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測繪工程技術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池倉及具有其的手持測繪桿。
背景技術:
手持測繪基站工作過程中需要穩(wěn)定的電源供電,相關技術公開的電池倉結構設計不合理、不緊湊,電池受電池倉的影響導致供電不穩(wěn)定,甚至出現接觸不良的顯現,嚴重的影響基站的測量準確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電池倉,結構合理、緊湊,供電穩(wěn)定。
本實用新型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上述電池倉的手持測繪桿。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倉,包括:內倉筒體,所述內倉筒體的兩端分別敞開,所述內倉筒體為導體,所述內倉筒體內適于裝入電池;外倉筒體,所述外倉筒體的兩端分別敞開,所述外倉筒體為絕緣體,所述外倉筒體外套在所述內倉筒體上;外倉端蓋,所述外倉端蓋蓋合在所述外倉筒體的一端,所述外倉端蓋內設有導電組件,所述導電組件適于分別與所述內倉筒體和所述電池的一個電極端接觸導通。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池倉,通過設置內倉筒體及外倉端蓋,外倉端蓋上設有分別與內倉筒體和電池的一個電極端導通的導電組件,可將電池的兩個電極端接引到外倉筒體的同一端處,方便接電,使電池兩端的電極端均能良好接觸,導電性能好,電池供電穩(wěn)定。且當電池倉外形尺寸較小時可手持,電池倉既可供電又能充當手柄,即裝電池部分與手柄部分整合一體化,結構簡單、緊湊。
具體地,所述外倉筒體的兩端分別形成為螺紋段,所述外倉端蓋連接在所述外倉筒體的其中一個所述螺紋段上。通過螺紋連接,電池倉拆裝非常方便,便于安裝、更換電池,更能保證電池兩端的電極端能良好導通。
可選地,所述外倉筒體的位于兩端所述螺紋段之間的部分構成手持部,所述外倉筒 體的外表面在每端所述螺紋段與所述手持部之間設有隔離凸起。隔離凸起可起到止擋的作用,方便使用者手握住手持部上,當手上濕滑時電池倉不易從手上滑落。當外倉筒體的兩端螺紋段為外螺紋時,隔離凸起可避免使用者在安裝電池倉時外倉筒體兩端連接過度。
可選地,所述手持部的至少部分外周面向內凹入。使用者可手握在手持部的凹入的位置處,從而握持更加省力,且容易使力。
進一步地,電池倉還包括防滑套,所述防滑套外套在所述外倉筒體上。由此,可避免外倉筒體表面過滑而握不穩(wěn)。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導電組件包括:電池極板;彈性的第一導電件,所述第一導電件設在所述電池極板上且適于與所述電池的電極端接觸導通;第二導電件,所述第二導電件設在所述電池極板上,所述第二導電件環(huán)繞所述第一導電件設置,且所述第二導電件與所述內倉筒體接觸導通。其中,電池極板的設置提高了電池的電極端通過導電組件與內倉筒體相導通的可靠性,保證電池兩端的電極端均能良好接觸,導電性能良好。第一導電件設置成彈性件,可適應不同廠家生產的尺寸差異大的電池,保證第一導電件能與電池的電極端良好接觸。且第一導電件受壓后與電池極板的接觸面積增加,導通性能更好。第一導電件受壓后與電池極板的接觸面積增加,導通性能更好。
可選地,所述第二導電件為環(huán)形或者所述第二導電件為多個離散的導電片。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內倉筒體的兩端分別設有銅導件,所述導電組件與其中一端的所述銅導件相接觸。由此,可增加內倉筒體的導電能力。且當內倉筒體與導電組件均采用鋁材制成時,內倉筒體通過銅導件與導電組件接觸,避免了內倉筒體與導電組件直接接觸導電過程中產生氧化作用而導致的供電不穩(wěn)定的問題。
具體地,所述內倉筒體的周壁上設有減重孔。減重孔的設置可減輕內倉筒體的重量,且加大對電池的散熱能力。
進一步地,所述外倉筒體或者所述外倉端蓋上設有充電接口。從而電池倉具有了蓄電能力。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手持測繪桿,包括:桿體,所述桿體的底端設有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電池倉,所述電池倉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上述電池倉,其中,所述外倉筒體的另一端連接所述桿體的底端,且所述內倉筒體與所述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中的一個接觸導通,所述電池的另一個電極端適于與所述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中的另一個接觸導通。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持測繪桿,桿體可與電池的一個電極端直接接觸導通,桿體通過內倉筒體、導電組件與電池的另一個電極端導通,電池兩端的電極端均能良好 接觸,導電性能好,電池供電穩(wěn)定。另外,電池倉在手持測繪桿上既可供電又能充當手柄,結構集成度好。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池倉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外倉筒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內倉筒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外倉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持測繪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持測繪桿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圈示A部放大示意圖;
圖8是圖6中圈示B部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記:
手持測繪桿100、
桿體1、接電組件10、第一接電件101、第二接電件102、
電池倉2、
外倉筒體21、螺紋段211、手持部212、隔離凸起213、
內倉筒體22、銅導件221、減重孔222、
外倉端蓋23、蓋體231、蓋板2311、蓋沿2312、導電組件232、電池極板2321、第一導電件2322、第二導電件2323、螺釘2324、
電池200、電極端2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參考圖1-圖8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池倉2,這種電池倉2可用于多種用電器件的供電,下文以圖5-圖6中用電器件為桿體1為例進行說明,桿體1上具有電元件,當然,用電器件也可不限于桿體。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池倉2,如圖1所示,包括:內倉筒體22、外倉筒體21和外倉端蓋23。
如圖3所示,內倉筒體22的兩端分別敞開,內倉筒體22為導體,內倉筒體22內適于裝入電池。如圖2所示,外倉筒體21的兩端分別敞開,外倉筒體21為絕緣體,外倉筒體21外套在內倉筒體22上。如圖1所示,外倉端蓋23蓋合在外倉筒體21的一端,又如圖4和圖7所示,外倉端蓋23內設有導電組件232,導電組件232適于分別與內倉筒體22和電池200的一個電極端210接觸導通。
為方便描述,稱外倉筒體21連接外倉端蓋23的一端為第一端,稱外倉筒體21的另一端為第二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電池倉2,外倉筒體21的第一端敞開并與外倉端蓋23蓋合封裝,外倉筒體21的第二端用于連接在用電器件(如圖5中桿體1)上。
用于盛裝電池200的內倉筒體22設在外倉筒體21內,其中,電池200具有兩個電極端210(包括正極端和負極端),且兩個電極端210位于電池200的相對兩端上。電池200安裝在電池倉2內時,如圖6所示,電池200的其中一個電極端210正對外倉筒體21的第二端,由于導電組件232可分別與內倉筒體22和電池200的該電極端210接觸導通,使得電池200的該電極端210與內倉筒體22相導通。
當外倉筒體21的第二端連接在用電器件上時,用電器件的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可分別與電池200的朝向第二端的電極端210、內倉筒體22接觸而導通,從而用電器件的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可分別與電池200的正極端和負極端導通而接電。
這里,內倉筒體22接通的電極端210可為電池200的正極端,也可為電池200的負極端。也就是說,對于單個電池來講,電池200在電池倉2內有兩種安裝結構,一種是電池200的正極端朝向外倉筒體21的第一端安裝,此時電池200的正極端通過外倉端蓋23上的導電組件232與內倉筒體22導通。另一種是電池200的負極端朝向外倉筒體21的第一端安裝,此時電池200的負極端通過外倉端蓋23上的導電組件232與內倉筒體22導通。
另外,內倉筒體22內可設有一節(jié)電池200,內倉筒體22內也可設有至少兩節(jié)電池200。當電池200為多節(jié)時,多節(jié)電池200可單排連接,多節(jié)電池200也可多排連接,這里不作具體限定。圖6中內倉筒體22內設有四節(jié)電池200,四節(jié)電池200單排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池倉2,通過設置內倉筒體22及外倉端蓋23,外倉端蓋23上設有分別與內倉筒體22和電池200的一個電極端210導通的導電組件232,可將 電池200的兩個電極端210接引到外倉筒體21的同一端處,方便接電,且電池倉2在外形上也方便手持,電池倉2在用電器件上既可供電又能充當手柄,即裝電池部分與手柄部分整合一體化,結構簡單、緊湊。同時相對于相關技術中公開的用電線接通電池兩極的方案而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用電器件可與電池200的一個電極端210直接接觸導通,用電器件通過內倉筒體22、外倉端蓋23與電池200的另一個電極端210導通,電池200兩端的電極端210均能良好接觸,導電性能好,電池200供電穩(wěn)定。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內倉筒體22的形狀與電池200的形狀相適配,外倉筒體21的形狀與內倉筒體22的形狀相適配,外倉端蓋23的形狀與外倉筒體21的形狀相適配。如圖6中,內倉筒體22內設有單排電池,電池為圓柱形干電池,內倉筒體22、外倉筒體21均形成為圓柱形筒,外倉端蓋23為圓形蓋。
當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各部件的形狀不限于此,如內倉筒體22的橫截面內輪廓為圓形、橫截面外輪廓為多邊形,又如當電池200為兩列時,內倉筒體22的橫截面內輪廓可為大體“8”字形,外倉筒體21的形狀與內倉筒體22的形狀可不同,這里不作具體限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外倉筒體21的兩端分別形成為螺紋段211,外倉端蓋23螺紋連接在其中一個螺紋段211上。
也就是說,外倉筒體21的第一端形成有螺紋,外倉筒體21與外倉端蓋23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外倉筒體21的第二端也形成有螺紋,外倉筒體21與用電器件之間也通過螺紋連接。通過螺紋連接,電池倉2拆裝非常方便,便于安裝、更換電池200。
當然,外倉端蓋23也可通過卡扣連接、緊固件連接(如螺釘連接)等方式可拆卸地連接在外倉筒體21上。但是用螺紋連接,更能保證電池200兩端的電極端210能良好導通。
具體而言,由于外倉端蓋23上導電組件232與內倉筒體22是接觸導通的,如果外倉端蓋23通過卡扣連接在外倉筒體21上,卡接后二者之間松緊不可調,如果其中一個在長期使用時產生變形,則導電組件232與內倉筒體22可能無法導通。另外,卡扣連接時如果保證導電組件232與內倉筒體22壓緊,則需要的扣合力也大。但是通過螺紋連接,導電組件232與內倉筒體22之間可由接觸逐漸過渡到壓緊的狀態(tài),且螺紋連接使導電組件232與內倉筒體22之間達到壓緊狀態(tài)較省力,在合理設置螺紋螺距后導電組件232與內倉筒體22之間不易彈開。
同樣,如果內倉筒體22內裝有電池200,則安裝時導電組件232與電池200之間也由接觸逐漸過渡到壓緊狀態(tài),且達到壓緊狀態(tài)較省力。如果將電池倉2安裝到用電器件上,電池200及內倉筒體22與用電器件上的正極接電端、負極接電端之間也存在由接 觸逐漸過渡到壓緊的狀態(tài)。因此可以說外倉筒體21的兩端分別用螺紋連接外倉端蓋23和用電器件,能更好地保證電池200供電穩(wěn)定。
具體地,在外倉筒體21的軸向上,外倉筒體21的中間部分可稱為手持部212,當電池倉2安裝在用電器件上時,使用者可手握在手持部212處拿放用電器件。
其中,外倉筒體21的兩端的圓柱形的螺紋段211上可分別設置內螺紋,外倉筒體21的兩端的圓柱形的螺紋段211上可分別設置外螺紋,也可在外倉筒體21的一端螺紋段211上設置外螺紋、另一端螺紋段211上設置內螺紋,這里不作限定。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外倉筒體21的兩端分別為外螺紋,外倉端蓋23上設有內螺紋,用電器件上也設有內螺紋,以分別與外倉筒體21連接。
可選地,如圖2所示,外倉筒體21的位于兩端螺紋段211之間的部分構成手持部212,外倉筒體21的外表面在每端螺紋段211與手持部212之間設有隔離凸起213,隔離凸起213可起到止擋的作用,方便使用者手握住手持部212上,當手上濕滑時電池倉2不易從手上滑落。
另外,當外倉筒體21的兩端螺紋段211為外螺紋時,隔離凸起213也能起到止擋外倉端蓋23、用電器件的作用,避免使用者在安裝電池倉2時外倉筒體21兩端連接過度。
可選地,每端螺紋段211與手持部212之間的隔離凸起213均形成為環(huán)形,且隔離凸起213從外倉筒體21的外周面垂直向外延伸,每個隔離凸起213環(huán)繞外倉筒體21的中心軸線一周。每端螺紋段211與手持部212之間的隔離凸起213也可為塊狀,隔離凸起213的中心角小于360度,或者隔離凸起213上設有缺口等,這里對隔離凸起213的形狀不作具體限定。
可選地,手持部212的至少部分外周面向內凹入,使用者可手握在手持部212的凹入的位置處,從而握持更加省力,且容易使力。優(yōu)選地,在外倉筒體21的軸向上,手持部212外表面的中間部位形成略低于兩端的凹形面,這樣使用者可握持在手持部212的中間部位處。
進一步地,電池倉2還包括防滑套,防滑套外套在外倉筒體21上,從而方便電池倉2的握持,避免外倉筒體21表面過滑而握不穩(wěn)。有利地,防滑套外套在手持部212的凹形面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外倉端蓋23包括蓋體231,蓋體231蓋合在外倉筒體21上,導電組件232設在蓋體231上。蓋體231形成為與外倉筒體21的第一端形狀適配的柱形,且蓋體231的朝向外倉筒體21的端面的中間部分凹入,使蓋體231形成凹口狀。如圖4中,蓋體231包括蓋板2311和蓋沿2312,蓋沿2312從蓋板2311的外周沿垂直向外延伸,蓋沿2312圍繞蓋板2311形成凹口,導電組件232設在凹口內。
具體地,蓋體231為絕緣體,蓋沿2312上可設有螺紋以與外倉筒體21相連。其中,當外倉筒體21形成的是外螺紋時,蓋沿2312外套在外倉筒體21的端部。當外倉筒體21上形成的是內螺紋時,蓋沿2312伸入到外倉筒體21的端部內。
在一些示例中,如圖4和圖7所示,導電組件232包括:電池極板2321、彈性的第一導電件2322和第二導電件2323,第一導電件2322和第二導電件2323設在電池極板2321上,第一導電件2322適于與電池200的電極端210接觸導通,第二導電件2323環(huán)繞第一導電件2322設置,且第二導電件2323與內倉筒體22接觸導通。
當第一導電件2322與電池200的一個電極端210接觸,且第二導電件2323與內倉筒體22接觸后,電池200的該電極端210可通過第一導電件2322、電池極板2321、第二導電件2323與內倉筒體22導通。
通過設置導電的電池極板2321,第一導電件2322和第二導電件2323分別設在電池極板2321上,提高了電池200的電極端210通過導電組件232與內倉筒體22相導通的可靠性,這樣設置,可進一步保證電池200兩端的電極端210均能良好接觸,導電性能良好。
其中第一導電件2322設置成彈性件,第一導電件2322的形變量大,可根據電池200的尺寸而伸縮,這樣,可適應不同廠家生產的尺寸差異大的電池,保證第一導電件2322能與電池200的電極端210良好接觸。第一導電件2322受壓后與電池極板2321的接觸面積增加,導通性能更好。
具體地,電池極板2321固定在外倉端蓋23的內側底部,如圖4中電池極板2321通過螺釘2324固定在蓋板2311上。
可選地,如圖4所示,第一導電件2322可為彈簧,第一導電件2322也可為彈片。
可選地,如圖4所示,第二導電件2323為環(huán)形,這樣,第二導電件2323與內倉筒體22之間的接觸面積大,且第二導電件2323抗變形能力強,第二導電件2323與內倉筒體22之間連接更加可靠。
當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二導電件2323的結構不限于環(huán)形,例如,第二導電件2323可包括多個離散的導電片,多個導電片環(huán)繞第一導電件2322設置,多個導電片可與內倉筒體22接觸導通。多個導電片可為剛性片,多個導電片也可為彈性片。
如在一個具體示例中,多個導電片中每個導電片可改進成半翹的彈性金屬片,且多個導電片按照圓弧排布。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二導電件2323剛性過大,且第二導電件2323與內倉筒體22的端面采用平面接觸,如果電池倉2中有污垢或者雜質夾在第二導電件2323與內倉筒體22之間,或者電池倉2裝配不良,則會導致第二導電件2323與內倉筒體22接觸不 良或者分離的情況。而將第二導電件2323設置成多個半翹的彈性金屬片,雜質很難將所有的金屬片都與內倉筒體22間隔開。因此電池倉2使用過程中,第二導電件2323可與內倉筒體22始終保持接觸狀態(tài),從而提高第二導電件2323與內倉筒體22之間連通的可靠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倉筒體22的材料為金屬導電材料,優(yōu)選為鋁合金材料,這樣,內倉筒體22質量輕且導電性好,容易加工成形且成本不高。
有利地,如圖3和圖7所示,內倉筒體22的兩端分別設有銅導件221,導電組件232與其中一端的銅導件221相接觸,通過設置銅導件221,可增加內倉筒體22的導電能力。
另外,在一些具體示例中,內倉筒體22與導電組件232均采用鋁材制成,如果內倉筒體22與導電組件232直接接觸,那么二者在接觸導電過程中容易氧化而導致供電不穩(wěn)的問題。但是如果在內倉筒體22的端部設置銅導件221,內倉筒體22通過銅導件221與導電組件232接觸,就避免了內倉筒體22與導電組件232接觸導電過程中產生氧化作用而導致的供電不穩(wěn)定的問題。
具體地,如圖3所示,內倉筒體22的周壁上設有減重孔222,有利地,減重孔222在內倉筒體22的厚度方向上貫通內倉筒體22,這樣,減重孔222的設置可減輕內倉筒體22的重量,且加大對電池200的散熱能力。
在一個具體示例中,內倉筒體22的表面對稱的設置有長條形的減重孔222,如圖3中,減重孔222為多個,多個減重孔222沿內倉筒體22的軸向形成多排,多個減重孔222沿內倉筒體22的周向形成多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池倉2內使用的電池200可為一次性電池,電池200也可選用蓄電池。
當電池200選用蓄電池時,可在電池倉2上設置充電接口(圖未示出),當電池200沒電時可在充電接口處插接充電器。其中,充電接口可采用現有技術中公開的電池充電器上充電接口的結構,充電接口的結構及電池的充電原理已為現有技術所公開,這里不作具體說明。
另外,充電接口可設在外倉筒體21上,充電接口也可設在外倉端蓋23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池倉2,結構簡單、合理、緊湊,電池200兩端的電極端210均能良好接觸,導電性能好,電池200供電穩(wěn)定。
下面結合圖1-圖8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持測繪桿100。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持測繪桿100,如圖5所示,包括:桿體1和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電池倉2,桿體1的底端設有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電池倉2 連接在桿體1的底端。
電池倉2中,外倉筒體21的一端連接外倉端蓋23,外倉筒體21的另一端連接桿體1的底端,且電池200的朝向桿體1的電極端210與桿體1的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中的一個接觸導通。
由于外倉端蓋23上導電組件232適于分別與內倉筒體22和電池200的遠離桿體1的電極端210接觸導通,電池200的遠離桿體1的電極端210可與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中的另一個接觸導通。
這樣,手持測繪桿100安上電池200后,桿體1的底端能直接連接電池200的一個電極端,外倉端蓋23通過內倉筒體22的導電作用將電池200的另一個電極端傳輸到桿體1的底端。桿體1上設有電器件,電器件通過與桿體1的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相連而接通電池200,從而能通電工作。
電池倉2的具體結構可采用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各實施例中的電池倉2結構,這里對電池倉2的結構不再贅述。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持測繪桿100,桿體1可與電池200的一個電極端210直接接觸導通,桿體1通過內倉筒體22、導電組件232與電池200的另一個電極端210導通,電池200兩端的電極端210均能良好接觸,導電性能好,電池200供電穩(wěn)定。另外,電池倉2在手持測繪桿100上既可供電又能充當手柄,結構集成度好。
下面結構圖1-圖8,描述一個具體示例中手持測繪桿100的結構。
如圖1-圖4所示,手持測繪桿100的電池倉2包括外倉筒體21、內倉筒體22和外倉端蓋23。外倉筒體21的兩端為圓柱形的螺紋段211,兩端螺紋段211之間為手持部212,手持部212與螺紋段211之間通過圓弧形的垂直的隔離凸起213相分隔,手持部212整體呈圓柱形狀,手持部212外表面的中間部位形成略低于兩端的凹形面,凹形面上設置有防滑套。
如圖5和圖6所示,外倉筒體21一端與桿體1的底端連接,桿體1的底端與外倉筒體21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外倉筒體21的另一端與外倉端蓋23連接。如圖4所示,外倉端蓋23的外形呈圓柱形,中間為凹口狀,外倉端蓋23內側底部設置有負極電池極板2321,電池極板2321通過螺釘2324固定在外倉端蓋23的底部內側,電池極板2321上設置有彈簧形的第一導電件2322和環(huán)形的第二導電件2323。
如圖6和圖8所示,桿體1底端設置有與外倉端蓋23上相類似的結構,即桿體1底端設置有一個類似于導電組件232的接電組件10,接電組件10包括第一接電件101和第二接電件102,第一接電件101與電池200的另一個電極端210相接觸導通,第二接電件102與內倉筒體22相接觸導通。第一接電件101可形成為與第一導電件2322形 狀相似的結構,如圖8中,第一接電件101形成為彈簧。第二接電件102可形成為與第二導電件2323形狀相似的結構,如圖8中,第二接電件102形成為環(huán)形金屬件且止抵在內倉筒體22的端部導銅件221上。第一接電件101和第二接電件102的其中一個構成桿體1的正極接電端,另一個構成負極接電端。當然,正極接電端與負極接電端之間是相隔離不導通的,即接電組件10中不存在功能類似于電池極板2321的部件。
內倉筒體22為電池200的放置倉,內倉筒體22整體安放在可手持的外倉筒體21的內部,內倉筒體22整體為圓柱體狀,位于內倉筒體22兩端部設置有銅圈以增加導電能力,內倉筒體22表面對稱的設置有長條形的減重孔222以減輕內倉筒體22的重量,同時可加大電池200的散熱。
手持測繪桿100中,桿體1的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中的一個與電池200的一個電極端210接觸導通,桿體1的正極接電端和負極接電端中的另一個通過內倉筒體22、導電組件232與電池200的另一個電極端210接觸導通。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持測繪桿100,結構緊湊,裝電池位置及手持位置整合一體化,電池200兩端接觸良好,導電性能好,電池200供電穩(wěn)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厚度”、“豎直”、“水平”、“頂”、“底”、“內”、“外”、“軸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實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 方式結合。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