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船載測控設備中大量使用單直流電源模塊進行供電,電源模塊也就成為了一個單點失效環(huán)節(jié),隨著設備使用時間的增長,電源模塊的可靠性也開始下降,而由于系統(tǒng)設計的原因更換電源模塊備件很不方便,耗時較長,甚至可能會因為更換備份電源不及時而導致任務失敗,現(xiàn)有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的電路連接復雜,使得成本較高,且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中的單片機接收到的電壓檢測信號較弱,使得單片機不能準確在兩個輸入電源模塊之間進行準確切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包括單片機U1,所述單片機U1的輸入端均連接有放大電路的輸出端,且放大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有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出端,所述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入端均連接有第一電壓輸入端VI1和第二電壓輸入端VI2,所述第一電壓輸入端VI1連接有電阻R1和NPN型三極管Q1的集電極,所述NPN型三極管Q1的基極連接有NPN型三極管Q2的集電極和電阻R1的另一端,且NPN型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接地,所述NPN型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有開關K1的第一輸出端,且開關K1的輸入端和單片機U1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NPN型三極管Q1的發(fā)射極連接有二極管D1的正極,且二極管D1的負極連接有輸出端VO1,所述第二電壓輸入端VI2連接有電阻R2和NPN型三極管Q4的集電極,所述NPN型三極管Q4的基極連接有NPN型三極管Q3的集電極和電阻R2的另一端,且NPN型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接地,所述NPN型三極管Q3的基極和開關K1的第二輸出端相連接,所述NPN型三極管Q4的發(fā)射極連接有二極管D2的正極,且二極管D2的負極連接有輸出端VO1,所述電壓檢測電路包括元件U2,且元件U2的正極輸入端接地,所述元件U2的負極輸入端連接有電阻R4、電阻R3、電阻R5和電容C1,所述電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電阻R3和電阻R5的另一均與第一電壓輸入端VI1或者第二電壓輸入端VI2相連接,所述元件U2的輸出端連接有二極管D3的正極,且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有電阻R4的另一端和輸出端VO2,所述放大電路包括PNP型三極管Q5,所述PNP型三極管Q5的基極連接有電阻R7和電容C2,所述電容C2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6,且電阻R6的另一端和輸出端VO2相連接,所述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8和輸出端VO3,所述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有PNP型三極管Q5的發(fā)射極和電容C3,且PNP型三極管Q5的集電極接地,所述電容C3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9,且電阻R9的另一端接地。
優(yōu)選的,所述開關K1為單刀雙擲開關。
優(yōu)選的,所述單片機U1的輸出端連接有報警裝置的輸入端,且報警裝置為報警器。
優(yōu)選的,所述元件U2為帶隙穩(wěn)壓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NPN型三極管Q2分別與NPN型三極管Q1、二極管D1共同構成了第一電源供電電路,單片機U1通過開關K1來控制NPN型三極管Q2和NPN型三極管Q1是否導通,進而對第一電源供電是否工作進行控制;通過NPN型三極管Q4分別與NPN型三極管Q3、二極管D2共同構成了第二電源供電電路,單片機U1通過開關K1來控制NPN型三極管Q3和NPN型三極管Q4是否導通,進而對第二電源供電是否工作進行控制;通過元件U2分別與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容C1、二極管D3共同構成了電壓檢測電路,該電壓檢測電路可以對第一電壓輸入端VI1或者第二電壓輸入端VI2進行電壓信號進行檢測,使得單片機U1可以在第一電源供電電路和第二電源供電電路之間進行智能切換;通過PNP三極管Q5分別與電阻R6、電阻R7、電阻R8、電阻R9、電容C2和電容C1共同構成了放大電路,該放大電路對電壓檢測電路輸出的信號進行放大,使得單片機U1能夠準確的接收到信號,保證了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的正常運行;本實用新型的電路連接簡單,成本較低,單片機能夠準確的接收到電壓檢測信號,使得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可以正常運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的電壓檢測電路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的放大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直流電源模塊雙路智能切換電路,包括單片機U1,單片機U1的輸入端均連接有放大電路的輸出端,且放大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有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出端,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入端均連接有第一電壓輸入端VI1和第二電壓輸入端VI2,第一電壓輸入端VI1連接有電阻R1和NPN型三極管Q1的集電極,NPN型三極管Q1的基極連接有NPN型三極管Q2的集電極和電阻R1的另一端,且NPN型三極管Q2的發(fā)射極接地,NPN型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有開關K1的第一輸出端,且開關K1的輸入端和單片機U1的輸出端相連接,NPN型三極管Q1的發(fā)射極連接有二極管D1的正極,且二極管D1的負極連接有輸出端VO1,第二電壓輸入端VI2連接有電阻R2和NPN型三極管Q4的集電極,NPN型三極管Q4的基極連接有NPN型三極管Q3的集電極和電阻R2的另一端,且NPN型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接地,NPN型三極管Q3的基極和開關K1的第二輸出端相連接,NPN型三極管Q4的發(fā)射極連接有二極管D2的正極,且二極管D2的負極連接有輸出端VO1,電壓檢測電路包括元件U2,且元件U2的正極輸入端接地,元件U2的負極輸入端連接有電阻R4、電阻R3、電阻R5和電容C1,電容C1的另一端接地,電阻R3和電阻R5的另一均與第一電壓輸入端VI1或者第二電壓輸入端VI2相連接,元件U2的輸出端連接有二極管D3的正極,且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有電阻R4的另一端和輸出端VO2,放大電路包括PNP型三極管Q5,PNP型三極管Q5的基極連接有電阻R7和電容C2,電容C2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6,且電阻R6的另一端和輸出端VO2相連接,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8和輸出端VO3,電阻R8的另一端連接有PNP型三極管Q5的發(fā)射極和電容C3,且PNP型三極管Q5的集電極接地,電容C3的另一端連接有電阻R9,且電阻R9的另一端接地,開關K1為單刀雙擲開關,單片機U1的輸出端連接有報警裝置的輸入端,且報警裝置為報警器,元件U2為帶隙穩(wěn)壓器。
工作原理:NPN型三極管Q2分別與NPN型三極管Q1、二極管D1共同構成了第一電源供電電路,單片機U1通過開關K1來控制NPN型三極管Q2和NPN型三極管Q1進行導通,第一電源供電電路進行工作,在元件U2分別與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容C1、二極管D3共同構成了電壓檢測電路,該電壓檢測電路在第一電壓輸入端VI1進行電壓信號進行檢測,假如沒有檢測到電壓信號,該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出端VO2首先經(jīng)過PNP三極管Q5分別與電阻R6、電阻R7、電阻R8、電阻R9、電容C2和電容C1共同構成的放大電路進行信號放大,該放大電路的輸出端將信號傳輸?shù)絾纹瑱CU1上,單片機U1通過開關K1切換到NPN型三極管Q4分別與NPN型三極管Q3、二極管D2共同構成的第二電源供電電路上,單片機U1通過開關K1來控制NPN型三極管Q3和NPN型三極管Q4進行導通,使得第二電源供電電路進行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