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涌保護器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
背景技術(shù):
隨著防雷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電涌保護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SPD)已經(jīng)從單一保護模式走向多保護模式。例如:單相工頻交流線路保護模式有:線路L(相線)與線路N(中性線)之間的保護、線路L(相線)與線路PE(地線)之間的保護以及線路N(中性線)與線路PE(地線)之間的保護;又例如:三相工頻交流供電系統(tǒng)線路,保護模式有:線路L1(相線)與線路N(中性線)之間的保護、線路L2(相線)與線路N(中性線)之間的保護、線路L3(相線)與線路N(中性線)之間的保護以及線路N(中性線)與線路PE(地線)之間的保護;再例如:直流供電系統(tǒng)線路,保護模式有:線路DC+(直流正極線)與線路DC-(直流負極線)之間的保護、線路DC+(直流正極線)與線路PE(地線)之間的保護、線路DC-(直流負極線)與線路PE(地線)之間的保護;還例如:信號線路,保護模式有:線路L1(信號線)與線路L2(信號線)之間的保護、線路L2(信號線)與線路PE(地線)之間的保護、線路L2(信號線)與線路PE(地線)之間的保護。
現(xiàn)有方案(此處以單相工頻交流供電系統(tǒng)多模式保護為例)如圖12所示:L-N保護模式由第一電涌保護器SPD1(由壓敏電阻和氣體放電管串聯(lián)組成)進行保護,N-PE保護模式由第二電涌保護器SPD2(由壓敏電阻和氣體放電管串聯(lián)組成)進行保護,L-PE保護模式則是由第一電涌保護器SPD1和第二電涌保護器SPD1串聯(lián)組合為第三電涌保護器“SPD3”進行保護,對于L-PE保護模式:SPD3等效于SPD1與SPD2的串聯(lián)組合,則L-PE保護模式中:壓敏電阻和氣體放電管的數(shù)量為SPD1、SPD2的壓敏電阻和氣體放電管數(shù)量之和,而串聯(lián)的壓敏電阻和氣體放電管數(shù)量越多,則啟動電壓越高,從而降低了電涌保護器的電性能。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橋式結(jié)構(gòu)多層間隙型電涌保護器,用于為工程應(yīng)用提供過電壓多模式保護。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橋式結(jié)構(gòu)多層間隙型電涌保護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一壓敏電阻、第一氣體放電管、第二壓敏電阻和第二氣體放電管;
所述第一壓敏電阻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所述第一壓敏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端子連接;
所述第二壓敏電阻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所述第二壓敏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端子連接;
所述第一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與所述第二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與所述第二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通過第一導(dǎo)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與所述第二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通過第三壓敏電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與所述第二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通過第一熔斷器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與所述第二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通過第三氣體放電管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還包括指示電路,所述指示電路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所述指示電路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還包括第二熔斷器和第三熔斷器;
具體地,所述第二熔斷器串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壓敏電阻之間;所述第三熔斷器串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壓敏電阻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還包括第一脫離器和第二脫離器;
所述第一脫離器串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壓敏電阻之間;
所述第二脫離器串接在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壓敏電阻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還包括第四壓敏電阻;
所述第四壓敏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一壓敏電阻的公共端連接,所述第四壓敏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二壓敏電阻的公共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還包括第四氣體放電管;
所述第四氣體放電管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一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連接,所述第四氣體放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端子和第二氣體放電管公共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還包括第五氣體放電管、第六氣體放電管、第二電容器和第三電容器;
所述第五氣體放電管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五氣體放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六氣體放電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六氣體放電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端子連接;
所述第二電容器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和所述第五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容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五氣體放電管和所述第六氣體放電管的公共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容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容器的第二端并結(jié)后與所述第二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和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差值小于200V,所述第一壓敏電阻和所述第二壓敏電阻的標稱壓敏電壓差值小于200V。
進一步地,所述標稱火花放電電壓大于所述標稱壓敏電壓,且所述標稱火花放電電壓與所述標稱壓敏電壓的差值不超過200V。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應(yīng)用于多保護模式下的線路保護。例如:該實用新型對單相工頻交流線路進行保護,其保護模式有L-N保護模式、N-PE保護模式、L-PE保護模式,其中L-N保護模式之間的電子設(shè)備由第一電涌保護器SPD1進行保護,N-PE保護模式之間的電子設(shè)備由第二電涌保護器SPD2進行保護,而L-PE保護模式是通過由L-N保護模式下的導(dǎo)線連接的前部分元件與N-PE保護模式下的導(dǎo)線連接的后部分元件組成的一個新的“電涌保護器SPD3”,該新的“電涌保護器SPD3”用于保護L-PE保護模式下的電子設(shè)備。
1、很明顯本實用新型的新“電涌保護器”的防雷器件少于由L-N保護模式下與N-PE保護模式下所有防雷器件串聯(lián)起來的數(shù)量,故本電涌保護器的啟動電壓更低,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電涌保護器的電性能更好。
2、本實用新型的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對于L-N保護模式的電涌保護器由原來的一個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氣體放管V1變成了一個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并聯(lián)支路為一個氣體放管V1與一個壓敏電阻RV2的并聯(lián)),很顯然改變之后的L-N保護模式相當于在V1的基礎(chǔ)上多了一條放電路徑,同理,N-PE保護模式相當于在RV2的基礎(chǔ)上多了一條放電路徑,由此,對于電涌泄放這一參數(shù)來說,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更優(yōu)。
3、本實用新型的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中L-N保護模式和N-PE保護模式之間的部分防雷器件(例如:壓敏電阻RV1、氣體放電管V2)在不同保護模式的電涌防護過程中參與工作,即電涌保護器內(nèi)部器件能夠得到重復(fù)使用,因此器件利用率更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基本電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1種實施例電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2種實施例電原理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3種實施例電原理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4種實施例電原理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5種實施例電原理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6種實施例電原理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7種實施例電原理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8種實施例電原理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9種實施例電原理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第10種實施例電原理圖;
圖12是現(xiàn)有單相工頻交流線路的方案配置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的基本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1所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
所述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所述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所述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所述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第三端子連接;
所述第一壓敏電阻RV1和所述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與所述第二壓敏電阻RV2和所述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通過導(dǎo)線連接。
具體地,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組成);
第二端子與第三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第二氣體放電管V2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組成);
第一端子與第三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第二氣體放電管V2組成;
在此指出以下實施例中,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的標稱壓敏電壓范圍為18V~1800V,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范圍為70V~3500V。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可大于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但差值小于200V,或者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可小于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但差值小于200V;第一壓敏電阻RV1標稱壓敏電壓可大于第二壓敏電阻RV2的標稱壓敏電壓,但差值小于200V,或者第一壓敏電阻RV1標稱壓敏電壓可小于第二壓敏電阻RV2的標稱壓敏電壓,但差值小于200V。
優(yōu)選地,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的標稱壓敏電壓范圍為330V~750V,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范圍350V~800V;
具體地,壓敏電阻和氣體放電管參數(shù)選擇時,所述標稱火花放電電壓與標稱壓敏電壓均大于電源電壓峰值,且標稱火花放電電壓大于標稱壓敏電壓,但差值不超過200V,例如標稱壓敏電壓取值330V,則標稱火花放電電壓取值可為350V;又例如標稱壓敏電壓取值470V,則標稱火花放電電壓取值可為500V。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包括L(相線)端子、N(中性線)端子和PE(地線)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
具體地,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具體地,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二端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第一端連接,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第三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通過導(dǎo)線連接。
由此,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組成);
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第二氣體放電管V2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組成);
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第二氣體放電管V2組成;
電路工作時: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一保護電路中的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N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N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當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二保護電路中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N-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N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當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三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的過電壓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3所示:包括L(相線)端子、N(中性線)端子和PE(地線)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和第三壓敏電阻RV3;
具體地,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二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具體地,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二端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第三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三壓敏電阻RV3的第一端與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連接,第三壓敏電阻RV3的第二端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連接。
由此,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二壓敏電阻RV2與第三壓敏電阻RV3串聯(lián)后再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組成);
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第二氣體放電管V2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與第三壓敏電阻RV3串聯(lián)后再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組成);
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三壓敏電阻RV3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依次串聯(lián)組成;
電路工作時: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一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三壓敏電阻RV3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三壓敏電阻RV3和第二壓敏電阻R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二保護電路中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三壓敏電阻RV3、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三壓敏電阻RV3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三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三壓敏電阻RV3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三壓敏電阻RV3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的過電壓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該實施例中,增加了第三壓敏電阻RV3,可以通過改變第三壓敏電阻RV3大小來調(diào)節(jié)電路參數(shù),從而影響不同泄放電路泄流。具體地,第一保護電路中并聯(lián)支路由第二壓敏電阻RV2與第三壓敏電阻RV3串聯(lián)后再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組成。改變第三壓敏電阻RV3的標稱壓敏電壓值,就可以改變第二壓敏電阻RV2與第三壓敏電阻RV3串聯(lián)后總的標稱壓敏電壓值,從而影響了這條泄放電路的泄流,更利于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參數(shù)的匹配。
該實施例中,第三壓敏電阻RV3的標稱壓敏電壓范圍為18V~1800V。優(yōu)選地,第三壓敏電阻RV3的標稱壓敏電壓取值為68V~150V。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4所示:包括L(相線)端子、N(中性線)端子和PE(地線)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和第一熔斷器FU1;
具體地,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二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具體地,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二端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第三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熔斷器FU1的第一端與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連接,第一熔斷器FU1的第二端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連接。
由此,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一熔斷器FU1串聯(lián)后再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組成);
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第二氣體放電管V2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一熔斷器FU1串聯(lián)后再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組成);
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熔斷器FU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依次串聯(lián)組成;
電路工作時: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一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熔斷器FU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二保護電路中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一熔斷器FU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三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熔斷器FU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的過電壓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本實施例中,增加了第一熔斷器FU1,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一保護電路存在過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時,第一熔斷器FU1熔斷,從而切斷了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熔斷器FU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方向的泄放電路,此時第一保護電路就只有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方向的泄放電路;當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二保護電路存在過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時,第一熔斷器FU1熔斷,從而切斷了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一熔斷器FU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此時第二保護電路就只有沿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的泄放電路;當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三保護電路存在過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時,第一熔斷器FU1熔斷,則第三保護電路斷開,從而保護了第三保護電路上的元器件。更進一步地,第三保護電路恢復(fù)到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2、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的過電壓泄放電路。
該實施例中,第一熔斷器FU1的額定電流取值為0.5A~500A。優(yōu)選地,第一熔斷器FU1的額定電流取值為35A~50A。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中,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5所示:包括L(相線)端子、N(中性線)端子和PE(地線)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和第三氣體放電管V3;
具體地,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二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具體地,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二端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第三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三氣體放電管V3的第一端與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連接,第三氣體放電管V3的第二端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連接。
由此,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三氣體放電管V3串聯(lián)后再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組成);
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第二氣體放電管V2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和第三氣體放電管V3串聯(lián)后再與第二壓敏電阻并聯(lián)組成);
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三氣體放電管V3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依次串聯(lián)組成;
電路工作時: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一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三氣體放電管V3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三氣體放電管V3和第二壓敏電阻R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二保護電路中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三氣體放電管V3、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三氣體放電管V3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三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三氣體放電管V3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三氣體放電管V3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的過電壓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該實施例中增加了第三氣體放電管V3,可以通過改變第三氣體放電管V3標稱火花放電電壓值的大小來調(diào)節(jié)電路參數(shù),從而影響不同泄放支路泄流。具體地,第一保護電路中并聯(lián)支路由第二壓敏電阻RV2與第三氣體放電管V3串聯(lián)后再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組成。改變第三氣體放電管V3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值,就可以改變第二壓敏電阻RV2與第三氣體放電管V3串聯(lián)后總的啟動電壓值,從而影響了這條泄放電路的泄流,更利于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參數(shù)的匹配。
該實施例中,第三氣體放電管V3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范圍70V~3500V。優(yōu)選地,第三氣體放電管V3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范圍90V~150V。
實施例5
本實施例中,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6所示:包括L(相線)端子、N(中性線)端子和PE(地線)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和指示電路;
具體地,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二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具體地,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二端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第三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通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通過導(dǎo)線連接。
本實施例中,指示電路使得該電涌保護器具備指示功能,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中有交流電時,發(fā)光二極管點亮,則表示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處于通電狀態(tài),其中,指示電路由熔斷器FU11、降壓電容C1、泄放電阻R1、限流電阻R2、整流二極管VD1、保護二極管VD2、發(fā)光二極管VL1、限流電感L1組成,其中,泄放電阻R1與降壓電容C1并聯(lián)連接組成RC電路,RC電路的一端與熔斷器FU1的一端連接,熔斷器FU1的另一端與L端子連接,RC電路的另一端與限流電阻R2的一端連接,限流電阻R2的另一端與保護二極管VD2的負極、整流二極管VD1的正極連接。整流二極管VD1的負極與發(fā)光二極管VL1的正極連接,發(fā)光二極管VL1的負極與保護二極管VD2的正極連接,并同時和限流電感L1的一端連接,限流電感L1的另一端與N端子連接。
由此,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組成);
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第二氣體放電管V2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組成);
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第二氣體放電管V2組成;
電路工作時: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一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N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N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當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二保護電路中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三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的過電壓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實施例6
本實施例中,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7所示:包括L(相線)端子、N(中性線)端子和PE(地線)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第二熔斷器FU2和第三熔斷器FU3;
具體地,第二熔斷器FU2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第二熔斷器FU2的第二端與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二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具體地,第三熔斷器FU3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第三熔斷器FU3的第二端與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二端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第三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通過導(dǎo)線連接。
由此,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二熔斷器FU2、第一壓敏電阻RV1、一個并聯(lián)支路依次串聯(lián)組成,其中,并聯(lián)支路由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三熔斷器FU3串聯(lián)后再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組成;
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第二氣體放電管V2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三熔斷器FU3串聯(lián)后再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組成);
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第二熔斷器FU2、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依次串聯(lián)組成;
電路工作時: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一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二熔斷器FU2、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二熔斷器FU2、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三熔斷器FU3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N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N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當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二保護電路中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三熔斷器FU3、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三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二熔斷器FU2、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的過電壓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本實施例中,增加了第二熔斷器FU2和第三熔斷器FU3,可起到過載保護功能。具體地,當?shù)谝槐Wo電路存在過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時,第二熔斷器FU2熔斷,從而切斷第一保護電路,避免了持續(xù)電流流過,由此起到過載保護功能;當?shù)诙Wo電路存在過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時,第三熔斷器FU3熔斷,從而切斷第二保護電路,避免了持續(xù)電流流過,由此起到過載保護功能;當?shù)谌Wo電路存在過流或器件短路失效時,第二熔斷器FU2熔斷,從而切斷第三保護電路,避免了持續(xù)電流流過,由此起到過載保護功能。
該實施例中,第二熔斷器FU2與第三熔斷器FU3的額定電流值取均為0.5A~500A。優(yōu)選地,第二熔斷器FU2與第三熔斷器FU3的額定電流值取為35A~50A。
實施例7
本實施例中,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8所示:包括L(相線)端子、N(中性線)端子和PE(地線)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第一脫離器D1和第二脫離器D2;
具體地,第一脫離器D1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第一脫離器D1的第二端與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二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具體地,第二脫離器D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第二脫離器D2的第二端與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二端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第三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通過導(dǎo)線連接。
由此,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一脫離器D1、第一壓敏電阻RV1、一個并聯(lián)支路依次串聯(lián)組成,其中,并聯(lián)支路由第二脫離器D2與第二壓敏電阻RV2串聯(lián)后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組成;
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第二氣體放電管V2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其中,并聯(lián)支路由第二脫離器D2和第二壓敏電阻RV2串聯(lián)后再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組成;
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第一脫離器D1、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依次串聯(lián)組成;
電路工作時: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一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一脫離器D1、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脫離器D1、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脫離器D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N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N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當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二保護電路中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一條沿第二脫離器D2、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另一條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三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沿第一脫離器D1、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的過電壓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本實施例中,增加了第一脫離器D1與第二脫離器D2,可起到過載保護功能。具體地,當?shù)谝槐Wo電路有電流流過時,壓敏電阻RV1發(fā)熱,其熱量傳遞給第一脫離器D1,第一脫離器D1中的焊點受熱融化,則斷開第一保護電路,由此起到過載保護功能;當?shù)诙Wo電路有電流流過時,壓敏電阻RV2發(fā)熱,其熱量傳遞給第二脫離器D2,第二脫離器D2中的焊點受熱融化,則斷開第二保護電路,由此起到過載保護功能;當?shù)谌Wo電路有電流流過時,壓敏電阻RV1發(fā)熱,其熱量傳遞給第一脫離器D1,第一脫離器D1中的焊點受熱融化,則斷開第三保護電路,由此起到過載保護功能。
該實施例中,第一脫離器D1與第二脫離器D2的額定溫度閾值均為60℃~500℃。優(yōu)選地,第一脫離器D1與第二脫離器D2的額定溫度閾值均為90℃~200℃。
實施例8
本實施例中,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9所示:包括L(相線)端子、N(中性線)端子和PE(地線)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和第四壓敏電阻RV4;
具體地,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具體地,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第二壓敏電阻第二端RV2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第三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之間通過導(dǎo)線連接。
進一步地,在第一壓敏電阻RV1與L端子的公共端c與第二壓敏電阻RV2與N端子的公共端d之間通過第四壓敏電阻RV4連接。
由此,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四壓敏電阻RV4與一個串聯(lián)支路并聯(lián)組成,(串聯(lián)支路由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后再與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組成);
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第二氣體放電管V2與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四壓敏電阻RV4與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后再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再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組成);
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一個并聯(lián)支路串聯(lián)第二氣體放電管V2組成,其中,并聯(lián)支路由第四壓敏電阻RV4和第二壓敏電阻RV2串聯(lián)后再與第一壓敏電阻RV1并聯(lián)組成;
電路工作時: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一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四壓敏電阻RV4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三條過電壓泄放電路(第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二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三條沿第四壓敏電阻RV4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N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N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當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二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第四壓敏電阻RV4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三條過電壓泄放電路(第一條沿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二條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三條沿第四壓敏電阻RV4、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三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第四壓敏電阻RV4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第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二條沿第四壓敏電阻RV4、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本實施例中,在實施例1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第四壓敏電阻RV4,則L-N保護模式第一保護電路就多了一條沿第四壓敏電阻RV4的泄放路徑,更有利于第一保護電路的電涌泄放;則N-PE保護模式第二保護電路就多了一條沿第四壓敏電阻RV4與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的泄放路徑,則更有利于第二保護電路的電涌泄放;L-PE保護模式第三保護電路就多了一條沿第四壓敏電阻RV4和第二壓敏電阻RV2串聯(lián)方向的泄放路徑,更有利于第三保護電路電涌泄放。
該實施例中,第四壓敏電阻RV4的標稱壓敏電壓范圍為18V~1800V。優(yōu)選地,第四壓敏電阻RV4的標稱壓敏電壓取值為68V~150V。
實施例9
本實施例中,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10所示:包括L(相線)端子、N(中性線)端子和PE(地線)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和第四氣體放電管V4;
具體地,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一端與第一端子連接,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二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子連接;
具體地,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子連接,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二端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第三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之間通過導(dǎo)線連接。
進一步地,在第一氣體放電管V1與N端子的公共端c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與PE端子的公共端d之間通過第四氣體放電管V4連接。
由此,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后再與一個串聯(lián)支路并聯(lián)組成(串聯(lián)支路由第二氣體放電管V2與第四氣體放電管V4串聯(lián)組成);
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第四氣體放電管V4與一個串聯(lián)支路并聯(lián)組成,其中,串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后再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串聯(lián)組成;
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其中并聯(lián)支路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四氣體放電管V4串聯(lián)后再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并聯(lián)組成;
電路工作時: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一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二氣體放電管V2、第四氣體放電管V4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三條過電壓泄放電路(第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二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三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和第四氣體放電管V4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N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N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當N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二保護電路中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第四氣體放電管V4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三條過電壓泄放電路(第一條沿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二條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三條沿第四氣體放電管V4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當L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第三保護電路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第四氣體放電管V4導(dǎo)通變成低阻后,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第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二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四氣體放電管V4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L-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L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本實施例中,在實施例1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第四氣體放電管V4,則L-N保護模式第一保護電路就多了一條沿第二氣體放電管V2和第四氣體放電管V4串聯(lián)的方向的路徑,更有利于第一保護電路的電涌泄放;則N-PE保護模式第二保護電路就多了一條沿第四氣體放電管V4方向的泄放路徑,更有利于第二保護電路的電涌泄放;L-PE保護模式第三保護電路就多了一條沿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四氣體放電管方向V4的泄放路徑,更有利于第三保護電路電涌泄放。
該實施例中,第四氣體放電管V4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范圍70V~3500V。優(yōu)選地,第四氣體放電管V4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范圍90V~150V。
實施例10
本實施例中,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電路結(jié)構(gòu)如圖11所示:包括DC+(直流正極線)端子、DC-(直流負極線)端子和PE(地線)端子、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壓敏電阻RV2、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氣體放電管V2、第五氣體放電管V5、第六氣體放電管V6、第二電容器C2、第三電容器C3;
具體地,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一端與DC+端子連接,第一壓敏電阻RV1的第二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第二端與第五氣體放電管V5的第一端連接,第五氣體放電管V5的第二端與第六氣體放電管V6的第一端連接,第六氣體放電管V6的第二端與DC-端子連接;第二電容器C2的第一端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和第五氣體放電管V5的公共端連接,第三電容器C3的第一端與第五氣體放電管V5和第六氣體放電管V6的公共端連接,第二電容器C2的第二端與第三電容器C3的第二端并結(jié)后與DC-端子連接;
具體地,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一端與DC-端子連接,第二壓敏電阻RV2的第二端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第二端與PE端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一氣體放電管V1的公共端a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和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公共端b通過導(dǎo)線連接。
由此,DC+端子與DC-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一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一個并聯(lián)支路組成。其中并聯(lián)支路由放電隙鏈(為方便描述,稱之為G)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組成,其中,放電鏈G由3層放電隙和2條觸發(fā)電路組成,具體地,3層放電隙由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五氣體放電管V5、第六氣體放電管V6串聯(lián)組成,2條觸發(fā)電路分別由第二電容器C2和第三電容器C3組成;
DC-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二保護電路)由一個并聯(lián)支路(并聯(lián)支路由放電隙鏈G與第二壓敏電阻RV2并聯(lián)組成)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串聯(lián)組成,DC+與PE端子之間的保護電路(為便于描述,稱之為第三保護電路)由第一壓敏電阻RV1串聯(lián)第二氣體放電管V2組成;
電路工作時:當DC+線與DC-線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電涌電壓同時施加到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二壓敏電阻RV2、與放電隙鏈G兩端,其中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的電阻值隨電壓升高而減少,最終均變?yōu)槟軌蛐狗烹娪磕芰康牡妥?。而放電隙鏈G兩端瞬間電壓達到氣體放電管V1的啟動閾值后,觸發(fā)電路中的第二電容器C2輔助第一氣體放電管V1點火導(dǎo)通,則第一氣體放電管V1變?yōu)榈妥?,同時第五氣體放電管V5兩端的電壓上升,其達到啟動其閾值后,觸發(fā)電路中的第三電容器C3輔助放電隙鏈中的第五氣體放電管V5導(dǎo)通,第五氣體放電管V5變?yōu)榈妥?,而第六氣體放電管V6兩端的電壓上升,同樣當其達到啟動其閾值后,第六氣體放電管V6變?yōu)榈妥?,進而整個第一保護電路中的所有元器件均變成低阻;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第一條沿第一壓敏電阻RV1與放電鏈G的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二條是沿第一壓敏電阻RV1與第二壓敏電阻RV2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DC+-DC-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DC+線與DC-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當DC-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電涌電壓同時施加到第二壓敏電阻RV2、放電隙鏈G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兩端,其中第二壓敏電阻RV2的電阻值隨電壓升高而減少,最終均變?yōu)槟軌蛐狗烹娪磕芰康牡妥?,第二氣體放電管V2導(dǎo)通后變成低阻。而放電隙鏈G兩端瞬間電壓達到氣體放電管V1的啟動閾值后,觸發(fā)電路中的第二電容器C2輔助第一氣體放電管V1點火導(dǎo)通,則第一氣體放電管V1變?yōu)榈妥?,同時第五氣體放電管V5兩端的電壓上升,其達到啟動其閾值后,觸發(fā)電路中的第三電容器C3輔助放電隙鏈中的第五氣體放電管V5導(dǎo)通,第五氣體放電管V5變?yōu)榈妥?,而第六氣體放電管V6兩端的電壓上升,同樣當其達到啟動其閾值后,第六氣體放電管V6變?yōu)榈妥?,進而整個第二保護電路中的所有元器件均變成低阻;形成兩條過電壓泄放電路(第一條沿第二壓敏電阻RV2與放電鏈G的方向形成泄放電路,第二條是沿第二壓敏電阻RV2與放電鏈G方向形成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DC--PE端子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DC-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當DC+端子與PE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電涌電壓同時施加到第一壓敏電阻RV1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兩端,其中第一壓敏電阻RV1的電阻值隨電壓升高而減少,最終均變?yōu)槟軌蛐狗烹娪磕芰康牡妥?,第二氣體放電管V2兩端電壓超過其絕緣強度導(dǎo)通后變成低阻。進而整個第三保護電路中的所有元器件均變成低阻;形成沿第一壓敏電阻RV1與第二氣體放電管V2的方向的泄放電路,從而將竄入到線路DC+-PE之間的電涌限制在電子設(shè)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對連接在DC+線與PE線間電子設(shè)備的保護。
該實施例中,第五氣體放電管V5與第六氣體放電管V6的標稱火花放電電壓范圍70V~3500V。優(yōu)選地,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五氣體放電管V5、第六氣體放電管V6取值相同,標稱火花放電電壓范圍90V~230V。優(yōu)選地,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五氣體放電管V5、第六氣體放電管V6均為一體化元件,例如為疊層氣體放電管。第二電容器C2和第三電容器C3的電容量為10PF~100nF,優(yōu)選50PF~3nF,耐受電壓為100V~10kV。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所有實施例中,壓敏電阻和氣體放電管都是電壓敏感性器件,即在不同電壓下,其內(nèi)部特性會發(fā)生改變。具體地,壓敏電阻的電阻會隨著電壓的升高而降低,氣體放電管當外加電壓超過其絕緣強度時,兩極間的間隙將放電擊穿,由原來的斷開狀態(tài)轉(zhuǎn)化為導(dǎo)通狀態(tài)。例如當L端子與N端子之間的電路出現(xiàn)電涌時,電涌電壓同時施加在第一壓敏電阻RV1、第一氣體放電管V1、第二壓敏電阻RV2兩端。在電涌電壓的作用下,第一壓敏電阻RV1和第二壓敏電阻RV2變?yōu)榈妥?,反過來限制了電涌電壓的幅度。與此同時,如果第一氣體放電管V1兩端的電涌電壓超過其絕緣強度,第一氣體放電管V1變?yōu)閷?dǎo)通狀態(tài),也限制了電涌電壓的幅度。由于第二壓敏電阻RV2與第一氣體放電管V1并聯(lián),除了分流外,還降低了第一氣體放電管響應(yīng)時帶來的尖脈沖,進一步提高了對電涌的響應(yīng)速度,對于電涌泄放這一參數(shù)來說,效果更優(yōu)。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橋式結(jié)構(gòu)電涌保護器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yīng)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yīng)當指出,對于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