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PCB板制作的寬頻內(nèi)置天線技術(shù),尤其是涉及一種LTE高增益寬頻天線及構(gòu)成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使用PCB板制作寬頻內(nèi)置天線存在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體積比較大,占用大量的空間;二是性能指標達不到預(yù)期的功能要求。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高增益寬頻天線及構(gòu)成方法,并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
LTE高增益寬頻天線的構(gòu)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①制作一塊天線板,所述天線板為矩形PCB雙面覆銅板,板的厚度為0.8mm,板的長度為110.2mm,板的寬度為26.0mm;設(shè)定所述天線板的一個覆銅板面為A面,另一個覆銅板面為B面;
②繪制所述天線板A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
主體天線定位孔,所述主體天線定位孔的直徑為2mm,所述主天線定位孔的中心點距L4邊4.2mm,距L3邊13.8mm;
正方形焊盤,所述正方形焊盤的邊長為2mm,一組對邊的中心線與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重合,與所述天線板的L3邊相鄰的邊,距離L3邊15mm;所述正方形焊盤上對稱設(shè)置兩行、兩列共四個直徑為0.5mm的圓孔,行距與列距均為0.8mm;
矩形工藝開口槽,所述矩形工藝開口槽的長度為8mm,寬度為3mm;所述矩形工藝開口槽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重合,一條做為開口的3mm的邊與所述天線板的L3邊重合;
輔助天線定位孔,所述輔助天線定位孔為四個的直徑為0.8mm的圓孔,其中兩個孔的水平中心線距離所述天線板的L1邊0.85mm,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中心距為63mm;另兩個孔的水平中心線距離所述天線板的L3邊1.35mm,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中心距為74.8mm;
所述天線板的L1邊與L4邊的交角和L1邊與L2邊的交角制成1×45°倒角;
③在步驟②所述印版圖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繪制所述天線板A面的輔助天線圖形:
所述A面輔助天線有A1、A2兩組,每組的兩塊輔助天線形狀、大小相同:
所述A1組輔助天線的形狀為52.4 mm×1.5mm的矩形,有一個1×45°的倒角,所述輔助天線A1的兩個矩形以靠近所述天線板L1邊的兩個定位孔為定位基準,所述定位孔的中心對應(yīng)在所述輔助天線A1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所述輔助天線A1未倒角的一端29mm,A1組輔助天線的兩個矩形的未倒角的1.5mm邊相鄰,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
所述A2組輔助天線的形狀為28 mm×1.5mm的矩形,所述輔助天線A2的兩個矩形以靠近所述天線板L3邊的兩個定位孔為定位基準,所述定位孔的中心對應(yīng)在所述輔助天線A2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所述輔助天線A2的一端17mm,所述輔助天線A2的兩個矩形做為定位孔中心測量基準的一端相鄰,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
④在步驟③所述印版圖基礎(chǔ)上,繼續(xù)繪制所述天線板A面的主體天線圖形A3:
所述天線板A面的主體天線圖形A3由第一平底U形振子A31,第二平底U形振子A32,連線A33組成:
第一平底U形振子A31的高度為19.8mm,底部寬度為0.3mm,總寬度為19.4mm, U形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第二平底U形振子A32的高度為20.5mm,底部寬度為1mm,總寬度為19.4mm, U形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連線A33的中部為一個16mm×2.8mm的矩形,在其上設(shè)有一個6mm×0.9mm的矩形開口凹槽,沿16mm×2.8mm矩形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4.1mm×2mm的矩形,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0.3mm×4.4mm的矩形,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2.6mm×2mm的矩形;
所述天線板A面的主體天線圖形A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主體天線定位孔的水平中心線重合,所述主體天線圖形A3的第一平底U形振子A31的內(nèi)底距離主體天線定位孔的中心為15.65mm;
⑤繪制所述天線板B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
所述天線板B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主體天線定位孔、正方形焊盤、矩形工藝開口槽、輔助天線定位孔等,與所述天線板A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對應(yīng)等同;
⑥在步驟⑤所述印版圖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繪制所述天線板B面的輔助天線圖形:
所述天線板B面的輔助天線,包括B1、B2兩組,每組的形狀、大小相同:
兩塊所述輔助天線B1的形狀、大小與兩塊所述輔助天線A1相同,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B面與所述輔助天線A1對應(yīng)的位置;
兩塊所述輔助天線B2的形狀、大小與兩塊所述輔助天線A2相同,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B面與所述輔助天線A2對應(yīng)的位置;
⑦在步驟⑥所述印版圖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繪制所述天線板B面的主體天線圖形B3:
所述天線板B面的主體天線圖形B3由第一凸底U形振子B31,第二凸底U形振子B32,連線B33組成:
第一凸底U形振子B31是在一個平底U型的底部設(shè)置了一個等腰梯形的凸底,其中:平底U形的高度為20mm,底部寬度為1.8mm,等腰梯形的高為1.8mm,上底寬為6mm,下底寬為16mm,第一凸底U形振子B31的總寬度為19.4mm, U形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第二凸底U形振子B32的形狀、大小均與第一凸底U形振子B31相同;
連線B33的中部為一個17.9mm×1.3mm的矩形,在其上設(shè)有一個2mm×0.6mm的矩形凸起,沿17.9mm×1.3mm矩形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2.2mm×2.8mm的矩形,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9.5mm×4.5mm的矩形,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3.1mm×2.8mm的矩形;
所述天線板B面的主體天線圖形B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主體天線定位孔的水平中心線重合,所述主體天線圖形B3的第二凸底U形振子B32的底部距離主體天線定位孔的中心為13.7mm;
⑧以所述主體天線定位孔為基準,將按照步驟②、③、④繪制的印版圖印制在所述天線板的A面,將按照步驟⑤、⑥、⑦繪制的印版圖印制在所述天線板的B面;
⑨按照PCB板產(chǎn)品的制作工藝:
鉆孔:主體天線定位孔、正方形焊盤上直徑為0.5mm的四個圓孔、直徑為0.8mm的四個輔助天線定位孔;
開槽:矩形工藝開口槽;
切角:L1邊與L4邊的1×45°倒角、L1邊與L2邊的1×45°倒角;
孔的金屬化處理:正方形焊盤上直徑為0.5mm的四個圓孔和直徑為0.8mm的四個輔助天線定位孔進行金屬化處理;
防腐保護:將所述天線板A面和B面印版圖形及金屬化的孔涂覆防腐保護涂料;
蝕刻:用適當?shù)墓に嚪椒▽⑺鎏炀€板A面和B面印版圖形之外的銅板除去;
保護:用適當?shù)墓に嚪椒▽Τニ鎏炀€板A面和B面印版圖形的銅板及天線板進行清洗保護處理。
進一步的,步驟①所述PCB天線板為F4BM雙面覆銅板,其介電常數(shù)為2.55。
一種LTE高增益寬頻天線,所述LTE高增益寬頻天線包括:
一塊天線板,所述天線板為矩形PCB雙面覆銅板,板的厚度為0.8mm,板的長度為110.2mm,板的寬度為26.0mm;所述天線板的一個覆銅板面為A面,另一個覆銅板面為B面;所述天線板及A面覆銅板面和B面覆銅板面經(jīng)過PCB線路板工藝方法加工后形成:
a、所述天線板A面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包括主體天線定位孔,所述主體天線定位孔的直徑為2mm,所述主天線定位孔的中心點距L4邊4.2mm,距L3邊13.8mm;
正方形焊盤,所述正方形焊盤是邊長為2mm的一塊銅板,一組對邊的中心線與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重合,與所述天線板的L3邊相鄰的邊,距離L3邊15mm;所述正方形焊盤上對稱設(shè)置兩行、兩列共四個直徑為0.5mm的圓孔,行距與列距均為0.8mm;所述四個圓孔的孔壁均作金屬化處理;
矩形工藝開口槽,所述矩形工藝開口槽的長度為8mm,寬度為3mm;所述矩形工藝開口槽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重合,一條做為開口的3mm的邊與所述天線板的L3邊重合;
輔助天線定位孔,所述輔助天線定位孔為四個的直徑為0.8mm的圓孔,其中兩個孔的水平中心線距離所述天線板的L1邊0.85mm,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中心距為63mm;另兩個孔的水平中心線距離所述天線板的L3邊1.35mm,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中心距為74.8mm;所述四個輔助天線定位孔的孔壁均作金屬化處理;
所述天線板的L1邊與L4邊的交角和L1邊與L2邊的交角制成1×45°倒角;
b、所述天線板A面的輔助天線,包括A1、A2兩組銅板,每組的兩塊銅板的形狀、大小相同:
所述A1組輔助天線銅板的形狀為52.4 mm×1.5mm的矩形,有一個1×45°的倒角,所述輔助天線A1的兩塊銅板以靠近所述天線板L1邊的兩個定位孔為定位基準,所述定位孔的中心對應(yīng)在所述輔助天線A1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所述輔助天線A1未倒角的一端29mm,A1組輔助天線的兩塊銅板的未倒角的1.5mm邊相鄰,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
所述A2組輔助天線銅板的形狀為28 mm×1.5mm的矩形,所述輔助天線A2的兩塊銅板以靠近所述天線板L3邊的兩個定位孔為定位基準,所述定位孔的中心對應(yīng)在所述輔助天線A2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所述輔助天線A2的一端17mm,所述輔助天線A2的兩塊銅板做為定位孔中心測量基準的一端相鄰,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
c、所述天線板A面的主體天線銅板A3,包括:第一平底U形銅板振子A31,第二平底U形銅板振子A32,連線銅板A33;
第一平底U形銅板振子A31的高度為19.8mm,底部銅板寬度為0.3mm,第一平底U形銅板振子A31的總寬度為19.4mm, U形銅板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第二平底U形銅板振子A32的高度為20.5mm,底部銅板寬度為1mm,第二平底U形銅板振子A32的總寬度為19.4mm,U形銅板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連線兩個A33的中部為一個16mm×2.8mm的矩形銅板,在其上設(shè)有一個6mm×0.9mm的矩形開口凹槽,沿16mm×2.8mm矩形銅板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4.1mm×2mm的矩形銅板,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0.3mm×4.4mm的矩形銅板,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2.6mm×2mm的矩形銅板;
所述天線板A面的主體天線銅板A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主體天線定位孔的水平中心線重合,所述主體天線銅板A3的第一平底U形銅板振子A31的內(nèi)底距離主體天線定位孔的中心為15.65mm;
d、所述天線板B面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
所述天線板B面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主體天線定位孔、正方形焊盤、矩形工藝開口槽、輔助天線定位孔等,與所述天線板A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對應(yīng)等同;
e、所述天線板B面的輔助天線銅板,包括B1、B2兩組銅板,每組的兩塊銅板形狀、大小相同:
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B1的形狀、大小與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1相同,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B面與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1對應(yīng)的位置;
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B2的形狀、大小與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2相同,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B面與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2對應(yīng)的位置;
f、所述天線板B面的主體天線銅板B3,由第一凸底U形銅板振子B31,第二凸底U形銅板振子B32,連線銅板B33:
第一凸底U型銅板振子B31是在一個平底U型銅板的底部設(shè)置了一個等腰梯形銅板的凸底,其中:平底U形銅板的高度為20mm,底部銅板寬度為1.8mm,等腰梯形銅板的高為1.8mm,上底寬為6mm,下底寬為16mm,第一凸底U型銅板振子B31的總寬度為19.4mm, U型銅板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第二凸底U型銅板振子B32的形狀、大小與第一凸底U型銅板振子B31相同;
連線銅板B33的中部為一個17.9mm×1.3mm的矩形銅板,在其上設(shè)有一個2mm×0.6mm的矩形銅板凸起,沿17.9mm×1.3mm矩形銅板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2.2mm×2.8mm的矩形銅板,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9.5mm×4.5mm的矩形銅板,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3.1mm×2.8mm的矩形銅板;
所述天線板B面的主體天線銅板B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主體天線定位孔的水平中心線重合,所述主體天線銅板B3的第二凸底U型銅板振子B32的底部距離主體天線定位孔的中心為13.7mm;
進一步的,所述PCB天線板為F4BM雙面覆銅板,其介電常數(shù)為2.55。
本發(fā)明所述LTE高增益寬頻天線使用時,接線配置為1.37同軸電纜,所述1.37同軸電纜的銅芯與所述正方形焊盤12A焊接連接,所述1.37同軸電纜的屏蔽線套與所述連線銅板A33中部16mm×2.8mm矩形銅板凹槽底部A331焊接連接;所述輔助天線起引向的作用。
如圖11~圖13所示,是本發(fā)明測試得到的圖形及數(shù)據(jù),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主要有兩點:一是體積比較小,尺寸僅有110.2×26×0.8mm;二是性能有顯著地提高:同類產(chǎn)品增益只有5~6dbi,而本發(fā)明產(chǎn)品的增益達到8dbi。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板板材尺寸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板A面基礎(ch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正方形焊盤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板A面輔助天線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板A面主體天線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板A面主體天線定位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板B面輔助天線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板B面主體天線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板B面主體天線定位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板A面天線整體形狀和B面天線整體形狀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的H面輻射方向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的E面輻射方向示意圖;
圖13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的測試數(shù)據(jù)表;
圖14為本發(fā)明LTE高增益寬頻天線的構(gòu)成方法的測試曲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
方法實施例1:
如圖1~圖10所示,一種LTE高增益寬頻天線的構(gòu)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①制作一塊天線板1,如圖1所示,所述天線板1為矩形PCB雙面覆銅板,板的厚度為0.8mm,板的長度為110.2mm,板的寬度為26.0mm;設(shè)定所述天線板1的一個覆銅板面為A面,另一個覆銅板面為B面;
②繪制所述天線板1的A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如圖2所示:
主體天線定位孔11,所述主體天線定位孔11的直徑為2mm,所述主天線定位孔11的中心點距L4邊4.2mm,距L3邊13.8mm;
正方形焊盤12A,如圖1、圖3所示,所述正方形焊盤12A的邊長為2mm,一組對邊的中心線與所述天線板1長度方向的中心線重合,與所述天線板1的L3邊相鄰的邊,距離L3邊15mm;所述正方形焊盤12上對稱設(shè)置兩行、兩列共四個直徑為0.5mm的圓孔,行距與列距均為0.8mm;
矩形工藝開口槽13,所述矩形工藝開口槽13的長度為8mm,寬度為3mm;所述矩形工藝開口槽1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所述天線板1長度方向的中心線重合,一條做為開口的3mm的邊與所述天線板1的L3邊重合;
輔助天線定位孔14,所述輔助天線定位孔14為四個的直徑為0.8mm的圓孔,其中兩個孔的水平中心線距離所述天線板1的L1邊0.85mm,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中心距為63mm;另兩個孔的水平中心線距離所述天線板1的L3邊1.35mm,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中心距為74.8mm;
所述天線板1的L1邊與L4邊的交角和L1邊與L2邊的交角制成1×45°倒角;
③在步驟②所述印版圖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繪制所述天線板1的A面的輔助天線圖形,如圖4所示:
所述A面輔助天線有A1、A2兩組,每組的兩塊輔助天線形狀、大小相同:
所述A1組輔助天線的形狀為52.4 mm×1.5mm的矩形,有一個1×45°的倒角,所述輔助天線A1的兩個矩形以靠近所述天線板1的L1邊的兩個定位孔14為定位基準,所述定位孔14的中心對應(yīng)在所述輔助天線A1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所述輔助天線A1未倒角的一端29mm,A1組輔助天線的兩個矩形的未倒角的1.5mm邊相鄰,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
所述A2組輔助天線的形狀為28 mm×1.5mm的矩形,所述輔助天線A2的兩個矩形以靠近所述天線板1的L3邊的兩個定位孔14為定位基準,所述定位孔14的中心對應(yīng)在所述輔助天線A2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所述輔助天線A2的一端17mm,所述輔助天線A2的兩個矩形做為定位孔中心測量基準的一端相鄰,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
④在步驟③所述印版圖基礎(chǔ)上,繼續(xù)繪制所述天線板1的A面的主體天線圖形A3,如圖5所示:
所述天線板1的A面的主體天線圖形A3由第一平底U形振子A31,第二平底U形振子A32,連線A33組成:
第一平底U形振子A31的高度為19.8mm,底部寬度為0.3mm,總寬度為19.4mm, U形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第二平底U形振子A32的高度為20.5mm,底部寬度為1mm,總寬度為19.4mm, U形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連線A33的中部為一個16mm×2.8mm的矩形,在其上設(shè)有一個6mm×0.9mm的矩形開口凹槽,沿16mm×2.8mm矩形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4.1mm×2mm的矩形,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0.3mm×4.4mm的矩形,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2.6mm×2mm的矩形;
如圖6所示,所述天線板1的A面的主體天線圖形A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主體天線定位孔11的水平中心線重合,所述主體天線圖形A3的第一平底U形振子A31的內(nèi)底距離主體天線定位孔11的中心為15.65mm;
⑤繪制所述天線板1的B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
所述天線板1的B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主體天線定位孔11、正方形焊盤12B、矩形工藝開口槽13、輔助天線定位孔14等,與所述天線板1的A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對應(yīng)等同;
⑥在步驟⑤所述印版圖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繪制所述天線板1的B面輔助天線圖形,如圖7所示:
所述天線板1的B面輔助天線銅板,包括B1、B2兩組銅板,每組的兩塊銅板形狀、大小相同:
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B1的形狀、大小與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1相同,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的B面與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1對應(yīng)的位置;
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B2的形狀、大小與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2相同,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的B面與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2對應(yīng)的位置;
⑦在步驟⑥所述印版圖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繪制所述天線板1的B面主體天線圖形B3,如圖8所示:
所述天線板1的B面主體天線圖形B3由第一凸底U形振子B31,第二凸底U形振子B32,連線B33組成:
第一凸底U形振子B31是在一個平底U型的底部設(shè)置了一個等腰梯形的凸底,其中:平底U形的高度為20mm,底部寬度為1.8mm,等腰梯形的高為1.8mm,上底寬為6mm,下底寬為16mm,第一凸底U形振子B31的總寬度為19.4mm, U形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第二凸底U形振子B32的形狀、大小均與第一凸底U形振子B31相同;
連線B33的中部為一個17.9mm×1.3mm的矩形,在其上設(shè)有一個2mm×0.6mm的矩形凸起,沿17.9mm×1.3mm矩形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2.2mm×2.8mm的矩形,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9.5mm×4.5mm的矩形,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3.1mm×2.8mm的矩形;
如圖9所示,所述天線板(1)B面的主體天線圖形B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主體天線定位孔11的水平中心線重合,所述主體天線圖形B3的第二凸底U形振子B32的底部距離主體天線定位孔11的中心為13.7mm,
⑧以所述主體天線定位孔11為基準,將按照步驟②、③、④繪制的印版圖印制在所述天線板1的A面,將按照步驟⑤、⑥、⑦繪制的印版圖印制在所述天線板1的B面;
⑨按照PCB板產(chǎn)品的制作工藝:
鉆孔:主體天線定位孔11、正方形焊盤12上直徑為0.5mm的四個圓孔、直徑為0.8mm的四個輔助天線定位孔14;
開槽:矩形工藝開口槽13;
切角:L1邊與L4邊的1×45°倒角、L1邊與L2邊的1×45°倒角;
孔的金屬化處理:正方形焊盤12A上直徑為0.5mm的四個圓孔和直徑為0.8mm的四個輔助天線定位孔14進行金屬化處理;
防腐保護:將所述天線板1的A面和B面印版圖形及金屬化孔內(nèi)壁涂覆防腐保護涂料;
蝕刻:用適當?shù)墓に嚪椒▽⑺鎏炀€板1的A面和B面印版圖形之外的銅板除去;
保護:用適當?shù)墓に嚪椒▽Τニ鎏炀€板1的A面和B面印版圖形的銅板及天線板進行清洗保護處理,如圖10所示。
方法實施例2:
與方法實施例1相比,本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所述PCB天線板1的材料為F4BM雙面板,其介電常數(shù)為2.55。
產(chǎn)品實施例1:
如圖1~圖10所示,所述LTE高增益寬頻天線包括:
一塊天線板1,如圖1所示,所述天線板1為矩形PCB雙面覆銅板,板的厚度為0.8mm,板的長度為110.2mm,板的寬度為26.0mm;設(shè)定所述天線板1的一個覆銅板面為A面,另一個覆銅板面為B面;所述天線板及A面覆銅板面和B面覆銅板面經(jīng)過PCB線路板工藝方法加工后形成:
a、所述天線板1的A面基礎(chǔ)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包括
主體天線定位孔11,所述主體天線定位孔11的直徑為2mm,所述主天線定位孔11的中心點距L4邊4.2mm,距L3邊13.8mm;
正方形焊盤12A,如圖3所示,所述正方形焊盤12A是邊長為2mm的一塊銅板,一組對邊的中心線與所述天線板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重合,與所述天線板1的L3邊相鄰的邊,距離L3邊15mm;所述正方形焊盤12A上對稱設(shè)置兩行、兩列共四個直徑為0.5mm的圓孔,行距與列距均為0.8mm;所述四個圓孔的孔壁均作金屬化處理;
矩形工藝開口槽13,所述矩形工藝開口槽13的長度為8mm,寬度為3mm;所述矩形工藝開口槽1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所述天線板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重合,一條做為開口的3mm的邊與所述天線板1的L3邊重合;
輔助天線定位孔14,所述輔助天線定位孔14為四個的直徑為0.8mm的圓孔,其中兩個孔的水平中心線距離所述天線板1的L1邊0.85mm,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中心距為63mm;另兩個孔的水平中心線距離所述天線板1的L3邊1.35mm,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中心距為74.8mm;所述四個輔助天線定位孔14的孔壁均作金屬化處理;
所述天線板1的L1邊與L4邊的交角和L1邊與L2邊的交角制成1×45°倒角;
b、所述天線板1的A面輔助天線,如圖4所示,包括A1、A2兩組銅板,每組的兩塊銅板的形狀、大小相同:
所述A1組輔助天線銅板的形狀為52.4 mm×1.5mm的矩形,有一個1×45°的倒角,所述輔助天線A1的兩塊銅板以靠近所述天線板1的L1邊的兩個定位孔14為定位基準,所述定位孔14的中心對應(yīng)在所述輔助天線A1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所述輔助天線A1未倒角的一端29mm,A1組輔助天線的兩塊銅板的未倒角的1.5mm邊相鄰,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
所述A2組輔助天線銅板的形狀為28 mm×1.5mm的矩形,所述輔助天線A2的兩塊銅板以靠近所述天線板1的L3邊的兩個定位孔14為定位基準,所述定位孔14的中心對應(yīng)在所述輔助天線A2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所述輔助天線A2的一端17mm,所述輔助天線A2的兩塊銅板做為定位孔中心測量基準的一端相鄰,對稱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邊;
c、所述天線板1的A面主體天線銅板A3,如圖2所示,包括:第一平底U形銅板振子A31,第二平底U形銅板振子A32,連線銅板A33;
第一平底U形銅板振子A31的高度為19.8mm,底部銅板寬度為0.3mm,第一平底U形銅板振子A31的總寬度為19.4mm, U形銅板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第二平底U形銅板振子A32的高度為20.5mm,底部銅板寬度為1mm,第二平底U形銅板振子A32的總寬度為19.4mm,U形銅板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連線銅板A33的中部為一個16mm×2.8mm的矩形銅板,在其上設(shè)有一個6mm×0.9mm的矩形開口凹槽,沿16mm×2.8mm矩形銅板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4.1mm×2mm的矩形銅板,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0.3mm×4.4mm的矩形銅板,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2.6mm×2mm的矩形銅板;
如圖6所示,所述天線板1的A面主體天線銅板A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主體天線定位孔11的水平中心線重合,所述主體天線銅板A3的第一平底U形銅板振子A31的內(nèi)底距離主體天線定位孔11的中心為15.65mm,如圖10所示;
d、所述天線板1的B面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
所述天線板1的B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主體天線定位孔11、正方形焊盤12B、矩形工藝開口槽13、輔助天線定位孔14等,與所述天線板(1)A面印版圖的基礎(chǔ)圖形對應(yīng)等同;
e、所述天線板1的B面的輔助天線銅板,如圖7所示,包括B1、B2兩組銅板,每組的兩塊銅板形狀、大小相同:
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B1的形狀、大小與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1相同,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的B面與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1對應(yīng)的位置;
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B2的形狀、大小與兩塊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2相同,設(shè)置在所述天線板1的B面與所述輔助天線銅板A2對應(yīng)的位置;
f、所述天線板1的B面的主體天線銅板B3,如圖8所示,由第一凸底U形銅板振子B31,第二凸底U形銅板振子B32,連線銅板B33:
第一凸底U型銅板振子B31是在一個平底U型銅板的底部設(shè)置了一個等腰梯形銅板的凸底,其中:平底U形銅板的高度為20mm,底部銅板寬度為1.8mm,等腰梯形銅板的高為1.8mm,上底寬為6mm,下底寬為16mm,第一凸底U型銅板振子B31的總寬度為19.4mm, U型銅板兩個邊的寬度均為6.7mm;
第二凸底U型銅板振子B32的形狀、大小與第一凸底U型銅板振子B31相同;
連線銅板B33的中部為一個17.9mm×1.3mm的矩形銅板,在其上設(shè)有一個2mm×0.6mm的矩形銅板凸起,沿17.9mm×1.3mm矩形銅板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12.2mm×2.8mm的矩形銅板,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9.5mm×4.5mm的矩形銅板,再依次對稱設(shè)置兩個3.1mm×2.8mm的矩形銅板;
如圖9所示,所述天線板1的B面的主體天線銅板B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與主體天線定位孔11的水平中心線重合,所述主體天線銅板B3的第二凸底U型銅板振子B32的底部距離主體天線定位孔11的中心為13.7mm,如圖10所示。
產(chǎn)品實施例2:
與產(chǎn)品實施例1相比,本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所述PCB天線板1的材料為F4BM雙面板,其介電常數(shù)為2.55。
本發(fā)明所述LTE高增益寬頻天線使用時,接線配置為1.37同軸電纜,如圖6所示,所述1.37同軸電纜的銅芯與所述正方形焊盤12A焊接連接,所述1.37同軸電纜的屏蔽線套與所述連線銅板A33中部16mm×2.8mm矩形銅板凹槽底部A331焊接連接;所述輔助天線起引向的作用。
如圖11~圖14所示,是本發(fā)明測試得到的圖形及數(shù)據(jù),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主要有兩點:一是體積比較小,尺寸僅有110.2×26×0.8mm;二是性能有顯著地提高:同類產(chǎn)品增益只有5~6dbi,而本發(fā)明產(chǎn)品的增益達到8dbi。
以上內(nèi)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yīng)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nèi)容不應(yīng)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