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退出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退出結構,特別是一種利用一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來解除對電池的鎖定狀態(tài)的電池退出結構。
背景技術:
便攜式電子裝置設置有電池模塊,在裝置底部亦會設置電池模塊的退出結構,方便使用者可通過此退出結構視需求更換電池模塊。然而,如何減少裝置組件及空間的使用, 實為一值得研究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一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來解除對電池的鎖定狀態(tài)的電池退出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前述電池退出結構的便攜式電子裝置。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應用于一便攜式電子裝置,該便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及一電池,該電池退出結構包括一退出件、一蓋體、一推桿件以及一彈性件;該退出件可移動地設置于該殼體的一容置槽內,該退出件包括一固定部; 該蓋體樞接于該殼體并覆蓋住該容置槽呈一閉合狀態(tài),該蓋體包括一止擋部,在該閉合狀態(tài)下藉由該止擋部限制該退出件移動;該推桿件設置于該殼體內,該退出件的該固定部穿過該殼體以與該推桿件彼此結合,且該推桿件包括一鎖定結構,使得該推桿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時,藉由該鎖定結構鎖定該電池;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推桿件及該殼體;其中當該蓋體相對于該殼體旋轉至一開啟狀態(tài)時,該止擋件脫離該容置槽,且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移動該推桿件自該初始位置至一解鎖位置,使得該推桿件解除對該電池的鎖定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包括一容置槽;一電池, 該電池設置于該殼體內;以及一電池退出結構,該電池退出結構包括一退出件,該退出件可移動地設置于該容置槽內,該退出件包括一固定部;一蓋體,該蓋體樞接于該殼體并覆蓋住該容置槽呈一閉合狀態(tài),該蓋體包括一止擋部,在該閉合狀態(tài)下藉由該止擋部限制該退出件移動;一推桿件,該推桿件設置于該殼體內,該退出件的該固定部穿過該殼體以與該推桿件彼此結合,且該推桿件包括一鎖定結構,使得該推桿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時,藉由該鎖定結構鎖定該電池;以及一彈性件,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推桿件及該殼體;其中當該蓋體相對于該殼體旋轉至一開啟狀態(tài)時,該止擋件脫離該容置槽,且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移動該推桿件自該初始位置至一解鎖位置,使得該推桿件解除對該電池的鎖定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可減少裝置組件及空間的使用,達到功能結合且簡化裝置組件配置的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構造新穎,能提供產(chǎn)業(yè)上利用,且確有增進功效,故依法申請實用
4新型專利。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的第--實施例的分解圖。[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的第--實施例的結合示意圖。[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的第--實施例在蓋體呈閉合狀態(tài)的示意圖[0012]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的第--實施例在蓋體呈開啟狀態(tài)的示意圖。[0013]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的第--實施例在蓋體呈閉合狀態(tài)時沿著圖2的線段A-A‘的剖視圖。[0014]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的第--實施例在蓋體呈開啟狀態(tài)時沿著圖2的線段A-A‘的剖視圖。[0015]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的第--實施例的支撐件使用狀態(tài)的示意圖。[0016]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電子裝置的--實施例的局部示意圖。[0017]主要組件符號說明[0018]電池退出結構1[0019]退出件10固定部U[0020]凹槽12斜面結構13[0021]蓋體20止擋部21[0022]卡合結構22推桿件30[0023]鎖定結構31彈性件40[0024]扭力彈簧50腳墊件60[0025]支撐件70[0026]初始位置Sl解鎖位置S2[0027]便攜式電子裝置IOOUOOa[0028]殼體 IlOUlOa容置槽111[0029]滑動孔112螺絲孔113[0030]電池12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做詳細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應用于便攜式電子裝置,在下述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便攜式電子裝置是以筆記本型計算機為例加以說明,但便攜式電子裝置亦可為迷你筆記本計算機、平板計算機、智能型手機、PDA或其他類似的電子裝置,本實用新型并不以此為限。請先參考圖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的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如圖1所示,便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殼體110及電池120。殼體110包括容置槽(圖未示), 設置于殼體110的外表面,而容置槽包括滑動孔112 ;電池120則設置于鄰近容置槽的殼體 110 內。[0034]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包括退出件10、蓋體20、推桿件30及彈性件40。退出件10可移動地設置于殼體110的容置槽內,且退出件 10包括固定部11,此固定部11貫穿容置槽的滑動孔112并可沿著滑動孔112進行滑移,使得退出件10可相對于殼體110在容置槽內移動。蓋體20樞接于殼體110,使得蓋體20可相對于殼體110旋轉而呈一開啟狀態(tài)或一閉合狀態(tài)。在本實施例中,蓋體20是以至少一扭力彈簧50樞接于殼體110 (在本實施例中采用二組扭力彈簧50),藉由至少一扭力彈簧50所提供的扭力,使得蓋體20能自開啟狀態(tài)自動地回復至閉合狀態(tài),但本實用新型并不以此為限,亦可使用一般樞接件或其他能提供類似扭力的組件所取代,且扭力彈簧50的數(shù)量是根據(jù)不同設計而調整。蓋體20包括止擋部21,在閉合狀態(tài)下藉由止擋部21可限制退出件10的移動;蓋體20還包括卡合結構22,藉由卡合結構22使得蓋體20在閉合狀態(tài)下與殼體110相互卡合,以減少蓋體20受撞擊或不當外力影響而脫離閉合狀態(tài)。推桿件30設置于殼體110內,且推桿件30與貫穿滑動孔112的退出件10的固定部11彼此結合,使得退出件10移動時可帶動推桿件30 —并移動。推桿件30包括鎖定結構31,用以卡固電池120。彈性件40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推桿件30及殼體110,藉由其彈性恢復力來驅使推桿件30移動。請參考圖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的第一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在組合完成后,推桿件30保持以鎖定結構31卡固電池120的狀態(tài),且此時彈性件40呈現(xiàn)拉伸狀態(tài)。以下請一并參考圖3及圖4。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的第一實施例在蓋體20呈閉合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的第一實施例在蓋體 20呈開啟狀態(tài)的示意圖。 如圖3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的蓋體20在閉合狀態(tài)下可完全覆蓋住容置槽111,且退出件10在開啟狀態(tài)下可沿著容置槽111而移動。此退出件10還包括斜面結構13,用以在蓋體20蓋合過程中與止擋部21產(chǎn)生連動效果。而為了配合至少一扭力彈簧50的設置,退出件10還包括至少一凹槽12,各凹槽12的位置對應于各扭力彈簧 50,用以避免扭力彈簧50限制或阻擋退出件10的移動(在本實施例中退出件10設置二凹槽12以對應二組扭力彈簧50)。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還包括腳墊件60,設置于蓋體20的外表面。在本實施例中,蓋體20及腳墊件60采用材質較硬的塑性材料(例如塑料)及具有彈性的彈性材料(例如橡膠),以雙料射出成形方式一體成形,其中蓋體20是以塑性材料所制成,以提供較穩(wěn)固的結構以利于使用者操作;而腳墊件60則以彈性材料所制成,以提供支撐裝置時的墊高緩沖功能。但本實用新型不以本實施例為限,蓋體20及腳墊件60亦可分別以對應材料制作后再加以結合。又如圖1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還可包括支撐件70,樞接于蓋體20,用以在展開時提供裝置本體較佳的墊高支撐效果。在本實施例中,支撐件70相鄰于腳墊件60設置,但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其中支撐件70在一收納狀態(tài)下與蓋體20實質上平行且收納于蓋體20內。[0044]請一并參考圖5及圖6。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的第一實施例在蓋體20呈閉合狀態(tài)時沿著圖2的線段A-A'的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 的第一實施例在蓋體20呈開啟狀態(tài)時沿著圖2的線段A-A'的剖視圖。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的蓋體20在閉合狀態(tài)下,蓋體20藉由卡合結構22與殼體110相互卡合,且藉由止擋部21抵住退出件10而限制其移動。此時推桿件30位于初始位置Si,并藉由鎖定結構31卡固電池120。在此狀態(tài)下,蓋體20可作為便攜式電子裝置100的腳座,并且藉由腳墊件60提供墊高緩沖的效果。如圖6所示,當使用者施力扳開蓋體20使其呈開啟狀態(tài)時,止擋部21會隨蓋體20 脫離容置槽111,此時退出件10即受到拉伸狀態(tài)下的彈性件40的彈性恢復力拉動,朝箭頭方向平移,并且?guī)油茥U件30自初始位置Sl移動至解鎖位置S2,而使得鎖定結構31解除對電池120的鎖定狀態(tài)。因此,使用者即可輕易將電池120自殼體110內取出。相反地,當使用者將電池120放入殼體110后,隨著將蓋體20自開啟狀態(tài)逐漸朝殼體110方向蓋合,止擋部21會推抵斜面結構13,使退出件10開始移動,進而帶動推桿件 30自解鎖位置S2回復至初始位置Si,讓鎖定結構31重新對電池120進行卡固,最后再將蓋體20回復至閉合狀態(tài)以與殼體110卡合。此時彈性件40亦回復至拉伸狀態(tài)。請一并參考圖5及圖7。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件70使用狀態(tài)的示意圖。如圖5所示,在支撐件70處于收納狀態(tài)下,收納于蓋體20內; 而當想要使用支撐件70,使用者可施加外力扳動支撐件70,使得支撐件70相對于蓋體20 旋轉并與蓋體20的表面呈一夾角,以形成支撐狀態(tài)。此時,藉由支撐件70能更增加便攜式電子裝置100與置放平臺的間隔距離,增加散熱空間。而在使用完畢后也僅需將支撐件70 重新收納于蓋體20內即可。藉此,本實用新型的電池退出結構1通過對蓋體20的操作,來控制針對電池120 的鎖定狀態(tài)與否,且蓋體20在一般情況下可作為腳座使用,以達到功能結合且簡化裝置組件配置的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殼體110、電池120及如前所述的隱藏式電池退出結構1。殼體110包括容置槽111,用以供對應設置前述電池退出結構1 ;電池120則設置于鄰近容置槽111的殼體110內部,以便利用電池退出結構1來解除或回復對電池120的鎖定狀態(tài)。其相關結構及操作狀態(tài)如前的隱藏式電池退出結構1,在此不多加贅述。請參考圖8。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電子裝置IOOa的一實施例的局部示意圖。如圖8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電子裝置IOOa的一實施例中,殼體IlOa包括螺絲孔113,而電池退出結構1對應該螺絲孔113所在位置而設置,使得蓋體20在閉合狀態(tài)下可覆蓋住螺絲孔113。藉此設計,使得螺絲孔113可受到蓋體20的遮蔽而隱藏,讓一般使用者不會直接看見螺絲孔113的設置,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電子裝置IOOa的美觀性及視覺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電子裝置亦可根據(jù)設計或需求不同,增設前述容置槽及對應的具有腳墊功能的電池退出結構的數(shù)量,而不以前述實施例為限。綜上所陳,上述諸多實施例僅是為了便于說明而舉例而已,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權利范圍自然應當以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電池退出結構,該電池退出結構應用于一便攜式電子裝置,該便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及一電池,其特征在于,該電池退出結構包括一退出件,該退出件可移動地設置于該殼體的一容置槽內,該退出件包括一固定部; 一蓋體,該蓋體樞接于該殼體并覆蓋住該容置槽呈一閉合狀態(tài),該蓋體包括一止擋部, 在該閉合狀態(tài)下藉由該止擋部限制該退出件移動;一推桿件,該推桿件設置于該殼體內,該退出件的該固定部穿過該殼體以與該推桿件彼此結合,且該推桿件包括一鎖定結構,使得該推桿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時,藉由該鎖定結構鎖定該電池;以及一彈性件,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推桿件及該殼體;其中當該蓋體相對于該殼體旋轉至一開啟狀態(tài)時,該止擋件脫離該容置槽,且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移動該推桿件自該初始位置至一解鎖位置,使得該推桿件解除對該電池的鎖定狀態(tài)。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退出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電池退出結構還包括一腳墊件, 該腳墊件設置于該蓋體的外表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退出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蓋體及該腳墊件是雙料射出成形方式一體成形的蓋體及腳墊件,該蓋體是塑性材料蓋體,而該腳墊則是彈性材料腳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退出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電池退出結構還包括一支撐件, 該支撐件樞接于該蓋體,該支撐件在一收納狀態(tài)下與該蓋體實質上平行且收納于該蓋體內;該支撐件相對于該蓋體旋轉至一支撐狀態(tài)時,與該蓋體的表面呈一夾角。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退出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蓋體是以至少一扭力彈簧樞接于該殼體,藉由該至少一扭力彈簧使得該蓋體自該開啟狀態(tài)自動地回復至該閉合狀態(tài)。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退出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退出件還包括至少一凹槽,各該凹槽對應于各該扭力彈簧而設置,用以避免該扭力彈簧限制該退出件的移動。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退出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退出件還包括一斜面結構,使得該蓋體自該開啟狀態(tài)回復至該閉合狀態(tài)過程中,藉由該止擋部推抵該斜面結構以使該推桿件自該解鎖位置回復至該初始位置。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退出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蓋體還包括一卡合結構,藉由該卡合結構使得該蓋體在該閉合狀態(tài)下與該殼體卡合。
9.一種便攜式電子裝置,該便攜式電子裝置包括 一殼體,該殼體包括一容置槽;一電池,該電池設置于該殼體內;以及一電池退出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電池退出結構包括 一退出件,該退出件可移動地設置于該容置槽內,該退出件包括一固定部; 一蓋體,該蓋體樞接于該殼體并覆蓋住該容置槽呈一閉合狀態(tài),該蓋體包括一止擋部, 在該閉合狀態(tài)下藉由該止擋部限制該退出件移動;一推桿件,該推桿件設置于該殼體內,該退出件的該固定部穿過該殼體以與該推桿件彼此結合,且該推桿件包括一鎖定結構,使得該推桿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時,藉由該鎖定結構鎖定該電池;以及一彈性件,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推桿件及該殼體;其中當該蓋體相對于該殼體旋轉至一開啟狀態(tài)時,該止擋件脫離該容置槽,且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移動該推桿件自該初始位置至一解鎖位置,使得該推桿件解除對該電池的鎖定狀態(tài)。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便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腳墊件,該腳墊件設置于該蓋體的外表面。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蓋體及該腳墊件是雙料射出成形方式一體成形的蓋體及腳墊件,該蓋體是塑性材料蓋體,而該腳墊則是彈性材料腳墊。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蓋體還包括一支撐件,該支撐件樞接于該蓋體,該支撐件在一收納狀態(tài)下與該蓋體實質上平行且收納于該蓋體內;該支撐件相對于該蓋體旋轉至一支撐狀態(tài)時,與該蓋體的表面呈一夾角。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蓋體是以至少一扭力彈簧樞接于該殼體,藉由該至少一扭力彈簧使得該蓋體自該開啟狀態(tài)自動地回復至該閉合狀態(tài)。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退出件還包括至少一凹槽, 各該凹槽對應于各該扭力彈簧而設置,用以避免該扭力彈簧限制該退出件的移動。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退出件還包括一斜面結構, 使得該蓋體自該開啟狀態(tài)回復至該閉合狀態(tài)過程中,藉由該止擋部推抵該斜面結構以使該推桿件自該解鎖位置回復至該初始位置。
16.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蓋體還包括一卡合結構,藉由該卡合結構使得該蓋體在該閉合狀態(tài)下與該殼體卡合。
17.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容置槽包括一滑動孔,該固定部貫穿該滑動孔以與該推桿件彼此結合。
18.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包括一螺絲孔,且該蓋體在該閉合狀態(tài)下覆蓋住該螺絲孔。
專利摘要一種便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退出結構。電池退出結構應用于便攜式電子裝置,便攜式電子裝置包括殼體及電池。電池退出結構包括退出件、蓋體、推桿件及彈性件;退出件可移動地設置于殼體的容置槽內并包括固定部;蓋體樞接于殼體并覆蓋住容置槽呈閉合狀態(tài)并包括止擋部,藉由止擋部限制退出件移動;推桿件設置于殼體內,退出件的固定部穿過殼體以與推桿件結合,且推桿件包括鎖定結構,使得推桿件位于初始位置時,藉由鎖定結構鎖定電池;彈性件的兩端分別連接推桿件及殼體;當蓋體相對于殼體旋轉至開啟狀態(tài)時,止擋件脫離容置槽,且藉由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移動推桿件自初始位置至解鎖位置,以解除對電池的鎖定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減少組件及空間使用。
文檔編號H01M2/10GK202189844SQ20112026581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15日
發(fā)明者李耀庭, 鄭文杰 申請人:緯創(chuàng)資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