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欠壓控制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欠壓控制回路。
[
背景技術:
]
欠壓板控制是保護電源設備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欠壓板控制是指當線路電壓下降到某一數(shù)值時,欠壓板所驅動的設備能夠脫離工作,避免設備在欠壓狀態(tài)運行,損壞設備,造成或擴大事故。目前欠壓板控制器由于使用的是控制繼電器動作能量的方式,使得欠壓控制器在欠壓狀態(tài)下,供給繼電器能量不足,切斷繼電器工作,這種方法雖然成本低,但是控制精度不高,使得繼電器容易誤動作。
[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欠壓控制中控制精度不高,導致繼電器容易誤動作的技術問題,設計一種有效提高控制精度的欠壓控制回路。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設計一種欠壓控制回路,所述的欠壓控制回路包括整流電路、降壓回路、穩(wěn)壓回路、比較回路、反饋回路、驅動回路及瞬間供電回路,所述的整流回路一端連接接線端子J1,整流回路的另一端連接降壓回路,所述的整流回路將接線端子J1輸出的信號經(jīng)過整流過濾后送入降壓回路,降壓回路產(chǎn)生的電壓送入比較回路的正極輸入端,所述的穩(wěn)壓回路產(chǎn)生穩(wěn)定的電壓,經(jīng)過電阻分壓送入比較回路的負極輸入端,比較回路接有反饋回路及驅動回路,所述的比較回路通過比對正極輸入端和負極輸入端兩端的電壓,輸出高電平或低電平,控制驅動回路中的三極管Q2的通斷,從而驅動繼電器K1動作。
所述的整流回路由整流橋D2、D3、二極管D4、D5,電容C4、壓敏電阻RV組成,整流橋D3的4號管腳和接線端子J1的1號管腳相連,并通過串聯(lián)壓敏RV和接線端子J1的2號管腳相連,整流橋D2的2號管腳、整流橋D3的2號管腳合并后與接線端子J1的2號管腳相連,并通過串聯(lián)二極管D4、D5與電阻R10一端相連,整流橋D3的1號管腳串聯(lián)電容C4接地,接線端子J1的4號管腳與繼電器K1的4號管腳相連,整流橋D2的3號管腳與繼電器K1的9號管腳相連。
所述的降壓回路由電阻R1、電阻R2和可調電阻R3組成,所述的芯片IC1A的3號管腳與電阻R2、滑動電阻R3相連,電阻R2連接電阻R1后連接整流回路中的1號管腳。
所述的穩(wěn)壓回路包括穩(wěn)壓二極管DW1、電容C1、C2及電阻R10,其中電容C2與穩(wěn)壓二極管DW1相互并聯(lián),電容C2的正極串聯(lián)電阻R4后接至芯片IC1A的2號管腳,并抽出一端接有電阻R10,電容C2的負極串聯(lián)電容C1后接至芯片IC1A的2號管腳。
所述的比較回路由芯片IC1A、電阻R4及電阻R5組成,其中芯片IC1A的2號管腳串聯(lián)電阻R5后接地,并抽出一端與芯片IC1B的5號管腳相連,芯片IC1A的1號管腳與芯片IC1B的6號管腳相連。
芯片IC1B、電阻R6及二極管D1組成反饋回路,其中芯片IC1B的5號管腳通過串聯(lián)電阻R6及二極管D1后與芯片IC1B的7號管腳相連。
所述的驅動回路包括電阻R7、電容C3、場效應管Q2及繼電器K1,其中電阻R7與電容C3并聯(lián),電阻R7的一端與場效應管Q2的門極及芯片IC1B的6號管腳相連,電阻R7的另一端接地,場效應管Q2的漏極接地,場效應管Q2的源極與繼電器K1的14號管腳相接,繼電器K1的13號管腳串聯(lián)電阻R11及電阻R12組成的并聯(lián)回路后與整流橋D3的1號管腳相連。
所述的驅動電路后端接有瞬間供電回路,瞬間供電回路由電阻R8、電阻R9及極性電容C5組成,所述的驅動電路中的繼電器K1的9號管腳及12號管腳之間接有極性電容C5及電阻R8,在電阻R8的兩端并聯(lián)接有電阻R9。
本實用新型同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優(yōu)點在于:本電路由降壓電路、穩(wěn)壓電路、比較電路、反饋電路、驅動電路組成,降壓電路實時采集電網(wǎng)中電壓,送入比較器正極方向,穩(wěn)壓電路產(chǎn)生穩(wěn)定的電壓,送入比較器負極,比較電路從而比較正負兩路電壓,當正極電壓大于負極電壓時產(chǎn)生高電平,從而發(fā)送高電平至驅動電路,驅動電路帶動繼電器K1進行動作,使得可以將欠壓的動作值精確到±5%以內(nèi),不僅精度高,還有效提高了整個欠壓控制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這種裝置的結構和原理對本專業(yè)的人來說是非常清楚的。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欠壓控制回路包括整流電路、降壓回路、穩(wěn)壓回路、比較回路、反饋回路、驅動回路及瞬間供電回路,整流回路一端連接接線端子J1,整流回路的另一端連接降壓回路,整流回路將接線端子J1輸出的信號經(jīng)過整流過濾后送入與整流回路相連的比較回路的正極輸入端,降壓回路降壓后產(chǎn)生穩(wěn)定的電壓,送入比較回路的負極輸入端,比較回路接有反饋回路及驅動回路,比較回路通過比對正極輸入端和負極輸入端兩端的電壓,輸出高電平或低電平,控制驅動回路中的三極管Q2的通斷,從而驅動繼電器K1動作。
具體電路連接圖見圖2,整流回路由整流橋D2、D3、二極管D4、D5,電容C4、壓敏電阻RV組成,整流橋D3的4號管腳和接線端子J1的1號管腳相連,并通過串聯(lián)壓敏RV和接線端子J1的2號管腳相連,整流橋D2的2號管腳、整流橋D3的2號管腳合并后與接線端子J1的2號管腳相連,并通過串聯(lián)二極管D4、D5與電阻R10一端相連,整流橋D3的1號管腳串聯(lián)電容C4接地,接線端子J1的4號管腳與繼電器K1的4號管腳相連,整流橋D2的3號管腳與繼電器K1的9號管腳相連;降壓回路由電容C5、電阻R8、電阻R9組成,其中電阻R8與電阻R9相互并聯(lián)并抽出一端與D2的1號管腳相連,電阻R9另一端串聯(lián)電容C5后接至整流橋D2的3號管腳,電阻R9另抽出一端與繼電器K1的12號管腳相連;穩(wěn)壓回路包括穩(wěn)壓二極管DW1、電容C1、C2及電阻R10,其中電容C2與穩(wěn)壓二極管DW1相互并聯(lián),電容C2的正極串聯(lián)電阻R4后接至芯片IC1A的2號管腳,并抽出一端接有電阻R10,電容C2的負極串聯(lián)電容C1后接至芯片IC1A的2號管腳;比較回路由芯片IC1A、電阻R4及電阻R5組成,比較回路前端設有降壓回路,由電阻R1、電阻R2和可調電阻R3組成,所述的芯片IC1A的3號管腳與電阻R2、滑動電阻R3相連,電阻R2連接電阻R1后連接整流回路中的1號管腳,芯片IC1A的2號管腳串聯(lián)R5后接地,并抽出一端與芯片IC1B的5號管腳相連,芯片IC1A的1號管腳與芯片IC1B的6號管腳相連;芯片IC1B、電阻R6及二極管D1組成反饋回路,讓IC1A負向端產(chǎn)生一個回差電壓,增強整個比較電路的可靠性;其中芯片IC1B的5號管腳通過串聯(lián)電阻R6及二極管D1后與芯片IC1B的7號管腳相連;驅動回路包括電阻R7、電容C3、場效應管Q2及繼電器K1,其中電阻R7與電容C3并聯(lián),電阻R7的一端與場效應管Q2的門極及芯片IC1B的6號管腳相連,電阻R7的另一端接地,場效應管Q2的漏極接地,場效應管Q2的源極與繼電器K1的14號管腳相接,繼電器K1的13號管腳串聯(lián)電阻R11及電阻R12組成的并聯(lián)回路后與整流橋D3的1號管腳相連;驅動電路后端接有瞬間供電回路,瞬間供電回路用于給到繼電器的啟動電流,瞬間供電回路由電阻R8、電阻R9及極性電容C5組成,驅動電路中的繼電器K1的9號管腳及12號管腳之間接有極性電容C5及電阻R8,在電阻R8的兩端并聯(lián)接有電阻R9。
以上的電路中AC電壓或者DC電壓從接線端子J1位置的1、2管腳輸入,RV是一個壓敏電阻,當電路受到過大的瞬時電壓時防止電路被破壞或干擾,輸入電壓經(jīng)過整流橋D2、D3整流之后產(chǎn)生單向脈動直流電壓,C4為濾波電容,用來將D2后極的單向脈動直流電壓變?yōu)橹绷麟妷?。C5是一個儲能電容,當電路板欠壓時,用來向后極提供驅動K1繼電器動作的能量,二極管D4和D5組成一個半波整流電路,從而讓此路只能流過正向電壓,負向電壓無法通過,從而保證DW1穩(wěn)壓二極管不會出現(xiàn)異常。R11和R12為并聯(lián)分壓電阻,從而增加電阻功率,防止因為能量過大而造成后極繼電器的損壞。
R1和R2、R3為3個分壓電阻,用來實時監(jiān)測用電回路電壓,其中R3為可調電阻,用來設置不同回路電壓,R3兩端分壓所得的電壓值送入IC1的正向端,DW1是一個穩(wěn)壓二極管,用來產(chǎn)生固定直流電壓值。C1和C2為濾波電容,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穩(wěn)壓值,提高DW1輸出直流電壓的穩(wěn)定性。R4和R5為分壓電阻,用來分壓產(chǎn)生一個穩(wěn)定的電壓值,送入IC1的負向端。
IC1比較器通過比對正向端和負向端兩端的電壓,輸出高電平或低電平。當IC1比較器的正極輸入端的電壓高于負極輸入端的電壓,那么IC1輸出高電平至三極管Q2,三極管Q2導通,驅動繼電器K1動作。電阻R7為電路啟動瞬間提供一個默認的低電平,電容C3為濾波電容,防止由于IC1A運放輸出線路中出現(xiàn)的尖峰干擾從而引起誤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