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和連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包括連接器端子的電連接器,該連接器端子要被插入在殼體中形成的端子空間內,并且具有阻止將連接器端子從端子空間拉出的矛部。
【背景技術】
[0002]某種連接器端子被插入在殼體中形成的端子空間內。該連接器端子形成有一個或多個矛部,用于即使連接至連接器端子的線纜被拉扯,也能阻止將該連接器端子從端子空間拉出。
[0003]圖32是在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1999-3739號中公開的具有矛部的傳統(tǒng)連接器端子的透視圖。
[0004]所示的連接器端子1017包括中空的并且具有矩形截面的接觸部1018。彈性接觸片1024被形成于接觸部1018的上表面上。彈性接觸片1024包括平坦部分1026和凸起部分1025,該凸起部分1025在平坦部分1026之上的中心處突出,并且與連接器殼體的接合孔(未示出)嚙合。
[0005]圖33是在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2005-85649號中公開的具有一對矛部的另一傳統(tǒng)連接器端子的透視圖。
[0006]所示的連接器端子包括中空并具有矩形截面的主體1101。主體1101在其左側壁和右側壁1102和1103上形成有一對矛部1104f。每個矛部1104從左側壁和右側壁1102和1103向外傾斜,使得矛部1104的部分在方向1105上遠離左側壁和右側壁1102和1103,其中銷(未示出)在方向1105上被插入主體1101內。
[0007]在一個或多個矛部抵接在端子空間的頂部和/或側壁上的情況下,圖32和33所示的傳統(tǒng)連接器端子被插入端子空間內,并且因此,該一個或多個矛部被閉合。如果在連接器端子被插入端子空間內時,由端子空間的頂部和/或側壁在一個或多個矛部的近端處壓緊該矛部。則一個或多個矛部有時以其近端被閉合的形式而塑性變形。因此,一個或多個矛部不能被打開,并且相應地,如果強拉線纜,可將連接器端子從端子空間拉出。
【發(fā)明內容】
[0008]鑒于上文提到的傳統(tǒng)連接器端子中的問題,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和/或端子,其每一個能夠防止一個或多個矛部塑性變形,從而保證了連接器端子與端子空間的機械連接的高可靠性。
[0009]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連接器端子的電連接器。
[0010]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包括:包含在其中形成的端子空間的殼體;以及可操作以被容納在端子空間中的連接器端子,其中,連接器端子包括:可操作以被插入端子空間內的端子主體;以及在端子主體處形成的用于阻止將端子主體從端子空間拉出的至少一個矛部;端子空間包括一對壁,當端子主體被插入端子空間內時,至少一個矛部與一對壁嚙合;至少一個矛部包括:以第一傾斜角從端子主體向外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與第一部分的遠端延續(xù),并且相對于端子主體向第一部分之外擴展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每一個是彈性可變形的;在端子主體和一對壁中的每一個之間形成空隙;并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每一個能夠在彈性變形的狀況下穿過該空隙。
[0011]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中,在連接器端子的端子主體和在端子空間中形成的每個壁之間形成有空隙,矛部的第二部分能夠穿過該空隙。因此,可以保證在連接器端子的端子主體和每個壁之間有足夠的間隙,并且由此,矛部在比其近端更接近其遠端的位置處接觸每個壁。相應地,矛部能夠維持其彈性恢復力,從而防止其近端塑性變形。
[0012]除了第一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如下技術特征:其中,以如下方式構建空隙:使得當端子主體被插入端子空間內時,至少一個矛部在比所述至少一個矛部在其長度方向上的中心更接近至少一個矛部的遠端的位置處接觸一對壁中的每一個。
[0013]通過這樣設計矛部,對于矛部來說避免在其近端處接觸每個壁是可能的。
[0014]除了第一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提供如下技術特征:其中,第二部分在更接近其遠端的位置處更遠離端子主體。
[0015]隨著連接器端子的端子主體前進,矛部接觸壁的位置朝向矛部的遠端移動。因此,矛部可根據(jù)第二部分和端子主體之間的距離逐漸閉合。因此,通過避免矛部受到壁的干擾,連接器端子可被平滑地插入端子空間內。
[0016]除了第一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提供如下技術特征:其中,第二部分以比第一傾斜角大的第二傾斜角相對于端子主體傾斜。
[0017]除了第一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提供如下技術特征:其中,第二部分由延續(xù)至第一部分的遠端的U形部分構成。
[0018]除了第五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六方面提供如下技術特征:其中,通過向外折疊第一部分的遠端來制造第二部分。
[0019]除了第一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七方面提供如下技術特征:其中,從端子主體的側壁的一部分中制造至少一個矛部,其中部分地切割該側壁的一部分,并且使其相對于端子主體而立起。
[0020]除了第一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八方面提供如下技術特征:其中,一對壁中的每一個形成有傾斜表面,使得擴大了在該一對壁之間的距離。
[0021 ]除了第五方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九方面提供如下技術特征:其中,第二部分在其端表面處形成有傾斜表面。
[0022]將在下面描述由前述本發(fā)明得到的好處。
[0023]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中,在連接器端子的端子主體和在端子空間中形成的每個壁之間形成有空隙。矛部的第二部分被設計為能夠穿過該空隙。由于可以保證在連接器端子的端子主體和每個壁之間有足夠的間隙,因此矛部在比其近端更接近其遠端的位置處接觸每個壁。相應地,矛部能夠維持其彈性恢復力,從而防止其近端塑性變形。因此,防止矛部塑性變形是可能的,從而保證了在連接器端子和端子空間之間的連接的高可靠性。
[0024]將在下面描述由前述本發(fā)明得到的好處。
[002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端子被插入端子空間內,并且因此,彈性接觸片的折疊部分運行到凸起部分之上,使得彈性接觸片的部分暴露于端子主體之外,并且進一步地,作為自由端的彈性接觸片的第二端接觸下壁,從而用作用于支持彈性接觸片的支點。因此,在還未被插入殼體內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端子使防止彈性接觸片被損壞和/或變形成為可能,并且進一步地,當連接器端子被插入殼體時保證了足夠的彈簧長度,從而保證了在彈性接觸片和另一端子之間的必要的接觸壓力。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第一電連接器的透視圖;
[0027]圖2是圖1所示的第一電連接器的正視圖;
[0028]圖3是連接器端子的透視圖;
[0029]圖4是圖3所示的連接器端子的側視圖;
[0030]圖5是圖4所示的連接器端子的部分截面圖;
[0031 ]圖6是圖3所示的連接器端子的正視圖;
[0032]圖7是圖4所示的連接器端子的側視圖,示出了彈性接觸片被抬起,從而導致該彈性接觸片突出于端子主體之外;
[0033]圖8是圖7所示的連接器端子的正視圖;
[0034]圖9是圖1所示的突出端子的透視圖;
[0035]圖1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第二電連接器的透視圖;
[0036]圖11是圖10所示的第二電連接器的正視圖;
[0037]圖12是圖10所示的第二電連接器的第一圓柱形端子的透視圖;
[0038]圖13是圖10所示的第二電連接器的第二圓柱形端子的透視圖;
[0039]圖14是示出其中圖1所示的第一連接器端子和圖10所示的第二連接器端子彼此適配的狀態(tài)的截面圖;
[0040]圖15是示出其中圖1所示的第一連接器端子和圖10所示的第二連接器端子彼此適配的狀態(tài)的透視截面圖;
[0041]圖16是示出接著圖15的其中圖1所示的第一連接器端子和圖10所示的第二連接器端子彼此適配的狀態(tài)的透視截面圖;
[0042]圖17是示出其中第一連接器端子和圖14所示的第二連接器端子彼此適配的狀態(tài)的截面圖;
[0043]圖18是示出其中第一連接器端子和圖15所示的第二連接器端子彼此適配的狀態(tài)的部分放大的截面圖;
[0044]圖19是示出從圖18中的其中第一連接器端子和第二連接器端子彼此適配的狀態(tài)中篩選出的狀態(tài)的部分放大的截面圖;
[0045]圖20是示出圖3所示的第一連接器端子和圖12所示的第一圓柱形端子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的部分截面圖;
[0046]圖21是示出圖3所示的第一連接器端子和圖12所示的第一圓柱形端子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的透視圖;
[0047]圖22是示出第一連接器端子和圖21所示的第一圓柱形端子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的部分截面圖;
[0048]圖23A是圖3所示的連接器端子所插入的端子空間的部分截面圖;
[0049]圖23B是接著圖23A的其中彈性接觸片在凸起部分上運行的端子空間的部分截面圖;
[0050]圖24是根據(jù)一個變體的包括彈性接觸片的連接器端子的側視圖;
[0051 ]圖25是根據(jù)一個變體的圖24所示的連接器端子的仰視圖;
[0052]圖26是示出圖3所示的連接器端子的部分截面圖,其示出連接器端子被插入端子空間內之前的狀態(tài);
[0053]圖27是示出圖3所示的連接器端子的部分截面圖,其示出接著圖26的連接器端子被插入端子空間內之后的狀態(tài);
[0054]圖28是根據(jù)第一變體的圖3所示的連接器端子的部分截面圖,其示出連接器端子被插入端子空間內之前的狀態(tài);
[0055]圖29是連接器端子的部分截面圖,其示出接著圖28的連接器端子被插入端子空間內之后的狀態(tài);
[0056]圖30是根據(jù)第二變體的圖3所示的連接器端子的部分截面圖,其示出連接器端子被插入端子空間內之前的狀態(tài);
[0057]圖31是連接器端子的部分截面圖,其示出接著圖30的連接器端子被插入端子空間內之后的狀態(tài);
[0058]圖32是傳統(tǒng)連接器端子的透視圖;以及
[0059]圖33是另一傳統(tǒng)連接器端子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0]將在下文中參照附圖闡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端子。
[0061]在說明書中,關于短語“前和后”,詞“前”表示兩個電連接器通過其彼此適配的一側,并且詞“后”表示“前”的相對側O
[0062]例如,圖1所示的第一電連接器10和圖10所示的第二電連接器20可被用于將各種類型的傳感器與線束進行連接。第二電連接器2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端子。
[0063]首先,下文中參照圖1至9闡述第一電連接器10。
[0064]如圖1、2和14所不,第一電連接器10包括:外殼11 (第一殼體),圖10所不的第二電連接器20被適配至該外殼11內;多個第一接觸端子12(連接器端子),第一電連接器10通過該多個第一接觸端子12與第二電連接器20電連接;以及突起端子13,第一電連接器10通過該突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