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器和移動終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終端充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充電器和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0002]移動終端一般使用可充電電池提供電能??沙潆婋姵匦枰ㄟ^充電器補充電量。目前,移動終端一般通過符合BC1.2充電標準的充電器進行充電。圖1為充電器與移動終端連接示意圖,如圖1所示,通常充電器的電壓輸出端通過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Bus,簡稱USB)與移動終端的充電端相連,USB線包括:電源線(VBUS)、數(shù)據(jù)線的正(D+)、數(shù)據(jù)線的負(D-)線和地線GND。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當移動終端的可充電電池的電壓過低時,移動終端會無法開機,此時移動終端中的充電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1C)按照默認的充電流程進行充電,當移動終端的電池電壓達到移動終端的開機電壓點時,移動終端側通過判斷USB線中的D+、D-線是否短接,從而識別出該充電器是否為標準充電器,從而繼續(xù)給移動終端充電。
[0004]如果充電器是直充充電器時,移動終端側需要通過USB中的D+、D_線與直充充電器的微控制單元(Micro Contro 1 Unit,簡稱MCU)進行數(shù)據(jù)交互,然后MCU對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進行控制,從而實現(xiàn)給移動終端充電,但是目前常用的BC1.2的充電標準要求充電器的D+、D-線短接,移動終端才能識別出該充電器為標準充電器,從而按照充電器的設定電流進行充電,否則會按照普通USB輸出的充電電流進行充電,因此,只支持BC1.2充電標準的充電器的移動終端會將直充充電器識別為非標準充電器,進而無法通過直充充電方式進行大電流充電,導致充電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充電器和移動終端,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充電效率低下的問題。
[0006]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充電器,所述充電器通過通用串行總線USB與移動終端的充電端電連接,所述充電器包括:
[0007]微控制單元MCU、整流電路、開關電路、模擬開關;
[0008]其中,所述微控制單元Μ⑶包括第一模/數(shù)轉化ADC輸入端、第二ADC輸入端、第一通用輸入/輸出GP10端口、第二GP10端口、數(shù)據(jù)線的正D+和數(shù)據(jù)線的負D-端;
[0009]所述開關電路的第一端與第一通用輸入/輸出GP10端口連接,所述開關電路的第二端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開關電路的第三端與所述開關分別與所述第二ADC輸入端和所述通用串行總線USB的VBUS線連接;所述第二 ADC輸入端用于檢測所述開關電路的第三端的電壓;
[0010]第一模/數(shù)轉化ADC輸入端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用于檢測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的電壓;
[0011]所述模擬開關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與所述數(shù)據(jù)線的正D+、數(shù)據(jù)線的負D-端連接,所述模擬開關的控制端與所述第二 GP1端口連接。
[0012]可選地,所述開關電路,包括: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開關管;
[0013]其中,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與所述第一通用輸入/輸出GP10端口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接地;
[0014]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開關管的柵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接地;
[0015]所述開關管的源極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開關管的漏極分別與所述第二 ADC輸入端和所述通用串行總線USB的VBUS線連接;所述第二 ADC輸入端用于檢測所述開關管的漏極的電壓。
[0016]可選地,所述開關電路,還包括:
[0017]第一電阻、第二電阻;
[0018]其中,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
[0019]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與所述開關管的柵極連接,另一端與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連接。
[0020]可選地,還包括:
[0021]第三電阻;其中,所述第三電阻的一端與所述開關管的源極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開關管的漏極連接。
[0022]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充電器通過通用串行總線USB與移動終端電連接,所述移動終端包括:
[0023]中央處理器CPU、第三三極管、直充電路;
[0024]其中,所述中央處理器CPU包括:通用輸入/輸出GP10端口、數(shù)據(jù)線的正D+和數(shù)據(jù)線的負D-端;
[0025]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與所述通用輸入/輸出GP10端口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直充電路和通用串行總線USB的VBUS線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接地。
[0026]可選地,還包括:
[0027]第四電阻;
[0028]其中,所述第四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另一端與所述VBUS線連接。
[0029]可選地,還包括:
[0030]充電集成電路1C;
[0031 ]其中,所述充電集成電路1C與所述VBUS線連接。
[003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電器和移動終端,當移動終端確認需要直充充電后,移動終端的CPU的GP10端口輸出周期性變化的高低電平,該GP10端口通過USB線的VBUS連接到充電器的第二 ADC輸入端,Μ⑶檢測到第一模/數(shù)轉化ADC輸入端和第二 ADC輸入端之間的電壓差為0時,控制第一通用輸入/輸出GP10端口輸出電平從而控制開關電路斷開,當Μ⑶的第二ADC輸入端檢測到周期性變化的高低電平后,MCU控制第二 GP10端口輸出電平控制模擬開關由閉合狀態(tài)變?yōu)閿嚅_狀態(tài);模擬開關打開后,MCU與移動終端進行通信,確認移動終端所需的充電電壓后,MCU控制第一通用輸入/輸出GP1端口輸出電平從而控制開關電路導通,從而進行直充充電,現(xiàn)有技術中,如果采用直充方式充電,由于D+、D-線不是短接的,則對于只支持BC1.2充電標準的移動終端來說,會將直充充電器識別為非標準充電器,則其充電電流會小于識別為標準充電器的充電電流,造成充電時間延長,充電效率較低,而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方式實現(xiàn)了只支持BC1.2充電標準的移動終端也能夠將直充充電器識別為標準充電器,進行大電流充電,充電效率較高。
【附圖說明】
[003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4]圖1為充電器與移動終端連接示意圖;
[0035]圖2為本實用新型充電器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充電器和移動終端連接示意圖;
[0037]圖4為本實用新型充電器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5為本實用新型充電器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6為本實用新型移動終端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7為本實用新型移動終端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4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涉及的移動終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通訊設備,還可以包括既具有觸摸屏也具有物理按鍵的移動終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不限定。
[004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的充電器,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充電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
[0044]下面以具體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下面這幾個具體的實施例可以相互結合,對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過程可能在某些實施例不再贅述。
[0045]圖2為本實用新型充電器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充電器和移動終端連接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充電器通過通用串行總線USB與移動終端電連接,本實施例的充電器包括:
[0046]微控制單元Μ⑶、整流電路、開關電路、模擬開關S1;
[0047]其中,微控制單元MCU包括第一模/數(shù)轉化(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簡稱ADC)輸入端(ADC1)、第二ADC輸入端(ADC2)、第一通用輸入/輸出(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簡稱GP1)端口(GP101)、第二GP1端口(GP102)、數(shù)據(jù)線的正D+和數(shù)據(jù)線的負D-端;
[0048]開關電路的第一端與第一通用輸入/輸出GP10端口連接,開關電路的第二端與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連接,開關電路的第三端分別與第二 ADC輸入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