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具備觸電防止構(gòu)造的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在混合動力車或電動汽車中,有使用例如瞬間竟成為1200v的高電壓的汽車。因此,被施加該高電壓的連接器中,具備觸電防止構(gòu)造,以使得操作該連接器的操作者不會觸電。
在此,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這樣的連接器:在配置有雄型觸頭的中空部內(nèi)設有防止與雄型觸頭的接觸的滑動部件,在該滑動部件設有與對象連接器卡扣的、向前方延伸的卡扣臂。
【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068401號公報。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在具備如上述的觸電防止構(gòu)造的連接器的情況下,需要使該觸電防止構(gòu)造可靠地發(fā)揮功能的高可靠性,以使操作者等萬一也不會觸電。
在此,上列的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連接器的情況下,有可能在滑動部件處于后退位置的狀態(tài)下,卡扣臂對于對象連接器的卡扣不可靠,而滑動部件不會跟隨拔去的對象連接器。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情形,以提供具備可靠性高的觸電防止構(gòu)造的連接器為目的。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達成上述目的的本發(fā)明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備:
外殼,具有在朝向嵌合的對象連接器的前方開口的中空部;
端子,被上述外殼支撐而朝向前方突出到上述中空部內(nèi);以及
滑動部件,具有使上述端子插通的插通孔,配置在上述中空部內(nèi),該滑動部件在該端子的前端引入到插通孔內(nèi)的前方位置和使與對象連接器的端子的連接所需要的端子的長度部分比插通孔更向前方突出的后方位置之間滑動,
上述滑動部件具備:抵接壁,形成有上述插通孔且嵌合的對象連接器抵接而被該對象連接器按壓;前方側(cè)壁,比該抵接壁更向前方延伸;以及卡扣臂,具有在前方具有與該前方側(cè)壁相連的固定端并朝向后方以懸臂梁形狀延伸的形狀,并設有鉤部,該鉤部與嵌合的對象連接器卡扣,當拔去嵌合的對象連接器時,因卡扣被對象連接器牽引而使滑動部件滑動到前方位置,
上述外殼具備撓曲阻止部,在滑動部件處于前方位置時允許用于使上述鉤部越過對象連接器的卡扣臂的撓曲,而在滑動部件處于比前方位置更靠后方時阻止撓曲。
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由于外殼具有上述撓曲阻止部,所以當拔去對象連接器時,滑動部件可靠地滑動至前方位置。該前方位置為接頭端子的前端引入到滑動部件的插通孔內(nèi)的位置。因而,當拔去對象連接器時,能發(fā)揮利用滑動部件的可靠的觸電防止功能。
另外,構(gòu)成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的滑動部件的卡扣臂,在前方具有固定端,并以懸臂梁形狀向后方延伸,在比固定端更靠后端部側(cè)的位置,設有與對象連接器卡扣的鉤部。假設,該卡扣臂設為如下形狀,即在后方具有固定端,并以懸臂梁形狀向前方延伸,在比固定端更靠前端部側(cè)的位置,設有與對象連接器卡扣的鉤部。在該情況下,在拔去對象連接器時,變得從前端部側(cè)、即自由端側(cè)緩緩從撓曲阻止部脫離。因此,關于對象連接器拔去到哪個位置時允許卡扣脫離的程度的撓曲這一點,有可能因卡扣臂的厚度偏差或其他尺寸誤差等而有偏差。相對于此,在本發(fā)明的情況下,卡扣臂在前方具有固定端,在后方具有延伸的懸臂梁形狀。因而,當拔去對象連接器時,直至自由端即后端從撓曲阻止部脫離撓曲會被阻止,在脫離的瞬間允許撓曲。因而,在本發(fā)明的情況下,與卡扣臂的厚度的誤差等無關而在一定位置開始撓曲的允許/阻止,能夠進行進一步可靠的撓曲控制。
在此,優(yōu)選在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采用如下結(jié)構(gòu):
上述滑動部件具備將該滑動部件鎖定在前方位置的鎖臂,該鎖臂在前方具有與上述前方側(cè)壁相連的固定端,以懸臂梁形狀延伸到超過上述抵接壁的后方,該鎖臂在比該抵接壁更靠后方,具有當滑動部件處于前方位置時與外殼卡扣的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
上述外殼具備與滑動部件處于前方位置時的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卡扣的外殼側(cè)卡扣部,
上述鎖臂具備卡扣解除突起,在滑動部件處于前方位置時,通過被嵌合的對象連接器按壓而使鎖臂撓曲,解除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的、與外殼側(cè)卡扣部之間的卡扣。
若具備上述外殼側(cè)卡扣部及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則滑動到前方位置的滑動部件會可靠地停止在前方位置,直至對象連接器的嵌合。由此,能謀求進一步提高觸電防止功能的可靠性。
在此,設具備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的鎖臂為在后方具有固定端、并朝向前方以懸臂梁形狀延伸的部件。在此情況下,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位于上述中空部的、插入對象連接器的開口附近。這樣,有可能手指偶然碰到該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而使該卡扣脫離。在此,在前方具有固定端、朝向后方以懸臂梁形狀延伸的鎖臂,將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設在比上述抵接壁更靠后方、即手指決不能碰到的位置。因此,進一步提高觸電防止功能的可靠性。
進一步,優(yōu)選在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使上述鉤部及上述卡扣解除突起處于這樣的位置關系,即當滑動部件處于前方位置時,因嵌合的對象連接器而鉤部被按壓并且卡扣臂撓曲,使鉤部越過對象連接器后,卡扣解除突起被對象連接器按壓而使鎖臂撓曲,解除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的、與外殼側(cè)卡扣部之間的卡扣。
若上述鉤部及上述卡扣解除突起配置成上述位置關系,則鉤部和對象連接器進一步可靠地卡扣。因而,進一步提高觸電防止功能的可靠性。
【發(fā)明效果】
依據(jù)以上的本發(fā)明,實現(xiàn)具備可靠性高的觸電防止構(gòu)造的連接器。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互相嵌合的第1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是將圖1所示的第1連接器以通過上下方向的中央的水平面切斷,并示出該截面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與圖2的立體圖相同的截面的俯視圖。
【圖4】是滑動部件的立體圖(a)、和將該滑動部件以通過上下方向的中央的水平面切斷,并示出該截面的立體圖(b)。
【圖5】是示出與圖2同樣截面的狀態(tài)的、前側(cè)外殼的立體圖。
【圖6】是按順序示出第2連接器對第1連接器嵌合時的動作的圖。
【圖7】是按順序示出第2連接器對第1連接器嵌合時的動作的圖。
【圖8】是按順序示出第2連接器對第1連接器嵌合時的動作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圖1是示出互相嵌合的第1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在此,第1連接器1是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連接器。另外,第2連接器2是對該第1連接器1嵌合的對象連接器。在該圖1中,示出處于互相嵌合的姿態(tài)的第1連接器1和第2連接器2。
第1連接器1具備外殼10。該外殼10具有在朝向嵌合的對象連接器即第2連接器2的前方(箭頭x的方向)開口的中空部11。在該中空部11中,嵌入第2連接器2的外殼200的一部分。通過該嵌入,第1連接器1和第2連接器2互相嵌合。
該外殼10由前側(cè)外殼10a和后側(cè)外殼10b的組合來構(gòu)成。在前側(cè)外殼10a的、靠后側(cè)外殼10b且凸緣14的后方,具備沿著前側(cè)外殼10a的外表面而配置的防水用的密封環(huán)40。
圖2是將圖1所示的第1連接器以通過上下方向的中央的水平面切斷,并示出該截面的立體圖。
另外,圖3是示出與圖2的立體圖相同的截面的俯視圖。該圖3中,還示出依照安全規(guī)格的模擬人的手指形狀的測試指50。
第1連接器1具備具有圖1所示的中空部11的外殼10。另外,該第1連接器1具備兩個接頭端子20和滑動部件30。
接頭端子20通過向外殼10的壓入,被外殼10支撐。但是,該接頭端子20也可以由其他單元固定。而且,該接頭端子20朝向前方(箭頭x的方向)向中空部11內(nèi)突出。該接頭端子20被施加高電壓(例如,瞬時1200v)。因此,會需要觸電防止構(gòu)造,以不會碰到該接頭端子20而觸電。這些接頭端子20相當于本發(fā)明所說的端子的一個例子。
另外,滑動部件30配置在中空部11,成為在前方(箭頭x的方向)和后方(與箭頭x相反方向)自如地往復滑動。在此,將向前方(箭頭x的方向)滑動的位置稱為前方位置。圖2、圖3中示出滑動到前方位置的狀態(tài)的滑動部件30。另外,在此,將滑動部件30滑動到后方(與箭頭x相反方向)的位置稱為后方位置。后述的圖6(c)、圖7(c)、圖8(c)中示出滑動到后方位置的狀態(tài)的滑動部件30。
圖4是滑動部件的立體圖(a)、和將該滑動部件以通過上下方向的中央的水平面切斷而示出該截面的立體圖(b)。
另外,圖5是示出與圖2同樣截面的狀態(tài)的、前側(cè)外殼的立體圖。
以下,一邊參照圖2、圖3,并進一步參照圖4及圖5,一邊對滑動部件30及外殼10繼續(xù)進行說明。
在該滑動部件30形成有兩個插通孔31。這兩個插通孔31中分別插通有2個接頭端子20。
當?shù)?連接器2(參照圖1)未嵌合到該第1連接器1時,滑動部件30停止在圖2、圖3所示的前方位置。而且,當滑動部件30處于該前方位置時,接頭端子20的前端21會被引入到滑動部件30的插通孔31內(nèi)。因而,如在圖3示出測試指50那樣,即便手指進入到外殼10的中空部11內(nèi),該手指也不會碰到接頭端子20。由此,防止觸電。
若該滑動部件30滑動到后方位置(參照圖6(c)、圖7(c)、圖8(c)),則與第2連接器2所具備的雌型端子202(參照圖7、圖8)的連接所需要的、接頭端子20的長度部分會成為比插通孔31更向前方突出的狀態(tài)。
需要可靠地使該觸電防止構(gòu)造發(fā)揮功能。因此,當?shù)?連接器2(參照圖1)從第1連接器1拔去時,使滑動部件30可靠地滑動到前方位置是重要的。為了實現(xiàn)這個,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以下的構(gòu)造。
在該滑動部件30設有抵接壁32和前方側(cè)壁33。抵接壁32是形成有插通孔31且嵌合的第2連接器2抵接而被該第2連接器2按壓的壁。另外,前方側(cè)壁33是比抵接壁32更向前方延伸的壁,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延伸到罩(hood)上的壁。另外,在該滑動部件30設有上下各2條卡扣臂34。這些卡扣臂34在前方具有與前方側(cè)壁33相連的固定端,并朝向后方以懸臂梁形狀延伸。而且,在這些卡扣臂34設有鉤部341,在本實施方式中該鉤部341在比該固定端更靠后端側(cè)且比抵接壁32更靠前方,向內(nèi)突出,與嵌合的第2連接器2卡扣。該鉤部341承擔這樣的作用,即當拔去處于嵌合的狀態(tài)的第2連接器2時,因與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參照圖1及圖6)的卡扣而被該第2連接器2牽引,使滑動部件30滑動至前方位置。
關于該卡扣臂34,利用外殼10的撓曲阻止壁12(參照圖5),當滑動部件30處于比前方位置更靠后方時阻止其撓曲。而且,該卡扣臂34在滑動部件30處于前方位置時,處于從該撓曲阻止壁12脫離,能夠撓曲的狀態(tài)。這一點的詳細情況予以后述。該撓曲阻止壁12相當于本發(fā)明所說的撓曲阻止部的一個例子。
另外,在該滑動部件30設有在其左右各一條的鎖臂35。這些鎖臂35在前方具有與前方側(cè)壁33相連的固定端,以懸臂梁形狀延伸至超過抵接壁32的后方。而且,該鎖臂35在比該抵接壁32更靠后方具有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另一方面,在外殼10形成有外殼側(cè)卡扣部13(參照圖5)。當滑動部件30處于前方位置時,設在鎖臂35的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與外殼側(cè)卡扣部13卡扣,滑動部件30被鎖定在該前方位置。通過該鎖定,即便例如以10n的力向后方按壓滑動部件30,滑動部件30也不會后退。
另外,在這些左右鎖臂35設有向抵接壁32的前方突出的形狀的卡扣解除突起352。該卡扣解除突起352通過被嵌合的第2連接器2按壓而承擔使鎖臂35向外側(cè)撓曲的作用。若該鎖臂35向外側(cè)撓曲,則解除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的、與外殼側(cè)卡扣部13的卡扣,成為滑動部件30能夠向后方滑動的狀態(tài)。
在此,關于卡扣臂34,在滑動部件30處于前方位置時,因嵌合的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而鉤部341被按壓,從而向外側(cè)撓曲。而且,該卡扣部201越過鉤部341。在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越過鉤部341的時刻,鎖臂35的卡扣解除突起352還未被第2連接器2按壓。即,在該時刻,鎖臂35還未撓曲,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保持卡扣在外殼側(cè)卡扣部13的狀態(tài)。換言之,保持滑動部件30鎖定在前方位置的狀態(tài),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成為越過鉤部341而卡扣的狀態(tài)。若將第2連接器2進一步向嵌合的方向插入,則這次因該第2連接器2而鎖臂35的卡扣解除突起352被按壓,鎖臂35撓曲。由此,解除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的、與外殼側(cè)卡扣部13的卡扣,滑動部件30成為能夠朝向后方位置移動。通過將第2連接器2按照原樣向嵌合的方向插入,滑動部件30向后方位置滑動,與之相隨地,接頭端子20比抵接壁32更向前方突出,與第2連接器2的雌型端子202連接。
另外,在滑動部件30具備以懸臂梁形狀向后方延伸的防脫臂36。該防脫臂36具有鉤部361。該鉤部361進入外殼10的長槽15(參照圖5),當滑動部件30處于前方位置時與該長槽15的前端面卡扣。由此,防止滑動部件30從外殼10脫落。
進一步,在該滑動部件30設有臨時卡扣臂37。該臨時卡扣臂37在第2連接器2嵌合的中途、以及拔去的中途,成為其前端部被在外殼10沿前后方向并排兩個而設的突起16(參照圖8)夾住的狀態(tài)。由此,實現(xiàn)利用臨時卡扣的第1連接器1及第2連接器2的半嵌合狀態(tài)。
圖6是按順序示出第2連接器對第1連接器嵌合時的動作的圖。
在此,圖6是將第1連接器1及第2連接器2以切斷卡扣臂34的鉤部341的垂直面進行截面而示出的側(cè)面圖。圖6(a)是示出第2連接器2沿嵌合的方向前進,該第2連接器2剛剛抵接到滑動部件30的抵接壁32后的狀態(tài)的圖。另外,圖6(b)是示出滑動部件30被第2連接器2稍微壓入的狀態(tài)的圖。進一步,圖6(c)是示出完成嵌合的狀態(tài)的圖。
這些圖6(a)~(c)中,示出卡扣臂34的截面。該卡扣臂34以懸臂梁形狀向后方延伸,但是其橫向?qū)挾仍较蚝蠓綄挾仍揭藻F狀變窄。因此,該圖6(a)~(c)所示的卡扣臂34的、向后方延伸的自由端附近部分34a未被截面地示出。
圖6(a)中,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處于已經(jīng)越過滑動部件30的卡扣臂34的鉤部341的狀態(tài)。即,第2連接器2在嵌合時,進入該圖6(a)所示的狀態(tài)之前,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按壓鉤部341而使卡扣臂34向外側(cè)撓曲,越過鉤部341。當滑動部件30處于該圖6(a)前方位置時,卡扣臂34遍及到其自由端即后端為止的全長從撓曲阻止壁12(合并參照圖5)脫離。因此,若第2連接器2嵌合,則鉤部341被該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按壓,從而卡扣臂34能夠撓曲。
滑動部件30被稍稍壓入而從圖6(a)的狀態(tài)成為圖6(b)的狀態(tài)。這樣處理,卡扣臂34的自由端側(cè)的一部分與外殼10的撓曲阻止壁12上下重疊,該卡扣臂34已經(jīng)成為不能撓曲的狀態(tài)。其后,第2連接器2進一步嵌合,最終成為圖6(c)所示的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此時,滑動部件30移動至后方位置。
當拔去第2連接器2時,成為與此相反的動作。即,從圖6(c)所示的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開始拔去。在該拔去時,從圖6(c)所示的狀態(tài)達到圖6(b)所示的狀態(tài)為止,卡扣臂34被撓曲阻止壁12阻擋而不能撓曲。因此,卡扣臂34的鉤部341和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保持在可靠地卡扣的狀態(tài)。因而,若拔去第2連接器2,則與此相伴滑動部件30可靠地移動到前方位置。
若第2連接器2被拔去到圖6(a)的位置,則卡扣臂34遍及到其自由端為止的全長從撓曲阻止壁12脫離,成為能夠撓曲的狀態(tài)。將第2連接器2拔去到圖6(a)所示的位置之后,進一步向拔去的方向移動。這樣處理,鉤部341被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按壓而卡扣臂34撓曲,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的、與鉤部341的卡扣脫離,能夠拔取第2連接器2。
圖7、圖8也與圖6同樣,是按順序示出第2連接器對第1連接器嵌合時的動作的圖。
在此,圖7是將第1連接器1和第2連接器2以橫切上下方向中央的水平面進行截面而示出的俯視圖。另外,圖8是將第1連接器1和第2連接器2以橫切比上下方向中央還稍上方的水平面進行截面而示出的俯視圖。
在此以鎖臂35的動作為中心進行說明。設在鎖臂35的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具有上下延伸的形狀。另一方面,與該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卡扣的外殼側(cè)卡扣部13,不設在上下方向中央,而設在比中央更靠上方的位置和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在此,與圖7合并參照以橫切設在比中央更靠上方的位置的外殼側(cè)卡扣部13的水平面進行截面的圖8。
在此,圖7(a)、圖8(a)示出第2連接器2嵌合到與圖6(a)相同的位置的狀態(tài)。另外,圖7(b)、圖8(b)示出第2連接器2嵌合到與圖6(b)相同的位置的狀態(tài)。進一步,圖7(c)、圖8(c)示出第2連接器2嵌合到與圖6(c)相同的位置的狀態(tài)、即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
當嵌合時,如圖6(a)所示,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已經(jīng)越過卡扣臂34的鉤部341。然而,如圖7(a)、圖8(a)所示,在該階段,鎖臂35的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處于保持與外殼側(cè)卡扣部13卡扣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
若第2連接器2嵌合到圖7(b)、圖8(b)所示的位置,則第2連接器2按壓鎖臂35的卡扣解除突起352而使鎖臂35撓曲。由此,解除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的、從外殼側(cè)卡扣部13的卡扣。但是,在圖7(b)、圖8(b)中,示出撓曲前的自由狀態(tài)的鎖臂35。因此,在此,描繪成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和外殼側(cè)卡扣部13在相同位置重疊。但是,這是圖示上的問題,實際上鎖臂35撓曲,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成為越過外殼側(cè)卡扣部13的狀態(tài)。
其后,使第2連接器2進一步向嵌合的方向,移動到圖7(c)、圖8(c)所示的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在該過程中,第1連接器1的接頭端子20插入第2連接器2的雌型端子202,彼此之間電導通。
當拔去第2連接器2時,成為與上述相反的動作。若從圖7(c)、圖8(c)所示的完全嵌合的狀態(tài)進行第2連接器2的拔去,則在拔去進行到圖7(b)、圖8(b)所示的狀態(tài)為止的階段,鎖臂35的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向前方越過外殼側(cè)卡扣部13,進一步成為圖7(a)、圖8(a)所示的狀態(tài)。若第2連接器2拔去到該圖7(a)、圖8(a)所示的狀態(tài),則鎖臂35的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1成為與外殼側(cè)卡扣部13可靠地卡扣的狀態(tài)。即,若拔去進行到圖7(a)、圖8(a)所示的階段,則滑動部件30被可靠地鎖定在前方位置。此時,滑動部件的鉤部361與外殼10的長槽15的前端面卡扣,從而阻止滑動部件30向前方的滑動。即,防止滑動部件30從外殼10脫落。另一方面,如圖6(a)所示,該階段中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保持與卡扣臂34的鉤部341還卡扣的狀態(tài)。若將第2連接器2從該圖6(a)所示的狀態(tài)進一步拔去,則脫離與鉤部341的卡扣。
這樣,當?shù)?連接器2嵌合時,在第2連接器2的卡扣部201可靠地卡扣在卡扣臂34的鉤部341之后利用鎖臂35的滑動部件30對前方位置的鎖定脫離。另外,當拔去第2連接器2時,滑動部件30通過鎖臂35可靠地鎖定在前方位置之后脫離卡扣臂34的卡扣。在本實施方式中,始終可靠地維持該順序。因而,依據(jù)本實施方式,實現(xiàn)可靠性極高的觸電防止功能。
標號說明
1第1連接器;2第2連接器(對象連接器);10外殼;11中空部;12撓曲阻止壁;13外殼側(cè)卡扣部;13凸緣;15長槽;20接頭端子(端子);200外殼;201卡扣部;202雌型端子(對象連接器的端子);30滑動部件;31插通孔;32抵接壁;33前方側(cè)壁;34卡扣臂;341鉤部;35鎖臂;351滑動部件側(cè)卡扣部;352卡扣解除突起;36防脫臂;361鉤部;37臨時卡扣臂;40密封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