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寬頻雙極化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移動通信無線信號覆蓋的天線,屬于無源器件中寬頻天線研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項目是3G的演進,始于2004年3GPP的多倫多會議。LTE并非人們普遍誤解的4G技術,而是3G與4G技術之間的一個過渡,是3.9G的全球標準,它改進并增強了 3G的空中接入技術,采用OFDM和MMO作為其無線網(wǎng)絡演進的唯一標準。在20MHz頻譜帶寬下能夠提供下行IOOMbps與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區(qū)邊緣用戶的性能,提高小區(qū)容量和降低系統(tǒng)延遲。在3G持續(xù)優(yōu)化和4G演進格局下,面對頻譜資源的嚴重不足、大流量業(yè)務的激增,在天線等配套設備上引入新技術已經(jīng)被運營商作為重點工程。此前針對TD智能天線,中國移動在3G深度優(yōu)化上提出了天線小型化、雙極化、寬帶化和電調化的“四化”要求。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寬頻天線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鑒于以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GSM/DCS/CDMA2000/WCDMA/LTE/WLAN全頻段的全向、高效率的寬頻雙極化天線,同時支持LTE/WLAN的MIMO (Multiple-1nput Mul tip I e-0ut-put,多輸入多輸出)功能。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寬頻雙極化天線,該天線包括反射體、位于該反射體上端的錐型振子組件以及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組件;所述錐型振子組件包括錐型振子本體、連接該錐型振子本體和反射體的絕緣支架、與所述錐型振子本體連接的第一饋線以及位于該第一饋線自由端的第一接頭;所述微帶振子組件包括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支架、固定于微帶振子支架上的微帶振子、與該微帶振子連接的第二饋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饋線自由端的第二接頭。優(yōu)選地,所述寬頻雙極化天線進一步包括束縛所述第一饋線和第二饋線的固定護套。優(yōu)選地,所述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組件為四個。優(yōu)選地,所述每一微帶振子組件包括兩個微帶振子支架,所述微帶振子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兩個微帶振子支架上。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饋線和第二饋線為50歐姆同軸電纜線。本實用新型設計思路簡單明了,設計速度快,調整靈活,有效,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具有很強的獨創(chuàng)性和實用性。大大提高了天線性能和研發(fā)效率。
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天線結構側視圖。[0012]圖2顯示為本實用新型天線結構俯視圖。元件標號說明
錐型振子11
第三饋線8
第二饋線12
第一饋線7
絕緣支架21
微帶振子22
微帶振子支架32
第一接+9
第二接頭10
固定護套5
反射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yōu)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
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jié)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想,遂圖式中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shù)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tài)、數(shù)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tài)也可能更為復雜。本實用新型雙極化寬頻帶天線由以下部分組成:天線振子、反射體、饋電電纜和接頭等幾個部分。具體請參照圖1所示天線結構側視圖,一種寬頻雙極化天線,該天線包括反射體4、位于該反射體4上端的錐型振子組件以及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組件;所述錐型振子組件包括錐型振子本體11、連接該錐型振子本體11和反射體4的絕緣支架21、與所述錐型振子本體11連接的第一饋線7以及位于該第一饋線7自由端的第一接頭9 ;所述微帶振子組件包括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4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支架32、固定于微帶振子支架32上的微帶振子22、與該微帶振子22連接的第二饋線12、匯總后引出第三饋線8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饋線8自由端的第二接頭10。所述寬頻雙極化天線進一步包括束縛所述第一饋線7和第二饋線12的固定護套
5。本實施例中,所述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4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組件為四個。所述每一微帶振子組件包括兩個微帶振子支架32,所述微帶振子22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兩個微帶振子支架上。所述第一饋線7、第二饋線12 (本實施例中第二饋線12共4根,可以匯集在一起,形成匯總第三饋線8)和匯總第三饋線8最好是50歐姆同軸電纜線。本實施例中,錐型反射體4的頂部中央設置的是絕緣支架21,該絕緣支架21上方是倒扣型錐型振子11,如圖2天線結構俯視圖所示,錐型反射體4的四周邊緣均勻分布四個微帶振子,每個微帶振子通過兩個微帶振子支架固定在反射體上。微帶振子22的饋電通過第二饋線12及第二接頭實現(xiàn)。錐型振子饋電通過第一饋線及第一接頭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最終在低頻端產(chǎn)生雙頻諧振,高頻端產(chǎn)生三個諧振使得天線帶寬可以覆蓋移動通信全頻段,包括:GSM/DCS/CDMA2000/WCDMA/LTE/WLAN。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移動通信多制式全頻段的天線,同時支持MMO功能。本實用新型技術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顯而易見的特點和優(yōu)點:1.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多維空間疊加分布的設計思想來提高天線空間利用率,從而減小體積,產(chǎn)品結構美觀小巧,便于工程應用安裝。2.本實用新型巧妙的引入不同振子形態(tài),分別實現(xiàn)指定頻段天線輻射性能。3.本實用新型合理設計,確保雙極化天線的極化隔離度高,支持MIMO功能。4.設計中結構簡單,易于實現(xiàn),結構緊湊,有利于降低成本。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chǎn)業(yè)利用價值。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寬頻雙極化天線,其特征在于:該天線包括反射體(4)、位于該反射體(4)上端的錐型振子組件以及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4)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組件;所述錐型振子組件包括錐型振子本體(11)、連接該錐型振子本體(11)和反射體(4)的絕緣支架(21)、與所述錐型振子本體(11)連接的第一饋線(7)以及位于該第一饋線(7)自由端的第一接頭(9);所述微帶振子組件包括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4)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支架(32)、固定于微帶振子支架(32)上的微帶振子(22)、與該微帶振子(22)連接的第二饋線(1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饋線(12)自由端的第二接頭(10)。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寬頻雙極化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寬頻雙極化天線進一步包括束縛所述第一饋線(7)和第二饋線(8)的固定護套(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寬頻雙極化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4)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組件為四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寬頻雙極化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微帶振子組件包括兩個微帶振子支架(32),所述微帶振子(22)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兩個微帶振子支架(32)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寬頻雙極化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饋線(7)和第二饋線(8)為50歐姆同軸電纜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寬頻雙極化天線,該天線包括反射體、位于該反射體上端的錐型振子組件以及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組件;所述錐型振子組件包括錐型振子本體、連接該錐型振子本體和反射體的絕緣支架、與所述錐型振子本體連接的第一饋線以及位于該第一饋線自由端的第一接頭;所述微帶振子組件包括均勻分布于該反射體下端邊緣的微帶振子支架、固定于微帶振子支架上的微帶振子、與該微帶振子連接的第二饋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饋線自由端的第二接頭。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現(xiàn),生產(chǎn)成本低。
文檔編號H01Q1/36GK203013938SQ20122068109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林海 申請人:上海鑫眾通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