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得的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制造方法,依此法,在一表面,半導體內(nèi)形成至少一個槽,從表面伸向半導體內(nèi),通過掩模用離子注入法,在該槽的一部分形成一摻雜區(qū)。本發(fā)明還涉及用該方法制造的半導體器件。
該槽(例如可以是U-型或V-型)可在有源區(qū)間形成一隔離區(qū),諸如雙極電路中的絕緣島。另一個實施例中,槽內(nèi)設置導電層,例如,象由申請人提交并于1987年9月30日公開的歐洲專利申請EP0239151中敘述的那樣,形成電荷耦合器件的柵極。在該器件中,其傳輸通道限位于兩平行溝槽的臺面之中,沿臺面的側(cè)壁發(fā)生電荷傳輸。這些區(qū)域形成在側(cè)壁局部位置,限定電荷在通道中存貯的部位。
美國專利4,446,178描述了一種方法,用該方法以傾斜注入法對槽壁摻雜。在該方法中,摻雜區(qū)布設在整個槽長上。但是,往往需要把摻雜區(qū)布設于槽壁和/或槽底,或各槽的局部上,即只布設在槽長的一部分上。
但是,在與槽寬相比較深的窄槽中作摻雜區(qū)的局部注入,即,不覆蓋整個槽長的注入會含有重大的實際缺陷。一種顯而易見的方法是采用光刻膠的注入掩模。要做成界限分明的光刻膠掩模,而要在寬為2微米或更小,且深度大于3微米的槽中,留下露出槽底的一部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要光照光刻膠直至槽底,就需如此強大的照射劑量,以致表面附近的掩模界限會變得很差,然而,在較弱照射劑量下,將不會或不足以照射到槽底的光刻膠。
從美國專利4,756,793申請的開頭一段可以知道上述這類的方法。該已知的方法里,這些槽都臨時性地用填料填滿,如用光刻膠,實際上至少使之成為平面。在該平面上形成諸如鋁的金屬注入掩模,掩模有一個或多個窗口,以待后續(xù)的工序,將摻雜劑制作在槽或各槽中。然后,填料至少要從槽或各槽的注入掩模窗口處除去,至此,才通過注入掩模的窗口進行離子注入。然后再除掉注入掩模。
本發(fā)明其目的,正是在于提供一種方法,該方法包括遠比已知方法少的幾個步驟,且又極簡單,從而能保持掩模的高反差輪廓。
按照本發(fā)明,在開頭一段所述這樣的一種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表面和槽中形成一正性光刻膠層,在要施行離子注入的區(qū)域掩蔽光刻膠層防止受輻照,而光刻膠層無掩蔽的部分則受到輻照,此后,用影象轉(zhuǎn)換工藝使輻照過的光刻膠層部分變成不溶性物,接著,待進行離子注入?yún)^(qū),在第二次輻照工序中,使光刻膠層受到輻照,此后,通過顯影,將先前提到的輻照步驟中被掩蔽的光刻膠層的那些部分除去。從附圖的說明中將會明白,本方法所得到的注入掩模,在表面處有鮮明的界限,而同時,在要進行注入的整個層深各處都留下露出的槽來。
第一次輻照步驟要用較低的輻照劑量進行,以在表面處獲得一鮮明的掩模反差輪廓。用較低光照輻照劑量的一個可能的后果在于,光刻膠不能全部直到槽底都受輻照,而要形成注入掩模的窗口在槽深方向變得更大。但因存在注入掩模的陰影效應,這不會是個缺點。第二次輻照步驟只用于留下的光刻膠層可溶性的部分,所以可用較高的劑量進行輻照,使輻照貫射整個的光刻膠層厚度。這樣一來就確保在注入掩蔽窗口區(qū)處的整個槽深內(nèi)都能除去光刻膠。
參考實施例及所附的示意圖,將更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其中
圖1~7表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幾個工藝步驟;
圖8是按本發(fā)明的方法制造的一種器件的平面圖。
應注意到,圖是示意性的,并未按尺寸畫。
圖1~7純系示意性方式說明如何按本發(fā)明的方法,在很窄又較深的槽里,又只在槽或各槽的側(cè)壁和/或底部的長度的一部分,能夠注入形成一個或多個摻雜區(qū)。圖5的目的是示出器件一部分的透視圖;圖2~4和6以對應于圖5的正面的剖面圖表示出器件;圖7b沿槽的縱向給出剖面圖;而圖7a是用常規(guī)方法時得到的相同的剖面圖。
原材料,例如是硅半導體襯底1(參圖1)。蝕刻到表面2上的多個槽,圖3中只示出二個。這些槽例如有著約1微米的寬度和約4微米的深度,因而相對于它的深度來說是很窄的,可以用眾所周知的方法如反應離子刻蝕法(RIE)形成。這樣的多個槽可能為各種目的而制作,并常常用作單片集成電路部件之間的隔離槽。本實施例中,則是用在槽區(qū)外部表面2上的氧化物掩模4上蝕刻出各個槽3。該氧化層4厚度為0.5微米。通過光熱氧化,在槽3的側(cè)壁和底部生長厚約20nm的氧化層5(參見圖2)。
然后,將正性光刻膠層6制作在表面2上及各槽3中,用作注入掩模。這里“正性的”意味著,正常使用時,在光照射與顯影后,將會除去光照過部分的光刻膠。這兒介紹的例子中,Hunt公司出售的名為HPR204的光刻膠用作層6。槽外側(cè)層6的厚度大約為1.3微米(參見圖3)。
通過一掩模7來掩蔽待形成注入掩模的窗口區(qū)上的光刻膠層6,而輻照或光照光刻膠層6,圖3中以箭頭8表示之。光照強度選得比較低,要有效地給光刻膠層6以光照,但卻不足以在槽的全厚度上照射到槽底,大約只到槽的一半,到1至2微米深。這樣的較弱光強,就能提供界限分明的注入掩模。
下一步,進行影象轉(zhuǎn)換步驟,經(jīng)此步驟,在最后一步光刻膠顯影時,光照未被攔阻光刻膠6的部分會變?yōu)椴蝗苄晕?。這種影象轉(zhuǎn)變步驟已公知,例如,來自S.K.Jones等人的“應用于微米與亞微米圖案的影象轉(zhuǎn)變”一文,該文發(fā)表在Proc.Electr.Soc.1987,PP.190~210。因光照,光刻膠中形成了酸性物。經(jīng)光照后,以一種含NH3的氣體流通過這些器件,例如,溫度105℃下經(jīng)30分鐘,使光刻膠中光照過的酸性物區(qū),變成不溶性物區(qū)(在顯影液中)。
下一步(看圖4),進行無掩模光照步驟,在圖中以箭頭9示意。光照9的強度要這樣選擇,在給定的光照時間內(nèi),要照透光刻膠層6的全厚度,也就是槽3。通過此工序,要在隨后的顯影步驟中,使第1次光照步驟中受掩蔽的光刻膠層6的部分變成不溶性物。
將光刻膠層6在名為LSI,由Waycoat公司銷售的1∶1顯影劑溶液中加以顯影。這樣選擇顯影時間,在如圖4所示步驟中,至少受光照的部分的那些光刻膠6要從其整個層厚,直至槽底都被除去。因為在影象轉(zhuǎn)變步驟中,槽內(nèi)已變成不溶性物的光刻膠只約為槽深的一半,由于先是弱光照,所以,用顯影劑也能除去所得注入掩模以下槽中的光刻膠(看圖5)。因掩蔽是基于陰影效應,所以沒有害處。由單一光刻膠層形成的注入掩模10,包括槽3內(nèi)和槽上的窗口11現(xiàn)在就算制成了。應注意到,圖中只畫出在槽區(qū)形成的窗口11,但是很顯然,如果襯底的平面部位也是要摻雜的區(qū)域,那么,掩模中形成的窗口11應完全處于槽3的外面,即,例如,在各槽3之間的區(qū)域。
接著(看圖6),在各槽3中注入雜質(zhì),這里用箭頭12圖示。這些雜質(zhì)可以是,例如,n-或P-型摻雜劑。通過適當選擇注入角,以確定要摻雜的是槽的側(cè)壁還是槽底。本敘述的實施例中,角α是這樣選擇的,把一摻雜區(qū)13制作在各槽3的側(cè)壁上。通過注入角也能調(diào)整區(qū)域13的深度。如果對面?zhèn)缺谝獡诫s,半導體片本身要轉(zhuǎn)180°角。只要重復上述的工藝過程,也可以形成其他區(qū)域,例如,具有不同導電類型或相同導電類型而濃度不同的區(qū)域。注入后,可以除去注入掩模10,依此,器件將進一步進行所需的各工藝步驟,此已是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外,而因此不再贅述。
為了闡明本發(fā)明的效果,圖7a表示出含有窗口11邊緣的一個器件局部的,一個槽的縱剖面。該掩模10的直壁14并不垂直于表面2而是一個斜壁,所以在注入掩模10中的窗口11從頂?shù)降自絹碓綄?。由于陰影效應,被摻雜的槽壁的一部分可由在表面2上的掩模的那部分確定。槽的注入的和不注入的部分之間的邊界,在圖7a中以虛線15示出。為比較起見,圖7b表示出有圖7a相同剖面,但卻是用常規(guī)方法制造的光刻膠掩模10。光刻膠掩模10再次從正性光刻膠的那部分上形成,這些部分按常規(guī)方法用一次光照限定并通過顯影來除去。由于在槽3內(nèi)的光刻膠厚得多,因隨槽深方向衰減照射的光強,光刻膠掩模10得到的是圖7b所示的輪廓14,窗口11在垂直方向變小了。因此,在槽內(nèi)的窗口11要比在表面的要小,以致槽內(nèi)要注入的區(qū)域不再會是界限分明的了。
人們應注意到,圖7a的那樣光刻膠輪廓14,原則上也能用負性光刻膠與一次光照得到。但是,通常半導體工藝中以正性光刻膠為優(yōu),原因之一是負性膠更難制成小窗口,這就對要制造的器件的最小可行的尺寸加了限制。
圖8a和8b分別表示按上述的方法制造的一種電荷耦合器件的平面圖和沿b-b線的剖面圖。為了詳細地說明器件的結(jié)構(gòu)和工作,請參閱上述引用的歐洲專利申請0239151號的圖1ff,及其相應的敘述。該器件包括有一臺面型溝道21,它的縱向以兩個槽22為界。這些槽的側(cè)壁和底部都覆蓋著一薄氧化層5。這些槽還填上諸如多晶硅的導電材料條帶23,以構(gòu)成電荷耦合器件的柵電極。工作時,電荷成Z字形傳送通過該溝道,在圖8a中從左到右,每一步中,從臺面的一邊跳躍到臺面的對邊。臺面的兩邊,即槽22的側(cè)壁為此目的設有摻雜區(qū)24和25,分別地構(gòu)成傳送區(qū)與存儲區(qū)。各區(qū)24、25可以是具有相同的導電類型,例如n-型,假設器件為n-溝道型,則區(qū)域25的濃度比區(qū)域24的濃度高。這些區(qū)域24、25可用離子注入形成,摻雜較輕的區(qū)域24要先制作,例如,借助上述的方法形成的光掩模。為盡可能避免嚴格的對準工藝,這些區(qū)域要這樣安排,它們與隨后制作的區(qū)域25有重疊區(qū),于是,正好新的光刻膠注入掩模能使區(qū)域25其余的區(qū)域露出,供由第二次注入形成區(qū)域25。
很明顯,本發(fā)明不限于這里給出的實施例的內(nèi)容,對本發(fā)明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來說,對此都能夠作出很多改變。于是,如同上面引用過的美國專利4,446,178所敘述的那樣,將那些槽在相鄰的有源區(qū)之間形成絕緣區(qū),將電路的各元件制作在槽內(nèi)。不同于這里說過的多種光刻膠也能替用于所說的方法中,同樣,光刻膠也可不用光(可見光或紫外線)而用電子輻照。用電子束輻照正性光刻膠,直至槽底也是可能的。也可以這種方法制成這樣的一種注入掩模10(見圖5和6),該掩模伸向槽3的底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制造方法,依此法,一半導體本體在表面上至少形成一個槽,該槽從表面延伸到半導體本體內(nèi),通過掩模用離子注入法,在該槽的一部分形成一摻雜區(qū),其特征在于,將一正性光刻膠層制作在表面上與槽內(nèi),將待進行離子注入的區(qū)域的光刻膠層加掩蔽以防止輻照,而光刻膠層不加掩蔽的部分受到輻照,此后,通過一影象轉(zhuǎn)變處理,使光刻膠層輻照過的部分變成不溶性物,在后續(xù)步驟中,在第二次輻照步驟中,對待進行離子注入的區(qū)域的光刻膠層施加輻照,此后,經(jīng)顯影將上述的第一次輻照步驟時掩蔽著的光刻膠層部分除去。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輻照步驟進行的輻照劑量,要比第一次輻照高。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摻雜區(qū)制作在槽的一側(cè)壁上,在該區(qū)上是用對表面小于90°的角進行離子注入的。
4.按照前述任何一項權(quán)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光刻膠層前,使表面和槽的各側(cè)壁都覆蓋有絕緣層。
5.按照前述任何一項權(quán)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摻雜區(qū)構(gòu)成了半導電路元件的零件。
6.按照前述任何一項權(quán)利要求的方法制造的半導體器件。
全文摘要
為了在具有多個槽的半導體表面上制造注入掩模,需使正性光刻膠層制作在表面上。在第一步中,以光照射要形成注入掩模的光刻膠部分,并在影象轉(zhuǎn)變階段中變成不溶性物,然后,不要掩模,以光照射該光刻膠并顯影,使第一步中沒有被光照射過的部分除去。這樣制得的注入掩模具有后縮的輪廓,在槽區(qū)的窗口沿向槽底的方向而變寬。
文檔編號H01L21/266GK1066530SQ9210313
公開日1992年11月25日 申請日期1992年4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1年5月3日
發(fā)明者H·L·皮克 申請人:菲利浦光燈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