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插座的插套座、插座以及插座的裝配方法。
背景技術:
插套座用來安裝插套。在現(xiàn)有技術中,插套座的結構形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插套座與插座的上蓋呈一體,該種插套座由于與插座的上蓋需要一體成型,因此成型工藝等方面非常麻煩;另一種是插套座與插座的殼體之間是分離的,采用可拆卸連接的方式,但是該種插套座的結構方式使得插套必須從插套座的靠近上蓋一面安裝,因此在插座在裝配時有諸多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插套座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使得插套的安裝簡便
的插座的插套座,并提供采用該種插套座的插座、并提供該種插座的裝配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插座的插套座,包括座體,所述座體與插座的插孔面可拆卸連接;
所述座體背離插座的插孔面一面為座體的背面,所述座體靠近插座的插孔面一面為座體的正面;
所述座體的背面設有用于容納插套的插套容納腔,所述的插套容納腔具有用于將插套裝入其內的安裝口;
所述座體的正面開設有插銷孔。
進一步,所述座體的正面設有定位槽。
進一步,所述安裝口的開口方向朝向背離插座的插孔面一側。
進一步,所述插套容納腔的腔壁上背離插座的插孔面一側設有用于對插套進行支撐的支撐臺。
進一步,所述座體包括本體及設于該本體正面的保護門組件。
進一步,所述保護門組件包括保護門本體以及保護門窗體,所述保護門窗體與所述本體的正面可拆卸組裝,且兩者形成保護門本體容納腔。
進一步,所述的插銷孔包括地極插孔、兩極n極插孔、兩極l極插孔、三極n極插孔、三極l極插孔;
所述的插套容置腔包括與所述的地極插孔對應的地極插套腔、與所述的兩極n極插孔對應的兩極n極插套腔、與所述的兩極l極插孔對應的兩極l極插套腔、與所述的三極n極插孔對應的三極n極插套腔、與所述的三極l極插孔對應的三極l極插套腔;
所述的支撐臺包括地極支撐臺、l極支撐臺、n極支撐臺。
進一步,所述座體的背面還設有用于容置銅條的銅條貫穿通道。
進一步,所述的三極l極插套腔、三極n極插套腔位于所述座體的一側從而形成三極側,所述的兩極l極插套腔、兩極n極插套腔、地極插套腔位于所述座體的另一側從而形成兩極側,所述的兩極側和三級側之間形成有用于容置銅條的銅條貫穿通道。
進一步,所述的地極支撐臺設于所述地極插套腔的腔壁上,所述的l極支撐臺設于所述兩極l極插套腔的腔壁上,所述的n極支撐臺設于所述兩極n極插套腔的腔壁上。
一種插座,包括上蓋、下蓋、位于所述上蓋和下蓋之間的插套座,所述的上蓋上開設有插孔,所述的插套座中設有插套,所述的插套座采用前述所述的插套座,所述的插套置于所述的插套容納腔中。
一種插座,包括上蓋、下蓋、位于所述上蓋和下蓋之間的插套座,所述的上蓋上開設有插孔,所述的插套座中設有插套,所述的插套座采用前述具有定位槽的插套座,所述的插套置于所述的插套容納腔中,所述上蓋上設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插入所述的定位槽中。
一種插座,包括上蓋、下蓋、位于所述上蓋和下蓋之間的插套座,所述的上蓋上開設有插孔,所述的插套座中設有插套,所述的插套座采用具有前述支撐臺的插套座,所述的插套為整體銅條插套,該整體銅條插套包括插套體以及連接銅條,所述連接銅條的側邊向外延伸出連接臂,所述的插套體設于所述的連接臂上,所述的插套體容納于所述的插套容納腔中,所述的連接臂支撐在所述的支撐臺上。
前述插座的裝配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①.準備好上蓋和下蓋;
②.將插套座安裝到上蓋內;
③.將插套通過安裝口裝入插套座的插套容納腔內;
④.將上蓋和下蓋對合裝配。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座體與插座的插孔面可拆卸連接,且座體的背面設有用于容納插套的插套容納腔,因此在裝配插座時可按照先在插座上蓋上安裝插套座、再安裝插套、再裝配下蓋的順序進行裝配,安裝起來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爆炸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背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應用于插座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a-a向剖視圖。
圖7是圖5的b-b向剖視圖。
圖8是圖5的c-c向剖視圖。
圖9是本發(fā)明應用于插座中爆炸圖。
圖10是具有五扁孔的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11是具有雙用插孔的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12是具有雙用插孔的本發(fā)明的爆炸圖。
圖13是具有雙用插孔的本發(fā)明的背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照圖1~圖10,一種插座,其采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所采用的插套座,插座包括上蓋1、下蓋2、位于所述上蓋1和下蓋2之間的本發(fā)明所述的插套座3,所述的上蓋1上開設有插孔4,插孔4所在的面為插座的插孔面7,所述的插套座3中設有插套5。所述的插套座3包括座體6,所述座體背離插座的插孔面7一面為座體的背面,所述座體靠近插座的插孔面7一面為座體的正面。
所述座體6與插座的插孔面7可拆卸連接。本實施例中,座體6與插座的插孔面7之間的可拆卸連接方式為:所述座體6的正面設有定位槽8,所述插座的插孔面7的背面設有定位柱,定位柱插入到定位槽8中。還可在插座的插孔面17的背面設置定位框,將座體6限定于定位框內。
所述座體的背面設有用于容納插套的插套容納腔9,所述的插套容納腔9具有用于將插套裝入其內的安裝口10,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安裝口10的開口方向背離插座的插孔面一側,即該安裝口10設于插套容納腔9的末端底面上,如此則在裝入插套時更加方便,至需將插套5從安裝口10按入插套容納腔9即可。
所述座體的正面開設有插銷孔11,插銷孔11與上蓋上的插孔4對應。本實施例中所述座體6包括本體及設于該本體正面的保護門組件12,可確保用電安全。具體的,該保護門組件包括保護門本體25以及保護門窗體26,所述保護門窗體26與所述本體的正面可拆卸組裝,且兩者形成保護門本體容納腔。
本實施例中,所述插套容納腔9的腔壁上背離插座的插孔面一側設有用于對插套進行支撐的支撐臺,支撐臺的作用在于:在插套5安裝入插套容納腔后,插套5可支撐在該支撐臺上,從而插套可更穩(wěn)固。
本實施例中,所述座體的背面還設有銅條貫穿通道14,其使用于采用整體銅條插套的插座,整體銅條插套包括插套體及連接銅條,連接銅條的側邊向外延伸出連接臂,所述的插套體設于所述的連接臂上,所述的插套體容納于所述的插套容納腔中,整體銅條插套的連接銅條15可置于該銅條貫穿通道14中。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插銷孔11包括地極插孔、兩極n極插孔、兩極l極插孔、三極n極插孔、三極l極插孔;
所述的插套容置腔9包括與所述的地極插孔對應的地極插套腔16、與所述的兩極n極插孔對應的兩極n極插套腔17、與所述的兩極l極插孔對應的兩極l極插套腔18、與所述的三極n極插孔對應的三極n極插套腔19、與所述的三極l極插孔對應的三極l極插套腔20;
所述的支撐臺包括地極支撐臺13、l極支撐臺21、n極支撐臺22,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地極支撐臺13設于所述地極插套腔的腔壁上,所述的l極支撐臺21設于所述兩極l極插套腔18的腔壁上,所述的n極支撐臺22設于所述兩極n極插套腔17的腔壁上,所述的地極支撐臺13、l極支撐臺21、n極支撐臺22位于三條不同的直線上,如此則地極插套、l極插套和n極插套分別支撐到各自的支撐臺上時不會產(chǎn)生干涉;
所述的三極l極插套腔20、三極n極插套腔19位于所述座體的一側從而形成三極側,所述的兩極l極插套腔18、兩極n極插套腔17、地極插套腔16位于所述座體的另一側從而形成兩極側,所述的銅條貫穿通道14形成于所述的兩極側和三級側之間。采用整體銅條插套時,整體銅條插套的連接臂支撐在所述的支撐臺上。
圖1~圖9中的插孔為小五孔,當然也可采用如圖10所示的五扁孔形式,由于插孔形狀不同,因此插套、插套腔的形狀也會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
參照圖11~圖13,在該種技術方案中,插孔為雙用插孔,該雙插孔為n極插孔、l極插孔,出于安全需要在插孔上亦覆蓋有保護門組件12。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的插套容置腔包括與所述的n極插孔對應的n極插套腔23、與所述的l極插孔對應的l極插套腔24;所述的銅條貫穿通道14分別位于所述的n極插套腔23、l極插套腔24的兩側。
上述插座的裝配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①.準備好上蓋1和下蓋2;
②.將插套座3安裝到上蓋1內;
③.將插套5通過安裝口10裝入插套座3的插套容納腔9內;
.將上蓋1和下蓋2對合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