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層疊式電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層疊式電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電池不僅用于攜帶式電話機、個人計算機、PDA等移動信息終端的電源,而且還使用在機器人、電動機動車、備用電源等中,其被要求進一步的高容量化。對于這樣的要求,尤其在二次電池領域中,鋰電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且具備高容量,因此作為上述這樣的驅(qū)動電源被廣泛利用。
作為這樣的鋰離子電池的電池形態(tài),大致具有將旋渦狀的電極體封入外裝體而成的旋渦式鋰離子電池、將多個方形電極層疊而成的層疊電極體封入通過熔敷外裝罐或復合膜而制成的復合外裝體中的層疊式鋰離子電池(層疊型的方型鋰離子電池)。在所述鋰離子電池中,層疊式電池的層疊電極體的具體結構為如下形式,S卩,將延伸出正極集電引板的片狀的正極板和延伸出負極集電引板的片狀的負極板隔著間隔件層疊所需數(shù)量。在上述鋰電池中,例如專利文獻I及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那樣,使層疊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向?qū)盈B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偏靠而集束,使從該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朝向?qū)盈B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另一側折彎,由此使集電引板整體在延伸中途折疊而在延伸方向上縮短,從而抑制集電引板所占空間增大而導致體積能量密度降低的情況。進而,在上述鋰電池中,層疊電極體處于因大氣壓而受到層疊方向的加壓的狀態(tài),因此在將層疊電極體封入復合外裝體時,使復合外裝體的內(nèi)部減壓。此時,正負極集電引板或正負極集電引板與正負極集電端子的焊接部的金屬的棱角部或毛刺等與外裝體的復合膜壓接而對其造成損傷,存在與內(nèi)部的鋁箔發(fā)生短路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如上述那樣將正負極集電引板折彎的結構而言,由于金屬的棱角部和毛刺等容易突出,因此存在更容易發(fā)生上述短路的傾向。因此,在專利文獻I及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下述結構,即,例如專利文獻I的圖10中明確示出那樣,利用由樹脂構成的絕緣帶147從兩面覆蓋正負極集電引板或正負極集電引板與正負極集電端子的焊接部,由此防止短路。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4-22534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555549號公報然而,對于如上述那樣將正負極集電引板折彎的結構而言,由于折彎部擴開而恢復原狀的這種性質(zhì),正負極集電引板容易變形而向延伸方向伸出,從而存在從外裝體突出的正負極集電端子的位置不穩(wěn)定的問題。此外,例如專利文獻I的圖4及圖5所示那樣,在與正負極集電引板接合的正負極集電端子上以夾在復合外裝體的熱熔敷部(密封部)之間的方式涂敷樹脂142,由此防止電解液的漏出和該部分的短路,在制造工序中,在如上述那樣使正負極集電引板以向延伸方向伸出的方式變形的情況下,該樹脂142也被壓出而從復合外裝體的熱熔敷部脫離,從而正負極集電端子直接與復合外裝體接觸而存在容易產(chǎn)生短路的問題。此外,若如上述那樣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部容易擴開,則在將復合外裝體減壓密封時,在折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張開的同時使復合外裝體進入其間,其結果是,在該部分,復合外裝體向內(nèi)側凹陷而形成褶皺,因此也會損傷復合外裝體而容易產(chǎn)生短路,并且可能在復合外裝體上產(chǎn)生裂縫而造成耐久性降低或產(chǎn)生小孔。在此,根據(jù)上述專利文獻I至專利文獻2所示的結構,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也配置絕緣帶147而成為與正負極集電引板共同折彎的結構,因此該絕緣帶147所具有的原狀恢復性助長了正負極集電引板向延伸方向伸出的變形,從而導致更容易變形。此時,若配置在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的絕緣帶147薄,則能夠削弱原狀恢復性, 即使相應地能夠減輕正負極集電引板向延伸方向伸出的變形,只要還無法抑制變形,則絕不能稱得上是充分的對策。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的問題點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防止出現(xiàn)集電端子的位置偏移和在外裝體上形成褶皺這種情況的層疊式電池及其制造方法。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本申請的第一發(fā)明)所涉及的層疊式電池具備層疊電極體,該層疊電極體由延伸出正極集電引板的多張正極板和延伸出負極集電引板的多張負極板隔著間隔件交替層疊而成,所述層疊式電池的特征在于,層疊后的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分別偏向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而集束,從該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朝向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另一側折彎,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的至少一方上設置有系留機構(保留機構),所述系留機構將從所述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保持成向所述正負極板側接近而折彎的姿態(tài)。根據(jù)上述本發(fā)明的結構,通過設置系留機構,能夠?qū)⒄龢O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保持成規(guī)定的折彎狀態(tài)而定位,從而有效地抑制在將電極體收納于外裝體前的狀態(tài)下向延伸方向伸出的變形。由此,在密封復合外裝體時,能夠防止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的位置偏移,能夠有效地防止配設在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上的樹脂從復合外裝體的熱熔敷部脫離而發(fā)生短路。此外,能夠有效地防止出現(xiàn)在減壓密封時折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張開的同時復合外裝體進入其間而在復合外裝體上形成褶皺的事態(tài)。優(yōu)選,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上分別以面彼此接合的方式接合有側視下為鉤狀的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優(yōu)選,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與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面和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大致平行。在本發(fā)明中,“側視下為鉤狀(L形狀)的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不局限于具有側視90°的角度的形狀,只要實質(zhì)上為側視下的鉤狀(L形狀)即可。例如,也包括具有側視下為80 100°左右這種角度的形狀。
根據(jù)上述這樣的接合結構,利用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的從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能夠緊湊且高效地接合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此外,尤其在上述那樣的接合結構中,正負極集電引板與正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的棱角部容易損傷復合外裝體而產(chǎn)生短路,因此在該接合部形成與后述那樣的外裝體對置的絕緣層是有用的。優(yōu)選,所述系留機構具有絕緣性。作為系留機構,只要是能夠?qū)⒄摌O集電引板的從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保持成向正負極板側靠近而折彎的姿態(tài)的構件即可,但如果為具有導電性的構件,則接合有該系留機構的最外部的正負極集電引板的前端部與正負極板側電連接而相應地使一部分端子連接電阻比其以外的部位的端子連接電阻低,由此導致流入各電極板的電流產(chǎn)生不均。此外,若例如由金屬構成系留機構,則還存在該系留機構本身容易與外裝體的復合膜發(fā)生短路的問題。相對于此,如果形成為具有絕緣性的系留機構,則能夠使端子連接電阻均勻,此外,不僅該系留機構本身不會與外裝體的復合膜發(fā)生短路,而且該系留機構可以作為防止金屬部分(正負極集電引板、正負極集電端子等)與復合膜發(fā)生短路的絕緣層而發(fā)揮作用。作為系留機構可以舉出例如將帶狀、片狀、板狀、線狀等構件以架設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從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或正負極集電端子與層疊電極體之間的方式配置固定的構件。其中,作為帶狀的系留機構,在將其貼附成架設在正負極集電端子與層疊電極體之間時,還能夠減少在厚度方向上占有的空間,能夠容易且簡單地進行固定作業(yè)。即,優(yōu)選,所述系留機構為絕緣帶,所述絕緣帶架設在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中的至少一方與所述層疊電極體之間或者架設在形成于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中的至少一方上的絕緣層與所述層疊電極體之間。作為上述絕緣帶更具體地可以舉出例如在基材上涂敷糊狀材料的構件、熱熔敷帶等。此外,該絕緣帶例如可以將一方端部貼附在層疊電極體上而將另一方端部貼附在形成于正負極集電端子、正負極集電端子上的絕緣層或貼附在它們雙方上。上述“形成在正負極集電端子上的絕緣層”是例如后述那樣的為了確保熱密封外裝體時的密閉性而以分別固接在正負極集電端子上的方式成形的樹脂密封材料(糊狀材料)?;蛘咭部梢詷嫵蔀?,例如,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從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與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正負極板側之間形成任意形狀的粘接層,利用該粘接層將正負極集電引板的從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與正負極板側接合固定?;蛘撸纾梢詫⒄摌O集電引板的從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在接近正負極板側而折彎的姿態(tài)下利用樹脂模制體從內(nèi)外固定成該姿態(tài)。優(yōu)選,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的至少一方的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形成有絕緣層。
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正負極集電引板的基端側(正負極板側)與前端側之間接觸而電連接,相應地使一部分的端子連接電阻比其以外的部位的端子連接電阻低,由此流入各電極板的電流容易產(chǎn)生不均勻。尤其是,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基端側與前端側以內(nèi)側面(谷側面)彼此面接觸的情況下,端子連接電阻產(chǎn)生更大的差。因此,通過如上述那樣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形成絕緣層,從而能夠抑止上述電流不均勻的產(chǎn)生。作為上述絕緣層,例如也可以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面涂敷絕緣性樹脂而形成為層狀,但若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面貼附由絕緣性的樹脂構成的帶,則能夠容易且簡便地形成絕緣層。優(yōu)選,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集束部分所位于的一側形成有與外裝體對置的絕緣層。正負極集電引板的從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的前端部、即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集束部分形成側的相反側的前端部為折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能夠擴開的谷側的部位,在該部位設置系留機構從而抑制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擴開,但如果該系留機構具有絕緣性,則如上所述,能夠通過該系留機構防止金屬部分與外裝體的復合膜的短路。另一方面,在正負極集電引板中的集束部分形成側即折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的山側,也形成如上述那樣與外裝體對置的絕緣層,由此能夠抑止正負極集電引板與復合膜的短路。在上述正負極集電引板的集束部分形成側與外裝體對置的部位上形成的絕緣層(以下,也稱為“外側絕緣層”)也可以為隔著層疊的正負極集電引板而形成在設有系留機構的一側的相反側的絕緣層。作為該外側絕緣層的結構可以是與如前述那樣形成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的絕緣層(以下,也稱為“內(nèi)側絕緣層”)同樣的構件。優(yōu)選,上述內(nèi)側絕緣層的厚度為40iim以下。根據(jù)上述結構,能夠使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加工更容易,在加工后也容易維持折彎狀態(tài)。優(yōu)選,上述外側絕緣層的厚度為70 ii m以上。
根據(jù)上述結構,能夠更可靠地抑制金屬部分與復合膜的短路。優(yōu)選,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與正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及負極集電引板與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的至少一方,在與外裝體對置的區(qū)域形成有絕緣層。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該絕緣層可以是與外側絕緣層一體的結構,也可以是不同體的結構。即,例如也可以形成為在外側絕緣層覆蓋正負極集電引板與正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的結構,或形成為與外側絕緣層抵接或隔開間隔地利用不同體的絕緣層覆蓋正負極集電引板與正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的結構?;蛘?,也可以構成為僅形成覆蓋正負極集電引板與正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的絕緣層,而不形成覆蓋其以外的部位的外側絕緣層。正負極集電引板與正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尤其容易使金屬的棱角部或毛刺等突出而更容易發(fā)生與復合膜的短路,因此在該接合部與外裝體之間形成絕緣層尤其有用。此外,本申請的第二發(fā)明所涉及的層疊式電池具備層疊電極體,該層疊電極體由延伸出正極集電引板的多張正極板和延伸出負極集電引板的多張負極板隔著間隔件交替層疊而成,所述層疊式電池的特征在于,層疊后的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分別偏向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而集束,從該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朝向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另一側折彎,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的至少一方上,在折彎部的內(nèi)側形成有第一絕緣層,在與外裝體對置的部位上形成有第二絕緣層,第二絕緣層的厚度比所述第一絕緣層的厚度大。
在本申請的第二發(fā)明中,第一絕緣層的厚度至少為確保絕緣性所必需的程度(例如IOiim以上左右)。根據(jù)上述本申請的第二發(fā)明的結構,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形成的第一絕緣層即內(nèi)側絕緣層的厚度比較小,由此能夠更容易地進行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加工,在加工后也容易維持折彎狀態(tài)。此外,比較能夠抑制折彎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擴開而向延伸方向伸出的變形。另一方面,在正負極集電引板中與外裝體對置的部位形成的第二絕緣層即外側絕緣層的厚度比較大,由此能夠更可靠地抑止正負極集電引板與復合膜的短路。作為上述第一絕緣層(內(nèi)側絕緣層)乃至第二絕緣層(外側絕緣層),例如可以涂 敷絕緣性的樹脂而形成為層狀,但在將由絕緣性的樹脂構成的帶貼附在規(guī)定位置時,能夠容易且簡便地形成絕緣層。在本申請的第二發(fā)明中,優(yōu)選上述第一絕緣層(內(nèi)側絕緣層)的厚度為40i!m以下。根據(jù)上述結構,能夠使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加工特別容易,在加工后也更容易維持折彎狀態(tài)。此外,能夠更有效地抑制折彎后的正負極集電弓I板擴開而向延伸方向伸出的變形。在本申請的第二發(fā)明中,優(yōu)選上述第二絕緣層(外側絕緣層)的厚度為70iim以上。根據(jù)上述結構,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正負極集電引板與復合膜的短路。在本申請的第二發(fā)明中,優(yōu)選電池容量為20Ah以上。在電池容量為20Ah以上的大型電池中,由于在端子部流過大電流而端子的溫度上升容易變得更大,因此將第二絕緣層(外側絕緣層)的厚度形成得比較大的本申請的第二發(fā)明的結構尤其有用。在本申請的第二發(fā)明中,優(yōu)選,在正極集電引板與正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及負極集電引板與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的至少一方,在與外裝體對置的區(qū)域形成有絕緣層。此時,作為該絕緣層可以是與第二絕緣層(外側絕緣層)一體的結構,也可以是不同體的結構。即,例如也可以形成為由第二絕緣層(外側絕緣層)覆蓋正負極集電引板與正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的結構,或形成為與第二絕緣層(外側絕緣層)抵接或隔開間隔地利用不同體的絕緣層覆蓋正負極集電引板與正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的結構。正負極集電引板與正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尤其容易使金屬的棱角部或毛刺等突出而更容易發(fā)生與復合膜的短路,因此在該接合部與外裝體之間形成絕緣層尤其有用。在本申請的第二發(fā)明中,優(yōu)選,在與外裝體對置的部位的設置有第二絕緣層的一側的隔著層疊后的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的相反側形成有第三絕緣層。作為第一絕緣層(內(nèi)側絕緣層),在例如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加工前向成為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的面上預先貼附由絕緣性的樹脂構成的帶而形成第一絕緣層(內(nèi)側絕緣層)時,能夠容易且簡便地形成絕緣層,并且容易能夠得到絕緣層將正負極集電引板不剩余地(沒有露出部地)覆蓋而更可靠地防止短路的結構。然而,根據(jù)該結構,能夠避免由絕緣帶構成的絕緣層與正負極集電引板一起折彎且絕緣帶折疊而成為雙層的情況。因此,相應地使得正負極集電引板難以折彎,且在加工后也助長折彎部的擴開變形。相對于此,若如上述那樣在設有第二絕緣層的一側的隔著層疊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的相反側形成第三絕緣層,則在層疊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的兩側即以從兩側夾著層疊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方式形成第二絕緣層及第三絕緣層,因此,在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部的谷側,在比折彎部在外側沿向兩側擴開的方向延伸的部位的與外裝體對置的部位形成第二絕緣層及第三絕緣層,從而防止與外裝體的短路。因此,作為第一絕緣層無需形成得比折彎部更向外側延伸,僅形成在折彎部的內(nèi)側即可,因此也可以僅在折彎部內(nèi)的對置的內(nèi)表面中的一個面上形成該第一絕緣層(內(nèi)側絕緣層)。由此,能夠以避開折彎線部(谷折線部)的方式形成第一絕緣層(內(nèi)側絕緣層),并且能夠避免第一絕緣層(內(nèi)側絕緣層)成為雙層,因此相應地使得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加工更加容易,在加工后也容易維持折彎狀態(tài)而能夠減輕變形。在本申請的第二發(fā)明中,優(yōu)選,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的至少一方上設置系留機構,該系留機構將從所述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保持成向所述正負極板側接近而折彎的姿態(tài)。在此,在例如正負極集電引板的折彎部的谷側以架設(跨設)到折彎部擴開的兩側的方式將作為第二絕緣層及第三絕緣層的絕緣帶等絕緣性構件配置固定時,能夠?qū)⒆鳛樵摰诙^緣層及第三絕緣層的絕緣性構件也作為系留機構發(fā)揮作用。需要說明的是,當然,可以與第二絕緣層及第三絕緣層這樣的絕緣層不同體地設置系留機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系留機構不需要以面覆蓋金屬部分,因此也可以使用例如棒狀體、帶狀體這樣的線狀構件等。根據(jù)上述結構,通過設置系留機構,將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保持成規(guī)定的折彎狀態(tài)而定位,從而進一步有效地抑制在將電極體收納于外裝體前的狀態(tài)下向延伸方向伸出的變形。由此,在密封復合外裝體時,能夠防止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的位置偏移,還能夠有效地防止配設在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上的樹脂從復合外裝體的熱熔敷部脫離而發(fā)生短路的情況。此外,能夠進一步有效地防止在將減壓密封時折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張開的同時復合外裝體進入其間而在復合外裝體上形成褶皺這樣的事態(tài)。作為上述系留機構的結構,可以與前述的結構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其說明。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層疊式電池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層疊式電池具備層疊電極體,該層疊電極體由延伸出正極集電引板的多張正極板和延伸出負極集電引板的多張負極板隔著間隔件交替層疊而成,所述層疊式電池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使層疊后的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的至少一方分別偏向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而集束,并且將從該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中的剩余部切斷的
第一步驟;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接合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二步驟;至少從一側面向所述正極集電引板與正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以及負極集電引板與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的至少一方的接合部附著絕緣帶的第三步驟;將在所述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中的至少一方中比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與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更向前端側突出的部分折彎成側視下的鉤狀的第、四步驟; 將所述正極集電引板與正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以及負極集電引板與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的至少一方折彎成與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大致平行,將絕緣帶附著成架設在所述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的至少一方與所述層疊電極體之間或架設在形成于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的至少一方上的絕緣層與所述層疊電極體之間的第五步驟。根據(jù)上述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在第五步驟中,將絕緣帶附著成架設在形成于正負極集電端子或正負極集電端子上的絕緣層與層疊電極體之間,因此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被保持成規(guī)定的折彎狀態(tài)而定位,從而有效地抑止在將電極體收納于外裝體前的狀態(tài)下向延伸方向伸出的變形。由此,在密封復合外裝體時,能夠防止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的位置偏移,能夠有效地抑制配設在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上的樹脂從復合外裝體的熱熔敷部脫離而產(chǎn)生短路。此外,能夠有效地防止在減壓密封時折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張開的同時復合外裝體進入其間而在復合外裝體上形成褶皺的事態(tài)。即,在第五步驟中配設的絕緣帶作為本申請的第一發(fā)明的系留機構而發(fā)揮作用。此外,根據(jù)上述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能夠高效且容易地制造本申請的第一發(fā)明所涉及的層疊式電池。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在層疊式電池中,能夠有效地防止出現(xiàn)集電端子的位置偏移和在外裝體上形成褶皺的情況。
圖I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的一部分的圖,該圖(a)是正極的俯視圖,該圖(b)是間隔件的立體圖,該圖(C)是表示在內(nèi)部配置有正極板的袋狀間隔件的俯視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中使用的負極板的俯視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中使用的層疊電極體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中使用的層疊電極體的俯視圖。圖5是表示進行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的制造工序中的第一步驟(正負極集電引板的集束及切斷)的狀況的側視圖。圖6是表示進行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的制造工序中的第二步驟(正負極集電端子的連接)的狀況的側視圖。圖7是表示進行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的制造工序中的第三步驟(絕緣層的形成)的狀況的側視圖。圖8是表示進行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的制造工序中的第四步驟(正負極集電端子的折彎)的狀況的側視圖。圖9是表示進行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的制造工序中的第五步驟(正負極集電接合部的折彎及定位)的狀況的側視圖。圖10是表示向正負極集電引板接合正負極集電端子后的層疊電極體的俯視圖。圖11是向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中使用的外裝體插入層疊電極體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2是本發(fā)明的層疊式電池中的正極集電部的示意縱向剖視圖。圖13是圖11的D-D線部的示意性向視剖視圖。圖14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層疊式電池的示意性局部剖視圖。
圖15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層疊式電池的示意性局部剖視圖。圖16是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方式的層疊式電池的示意性局部剖視圖。圖17是表示正極集電端子及其接合狀況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局部剖視圖。符號說明I :正極板11 :正極集電引板2 :負極板3a:間隔件10:層疊電極體Bll :集束部分46 :系留帶(系留機構)Al :層疊式電池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并非局限于以下的最佳方式,在不變更其主旨的范圍內(nèi)可以實施適當變更。[第一實施方式][正極的制造]將90質(zhì)量%的作為正極活性物質(zhì)的LiCo02、5質(zhì)量%的作為導電劑的炭黑、5質(zhì)量%的作為粘結劑的聚偏氟乙烯、作為溶劑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混合而調(diào)制成正極用料漿。將該正極用料漿涂敷在作為正極集電體的鋁箔(厚度15ym)的兩面。然后,通過加熱將溶劑干燥除去并通過輥將其壓縮至厚度0. Imm后,如圖1(a)所示,切斷成寬度LI = 85mm、高度L2 = 85mm,從而制造出在兩面具有正極活性物質(zhì)層Ia的正極板I。此時,使寬度L3 = 30mm、高度L4 = 20mm的活性物質(zhì)未涂敷部從沿正極板I的寬度LI方向延伸的一邊的一端部(圖1(a)中為左端部)延伸出而形成正極集電引板11。[負極的制造]將96質(zhì)量%的作為負極活性物質(zhì)的石墨粉末、2質(zhì)量%的作為粘結劑的羧甲基纖維素(CMC)、2質(zhì)量%的丁苯橡膠(SBR)、作為溶劑的純水混合而調(diào)制成負極用料漿。將該負極用料漿涂敷在作為負極集電體的銅箔(厚度10um)的兩面上。然后,通過加熱除去溶齊U,通過輥將其壓縮至厚度0. 08mm后,如圖2所示,切斷成寬度L7 = 90mm、高度L8 = 90mm的結構,從而制造出在兩面具有負極活性物質(zhì)層2a的負極板2。此時,使寬度L9 = 30mm、高度LlO = 20mm的活性物質(zhì)未涂敷部在負極板2的寬度方向延伸的一邊從上述正極板I的正極集電引板11形成側端部的相反側的端部(圖2中為右端部)延伸出而形成負極集電引板12。[內(nèi)部配置有正極板的袋狀間隔件的制造]如圖I (b)所示,在具有寬度L5 = 90mm及高度L6 = 94mm的兩張方形形狀的聚丙烯(PP)制的間隔件3a(厚度30 ym)之間配置了正極板I后,如圖I (c)所示,將間隔件3a的正極集電引板11突出的邊以外的三邊通過熔接部4熱熔敷,從而制造出在內(nèi)部收納、配置有正極板I的袋狀間隔件3。如上所述,上述間隔件3a的高度L6為94mm,成形為比負極板2的高度L8 = 90mm大4mm,因此相應地使得間隔件3a比負極板2在從袋狀間隔件3向正極集電引板11突出的方向上伸出的量更多。由此,更難以產(chǎn)生負極板2的位置偏移所導致的短路。此時,在正極板I的正極集電引板11的基端部(根部分)的兩面上涂敷絕緣性的樹脂,從而形成在負極板2比間隔件3a更向外側伸出的情況下等防止與正極集電引板11的基端部(根部分)接觸而短路的絕緣層(省略圖示)。
[層疊電極體的制造]調(diào)制出35張上述在內(nèi)部配置有正極板I的袋狀間隔件3,調(diào)制出36張負極板2,如圖3所示,將該袋狀間隔件3與負極板2交替層疊。此時,使負極板2位于層疊方向上的兩端部,并且在其兩外側分別配置與間隔件3a同尺寸、同形狀的聚丙烯(PP)制的絕緣板5。接著,如圖4所示,通過用于進行形狀保持的絕緣帶26連接該層疊體的兩端面,從而得到了層疊電極體10。[集電部的整形 連接]按照以下的a) e)的順序進行上述層疊電極體10中的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的整形(集束、切斷、折彎等)及與正負極集電端子15、16的連接。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下說明及示意性地表示工序的圖5至圖9中,基本上表示正極側(正極集電引板11及正極集電端子15)的情況,但與此同時在負極側也同樣進行。a)第一步驟(正負極集電引板的集束及切斷)如圖5所示,通過工件按壓件41如箭頭All所示那樣從上下夾壓層疊電極體10而將其保持,且同時利用集束頭42如箭頭A12所示那樣從上方將層疊后的正極集電引板11整理而壓下,并使其向?qū)盈B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的一側(圖5中的下側)偏靠而集束。接著,在切斷位置Cll將該正極集電引板11的從集束部分Bll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的剩余部分切斷而使前端對齊。需要說明的是,圖5所示的參照符號32表示前述的在正極板I的正極集電引板11的基端部(根部分)的兩面形成的絕緣層。b)第二步驟(正負極集電端子的連接)如圖6所示,在正極集電引板11的從集束部分Bll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從下方重疊配置正極集電端子15的正負極板1、2側4mm的部分,在該狀態(tài)下從上下設置超聲波喇叭43T及鐵砧43B而進行超聲波焊接,如圖10所示,在正極集電引板11及負極集電引板12的前端部接合寬度為30mm、厚度為0. 4mm的由招板構成的正極集電端子15以及寬度為30mm、厚度為0. 4mm的由銅板構成的負極集電端子16。需要說明的是,圖6、圖10及其他附圖中示出的參照符號31表示后述的為了確保熱密封外裝體18時的密閉性而以沿著正負極集電端子15、16各自的寬度方向固接成帶狀的方式成形的樹脂密封材料(糊狀材料)。c)第三步驟(絕緣層的形成)如圖7所示,在作為正極集電引板11與正極集電端子15的接合部(以下,也稱為“正極集電接合部”)F11的一側面的正極集電引板11側面(圖7中為上側面)附著30mmX5mmX厚度35 y m的聚酰亞胺制的絕緣帶44N而形成絕緣層(以下,也稱為“內(nèi)側絕緣層44N”),在作為另一側面的正極集電端子15側面(圖7中為下側面)附著30mmX 12mmX厚度70 ii m的聚酰亞胺制的絕緣帶44E而形成絕緣層(以下,也稱為“外側絕緣層44E”)。此時,成為內(nèi)側絕緣層44N的絕緣帶44N從正極集電引板11的集束部分Bll附近貼附成覆蓋到比前端更稍靠外側的位置,成為外側絕緣層44E的絕緣帶44E的正負極板I、2側(正極集電引板11的基端部側)以與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面(即圖5中的下側的絕緣板5的下表面)的前端緣部稍微重疊的方式貼附,集電部引出側(正極集電引板11的前端側)以與正極集電端子15及樹脂密封材料(糊狀材料)31的端部重疊的方式貼附。由此,正極集電接合部Fll的作為一側面的正極集電引板11側面(圖7中為上側面)的金屬部分基本上整面被成為內(nèi)側絕緣層44N的絕緣帶44N覆蓋。此外,作為另一側面的正極集電端子15側面(圖7中為下側面)形成為將層疊電極體10的絕緣板5與正極集電端子15的樹脂密封材料(糊狀材料)31之間整面覆蓋而未露出金屬部分。
d)第四步驟(正負極集電端子的折彎)如圖8所示,從上下利用按壓件45T、45B按壓正極集電接合部Fll而將其保持固定,且同時將在正極集電端子15中比正極集電接合部Fll更向前端側突出的部分、即正極集電端子15中的比距離正負極板1、2側端(層疊電極體10側端)8mm的位置更向集電部引出側(前端側)延伸的部分向外側(圖8中為下側)折彎成箭頭13所示那樣的側視下的鉤狀(L狀)。e)第五步驟(正負極集電接合部的折彎及定位)如圖9所示,正極集電接合部Fll以與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圖9中為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在比正極集電接合部Fll靠正負極板1、2側部(正極集電引板11的基端部)如箭頭A14所示向內(nèi)側(圖8中為上側)折彎。接著,以架設在正極集電端子15與層疊電極體10之間的方式使30mmX IOmmX厚度35 y m的聚酰亞胺制的絕緣帶(以下也稱為“系留帶”)46從正極集電接合部Fll的前端側方向(圖8中為上方)附著,由此,將正極集電引板11保持成規(guī)定的折彎狀態(tài)并將其定位。此時,由于將由厚金屬板構成的正極集電端子15所存在的正極集電接合部Fll及比其靠前端的前端側在正極集電接合部Fll與正負極板1、2之間(即集束部分Bll至其附近)的、僅存在由層疊狀態(tài)的金屬箔構成的正極集電引板11的位置折彎,因此,能夠容易地按照每個正極集電端子15將正極集電接合部Fll及比其靠前端的前端側折彎。另外,此時,系留帶46中的正負極板1、2側(正極集電引板11的基端部側)以與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上的另一側面(即圖9中的上側的絕緣板5的上表面)的前端緣部稍微重疊的方式貼附,集電部引出側(正極集電引板11的前端側)以與正極集電端子15及樹脂密封材料(糊狀材料)31的端部重疊的方式貼附。由此,在正極集電接合部Fll的前端側部(圖8中為上部),將層疊電極體10的絕緣板5與正極集電端子15的樹脂密封材料(糊狀材料)31之間整面覆蓋而未露出金屬部分。[向外裝體的封入]如圖11所示,向以能夠預先設置電極體的方式成形的復合膜17所構成的外裝體18中插入上述層疊電極體10,僅使正極集電端子15及負極集電端子16從外裝體18向外部突出,通過這種方式將存在正極集電端子15及負極集電端子16的邊以外的一邊剩下而進行了熱熔接。[電解液的封入、密封化]從上述外裝體18的未進行熱熔敷的一邊注入電解液,該電解液通過將LiPF6以IM(摩爾/升)的比例在碳酸乙烯酯(EC)與碳酸甲乙酯(MEC)以體積比30 70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溶劑中溶解得到,最后將外裝體18的未進行熱熔敷的一邊進行熱熔敷,由此制成電池。<電池Al的基本結構及效果>圖13是圖11的D-D線部的示意性向視剖視圖。如該圖所示,上述電池Al是具備延伸出正極集電引板11的多張(35張)正極板I和延伸出負極集電引板12的多張(36張)負極板2隔著間隔件3a交替層疊得到的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式電池,層疊后的正極集電引板11及負極集電引板12分別偏向上述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而集束,從該集束部分Bll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朝向上述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上的另一側折彎,在上述正極集電引板11及負極集電引板12的雙方上設置有作為系留機構的系留帶46,系留帶46將從該上述集束部分Bll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保持成偏向上述正負極板1、2側而折彎的姿態(tài)。根據(jù)上述電池Al的結構,通過設置作為系留機構的系留帶46,從而將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保持成規(guī)定的折彎狀態(tài)并將其定位,從而能夠有效地抑制在電極體收納于外裝體前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向延伸方向伸出的變形。由此,在密封復合外裝體時,能夠防止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的位置偏移,還能夠有效防止配設在正負極集電端子15、16上的樹脂密封材料(糊狀材料)31從復合外裝體18的熱熔敷部脫離而發(fā)生短路。此外,能夠有效防止在減壓密封時折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張開而出現(xiàn)外裝體18的復合膜17進入其間導致在外裝體18上形成褶皺這樣的事態(tài)。[第二實施方式]圖14至圖16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各種層疊式電池的示意性局部剖視圖。需要說明的是,圖14至圖16是表示與圖13對應的部分的示意性局部剖視圖。如圖14至圖16明確的那樣,所述另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各種層疊式電池的部位及構件中的大部分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部位及構件基本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說明及圖14至圖16中,對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相同的部位及構件標注相同的符號,除了必要的情況以外基本省略其說明。<電池A2的基本構成及效果>
圖14所示的電池A2未配設有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作為系留機構的系留帶46,由厚度35 ii m的聚酰亞胺制的絕緣帶47N構成的內(nèi)側絕緣層47N的正負極板1、2側(正極集電引板11的基端部側)形成為延伸至與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面(圖14中的下側的絕緣板5的下表面)的前端緣部稍微重疊的位置,集電部引出側(正極集電引板11的前端側)形成為延伸至與正極集電端子15的樹脂密封材料(糊狀材料)31稍微重疊的位置。在該電池A2的結構中,由絕緣帶47N構成的內(nèi)側絕緣層47N與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 —起折彎,即折疊成為雙層,但該內(nèi)側絕緣層47N的厚度35 ii m為外側絕緣層44E的厚度70iim的1/2而較薄。S卩,該電池A2是具備延伸出正極集電引板11的多張(35張)正極板I和延伸出負極集電引板12的多張(36張)負極板2隔著間隔件3a交替層疊的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式電池,層疊后的正極集電引板11及負極集電引板12分別偏向上述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而集束,從該集束部分Bll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朝向上述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上的另一側而折彎,在上述正極集電引板11及負極集電引板12雙方,在折彎部的內(nèi)側形成有作為第一絕緣層的內(nèi)側絕緣層47N,在與外裝體18對置的部位形成有作為第二絕緣層的外側絕緣層44E,外側絕緣層44E (第二絕緣層)的厚度比上述內(nèi)側絕緣層47N (第一絕緣層)的厚度大。根據(jù)上述電池A2的結構,形成在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中的折彎部的內(nèi)側(谷側)的第一絕緣層即內(nèi)側絕緣層47N的厚度比較小(35 u m),由此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的折彎加工更容易進行,加工后也容易維持折彎狀態(tài)。此外,比較能夠抑制折彎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擴開而向延伸方向伸出的變形。另一方面,在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中的與外裝體18對置的部位形成的第二絕緣層即外側絕緣層44E的厚度比較大(70 u m),由此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與復合膜17的短路。此外,在上述電池A2的結構中,在層疊電極體10的絕緣板5與正極集電端子15的樹脂密封材料(糊狀材料)31之間存在的金屬部分整面被內(nèi)側絕緣層47N覆蓋,由此使該金屬部分不向正極集電接合部Fll的前端側方向(圖14中的下方)露出。換言之,在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對應部位,該金屬部分被作為系留機構的系留帶46整面覆蓋,該系留帶46也作為防止該金屬部分與復合膜17的短路的絕緣層而發(fā)揮作用,對于在此示出的另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池A2而言,在內(nèi)側絕緣層47N中比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的折彎部向外側延伸的部分防止該金屬部分與復合膜17的短路。〈電池A3〉在圖15所示的電池A3中,使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靠近并集束而使形成有集束部分B12的一側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為相反側。換言之,在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的基礎上,僅層疊電極體10(包括內(nèi)側絕緣層44N及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表里(圖15中為上下)翻轉(zhuǎn)配置。 在該電池A3中,取代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外側絕緣層44E而同樣地形成具有同樣結構的絕緣層(以下也稱為“厚型絕緣層”)48。另一方面,取代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系留帶46而同樣地形成有具有同樣結構的絕緣層(以下也稱為“薄型絕緣層”)49。此時,厚型絕緣層48及薄型絕緣層49分別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外側絕緣層44E及系留帶46的情況同樣可防止金屬部分與復合膜17的短路,尤其是,正負極集電端子15、16中的位于外裝體18內(nèi)的前端(圖15中為朝向上方的前端)的棱角部在減壓密封時強有力地與復合膜17壓接而容易產(chǎn)生與復合膜17的短路,因此通過 在該部分配置厚度為70 y m的厚度較大的厚型絕緣層48,從而有效地防止這樣的短路,在這一點上和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相比也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集束的一側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為相反側(圖15中為下側),因此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的折彎部在該集束側的相反側(圖15中為上側)擴開,因此,構成為由厚型絕緣層48來防止該折彎部的擴開,即厚型絕緣層48而非薄型絕緣層49作為系留機構,這一點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大不相同。換言之,系留機構的功能在于從薄型絕緣層49轉(zhuǎn)換為厚型絕緣層48。對于上述電池A3的結構而言,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池Al的結構同樣,通過設置系留機構(但此時為厚型絕緣層48),從而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被保持成規(guī)定的折彎狀態(tài)而定位,能夠有效地抑制折彎部擴開的變形?!措姵谹4>圖16所示的電池A4在上述圖15所示的電池A3的基礎上構成為不形成內(nèi)側絕緣層。對于該電池A4而言,也與上述圖15所示的電池A3情況同樣,通過厚型絕緣層48及薄型絕緣層49防止金屬部分與復合膜17的短路,并且厚型絕緣層48還作為系留機構發(fā)揮作用,由此正負極集電引板11、12被保持成規(guī)定的折彎狀態(tài)而定位,能夠有效地抑制折彎部 擴開的變形。[其他事項](I)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在正極集電引板11及負極集電引板12雙方,作為系留機構設置有系留帶46,但系留機構也可以僅設置在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的任一方上。尤其是,在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存在例如由厚度為10 30iim左右的鋁箔或銅箔構成的集電引板那樣因材質(zhì)或厚度容易產(chǎn)生使折彎部擴開變形的集電引板,因此優(yōu)選在該容易變形的集電引板上設置系留機構。(2)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正負極集電端子15、16折彎成側視下的鉤狀(L形狀),在這樣構成的情況下,如上所述,正負極集電端子15、16中的位于外裝體內(nèi)的前端的棱角部在減壓密封時強有力地與復合膜17壓接而容易產(chǎn)生與復合膜17的短路,因此為了防止這樣的短路而在該部分配置絕緣層的結構是有用的,但也可以使用例如不具有上述折彎部的正負極集電端子。此時,例如圖17所示,可以構成為如下方式,S卩,將偏向?qū)盈B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圖17中為上側)而集束并向另一側折彎的正負極集電引板51的前端進一步折彎而向集電部引出側(圖17中為右側)延伸,使該延伸部Ell與正負極集電端子52的端部以重疊的方式接合。此時,在正負極集電引板51擴開的谷側(圖17中為下側)的最外面部容易成為正負極集電引板51與正負極集電端子52的接合部F12的棱角部突出的結構,因此優(yōu)選從外側覆蓋該接合部F12而配置形成厚型絕緣層54,該厚型絕緣層54的厚度比以從山側覆蓋正負極集電引板51的方式形成的絕緣層53的厚度大。(3)作為外裝體,也可以使用例如電池箱等,但在使用膜外裝體的情況下,由于存在制造工序中的集電端子的位置偏移或減壓密封時形成褶皺等問題,因此尤其能夠發(fā)揮本發(fā)明的效果。進而,在使用膜外裝體中的由復合膜構成的復合外裝體時,存在減壓密封時的與集電部的金屬短路的問題,因此本發(fā)明的結構更加有用。作為復合外裝體例如可以舉出以下結構,即,作為金屬層使用鋁、鋁合金、不銹鋼等,作為內(nèi)層(電池內(nèi)側)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作為外層(電池外側)使用尼龍、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T/尼龍的層疊膜
坐寸o(4)作為正極活性物質(zhì),不局限于上述鈷酸鋰,也可以使用鈷-鎳-錳、鋁-鎳-錳、鋁-鎳-鈷等含有鈷、鎳或錳的鋰復合氧化物或尖晶石型錳酸鋰等。
(5)作為負極活性物質(zhì),除了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石墨以外,也可以為炭精(graphite) 焦炭 氧化錫 金屬鋰 娃 及它們的混合物等能夠插入或脫離鋰離子的物質(zhì)。(6)作為電解液,也不特別局限于本實施例中所示的物質(zhì),作為鋰電解質(zhì),例如可以列舉出 LiBF4、LiPF6'LiN(SO2CF3)2、LiN(SO2C2F5)2、LiPF6_x(CnF2n+1)x[其中,I < x < 6,n =I或2]等,也可以將它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使用。對于支持電解質(zhì)的濃度沒有特別的局限,但優(yōu)選每I升電解液中含有0. 8 I. 8摩爾。此外,作為溶劑種類,除了上述EC、 MEC以外,優(yōu)選聚碳酸酯(PC)、Y-丁內(nèi)酯(GBL)、碳酸甲乙烯酯(EM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等碳酸酯系溶劑,更優(yōu)選環(huán)狀碳酸酯和鏈狀碳酸酯的組合。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本發(fā)明能夠適宜地適用于搭載在例如機器人、電動機動車等中的動力、備用電源等高輸出用途的電源。
權利要求
1.ー種層疊式電池,其具備層疊電極體,該層疊電極體由延伸出正極集電引板的多張正極板和延伸出負極集電引板的多張負極板隔著間隔件交替層疊而形成,所述層疊式電池的特征在干, 層疊后的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分別偏向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而集束,從該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朝向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另ー側折彎, 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的至少一方上設置有系留機構,所述系留機構將從所述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保持成向所述正負極板側接近而折彎的姿態(tài)。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層疊式電池,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上分別以面彼此接合的方式接合有側視下為鉤狀的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 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與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面和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大致平行。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層疊式電池,其特征在干, 所述系留機構具有絕緣性。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層疊式電池,其特征在干, 所述系留機構為絕緣帶, 所述絕緣帶架設在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中的至少一方與所述層疊電極體之間或者架設在形成于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中的至少一方上的絕緣層與所述層疊電極體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4中任ー項所述的層疊式電池,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的至少一方的折彎部的內(nèi)側形成有絕緣層。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層疊式電池,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折彎部的內(nèi)側形成的絕緣層的厚度為40 以下。
7.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6中任ー項所述的層疊式電池,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的至少一方上,在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形成有集束部分的ー側形成有與外裝體對置的絕緣層。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層疊式電池,其特征在干, 與所述外裝體對置的絕緣層的厚度為70 m以上。
9.一種層疊式電池的制造方法,所述層疊式電池具備層疊電極體,該層疊電極體由延伸出正極集電引板的多張正極板和延伸出負極集電引板的多張負極板隔著間隔件交替層疊而形成,所述層疊式電池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使層疊后的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的至少一方分別偏向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而集束,并且將從該集束部分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中的剰余部分切斷的第一步驟; 在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接合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二步驟; 至少從ー側面向所述正極集電引板與正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以及負極集電引板與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接合部附著絕緣帶的第三步驟;將在所述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的至少一方中比所述正極集電引板及負極集電引板與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更向前端側突出的部分折彎成側視下為鉤狀的第四步驟; 將所述正極集電引板與正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以及負極集電引板與負極集電端子的接合部中的至少一方折彎成與所述層疊電極體的層疊方向大致平行,將絕緣帶附著成架設在所述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集電端子中的至少一方與所述層疊電極體之間或架設在形成于正極集電端子及負極 集電端子中的至少一方上的絕緣層與所述層疊電極體之間的第五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防止集電端子的位置偏移和在外裝體上形成褶皺的層疊式電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具備延伸出正極集電引板(11)的多張正極板(1)和延伸出負極集電引板的多張負極板(2)隔著間隔件(3a)交替層疊而形成的層疊電極體(10)的層疊式電池(A1)中,使層疊后的正極集電引板(11)及負極集電引板分別偏向?qū)盈B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上的一側而集束,并使從該集束部分(B11)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朝向?qū)盈B電極體(10)的層疊方向上的另一側折彎,在正極集電引板(11及負極集電引板上設置有系留帶(系留機構)(46),該系留帶(46)將從該集束部分B11向前端側延伸的部位保持成向正負極板(1、2)側接近而折彎的姿態(tài)。
文檔編號H01M2/16GK102629678SQ20121002389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2月4日
發(fā)明者新屋敷昌孝, 藤原雅之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