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紐扣電池生產加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
背景技術:
紐扣電池(button cell)也稱扣式電池,是指外形尺寸像一顆小紐扣的電池,一般來說直徑較大,厚度較薄。傳統(tǒng)紐扣電池加工過程中,需要將電池的正、負極壓合,該步驟通常通過人工完成,即工人手工將電池粉、電解液加入電池正極不銹鋼底蓋中,然后用壓板手工將底蓋和面蓋壓緊,然而,該人工操作方式存在加料、加液不均勻,人工壓合的力度難以控制一致,導致次品、不良品增加,生產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過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通過設置全自動的加粉裝置、加液裝置、第一壓合裝置和第二壓合裝置,實現(xiàn)了自動化的加粉、加液,壓合,提供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包括用于推送底蓋物料板的第一推送機構、用于向底蓋物料板上的底蓋加入電池粉的加粉裝置、用于向底蓋內加入電解液的加液裝置、用于推送面蓋物料板的第二推送機構、用于將底蓋與面蓋預壓合的第一壓合裝置、用于將預壓合的紐扣電池壓緊的第二壓合裝置;所述加粉裝置、加液裝置和第一壓合裝置依次設置在第一推送機構的輸送方向上,所述第二壓合裝置設置在第二推送機構的輸送方向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推送機構、第二推送機構均包括機械手和推動機械手推送物料板的推送氣缸。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其中,所述加粉裝置包括用于盛裝干燥電池粉的粉盒、設置在粉盒底部的第一篩板,設置在第一篩板底部的第二篩板、設置在第二篩板底部的第三篩板以及用于驅動第二篩板相對于第一、三篩板移動的驅動氣缸;所述粉盒為底部開口的盒體,所述第一篩板固定在粉盒的開口上;所述第一、二、三篩板上均開設有若干個通孔,所述第一篩板上的通孔與第三篩板上的通孔錯開;所述驅動氣缸的伸縮桿固定連接在第二篩板的一側;通過驅動氣缸推動第二篩板相對第一、三篩板移動,使第二篩板上的通孔與第一篩板上的通孔連通或與第三篩板上的通孔連通。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其中,所述加液裝置包括分液器、與分液器相連的儲液罐以及將儲液罐內的液體輸送至分液器內的動力裝置;所述分液器包括頂板和固定連接在頂板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與頂板接觸面上設置有出水凹槽,出水凹槽內開設有多個針孔,針孔上固定連接有出水針頭;所述頂板上固定連接進水管,該進水管貫穿整個頂板,進水管底部伸入至出水凹槽內。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其中,所述進水管底部的管徑外壁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口徑相同的出水口。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壓合裝置包括用于輸送底蓋物料板的翻轉裝置、用于頂起面蓋物料板并與底蓋物料板疊合的機械推手以及用于將底蓋從底蓋物料板擠出并對應扣合在面蓋上的第一伸縮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其中,所述翻轉裝置包括支架、連接在兩側支架之間的樞軸、固定在樞軸上的翻轉機構、與樞軸傳動連接的驅動機構;所述樞軸一端通過軸承連接在一側支架上,樞軸另一端連接在另一側支架上,并與驅動機構傳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其中,所述翻轉機構包括用于固定并翻轉底蓋物料板的上磁性板和下磁性板、連接上磁性板與下磁性板的連桿;所述連桿中部固定在樞軸上;底蓋物料板被輸送并固定至上磁性板或下磁性板,底蓋物料板上開設有多個用于承載底蓋的安裝孔;底蓋安裝在安裝孔內,并分別與上、下磁性板磁性相吸;在驅動機構作用下,上、下磁性板沿著樞軸正轉180°或回轉180°。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壓合裝置包括用于壓緊預壓合紐扣電池的壓板和驅動壓板壓合或縮回的第三伸縮氣缸。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其中,該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還包括用于收集紐扣電池成品的收集裝置。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設置全自動的加粉裝置、加液裝置、第一壓合裝置和第二壓合裝置,實現(xiàn)了自動化的加粉、加液,壓合,提供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本加粉裝置通過設置三個篩板,即第一篩板、第二篩板、第三篩板,利用驅動氣缸推動第二篩板相對第一、三篩板移動,使第二篩板上的通孔與第一篩板上的通孔連通或與第三篩板上的通孔連通,使粉盒內的電池粉料的自動添加至電池底蓋內,實現(xiàn)自動化的粉料添加過程,提高加粉效率,減少人工操作的人力成本。另外,每顆電池的加粉量為第二篩板通孔的電池粉容量,因此可以實現(xiàn)定量添加粉料,減少人工加粉的誤差;
(3)本加液裝置通過設置分液器,一次性可以向多個電池底蓋內添加液體,同時,該分水器使得每個出水針頭均勻出水,保證每個電池底蓋內的液體量一致,降低不良品與次品率;
另外,在進水管底部的管徑外壁上均勻設置有多個口徑相同的出水口,出水口的數(shù)量為雙數(shù),且口徑大小相同,位置間隔均勻,使得液體從多個出水口噴灑出來,水可以均勻覆蓋在出水凹槽內;
將進水管固定安裝在頂板的中心位置,進水管伸出出水凹槽的位置也位于出水凹槽的中心位置,該設計主要考慮出水口噴出的水能夠均勻地分布在底板上的出水凹槽中,從而保證出水凹槽內的水壓相對平穩(wěn),各個針孔的出水量能夠保持一致;
(4)本實用新型的壓合過程通過第一壓合裝置將紐扣電池底蓋與面蓋預壓合,然后經第二壓合裝置將預壓合的紐扣電池壓緊,實現(xiàn)了自動化壓合,提供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具體地,通過在第一壓合裝置的翻轉機構上設置上、下磁性板,在驅動機構作用下,上、下磁性板沿著樞軸正轉180°或回轉180°,由于上、下磁性板的磁性作用下,當翻轉機構在翻轉過程中,物料板上的紐扣電池不會因為重力作用而掉落,達到轉運紐扣電池的作用,從而可以實現(xiàn)了底蓋與面蓋的順利扣合,實現(xiàn)自動化壓合;
(5)本實用新型第一壓合裝置中的驅動機構通過第二氣缸帶動牙桿左右往復運動,從而帶動套設在樞軸上的齒輪正轉或反轉,最終帶動固定在樞軸上的翻轉機構實現(xiàn)正面翻轉或反方向回轉;將翻轉機構轉動的角度轉換成齒輪在牙桿上嚙合的距離,可準確控制翻轉角度;
(6)第一壓合裝置中設置的限位減震機構,當限位板拍打在減震器上,一方面限制限位板繼續(xù)轉動,另一方面減緩限位板的沖擊力,保護整個翻轉機構能夠一直保持順暢的翻轉;
(7)本實用新型的收集裝置設置收集框,通過推動機構從物料板底部推動物料板向上移動,以及復位承托件上移、復位,使得收集板能夠依次向上疊加在四根直立角鋼內,實現(xiàn)自動化收集物料板的功能。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加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加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區(qū)域的放大示意圖;
圖5是圖3中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第一壓合裝置與第二壓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第一壓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6中翻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6中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6中限位減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6中第一伸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圖6中第一伸縮裝置的頂針頂出底蓋的示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收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圖13中的復位承托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收集裝置的運作原理示意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收集裝置的運作原理示意圖;
其中,1、第一推送機構;2、加粉裝置;21、粉盒;22、第一篩板;23、第二篩板;24、第三篩板;25、驅動氣缸;26、通孔;27、彈性件;3、加液裝置;31、分液器;311、頂板;312、底板;3121、出水凹槽;3122、針孔;313、出水針頭;314、進水管;315、螺絲;32、儲液罐;33、動力裝置;4、第二推送機構;41、機械手;42、推送氣缸;5、第一壓合裝置;51、翻轉裝置;511、支架;512、樞軸;513、翻轉機構;5131、上磁性板;5132、下磁性板;5133、連桿;514、驅動機構;5141、齒輪;5142、牙桿;5143、傳動氣缸;515、軸承;516、限位減震機構;5161、限位板;5162、限位螺絲;5163、減震器;52、機械推手;521、推板;522、第一伸縮氣缸;53、第一伸縮裝置;531、頂針;532、固定板;533、第二伸縮氣缸;6、第二壓合裝置;61、壓板;62、第三伸縮氣缸;7、收集裝置;71、收集框;711、底框;712、直立角鋼;7121、缺口;72、推動機構;73、復位承托件;731、固定片;732、承托片;733、轉軸;734、復位彈簧;A、底蓋物料板;B、面蓋物料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包括用于推送底蓋物料板的第一推送機構1、用于向底蓋物料板A上的底蓋加入電池粉的加粉裝置2、用于向底蓋內加入電解液的加液裝置3、用于推送面蓋物料板B的第二推送機構4、用于將底蓋與面蓋預壓合的第一壓合裝置5、用于將預壓合的紐扣電池壓緊的第二壓合裝置6;所述加粉裝置、加液裝置和第一壓合裝置依次設置在第一推送機構的輸送方向上,所述第二壓合裝置設置在第二推送機構的輸送方向上。
具體地,所述第一推送機構1、第二推送機構4均包括機械手和推動機械手推送物料板的推送氣缸。本實用新型的兩個推送機構均采用機械手推動后面的物料板以推動前一個物料板依次推送。
如圖2所示,所述加粉裝置2包括用于盛裝干燥電池粉的粉盒21、設置在粉盒底部的第一篩板22,設置在第一篩板底部的第二篩板23、設置在第二篩板底部的第三篩板24以及用于驅動第二篩板相對于第一、三篩板移動的驅動氣缸25;所述粉盒為底部開口的盒體,所述第一篩板固定在粉盒的開口上;所述第一、二、三篩板上均開設有若干個通孔26,所述第一篩板上的通孔與第三篩板上的通孔錯開;所述驅動氣缸的伸縮桿固定連接在第二篩板的一側;通過驅動氣缸推動第二篩板相對第一、三篩板移動,使第二篩板上的通孔與第一篩板上的通孔連通或與第三篩板上的通孔連通。
作為優(yōu)選地方案,所述第一篩板和第三篩板上的通孔呈上寬下窄的漏斗狀;所述第二篩板上的通孔孔徑與第一篩板上的通孔底部孔徑相等。該設計可以使電池粉順滑流暢地掉落至電池的底蓋內。優(yōu)選地,第一篩板和第三篩板上的通孔上口徑約為6mm,下口徑約為4mm;而第二篩板的通孔孔徑為4mm。
當粉盒上的電池粉用完時,需要補充新的電池粉,為了方便添加電池粉,所述第一篩板上凹設有用于扣合粉盒開口的凹槽,該粉盒扣合在凹槽上。當需要添加電池粉時,只需將粉盒以及第一篩板翻轉,是粉盒開口向上,然后移開第一篩板,即可添加電池粉料。
為了使添加電池粉時,粉盒與第一篩板的拆裝更為簡便,并且不影響粉盒與第一篩板的固定扣合;所述粉盒通過彈性件27的彈性拉力扣合在第一篩板的凹槽上;所述粉盒兩側壁上均凸設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篩板的沿邊上凸設第二固定件,所述彈性件一端與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彈性件另一端與第二固定件固定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件為彈簧。
本加粉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常態(tài)下,如圖2所示,第一篩板22與第二篩板23的通孔重合形成通道,此時,粉盒21內的電池粉由于重力作用掉落至第二篩板的通孔中,而第一篩板與第二篩板的通孔與第三篩板24的通孔26錯開;當裝有電池底蓋的底蓋物料板輸送至第三篩板的下方時(物料板上的各個電池底蓋剛好位于第三篩板的通孔下方,等待電池粉定量添加至電池底蓋內,每顆電池的加粉量為第二篩板通孔的電池粉容量),由驅動氣缸25驅動第二篩板移動,使得第二篩板、第三篩板的通孔重合,此時,第二篩板上的電池粉下落至電池底蓋內,完成電池粉的自動添加過程。
如圖3-5所示,所述加液裝置3包括分液器31、與分液器相連的儲液罐32以及將儲液罐內的液體輸送至分液器內的動力裝置33;所述分液器31包括頂板311和固定連接在頂板底部的底板312;所述底板與頂板接觸面上設置有出水凹槽3121,出水凹槽內開設有多個針孔3122,針孔上固定連接有出水針頭313;所述頂板上固定連接進水管314,該進水管貫穿整個頂板,進水管底部伸入至出水凹槽內。所述頂板與底板在板面四周對應位置上開設有多個固定孔,頂板與底板通過螺絲315密封連接。所述進水管通過軟管與儲液罐連接。所述儲液罐存儲電解液或水。所述動力裝置為水泵。
優(yōu)選地,所述進水管314底部的管徑外壁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口徑相同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至少為6個。出水口的數(shù)量為雙數(shù),且口徑大小相同,位置間隔均勻,使得液體從六個出水口噴灑出來,水可以均勻覆蓋在出水凹槽內。所述進水管固定安裝在頂板的中心位置,進水管伸出出水凹槽的位置也位于出水凹槽的中心位置。該設計主要考慮出水口噴出的水能夠均勻地分布在底板上的出水凹槽中,從而保證出水凹槽內的水壓相對平穩(wěn),各個針孔的出水量能夠保持一致。
本加液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當裝有電池底蓋的底蓋物料板A輸送至分液器下方,動力裝置即可啟動,從儲液罐內抽取液體,并將其輸送至分液器內,經過分水管以及出水針頭而均勻的分散至每個電池底蓋內,完成一次的加液過程。
如圖6-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底蓋與面蓋的壓合過程包括兩步進行,即通過第一壓合裝置將紐扣電池底蓋與面蓋預壓合,然后經第二壓合裝置將預壓合的紐扣電池壓緊,實現(xiàn)了自動化壓合,提供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所述第一壓合裝置5包括用于輸送底蓋物料板的翻轉裝置51、用于頂起面蓋物料板并與底蓋物料板疊合的機械推手52以及用于將底蓋從底蓋物料板擠出并對應扣合在面蓋上的第一伸縮裝置53。
所述翻轉裝置51包括支架511、連接在兩側支架之間的樞軸512、固定在樞軸上的翻轉機構513、與樞軸傳動連接的驅動機構514;所述樞軸一端通過軸承515連接在一側支架上,樞軸另一端連接在另一側支架上,并與驅動機構傳動連接。
如圖8所示,所述翻轉機構513包括用于固定并翻轉底蓋物料板的上磁性板5131和下磁性板5132、連接上磁性板與下磁性板的連桿5133;所述上、下磁性板上均設置有用于固定底蓋物料板的卡槽??ú蹆仍O置有用于調節(jié)卡槽距離以夾緊底蓋物料板的調節(jié)彈簧(圖中未示)。所述連桿中部固定在樞軸上;底蓋物料板被輸送并固定至上磁性板或下磁性板,底蓋物料板上開設有多個用于承載底蓋的安裝孔;底蓋安裝在安裝孔內,并分別與上、下磁性板磁性相吸;在驅動機構作用下,上、下磁性板沿著樞軸正轉180°或回轉180°。正由于上、下磁性板的磁性作用下,當翻轉機構在翻轉過程中,物料板上的底蓋不會因為重力作用而掉落,從而實現(xiàn)了轉運底蓋的作用,另外,本實用新型中的電池粉與水混合后形成具有一定黏性的電池液,因此在翻轉過程中,底蓋內的電池液是不會漏出的。
如圖9所示,所述驅動機構514包括套設在樞軸上遠離軸承一端的齒輪5141、與齒輪嚙合的牙桿5142以及與牙桿傳動連接的傳動氣缸5143;所述傳動氣缸伸縮桿固定連接在牙桿的一端。本驅動機構通過傳動氣缸帶動牙桿左右往復運動,從而帶動套設在樞軸上的齒輪正轉或反轉,最終帶動固定在樞軸上的翻轉機構實現(xiàn)正面翻轉或反方向回轉。
如圖10所示,所述翻轉裝置51還包括限位減震機構516,該限位減震機構包括套設在樞軸上的限位板5161,固定在支架上的限位螺絲5162以及減震器5163。限位板與連桿相互垂直;限位螺絲與減震器位于同一水平線上,使得限位板每轉動一次,便拍打在限位螺絲或減震器上,從而保證翻轉機構每次翻轉的角度為180°。具體地,減震器包括軟質膠頭、固定連接在軟質膠頭底部的連接部以及位于連接部下方的彈簧,當限位板拍打至軟質膠頭上時,軟質膠頭抵接在彈簧上,由于彈簧的彈性作用力而起到緩沖減震的目的。
當連桿以樞軸為中心,旋轉180°,限位板也隨之旋轉180°,此時,限位板拍打在減震器上,一方面限制限位板繼續(xù)轉動,另一方面減緩限位板的沖擊力,保護整個翻轉機構能夠一直保持順暢的翻轉。
所述機械推手52包括推板521和驅動推板上下伸縮的第一伸縮氣缸522。
如圖11-12所示,所述第一伸縮裝置53包括用于將底蓋物料板上的底蓋頂出的頂針531、用于固定頂針的固定板532以及用于驅動固定板上的頂針伸縮的第二伸縮氣缸533。所述上磁性板和下磁性板的背面均安裝一個伸縮裝置,當?shù)谌炜s氣缸伸縮桿推動固定板,固定板上的頂針貫穿物料板,并將物料板上的底蓋擠出。
所述第二壓合裝置6包括用于壓緊預壓合紐扣電池的壓板61和驅動壓板壓合或縮回的第三伸縮氣缸62。
本實用新型底蓋與面蓋壓合過程如下:
如圖6-12所示,當裝有底蓋的底蓋物料板A被輸送至上磁性板處,并伸入至卡槽內,物料板上的底蓋被上磁性板吸??;當驅動機構驅動樞軸轉動180°,即上磁性板被翻轉至下磁性板處,下磁性板被翻轉至上磁性板處,此時,第二推送機構4在推送氣缸42的作用下,機械手41將裝有面蓋的面蓋物料板B推送至推板上,第一伸縮氣缸推動推板,推板上的裝有面蓋的面蓋物料板恰好與上磁性板上裝有底蓋的物料板疊合;然后伸縮裝置的頂針由底蓋物料板的底部伸出,將物料板上的底蓋頂出,底蓋與面蓋實現(xiàn)預壓合,預壓合的紐扣電池留在面蓋物料板上,電池底蓋面朝上;驅動機構反轉,上磁性板帶著空的物料板被翻轉至原位后,空的物料板被收集。已預壓合的紐扣電池被輸送至第二壓合裝置的壓板下方,然后由第三伸縮氣缸驅動壓板向下壓合,使底蓋與面蓋進一步壓緊,實現(xiàn)自動化壓合過程。
如圖13所示,該紐扣電池自動壓合裝置還包括用于收集紐扣電池成品的收集裝置7,該收集機構包括用于收集存放物料板的收集框71、用于推動物料板向上并使物料板依次疊加的推動機構72、用于承托收集框底部物料板的復位承托件73;
所述收集框71包括與物料板形狀大小匹配的底框711和分別通過焊接對應固定連接在底框四個角上的四根直立角鋼712;所述收集框的底框一側為物料板輸入端,所述復位承托片分別設置在物料板輸入方向上,并位于底框的兩側。在物料板輸入方向上,底框兩側的直立角鋼底部設置有供物料板順利進入的缺口7121。該缺口的設置有利于物料板從物料輸入端順利進入,而不會發(fā)生卡板現(xiàn)象。
所述推動機構72所述推動機構設置在底框的下方,具體包括氣缸和固定在氣缸伸縮桿上的推板。使用時,氣缸的伸縮桿推動推板從底框底部向上移動,物料板隨之向上移動。
如圖14所示,所述復位承托件73包括固定片731、承托片732、轉軸733和復位彈簧734;所述固定片、承托片均鉸接在轉軸上,所述復位彈簧套設在轉軸上;固定片固定安裝在底框的側壁上;承托片搭設在底框上表面,并伸入底框內。所述復位彈簧的兩端設有壓腳7341,該壓腳與復位彈簧相切,其中一個壓腳與固定片抵接,另一個壓腳與承托片抵接。復位承托件的作用如下,當推動機構未運作時,用于承托四根直立角鋼內最底部的物料板;當推動機構推動物料板向上移動時,推板上的物料板帶動復位承托件的承托片向上移動,當推板上的物料板提升的高度高于承托片的寬度,承托片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復位至底框的上表面,此時,氣缸伸縮桿縮回,物料板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底框上,并抵接在承托片上,等待下一個物料板的收集。
本收集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如圖15-16所示,物料板從底框一側進入至底框內,推動機構的推板從底框內向上推動物料板底部,物料板向上移動,推板上的物料板帶動復位承托件的一側邊上移當推板上的物料板提升的高度高于承托片的寬度,承托片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復位至底框的上表面,此時,氣缸伸縮桿縮回,物料板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底框上,并抵接在承托片上,等待下一個物料板的收集。
本實用新型自動壓合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當裝有底蓋的底蓋物料板A被第一推送機構1推送至加粉裝置下方,啟動加粉裝置,向底蓋內加入定量的電池粉,然后物料板繼續(xù)被第一推送機構輸送至加液裝置下方,啟動加液裝置,向底蓋內加入定量的水,繼而物料板繼續(xù)第一推送機構輸送至翻轉裝置的上磁性板處,并伸入至卡槽內,物料板上的底蓋被上磁性板吸住;當驅動機構驅動樞軸轉動180°,即上磁性板被翻轉至下磁性板處,下磁性板被翻轉至上磁性板處,此時,第二推送機構在推送氣缸42的作用下,機械手41將裝有面蓋的面蓋物料板推送至推板上,第一伸縮氣缸推動推板,推板上的裝有面蓋的面蓋物料板恰好與上磁性板上裝有底蓋的物料板疊合;然后伸縮裝置的頂針由底蓋物料板的底部伸出,將物料板上的底蓋頂出,底蓋與面蓋實現(xiàn)預壓合,預壓合的紐扣電池留在面蓋物料板上,電池底蓋面朝上;驅動機構反轉,上磁性板帶著空的物料板被翻轉至原位后,空的物料板被收集。已預壓合的紐扣電池被輸送至第二壓合裝置的壓板下方,然后由第三伸縮氣缸驅動壓板向下壓合,使底蓋與面蓋進一步壓緊,實現(xiàn)自動化壓合過程。紐扣電池成品在第二推送機構的推送下,繼續(xù)輸送至收集裝置處,收集裝置將空的物料板依次收集,整個操作過程完全自動化,無需人工操作。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jù)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