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插頭及其組合結(jié)構(gòu)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插頭及其組合結(jié)構(gòu),通過配合設置有加長型舌板和加長型接觸端子,利用第一卡槽可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配合鎖卡,利用第二卡槽可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配合鎖卡,如此使得本實用新型之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可同時適配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加長型電連接插頭亦可適配標準型電連接器插座,從而有效提升了產(chǎn)品的兼容性,為使用者的使用帶來方便。以及通過增設有ID端子,利用ID端子實現(xiàn)ID功能,使得本實用新型具備數(shù)據(jù)傳輸及偵測功能,取代了傳統(tǒng)之無ID功能的方式,從而提升產(chǎn)品的使用性能,給使用者帶來更多便利。
【專利說明】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插頭及其組合結(jié)構(gòu)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連接器領(lǐng)域技術(shù),尤其是指一種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插頭及其組合結(jié)構(gòu)。
【背景技術(shù)】
[0002]隨著計算機硬件飛速發(fā)展,外圍設備日益增多,如鍵盤、鼠標、調(diào)制解調(diào)器、打印機、掃描儀、數(shù)碼相機、MP3隨身聽等,這些設備通常需要依靠USB (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實現(xiàn)與計算機的連接。
[0003]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USB2.0連接器插座包括有一絕緣本體、四個接觸端子以及一屏蔽外殼;該四個接觸端子間隔并排設置于絕緣本體上,該屏蔽外殼包覆住絕緣本體外。然而,目前的USB2.0連接器插座一般僅能適配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而無法適配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從而給使用者帶來不便;此外,目前的USB2.0連接器插座一般不含有ID端子,缺少ID功能,導致產(chǎn)品使用性能欠佳。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插頭及其組合結(jié)構(gòu),其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之USB插座僅能適配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而無法適配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并且缺少ID功能導致產(chǎn)品使用性能欠佳的問題。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shù)方案:
[0006]一種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包括有第一絕緣本體、第一屏蔽外殼以及復數(shù)第一端子;該第一絕緣本體具有第一舌板,第一舌板的外表面與第一屏蔽外殼的內(nèi)表面共同圍構(gòu)形成第一插接空間,該第一舌板為可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配合對插的加長型舌板;該復數(shù)第一端子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一絕緣本體上,該復數(shù)第一端子均為可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電性連接的加長型端子;該第一屏蔽外殼上設置有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之鎖勾配合鎖卡的第一卡槽以及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之鎖勾配合鎖卡的第二卡槽。
[0007]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復數(shù)第一端子包括有一第一接觸端子、一第二接觸端子、一第三接觸端子、一第一 ID端子和一第四接觸端子,該第一接觸端子、第二接觸端子、第三接觸端子、第一 ID端子和第四接觸端子依次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一絕緣本體上。
[0008]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接觸端子、第二接觸端子、第三接觸端子、第一 ID端子和第四接觸端子均與第一絕緣本體鑲嵌成型。
[0009]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通過沖切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屏蔽外殼的上表面上,該第一卡槽位于第二卡槽的前側(cè)。
[0010]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卡槽為左右設置的兩個,該第二卡槽亦為左右設置的兩個。
[0011]一種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包括有主體、第二絕緣本體、鎖勾、第二屏蔽外殼以及復數(shù)第二端子;該第二絕緣本體設置于主體上,該第二絕緣本體具有第二舌板,該第二舌板的一表面凹設有凹位;該復數(shù)第二端子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二絕緣本體上,該鎖勾和第二屏蔽外殼均設置于第二絕緣本體上,第二屏蔽外殼與凹位圍構(gòu)形成第二插接空間。
[0012]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復數(shù)第二端子包括有第五接觸端子、第六接觸端子、第七接觸端子、第二 ID端子和第八接觸端子,該第五接觸端子、第六接觸端子、第七接觸端子、第二 ID端子和第八接觸端子依次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二絕緣本體上。
[0013]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五接觸端子的接觸部長度與第八接觸部的接觸部長度相同,該第六接觸端子的接觸部長度與第七接觸部的接觸部長度相同,該第五接觸端子的接觸部長度大于第六接觸端子的接觸部長度,且第六接觸端子的接觸部長度大于第二 ID端子的接觸部長度。
[0014]一種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的組合結(jié)構(gòu),包括有前述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以及前述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該第一舌板插入第二插接空間內(nèi),該第二舌板插入第一插接空間內(nèi),復數(shù)第一端子與復數(shù)第二端子對應接觸電連接,該鎖勾鎖卡于第二卡槽中。
[0015]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復數(shù)第一端子包括有一第一接觸端子、一第二接觸端子、一第三接觸端子、一第一 ID端子和一第四接觸端子,該復數(shù)第二端子包括有第五接觸端子、第六接觸端子、第七接觸端子、第二 ID端子和第八接觸端子,在插入過程中,首先,第一接觸端子和第四接觸端子分別對應與第五接觸端子和第八接觸端子接觸電連接,接著,第二接觸端子和第三接觸端子分別對應與第六接觸端子和第七接觸端子接觸電連接,然后,第一 ID端子與第二 ID端子接觸電連接,最后,該鎖勾鎖卡于第二卡槽中。
[0016]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shù)方案可知:
[0017]通過配合設置有加長型舌板和加長型接觸端子,利用第一卡槽可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配合鎖卡,利用第二卡槽可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配合鎖卡,如此使得本實用新型之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可同時適配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加長型電連接插頭亦可適配標準型電連接器插座,從而有效提升了產(chǎn)品的兼容性,為使用者的使用帶來方便。以及通過增設有ID端子,利用ID端子實現(xiàn)ID功能,使得本實用新型具備數(shù)據(jù)傳輸及偵測功能,取代了傳統(tǒng)之無ID功能的方式,從而提升產(chǎn)品的使用性能,給使用者帶來更多便利。
[0018]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特征和功效,下面結(jié)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0021]圖3是圖2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0022]圖4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中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對插的不意圖;
[0023]圖5是圖4中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放大示意圖;[0024]圖6是圖5中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放大示意圖;
[0025]圖7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中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6]圖8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對插的不意圖;
[0027]圖9是圖8中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放大示意圖;
[0028]圖10是圖9中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放大示意圖;
[0029]圖1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中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0030]附圖標識說明:
[0031]10、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11、第一絕緣本體
[0032]111、第一舌板12、第一接觸端子
[0033]13、第二接觸端子14、第三接觸端子
[0034]15、第一 ID端子16、第四接觸端子
[0035]17、第一屏蔽外殼101、第一插接空間
[0036]102、第一^^槽103、第二卡槽
[0037]20、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21、主體
[0038]22、第二絕緣本體221、第二舌板
[0039]23、第五接觸端子24、第六接觸端子
[0040]25、第七接觸端子26、第二 ID端子
[0041]27、第八接觸端子28、鎖勾
[0042]29、第二屏蔽外殼201、凹位
[0043]30、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才31、主體
[0044]32、第二絕緣本體321、第二舌板
[0045]33、第五接觸端子34、第六接觸端子
[0046]35、第七接觸端子36、第二 ID端子
[0047]37、第八接觸端子38、鎖勾
[0048]39、第二屏蔽外殼301、凹位。
【具體實施方式】
[0049]請參照圖1至圖11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jié)構(gòu),包括有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10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20。
[0050]該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10有第一絕緣本體11、第一屏蔽外殼17以及復數(shù)第一端子;該第一絕緣本體11具有第一舌板111,第一舌板111的外表面與第一屏蔽外殼17的內(nèi)表面共同圍構(gòu)形成第一插接空間101,該第一舌板111為可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30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20配合對插的加長型舌板;該復數(shù)第一端子包括有一第一接觸端子12、一第二接觸端子13、一第三接觸端子14、一第一 ID端子15和一第四接觸端子16,該第一接觸端子12、第二接觸端子13、第三接觸端子14、第一 ID端子15和第四接觸端子16依次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一絕緣本體11上,該第一接觸端子12、第二接觸端子13、第三接觸端子14、第一 ID端子15和第四接觸端子16均為可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30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20電性連接的加長型端子,且該第一接觸端子12、第二接觸端子13、第三接觸端子14、第一 ID端子15和第四接觸端子16均與第一絕緣本體11鑲嵌成型,不以為限;該第一屏蔽外殼17上設置有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30之鎖勾配合鎖卡的第一卡槽102以及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20之鎖勾配合鎖卡的第二卡槽103,在本實施例中,該第—^槽102和第二卡槽103均通過沖切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屏蔽外殼17的上表面上,該第一卡槽102位于第二卡槽103的前側(cè),并且該第一卡槽102為左右設置的兩個,該第二卡槽103亦為左右設置的兩個。
[0051]該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20包括有主體21、第二絕緣本體22、鎖勾28、第二屏蔽外殼29以及復數(shù)第二端子;該第二絕緣本體22設置于主體21上,該第二絕緣本體22具有第二舌板221,該第二舌板221的一表面凹設有凹位201 ;該復數(shù)第二端子包括有一第五接觸端子23、一第六接觸端子24、一第七接觸端子25、一第二 ID端子26和一第八接觸端子27,該第五接觸端子23、第六接觸端子24、第七接觸端子25、第二 ID端子26和第八接觸端子27依次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二絕緣本體22上,該第五接觸端子23的接觸部長度與第八接觸部27的接觸部長度相同,該第六接觸端子24的接觸部長度與第七接觸部25的接觸部長度相同,該第五接觸端子23的接觸部長度大于第六接觸端子24的接觸部長度,且第六接觸端子24的接觸部長度大于第二 ID端子26的接觸部長度;該鎖勾28和第二屏蔽外殼29均設置于第二絕緣本體22上,第二屏蔽外殼29與凹位201圍構(gòu)形成第二插接空間。
[0052]如圖8至圖11所示,該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10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20組合時,該第一舌板111插入第二插接空間內(nèi),該第二舌板221插入第一插接空間101內(nèi),在插入過程中,首先,第一接觸端子12和第四接觸端子16分別對應與第五接觸端子23和第八接觸端子27接觸電連接,接著,第二接觸端子13和第三接觸端子14分別對應與第六接觸端子24和第七接觸端子25接觸電連接,然后,第一 ID端子15與第二 ID端子26接觸電連接,最后,該鎖勾28鎖卡于第二卡槽103中。此時,該第二舌板221的前端面抵于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10的止位面上,各個端子對應接觸,各功能正常。
[0053]標準型電連接器插座(圖中未示)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20組合時,其組合結(jié)構(gòu)與前述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10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20組合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該第二 ID端子26不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座的ID端子接觸,其它端子均對應接觸,并實現(xiàn)對應的功能。
[0054]該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30包括有主體31、第二絕緣本體32、第五接觸端子33、第六接觸端子34、第七接觸端子35、第二 ID端子36、第八接觸端子37、鎖勾88以及第二屏蔽外殼39 ;該第二絕緣本體32設置于主體31上,該第二絕緣本體32具有第二舌板321,該第二舌板321的一表面凹設有凹位301 ;該第五接觸端子33、第六接觸端子34、第七接觸端子35、第二 ID端子36和第八接觸端子37依次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二絕緣本體32上,該第五接觸端子33的接觸部長度與第八接觸部37的接觸部長度相同,該第六接觸端子34的接觸部長度、第七接觸部35的接觸部長度和第二 ID端子36接觸部長度相同,該第五接觸端子33的接觸部長度大于第六接觸端子34的接觸部長度;該鎖勾38和第二屏蔽外殼39均設置于第二絕緣本體32上,第二屏蔽外殼39與凹位301圍構(gòu)形成第二插接空間。
[0055]如圖4至圖7所示,該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10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30組合時,該第一舌板111插入第二插接空間內(nèi),該第二舌板321插入第一插接空間101內(nèi),在插入過程中,首先,第一接觸端子12和第四接觸端子16分別對應與第五接觸端子33和第八接觸端子37接觸電連接,接著,第二接觸端子13、第三接觸端子14和第一 ID端子15分別對應與第六接觸端子34、第七接觸端子35和第二 ID端子36接觸電連接,最后,該鎖勾38鎖卡于第一卡槽102中。此時,該第二舌板321的前端面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10的止位面之間形成一距離,各個端子對應接觸,各功能正常。
[0056]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于:通過配合設置有加長型舌板和加長型接觸端子,利用第一卡槽可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配合鎖卡,利用第二卡槽可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配合鎖卡,如此使得本實用新型之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可同時適配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加長型電連接插頭亦可適配標準型電連接器插座,從而有效提升了產(chǎn)品的兼容性,為使用者的使用帶來方便。以及通過增設有ID端子,利用ID端子實現(xiàn)ID功能,使得本實用新型具備數(shù)據(jù)傳輸及偵測功能,取代了傳統(tǒng)之無ID功能的方式,從而提升產(chǎn)品的使用性能,給使用者帶來更多便利。
[005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的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絕緣本體、第一屏蔽外殼以及復數(shù)第一端子;該第一絕緣本體具有第一舌板,第一舌板的外表面與第一屏蔽外殼的內(nèi)表面共同圍構(gòu)形成第一插接空間,該第一舌板為可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配合對插的加長型舌板;該復數(shù)第一端子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一絕緣本體上,該復數(shù)第一端子均為可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和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電性連接的加長型端子;該第一屏蔽外殼上設置有與標準型電連接器插頭之鎖勾配合鎖卡的第一卡槽以及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之鎖勾配合鎖卡的第二卡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數(shù)第一端子包括有一第一接觸端子、一第二接觸端子、一第三接觸端子、一第一 ID端子和一第四接觸端子,該第一接觸端子、第二接觸端子、第三接觸端子、第一 ID端子和第四接觸端子依次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一絕緣本體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觸端子、第二接觸端子、第三接觸端子、第一 ID端子和第四接觸端子均與第一絕緣本體鑲嵌成型。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通過沖切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屏蔽外殼的上表面上,該第一卡槽位于第二卡槽的前側(cè)。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為左右設置的兩個,該第二卡槽亦為左右設置的兩個。
6.一種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體、第二絕緣本體、鎖勾、第二屏蔽外殼以及復數(shù)第二端子;該第二絕緣本體設置于主體上,該第二絕緣本體具有第二舌板,該第二舌板的一表面凹設有凹位;該復數(shù)第二端子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二絕緣本體上,該鎖勾和第二屏蔽外殼均設置于第二絕緣本體上,第二屏蔽外殼與凹位圍構(gòu)形成第二插接空間。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數(shù)第二端子包括有第五接觸端子、第六接觸端子、第七接觸端子、第二 ID端子和第八接觸端子,該第五接觸端子、第六接觸端子、第七接觸端子、第二 ID端子和第八接觸端子依次并排間隔設置于第二絕緣本體上。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接觸端子的接觸部長度與第八接觸部的接觸部長度相同,該第六接觸端子的接觸部長度與第七接觸部的接觸部長度相同,該第五接觸端子的接觸部長度大于第六接觸端子的接觸部長度,且第六接觸端子的接觸部長度大于第二 ID端子的接觸部長度。
9.一種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的組合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權(quán)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以及如權(quán)利要求6至8任一項所述的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該第一舌板插入第二插接空間內(nèi),該第二舌板插入第一插接空間內(nèi),復數(shù)第一端子與復數(shù)第二端子對應接觸電連接,該鎖勾鎖卡于第二卡槽中。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加長型電連接器插座與加長型電連接器插頭的組合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數(shù)第一端`子包括有一第一接觸端子、一第二接觸端子、一第三接觸端子、一第一 ID端子和一第四接觸端子,該復數(shù)第二端子包括有第五接觸端子、第六接觸端子、第七接觸端子、第二 ID端子和第八接觸端子,在插入過程中,首先,第一接觸端子和第四接觸端子分別對應與第五接觸端子和第八接觸端子接觸電連接,接著,第二接觸端子和第三接觸端子分別對應與第六接觸端子和第七接觸端子接觸電連接,然后,第一 ID端子與第二 ID端子接觸電連接,最后,該鎖勾鎖卡于第二卡槽中。
【文檔編號】H01R13/04GK203553416SQ201320579237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9月18日
【發(fā)明者】姚玲, 林威志, 鄭焯耀, 葉偉 申請人:實盈電子(東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