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場效應有機太陽能電池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太陽能電池等光伏器件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場效應太陽能電極及 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柔性、價格低廉、可大面積制備等優(yōu)點,具有巨大的市場前 景,成為學術研究與產業(yè)開發(fā)所關注的熱點。從實際應用角度考慮,實驗室有機太陽能電池 的光電轉換效率至少需要達到10 %,且壽命超過7年才有可能嘗試批量生產和商業(yè)應用。 近年來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提升取得了非常鼓舞人心的成果,多個研究組報導了 >8%的 效率,2012年更有小組已經達到了 10%這一器件效率門檻。從研究角度看,熱力學理論分 析認為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極限可以達到22 - 27%,因此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還有很 大的上升空間。目前,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手段主要有兩個:(1)設計新型活性材料 分子結構,包括降低給體分子帶隙寬度、降低給體材料HOMO能級、設計二維給體聚合物分 子骨架以及調節(jié)給體分子的分子量等;(2)優(yōu)化器件制備工藝:包括調控器件中材料界面, 材料形貌等。這些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器件的三個參數(shù):開路電壓V。。、短路電流Js。和填 充因子FF。然而研究發(fā)現(xiàn),L。與Js。相互制約,提升L。的同時往往以降低Js。為代價,反之 亦然,而影響FF的因素多而復雜,因此難以同時提高這三個性能參數(shù)。
[0003] 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普遍偏低,為了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 的光電轉換效率,研究者(1)從材料合成角度進行了活性材料分子結構設計包括降低給體 分子帶隙寬度、降低給體材料HOMO能級、設計二維給體聚合物分子骨架以及調節(jié)給體分子 的分子量等;這個方面的研究費時,費力,昂貴,目的性不強,而且還受制于器件的制備工 藝,不確定性因素很多。(2)從器件物理的角度出發(fā),研究者對器件的制備工藝進行了一系 列的研究。然而研究發(fā)現(xiàn),V。。與Js。相互制約,提升I。的同時往往以降低Js。為代價,反之 亦然,而影響FF的因素多而復雜,因此難以同時提高這三個性能參數(shù)。這類研究得到的工 藝參數(shù)只適用于某種或某類材料,并沒有普適性,因此這種方法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
[0004] 在2012年"納米快訊"上,研究者發(fā)表了用Cu20和硅作為活性材料,用幾十到幾百 納米寬的半透明的金屬作為太陽能電池的一個電極,在電極上方蓋上絕緣層和門電極。用 來調控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這種設計的缺陷在于:(1)器件能夠利用的光能會很少(半 透明電極的透光率只有40%) ;(2)由于電極大小的限制,使得器件的內阻增加,從而導致 器件的開路電壓很小,沒有實用價值。
【發(fā)明內容】
[0005]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場效應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如 下步驟:
[0006] 步驟一:在襯底上分別刻蝕陽電極、陰電極、以及獨立于所述陽電極、陰電極的門 電極,所述門電極與所述襯底至少一邊緣連通;
[0007] 步驟二:在所述門電極上利用原子層沉積法生長介電層;
[0008] 步驟三:在所述介電層上通過氣相聚合的方法原位生長陽極材料;然后對所述陽 極材料進行刻蝕,形成具有若干通孔的網狀陽極層;
[0009] 步驟四:在所述網狀陽極層上形成活性層,退火處理;所述活性層通過所述通孔 與所述介電層連接;
[0010] 步驟五:然后在所述活性層上形成陰極層。
[0011] 其中,所述門電極還還包括:開設于所述襯底中心的第一部分;以及開設于所述 第一部分與所述襯底邊緣之間的橋接部,用于連通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襯底邊緣。
[0012] 其中,所述門電極還包括與所述襯底邊緣連通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 第一部分通過所述橋接部連通。
[0013] 其中,所述門電極占所述襯底面積的10~20%。
[0014] 其中,所述網狀陽極層的占空比為1:1.5 ;所述網狀陽極層的材料為高分子聚合 物、金屬材料或導電氧化物;
[0015] 所述介電層材料為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或高分子聚合物;所述介電層的厚度 為10~10000納米。
[0016] 其中,所述活性層由空穴傳輸材料和活性材料構成。
[0017] 本發(fā)明還提供這種場效應有機太陽能電池,其從下至上依次包括:刻蝕有陽電極、 陰電極的襯底、介電層、網狀陽極層,活性層以及陰極層;所述襯底還刻蝕有獨立于所述陽 電極、陰電極的門電極,所述門電極與所述襯底至少一邊緣連通。
[0018] 其中,所述門電極還還包括:開設于所述襯底中心的第一部分;以及開設于所述 第一部分與所述襯底邊緣之間的橋接部,用于連通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襯底邊緣。
[0019] 其中,所述門電極還包括與所述襯底邊緣連通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 第一部分通過所述橋接部連通。
[0020] 其中,所述門電極占所述襯底面積的10~20%。
[0021] 其中,所述網狀陽極層的占空比為1:1.5 ;所述網狀陽極層的材料為高分子聚合 物、金屬材料或導電氧化物;
[0022] 所述介電層材料為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或高分子聚合物;所述介電層的厚度 為10~10000納米。
[0023] 其中,所述活性層由空穴傳輸材料和活性材料構成。
[0024]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場效應增強有機太陽能電池,其對現(xiàn)有場效應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進行改進,將柵極引出襯底形成門電極,用外加門控電壓調控器件內部電場以提升載流子 分離、輸運、收集效率,降低復合,從而從同時提高V%、Js。,F(xiàn)F值,最終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 率。該器件的實現(xiàn)不僅有望獲得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而且將進一步驗證電場提升載流子 傳輸和光伏性能機理的設想。
【附圖說明】
[0025] 圖1為現(xiàn)有場效應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襯底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6] 圖2為本發(fā)明場效應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襯底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7] 圖3為本發(fā)明場效應有機太陽能電池沿圖2中PP'線縱向剖切示意圖。
[0028] 圖4為本發(fā)明場效應有機太陽能電池在施加門電壓后的電流-電壓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詳細介紹。
[0030] 實施例1
[0031] 現(xiàn)有的場效應有機太陽能電池,如圖1所示,包括在襯底210刻蝕出的陽電極 220,、陰電極230和柵電極240。其中柵電極240 -般位于襯底210的中心部分。這種結構 不利于開路電壓I。、短路電流Js。和填充因子FF的提高。
[003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場效應有機太陽能電池,如圖2所示,其包括在襯底刻蝕出的 陽電極120,、陰電極130和門電極140,其中門電極140是對現(xiàn)有技術柵電極240的改進, 為了與現(xiàn)有的柵電極240區(qū)別,本發(fā)明命名為"門電極"。這樣,本發(fā)明的太陽能電池從下至 上依次包括:刻蝕有陽電極120、陰電極130的襯底110、介電層150、網狀陽極層160,活性 層170以及陰極層180。其中,所述門電極140是獨立于所述陽電極120、陰電極130在襯 底110形成,所述門電極140與所述襯底110至少一邊緣連通,用于將門電極140引出。
[0033]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方案可以是:門電極140還包括開設于所述襯底中心的第 一部分141 ;以及開設于所述第一部分141與所述襯底110邊緣之間的橋接部143,用于連 通所述第一部分141以及所述襯底110邊緣。
[0034] 進一步地,所述門電極140還包括與所述襯底110邊緣連通的第二部分142,所述 第二部分142與所述第一部分141通過所述橋接部143連通。第二部分142的開設是為了 方便器件的測試,占有面積越小越好。
[0035] 下面,結合圖2介紹這種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方法。
[0036]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場效應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