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互聯(lián)網絡中實現端到端通信的動態(tài)被動式域名分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信網絡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在IPv6(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網絡中利用主機名實現端到端通信的動態(tài)被動式域名分配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利用終端主機名和動態(tài)域名分配技術來共同實現IPv6終端域名的被動分配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通信網絡技術的長足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端對端通信的需求越來越迫切。IPv6的發(fā)展為實現端到端的個人通信提供了可能。端到端通信的實現可以是基于域名的訪問,也可以是基于IPv6網絡地址的訪問。但IPv6 128位的地址要讓用戶記住是不太現實現的。只有實現基于域名的訪問才能真實現滿足用戶端到端個性化通信的需求?,F有的基于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網絡的域名服務都需要用戶直接向相應的域名服務機構提出申請,并且用戶必須擁有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才能實現基于域名的訪問。IPv6網絡的域名服務也采用與IPv4類似的方式。大多數域名服務都是收費的,而且用戶在IPv6網絡中可能有多個終端,為這些終端都申請域名,對用戶本身來說也不十分方便,效率也低,特別是對撥號上網的用戶和移動用戶來說,每次撥號都去申請域名既不現實,也沒必要。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的域名服務實現方式的不足,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采用新的IPv6網絡通信技術提供的支持,提出一種融合IPv6技術與現有域名分配方法的新的被動域名分配方法。該方法可以根據用戶終端主機名,配合用戶所連接IPv6網絡的域名服務器DNS(Domain NameServer),為用戶提供被動式動態(tài)主機域名分配服務。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利用終端主機名、動態(tài)主機配置技術和動態(tài)域名分配技術來共同實現IPv6終端域名的分配,從而實現端到端的基于域名的用戶終端間的相互通信。
圖1是IPv6網絡中的被動式動態(tài)域名配置實現圖。
如圖1所示,當用戶端主機連上某一因特網服務提供商的網絡時(這里我們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網絡服務作為例子,中科院計算所網址即域名為www.ict.ac.cn),網絡將按如下方式對用戶提供域名主動式分配服務其過程如下1)如果用戶是局域網用戶,如圖1所示,當主機名為LAN1①的用戶連上網址為www.ict.ac.cn(這里的網址只是一個舉例)的因特網服務提供商局域網⑤時,主機LAN1將向網絡申請一個IPv6地址,網內的動態(tài)主機配置服務器②收到地址申請后,將為LAN1主機分配一個IPv6地址,并將分配的地址返回給主機,并告知主機本網的域名分配服務器③地址、本網的網關等參數。
主機收到地址回應和有關參數后,如果它需要讓其它終端通過域名訪問它,那么它將向域名分配服務器③申請對應自己主機名的域名。域名分配服務器將根據收到的域名申請分配域名,例如,本網的網址為www.ict.ac.cn,那么得到對應的域名分配的網址www.LAN1.ict.ac.cn,并更新自己的相關記錄,以供將來的域名解析服務使用,同時回應主機本次域名申請。如果域名分配服務器的記錄表中已分配有相應的域名地址,那么它就對該主機名加上其它一些字母或數字來唯一的標識出該主機,比如已有另一個LAN1的記錄在域名分配服務器的記錄表中,那么它可以自動將新的主機為LAN1的域名命名為www.LAN1_1.ict.ac.cn或www.LAN1A.ict.ac.cn等。主機LAN1①收到響應并更新網絡配置后,就可以讓其它用戶通過LAN1自己獲得的域名來訪問它。
2)如果用戶是撥號用戶如圖1所示,當主機名為Dial1⑧的用戶撥號訪問網址為www.ict.ac.cn(這里的網址只是一個舉例)的因特網服務提供商局域網⑤時,撥號服務器⑥將向動態(tài)主機配置服務器②申請IPv6地址,網內的動態(tài)主機配置服務器收到地址申請后,將為Dial1主機分配一個IPv6地址,并把網關地址、域名服務器地址和分配的主地址等返回給撥號服務器,撥號服務器將得到的這些地址返回給主機Dial1。
如果Dial1需要讓其它終端通過域名訪問它,那么它將向域名分配服務器③申請對應自己主機名的域名。域名分配服務器將根據收到的域名申請分配域名,例如,本網的網址為www.ict.ac.cn,那么得到對應的域名分配的網址www.Dial1.ict.ac.cn,并更新自己的相關記錄,以供將來的域名解析服務使用,同時回應主機本次域名申請。如果域名分配服務器的記錄表中已分配有相應的域名地址,那么它就對該主機名加上其它一些字母或數字來唯一的標識出該主機,比如已有另一個Dial1的記錄在域名分配服務器的記錄表中,那么它可以自動將新的主機為Dial1的域名命名為www.Dial1_1.ict.ac.cn或www.Dial1A.ict.ac.cn等。主機Dial1收到響應并更新網絡配置后,就可以讓其它用戶通過Dial1自己獲得的域名來訪問它。而Dial1也可以通過電話網⑦、ISP服務網⑤和IPv6互聯(lián)網④訪問其它用戶。
IPv6逐步取代IPv4成為未來因特網的核心已經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在未來的IPv6網絡時代,每個用戶持有的每個終端都將可以擁有至少一個全球唯一的IPv6地址,這使得終端用戶可以在全球自由漫游并訪問因特網,同時其它用戶也可以訪問到該終端用戶。這種訪問可以是基于IPv6地址的訪問,也可以是基于域名的訪問。由于IPv6地址長度是128位,所以讓用戶記住這么長的地址很不方便。本發(fā)明提出被動式動態(tài)域名分配方法可以讓用戶終端根據自身的主機名從所連接網絡獲取本機域名。從而實現終端間可直接利用域名實現端到端的訪問。
上述發(fā)明是一個在IPv6網絡中利用主機名、動態(tài)主機配置服務器和動態(tài)域名分配服務器相結合的端到端通信的動態(tài)被動式域名分配方法。依據本發(fā)明思想的任何等效變換,均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互聯(lián)網絡中實現端到端通信的動態(tài)被動式域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終端主機名、動態(tài)主機配置技術和動態(tài)域名分配技術來共同實現IPv6終端域名的分配,從而實現端到端的基于域名的用戶終端間的相互通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互聯(lián)網絡中實現端到端通信的動態(tài)被動式域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用戶是局域網用戶,當主機名為LAN1的用戶連上網址的因特網服務提供商局域網時,主機LAN1將向網絡申請一個IPv6地址,網內的動態(tài)主機配置服務器收到地址申請后,將為LAN1主機分配一個IPv6地址,并將分配的地址返回給主機,并告知主機本網的域名分配服務器地址、本網的網關參數,主機收到地址回應和有關參數后,如果它需要讓其它終端通過域名訪問它,那么它將向域名分配服務器申請對應自己主機名的域名,域名分配服務器將根據收到的域名申請分配域名,得到對應的域名分配的網址,并更新自己的相關記錄,以供將來的域名解析服務使用,同時回應主機本次域名申請,如果域名分配服務器的記錄表中已分配有相應的域名地址,那么它就對該主機名加上其它一些字母或數字來唯一的標識出該主機,如已有另一個LAN1的記錄在域名分配服務器的記錄表中,那么它可以自動將新的主機為LAN1的域名命名,主機LAN1收到響應并更新網絡配置后,就可以讓其它用戶通過LAN1自己獲得的域名來訪問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互聯(lián)網絡中實現端到端通信的動態(tài)被動式域名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用戶是撥號用戶,當主機名為Dial1的用戶撥號訪問網址的因特網服務提供商局域網時,撥號服務器將向動態(tài)主機配置服務器申請IPv6地址,網內的動態(tài)主機配置服務器收到地址申請后,將為Dial1主機分配一個IPv6地址,并把網關地址、域名服務器地址和分配的主地址返回給撥號服務器,撥號服務器將得到的這些地址返回給主機Dial1,如果Dial1需要讓其它終端通過域名訪問它,那么它將向域名分配服務器申請對應自己主機名的域名,域名分配服務器將根據收到的域名申請分配域名,得到對應的域名分配的網址,并更新自己的相關記錄,以供將來的域名解析服務使用,同時回應主機本次域名申請,如果域名分配服務器的記錄表中已分配有相應的域名地址,那么它就對該主機名加上其它一些字母或數字來唯一的標識出該主機,如已有另一個Dial1的記錄在域名分配服務器的記錄表中,那么它可以自動將新的主機為Dial1的域名命名,主機Dial1收到響應并更新網絡配置后,就可以讓其它用戶通過Dial1自己獲得的域名來訪問它。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通信網絡技術領域,利用終端主機名、動態(tài)主機配置技術和動態(tài)域名分配技術來共同實現IPv6終端域名的分配,從而實現端到端的基于域名的用戶終端間的相互通信。在未來的IPv6網絡時代,每個用戶持有的每個終端都將可以擁有至少一個全球唯一的IPv6地址,這使得終端用戶可以在全球自由漫游并訪問因特網,同時其它用戶也可以訪問到該終端用戶。這種訪問可以是基于IPv6地址的訪問,也可以是基于域名的訪問。由于IPv6地址長度是128位,所以讓用戶記住這么長的地址很不方便。本發(fā)明提出被動式動態(tài)域名分配方法可以讓用戶終端根據自身的主機名從所連接網絡獲取本機域名。從而實現終端間可直接利用域名實現端到端的訪問。
文檔編號H04L29/06GK1494282SQ0315974
公開日2004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9月24日
發(fā)明者石晶林, 李軍, 王淼, 李忠誠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