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放電組件。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有在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之間進行放電的放電組件。放電組件搭載于空調(diào)機、空氣凈化器等裝置中(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的0095、0096段及圖7記載的放電組件中,放電電極被固定于板金部件的電極固定板上,板金部件使用固定用絕緣子而固定于相向電極上。即,板金部件和固定用絕緣子構成一體的支撐部件,通過該支撐部件支撐放電電極和相向電極。
空調(diào)機、空氣凈化器等裝置運轉而放電組件被使用時,室內(nèi)的空氣中所含的煙油子、因放電而生成的硝酸銨等導電性的污損物質(zhì)附著于支撐部件。在放電電極和相向電極被一體的支撐部件支撐的結構中,如果污損物質(zhì)對支撐部件的附著惡化,則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之間的絕緣性會降低。并且,如果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進一步惡化而放電電極和相向電極通過污損物質(zhì)而連接,則放電電極和相向電極導通而無法放電。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5-100936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在包括具有從放電電極連續(xù)至相向電極的表面的絕緣部件的放電組件中,抑制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之間的絕緣性降低。
本發(fā)明的放電組件包括:放電電極;相向電極,與所述放電電極相向;以及絕緣部件,具有從所述放電電極連續(xù)至所述相向電極的表面,其中,在所述放電電極的放電區(qū)域的一側,設有用于抑制污損物質(zhì)附著于所述絕緣部件的所述表面的壁部。
附圖說明
圖1是具備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放電組件的空調(diào)裝置的概略結構圖。
圖2是從前側觀察所述放電組件的殼體的立體圖。
圖3是從后側觀察所述放電組件的殼體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所述放電組件的內(nèi)部結構的立體圖。
圖5是所述放電組件的放電處理部及其周邊設備的組裝圖。
圖6是所述放電處理部的正視圖。
圖7是表示參考例的放電處理部的概略的剖視圖。
圖8是表示實施方式中的放電處理部的概略的剖視圖,表示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的第一結構例。
圖9是表示相對于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的距離的放電電極與壁部的距離的比率和放電組件的耐久年數(shù)的關系的坐標圖。
圖10是表示實施方式中的放電處理部的概略的剖視圖,表示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的第二結構例。
圖11是表示實施方式中的放電處理部的概略的剖視圖,表示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的第三結構例。
圖12是表示實施方式中的放電處理部的概略的剖視圖,表示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的第四結構例。
圖13是表示具備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放電組件的空調(diào)裝置的其它例的概略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放電組件。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放電組件20能夠搭載于例如空調(diào)裝置10中。圖1所示的空調(diào)裝置10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空間s的空氣的溫度。
[空調(diào)裝置的結構]
如圖1所示,空調(diào)裝置10被設置在天花板c的背面??照{(diào)裝置10包括橫寬的箱形的空調(diào)用殼體11。在空調(diào)用殼體11的長邊方向的其中一側面連接有內(nèi)氣管12。在空調(diào)用殼體11的長邊方向的另一側面連接有供氣管13。在空調(diào)用殼體11的內(nèi)部形成有空氣通道11a。內(nèi)氣管12的流入端連通于室內(nèi)空間s,流出端連通于空氣通道11a。供氣管13的流入端連通于空氣通道11a,流出端連通于室內(nèi)空間s。
在空氣通道11a,從空氣流動的上游側(內(nèi)氣管12側)向下游側(供氣管13側)依次配置有預過濾器14、放電組件20、觸媒過濾器15、換熱器16及風扇17。預過濾器14捕集空氣中的比較大的塵埃。放電組件20伴隨放電而生成活性種,使用該活性種來分解空氣中的有害成分或臭氣成分。
觸媒過濾器15例如在蜂窩結構的基材的表面載持觸媒。該觸媒使用錳類的觸媒或貴金屬類的觸媒。觸媒過濾器15使因放電而生成的活性種進一步活化,促進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及臭氣成分的分解。在觸媒過濾器15載持有吸附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及臭氣成分的吸附劑(例如活性炭)。
換熱器16進行在空氣通道11a中流動的空氣的加熱和冷卻。具體而言,換熱器16連接于省略圖示的制冷劑回路。在制冷劑回路中,被充填的制冷劑循環(huán)而進行制冷循環(huán)。換熱器16作為利用在其內(nèi)部流動的低壓制冷劑來冷卻空氣的蒸發(fā)器而發(fā)揮作用。此外,換熱器16作為利用在其內(nèi)部流動的高壓制冷劑來加熱空氣的冷凝器而發(fā)揮作用。風扇17搬送空氣通道11a的空氣。
[放電組件的結構]
放電組件20被構成為流注放電式。也就是說,放電組件20通過進行流注放電而生成低溫等離子體,伴隨于此,在空氣中生成反應性高的活性種(高速電子、離子、自由基、臭氧等)。如圖2、圖3及圖4所示,放電組件20包括殼體21、收容在殼體21的電壓供給部30及收容在殼體21的放電處理部40。
<殼體>
如圖2及圖3所示,殼體21呈橫寬的箱形的大致長方體形狀。殼體21使用絕緣性的樹脂材料而形成。殼體21包括下側殼體部22和安裝于下部殼體部22的上部的上側殼體部23。在殼體21的內(nèi)部,在殼體21的長邊方向(左右方向)的中間部設有分隔部24。分隔部24將殼體21的內(nèi)部分割為左右的兩個空間。這些空間中的右側的空間構成收容室26,左側的空間構成處理室27(通風路)。
分隔部24包括上部分隔壁23a和下部分隔壁51。上部分隔壁23a一體形成于上側殼體部23的內(nèi)部。下部分隔壁51詳細而言一體形成于后述的絕緣部件41。在分隔部24,以上部分隔壁23a的下表面和下部分隔壁51的上表面互相接觸的方式,兩個分隔壁上下鄰接而被配置。
如圖2所示,在殼體21的前表面形成有第一通氣口28(流入口)。第一通氣口28以連通于處理室27的方式配置在殼體21的靠左側的部位。流入第一通氣口28的空氣流到處理室27的內(nèi)部。
如圖3所示,在殼體21的后表面形成有第二通氣口29(流出口)。第二通氣口29以連通于處理室27的方式配置在殼體21的靠左側的部位。處理室27的內(nèi)部的空氣流到殼體21的外部。
如圖2及圖3所示,在上側殼體部23的右端的前后方向的中間設有滑動蓋25?;瑒由w25能夠對殼體21的主體進行裝拆。如果卸下滑動蓋25,則電壓供給部30的連接器32(參照圖4)露出于殼體21的外部。
<電壓供給部>
如圖4所示,電壓供給部30配置在收容室26。電壓供給部30將從外部的電源供給的電源電壓供給到放電處理部40。電壓供給部30包括基板31、連接器32、電源變壓器33、接地端子部34?;?1被配置在收容室26的底部附近?;?1呈左右橫寬的板狀,被配置在收容室26的整個區(qū)域。
連接器32被配置在基板31的右端部的上表面。通過卸下所述的滑動蓋25,連接器32露出于殼體21的外部。在連接器32連接有與外部電源電連接的配線。
電源變壓器33設置在基板31的靠左側的上表面。電源變壓器33對經(jīng)由連接器32供給的電壓進行升壓。在電源變壓器33的左端部設有供給端子部35。在供給端子部35通過緊固部件(螺絲36)而固定放電電極70的供給板75。
接地端子部34被設置在基板31的靠左側且靠后側的上表面。在接地端子部34通過緊固部件(螺絲37)而固定相向電極60的圖略的接地板。
<放電處理部>
如圖4及圖5所示,放電處理部40大致配置在處理室27。放電處理部40引起流注放電并凈化空氣。放電處理部40包括絕緣部件41、相向電極60、放電電極70及穩(wěn)定器80。
絕緣部件41由絕緣性的樹脂材料形成,構成對放電電極70和相向電極60進行絕緣并支撐的支撐部件。相向電極60及放電電極70由導電性的金屬材料形成。相向電極60與接地連接部69電連接,處于接地狀態(tài)。放電電極70與電極供給部30電連接,被供給高電壓(例如7.0kv)。如果從電壓供給部30向放電電極70供給電壓,則在兩個電極60、70之間進行流注放電。穩(wěn)定器80由導電性的樹脂材料形成,與放電電極70同電位。穩(wěn)定器80構成用于在放電電極70附近形成穩(wěn)定的電場的導電性部件(固定部件)。
<絕緣部件>
如圖4所示,絕緣部件41被設置在下側殼體部22的底部。也如圖5所示,絕緣部件41包括連結部42、基臺部44、支撐部47及下部分隔壁51。
連結部42在處理室27設置在下部分隔壁51的左側。連結部42具有主體部43和連接部45。主體部43呈從下側殼體部22的前緣延伸至后緣的長方體狀。連接部45連續(xù)形成在主體部43的右側面的后端部和下部分隔壁51之間。
基臺部44從主體部43的左側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間部向左方伸出。基臺部44包括:從下側殼體部22的底部向上方立起,并互相平行延伸的一對相向壁部;和將這些相向壁部的遠端互相連接的u字狀的連結壁部。一對相向壁部在前后方向上隔開間隔而被設置。據(jù)此,在基臺部44形成有剖面為圓弧狀的圓弧部44a。在絕緣部件41,從基臺部44至主體部43的中間部的部分形成有長圓槽46(凹部)。長圓槽46是左右橫寬的長圓柱狀的槽,其下側被堵塞,其上側被開放。
支撐部47被配置在長圓槽46的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中間部。支撐部47具有支撐部主體48和從支撐部主體48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49(嵌合部)。支撐部主體48呈具有左右橫寬的長圓形狀的橫剖面的柱狀。
突起部49被設置在支撐部主體48的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中間部。突起部49與支撐部主體48同樣,呈具有左右橫寬的長圓形狀的橫剖面的柱狀。突起部49的高度、左右的寬度、前后的厚度均分別短于支撐部主體48。據(jù)此,在支撐部主體48的上端面,在突出部49的周圍形成橫寬的長圓形環(huán)狀的設置面50。該設置面50呈大致水平的平面狀。放電電極70及穩(wěn)定器80被支撐于支撐部47。
下部分隔壁51從下側殼體部22的前緣延伸至后緣。下部分隔壁51靠近下側殼體部22的前側而被配置。
<相向電極>
如圖4及圖5所示,相向電極60被支撐于絕緣部件41。相向電極60例如可與絕緣部件41一體成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獨立形成。在一體成形的情況下,相向電極60和絕緣部件41通過嵌件成型而構成為一體的組件。相向電極60以整體位于同一平面上(水平面上)的方式呈平板狀。相向電極60包括:矩形框狀的相向電極主體60a;以及從相向電極主體60a的右邊后部向右方向延伸并固定于接地端子34的圖略的接地板。
相向電極主體60a將第一相向板61、第二相向板62、第一連結板63及圖略的第二連結板組合成環(huán)狀而構成。第一相向板61位于相向電極主體60a的前側,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相向板62位于相向電極主體60a的后側,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相向板61與基臺部44的前表面之間形成有橫寬的矩形狀的前側空間部65。第二相向板62和基臺部44的后表面之間形成有橫寬的矩形狀的后側空間部66。
第一連結板63位于相向電極主體60a的左側,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連結板63將第一相向板61的左端和第二相向板62的左端連結。在第一連結板63的內(nèi)緣(右邊)形成有基臺部44的圓弧部44a嵌合的圓弧槽63a。第二連結板位于相向電極主體60a的右側,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連結板將第一相向板61的左端和第二相向板62的右端連結。第二連結板埋設于主體部43的上部。
<放電電極>
如圖4及圖5所示,放電電極70被支撐于絕緣部件41的上部。放電電極70以使整體位于同一面上(水平面上)的方式呈薄板狀。放電電極70的厚度與相向電極60的厚度相比極小。放電電極70包括電極支撐板71、支撐于電極支撐板71的側緣部的多個放電針73、74以及從電極支撐板71的右側邊的前端部向右方向延伸出的供電板75。供電板75通過螺絲36連接于供電端子部35。
電極支撐板71被配置在基臺部44的上方。電極支撐板71以沿基臺部44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在電極支撐板71的中央(電極支撐板71的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的中間)形成有支撐部47的突起部49嵌入的定位孔72(開口孔)。定位孔72以對應突起部49的外形的方式呈左右橫寬的長圓形狀。如果突起部49嵌入到定位孔72,電極支撐板71就被設置在設置面50。據(jù)此,保持電極支撐板71的平面度。即,電極支撐板71通過設置面50而被支撐為水平的狀態(tài)。
在電極支撐板71的前緣支撐有細長的針狀或棒狀的多個第一放電針73。多個第一放電針73沿電極支撐板71的前緣隔開間隔而排列,從電極支撐板71朝前方簡直水平延伸。第一放電針73互相平行地被配置。在電極支撐板71的后緣支撐有細長的針狀或棒狀的多個第二放電針74。多個第二放電針74沿電極支撐板71的后緣隔開間隔而排列,從電極支撐板71朝后方簡直水平延伸。第一放電針74互相平行地被配置。電極支撐板71呈沿多個放電針73、74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橫寬狀。據(jù)此,能夠在電極支撐板71的前后的側緣部設置多個放電針73、74。多個第一放電針73和多個第二放電針74在前后方向大致同軸,但也可在左右方向上錯開配置。
第一放電針73與第一相向板61平行,第二放電針74與第二相向板62平行。第一放電針73的遠端下部與第一相向板61相向,第二放電針74的遠端下部與第二相向板62相向。
<穩(wěn)定器>
穩(wěn)定器80被配置在支撐部47及放電電極70的上方。穩(wěn)定器80包括筒狀的筒壁部81和從筒壁部81的上端部向左右前后突出的檐部86。在筒狀部81嵌入絕緣部件41的突起部49。據(jù)此,穩(wěn)定器80被設置在電極支撐板71的上側,穩(wěn)定器80、電極支撐板71及相向電極60的相對的位置關系被決定。
檐部86呈外形左右橫寬的矩形板狀。在筒壁部81嵌入了突起部49的狀態(tài)下,檐部86處于大致水平狀態(tài)。檐部86的前緣與第一放電針73的遠端相比更向前方突出。檐部86的后緣與第二放電針74的遠端相比更向后方突出。也就是說,檐部86的下表面構成水平的平面,沿各放電針73、74而與各放電針73、74平行。
[運轉動作]
空調(diào)裝置10切換進行制冷運轉和制熱運轉。如果空調(diào)裝置10的風扇17運轉,室內(nèi)空間s的空氣通過內(nèi)氣管12而被吸引到空氣通道11a。該空氣通過預過濾器14。在預過濾器14,空氣中的比較大的塵埃被捕集。
通過了預過濾器14的空氣通過放電組件20(參照圖2)。具體而言,高該空氣通過殼體21的第一通氣口28流入處理室27。在放電電極20,電壓供給部30的電源變壓器33向放電電極70供給高電壓。其結果,從放電電極70的各放電針73、74的遠端朝相向板61、62進行流注放電(參照圖6)。高電壓還被供給到與放電電極70連接的穩(wěn)定器80。據(jù)此,從放電針73、74向相向板61、62的流注放電穩(wěn)定。
如果在放電處理部40進行流注放電,伴隨于此,空氣中生成活性種。其結果,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及臭氣成分被活性種氧化、分解,空氣被凈化。處理室27的空氣與活性種一起從第二通氣口29向殼體21的外部流出(參照圖3),并通過觸媒過濾器15。在觸媒過濾器15,空氣中的臭氣成分等被吸附。被吸附的臭氣成分被活性種分解,從而吸附劑再生。
由此凈化的空氣在換熱器16被加熱或冷卻后,通過供氣管13而被供給到室內(nèi)空間s。據(jù)此,進行室內(nèi)空間s的制冷或制熱,并進行室內(nèi)空氣的凈化。
[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
下面,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放電組件20的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放電組件20中,放電電極70和相向電極60被一個部件(一體的部件)即絕緣部件41支撐。由此,在放電電極70和相向電極60被一體的部件即絕緣部件41支撐的結構中,形成從放電電極70連續(xù)至相向電極60的表面。
具體而言,例如在圖5中,被設置在絕緣部件41的支撐部主體48(放電電極支撐部48)的設置面50的放電電極70和被支撐在基臺部44(相向電極支撐部44)的相向電極60如下地通過表面s1、s2、s3而連續(xù)。即,放電電極70和相向電極60通過包含支撐部主體48的外側面s1、基臺部44的內(nèi)側面s2以及在底部連接外側面s1和內(nèi)側面s2的底面s3的絕緣部件41的表面s而連續(xù)。
因此,例如在圖7所示的參考例的放電組件的放電處理部中,如果對絕緣部件41的表面s(s1、s2、s3)的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惡化,則放電電極70和相向電極60之間的絕緣性會下降。
對此,在本實施方式的放電組件20設有用于抑制污損物質(zhì)附著于絕緣部件41的表面s的附著抑制結構。
圖8及圖10~圖1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放電處理部40的剖視圖。圖8表示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的第一結構例,圖10表示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的第二結構例,圖11表示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的第三結構例,圖12表示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的第四結構例。這些剖面的位置是圖6的a-a線位置。
在圖8及圖10~圖12中所示的第一~第四結構例所示的附著抑制結構中,設有抑制污損物質(zhì)m附著于絕緣部件41的表面的壁部90。壁部90設置在放電電極70的放電區(qū)域d的一側(內(nèi)側)。在本實施方式中,壁部90設置在放電區(qū)域d的支撐部主體48側(放電電極支撐部48側)。
在本實施方式中,壁部90由絕緣性的材料形成。壁部90可以是與絕緣部件41獨立地成形后固定于絕緣部件41的結構,也可以是與絕緣部件41一體成形的結構。此外,壁部90可由與絕緣部件41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由不同于絕緣部件41的材料形成。
在本實施方式的放電組件20中,通過設有如上所述的壁部90,抑制在放電區(qū)域d生成的硝酸銨、室內(nèi)的空氣中所含的煙油子等導電性的污損物質(zhì)m附著于絕緣部件41的表面s。據(jù)此,在具有從放電電極70連續(xù)至相向電極60的表面s的絕緣部件41中,抑制放電電極70與相向電極60之間的絕緣性下降。
下面,具體說明結構例1~4,但是本實施方式的放電組件20中的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抑制結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結構例。
<第一結構例>
在圖8中,絕緣部件41的表面s包含支撐部主體48(放電電極支撐部48)的外側面s1、基臺部44(相向電極支撐部44)的內(nèi)側面s2以及在支撐部47的底部連接這些外側面s1和內(nèi)側面s2的底面s3。并且,放電電極70和相向電極60通過絕緣部件41的表面s(s1、s2、s3)而連續(xù)。
在圖8所示的第一結構例中,壁部90包含從絕緣部件41中安裝有相向電極60的安裝部分p1向放電電極70側延伸的伸出部91。在本實施方式中,安裝部分p1如圖6及圖8所示是基臺部44(相向電極支撐部44)的上端部或其附近部位。伸出部91以遍及設置有多個放電針73(74)的區(qū)域整體的方式,與相向電極支撐部44平行地被配置。伸出部91的遠端部(上端部)91a與放電針73、74之間形成有間隙。
在第一結構例中,伸出部91從安裝部分p1向放電電極70側延伸,因此,作為抑制在放電電極70與相向電極60之間的放電區(qū)域d生成的污損物質(zhì)m進入到絕緣部件41的表面s側的障壁而有效地發(fā)揮作用。
此外,通過設置伸出部91,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與壁部90的伸出部91之間的距離l2小于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與相向電極60的相向板61(62)之間的距離l1。因此,在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與相向電極60的相向板61(62)之間的放電區(qū)域d生成的硝酸銨及室內(nèi)的空氣中所含的煙油子等污損物質(zhì)m難以通過放電電極70與壁部90的伸出部91之間的間隙。據(jù)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抑制污損物質(zhì)m附著于絕緣部件41的表面s的效果。
此外,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與壁部90的伸出部91(上端部91a)之間的距離l2為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與相向電極60的相向板61(62)之間的距離l1的30%以上且68%以下。也就是說,相對于距離l1的距離l2所占的比率(l2/l1×100%)為30%以上且68%以下。
在距離l2小于距離l1的30%的情況下,放電針73(74)接近伸出部91,其間容易引起放電。因此,難以引起在放電電極(70)與相向電極(60)之間本應發(fā)生的流注放電。另一方面,在距離l2超過距離l1的68%的情況下,污染物質(zhì)m容易通過放電針73(74)與伸出部91的間隙,因此,難以有效地抑制絕緣部件41的表面s1、s2、s3的污染物質(zhì)m的附著。因此,優(yōu)選距離l2為距離l1的30%以上且68%以下,更優(yōu)選40%以上且60%以下,最優(yōu)選50%。
圖9的坐標圖用近似曲線示出相對于距離l1的距離l2的比率(橫軸)與放電組件20的耐久年數(shù)(縱軸)之間的關系。從該坐標圖可明確,相對于距離l1的距離l2的比率小于30%的情況以及超過68%的情況下,不能達到目標耐久年數(shù)(可使用期間)10年。其原因在于如上所述在放電針73(74)與伸出部91之間引起的放電及向絕緣部件41的表面的污染物質(zhì)附著,需要在使用期間達到10年之前進行維修。相對于此,通過使相對于距離l1的距離l2的比率為30%以上且68%以下,能夠實現(xiàn)10年以上的耐久年數(shù),在10年間無維修的情況下能持續(xù)地使用放電組件20。尤其在相對于距離l1的距離l2的比率為40%以上且60%以下的情況下耐久年數(shù)超過11年,在50%的情況下耐久年數(shù)達到最長的12年。
此外,放電針73與伸出部91的距離及放電針74與伸出部91的距離可均為距離l1的30%以上且68%以下,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可為只有從放電電極支撐部48觀察時位于其中一側的放電針73與伸出部91的距離處于所述范圍內(nèi),也可為只有從放電電極支撐部48觀察時位于另一側的放電針74與伸出部91的距離處于所述范圍內(nèi)。
而且,在第一結構例中,伸出部91的遠端部(上端部)91a相對于相向電極60的相向板61(62)處于更靠近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的位置。通過使伸出部91的遠端部(上端部)91a處于此種位置,與相對于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位于更靠近相向電極60的相向板61(62)的位置的情況相比,能夠進一步提高抑制污損物質(zhì)m附著于絕緣部件41的表面s的效果。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絕緣部件41具有通過所述的表面s1、s2、s3而連續(xù)的凹形狀的表面s,從而絕緣部件41的表面積變大,因此,能夠使因污損物質(zhì)m附著于絕緣部件41的表面s上而導致放電電極70與相向電極60導通的時間進一步變長。
另外,第一結構例能夠與后述的第二~第四結構例中的至少一個并用。
<第二結構例>
在圖10所示的第二結構例中,壁部90包含將由放電電極支撐部48和相向電極支撐部44形成的凹形狀的內(nèi)部空間(即,由凹部46(長圓槽46)形成的凹形狀的內(nèi)部空間)劃分為第一空間46a和第二空間46b的劃分部92。第一空間46a位于放電區(qū)域d側,第二空間46b相對于第一空間46a位于放電區(qū)域d的相反側(在本實施方式中為放電電極支撐部48側)。
劃分部92是從絕緣部件41的支撐部47的底面s3向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立起的障壁。劃分部92以遍及設置有多個放電針73(74)的區(qū)域整體的方式,大致平行于放電電極支撐部48而被配置。在劃分部92與放電電極支撐部48之間形成有間隙,在劃分部92與相向電極支撐部44之間也形成有間隙。這些間隙的大小大致相同。在劃分部92的遠端部(上端部)92a與放電針73、74之間也形成有間隙。
在該第二結構例中,通過設置劃分部92,如圖10中用虛線所示,能夠使從放電電極70至相向電極60的沿面距離變長。
此外,在該第二結構例中,由于劃分部92成為障壁,因此,污損物質(zhì)m相對于第一空間46a不易到達第二空間46b。因此,能夠有效地抑制污損物質(zhì)m附著于絕緣部件41的表面s中形成第二空間46b的表面(表面s1和表面s3的一部分)上。
根據(jù)以上結構,在第二結構例中,能夠抑制放電電極70與相向電極60之間的絕緣性下降。
此外,通過設置劃分部92,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與壁部90的劃分部92之間的距離l3小于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與相向電極60的相向板61(62)之間的距離l1。因此,在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與相向電極60的相向板61(62)之間的放電區(qū)域d產(chǎn)生的硝酸銨及室內(nèi)的空氣中所含的煙油子等污損物質(zhì)m難以通過放電電極70與壁部90的劃分部92之間的間隙。據(jù)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抑制污損物質(zhì)m附著于絕緣部件41中形成第二空間46b的表面的效果。
此外,與第一結構例同樣,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與壁部90的劃分部92(上端部92a)之間的距離l3為放電電極70的放電針73(74)與相向電極60的相向板61(62)之間的距離l1的30%以上且68%以下(優(yōu)選40%以上且60%以下、或50%)。據(jù)此,能夠抑制因放電針73(74)與劃分部92接近而產(chǎn)生的放電,且能夠有效地抑制在放電區(qū)域產(chǎn)生的污染物質(zhì)m通過放電針73(74)與劃分部92的間隙而進入第二空間46b側。
另外,放電針73與劃分部92的距離及放電針74與劃分部92的距離可均為距離l1的30%以上且68%以下,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可為只有從放電電極支撐部48觀察時位于其中一側的放電針73與劃分部92的距離處于所述范圍內(nèi),也可為只有從放電電極支撐部48觀察時位于另一側的放電針74與劃分部92的距離處于所述范圍內(nèi)。
此外,第二結構例也可與所述的第一結構例及后述的第三結構例和第四結構例中的至少一個并用。此外,在將第一結構例和第二結構例并用的情況下,可在第一及第二結構例中均使相對于距離l1的距離l2、l3的比率處于30%以上且68%以下的范圍內(nèi),也可只在任意一個結構例中使相對于距離l1的距離l2、l3的比率處于所述范圍內(nèi)。
<第三結構例>
在圖11所示的第三結構例中,壁部90包含設置在絕緣部件41的表面的多個突出部93。因此,在該第三結構例中,通過設置多個突出部93,能夠增大絕緣部件41的表面的表面積。據(jù)此,因在絕緣部件41的表面附著污損物質(zhì)m而放電電極70與相向電極60導通為止的時間進一步變長。即。能夠使絕緣部件41的表面的沿面距離變長。
在圖11的具體例中,突出部93設置在放電電極支撐部48和相向電極支撐部44雙方。設置在放電電極支撐部48的突出部93向相向電極支撐部44側突出,該突出部93的遠端部與相向電極支撐部44之間設有間隙。此外,設置在相向電極支撐部44的突出部93向放電電極支撐部48側突出,該突出部93的遠端部與放電電極支撐部48之間設有間隙。在圖11中,設置在放電電極支撐部48的突出部93和設置在相向電極支撐部44的突出部93處于隔開間隔而互相相向的位置,但也可設置在互相錯開的位置。
另外,突出部93也可只設置在放電電極支撐部48和相向電極支撐部44的任意其中一方。此外,在圖11的具體例中,設有多個突出部93,但也可設置一個突出部93。
在本實施方式中,突出部93以遍及設置有多個放電針73(74)的區(qū)域整體的方式,呈大致平行于放電電極支撐部48而延伸的板形狀,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各突出部93也可呈以棒狀突出的形狀。
此外,在第三結構例中,突出部93在凹部46(長圓槽46)的內(nèi)部空間、即由放電電極支撐部48和相向電極支撐部44形成的凹形狀的內(nèi)部空間,作為抑制污損物質(zhì)m移動的障壁而發(fā)揮作用。
另外,第三結構例也可與所述的第一結構例、第二結構例及后述的第四結構例中的至少一個并用。
<第四結構例>
在圖12所示的第四結構例中,絕緣部件41具有貫穿絕緣部件41的多個孔部94??撞?4設置在相向電極支撐部44和支撐部47的底部95雙方。設置在底部95的孔部94的開口尺寸大于設置在相向電極支撐部44的孔部94的開口尺寸,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第四結構例中,到達絕緣部件41的表面附近的包含污損物質(zhì)m的空氣的一部分通過孔部94流出到絕緣部件41外。據(jù)此,能夠減少對絕緣部件41的表面的污損物質(zhì)m的附著量。
圖12所示的第四結構例優(yōu)選與所述的第一結構例、第二結構例及第三結構例中的至少一個并用。在圖12中,示出了將用兩點劃線所示的伸出部91(第一結構例)和第四結構例并用的情況。
[空氣凈化器]
圖13是表示具備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放電組件20的空調(diào)裝置10的其它例的概略圖。圖13所示的空調(diào)裝置10是用于凈化室內(nèi)空間的空氣的空氣凈化器10。
如圖13所示,空氣凈化器10具備箱形的空調(diào)用殼體11。在空調(diào)用殼體11的內(nèi)部形成有空氣通道11a??照{(diào)用殼體11具有連通于空氣通道11a的空氣吸入口11b和空氣吹出口11c。從空氣吸入口11b吸入到空調(diào)用殼體11內(nèi)的空氣在空氣通道11a流動并從空氣吹出口11c吹出到空調(diào)用殼體11外。
在空氣通道11a從空氣流動的上游側(空氣吸入口11b側)向下游側(空氣吹出口11c側)依次配置有預過濾器14、放電組件20、觸媒過濾器15及風扇17。
放電組件20通過進行流注放電而生成低溫等離子體,伴隨于此在空氣中生成反應性高的活性種(高速電子、離子、自由基、臭氧等)。在圖13所示的空氣凈化器10中,作為放電組件20能夠使用與圖2至圖12所示的結構同樣的放電組件。此外,關于預過濾器14、觸媒過濾器15及風扇17,也與所述的圖1所示的空調(diào)裝置10的對應的部件同樣。
在空氣凈化器10中,如果風扇17運轉,室內(nèi)空間的空氣通過空氣吸入口11b而被吸引到空氣通道11a中。該空氣通過預過濾器14。在預過濾器14,空氣中的比較大的塵埃被捕集。
通過了預過濾器14的空氣通過放電組件20。在放電組件20,如果向放電電極70供給高電壓,則從放電電極70的各放電針73、74的遠端向相向電極60的相向板61、62進行流注放電(參照圖6)。如果在放電處理部40進行流注放電,伴隨于此在空氣中生成活性種。其結果,空氣中的有害成分或臭氣成分被活性種氧化、分解,空氣得到凈化。
通過了放電組件20的空氣與活性種一起向放電組件20的外部流出,并通過觸媒過濾器15。在觸媒過濾器15,空氣中的臭氣成分等被吸附。被吸附的臭氣成分被活性種分解,從而吸附劑再生。如此被凈化的空氣通過空氣吹出口11c被供給到室內(nèi)空間。
另外,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nèi)可進行各種變更、改良等。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將放電組件20搭載于空調(diào)裝置10的情況,但放電組件20也可搭載于空調(diào)裝置10以外的其它設備。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放電組件20為流注放電式的情況,但放電形式并不限定于流注放電,也可為其它形式的放電。
另外,概括說明所述實施方式則如下所述。
本實施方式的放電組件包括:放電電極;相向電極,與所述放電電極相向;以及絕緣部件,具有從所述放電電極連續(xù)至所述相向電極的表面,其中,在所述放電電極的放電區(qū)域的一側,設有用于抑制污損物質(zhì)附著于所述絕緣部件的所述表面的壁部。
在該結構中,在放電電極的放電區(qū)域的一側的部位設有壁部,抑制在放電區(qū)域生成的硝酸銨、室內(nèi)空氣中所含的煙油子等導電性的污損物質(zhì)附著于絕緣部件的表面。據(jù)此,在具有從放電電極連續(xù)至相向電極的表面的絕緣部件中,能夠抑制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之間的絕緣性下降。
在所述放電組件中,優(yōu)選:所述放電電極與所述壁部的距離小于所述放電電極與所述相向電極的距離。
在該結構中,通過使放電電極與壁部的距離小于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的距離,從而在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產(chǎn)生的硝酸銨及室內(nèi)的空氣中所含的煙油子等污損物質(zhì)難以通過放電電極與壁部之間的間隙。據(jù)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抑制污損物質(zhì)附著于絕緣部件的表面的效果。
在所述放電組件中,優(yōu)選:所述放電電極與所述壁部的距離為所述放電電極與所述相向電極的距離的30%以上且68%以下。
在放電電極與壁部的距離小于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的距離的30%的情況下,放電電極與壁部接近,從而其間容易引起放電。因此,難以發(fā)揮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之間的本來的放電功能。另一方面,在放電電極與壁部的距離超過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的距離的68%的情況下,污損物質(zhì)容易通過放電電極與壁部之間的間隙,因此,難以有效地抑制絕緣部件的表面的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因此,從抑制放電電極與壁部之間的放電并有效地抑制污染物質(zhì)向絕緣部件的表面的附著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放電電極與壁部的距離為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的距離的30%以上且68%以下,更優(yōu)選40%以上且60%以下,最優(yōu)選50%。
在所述放電組件中,所述壁部也可包含從所述絕緣部件中安裝有所述相向電極的部分向所述放電電極側延伸的伸出部。
在該結構中,壁部的伸出部從安裝有相向電極的部分向放電電極側延伸,因此,作為抑制在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之間的放電區(qū)域產(chǎn)生的污損物質(zhì)進入絕緣部件的所述表面?zhèn)鹊恼媳诙行У匕l(fā)揮作用。
在所述放電組件中,優(yōu)選:所述絕緣部件呈凹形狀。
在所述的結構中,通過設置壁部能夠抑制污損物質(zhì)向絕緣部件的表面的附著,但是難以完全防止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難以避免伴隨使用時間的經(jīng)過而污損物質(zhì)逐漸附著于絕緣部件的表面上。對此,在該結構中,通過使絕緣部件具有凹形狀而絕緣部件的表面積增大,因此,能夠使因在絕緣部件的表面附著污損物質(zhì)而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導通為止的時間進一步變長。
在所述放電組件中,也可以為:所述絕緣部件包含支撐所述放電電極的放電電極支撐部和支撐所述相向電極的相向電極支撐部,所述壁部包含劃分部,該劃分部將由所述放電電極支撐部和所述相向電極支撐部形成的凹形狀的內(nèi)部空間劃分為所述放電區(qū)域側的第一空間和相對于所述第一空間位于所述放電區(qū)域的相反側的第二空間。
在該結構中,壁部的劃分部將由放電電極支撐部和相向電極支撐部形成的凹形狀的內(nèi)部空間劃分為放電區(qū)域側的第一空間和相對于第一空間處于放電區(qū)域的相反側的第二空間。第二空間相對于放電區(qū)域側的第一空間而位于放電區(qū)域的相反側。由此,劃分部成為障壁,從而相對于第一空間,污損物質(zhì)難以到達到第二空間。因此,在該結構中,能夠有效地抑制污損物質(zhì)附著于絕緣部件的表面中形成第二空間的表面上,因此,能夠抑制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之間的絕緣性下降。
在所述放電組件中,所述壁部也可包含設置在所述絕緣部件的所述表面的一個或多個突出部。
在該結構中,通過設置一個或多個突出部,能夠增大絕緣部件的所述表面的表面積。據(jù)此,能夠使因在絕緣部件的表面附著污損物質(zhì)而放電電極與相向電極導通為止的時間進一步變長。
在所述放電組件中,所述絕緣部件也可具有貫穿所述絕緣部件的一個或多個孔部。
在該結構中,由于在絕緣部件設有一個或多個孔部,因此,到達絕緣部件的表面附近的包含污損物質(zhì)的空氣的一部分通過孔部流出到絕緣部件外。因此,能夠減少對絕緣部件的表面的污損物質(zhì)的附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