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電機旋轉軸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基于電機旋轉軸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該繞線機包括:支撐平臺、主軸旋轉組件、脫膜組件、主軸模芯、飛叉組件、線頭夾剪。主軸旋轉組件包括電機,電機上設置有旋轉軸,該旋轉軸端部設置有主動輪軸,主動輪軸上套有皮帶,皮帶另一端套在被動輪軸上,被動輪軸置于主動輪軸的正上方,其中心處固定有軸桿;脫膜組件固定在主軸旋轉組件的上端,在脫膜組件的前端上部,設置有軸桿定位套,軸桿的端部套在該軸桿定位套上;所述主軸模芯與軸桿連接,在軸桿上套有彈簧,彈簧置于套筒內。本實用新型繞線機簡化設備結構,可實現(xiàn)不同種類自粘線圈類型的繞制,避免撞機損壞零件,提高繞線速度,生產效率明顯提高,較傳統(tǒng)機大幅降低了制作成本。
【專利說明】
基于電機旋轉軸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基于電機旋轉軸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公知的繞線機結構用的內排繞傳動機構,該內排繞傳動機構由繞線主軸機構、接桿機構及伺服控制電路組成,通過預設編程的位置控制單元PLC控制繞線主軸和接桿作上下、左右、前后運動,使線嘴能作上下直線、左右擺動、前后直線的三維空間運動,被繞漆包線能整齊有序地一層一層排布在的內槽上。且以往繞線機繞制的產品線頭在線圈最內層,線尾在線圈最外層;而繞制“線頭和線尾都在線圈最外側”的成型設備工藝復雜且產品成型差異很大,同時,繞線速度也受伺服電機響應時間及控制方式的約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基于電機旋轉軸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xiàn):基于電機旋轉軸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所述繞線機包括:
[0005]支撐平臺;
[0006]固定于支撐平臺上表面的主軸旋轉組件,所述主軸旋轉組件包括電機,電機上設置有旋轉軸,該旋轉軸端部設置有主動輪軸,主動輪軸上套有皮帶,皮帶另一端套在被動輪軸上,所述被動輪軸置于主動輪軸的正上方,其中心處固定有軸桿;
[0007]脫膜組件,所述脫膜組件固定在主軸旋轉組件的上端,在脫膜組件的前端上部,設置有軸桿定位套,軸桿的端部套在該軸桿定位套上;
[0008]主軸模芯,所述主軸模芯與軸桿連接,在軸桿上套有彈簧,所述彈簧置于一套筒內,該套筒前端連接主軸模芯外部殼體,后端連接在被動輪軸的外殼上,所述主軸模芯連接有旋轉軸,該旋轉軸端部露出于主軸模芯外部殼體;
[0009]飛叉組件,所述飛叉組件包括第一輪軸、第二輪軸、第三輪軸、飛叉支架,所述飛叉支架固定在一繞線部前端,其端部水平方向伸出一支桿,在該支桿末端設置有傾斜角度,在該傾斜角度處設置第一輪軸,在該支桿與繞線部的連接處上端,設置有第二輪軸,第二輪軸的繞線方向與第一輪軸的繞線方向垂直,所述第三輪軸設置在飛叉組件的下部,其與第二輪軸的繞線方向相同,在第三輪軸旁邊,設置有走線通道,該通道另一端朝向自粘線的進線裝置;
[0010]線頭夾剪,設置在工作區(qū)的正上方。
[0011]進一步的,所述主軸模芯、套筒、軸桿所構成的組件固定在一支撐桿上。
[0012]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輪軸所處的傾斜角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在35?60度之間。
[0013]進一步的,所述進線裝置固定在一豎向固定桿上,該豎向固定桿的上端連接一橫向固定桿上,所述橫向固定桿固定在走線通道上部的固定塊上。
[0014]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簡化設備結構,可繞制普通類型自粘線圈,最重要的是,對此種“α型線圈”的成型工藝由理論將其變?yōu)榱爽F(xiàn)實,解決了以前只能手工繞制(α線圈)的現(xiàn)狀,且產品一致性穩(wěn)定,提高繞線速度,生產效率明顯提高,節(jié)約了產品的制作成本。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阿爾法繞線機俯視圖。
[0016]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17]圖3為圖2的a部放大圖。
[0018]附圖中標記:飛叉組件1、線頭夾剪2、主軸模芯3、脫膜組件4、主軸旋轉組件5、工作區(qū)6、支撐平臺7、支撐桿8、自粘線9、主動輪軸10、被動輪軸11、彈簧12。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20]請參照附圖1?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所述繞線機包括:
[0021]支撐平臺7;
[0022]固定于支撐平臺7上表面的主軸旋轉組件5,所述主軸旋轉組件5包括電機,電機上設置有旋轉軸,該旋轉軸端部設置有主動輪軸10,主動輪軸10上套有皮帶,皮帶另一端套在被動輪軸11上,所述被動輪軸11置于主動輪軸10的正上方,其中心處固定有軸桿;
[0023]脫膜組件4,所述脫膜組件4固定在主軸旋轉組件5的上端,在脫膜組件4的前端上部,設置有軸桿定位套,軸桿的端部套在該軸桿定位套上;
[0024]主軸模芯3,所述主軸模芯3與軸桿連接,在軸桿上套有彈簧12,所述彈簧12置于一套筒內,該套筒前端連接主軸模芯外部殼體,后端連接在被動輪軸11的外殼上,所述主軸模芯3連接有旋轉軸,該旋轉軸端部露出于主軸模芯外部殼體;
[0025]飛叉組件I,所述飛叉組件I包括第一輪軸、第二輪軸、第三輪軸、飛叉支架,所述飛叉支架固定在一繞線部前端,其端部水平方向伸出一支桿,在該支桿末端設置有傾斜角度,在該傾斜角度處設置第一輪軸,在該支桿與繞線部的連接處上端,設置有第二輪軸,第二輪軸的繞線方向與第一輪軸的繞線方向垂直,所述第三輪軸設置在飛叉組件I的下部,其與第二輪軸的繞線方向相同,在第三輪軸旁邊,設置有走線通道,該通道另一端朝向自粘線9的進線裝置;
[0026]線頭夾剪2,設置在工作區(qū)6的正上方。
[0027]所述主軸模芯3、套筒、軸桿所構成的組件固定在一支撐桿8上。
[0028]所述第一輪軸所處的傾斜角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在35?60度之間。
[0029]所述進線裝置固定在一豎向固定桿上,該豎向固定桿的上端連接一橫向固定桿上,所述橫向固定桿固定在走線通道上部的固定塊上。
[0030]實施例:
[0031]如圖2所示,以下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的工作原理:
[0032]a.自粘線9通過飛叉組件I,夾持在線頭夾剪2處(拉出需要繞線的長度);
[0033]b.飛叉組件I轉動一圈,將自粘線9纏繞在工作區(qū)6的主軸模芯3上,初步對線圈內圈定型;
[0034]c.線圈內圈定型后,飛叉組件I與主軸旋轉組件5帶動的主軸模芯3同方向旋轉,且飛叉組件I的轉速是主軸模芯處旋轉轉速的2倍;
[0035]d.繞完指定圈數(shù)后,飛叉組件I處的自粘線尾與主軸模芯3處的自粘線線頭都成型在線圈的最外層(故稱之為α線圈);
[0036]e.繞線完成后,脫模組件4退出產品型芯,通過機械手推出工作區(qū)6。
[003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基于電機旋轉軸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機包括: 支撐平臺(7); 固定于支撐平臺(7)上表面的主軸旋轉組件(5),所述主軸旋轉組件(5)包括電機,電機上設置有旋轉軸,該旋轉軸端部設置有主動輪軸(10),主動輪軸(10)上套有皮帶,皮帶另一端套在被動輪軸(11)上,所述被動輪軸(11)置于主動輪軸(10)的正上方,其中心處固定有軸桿; 脫膜組件(4),所述脫膜組件(4)固定在主軸旋轉組件(5)的上端,在脫膜組件(4)的前端上部,設置有軸桿定位套,軸桿的端部套在該軸桿定位套上; 主軸模芯(3),所述主軸模芯(3)與軸桿連接,在軸桿上套有彈簧(12),所述彈簧(12)置于一套筒內,該套筒前端連接主軸模芯外部殼體,后端連接在被動輪軸(11)的外殼上,所述主軸模芯(3)連接有旋轉軸,該旋轉軸端部露出于主軸模芯外部殼體; 飛叉組件(I),所述飛叉組件(I)包括第一輪軸、第二輪軸、第三輪軸、飛叉支架,所述飛叉支架固定在一繞線部前端,其端部水平方向伸出一支桿,在該支桿末端設置有傾斜角度,在該傾斜角度處設置第一輪軸,在該支桿與繞線部的連接處上端,設置有第二輪軸,第二輪軸的繞線方向與第一輪軸的繞線方向垂直,所述第三輪軸設置在飛叉組件(I)的下部,其與第二輪軸的繞線方向相同,在第三輪軸旁邊,設置有走線通道,該通道另一端朝向自粘線(9)的進線裝置; 線頭夾剪(2),設置在工作區(qū)(6)的正上方。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電機旋轉軸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模芯(3)、套筒、軸桿所構成的組件固定在一支撐桿(8)上。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電機旋轉軸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輪軸所處的傾斜角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在35?60度之間。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電機旋轉軸全自動阿爾法繞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線裝置固定在一豎向固定桿上,該豎向固定桿的上端連接一橫向固定桿上,所述橫向固定桿固定在走線通道上部的固定塊上。
【文檔編號】H01F41/071GK205656956SQ201620431828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3日 公開號201620431828.7, CN 201620431828, CN 205656956 U, CN 205656956U, CN-U-205656956, CN201620431828, CN201620431828.7, CN205656956 U, CN205656956U
【發(fā)明人】周華國, 廖建勇, 周富強
【申請人】深圳市合力士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