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絕緣本體設(shè)有一收容槽以及一凸出部位于收容槽內(nèi),一定端子固定于絕緣本體內(nèi),一動端子裝設(shè)于收容槽內(nèi),動端子具有一基部,至少一接觸部自基部朝向定端子延伸,基部設(shè)有一開槽,當動端子預(yù)定位于絕緣本體時,凸出部位于開槽的第一位置,此時接觸部與定端子之間具有間隙,當動端子完全裝設(shè)于絕緣本體時,凸出部位于開槽的第二位置,此時接觸部與定端子接觸。先對動端子進行預(yù)定位,限制其在收容槽內(nèi)的位置防止其歪斜,組裝時,動端子朝向定端子插接時,開槽沿凸出部移動,凸出部限定開槽兩側(cè)的位置,使得動端子不會歪斜,保證接觸部與定端子之間的電性接觸,并且上述組裝簡便可靠。
【專利說明】電連接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連接器,尤指一種端子組裝平穩(wěn)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目前的射頻類連接器主要包括一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自上向下開設(shè)一插接孔供一對接插頭插接,一動端子及一定端子分別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所述動端子與所述定端子接觸,當所述對接插頭插入所述插接孔內(nèi)時,所述對接插頭抵壓所述動端子使其與所述定端子斷開接觸,以及一金屬殼體包覆于所述絕緣本體。通常的,所述動端子通過組裝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
[0003]所述動端子組裝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的方式之一如中國專利CN201210125143.6所公開,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設(shè)有一收容槽,自所述絕緣本體側(cè)壁朝向所述收容槽開設(shè)一容納孔用以固定所述動端子,所述容納孔與所述收容槽連通,所述動端子具有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容納孔內(nèi),一彈性臂自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定端子延伸,以及一接觸部位于所述彈性臂末端與所述定端子接觸。組裝時,將所述動端子通過所述容納孔插入所述收容槽內(nèi),由于所述固定部通過其兩側(cè)的干涉部與所述容納孔固定,在組裝所述動端子時,所述干涉部處存在稍微歪斜時,較長的所述彈性臂則存在較大位移,導(dǎo)致其自由端的所述接觸部的歪斜較大,從而造成所述動端子與所述定端子接觸不良,無法傳輸電連接信號。
[0004]另一種方式如中國專利CN200980100028.X所公開,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一上本體和一下本體,兩者之間形成一收容槽用以容納所述動端子及所述定端子,所述下本體表面向上凸設(shè)一突起,對應(yīng)的,所述動端子的所述固定部設(shè)有開槽,所述突起插入所述開槽內(nèi)以定位所述動端子。組裝時,先將所述動端子自上向下組裝于所述下本體,利用所述突起與所述開槽配合以限位,然后再將所述上本體與所述下本體組裝,而在此過程中,所述動端子很容易從上方脫出,且若是所述動端子于所述開槽處有稍微歪斜,則所述接觸部也會存在較大歪斜,造成接觸不良。
[0005]因此,有必要設(shè)計一種更好的電連接器,以克服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針對【背景技術(shù)】所面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端子組裝平穩(wěn)且接觸穩(wěn)定的電連接器。
[0007]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shù)手段:
[0008]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設(shè)有一收容槽以及一凸出部位于所述收容槽內(nèi);一定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一動端子裝設(shè)于所述收容槽內(nèi),所述動端子具有一基部,至少一接觸部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定端子延伸,所述基部設(shè)有一開槽,當所述動端子預(yù)定位于所述絕緣本體時,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開槽的第一位置,此時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定端子之間具有間隙,當所述動端子完全裝設(shè)于所述絕緣本體時,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開槽的第二位置,此時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定端子接觸。
[0009]進一步,所述動端子還具有一彈性臂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定端子延伸,所述接觸部位于所述彈性臂的自由端,一焊接部自所述基部向下且朝向所述定端子方向彎折延伸,位于所述基部的下方。
[0010]進一步,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絕緣本體底面,所述焊接部與所述基部共同夾持所述絕緣本體。
[0011]進一步,所述第二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焊接部彎折延伸的長度。
[0012]進一步,所述定端子設(shè)有兩個臂部朝向所述動端子延伸,所述臂部設(shè)有導(dǎo)引面。
[0013]進一步,所述接觸部位于兩個所述臂部之間,且位于所述導(dǎo)弓丨面上方。
[0014]進一步,兩個所述臂部的所述導(dǎo)引面自所述臂部的上表面朝向彼此斜向下延伸。
[0015]進一步,所述收容槽的內(nèi)壁設(shè)有至少一支撐塊支撐于所述臂部。
[0016]進一步,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一上本體和一下本體相固定,所述上本體與所述下本體共同夾持所述動端子。
[0017]進一步,還包括一殼體包覆所述絕緣本體,所述殼體提供外部接地。
[0018]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設(shè)有一收容槽以及一凸出部位于所述收容槽;一定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一動端子設(shè)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所述動端子具有一基部,至少一接觸部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定端子延伸,且與所述定端子接觸,所述基部設(shè)有一開槽,所述開槽具有一前壁面和一后壁面相對設(shè)置,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開槽內(nèi)抵靠于所述后壁面,且所述凸出部與所述前壁面之間具有一間距。
[0019]進一步,所述動端子還具有一彈性臂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定端子延伸,所述接觸部位于所述彈性臂的自由端,一焊接部自所述基部向下且朝向所述定端子方向彎折延伸,位于所述基部的下方。
[0020]進一步,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絕緣本體底面,所述焊接部與所述基部共同夾持所述絕緣本體。
[0021]進一步,所述凸出部與所述前壁面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焊接部彎折延伸的長度。
[0022]進一步,所述定端子設(shè)有兩個臂部朝向所述動端子延伸,所述臂部設(shè)有導(dǎo)引面。
[0023]進一步,所述接觸部位于兩個所述臂部之間,且位于所述導(dǎo)弓I面上方。
[0024]進一步,兩個所述臂部的所述導(dǎo)引面自所述臂部的上表面朝向彼此斜向下延伸。
[0025]進一步,所述絕緣本體自上向下開設(shè)一插接孔供一對接插頭插接,所述插接孔與所述收容槽連通,當所述對接插頭插入所述插接孔內(nèi)時,所述對接插頭抵壓所述動端子,使所述接觸部沿所述導(dǎo)引面越過所述臂部位于所述臂部的下方。
[0026]進一步,所述收容槽的內(nèi)壁設(shè)有至少一支撐塊支撐于所述臂部。
[0027]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所述基部設(shè)有所述開槽,當所述動端子預(yù)定位于所述絕緣本體時,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開槽的第一位置,當所述動端子完全裝設(shè)于所述絕緣本體時,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開槽的第二位置,先對所述動端子進行預(yù)定位,限制其在所述收容槽內(nèi)的位置防止其歪斜,組裝時,所述動端子朝向所述定端子插接時,開槽沿所述凸出部移動,所述凸出部限定所述開槽兩側(cè)的位置,使得所述動端子不會歪斜,保證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定端子之間的電性接觸,并且所述動端子組裝平穩(wěn),簡便可靠。
[0029]【【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0031]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0032]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動端子預(yù)定位時的俯視圖;
[0033]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動端子完全安裝后的俯視圖;
[0034]圖5為圖4的剖視側(cè)視圖。
[0035]【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
[0036]
Ife緣本體I I上本體11 I柱狀部111 I壓制部112
Il接孔113 —下本體12 收容槽121 歪位槽122
部123 _支撐塊124 —防呆突起125 定端子I~
面免部21 -第一焊接部臂部23導(dǎo)引面i
舊二接觸部232 -動端子3 _基部31 一開槽32 —
If壁面321 _后壁面322 側(cè)壁面323 _臂33
t接觸部331 -第二焊接部殼體4主體部f
耳獲_部42I凹缺43I第三焊接部44
[0037]【【具體實施方式】】
[0038]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結(jié)構(gòu)、特征以及功效等,現(xiàn)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39]如圖1,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1,一定端子2及一動端子3設(shè)于所述絕緣本體I內(nèi),以及一殼體4包覆所述絕緣本體I。
[0040]如圖1及圖2,所述絕緣本體I由一上本體11和一下本體12固定而成。所述上本體11具有一柱狀部111,所述柱狀部111底端側(cè)向延伸一壓制部112,自所述柱狀部111的頂端向下開設(shè)一插接孔113供一對接插頭(未圖示)插接,所述插接孔113自上向下貫穿所述上本體11。所述下本體12具有一收容槽121用以收容所述定端子2及所述動端子3,所述收容槽121與所述插接孔113連通,所述收容槽121自所述下本體12頂面向下凹設(shè),所述收容槽121的底面自后端向前端方向傾斜向下延伸,所述收容槽121后端設(shè)有一定位槽122用以定位所述壓制部112,所述收容槽121的底面靠近所述定位槽122處向上凸設(shè)一凸出部123,所述凸出部123位于所述收容槽121內(nèi),其頂面低于所述下本體12的頂面,所述收容槽121靠近前端的側(cè)壁上凸設(shè)有支撐塊124,所述下本體12的頂面向上凸設(shè)一防呆突起 125。
[0041]如圖1及圖3,所述定端子2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21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定端子2以鑲埋成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下本體12內(nèi),使得所述定端子2定位穩(wěn)固。所述定端子2具有一固定部21固定于所述下本體12內(nèi),自所述固定部21向下且向后彎折延伸一第一焊接部22,所述第一焊接部22位于所述下本體12的底面,且位于所述固定部21的下方,自所述固定部21向后延伸兩個臂部23,所述臂部23兩側(cè)部分埋入所述下本體12內(nèi)。兩個所述臂部23彼此相對,每一所述臂部23上設(shè)有一導(dǎo)引面231,所述導(dǎo)引面231設(shè)于所述臂部23的側(cè)緣,自所述臂部23的上表面向下傾斜延伸,兩個所述臂部23上的所述導(dǎo)引面231自所述臂部23的上表面朝向彼此斜向下延伸。每一所述臂部23的自由端分別設(shè)有一第一接觸部232與所述動端子3接觸。所述支撐塊124支撐于所述臂部23,在所述臂部23被抵壓時,防止所述臂部23形變導(dǎo)致?lián)p壞。
[0042]如圖1及圖4,所述動端子3設(shè)于所述收容槽121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動端子3以組裝的方式插入所述下本體12內(nèi),所述動端子3具有一基部31,所述基部31部分于所述定位槽122內(nèi)且被所述上本體11與所述下本體12所夾持,所述基部31設(shè)有一開槽32,所述開槽32自所述基部31的上表面向下貫穿所述基部31,使得所述凸出部123位于所述開槽32內(nèi),所述開槽3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長度大于所述凸出部123的長度,所述開槽32具有一前壁面321和一后壁面322相對設(shè)置,以及兩個側(cè)壁面323連接所述前壁面321和所述后壁面322,且與所述前壁面321及所述后壁面322均相鄰。所述動端子3還包括一彈性臂33自所述基部31前端向前朝向所述定端子2延伸,所述彈性臂33的自由端設(shè)有至少一第二接觸部331與所述定端子2接觸,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觸部331有兩個,分別與兩個所述臂部23接觸。所述基部31的后端向下且向前彎折延伸一第二焊接部34,所述第二焊接部34位于所述基部31的下方,所述第二焊接部34位于所述下本體12的底面,并與所述基部31共同夾持所述下本體12,使得所述動端子3定位于所述下本體12。所述第一焊接部22及所述第二焊接部34均位于所述下本體12的底面,因此在所述電連接器安裝于主機板(未圖示)上時,所述第一焊接部22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4不會多占用所述主機板上的空間,從而節(jié)省空間。
[0043]如圖1及圖2,所述殼體4包覆于所述上本體11及所述下本體12,其具有一主體部41,自所述主體部41向上凸設(shè)一環(huán)狀部42包覆于所述柱狀部111,所述主體部41 一側(cè)設(shè)有一凹缺43對應(yīng)與所述防呆突起125配合進行防呆。所述主體部41兩側(cè)分別向下彎折延伸一第三焊接部44,所述第三焊接部44提供外部接地,所述第三焊接部44朝向彼此延伸,并位于所述下本體12的底面,其中兩個所述第三焊接部44與所述第一焊接部22及所述第二焊接部34均相鄰設(shè)置,分別位于所述下本體12的四面。通過所述殼體4包覆所述上本體11及所述下本體12將兩者固定于一體。
[0044]如圖3及圖4,組裝時,首先將所述定端子2與所述下本體12鑲埋成型,然后將所述動端子3自上向下插入所述收容槽121內(nèi),所述動端子3預(yù)定位于所述收容槽121內(nèi),此時所述凸出部123位于所述開槽32內(nèi)的第一位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出部123位于所述開槽32的前壁面321處,所述第二接觸部331與所述定端子2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二焊接部34位于所述下本體12側(cè)面,然后將所述動端子3向前朝向所述定端子2插入,在此過程中,所述開槽32的側(cè)壁面323沿著所述凸出部123移動,所述凸出部123起到導(dǎo)正的作用,限定所述開槽32兩側(cè)的位置,使得所述動端子3在插入過程中不會歪斜,保證所述第二接觸部331與所述定端子2之間的電性接觸。最終所述凸出部123位于所述開槽32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焊接部34彎折延伸的長度,使得所述動端子3在預(yù)定位時,所述第二焊接部34與所述下本體12不會發(fā)生碰撞或干涉。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出部123由所述前壁面321移動至所述后壁面322,并抵靠于所述后壁面322,此時所述第二接觸部331位于兩個所述臂部23之間,且位于所述導(dǎo)引面231上方,與所述導(dǎo)引面231接觸,所述第二焊接部34位于所述下本體12的底面,并與所述基部31共同夾持所述下本體12,使得所述動端子3不會從所述下本體12上脫落。上述動端子3組裝簡便,且定位穩(wěn)定可靠。然后將所述上本體11組裝于所述下本體12上,所述壓制部112位于所述定位槽122內(nèi),且向下抵持所述基部31。最后將所述殼體4套設(shè)于所述絕緣本體I外圍。
[0045]如圖4及圖5,當所述電連接器組裝完成后,所述動端子3完全安裝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I內(nèi),此時所述凸出部123位于所述開槽32內(nèi)抵靠于所述后壁面322,所述凸出部123與所述前壁面321之間具有一間距,且所述凸出部123與所述前壁面321之間的間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焊接部34彎折延伸的長度,使得所述動端子3在預(yù)定位時所述第二焊接部34與所述下本體12不會發(fā)生碰撞。所述動端子3朝向所述定端子2組裝時,所述開槽32沿著所述凸出部123滑動,防止所述動端子3歪斜,最終使所述第二接觸部331定位于兩個所述臂部23之間,且抵持于所述導(dǎo)引面231上與所述臂部23接觸。
[0046]如圖4及圖5,所述電連接器供所述對接插頭插入,當所述對接插頭插入所述插接孔113時,所述對接插頭抵壓所述彈性臂33,使所述第二接觸部331沿所述導(dǎo)引面231向下移動,并越過所述臂部23位于所述臂部23的下方,繼續(xù)抵壓所述彈性臂33,所述第二接觸部331與所述定端子2斷開接觸,此時所述對接插頭與所述動端子3形成一條導(dǎo)電路徑。當所述對接插頭拔出所述插接孔113后,所述彈性臂33向上彈性回復(fù),所述第二接觸部331向上移動至抵持于所述定端子2底面的所述第一接觸部232,此時所述動端子3與所述定端子2電性連接形成另一條導(dǎo)電路徑。
[004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有下列有益效果:
[0048](I)將所述動端子3自上向下插入所述收容槽121內(nèi),所述動端子3預(yù)定位于所述收容槽121內(nèi),此時所述凸出部123位于所述開槽32內(nèi)的第一位置,然后將所述動端子3向前朝向所述定端子2插入至所述凸出部123位于所述開槽32的第二位置,在此過程中,所述開槽32的側(cè)壁面323沿著所述凸出部123移動,所述凸出部123起到導(dǎo)正的作用,限定所述開槽32兩側(cè)的位置,使得所述動端子3在插入過程中不會歪斜,保證所述第二接觸部331與所述定端子2之間的電性接觸。
[0049](2)所述第二焊接部34位于所述下本體12的底面,并與所述基部31共同夾持所述下本體12,使得所述動端子3不會從所述下本體12上脫落。
[0050](3)所述第一焊接部22及所述第二焊接部34均位于所述下本體12的底面,因此在所述電連接器安裝于主機板上時,所述第一焊接部22與所述第二焊接部34不會多占用主機板上的空間,從而節(jié)省空間。
[0051]上詳細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說明,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所以,凡運用本創(chuàng)作說明書及圖示內(nèi)容所為的等效技術(shù)變化,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設(shè)有一收容槽以及一凸出部位于所述收容槽內(nèi); 一定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 一動端子裝設(shè)于所述收容槽內(nèi),所述動端子具有一基部,至少一接觸部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定端子延伸,所述基部設(shè)有一開槽,當所述動端子預(yù)定位于所述絕緣本體時,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開槽的第一位置,此時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定端子之間具有間隙,當所述動端子完全裝設(shè)于所述絕緣本體時,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開槽的第二位置,此時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定端子接觸。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動端子還具有一彈性臂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定端子延伸,所述接觸部位于所述彈性臂的自由端,一焊接部自所述基部向下且朝向所述定端子方向彎折延伸,位于所述基部的下方。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絕緣本體底面,所述焊接部與所述基部共同夾持所述絕緣本體。
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焊接部彎折延伸的長度。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端子設(shè)有兩個臂部朝向所述動端子延伸,所述臂部設(shè)有導(dǎo)引面。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位于兩個所述臂部之間,且位于所述導(dǎo)引面上方。
7.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臂部的所述導(dǎo)引面自所述臂部的上表面朝向彼此斜向下延伸。
8.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內(nèi)壁設(shè)有至少一支撐塊支撐于所述臂部。
9.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一上本體和一下本體相固定,所述上本體與所述下本體共同夾持所述動端子。
10.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殼體包覆所述絕緣本體,所述殼體提供外部接地。
11.一種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設(shè)有一收容槽以及一凸出部位于所述收容槽; 一定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 一動端子設(shè)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所述動端子具有一基部,至少一接觸部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定端子延伸,且與所述定端子接觸,所述基部設(shè)有一開槽,所述開槽具有一前壁面和一后壁面相對設(shè)置,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開槽內(nèi)抵靠于所述后壁面,且所述凸出部與所述前壁面之間具有一間距。
12.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動端子還具有一彈性臂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定端子延伸,所述接觸部位于所述彈性臂的自由端,一焊接部自所述基部向下且朝向所述定端子方向彎折延伸,位于所述基部的下方。
13.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絕緣本體底面,所述焊接部與所述基部共同夾持所述絕緣本體。
14.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與所述前壁面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焊接部彎折延伸的長度。
15.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端子設(shè)有兩個臂部朝向所述動端子延伸,所述臂部設(shè)有導(dǎo)弓I面。
16.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位于兩個所述臂部之間,且位于所述導(dǎo)引面上方。
17.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臂部的所述導(dǎo)引面自所述臂部的上表面朝向彼此斜向下延伸。
18.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自上向下開設(shè)一插接孔供一對接插頭插接,所述插接孔與所述收容槽連通,當所述對接插頭插入所述插接孔內(nèi)時,所述對接插頭抵壓所述動端子,使所述接觸部沿所述導(dǎo)引面越過所述臂部位于所述臂部的下方。
19.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內(nèi)壁設(shè)有至少一支撐塊支撐于所述臂部。
【文檔編號】H01R13/40GK203942053SQ201420128797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3月21日
【發(fā)明者】龍雙柏, 顏新彪 申請人: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