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裝置,包括:可形成容納部的第一部分、于第一部分兩側可形成夾持部的第二部分、連接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第一、二、三部分構成的腔體的側壁沿軸向開環(huán)設置,開環(huán)處粘結設置有防水拉鏈;至少第一部分由透明材料制作。使用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可目測到電纜接頭或開口內纜線接頭的故障情況,便于檢修。
【專利說明】一種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線纜套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包封電纜接頭時一般采用熱縮套管、填充套管、透氣套管、玻璃鋼套管、機械式套管等。熱縮套管、填充套管弊端一是不能用于電纜開口包封。當正在運行使用的電纜內部分纜線出現故障需要接頭包封時,需將電纜切斷將其套于電纜上再實施包封,導致電纜內未出現故障的纜線也要斷開再接續(xù),增加工作量同時造成人為故障;二是不能重復使用。雖然存在部分透氣套管、玻璃鋼套管、機械式套管可用于電纜的開口封裝,但電纜容易進水、形成電纜接頭故障。
[0003]重要的是,以上包封電纜接頭裝置均不能目測到電纜接頭或開口內纜線接頭的故障情況,檢修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裝置,以實現可目測到電纜接頭或開口內纜線接頭的故障情況。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裝置,包括:
[0006]可形成容納部的第一部分、于第一部分兩側的可形成夾持部的第二部分、連接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
[0007]第一、二、三部分構成的腔體的側壁沿軸向開環(huán)設置,開環(huán)處粘結設置有防水拉鏈;
[0008]至少第一部分由透明材料制作。
[0009]由上,由于可形成容納部的第一部分由透明材料制作,從而實現了可目測到電纜接頭或開口內纜線接頭的故障情況,便于檢修。
[0010]較佳的,第二部分形成的夾持部的側壁沿周向為連續(xù)的凹凸形狀設置。
[0011]由上,通過凹凸結構產生的彈性,使得夾持部可夾持不同粗度的電纜,大大擴展了本實用新型的對于電纜的應用范圍。
[0012]可選的,所述連續(xù)的凹凸形狀為沿周向平均分布的波浪狀。
[0013]由上,沿周向平均分布的波浪狀可使得夾持部的波浪狀凹凸形狀產生的彈性力沿周向對稱分布。
[0014]較佳的,第二部分形成的夾持部側壁外側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固定扎帶的槽道。
[0015]由上,通過設置槽道,便于固定扎帶捆扎時的定位,避免滑動、偏移。
[0016]可選的,每個所述夾持部設置有兩個槽道。
[0017]由上,通過兩個槽道內的兩條固定扎帶的拉緊與擠壓效應,可實現通過兩側擠壓加持部與所夾持電纜之間防水膠泥,使膠泥充分填緊于夾持部和電纜之間縫隙,夾持部通過防水膠9與電纜及電纜開口引出的纜線緊密結合,形成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容納部密封防水。
[0018]可選的,所述槽道包括于夾持部周向設置的兩排凸起柱。且,較佳的,各個凸起柱設置于夾持部所述凹凸形狀的各個外凸起處。
[0019]由上,在夾持部所述凹凸形狀的各個外凸起處設置凸起柱形成槽道,便于使用較少的材料成型。
[0020]較佳的,第一部分形成的容納部的外徑大于第二部分形成的夾持部的外徑。
[0021]由上,便于容納部容納電纜接頭或開口內纜線接頭的包扎。
[0022]可選的,所述第一、二、三部分一體設置。且,可選的,所訴容納部、夾持部分別為筒狀結構。
[0023]由上,成型工藝方便,便于制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裝置使用狀態(tài)的主視圖;
[0025]圖2為圖1的A-A方向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剖視圖;
[0026]圖3為圖2中的B-B方向的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剖視圖。
[0027]其中在本實施例中,各標號表示如下:
[0028]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14-防水拉鏈、15-凸起柱、21-電纜、22-電纜接頭、23-纜線、24-纜線接頭、31-扎帶、41-防水膠泥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1、2、3,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
[0030]本實用新型的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裝置包括:可形成筒狀容納部的第一部分
11、于第一部分11兩側可形成筒狀夾持部的第二部分12、作為連接第一部分11與第二部分12的連接部的第三部分13。第一、二、三部分構成的腔體的側壁沿軸向開環(huán)設置,在開環(huán)處粘結設置有防水拉鏈14,從而使所構成的腔體為可開合的腔體。第一、二、三部分由透明材料一體制作。其中:
[0031]第一部分11所構成的腔體形成筒狀容納部,用于容納電纜接頭或開口,其外徑大于第二部分12形成的筒狀夾持部的外徑。其由于是透明材料構成,可直觀的目測觀察到其內的電纜21的電纜接頭22或電纜纜線23的纜線接頭24的情況。
[0032]第二部分12形成的筒狀夾持部的側壁沿周向凹凸結構設置;較佳的,如圖2所示,所述凹凸結構可為波浪狀結構。通過凹凸結構產生的彈性,使得筒狀夾持部可夾持不同粗度的電纜21,大大擴展了本實用新型的對于電纜的應用范圍。
[0033]筒狀夾持部側壁外側周向設置至少一個槽道,用于固定扎帶31用。本實施例中每個筒狀夾持部具有兩個槽道。其中每個槽道結構可由沿筒狀夾持部周向形成的兩排凸起柱15構成,可周向平均分布。較佳的,各個凸起柱15可設置于所述凹凸結構的各個凸起部,且其數量可與凹凸結構的凸起部數量匹配。
[0034]筒狀夾持部內側與所夾持的電纜21之間填充防水膠泥41,以使筒狀容納部形成密封腔體。
[0035]其中,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筒狀容納部可以為其他形狀,如兩端開口的梭狀、球狀等,夾持部可以為圓筒、梯形筒狀等。
[0036]該裝置套于電纜21的電纜接頭或開口時,兩端的夾持部的凹凸結構壓于纏繞在電纜21上的防水膠泥41,當有從電纜開口處引出的分支纜線23時將纜線23順置于夾持部凹凸結構內側的凹槽內,拉上防水拉鏈14通過凹凸結構彈性使容納部兩端的夾持部緊貼于纏繞在電纜21上的防水膠泥41,防水拉鏈14閉合后,在容納部兩端的夾持部的槽道內放置扎帶31,拉緊扎帶31使裝置兩端的夾持部與電纜21通過敷設在電纜21外層上的防水膠泥41緊密結合,形成封閉的防水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透明腔體裝置。當需拆開修復電纜接頭或開口內纜線接頭故障時,剪斷兩端固定的扎帶31,拉開防水拉鏈14開環(huán)即可拆下,故障恢復后再重復使用。
[0037]下面對本實用新型涉及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包括以下步驟:
[0038]步驟1:電纜上的電纜接頭或電纜開口纜線接頭完成操作后,在電纜接頭或電纜開口纜線接頭兩側電纜上纏繞防水膠泥41,如有電纜開口引出的纜線23將其順電纜走向附著于電纜21和防水膠泥41上;
[0039]步驟2:將本實用新型裝置防水拉鏈14拉開后,通過開環(huán)處將該裝置罩于電纜21上,如有電纜開口引出的纜線將其置于夾持部凹凸結構內側的凹槽內,拉上防水拉鏈14,通過夾持部的凹凸彈性使夾持部緊貼于纏繞在電纜21上的防水膠泥41使得容納部形成閉合透明腔體;
[0040]步驟3:將固定用的扎帶31放置于夾持部的一道槽道內,防止扎帶31滑動,拉緊扎帶31,再將扎帶31放置在夾持部的另一道槽道內拉緊,通過兩側擠壓防水膠泥41充分填緊于夾持部和電纜之間縫隙,夾持部通過防水膠泥41與電纜及電纜開口引出的纜線23緊密結合,形成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防水透明裝置。
[0041]步驟4:需拆開修復電纜接頭或開口內纜線接頭故障時,將各個扎帶31剪斷,拉開防水拉鏈14將該裝置取下,重復使用再重復按步驟1、2、3操作,形成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防水透明可重復使用裝置。
[004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包封電纜接頭或開口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形成容納部的第一部分、于第一部分兩側的可形成夾持部的第二部分、連接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 第一、二、三部分構成的腔體的側壁沿軸向開環(huán)設置,開環(huán)處粘結設置有防水拉鏈; 至少第一部分由透明材料制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形成的夾持部的側壁沿周向為連續(xù)的凹凸形狀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續(xù)的凹凸形狀為沿周向平均分布的波浪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形成的夾持部側壁外側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固定扎帶的槽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夾持部設置有兩個槽道。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包括于夾持部周向設置的兩排凸起柱。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各個凸起柱設置于夾持部所述凹凸形狀的各個外凸起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形成的容納部的外徑大于第二部分形成的夾持部的外徑。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部分一體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訴容納部、夾持部分別為筒狀結構。
【文檔編號】H02G15/08GK203722186SQ201420053735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27日
【發(fā)明者】王文忠 申請人:王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