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在連接器(4)中,包括:第一連接器殼體(5),其包括:具有大致筒狀的罩部(52),該罩部要外配合于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筒狀部(82)的外周;和鎖定臂(53),該鎖定臂與端子收容部(51)一體地形成,使得鎖定臂(53)的自由端側在與筒狀部(8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偏轉(zhuǎn)和變形;以及第二連接器殼體(8),其包括:筒狀部(82);和鎖定突起(83),該鎖定突起設置成從筒狀部(82)的外表面突出,并且當筒狀部(82)與罩部(52)之間的配合長度達到預定值時,該鎖定突起與鎖定臂(53)接合,第一連接器殼體(5)由耐水解材料形成。
【專利說明】
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器?!颈尘凹夹g】[0002 ]圖6至9示出在下面的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連接器。
[0003]如圖6所示,連接器100包括第一連接器殼體110和第二連接器殼體120。
[0004]第一連接器殼體110包括罩部111和鎖定臂112。大致成型為筒狀的罩部111配合到用作連接配合部的第二連接器殼體120的筒狀部121的外周。鎖定臂112與第一連接器殼體 110—體地形成。
[0005]鎖定臂112包括直立部113和臂本體114。直立部113從靠近第一連接器殼體110的基端(圖6中的右端)的位置上升。臂本體114從直立部113的末端朝著罩部111的前端側延伸。臂本體114形成為該臂本體114的末端114a用作自由端的單端支撐梁狀。當?shù)谝贿B接器殼體110與第二連接器殼體120互相配合時,如圖8所示,臂本體114的末端114a側在與后述的筒狀部121的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圖6中的箭頭XI的方向或圖8中的箭頭R1的方向)上偏轉(zhuǎn)和變形,使得臂本體114的末端114a側能夠允許第二連接器殼體120的鎖定突起122移動。
[0006]另外,臂本體114在靠近自由端的位置包括與后述的第二連接器殼體120的鎖定突起122接合的腔114b。
[0007]解除臂115與鎖定臂112—體地形成。解除臂115包括臂部115a和操作部115b。臂部 115a從鎖定臂112的末端114a的兩端部朝著第一連接器殼體110的基端側延伸。一對臂部 115a的末端通過操作部115b互相連接。
[0008]如圖9所示,當解除臂115的操作部115b在箭頭Z1的方向上被下推時,臂部115a相應地擺動,使得連接于臂部115a的基端的鎖定臂112的末端114a能夠在箭頭R1的方向上移位。因此,當解除臂115的操作部115b被下推時,鎖定臂112與鎖定突起12 2之間的接合被解除,使得連接器殼體能夠互相分離。
[0009]第二連接器殼體120包括筒狀部121和鎖定突起122。前述的罩部111配合到筒狀部 121的外周。鎖定突起122設置成從筒狀部121的外表面突出。當筒狀部121與罩部111之間的配合長度達到預定值時,如圖9所示,鎖定突起122與鎖定臂112接合,從而鎖定第一連接器殼體110與第二連接器殼體120之間的配合狀態(tài)。[〇〇1〇]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11]專利文獻
[0012]專利文獻 l:JP-A-2001-250636
【發(fā)明內(nèi)容】
[0013]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〇〇14]構成根據(jù)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100的第一連接器殼體110或第二連接器殼體120通常通過諸如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這樣的合成樹脂的注射成型一體地形成。
[0015]然而,當由TOT形成的第一連接器殼體110或第二連接器殼體120在例如諸如車輛的發(fā)動機室這樣的高溫高濕環(huán)境長期使用時,存在機械強度可能由于水解作用引起的PBT 的劣化而降低的擔心。[〇〇16]因此,當重復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連接或脫離時,存在這樣的擔心:當連接器殼體互相連接或脫離時經(jīng)受彎曲載荷的鎖定臂可能由于材料的劣化而損壞。
[0017]因此,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器,其中,即使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長期使用,也能夠抑制當連接器殼體互相連接或脫離時經(jīng)受彎曲載荷的鎖定臂由于材料的劣化而損壞,使得鎖定臂能夠長期良好地使用。
[0018]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9]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下面描述的構造實現(xiàn)。
[0020](1)—種連接器,包括:[〇〇21 ]第一連接器殼體,其包括:具有大致筒狀的罩部,該罩部要配合于連接對方連接器殼體的筒狀部的外周;端子收容部,該端子收容部收容端子金具;和鎖定臂,該鎖定臂與所述端子收容部一體地形成,使得該鎖定臂的自由端側在與所述筒狀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偏轉(zhuǎn)和變形;以及
[0022]第二連接器殼體,其包括:所述筒狀部;和鎖定突起,該鎖定突起設置成從所述筒狀部的外表面突出,并且當所述筒狀部與所述端子收容部之間的配合長度達到預定值時, 該鎖定突起與所述鎖定臂接合,
[0023]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殼體由耐水解材料形成。
[0024](2)根據(jù)構造(1)的連接器,其中,從所述端子收容部上升的所述鎖定臂的基端部形成為彎曲載荷難以集中的平滑彎曲狀。[〇〇25](3)根據(jù)構造(2)的連接器,
[0026]其中,所述鎖定臂包括:平板狀的板簧部,該板簧部在所述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配合方向上從所述基端部的末端延伸;和突起接合部,該突起接合部具有接合孔并且設置于所述板簧部的末端,所述鎖定突起與所述接合孔接合,并且
[0027]其中,所述突起接合部形成為比所述板簧部厚。
[0028]根據(jù)前述構造(1),即使當由耐水解材料形成的第一連接器殼體在諸如發(fā)動機室這樣的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長期使用時,材料特性也難以劣化。即使當重復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連接/斷開時,也能夠抑制經(jīng)受彎曲載荷的鎖定臂由于材料的劣化而損壞。因此,鎖定臂能夠長期良好使用。
[0029]根據(jù)前述構造(2),從所述端子收容部上升的所述鎖定臂的基端部形成為彎曲載荷難以集中的平滑彎曲狀。因此,當鎖定臂偏轉(zhuǎn)和變形以與第二連接器殼體的鎖定突起接合或者從鎖定突起脫離時,能夠防止彎曲載荷集中作用在鎖定臂的該基端部的一部分上。 因此,能夠提尚鎖定臂的耐久性。
[0030]根據(jù)前述構造(3),鎖定突起與之接合的接合孔形成在鎖定臂的突起接合部中。接合孔的形成不利于突起接合部的強度。然而,由于突起接合部形成為比板簧部厚,所以能夠提高突起接合部的強度。因此,能夠防止鎖定臂的突起接合部的強度低于板簧部的強度,使得能夠提尚鎖定臂的耐久性。
[0031]發(fā)明優(yōu)點
[0032]依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即使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長期使用時,也能夠抑制當連接器殼體互相連接或脫離時經(jīng)受彎曲載荷的鎖定臂由于材料的劣化而損壞。因此,鎖定臂能夠長期良好使用。
[0033]以上已經(jīng)簡要描述了本發(fā)明。當參考附圖通讀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未提到的模式 (在下文中稱為“實施例”)時,本發(fā)明的細節(jié)將更加清晰。【附圖說明】
[0034]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的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
[0035]圖2是圖1所示的第一連接器殼體中的鎖定臂的放大透視圖。
[0036]圖3是在圖2的箭頭B的方向觀看的視圖。
[0037]圖4是沿著線IV-1V截取的圖2所示的鎖定臂的截面圖。
[0038]圖5是圖1所示的連接器的縱向截面圖。
[0039]圖6是根據(jù)【背景技術】的連接器的主要部分的縱向截面圖。
[0040]圖7是圖6所示的第一連接器殼體的鎖定臂的放大透視圖。
[0041]圖8是示出圖6所示的第一連接器殼體與第二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配合的中途的狀態(tài)的縱向截面圖。
[0042]圖9是示出圖6所示的第一連接器殼體與第二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配合完成的狀態(tài)的縱向截面圖。
[0043]參考標記列表
[0044]4:連接器
[0045]5:第一連接器殼體
[0046]6:密封件[〇〇47]7:保持器
[0048]8:第二連接器殼體(連接配合部連接器殼體)
[0049]51:端子收容部
[0050]52:罩部
[0051]53:鎖定臂[〇〇52]54:間隙[〇〇53]71:殼體鎖定臂[〇〇54]81:端子排列空間
[0055]82:筒狀部
[0056]83:鎖定突起[〇〇57]524:保持器插入口
[0058]531:基端部
[0059]532:板簧部
[0060]533:突起接合部[0061 ]533a:接合孔【具體實施方式】
[0062]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的優(yōu)選實施例。
[006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的連接器4是防水連接器。如圖1所示,連接器4包括:第一連接器殼體5、密封件6、保持器7、和第二連接器殼體8。成型為筒狀的密封件6配合且安裝于后述的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端子收容部51。保持器7從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一個側面插入到第一連接器殼體5內(nèi)。第二連接器殼體8用作相對于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連接對方連接器殼體。
[0064]第一連接器殼體5由耐水解樹脂材料一體地形成。第一連接器殼體5包括端子收容部51、罩部52和鎖定臂53。端子收容部51收容未不出的第一端子金具。罩部52形成為圍繞端子收容部51的筒狀結構。鎖定臂53與端子收容部51—體地形成。[〇〇65] 例如,PBT-GF15可以用作用于形成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耐水解樹脂材料。PBT-GF15 是添加有15%的玻璃纖維含量以強化耐水解作用的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順便提及,在設計時,由于成型而引起的材料的許用應變不高于3%。在該實施例中,將許用應變設計成不高于2.5%,使得不存在引起高于2.5%的許用應變的應力集中的部分。
[0066]端子收容部51是大致形成為在向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配合方向(圖1中的箭頭X2的方向)上延伸的柱狀的區(qū)域。
[0067]如圖1所示,罩部52限定圍繞端子收容部51的間隙54,使得將后述的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筒狀部82能夠配合到間隙54內(nèi)。罩部52配合到配合于間隙54內(nèi)的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筒狀部82的外周。如圖1所示,根據(jù)該實施例的罩部52包括水平引導槽521和豎直引導槽 522。后述的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水平引導肋84可滑動地配合到水平引導槽521內(nèi)。后述的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豎直引導肋85可滑動地配合到豎直引導槽522內(nèi)。[〇〇68]當操作第一連接器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以互相配合時,后述的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水平引導肋84和豎直引導肋85配合到設置在罩部52中的水平引導槽521和豎直引導槽522內(nèi)。以這種方式,第一連接器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相對于彼此移動的方向受到限制,從而防止一個連接器殼體傾斜。從而,防止發(fā)生扭轉(zhuǎn)。
[0069] 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殼體5中,保持器插入口 524形成為穿過罩部52的一個側面523,如圖1所示。保持器插入口524是用于插入保持器7的開口。保持器插入口524設置在與端子收容部51的保持器插入部(未示出)對置的位置。因此,插入到保持器插入口 524 內(nèi)的保持器7的殼體鎖定臂71、臨時鎖定矛桿73和端子鎖定部(未示出)能夠通過保持器插入部而插入。
[0070]如圖1所示,保持器7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從在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一個側面開口的保持器插入口 524插入到第一連接器殼體5內(nèi)。圖1中的箭頭Y3指示保持器7的插入方向。
[0071]當保持器7插入到第一連接器殼體5內(nèi)時,保持器7能夠定位在臨時鎖定位置和常規(guī)鎖定位置。端子金具能夠在臨時鎖定位置插入到端子收容部51內(nèi)。防止插入到端子收容部51內(nèi)的端子金具在常規(guī)鎖定位置掉落。[〇〇72]假設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筒狀部82與端子收容部51之間的配合長度達到預定值, 使得第一連接器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之間的配合完成,如圖5所示。在這種情況下,鎖定臂53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上的鎖定突起83接合,從而鎖定第一連接器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之間的配合狀態(tài)。[〇〇73]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鎖定臂53與端子收容部51—體地形成,使得當?shù)诙B接器殼體8的筒狀部82配合到罩部52的內(nèi)側時,鎖定臂53的自由端側能夠在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筒狀部8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偏轉(zhuǎn)和變形。[〇〇74]具體地,如圖2至4所示,鎖定臂53包括基端部531、板簧部532、突起接合部533、一對連結臂部534、操作部535和止動部536?;瞬?31從端子收容部51上升。板簧部532大致成型為在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配合方向X2上從基端部531的末端(上端)朝著第一連接器殼體 5的前端側(第二連接器殼體8側)延伸的平板。突起接合部533設置在板簧部532的末端,使得第二連接器殼體8上的鎖定突起83能夠與突起接合部533接合。板簧部532形成為末端用作自由端的單端支撐梁狀。一對連結臂部534從突起接合部533的兩側朝著第一連接器殼體 5的后端側延伸。一對連結臂部534的后端部通過操作部535互相連結。止動部536設置成從連結臂部534的側面突出。在連結臂部534的下方確保間隙。[〇〇75]如圖2和圖4所示,突起接合部533具有接合孔533a,第二連接器殼體8上的鎖定突起83與該接合孔533a接合。
[0076]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鎖定臂53的情況下,在第一連接器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之間的配合途中,板簧部532在與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箭頭Z2的方向(參見圖4)上偏轉(zhuǎn)和變形。從而,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鎖定突起83能夠在突起接合部533的下方滑動。當?shù)谝贿B接器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之間的配合完成時,突起接合部533的位置由于板簧部532的恢復力而返回偏轉(zhuǎn)和變形之前的初始位置。從而,如圖5所示,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鎖定突起83與接合孔533a接合,從而鎖定第一連接器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之間的連接。[〇〇77] 假設連結臂部534由于操作部535的下推而擺動,從而引起連接于連結臂部534的前端的突起接合部533在箭頭Z2的方向(參見圖4)上的向上移動。在這種情況下,突起接合部533與鎖定突起83之間的接合被解除,使得第一連接器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能夠互相脫離。[〇〇78] 連結臂部534上的止動部536(參見圖2和3)能夠抵接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未示出的干涉部。止動部536是當在與箭頭Z1的方向相反方向上的力施加于操作部535側時,防止連結臂部534過度移位從而損壞的區(qū)域。[〇〇79]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鎖定臂53中,從端子收容部51上升的基端部531形成為彎曲載荷難以集中的平滑彎曲狀。因此,當板簧部532在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配合途中或操作部535 的下推期間偏轉(zhuǎn)和變形時,剪切應力不集中在基端部531上,而是能夠在板簧部532上的寬范圍中分散。由圖4中的單點劃線指示的板簧部532上的區(qū)域L1表示當板簧部532偏轉(zhuǎn)和變形時剪切應力分散并且作用的區(qū)域。
[0080]另外,在該實施例的情況下,如圖4所示,將鎖定臂53的突起接合部533的厚度tl設定為比板簧部532的厚度t2大。即,突起接合部533形成為比板簧部532厚。
[0081]密封件6成型為外部配合到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端子收容部51的筒狀。密封件6由合成橡膠或具有適度彈性的天然橡膠一體地成型。[〇〇82]如圖5所示,密封件6的內(nèi)周面61是與端子收容部51的外周面進行緊密接觸的光滑面。另外,兩個環(huán)狀突起(肋部)621設置在密封件6的外周面62中,使得兩個環(huán)狀突起621能夠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筒狀部82的內(nèi)周進行緊密接觸。如圖5所示,密封件6的內(nèi)周面61與端子收容部51的外周面緊密接觸,并且外周面62的環(huán)狀突起621與筒狀部82的內(nèi)周面緊密接觸。從而,能夠確保殼體內(nèi)的防水性。
[0083]第二連接器殼體8是固定地設置在裝置等的殼體9中的殼體。另外,第二連接器殼體8是由通過將玻璃纖維添加到樹脂而提高了強度的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制成的一體成型品。如圖1所示,第二連接器殼體8包括端子排列空間81、筒狀部82、鎖定突起 83、水平引導肋84和豎直引導肋85。第二端子金具的末端部在端子排列空間81中突出。
[0084]順便提及,第二連接器殼體8不具有像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鎖定臂53—樣需要偏轉(zhuǎn)和變形的區(qū)域。因此,可以使用比第一連接器殼體5強度低的材料。[〇〇85] 端子排列空間81是這樣一種空間:第二端子金具(未示出)的末端部在該空間突出,使得該第二端子金具能夠配合于端子收容部51內(nèi)的第一端子金具。[〇〇86]筒狀部82成型為圍繞端子排列空間81從而限定端子排列空間81的筒狀。筒狀部82 插入到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間隙54內(nèi),以配合于端子收容部51的外周。在該情況下,筒狀部 82配合于罩部52的內(nèi)周。如圖5所示,密封件6的環(huán)狀突起621與外部配合于端子收容部51的筒狀部82的內(nèi)周面緊密接觸。從而,密封了筒狀部82與端子收容部51之間的間隙。[〇〇87]鎖定突起83是設置成從筒狀部82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當筒狀部82與端子收容部 51之間的配合長度達到預定值時,鎖定突起83與鎖定臂53卡合,從而鎖定第一連接器殼體5 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如圖5所示。[〇〇88]當?shù)谝贿B接器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互相配合時,水平引導肋84與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水平引導槽521可滑動地接合。從而,防止發(fā)生殼體之間的傾斜。[〇〇89]當?shù)谝贿B接器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互相配合時,豎直引導肋85與第一連接器殼體5的豎直引導槽522可滑動地接合。從而,防止發(fā)生殼體之間的傾斜。
[0090]S卩,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殼體5和第二連接器殼體8中,第二連接器殼體8 的水平引導肋84和豎直引導肋85與設置在第一連接器殼體5中的水平引導槽521和豎直引導槽522接合。以這種方式,限制了連接器殼體相對于彼此移動的方向,從而防止發(fā)生從配合方向傾斜。
[0091]在根據(jù)前述實施例的連接器4的構造的情況下,即使當由耐水解材料形成的第一連接器殼體5在諸如發(fā)動機室這樣的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長期使用時,也難以發(fā)生材料特性的劣化。因此,即使當重復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連接/斷開時,也能夠抑制經(jīng)受彎曲載荷的鎖定臂53由于材料的劣化而損壞。因此,鎖定臂53能夠長期良好使用。[〇〇92]另外,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連接器4的構造的情況下,從端子收容部51上升的鎖定臂 53的基端部531形成為彎曲載荷難以集中的平滑彎曲狀。因此,當鎖定臂53偏轉(zhuǎn)和變形以與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鎖定突起83接合或者從鎖定突起83脫離時,能夠防止彎曲載荷集中作用在鎖定臂53的基端部531的一部分上。從而,能夠提高鎖定臂53的耐久性。
[0093]另外,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連接器4的構造的情況下,鎖定突起83與之接合的接合孔 533a形成在鎖定臂53的突起接合部533中。接合孔533a的形成不利于突起接合部533的強度。然而,突起接合部533形成為比板簧部532厚,使得能夠提高突起接合部533的強度。因此,能夠防止鎖定臂53的突起接合部533的強度低于板簧部532的強度,使得能夠提高鎖定臂53的耐久性。
[0094]另外,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連接器4的構造的情況下,在連結臂部534的下方確保了間隙。因此,即使當一些力施加于操作部535時,突起接合部533也不被舉起,使得能夠防止接合孔533a與鎖定突起83之間的意外脫離。
[0095]順便提及,本發(fā)明不限于前述實施例。然而,可以對本發(fā)明適當?shù)剡M行修改、改進等。除此之外,只要能夠?qū)崿F(xiàn)本發(fā)明,則前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構成部件的材料、形狀、尺寸、 數(shù)量、布置位置等不受限制,而是可以任意地設定。[〇〇96]例如,具有鎖定臂的第一連接器殼體的材料不限于TOT-GF15??梢允褂闷渌哂心退庑缘臉渲牧?。另外,保持器或第二連接器殼體可以由與第一連接器殼體的樹脂材料相同的樹脂材料形成。
[0097]順便提及,具有提高的耐水解性的樹脂材料比具有較差耐水解性的普通樹脂材料更貴。因此,不具有當連接器殼體互相連接或脫離時需要偏轉(zhuǎn)和變形的區(qū)域的第二連接器殼體由比第一連接器殼體的樹脂材料更便宜的樹脂材料形成。從而,能夠?qū)崿F(xiàn)成本的降低。
[0098]這里,分別在下面的條目[1]至[3]中簡要概括并且列出了前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的實施例的特征。
[0099][1]—種連接器(4),包括:第一連接器殼體(5),其包括:具有大致筒狀的罩部 (52),該罩部要配合于連接對方連接器殼體(第二連接器殼體8)的筒狀部(82)的外周;端子收容部(51),該端子收容部收容端子金具;和鎖定臂(53),該鎖定臂與所述端子收容部(51) 一體地形成,使得該鎖定臂(53)的自由端側在與所述筒狀部(8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偏轉(zhuǎn)和變形;以及第二連接器殼體(8),其包括:所述筒狀部(82);和鎖定突起(83),該鎖定突起設置成從所述筒狀部(82)的外表面突出,并且當所述筒狀部(82)與所述端子收容部(51)之間的配合長度達到預定值時,該鎖定突起與所述鎖定臂(53)接合,
[0100]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殼體(5)由耐水解材料形成。[〇1〇1][2]根據(jù)前述條目[1]的連接器(4),其中,從所述端子收容部(51)上升的所述鎖定臂(53)的基端部(531)形成為彎曲載荷難以集中的平滑彎曲狀。
[0102][3]根據(jù)前述條目[2]的連接器(4),
[0103]其中,所述鎖定臂(53)包括:具有平板狀的板簧部(532),該板簧部在所述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配合方向(X2)上從所述基端部(531)的末端延伸;和突起接合部(533),該突起接合部具有接合孔(533a)并且設置于所述板簧部(532)的末端,所述鎖定突起(83)與所述接合孔接合,并且
[0104]其中,所述突起接合部(533)形成為比所述板簧部(532)厚。[〇1〇5] 本申請基于2014年3月31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專利申請N0.2014-072817),該專利申請的內(nèi)容通過引用并入此處。
[0106]工業(yè)實用性
[0107]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即使當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長期使用時,也能夠抑制當連接器殼體互相連接或脫離時經(jīng)受彎曲載荷作用的鎖定臂由于材料的劣化而損壞。從而, 鎖定臂能夠長期良好使用。
【主權項】
1.一種連接器,包括:第一連接器殼體,其包括:具有大致筒狀的罩部,該罩部要配合于連接對方連接器殼體的筒狀部的外周;端子收容部,該端子收容部收容端子金具;和鎖定臂,該鎖定臂與所述端子收容部一體地形成,使得該鎖定臂的自由端側在與所述 筒狀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偏轉(zhuǎn)和變形;以及 第二連接器殼體,其包括:所述筒狀部;和鎖定突起,該鎖定突起設置成從所述筒狀部的外表面突出,并且當所述筒狀部與所述 端子收容部之間的配合長度達到預定值時,該鎖定突起與所述鎖定臂接合,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殼體由耐水解材料形成。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從所述端子收容部上升的所述鎖定臂的基端部形成為彎曲載荷難以集中的平滑 彎曲狀。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鎖定臂包括:平板狀的板簧部,該板簧部在所述連接器殼體之間的配合方向上從所述基端部的末端 延伸;和突起接合部,該突起接合部具有接合孔并且設置于所述板簧部的末端,所述鎖定突起 與所述接合孔接合,并且其中,所述突起接合部形成為比所述板簧部厚。
【文檔編號】H01R13/639GK106030929SQ201580011018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3月20日
【發(fā)明人】木田耕輔
【申請人】矢崎總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