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電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改進的電機,包括電機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殼體中心設有定子,所述定子中心設有轉子,所述轉子中心設有電機軸,所述電機殼體一側設有前端蓋,所述電機殼體另一側設有后端蓋,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與電機殼體之間均設有軸承,所述軸承與電機軸相互配合,所述軸承外圍述前端蓋和電機殼體之間與后端蓋和電機殼體之間分別設有軸承套,所述軸承套、前端蓋和后端蓋分別通過固定螺栓固定于電機殼體上,所述軸承與前端蓋和后端蓋之間設有活動間隙,所述活動間隙的距離為1-2mm,所述軸承為游隙軸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成本低,運行平穩(wěn),性能良好。
【專利說明】一種改進的電機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電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改進的電機。
【背景技術】
[0002]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步伐加快,各行各業(yè)都在日新月異地變化。各種各樣的電器設備得到開發(fā)研制,并運用到各種場合中。其中,電機成為關鍵設備,已被廣泛應用于眾多場合。電機(俗稱“馬達”)是指依據(jù)電磁感應定律實現(xiàn)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它的主要作用是產(chǎn)生驅動轉矩,作為用電器或各種機械的動力源?,F(xiàn)有電機中主要存在著如下缺點:運行不平穩(wěn),性能不良,工作效率低,容易在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浪費時間,浪費材料。
[0003]因此,急需一種改進的技術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這一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電機。
[0005]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改進的電機,包括電機殼體,所述電機殼體中心設有定子,所述定子中心設有轉子,所述轉子中心設有電機軸,所述電機殼體一側設有前端蓋,所述電機殼體另一側設有后端蓋,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與電機殼體之間均設有軸承,所述軸承與電機軸相互配合,所述軸承外圍述前端蓋和電機殼體之間與后端蓋和電機殼體之間分別設有軸承套,所述軸承套、前端蓋和后端蓋分別通過固定螺栓固定于電機殼體上。
[0006]所述軸承與前端蓋和后端蓋之間設有活動間隙。
[0007]所述活動間隙的距離為l_2mm。
[0008]所述軸承為游隙軸承。
[0009]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成本低,運行平穩(wěn),性能良好?!緦@綀D】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1]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1、電機殼體,2、定子,3、轉子,4、電機軸,5、前端蓋,6、后端蓋,7、軸承,8、軸
承套,9、固定螺栓,10、活動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的電機,包括電機殼體I,所述電機殼體I中心設有定子2,所述定子2中心設有轉子3,所述轉子3中心設有電機軸4,所述電機殼體I 一側設有前端蓋5,所述電機殼體I另一側設有后端蓋6,所述前端蓋5和后端蓋6與電機殼體I之間均設有軸承7,所述軸承7與電機軸4相互配合,所述軸承7外圍述前端蓋5和電機殼體I之間與后端蓋6和電機殼體I之間分別設有軸承套8,所述軸承套8、前端蓋5和后端蓋6分別通過固定螺栓9固定于電機殼體I上,所述軸承7與前端蓋5和后端蓋6之間設有活動間隙10,所述活動間隙10的距離為1.5mm,所述軸承7為游隙軸承,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成本低,運行平穩(wěn),性能良好。
【權利要求】
1.一種改進的電機,包括電機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殼體中心設有定子,所述定子中心設有轉子,所述轉子中心設有電機軸,所述電機殼體一側設有前端蓋,所述電機殼體另一側設有后端蓋,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與電機殼體之間均設有軸承,所述軸承與電機軸相互配合,所述軸承外圍述前端蓋和電機殼體之間與后端蓋和電機殼體之間分別設有軸承套,所述軸承套、前端蓋和后端蓋分別通過固定螺栓固定于電機殼體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與前端蓋和后端蓋之間設有活動間隙。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改進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間隙的距離為1-2mmο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改進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為游隙軸承。
【文檔編號】H02K5/173GK103516097SQ201210219273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季江記 申請人:季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