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存儲卡等卡取出自如地插入的卡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已知能夠同時插入多種卡的卡連接器。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兩級重疊地插入微型S頂卡和微型SD卡的卡連接器。
[0003]另外,近年來,存儲卡等卡具有愈發(fā)小型化的傾向。例如,取代現(xiàn)在為主流的微型SIM卡的、與其相比小型的毫微(nano) SIM卡已登場。若卡的尺寸變更,則該卡插入的卡連接器的尺寸也需要變更。卡連接器由具有復雜形狀的多個部件構成。因此,為了制造這些部件,需要開發(fā)構造復雜的多個金屬模、設備。即,伴隨著巨大的開發(fā)周期和開發(fā)費用。如何縮短開發(fā)周期,如何快速地供給與新卡對應的卡連接器已成為問題。另外,如何使開發(fā)費用降低這一點也是問題。
[0004]現(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32415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5]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情況,其目的在于提供謀求了開發(fā)周期的縮短和開發(fā)費用的削減的卡連接器。
[0006]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本發(fā)明的卡連接器是卡取出自如地插入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備:外罩,其固定多個接觸件;以及殼,其具有第一殼部,該第一殼部在與外罩之間形成容納第一卡的尺寸的第一卡容納部,上述第一殼部具有引導壁,該引導壁朝第一卡容納部內側被切割立起而形成,禁止第一卡向第一卡容納部的插入,并引導比該第一卡小型的第二卡的在第一卡容納部內的位置及姿勢。
[000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卡連接器,除了殼的金屬模之外,能夠原樣地利用容納第一卡的卡連接器用的金屬模、設備。即,基本上,僅僅變更殼的金屬模而且是用于形成引導壁的一部分即可。因而,能夠大幅地抑制開發(fā)周期和開發(fā)費用。
[0008]在此,在本發(fā)明的卡連接器中,優(yōu)選地,上述引導壁具有容納于第一卡容納部的第二卡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面碰到的第一引導壁、以及在插入時引導第二卡的側端面的第二引導壁。
[0009]通過形成這些第一引導壁和第二引導壁,第二卡的位置、姿勢被穩(wěn)定化。
[0010]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卡連接器中,優(yōu)選地,上述殼還具備第二殼部,該第二殼部在與外罩之間形成第二卡容納部,該第二卡容納部容納隔著第一殼部置于與前述第一卡容納部重疊的位置的第三卡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分。
[0011]關于第三卡,在使用以往的尺寸的卡的情況下,不需要減小卡連接器的外形尺寸。因此,在將此種卡兩級重疊地插入的連接器的情況下,本發(fā)明更有效地被市場接納。
[0012]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抑制了卡連接器的開發(fā)周期和開發(fā)費用。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作為比較例的卡連接器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卡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卡連接器的外觀立體圖;
圖4是圖3所示的卡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0014]符號說明:
10A卡連接器
11第一卡容納部
11a第一插入口
12第二卡容納部
12a第二插入口
20外罩
21彈出棒
30、31a、31b 接觸件
31微型S頂卡用接觸件
32微型SD卡用接觸件
40A殼
41第一殼部
42第二殼部
50卡連接器
101微型S頂卡
102微型SD卡
103毫微S頂卡
411-414引導壁。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0016]在此,首先說明作為比較例的卡連接器。之后,轉而說明本發(fā)明的卡連接器。
[0017]圖1是作為比較例的卡連接器的外觀立體圖。
[0018]另外,圖2是圖1所示的卡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0019]該卡連接器10具有外罩20、接觸件30、以及殼40。
[0020]在外罩20與殼40之間,形成有第一插入口 11a和第二插入口 12a。
[0021]在第一插入口 lla的里處,形成有第一^容納部11。另外,在第二插入口 12a的里處,形成有第二卡容納部12。殼40具有第一殼部41,第一殼部41在與外罩20之間形成第一卡容納部11。另外,該殼40具有第二殼部42,第二殼部42在與外罩20之間形成第二卡容納部12。微型S頂卡101從第一插入口 lla被插入并容納于第一卡容納部11。微型SD卡102從第二插入口 12a被插入并容納于第二卡容納部12。但是,該微型SD卡102僅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分被容納于第二卡容納部12。微型SD卡102的從第二卡容納部12露出的部分置于第一殼部41上。
[0022]接觸件30是插入成形并固定于外罩20的部件。具體而言,連接有多個接觸件30的引線框被插入成形于外罩20。而且,該引線框通過成形后的切斷而分割為多個接觸件30 ο
[0023]這些多個接觸件30具有微型S頂卡101用的接觸件31和微型SD卡102用的接觸件32。該卡連接器10搭載于未圖示的電路基板上。在微型S頂卡101的背面(與圖1所示的面相對的背側的面),形成有負責電連接的焊盤(未圖示)。微型SIM卡101用的接觸件31接觸微型S頂卡101的焊盤。而且,該接觸件31中轉微型S頂卡101與電路基板之間的信號傳遞。另外,微型SD卡102在其前端部形成有負責電連接的接點(未圖示)。微型SD卡102用的接觸件32接觸插入第二卡容納部12的微型SD卡102的接點。而且,該接觸件32中轉微型SD卡102與電路基板之間的信號傳遞。
[0024]微型S頂卡101用的接觸件31形成有8根。但是,在這8根接觸件31之中,左側的2根接觸件31a預定用于特殊的用途中。這2根接觸件31a實際使用的情況極為稀少。SP,在標準的用途中僅使用其余6根接觸件31b。
[0025]在外罩20的右側里處,配置有彈出棒21。將微型S頂卡101插入第一容納部11。于是,彈出棒21被微型S頂卡101推動,相對于外罩20沿插入方向(箭頭I的方向)滑動。而且,若沿取出方向(箭頭E的方向)推動該彈出棒21,則微型S頂卡101變?yōu)閺牡谝蝗菁{部11突出的狀態(tài)。該突出狀態(tài)的微型SIM卡101能夠通過用手指或夾具捏住而從卡連接器10拔出。
[0026]在此,以作為以上比較例的卡連接器10實際制造并投入市場的情況為前提,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0027]圖3是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卡連接器的外觀立體圖。
[0028]另外,圖4是圖3所示的卡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0029]在這些圖3、圖4中,對與圖1、圖2所示的卡連接器10相同的要素,附以相同的符號并示出。而且,在此僅說明不同點。
[0030]圖3、圖4所示的卡連接器10A的與圖1、圖2所示的卡連接器10的不同點是在殼40A形成有引導壁411-414這一點。引導壁411-414形成于殼40A的區(qū)劃出第一^容納部11的第一殼部41。S卩,引導壁411-414是第一殼部41被朝第一卡容納部11的內側(下偵U)切割立起而形成的部件。這些引導壁411-414禁止微型S頂卡101(參照圖1)向第一卡容納部11的插入。而且這些引導壁411-414引導毫微S頂卡103的在第一卡容納部11內的位置及姿勢。在此,毫微S頂卡103是尺寸比微型S頂卡101小的存儲卡。毫微S頂卡103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面碰到這些引導壁411-414之中的1個引導壁413。另外,2個引導壁411、412在插入時引導毫微S頂卡103的側端面。該毫微S頂卡103具有左側里處的角被切除的形狀。其余1個引導壁414碰到毫微S頂卡103的切除形狀的斜邊。在毫微S頂卡103上下顛倒等不正確插入的情況下,由于沒有切除的角碰到引導壁414,故能夠檢測毫微SIM卡103的不正確插入。毫微SIM卡103通過這些引導壁411-414而穩(wěn)定地容納于第一卡容納部11內。
[0031]在此,在第一卡容納部11內,配置有8根接觸件31。這8根接觸件31之中的6根接觸件31b在毫微S頂卡103下也原樣地使用。在毫微S頂卡103,形成有與這6根接觸件31b接觸的焊盤(未圖示)。其余2根接觸件31a是僅在微型S頂卡101 (參照圖1)的特殊用途中使用的接觸件。因而,在此不使用。
[0032]在圖3、圖4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卡連接器10A的情況下,如上所述,與圖1所示的卡連接器10的不同點僅為殼40A。而且,該殼40A與圖1的殼40的不同點是基于切割立起的引導壁411-414的有無。因而,能夠僅通過部分變更殼40的制造用的金屬模來制作殼40A。S卩,殼40A的金屬模以外的其他金屬模、制造設備能夠原樣地沿用圖1、圖2所示的卡連接器10的制造用的部件。因而,與從最初開始重新開發(fā)毫微S頂卡103用的卡連接器的情況相比,大幅地縮短了開發(fā)周期。另外,還大幅地削減了開發(fā)費用。
[0033]而且,本實施方式的卡連接器10A是還使用尺寸比毫微S頂卡103大的微型SD卡102的卡連接器。因此,該卡連接器的外徑尺寸受微型SD卡102的尺寸制約。因而,即使新進行設計開發(fā)也不能過多地期待卡連接器的小型化的優(yōu)點。如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卡連接器10A的情況下,毫不進行小型化的可能性的追求。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卡連接器10A的情況下,未對應特殊用途下的使用方法。本實施方式的卡連接器10A通過這些分割而實現(xiàn)了開發(fā)周期的大幅縮短和開發(fā)費用的大幅降低。
[0034]此外,在此,雖然舉例說明了將微型S頂卡101變更為毫微S頂卡103的情況,但本發(fā)明能夠廣泛地適用于為小型化了的存儲卡且能夠與小型化前的存儲卡共通地使用接觸件的情況。
【主權項】
1.一種卡連接器,是卡取出自如地插入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備: 外罩,其固定多個接觸件;以及 殼,其具有第一殼部,該第一殼部在與所述外罩之間形成容納第一卡的尺寸的第一卡容納部, 所述第一殼部具有引導壁,該引導壁朝所述第一卡容納部內側被切割立起而形成,禁止所述第一卡向所述第一卡容納部的插入,并引導比該第一卡小型的第二卡的在該第一卡容納部內的位置及姿勢。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壁具有容納于所述第一卡容納部的所述第二卡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面碰到的第一引導壁、以及在插入時引導所述第二卡的側端面的第二引導壁。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還具有第二殼部,所述第二殼部在與所述外罩之間形成第二卡容納部,該第二卡容納部容納隔著所述第一殼部置于與所述第一卡容納部重疊的位置的第三卡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分。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謀求了開發(fā)周期的縮短和開發(fā)費用的削減的卡連接器。該卡連接器(10A)具備外罩(20)和殼(40A)。殼(40A)具有第一殼部(41),該第一殼部(41)在與外罩(20)之間形成第一卡容納部(11)。第一卡容納部(11)在尺寸方面可以容納微型SIM卡。但是,第一殼部(41)具有朝第一卡容納部(11)的內側被切割立起而形成的引導壁(411-414)。這些引導壁(411-414)禁止微型SIM卡向第一卡容納部(11)的插入。而且,這些引導壁(411-414)引導小型的毫微SIM卡(103)的在第一卡容納部(11)內的位置及姿勢。
【IPC分類】H01R13/64, H01R12/71, H01R13/631, H01R27/00
【公開號】CN105406220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53817
【發(fā)明人】巖崎正章, 渡邊樹
【申請人】泰科電子日本合同會社
【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