人物的臉部圖像中提取臉部特征信息。其中,由于臉部朝向正面時與朝向側面時該相對距離不同,因此在根據臉部的傾斜校正了上述相對距離之后,提取臉部特征信息。另外,可根據臉部的中心、眼或鼻的陰影等來檢測臉部的傾斜。此時,如果考慮各要素的形狀及顏色,則能夠更高精度地檢測出臉部的傾斜。當在圖像數據中包含多個臉部時,可針對每個臉部得到臉部特征信息。
操作部14用于接收拍攝時機(拍攝指示)的指示、攝影模式或再現模式等數碼照相機I的工作模式的切換、對于對方照相機I的數據發(fā)送指示、攝影條件的設定等用戶的各種操作,向控制部20通知操作信號。該操作部14包括圖I的釋放開關5和按鈕開關7。顯示部15除了顯示拍攝的靜止圖像、動態(tài)圖像以及實時取景圖像之外,還顯示數碼照相機I的各種設定信息等,該顯示部由IX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或EL顯示器(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電致發(fā)光顯示器)等顯示裝置來實現。該顯示部15在攝影模式中例如按照每I幀來重繪實時取景圖像并動態(tài)地連續(xù)顯示,在再現模式中顯示所拍攝的靜止圖像或動態(tài)圖像。時鐘部16用于對日期以及時刻進行計時。根據該時鐘 部16計時的當前時刻來確定拍攝時的日期和時刻,攝影圖像的圖像數據與所確定的拍攝時間一起記錄在記錄部17中。記錄部17由可更新記錄的閃存或ROM等各種半導體存儲器、內置或利用數據通信端子連接的硬盤、存儲卡等記錄介質以及其讀寫裝置來實現,該記錄部可適當采用與用途對應的記錄裝置或組合后進行使用。該記錄部17中記錄有用于使數碼照相機I工作、并實現該數碼照相機I具有的各種功能的各種照相機程序;以及在該計算機程序執(zhí)行中使用的數據等。這里,照相機程序包含使控制部20作為后述的攝影人物圖像登記處理部201、對方設備數據取得處理部202、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發(fā)送判定部241、通信歷史列表更新部242、圖像文件發(fā)送處理部243、本機臉部判定部244以及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發(fā)揮功能的程序。另外,記錄部17中記錄有本機數據171。該本機數據171包括設備數據和本機臉部數據。設備數據用于識別本機,例如可使用在制造數碼照相機I時固有地分配給每個設備的設備ID。此外,不限于設備ID,還可以適當地將可識別數碼照相機I的信息用作設備數據。另一方面,本機臉部數據是從顯示有本機用戶的臉部的圖像數據中提取出的臉部特征信息。該本機臉部數據是根據用戶操作而登記的。當對順序進行說明時,例如通過實際拍攝本機用戶的臉部或者對顯示有本機用戶的圖像數據中的本機用戶的臉部區(qū)域進行區(qū)域選擇,來指定本機用戶的臉部圖像。響應于此,臉部檢測部13首先對所指定的臉部圖像數據進行臉部檢測處理,提取臉部特征信息。然后,控制部20將所得到的臉部特征信息作為本機臉部數據在記錄部17中進行記錄處理。另外,記錄部17中記錄有多個圖像文件30即圖像信息173。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圖像處理部12進行記錄用圖像處理后的內容數據一例即攝影圖像的圖像數據,作為附加了文件頭的文件形式的圖像文件30記錄在記錄部17中,該文件頭例如包含拍攝時間、拍攝時得到的GPS數據、標題、批注、個人信息等EXIF (Exchangeable Image File,可交換圖像文件)信息。圖5是示出圖像文件30的數據結構例的圖。如圖5所示,圖像文件30包含圖像ID31、拍攝時間等攝影信息(EXIF信息)32、攝影圖像的圖像數據33、攝影圖像的縮略圖像數據34、檢測臉部信息35以及通信歷史列表36。圖像ID31是為了識別各圖像而例如在生成該圖像數據時(拍攝時)固有地分配的識別信息。并且,除了本機拍攝的攝影圖像的圖像文件以外,構成圖像信息173的各圖像文件30還可適當地包括經由無線通信部19與其它數碼照相機I通信而從其它數碼照相機I取得的圖像文件。
檢測臉部信息35是對該圖像數據33執(zhí)行臉部檢測的結果,包括檢測出的每個臉的臉部數據350。例如,當在圖像數據33中檢測到3個臉部并提取出臉部特征信息時,將針對各臉部的3個臉部特征信息分別設定為臉部數據350。具體而言,在臉部數據350中,將針對該臉部提取出的臉部特征信息與用于識別該臉部的臉部編號對應著進行設定。這里,臉部特征信息包含該圖像數據33中的臉部位置及尺寸。另外,臉部編號例如是對該圖像數據33中檢測出的臉部分配的連續(xù)編號。并且,在未于圖像數據33中檢測出臉部的圖像文件30內沒有設定檢測臉部信息35。通信歷史列表36是截至目前為止針對該圖像文件30在設備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在圖3所示的數碼照相機I與其它數碼照相機1-2之間)進行收發(fā)的歷史信息。在本實施方式中,每當收發(fā)圖像文件30時,生成通信歷史數據 360,所生成的通信歷史數據360被追加到通信歷史列表36中。例如,如果通信歷史列表36中設定有3個通信歷史數據360,則在各通信歷史數據360分別表示的規(guī)定數碼照相機I之間三次收發(fā)了該圖像文件30。另一方面,當通信歷史列表36中未設有通信歷史數據360時,未曾在數碼照相機I之間收發(fā)過該圖像文件30。圖6是示出通信歷史數據360的數據結構例的圖。如圖6所示,通信歷史數據360包含發(fā)送源設備數據361、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363、收發(fā)時間365。在發(fā)送源設備數據361中設定有在生成該通信歷史數據360時的圖像文件30的收發(fā)中發(fā)送圖像文件30的一側(發(fā)送源的數碼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另一方面,在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363中設定有在生成該通信歷史數據360時的該圖像文件30的收發(fā)中接收圖像文件30的一側(發(fā)送目標的數碼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另外,在收發(fā)時間365中設定有生成該通信歷史數據360時的當前時刻。并且,如圖4所示,在記錄部17中記錄有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和臉部/設備對應表177。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是用于對是否曾將本機拍攝的、顯示有臉部的攝影圖像(在其圖像數據中檢測出臉部的攝影圖像以下簡稱為“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給外部設備(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其它數碼照相機I)進行管理的數據表。更詳細地說,在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中針對每個攝影人物圖像,記錄了是否曾將該攝影圖像發(fā)送給已登記為該攝影人物圖像中所顯示的臉部對應的人持有的設備的其它數碼照相機I。圖7是示出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的數據結構例的圖。如圖7所示,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是將臉部編號和圖像發(fā)送標志與本機拍攝的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ID相對應地進行設定的數據表。在臉部編號中設定有對相應圖像ID的圖像數據中檢測出的臉部分配的臉部編號。圖像發(fā)送標志是表示是否對相應臉部編號的臉所對應的人持有的其它數碼照相機I發(fā)送了對應圖像ID的圖像文件30的標志信息。在已發(fā)送的情況下設定“0N(是)”,在未發(fā)送的情況下設定“OFF (否)”。例如,在將“ID00011”設定為圖像ID 31的圖像文件30的圖像數據33中,檢測出分配有臉部編號“01” “03”的3個臉部。并且,如記錄Rll所示,在其中的臉部編號“01”的圖像發(fā)送標志中設定“0N”,圖像ID31為“ID00011”的圖像文件30已被發(fā)送給臉部編號“01”的臉部對應的人持有的其它數碼照相機I。另一方面,在臉部編號“03”的圖像發(fā)送標志中設定“OFF”(記錄R13),該圖像文件30還未發(fā)送給臉部編號“03”的臉部對應的人持有的其它數碼照相機I。
臉部/設備對應表177是設定了通過從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數據中切取臉部區(qū)域而得到的臉部圖像數據、與從登記為該臉部對應的人所持有的設備的其它數碼照相機I取得的設備數據之間的對應關系的數據表。臨時記錄部18例如由RAM等半導體存儲器構成,用作控制部20的工作用存儲器。該臨時記錄部18具有臨時對控制部20執(zhí)行的程序和在該程序執(zhí)行中使用的數據等進行保持的存儲區(qū)域。例如,臨時記錄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該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具有與圖6所示的通信歷史數據360相同的數據結構,該通信歷史數據360包含發(fā)送源設備數據、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以及收發(fā)時間。另外,臨時記錄部1 8用于對從攝像部11輸出的圖像數據進行臨時記錄等,該臨時記錄部18臨時記錄針對每I幀從攝像部11取入的圖像(實時取景圖像)的圖像數據、和在拍攝時機從攝像部11取入的圖像(攝影圖像)的圖像數據等。無線通信部19用于與對方照相機I之間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由收發(fā)電路等構成,該收發(fā)電路通過天線191與對方照相機I的無線通信部19之間收發(fā)電波信號,對接收信號進行解調處理,并且對發(fā)送信號進行調制處理。該無線通信部19在啟動時定期發(fā)送通知其存在的通信信號,并且檢測從對方照相機I的無線通信部19送出的通信信號,然后從停止狀態(tài)或待機狀態(tài)恢復,與對方照相機I之間建立通信。這里,假定無線通信部19例如在大約幾cm左右的通信距離內能實現大約IOOMbps左右的傳輸速度的非接觸式近距離無線通信。根據由該無線通信部19實現的近距離無線通信,能夠將記錄在數碼照相機I中的數據(圖像文件30)的全部或一部分瞬時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I。但不僅限于此,可適當應用能夠實現期望的通信距離和傳輸速度的通信標準的通信裝置來構成無線通信部19??刂撇?0由CPU等實現,其根據來自操作部14的操作信號等,從記錄部17中讀出并執(zhí)行照相機程序,進行對構成數碼照相機I的各部的指示以及數據的傳送等,從而對數碼照相機I的動作進行統(tǒng)一控制。該控制部20適當地包括CPU和用于控制各部之間的DMA傳送的DMA控制器等。并且,控制部20包括攝影人物圖像登記處理部201、對方設備數據取得處理部202、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以及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當指示拍攝時機后生成了攝影圖像時,在對該圖像數據進行的臉部檢測結果為已檢測出臉部的情況下,攝影人物圖像登記處理部201進行將該攝影圖像登記為攝影人物圖像的處理。對方設備數據取得處理部202進行以下處理向對方照相機I通知設備數據發(fā)送請求,從對方照相機I中取得該設備數據(在對方照相機I中記錄于記錄部內的設備數據)。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生成通信歷史數據,并將該數據作為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臨時記錄在臨時記錄部18中。在本實施方式中,設定在圖像文件30的通信歷史列表36中的通信歷史數據360是由發(fā)送圖像文件30的一側的數碼照相機I生成的,在滿足后述的發(fā)送條件時,該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將臨時記錄的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作為通信歷史數據360追加到通信歷史列表36中。具體而言,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將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本機數據171的設備數據作為發(fā)送源設備數據。另外,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將由對方設備數據取得處理部202從對方照相機I取得的對方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作為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并且,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進行以下處理從時鐘部16取得當前時刻來作為收發(fā)時間,生成與它們對應的通信歷史數據,并作為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記錄到臨時記錄部18中。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進行以下處理經由無線通信部19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并接收從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的圖像文件。該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包括發(fā)送判定部241、通信歷史列表更新部242、圖像文件發(fā)送處理部243以及本機臉部判定部244。在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之前,發(fā)送判定部241判定由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在臨時記錄部18中進行記錄處理的通 信歷史臨時數據181是否滿足后述的發(fā)送條件。當發(fā)送判定部241判定為滿足發(fā)送條件時,通信歷史列表更新部242進行以下處理將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新追加到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的通信歷史列表36中,然后進行更新。當發(fā)送判定部241判定為滿足發(fā)送條件時,圖像文件發(fā)送處理部243將臉部位置請求標志附加到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中,并向對方照相機I進行發(fā)送處理,該臉部位置請求標志根據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是否登記為攝影人物圖像而設定了“0N”或“OFF”。當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附加有臉部位置請求標志“0N”的圖像文件、且由人物識別部121識別出該圖像數據中所顯示的本機用戶的臉部時,本機臉部判定部244進行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該臉部位置與圖像ID對應起來的臉部位置數據。在圖像文件發(fā)送處理部243對圖像文件30進行了發(fā)送處理之后,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臉部位置數據的情況下,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根據所接收到的臉部位置數據來確定相應圖像數據中的相應臉部編號。然后,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在與所確定的臉部編號對應的圖像發(fā)送標志中設定“0N”,更新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然后,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登記為所確定的臉部編號的臉部所對應的人物是進行本次通信而發(fā)送了圖像文件30的對方照相機I的所有者。即,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將對應圖像數據33中分配了所確定的臉部編號的臉部區(qū)域(臉部圖像數據)與對方設備數據取得處理部202所取得的對方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對應起來設定在臉部/設備對應表177中。圖8以及圖9A、圖9B、圖9C是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數碼照相機I與其它數碼照相機I (對方照相機I)之間的通信的概略圖。這里,例示了攝影模式中在剛剛拍攝之后向其它數碼照相機I發(fā)送顯示有人物的攝影人物圖像的情況,不過在再現模式中發(fā)送攝影人物圖像的情況也進行同樣的處理。例如,如圖8所示,假設持有數碼照相機I的本機用戶使數碼照相機I進入攝影模式,對例如作為朋友的人物Pa、Pb、Pc拍攝集體照片。在此情況下,在數碼照相機I的顯示部15上對拍攝人物Pa、Pb、Pc而得到的攝影人物圖像I I進行畫面顯示。如此進行了集體照片拍攝的數碼照相機I的本機用戶使數碼照相機I與人物Pa、Pb、Pc持有的外部設備(在本實施方式中是數碼照相機I)進行通信,并依次發(fā)送拍攝了人物Pa、Pb、Pc的集體照片(攝影人物圖像)。這里,假設圖8的人物Pa持有的其它數碼照相機I是圖9A所示的數碼照相機l_2a。另外,假設圖8的人物Pb持有的其它數碼照相機I是圖9B所示的數碼照相機l-2b。并且,假設圖8的人物Pc持有的其它數碼照相機I是圖9C所示的數碼照相機l_2c。
首先,如圖9A所示,本機用戶使數碼照相機I與人物Pa持有的其它數碼照相機l_2a接近來進行通信。由此,數碼照相機I以其它數碼照相機l_2a為對方照相機l_2a,發(fā)送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文件30(al)。在本實施方式中,當接收到圖像文件時,數碼照相機I識別該圖像數據中顯示的本機用戶的臉部,將識別出的臉部位置數據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I。即,當對方照相機l_2a在接收到的圖像文件的圖像數據中識別出本機用戶的臉部時,將該臉部位置的數據發(fā)送給數碼照相機I (a3)。然后,當接收到臉部位置數據時,數碼照相機I登記為圖像數據中所接收到的臉部位置的人物是進行本次通信而發(fā)送了圖像文件30的對方照相機l_2a的所有者。另外此時,將該臉部設為已發(fā)送臉部,在顯示部15上對在已發(fā)送臉部上附加了已發(fā)送標記Mll的攝影人物圖像I 11進行畫面顯示。并且這里,例示了用虛線包圍臉部區(qū)域的已發(fā)送標記,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可識別為 如下這樣的臉部顯示即可,即該臉部是尚未確定該臉部對應的人所持有的外部設備(其它數碼照相機I)、且未發(fā)送圖像數據(圖像文件30)。同樣,如圖9B所示,本機用戶使數碼照相機I與人物Pb持有的其它數碼照相機l_2b接近來進行通信。由此,數碼照相機I以其它數碼照相機l_2b為對方照相機l-2b,發(fā)送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文件30 (a5)。然后,當從對方照相機l_2b接收到臉部位置的數據時(a7),數碼照相機I登記為圖像數據中所接收到的臉部位置的人物是對方照相機l_2b的所有者。另外此時,將該臉部設為已發(fā)送臉部,在顯示部15上對在已發(fā)送臉部上附加了已發(fā)送標記M11、M13的攝影人物圖像I 13進行畫面顯示。并且,如圖9C所示,本機用戶使數碼照相機I與人物Pc持有的其它數碼照相機l_2c接近來進行通信。由此,數碼照相機I以其它數碼照相機l_2c為對方照相機l-2c,發(fā)送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文件30 (a9)。然后,當從對方照相機l_2c接收到臉部位置的數據時(all),數碼照相機I登記為圖像數據中所接收到的臉部位置的人物是對方照相機l_2c的所有者。另外此時,將該臉部設為已發(fā)送臉部,在顯示部15上對在已發(fā)送臉部上附加了已發(fā)送標記M11、M13、M15的攝影人物圖像I 15進行畫面顯示。接著,說明數碼照相機I進行的處理順序。圖10是示出數碼照相機I進行的基本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在電源接通時,數碼照相機I進行與通過用戶操作而選擇的模式對應的處理。即,如圖10所示,在當前選擇的模式為攝影模式時(步驟bl :是),轉移到攝影模式處理(步驟b3)。當攝影模式處理結束時,轉移到步驟b9。在當前的模式不是攝影模式(步驟bl :否)而是再現模式時(步驟b5 :是),轉移到再現模式處理(步驟b7)。當再現模式處理結束時,轉移到步驟b9。然后,在步驟b9中,判定基本處理是否結束。例如,在通過按鈕開關7的操作指示了電源關閉時,結束本處理(步驟b9:是)。另一方面,在未結束時(步驟b9 否),返回到步驟bl。這里,依次對步驟b3的攝影模式處理以及步驟b7的再現模式處理進行說明。首先,對攝影模式處理進行說明。圖11是示出攝影模式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如圖11所示,在攝影模式處理中,首先,控制部20啟動(打開)無線通信部19 (步驟Cl)。然后,控制部20進行以下處理啟動攝像部11來取入圖像,將所取入的圖像作為實時取景圖像顯示在顯示部15上(步驟c2)。通過在此的處理,按照每I幀來更新顯示在攝像元件上成像的被攝體像即實時取景圖像。然后,如果按下釋放開關5來指示拍攝(步驟c3:是),則進行攝影處理,生成攝影圖像的圖像數據(步驟c5)。接著,臉部檢測部13執(zhí)行臉部檢測,從攝影圖像的圖像數據中檢測臉部區(qū)域,檢測臉部區(qū)域中的各個臉部部分(步驟c6)。當通過這里的處理檢測出圖像數據中的臉部而提取出臉部特征信息時,控制部20將臉部編號分配給檢測出的臉部,生成檢測臉部信息。然后,控制部20進行如下處理將圖像ID分配給所生成的攝影圖像,與圖像處理后的圖像數據、其縮略圖像數據、檢測臉部信息、當前時刻等對應起來作為圖像文件30記錄到記錄部17內(步驟c7)。并且,在這里記錄的圖像文件30的通信歷史列表36中未設定通信歷史數據360 (空的狀態(tài))。另外此時,當在步驟c6中從攝影圖像的圖像數據中檢測出臉部時(步驟c8 :是),攝影人物圖像登記處理部201進行將所生成的攝影圖像登記為攝影人物圖像的處理(步驟c9)。具體而言,攝影人物圖像登記處理部201根據所生成的攝影圖像的圖像ID和分配給檢測出的臉部的臉部編號,將圖像發(fā)送標志為“OFF”的記錄追加到攝影人物圖像信息中。 在接下來的步驟ClO中,判定用戶的發(fā)送指示,當輸入了發(fā)送指示時,例如將在步驟c5的攝影處理中生成的最新攝影圖像的圖像文件30作為發(fā)送對象發(fā)送給已建立了通信的對方照相機I。S卩,當輸入了發(fā)送指示時(步驟ClO :是),在接下來的步驟cll中,監(jiān)視與該對方照相機I之間的通信建立。此時,無線通信部19開始發(fā)送電波,當對方照相機I的無線通信部接收到該電波時,建立與對方照相機I之間的通信。并且例如,直至經過了預先設定的規(guī)定時間仍未建立通信時(步驟Cll :否),轉移到步驟cl3,控制部20進行警告通知處理。然后,轉移到步驟c25。例如,在步驟cl3中,控制部20進行在顯示部15上顯示表示未建立通信的消息的處理,作為警告通知處理。并且,還可以進行從未圖示的揚聲器輸出警告音的處理作為警告通知處理,或將這些處理組合地進行。另一方面,當與對方照相機I之間建立了通信時(步驟Cll :是),轉移到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步驟cl5)。圖12是示出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如圖12所示,在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中,首先,對方設備數據取得處理部202進行經由無線通信部19向對方照相機I通知設備數據發(fā)送請求的處理(步驟dl)。此時,對方設備數據取得處理部202進行將設備數據發(fā)送請求與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本機數據171的設備數據一起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I的處理。然后,對方設備數據取得處理部202成為待機狀態(tài),直至經由無線通信部19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設備數據為止,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設備數據(步驟d3)。然后,當接收成功時(步驟d5 :是),轉移到步驟d7。然后,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從時鐘部16取得當前時刻(步驟d7)。然后,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將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本機數據171的設備數據、在步驟d3中取得的對方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和在步驟d7中取得的當前時刻對應起來生成通信歷史數據,并作為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記錄在臨時記錄部18中,進行臨時記錄(步驟d9)。另外,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將通信歷史生成標志設定成“0N (成功)”(步驟dll)。然后,返回到圖11的步驟cl5,再轉移到步驟cl7。另一方面,當在圖12的步驟d5中接收失敗時(步驟d5 :否),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進行警告通知處理(步驟dl3)。例如,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進行在顯示部15上顯示表示未能接收到來自對方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未生成通信歷史數據的消息的處理。作為接收失敗的情況,例如可列舉出在中途本機的數碼照相機I與對方照相機I之間的距離變長而導致通信斷開的情況等。此外,還可以是輸出警告音的結構,或者構成組合地進行這些處理的結構。另外,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部203將通信歷史生成標志設定成“OFF (失敗)”(步驟dl5)。然后,返回到圖11的步驟cl5,再轉移到步驟cl7。然后,在步驟cl7中,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在步驟cl5的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中是否生成了通信歷史數據。例如,如果通信歷史生成標志是“0FF”,則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為未生成通信歷史數據(步驟cl7 :否),并轉移到步驟c25,而不進行數據發(fā)送處理(不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在步驟c5的攝影處理中生成的最新攝影圖像的圖像文件30)。另一方面,當通信歷史生成標志是“0N”時,數據 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為生成了通信歷史數據(步驟cl7 :是),并進行數據發(fā)送處理(步驟cl9)。圖13是示出數據發(fā)送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如圖13所示,在數據發(fā)送處理中,首先轉移到發(fā)送判定處理(步驟el)。圖14是示出發(fā)送判定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如圖14所示,在發(fā)送判定處理中,首先發(fā)送判定部241參照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的通信歷史列表36。然后,發(fā)送判定部241從已經設定的通信歷史數據360中檢索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的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即,在圖12的步驟d3中從通信對方的對方照相機I取得的設備數據)(步驟H)。然后,發(fā)送判定部241根據該檢索結果,來判定是否滿足發(fā)送條件。即,當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的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與任意的通信歷史數據360的發(fā)送源設備數據361或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363 —致、且從該通信歷史數據360的收發(fā)時間365起未經過預先設定的規(guī)定期間(例如,“6個月”等)時,發(fā)送判定部241判定為不滿足發(fā)送條件。當從一致的通信歷史數據360的收發(fā)時間365起經過了規(guī)定期間時,判定為滿足發(fā)送條件。另外,當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的發(fā)送目標設備與任意的通信歷史數據360的發(fā)送源設備數據361以及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363都不一致時,也判定為滿足發(fā)送條件。這是因為可能存在如下情況,即當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的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作為本次發(fā)送目標的通信對方的對方照相機I)在過去曾是該圖像文件30的發(fā)送源或發(fā)送目標時,可認為該圖像文件30記錄在對方照相機I的記錄部中,另一方面,對方照相機I的用戶也可能刪除了該圖像文件30。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收發(fā)該圖像文件30之后經過了某程度時間(規(guī)定期間)時,再次進行發(fā)送。具體而言,如圖14所示,當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的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與已經設定的通信歷史數據360的發(fā)送源設備數據361 —致時(步驟f3 :是),發(fā)送判定部241繼續(xù)讀出該通信歷史數據360的收發(fā)時間365(步驟f5)。然后,發(fā)送判定部241將讀出的收發(fā)時間365與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的收發(fā)時間(當前時刻)進行比較,判定是否經過了規(guī)定期間。如果未經過規(guī)定期間(步驟f7 :否),則轉移到步驟fl5。另一方面,當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的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與已經設定的通信歷史數據360的發(fā)送源設備數據361不一致時(步驟f3 :否)或者從步驟f5中讀出的收發(fā)時間365起經過了規(guī)定期間時(步驟f7 :是),發(fā)送判定部241判定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的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與已經設定的通信歷史數據360的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363是否一致。并且,在一致時(步驟f9:是)也同樣地讀出該通信歷史數據360的收發(fā)時間365 (步驟fll)。然后,發(fā)送判定部241將所讀出的收發(fā)時間365與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的收發(fā)時間(當前時刻)進行比較,判定是否經過了規(guī)定期間。如果未經過規(guī)定期間(步驟f 13 :否),則轉移到步驟Π5。然后,在步驟Π5中,發(fā)送判定部241判定為不滿足發(fā)送條件,然后進行警告通知處理(步驟Π7)。例如,發(fā)送判定部241進行在顯示部15上顯示表示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已經記錄在對方照相機I內的消息的處理。并且,還可以是輸出警告音的結構,或者構成組合地進行這些處理的結構。另外此時,刪除記錄在臨時記錄部18中的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然后,返回到圖13的步驟el,轉移到步驟e3。另一方面,當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的發(fā)送目標設備數據與已 經設定的通信歷史數據360的發(fā)送源設備數據361不一致時(步驟f9 :否)或者從步驟fll中讀出的收發(fā)時間365起經過了規(guī)定期間時(步驟Π3 :是),發(fā)送判定部241判定為滿足發(fā)送條件(步驟Π9)。然后,通信歷史列表更新部242將臨時記錄在臨時記錄部18中的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追加到通信歷史列表36中,更新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 (步驟f21)。另外此時,刪除臨時記錄部18的通信歷史臨時數據181。然后,返回到圖13的步驟el,轉移到步驟e3。然后,在步驟e3中,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根據步驟el的發(fā)送判定處理的結果,來判定是否發(fā)送圖像文件30。即,當在發(fā)送判定處理中判定為不滿足發(fā)送條件時,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為不發(fā)送圖像文件30 (步驟e3 :否),返回到圖11的步驟cl9,轉移到步驟c250另一方面,當判定為滿足發(fā)送條件時,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為發(fā)送圖像文件30(步驟e3 :是),接著,圖像文件發(fā)送處理部243判定是否是登記為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文件30。具體而言,當在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中設定有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的圖像ID31時,圖像文件發(fā)送處理部243判定為已登記。然后,當已登記時(步驟e4 :是),圖像文件發(fā)送處理部243將用于請求發(fā)送臉部位置數據的臉部位置請求標志“0N”附加到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中并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1(步驟e5)。當未登記時(步驟e4 :否),圖像文件發(fā)送處理部243將不請求發(fā)送臉部位置數據的臉部位置請求標志“OFF”附加到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中并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I (步驟e6)。然后,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處于待機狀態(tài),直至接收到接收結束通知為止。例如直至經過了預先設定的規(guī)定時間仍未接收到來自對方照相機I的接收結束通知時(步驟e7 :否),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為圖像文件30的發(fā)送失敗,進行警告通知處理(步驟e9)。與接收失敗的情況相同,發(fā)送失敗的情況可列舉出在中途本機的數碼照相機I與對方照相機I之間的距離變長而導致通信斷開的情況等。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進行在顯示部15上顯示表示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圖像文件30失敗的消息的處理。并且,還可以是輸出警告音的結構,或者構成組合地進行這些處理的結構。另外,通信歷史列表更新部242從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的通信歷史列表36中刪除在圖14的步驟f21中本次追加的通信歷史數據360,更新圖像文件30 (步驟ell)。這是因為該圖像文件30未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1,并且接下來針對作為本次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輸入了發(fā)送給同一對方照相機I的發(fā)送指示時要進行發(fā)送處理。然后,返回到圖11的步驟cl9,轉移到步驟c25。另一方面,當接收到來自對方照相機I的接收結束通知時(步驟e7 :是),進一步等待接收來自對方照相機I的臉部位置數據。例如直至經過了預先設定的規(guī)定時間仍未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臉部位置數據時(步驟el3 :否),返回到圖11的步驟C19,轉移到步驟c250然后,當接收到臉部位置數據時(步驟el3 :是),轉移到臉部/設備對應處理(步驟el5)。在此接收的臉部位置數據是對方照相機I于步驟e5進行了發(fā)送處理的圖像文件30的圖像數據33中識別為本機用戶的臉部(即,對方照相機I的用戶的臉部)的位置信息。圖15是示出臉部/設備對應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如圖15所示,在臉部/設備對應處理中,首先,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根據所接收到的臉部位置數據中設定的圖像ID,參照相應的圖像文件30,從檢測臉 部信息35的臉部數據350中選出相應臉部位置的臉部數據350,確定臉部編號(步驟gl)。具體而言,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將所接收的臉部位置數據與檢測臉部信息35中設定的臉部數據350的臉部位置進行比較,選出一致的臉部位置的臉部數據350,確定臉部編號。接著,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根據所接收的臉部位置數據的圖像ID以及所確定的臉部編號,將相應的圖像發(fā)送標志設定成“0N”,更新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 (步驟g3)。另外,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登記為所確定的臉部編號的臉部對應的人物是進行本次通信而發(fā)送了圖像文件30的對方照相機I的所有者(步驟g5)。具體而言,此時,在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的控制下,圖像處理部12進行從與相應的圖像ID31對應的圖像數據33中切取步驟gl中確定的臉部編號的臉部區(qū)域的處理。臉部/設備對應處理部205將圖像處理部12所切取的圖像數據(臉部圖像數據)與在圖12的步驟d3中從通信對方的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的設備數據對應起來設定在臉部/設備對應表177中。然后,控制部20進行用于向該圖像數據33中的已發(fā)送臉部附加已發(fā)送標記來進行確認顯示的處理(步驟g7)。通過在此的處理,控制部20作為顯示處理部,以能夠識別圖像數據中的已發(fā)送臉部和未發(fā)送臉部的方式進行顯示處理。具體而言,首先,控制部20根據在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中作為與接收到的臉部位置數據的圖像ID對應的圖像發(fā)送標志設定了“0N”的臉部編號,即在步驟g3中圖像發(fā)送標志被設定成“ON”的臉部編號以及作為與該圖像ID對應的圖像發(fā)送標志已經被設定成“0N”的臉部編號,從相應的臉部數據350中讀出臉部位置。然后,面部圖像處理部123根據所讀出的面部位置,在該面部區(qū)域的附近位置處合成已發(fā)送標記。然后,控制部20在顯示部15上顯示合成處理后的圖像數據。并且這里,雖然對已發(fā)送標記進行了合成處理,但也可以是在相應臉部區(qū)域的附近位置處重疊顯示(OSD 0n Screen Display,屏上顯示)已發(fā)送標記。另外,在圖11中,當在步驟c3中未輸入拍攝指示時(步驟c3 :否),控制部20判定是否能夠接收來自對方照相機I的數據。例如,當與對方照相機I建立了通信時,控制部20判定為能夠接收。如果不能接收(步驟c21 :否),則轉移到步驟c25。然后,當判定為能夠接收時(步驟c21 :是),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進行數據接收處理(步驟c23)。圖16是示出數據接收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如圖16所示,在數據接收處理中,首先處于待機狀態(tài),直至接收到從建立了通信的對方照相機I通知的設備數據發(fā)送請求為止。然后,例如,如果在經過預先設定的規(guī)定時間之前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設備數據發(fā)送請求(步驟hi :是),則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進行如下處理經由無線通信部19將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本機數據171的設備數據(本機的設備ID)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I (步驟h3)。然后,當發(fā)送成功時(步驟h5 :是),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繼續(xù)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圖像文件(步驟h7),如果接收成功(步驟h9 :是),則進行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接收結束通知的處理(步驟hll)。接著,本機臉部判定部244判定所接收的圖像文件的臉部位置請求標志。如果不存在附加有“0N”的臉部位置請求標志的圖像文件(步驟hl3 :否),則轉移到步驟h27。另一方面,當存在附加有“ON”的臉部位置請求標志的圖像文件時(步驟hl3 :是),本機臉部判定部244將附加有該“0N”的臉部位置請求標志的圖像文件設定成處理對象(步驟hl5)。然后,針對每個作為處理對象的圖像文件來進行循環(huán)A的處理( 步驟hl7 步驟h25)。通過此處的處理,在步驟h7中接收到附加有“ON”的臉部位置請求標志的多個圖像文件時,針對每個該圖像文件來進行循環(huán)A的處理。S卩,在循環(huán)A中,首先人物識別部121從作為處理對象的圖像文件中讀出檢測臉部信息,將所讀出的檢測臉部信息中設定的臉部數據與本機數據171的本機臉部數據進行核對來進行人物識別處理(步驟hl9)。在作為檢測臉部信息設定了多個臉部數據的情況下,將各個臉部數據分別與本機臉部數據進行核對。然后,如果存在與本機臉部數據的相似度高的臉部數據,則人物識別部121將其臉部區(qū)域識別為本機用戶的臉部,并作為識別結果輸出臉部編號。然后,當人物識別部121識別出本機用戶的臉部時(步驟h21 :是),本機臉部判定部244從作為處理對象的圖像文件中讀出圖像ID,并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與臉部編號對應的臉部位置數據(步驟h23)。如果對全部處理對象的圖像文件進行了循環(huán)A的處理,則轉移到步驟h27。然后,在步驟h27中,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將在步驟h7中接收到的圖像文件作為圖像文件30記錄在記錄部17內,并追加到圖像信息173中(步驟h27)。然后,返回到圖11的步驟c23,并轉移至步驟c25。另一方面,當在圖16的步驟hi中未接收到設備數據發(fā)送請求時(步驟hi :否)、在步驟h5中發(fā)送失敗時(步驟h5 :否)、在步驟h9中接收失敗時(步驟h9 :否),轉移到步驟h29。然后,在步驟h29中,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進行警告通知處理。例如,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進行在顯示部15上顯示表示來自對方照相機I的圖像文件30接收失敗的消息的處理。并且,還可以是輸出警告音的結構,或者是組合地進行這些處理的結構。然后,返回到圖11的步驟c23,并轉移至步驟c25。然后,在圖11的步驟c25中,控制部20進行攝影模式的結束判定,當結束時(步驟c25 :是),轉移到步驟c27。當未結束攝影模式時(步驟c25 :否),返回到步驟cl。然后,在步驟c27中,控制部20使無線通信部19成為停止狀態(tài)(關閉)。并且,此時如果無線通信部19的通信不是執(zhí)行中,則不進行特別處理。然后,結束攝影模式處理,返回到圖10的步驟b3,并轉移至步驟b9。接著,對再現模式處理進行說明。圖17是示出再現模式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如圖17所示,在再現模式處理中,首先,控制部20啟動(打開)無線通信部19 (步驟il)。接著,控制部20從作為圖像文件30記錄在記錄部17內的圖像中選擇要再現的圖像(再現圖像)(步驟i2)。這里進行的圖像選擇例如可以是按照記錄順序依次逐一地選擇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圖像的結構,或者是進行讀出多個圖像的縮略圖像數據而一覽顯示的控制、并根據用戶操作從一覽中選擇I個圖像的結構。然后,轉移到圖像再現處理(步驟i3)。圖18是示出圖像再現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如圖18所示,在圖像再現處理中,首先,控制部20判定在圖17的步驟i2中選擇的再現圖像是否是登記為攝影人物圖像的攝影圖像。具體而言,當在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中設定有所選擇的圖像文件30的圖像ID 31時,控制部20判定為已登記。如果未登記(步驟jl :是),則轉移到步驟j9。另一方面,當已登記時(步驟jl :是),控制部20判定有無作為相應的圖像發(fā)送標志被設定成“0N”的臉部編號。如果沒有圖像發(fā)送標志為“0N”的臉部編號(步驟j3 :否),則轉移到步驟j9。
并且,在步驟j9中,控制部20進行讀入再現圖像的圖像數據33并在顯示部15上再現(顯示)的處理。然后,返回到圖17的步驟i3,并轉移至步驟i5。此外,除了本機拍攝并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數據之外,在圖16的數據接收處理中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的圖像文件30的圖像數據也包括在這里所再現的再現圖像的圖像數據中。另一方面,當存在圖像發(fā)送標志為“0N”的臉部編號時(步驟j3 :是),控制部20參照檢測臉部信息35,根據圖像發(fā)送標志為“0N”的臉部編號,從相應的臉部數據350中讀出臉部位置(步驟j5)。然后,控制部20根據所讀出的臉部位置,進行用于向該圖像數據33中的已發(fā)送臉部附加已發(fā)送標記而再現顯示的處理(步驟j7)。具體而言,首先,臉部圖像處理部123根據在步驟j5中控制部20讀出的臉部位置,在其臉部區(qū)域的附近位置處合成已發(fā)送標記。然后,控制部20在顯示部15上顯示合成處理后的圖像數據。然后,返回到圖17的步驟i3,并轉移至步驟i5。然后,在步驟i5中,接收再現圖像的切換指示,當輸入了切換指示時(步驟i5 是),控制部20返回到步驟i2,再次選擇再現圖像,并進行圖像再現處理(步驟i3)。另外,在該再現模式處理中,在步驟i7中判定用戶的發(fā)送指示,當輸入了發(fā)送指示時,例如將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圖像的圖像文件30發(fā)送給已建立通信的對方照相機I。當未輸入發(fā)送指示時(步驟i7 :否),轉移到步驟i25。然后,當輸入了發(fā)送指示時(步驟i7 :是),首先,控制部20判定所輸入的發(fā)送指示。本實施方式的數碼照相機I構成為,作為再現模式中的發(fā)送指示,例如可以是統(tǒng)一發(fā)送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全部圖像的發(fā)送指示、逐一發(fā)送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圖像的發(fā)送指示、和根據用戶操作來選擇并發(fā)送記錄在記錄部17中的多個圖像的發(fā)送指示??刂撇?0根據所輸入的發(fā)送指示來選擇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 (步驟i9)。然后,在接下來的步驟ill中,監(jiān)視與該對方照相機I之間通信的建立。此時,無線通信部19開始發(fā)送電波,當對方照相機I的無線通信部接收到該電波時,與對方照相機I之間的通信建立。然后,例如,如果直至經過了預先設定的規(guī)定時間仍未與對方照相機I之間建立通信(步驟ill :否),則控制部20進行警告通知處理(步驟il3)。并且此后,轉移到步驟i25。例如,控制部20作為警告通知處理,在顯示部15上顯示表示未建立通信的消息。并且,還可以是輸出警告音的結構,或者是組合地進行這些處理的結構。另一方面,當建立了與對方照相機I之間的通信時(步驟ill :是),轉移到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步驟il5)。與圖12所示的處理順序同樣地進行該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
然后,在接下來的步驟il7中,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在步驟il5的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中是否生成了通信歷史數據。具體而言,與圖11的步驟C17相同,如果作為步驟il5的通信歷史臨時記錄處理的結果,所設定的通信歷史標志是“OFF”,則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為未生成通信歷史數據(步驟il7 :否)。在此情況下,轉移到步驟i25,而不進行數據發(fā)送處理(不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在步驟i9中根據步驟i7的發(fā)送指示而選擇的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然后,當通信歷史生成標志為“0N”時,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為生成了通信歷史數據(步驟il7 :是),并繼續(xù)判定在步驟i9中選擇的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的個數。然后,如果在步驟i9中選擇的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是I 個(在步驟i7中指示了發(fā)送I個圖像時)(步驟il9:否),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進行數據發(fā)送處理(步驟i21)。與圖13所示的處理順序同樣地進行該數據發(fā)送處理。另一方面,當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是多個時(在步驟i7中指示了統(tǒng)一發(fā)送圖像時,或選擇多個圖像進行發(fā)送指示時)(步驟il9 :是),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進行數據統(tǒng)一發(fā)送處理(步驟i23)。圖19是示出數據統(tǒng)一發(fā)送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如圖19所示,在數據統(tǒng)一發(fā)送處理中,首先,依次將發(fā)送對象的多個圖像文件30作為處理對象進行循環(huán)B的處理(步驟kl 步驟k5)。即,分別針對各個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進行發(fā)送判定處理(步驟k3)。與圖14所示的處理順序相同地進行該發(fā)送判定處理。如果對全部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進行了循環(huán)B的處理(即發(fā)送判定處理),則轉移到步驟k7。然后,在步驟k7中,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根據步驟kl 步驟k5的針對全部發(fā)送對象圖像文件30的發(fā)送判定處理的結果,判定有無要發(fā)送的圖像文件30。S卩,在步驟kl 步驟k5中,當對于多個發(fā)送對象圖像文件30全部判定為不滿足發(fā)送條件時,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為沒有要發(fā)送的圖像文件30 (步驟k7:否)。然后,返回到圖17的步驟i23,并轉移至步驟i25。另一方面,如果存在滿足發(fā)送條件的圖像文件30,則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為存在要發(fā)送的圖像文件30 (步驟k7 :是)。在此情況下,圖像文件發(fā)送處理部243將臉部位置請求標志“0N”附加給要發(fā)送的圖像文件30中登記為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文件30、即在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中設定有其圖像ID 31的圖像文件30 (步驟k8)。另外,將臉部位置請求標志“OFF”附加給要發(fā)送的圖像文件30中未登記為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文件30、即在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中未設定其圖像ID 31的圖像文件30 (步驟k9)。然后,圖像文件發(fā)送處理部243進行以下處理經由無線通信部19將要發(fā)送的圖像文件30統(tǒng)一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I (步驟klO)。然后,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處于待機狀態(tài),直至接收到接收結束通知為止。例如,如果直至經過了預先設定的規(guī)定時間仍未接收到來自對方照相機I的接收結束通知(步驟kll :否),則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判定為圖像文件30發(fā)送失敗,進行警告通知處理(步驟kl3)。例如,與圖13的步驟e9相同,數據收發(fā)處理部204進行在顯示部15上顯示表示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圖像文件30失敗的消息的處理。并且,還可以是輸出警告音的結構,或者是組合地進行這些處理的結構。另外,通信歷史列表更新部242從作為發(fā)送對象的圖像文件30的通信歷史列表36中刪除在步驟k3的發(fā)送判定處理中本次追加的通信歷史數據360,更新圖像文件30 (步驟kl5)。在多個圖像文件30中追加了通信歷史數據360的情況下,從各圖像文件30中分別刪除該追加的通信歷史數據360。然后,返回到圖17的步驟i23,并轉移至步驟i25。另一方面,當接收到來自對方照相機I的接收結束通知時(步驟kll :是),進一步等待接收來自對方照相機I的臉部位置數據。例如,當直至經過了預先設定的規(guī)定時間仍未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臉部位置數據的情況下(步驟kl7 :否),返回到圖17的步驟i23,并轉移至步驟i25。然后,當接收到臉部位置數據時(步驟kl7:是) ,針對所接收的每個臉部位置數據進行循環(huán)C的處理(步驟kl9 步驟k23)。即,針對各個臉部位置數據分別進行臉部/設備對應處理(步驟k21)。與圖15所示的處理順序同樣地進行該臉部/設備對應處理。如果對所接收的全部臉部位置數據進行了循環(huán)C的處理(即臉部/設備對應處理),則返回到圖17的步驟i23,并轉移至步驟i25。然后,在步驟i25中,控制部20進行再現模式的結束判定,當結束時(步驟i25:是)轉移到步驟i27。當未結束再現模式時(步驟i25 :否)返回到步驟i5。然后,在步驟i27中,控制部20使無線通信部19成為停止狀態(tài)(關閉)。并且此時,如果無線通信部19的通信不是執(zhí)行中,則不進行特別處理。然后,結束再現模式處理,返回到圖10的步驟b7,并轉移至步驟b9。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在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了顯示有人物臉部的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文件30、且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臉部位置數據時,根據所接收的臉部位置數據來確定所發(fā)送的攝影人物圖像中的臉部。并且,能夠將所確定的臉部對應的人物登記為對方照相機I的所有者。這里,臉部位置數據包含接收到圖像文件30的對方照相機I在該圖像數據中識別為本機用戶的臉部(即對方照相機I的用戶的臉部)的臉部位置。另外,能夠在確認顯示或再現顯示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數據時,進行在已發(fā)送臉部(圖像數據33內的臉部中、已將該圖像數據(實際上是圖像文件30)發(fā)送給該臉部對應的人所持有的外部設備(其它數碼照相機I)的臉部)的附近位置處合成表示已發(fā)送的已發(fā)送標記的處理,并在顯示部15上進行顯示處理。另一方面,能夠在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附加有臉部位置請求標志“0N”的圖像文件、且由人物識別部121識別出在該圖像數據中顯示的本機用戶的臉部時,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該臉部位置與圖像ID對應起來的臉部位置數據。因此,用戶能夠確認是否已向圖像數據中的臉部對應的人物所持有的其它照相機I發(fā)送了該圖像數據。由此,起到了能夠減少向相同外部設備重復發(fā)送相同內容數據的浪費的效果。并且,在上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如下的情況,在攝影人物圖像中顯示的臉部中、已向該人持有的外部設備發(fā)送了該圖像數據的已發(fā)送臉部的附近位置處,附加已發(fā)送標記來識別顯示已發(fā)送臉部,但并不限于此。圖20是示出變形例I中的攝影人物圖像的顯示畫面例的圖。在變形例I中,如圖20所示,當確認顯示或再現顯示攝影人物圖像時,將顯示畫面分割成2部分。在上側的圖像顯示畫面W21上顯示攝影人物圖像。另一方面,在下側的縮略圖顯示畫面W23上顯示臉部的縮略圖像S21、S23,所顯示的臉部是顯示在圖像顯示畫面W21上的攝影人物圖像內所示出的臉部中、已經發(fā)送了其圖像數據的臉部。作為此情況的內部處理,例如首先,控制部20從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中讀出與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ID對應的臉部編號中的、圖像發(fā)送標志為“ON”的臉部編號,從相應的臉部數據350中讀出臉部位置。然后,圖像處理部12根據這里讀出的臉部位置,進行從圖像數據33中切取臉部區(qū)域的處理。然后,控制部20進行在縮略圖畫面W23上縮略顯示臉部區(qū)域的處理。并且,可以采用如下的結構,即當對方設備數據取得處理部202從對方照相機I取得設備數據時,與設備數據一并取得持有該對方照相機I的所有者的姓名等所有者數據?;蛘?,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結構,即還記錄本機的所有者數據來作為本機數據171,響應于從對方照相機I通知的設備數據發(fā)送請求,將所有者數據與設備數據一 起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I。在此情況下,當在縮略圖顯示畫面W23上縮略顯示已發(fā)送臉部的臉部區(qū)域時,一并進行文本顯示所有者信息的處理。另外,在變形例I中,在縮略圖顯示畫面W23上縮略顯示已發(fā)送臉部。與此相對,也可以縮略顯示未發(fā)送的臉部。圖21是示出變形例2中的攝影人物圖像的顯示畫面例的圖。在變形例2中,如圖21所示,當確認顯示或再現顯示攝影人物圖像時,與圖20所示的顯示畫像相同,將顯示畫面分割成2部分。在上側的圖像顯示畫面W31上顯示攝影人物圖像。另一方面,在下側的縮略圖顯示畫面33上顯示臉部的縮略圖像S31,該顯示的臉部是顯示在圖像顯示畫面31上的攝影人物圖像內所示出的臉部中的、未發(fā)送其圖像數據的臉部。作為此情況的內部處理,例如首先,控制部20從攝影人物圖像發(fā)送信息175中讀出與攝影人物圖像的圖像ID對應的臉部編號中的、圖像發(fā)送標志為“OFF”的臉部編號,從相應的臉部數據350中讀出臉部位置。然后,圖像處理部12根據這里讀出的臉部位置,進行從圖像數據33中切取臉部區(qū)域的處理。然后,控制部20進行在縮略圖畫面W33上縮略顯示臉部區(qū)域的處理。另外也可以是,在未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臉部位置數據的情況下、或將攝影人物圖像以外的不含有臉部的圖像的圖像文件30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I的情況下,當在臉部/設備對應表177中設定有從該對方照相機I取得的設備數據時,可以提示對應的臉部圖像數據,作為本次發(fā)送了圖像文件30的發(fā)送目標外部設備的所有者的臉部。圖22是示出變形例3中的數據發(fā)送處理的詳細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并且,在圖22中對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處理步驟標注同一標號。在變形例3中,如圖22所示,當未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臉部位置數據時(步驟el3 :否),控制部20繼續(xù)判定在臉部/設備對應表177中是否設定有對方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這里,在臉部/設備對應表177中設定有對方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表示過去曾向對方照相機I發(fā)送攝影人物圖像,響應于此而從對方照相機I接收到臉部位置數據,在數碼照相機I中已經登記了對方照相機I的所有者的臉部。因此,當臉部/設備對應表177中設定有對方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時(步驟117 :是),控制部20進行以下處理將與對方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相對應地設定在臉部/設備對應表177中的臉部圖像數據與所發(fā)送的圖像數據33 —起在顯示部15上確認顯示(步驟119)。另一方面,當臉部/設備對應表177中未設定有對方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時(步驟117 :否),控制部20進行在顯示部15上確認顯示所發(fā)送的圖像數據33的處理(步驟121)。圖23是示出在步驟119中進行的圖像數據33的確認顯示時的顯示畫面例的圖。在變形例3中,如圖23所示,在確認顯示本次發(fā)送給對方照相機I的圖像時,與圖20和圖21所例示的顯示畫面同樣地將顯示畫面分割成2部分。在上側的圖像顯示畫面W41上顯示所發(fā)送的圖像。在圖23中,顯示拍攝到不含有人物的風景的圖像。另一方面,在下側的縮略圖顯示畫面43上顯示持有發(fā)送目標的對方照相機I的所有者的臉部的縮略圖S41 (BP,與對方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相對應地設定在臉部/設備對應表177中的臉部圖像數據)。這樣,根據本變形例3,只要作為外部設備(其它數碼照相機I)的所有者在臉部/設備對應表177中登記了臉部圖像數據,則在隨后以該數碼照相機I作為對方照相機I進行通信,發(fā)送圖像文件30時,可以畫面顯示對方照相機I的用戶的臉部。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以其它數碼照相機I為通信對方收發(fā)圖像文件30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對作為通信對方的外部設備沒有特別限定。圖24是示 出數碼照相機I以個人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90為通信對方進行通信的情況的圖。這里,個人計算機90內置有能夠與數碼照相機I的無線通信部19之間進行通信的無線通信部901。該無線通信部901被配置成其天線位于鍵盤面?zhèn)?。并且,當數碼照相機I與個人計算機90接近至無線通信部19和無線通信部901相互可通信的區(qū)域內時,在各自之間建立通信。在這樣以個人計算機等外部設備為通信對方的情況(作為發(fā)送目標的情況)下,只要該外部設備響應于來自數碼照相機I的設備數據發(fā)送請求的通知進行圖16的數據收發(fā)處理即可。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本發(fā)明的便攜設備的一例,以數碼照相機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也可適用于帶有照相機功能的移動電話機、游戲機、音樂播放器、錄音裝置、筆記本計算機等能夠與外部設備收發(fā)數據的其它便攜設備。根據本發(fā)明,可以從發(fā)送含有臉部的被攝體的圖像數據的外部設備,取得在所發(fā)送的圖像數據中包含的與外部設備的用戶臉部相關的信息。并且,能夠根據與所取得的臉部相關的信息,來更新顯示部的顯示。因此,用戶能夠確認圖像數據內的臉部中、發(fā)送了圖像數據的外部設備的用戶的臉部。由此,起到了能夠減少向相同外部設備重復發(fā)送相同內容數據的浪費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便攜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攜設備具有 顯示部,其顯示由攝像部生成的圖像數據; 通信部,其與外部設備之間進行通信; 記錄部,其記錄將臉部和設備對應起來的表;以及 顯示處理部,其根據發(fā)送所述圖像數據時的所述外部設備的數據、以及所述將臉部和設備對應起來的表,在所述顯示部中進行對應的臉部圖像數據的顯示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攜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將臉部和設備對應起來的表與臉部的縮略圖像對應, 所述顯示處理部在所述顯示部的顯示畫面上,顯示所述發(fā)送的圖像數據以及所述縮略圖像。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攜設備,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外部設備發(fā)送了包含臉部的圖像時,所述將臉部和設備對應起來的表根據通過接收結束通知而獲得的信息進行對應。
4.一種便攜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攜設備具有 攝像部,其對被攝體進行拍攝,生成圖像數據; 顯示部,其顯示由所述攝像部生成的所述圖像數據; 通信部,其與外部設備之間進行通信; 發(fā)送處理部,其進行經由所述通信部將顯示在所述顯示部上的圖像數據發(fā)送到所述外部設備的處理;以及< 顯示處理部,其根據在所述通信部成功發(fā)送所述圖像數據時所取得的與所述外部設備的用戶相關的信息,進行顯示成功發(fā)送所述圖像的用戶的臉部圖像和/或名字、或者未發(fā)送的用戶的臉部圖像和/或批注的處理。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便攜設備。該便攜設備的特征是具有攝像部(11),其對被攝體進行拍攝,生成圖像數據;顯示部(15),其顯示圖像數據;通信部(19),其與外部設備之間進行通信;發(fā)送處理部(243),其進行經由通信部(19)將顯示在顯示部(15)上的圖像數據發(fā)送給外部設備的處理;以及顯示處理部(20),其進行以下處理經由通信部(19)從外部設備取得存儲在該外部設備中的與臉部相關的信息,根據該取得的與臉部相關的信息來更新顯示部(15)的顯示。
文檔編號H04N5/92GK102769733SQ20121024428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24日
發(fā)明者關川雄介, 尾方利廣 申請人:奧林巴斯映像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