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163618閱讀:12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日本未審專利公開第2004-348988號公開了ー種連接器,所述連接器設(shè)有用于容納端子接頭的殼體和用于覆蓋從殼體拉出的電線的將安裝在該殼體上的電線蓋。在該連接器中,為了防止殼體和電線蓋之間的反沖,電線蓋形成有引導(dǎo)槽,并且殼體形成有將配合到引導(dǎo)槽中的引導(dǎo)部。通過由形成在引導(dǎo)部上的滑動接觸表面按壓或擠壓形成在引導(dǎo)槽中的肋狀反沖防止部,消除引導(dǎo)槽和引導(dǎo)部之間的間隙。在上述反沖防止結(jié)構(gòu)中,能夠通過可靠地防止殼體和電線蓋沿垂直于引導(dǎo)部的滑動接觸表面的ー個方向的相對移位,來防止上述反沖。然而,在與滑動接觸表面平行的方向上,殼體和電線蓋的相對移位僅通過由于按壓或擠壓反沖防止部而產(chǎn)生的磨擦所抑制,不能可靠地防止反沖。

發(fā)明內(nèi)容
鑒于上述情況完成本發(fā)明,并且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可靠地防止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的反沖。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連接器,包括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由合成樹脂制成; 第二元件,所述第二元件由合成樹脂制成,且用于連接到所述第一元件;一對干涉表面,所述ー對干渉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上,以基本上沿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的連接方向延伸,在與所述連接方向垂直的平面上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對稱,并且相對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傾斜;至少一個接收部,所述至少一個接收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上,以基本上沿所述連接方向延伸,并且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與所述干涉表面間隔開;一對干涉部,所述ー對干渉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上,以基本上沿所述連接方向延伸,能夠僅與所述干涉表面的部分形成接觸,并且關(guān)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對稱;以及至少ー個接觸部, 所述至少ー個接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上,以基本上沿所述連接方向延伸,并且能夠與所述接收部形成接觸;其中,在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相連接且所述接收部和所述接觸部保持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成對干渉表面和所述對干渉部設(shè)定為保持接觸,同時至少所述干涉表面或干渉部至少部分地塑性變形。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相連接且接收部和接觸部保持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對干渉部總是保持僅與所述成對干渉表面的部分形成接觸接觸,以防止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反沖。在此,由于所述成對干涉表面相對于兩個方向即與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和與虛擬對稱軸線垂直的方向傾斜,所以可靠地防止了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的反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當(dāng)Lmax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從所述接收部到所述干涉表面的最大尺寸,Lmini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從所述接收部到所述干涉表面的最小尺寸,Lo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到所述干涉部的尺寸,Dmax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對干渉表面之間的最大尺寸,Dmini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對干渉表面之間的最小尺寸,以及Do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對干渉部之間的尺寸,所述尺寸Lmax、Lmini、Lo、Dmax、Dmini和Do滿足下列不等式(1)和Lmax > Lo > Lmini …(1)Dmax > Do > Dmini ... (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更具體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連接器,包括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由合成樹脂制成;第二元件,所述第二元件由合成樹脂制成,且用于連接到所述第一元件; 一對干涉表面,所述ー對干渉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上,以沿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連接方向延伸,在與所述連接方向垂直的平面上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對稱,并且相對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傾斜;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上,以沿所述連接方向延伸,并且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與所述干涉表面間隔開;一對干渉部,所述一對干涉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上,以沿所述連接方向延伸,能夠僅與所述干涉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接觸,并且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對稱;以及接觸部,所述接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上,以沿所述連接方向延伸,并且能夠與所述接收部形成接觸;其中,當(dāng)Lmax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從所述接收部到所述干涉表面的最大尺寸,Lmini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從所述接收部到所述干涉表面的最小尺寸,Lo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到所述干涉部的尺寸,Dmax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對干渉表面之間的最大尺寸,Dmini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對干渉表面之間的最小尺寸,以及Do表示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對干涉部之間的尺寸,所述尺寸Lmax、Lmini、Lo、Dmax、Dmini和Do滿足下列不等式⑴和⑵Lmax > Lo > Lmini . . . (1)Dmax > Do > Dmini ... (2)并且,在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相連接且所述接收部和所述接觸部保持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成對干渉表面和所述對干渉部設(shè)定為保持接觸,同時至少所述干涉表面或干涉部塑性變形。具體地,所述成對干渉表面在與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朝向與所述接收部相反的方向;并且當(dāng)Lp表示從所述成對干涉表面上的所述成對干渉表面之間的尺寸是 Do的位置到所述接收部的尺寸吋,尺寸Lp、Lo設(shè)定為滿足下列不等式(3)Lp > Lo . . . (3)。當(dāng)所述成對干渉表面在與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面向與接收部相反的方向吋,并且在Lp表示從所述成對干涉表面上的所述成對干渉表面之間的尺寸是Do的位置到接收部的尺寸時如果Lp > Lo,則能夠使干渉表面和干渉部可靠地接觸以防止反沖。更具體地,所述干涉表面、所述接收部、所述干涉部和所述接觸部中的至少任何一個形成有相對于所述連接方向傾斜的引導(dǎo)部。由于在連接兩個元件的過程中,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移位由引導(dǎo)部校正, 所以提高了可靠性。
更具體地,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中的另ー個包括ー對元件,所述ー對元件將所述ー個元件夾在中間的同時在相反的方向上連接到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中的ー個元件。更具體地,所述對另一個元件通過鎖定部的接合而鎖定在所述對另ー個元件相連接的狀態(tài)下。更具體地,在所述鎖定部相互接合以防止所述對另ー個元件分離的狀態(tài)下,所述一個元件和所述對另一個元件在所述引導(dǎo)部保持接觸。更具體地,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中的另ー個包括ー對元件,所述ー對元件將所述ー個元件夾在中間的同時在相反的方向上連接到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中的ー個元件;所述對另ー個元件通過鎖定部的接合而鎖定在所述對另一個元件相連接的狀態(tài)下; 以及在所述鎖定部相互接合以防止所述對另ー個元件分離的狀態(tài)下,所述ー個元件和所述對另一個元件在所述弓I導(dǎo)部保持接觸。在所述鎖定部相互接合以防止所述對另ー個元件分離的狀態(tài)下,所述ー個元件和所述對另一個元件在相對于連接方向傾斜的所述引導(dǎo)部保持接觸。這樣,防止了所述對另一個元件在連接和分離方向上的相對移位,并且還防止了所述對另一個元件和所述ー個元件之間在連接和分離方向上的反沖。具體地,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構(gòu)成關(guān)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兩側(cè)對稱的形狀。更具體地,在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相連接且所述接收部和所述接觸部保持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干涉表面至少部分地塑性變形以稍微凹入。更具體地,所述干涉表面與所述干涉部的接觸區(qū)域僅僅是與所述連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部分區(qū)域。當(dāng)閱讀了下面的優(yōu)選實施例和附圖的詳細(xì)描述之后,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 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明顯。應(yīng)該理解,即使獨立地描述了這些實施例,但是其單個特征也可以組合到其它的實施例。


圖1是示出根據(jù)實施例的連接器的組裝狀態(tài)的側(cè)視圖,
圖2是示出連接器的組裝狀態(tài)的平面圖,
圖3是沿圖1的X-X的截面圖,
圖4是示出處于下蓋安裝在殼體上的狀態(tài)下的反沖防止結(jié)構(gòu)的局部放大平面圖,
圖5是示出下蓋安裝在殼體上的狀態(tài)的側(cè)視圖,
圖6是示出下蓋安裝在殼體上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
圖7是殼體的側(cè)視圖,
圖8是殼體的平面圖,
圖9是殼體的底視圖,
圖10是下蓋的透視圖,
圖11是下蓋的平面圖,
圖12是上蓋的側(cè)視圖,以及
圖13是上蓋的底視圖。
附圖標(biāo)記表
10 .··殼體(第一元件,一個元件)
16 .··接收部
17A ...上干渉表面(干渉表面)
17B ...下干渉表面(干渉表面)
18A ...上引導(dǎo)表面(引導(dǎo)表面)
18B ...下引導(dǎo)表面(引導(dǎo)表面)
20 ...電線蓋(第ニ元件)
21A . · 上皿 V弟·~元件,成對的另-
21B .··下蓋(第二元件,成對的另-
26 ...接觸部
27 ...干渉部
28A ...鎖定件(鎖定部)
28B ...鎖定突起(鎖定部)
S ...虛擬對稱軸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在下文中,將參考圖1至圖13描述本發(fā)明的ー個具體實施例。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連接器包括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殼體10 (作為具體的第一元件或ー個元件) 和將安裝在殼體10的安裝側(cè)、具體地是殼體10的后端部上的電線蓋20(作為具體的第二元件)。電線蓋20通過橫向或垂直地彼此連接由合成樹脂制成的下蓋21B(作為具體的第 ニ元件或成對的另一個元件)和由合成樹脂制成的上蓋21A(作為具體的第二元件或成對的另ー個元件)而形成。這些下蓋21B和上蓋21A的連接方向⑶(組裝方向)基本上平行于下蓋21B連接到殼體10的連接方向⑶(組裝方向)和/或上蓋21A連接到殼體10的連接方向⑶(組裝方向)。如圖3所示,沿前后方向(圖3中的橫向方向)穿透的ー個或多個、具體地是多個端子容納腔11具體地沿寬度方向(圖3中的垂直方向)基本上并排地形成在殼體10中的 ー個或多個水平上,并且ー個或多個端子接頭12將從插入側(cè)(具體地基本上從殼體10的后側(cè))至少部分地插入相應(yīng)的端子容納腔11中。一個或多個電線13連接到相應(yīng)的端子接頭12的后端部,并且ー個或多個、具體地是多個電線13穿過或可以穿過殼體10的后端表面而向后拉出或拉出,具體地同時與插入端子容納腔11中的多個端子接頭12—起沿寬度方向伸開。從殼體10拉出的多個電線13將至少部分地容納在電線蓋20中,以使所述多個電線13在寬度方向上的拉出路徑變窄。如圖7至圖9所示,在殼體10的后端部(圖5至圖9中的右端部)上設(shè)置ー對面向外的槽14,所述ー對面向外的槽14通過在垂直方向(與下蓋21B和上蓋21A的連接方向CD平行的方向)上或沿該垂直方向使殼體10的基本上相反的橫向(左和右)外表面凹進而形成,且/或具體地相對于在平面(與電線蓋20連接到殼體10上的連接方向CD垂直的平面)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虛擬對稱軸線S(見圖8和圖9)基本上兩側(cè)對稱地布置。注意,殼體10和電線蓋20具體地基本上構(gòu)成為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兩側(cè)對稱的形狀。殼體 10的后端部的在殼體10的后端表面和面向外的槽14之間的部分用作ー對向外的突起15, 所述ー對向外的突起15基本上向外延伸或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像肋一祥地向外橫向地突起且/或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基本上兩側(cè)對稱。向外的突起15的前表面(即面向外的槽14的后表面)和向外的突起15的后表面(殼體10的后端表面)具體地都是與虛擬對稱軸線S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下蓋21B和上蓋21A的組裝方向或連接方向CD)的平坦表面。向外的突起15的后表面用作接收部16。如圖4、圖5、圖7和圖8所示,處于左右面向外的槽14的槽底表面(與殼體10的 (鄰近的)外表面基本上平行的表面)和左右向外的突起15的前表面的位置的部分的上端部成曲形或彎曲,以尤其當(dāng)從上面觀察時具有基本上四分之一圓弧形狀,且/或尤其用作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基本上兩側(cè)對稱的ー對上干渉表面17A(作為具體的干渉表面)。這些上干渉表面17A在它們的整個區(qū)域中,相對于與虛擬對稱軸線S平行的前后(具體地是兩個)方向和/或與虛擬對稱軸線S垂直的寬度方向是傾斜的。此外,所述對上干渉表面 17A具體地用作上引導(dǎo)表面18A(作為具體的引導(dǎo)部),所述上引導(dǎo)表面18A的曲率半徑具體地在其整個區(qū)域上朝向上側(cè)逐漸増加,并且所述上引導(dǎo)表面18A相對于垂直方向(上蓋 21A連接到殼體10的連接方向⑶)稍微傾斜。這些上干渉表面17A(上引導(dǎo)表面18A)沿著將在下文中描述的、與上蓋21A的干渉部27連接的連接路徑朝向上側(cè)是越來越遠(yuǎn)的方向傾斜。如圖4、圖7和圖9所示,處于左右面向外的槽14的槽底表面和左右向外的突起 15的前表面的位置的部分的下端部成曲形或彎曲,以尤其當(dāng)從下面觀察時具有基本上四分之一圓弧形狀,且/或用作具體地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基本上兩側(cè)對稱的ー對下干渉表面 17B(作為具體的干渉表面)。這些下干渉表面17B在它們的整個區(qū)域中,相對于與虛擬對稱軸線S平行的前后(具體地是兩個)方向和/或與虛擬對稱軸線S垂直的寬度方向是傾斜的。此外,該對下干渉表面17B具體地用作下引導(dǎo)表面18B (作為具體的引導(dǎo)部),所述下引導(dǎo)表面18B的曲率半徑具體地在其整個區(qū)域上朝向下側(cè)逐漸増加,并且所述下引導(dǎo)表面18B相對于垂直方向(下蓋21B連接到殼體10的連接方向CD)稍微傾斜。這些下干渉表面17B(下引導(dǎo)表面18B)沿自將在下文中描述的與下蓋21B的干渉部27連接的連接路徑朝向下側(cè)是越來越遠(yuǎn)的方向傾斜。如圖3、圖6和圖11所示,下蓋21B具體地是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基本上兩側(cè)對稱的形狀(參見圖11),并且是具有凹進的上表面的寬部22和從寬部22的后端基本上向后延伸的窄部23的整體或一體組件。寬部22的形狀構(gòu)成為在其前端部是最寬的并且朝向后側(cè)逐漸變窄。如圖1所示,下蓋21B的前端部(寬部2 設(shè)有ー個或多個具體地是ー對面向內(nèi)的槽對,該槽通過沿垂直方向使該前端部的橫向(左和右)壁部的內(nèi)表面凹進而形成,并且在寬部22的上表面中形成開ロ且/或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兩側(cè)對稱。下蓋21B的前端部的在下蓋21B的前端表面和下部的面向內(nèi)的槽M的前表面之間的部分具體地用作 ー對向內(nèi)的突起25,該突起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像肋一祥地向內(nèi)橫向地突起且/或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基本上兩側(cè)對稱。如圖13所示,上蓋21A具體地是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基本上兩側(cè)對稱的形狀,具有凹進的下表面,且/或尺寸構(gòu)成為使得沿前后方向僅僅與下蓋21B的寬部22相對應(yīng)。上
8蓋21A的形狀構(gòu)成為在前端部是最寬的并且朝向后側(cè)逐漸變窄。上蓋21A的前端部具體地設(shè)有ー對面向內(nèi)的槽對,所述ー對面向內(nèi)的槽M通過沿垂直方向使該前端部的左右壁部的內(nèi)表面凹進而形成,并且在上蓋21A的下表面中形成開ロ且/或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基本上兩側(cè)對稱。上蓋21A的前端部的在上蓋21A的前端表面和面向內(nèi)的槽M的前表面之間的部分具體地用作ー對向內(nèi)的突起25,所述ー對向內(nèi)的突起25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像肋一祥地向內(nèi)橫向地突起且/或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基本上兩側(cè)對稱。如圖4、圖11和圖13所示,下蓋21B和上蓋21A的向內(nèi)的突起25的后表面(即面向內(nèi)的槽M的前表面)和面向內(nèi)的槽M的后表面具體地都基本上是與虛擬對稱軸線S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下蓋21B和上蓋21A的組裝方向或連接方向CD)的平坦表面。面向內(nèi)的槽M的后表面用作接觸部26。向內(nèi)的突起25的后表面和向內(nèi)的突起25的內(nèi)側(cè)表面相連接的角邊緣部具體地用作一對干涉部27,所述ー對干渉部27在從上側(cè)或下側(cè)觀察時是成直角的且/或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基本上兩側(cè)對稱。如圖1至圖3、圖5、圖6、圖10和圖11所示,下蓋21B的寬部22形成有一個或多個具體地是ー對(具體地是前后)鎖定突起^B (作為具體的鎖定部),所述ー對鎖定突起 28B從至少ー個側(cè)表面具體地從其每個外側(cè)表面突出。如圖1至圖3、圖12和圖13所示, 上蓋21A形成有ー個或多個具體地是ー對(具體地是前后)鎖定件^A(作為具體的鎖定部),所述ー對鎖定件28A從至少ー個側(cè)表面具體地從其每個外側(cè)表面突出。在下蓋21B和上蓋21A都連接到殼體10且相互組裝以形成電線蓋20的狀態(tài)下,鎖定突起28B和鎖定件 28A接合,從而兩個蓋在連接的狀態(tài)下與殼體10鎖定在一起,電線蓋20在組裝的狀態(tài)下與殼體10鎖定在一起。在該連接器的組裝中,將下蓋21B與殼體10組裝,其中ー個或多個端子接頭12已經(jīng)插入該殼體10中,具體地是橫向地或從下側(cè)插入。在組裝中,下蓋21B的(具體地成對的)向內(nèi)的突起25配合到殼體10的(具體地成對的)面向外的槽14中,并且(具體地成對的)向外的突起15配合到成對的面向內(nèi)的槽M中。在連接過程中,接觸部沈具體地從后側(cè)與接收部16的下端區(qū)域形成表面接觸,并且所述對左右干渉部27從前側(cè)傾斜地與所述對左右下干渉表面17B形成接觸。在組裝了下蓋2IB之后,沿連接方向⑶或從上側(cè)將上蓋2IA與殼體10和下蓋2IB 相組裝。在組裝中,上蓋21A的(具體地成對的)向內(nèi)的突起25配合到殼體10的(具體地成對的)面向外的槽14中,并且(具體地成對的)向外的突起15配合到(具體地成對的)面向內(nèi)的槽M中。在連接過程中,接觸部沈具體地從后側(cè)與接收部16的上端區(qū)域形成表面接觸,且/或(具體地是成對的橫向或左右的)干渉部27從前側(cè)傾斜地與(具體地是成對的橫向或左右的)上干渉表面17A形成接觸。在此,描述殼體10、下蓋21B和上蓋21A的連接部分中的尺寸關(guān)系。如圖4所示, Lmax表示沿前后方向(與虛擬對稱軸線S平行的方向)從接收部16到干渉表面17A (17B) 的最大尺寸,Lmini表示沿前后方向從接收部16到干渉表面17A(17B)的最小尺寸,Dmax 表示在寬度方向(與虛擬對稱軸線S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對干渉表面17A(17B)之間的最大尺寸,Dmini表示在寬度方向(與虛擬對稱軸線S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成對干渉表面 17A(17B)之間的最小尺寸。此外,Lo表示沿前后方向從接觸部沈到干渉部27的尺寸,Do 表示在寬度方向上所述對干渉部27之間的尺寸。此外,P表示在寬度方向上所述成對干渉表面17A(17B)之間的尺寸與在寬度方向上所述對干涉部27之間尺寸Do相等的位置,Lp表示沿前后方向從位置P到接收部16的尺寸。上述尺寸Lmax、Lmini、Lo、Dmax, Dmini和Do具體地設(shè)定為具有滿足下列不等式 (1)和⑵的尺寸關(guān)系Lmax > Lo > Lmini ... (1)Dmax > Do > Dmini ... (2)此外,考慮到其結(jié)構(gòu)是所述成對干涉表面17A(17B)在前后方向上基本上面向與接收部16相反的方向(向前),所以上述尺寸Lp、Lo設(shè)定為具有滿足下列不等式(3)的尺寸關(guān)系Lp > Lo ... (3)通過以這種方式具體地設(shè)定尺寸,在連接過程中,所述對干涉部27以可靠地咬入干涉表面17A(17B)或與干涉表面17A(17B)相互作用或與干涉表面17A(17B)接合、同時被塑擠壓和/或變形的方式,與所述成對干涉表面17A(17B)形成接觸。此時,干涉表面 17A(17B)也塑性變形以稍微凹入。此外,干涉表面17A(17B)與干涉部27的接觸區(qū)域在水平方向(與連接方向CD垂直的方向)上僅僅是局部區(qū)域。通過這種咬入或接合,防止殼體 10和下蓋21B在水平的兩個方向(即與虛擬對稱軸線S平行的方向和與虛擬對稱軸線S垂直的方向的兩個方向)上的相對移位,以防止殼體10和下蓋21B的反沖。還具體防止了在殼體10和上蓋21A之間的在兩個水平方向上的相對移位,以防止殼體10和上蓋21A的反沖。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的連接器中,殼體10具體地形成有所述成對干涉表面 17A(17B)和接收部16,所述成對干涉表面17A(17B)關(guān)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虛擬對稱軸線 S對稱并且相對于虛擬對稱軸線S傾斜,所述接收部16沿與虛擬對稱軸線S平行的前后方向與干涉表面17A(17B)間隔開,并且電線蓋20形成有所述對干涉部27和接觸部沈,所述干涉部可以與所述成對干涉表面17A(17B)的僅一部分形成接觸且/或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 S基本上對稱,所述接觸部可以與接收部16形成接觸。所述成對干涉表面17A(17B)、接收部16、所述對干涉部27和接觸部沈具體地都形成為基本上沿垂直方向延伸,即沿電線蓋 20(下蓋21B和上蓋21A)連接到殼體10的連接方向延伸。在殼體10和電線蓋20相連接且接收部16和接觸部沈保持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成對干涉表面17A(17B)和所述對干涉部 27都保持接觸,同時塑性變形。根據(jù)此結(jié)構(gòu),可以在兩個方向上,即與虛擬對稱軸線S平行的前后方向和與虛擬對稱軸線S垂直的橫向方向(寬度方向),可靠防止殼體10和電線蓋 20的反沖。上干涉表面17A和下干涉表面17B具體地分別形成有上引導(dǎo)表面18A和下引導(dǎo)表面18B,所述上引導(dǎo)表面18A和下引導(dǎo)表面18B相對于殼體10與電線蓋20的連接方向 CD(垂直方向)傾斜。根據(jù)此結(jié)構(gòu),在殼體10和電線蓋20的連接過程中,殼體10和電線蓋 20的移位被引導(dǎo)表面18A、18B校正,因此提高了連接可操作性。此外,電線蓋20具體地通過將在與連接方向⑶基本上平行的方向成對的下蓋21B 和上蓋21A組裝到殼體10上而形成,這些下蓋21B和上蓋21A連接以使得垂直地將殼體10 夾在中間或夾住殼體10。此外,下蓋21B和上蓋21A通過鎖定突起28B和鎖定件28A的接合而鎖定在所述下蓋2IB和上蓋2IA相連接的狀態(tài)下。在鎖定突起28B和鎖定件28A接合以防止下蓋2IB和上蓋2IA分離的狀態(tài)下,殼體10和下蓋2IB相接觸,殼體10和上蓋2IA 具體地在相對于連接方向⑶傾斜的引導(dǎo)部相接觸。根據(jù)此結(jié)構(gòu),還實現(xiàn)了防止在下蓋21B 和上蓋21A之間的連接和分離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反沖。因此,為了可靠地防止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的反沖,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殼體 10 (第一元件)形成有一對干涉表面17A、17B,所述一對干涉表面17A、17B基本上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對稱并且相對于虛擬對稱軸線S傾斜;和接收部16,所述接收部16在虛擬對稱軸線S的方向上與干涉表面17A、17B間隔開。構(gòu)成或形成電線蓋20 (第二元件)的部分的上蓋21A和下蓋21B (第二元件)都形成有一個或多個具體地是一對干涉部27,所述一個或多個具體地是一對干涉部27僅與所述成對干涉表面17A、17B的相應(yīng)部分形成接觸;和接觸部沈,所述接觸部沈與接收部16形成接觸。在殼體10和電線蓋20相連接且接收部 16和接觸部沈保持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對干涉部27與所述成對干涉表面17A、17B形成接觸,以至少部分地塑性變形。<其它實施例>本發(fā)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圖示的實施例。例如,下列實施例也包括在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范圍內(nèi)。(1)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干涉表面相對于連接方向傾斜,干涉部、接收部和接觸部與連接方向平行,但是,僅干涉部、接收部或接觸部可以相對于連接方向傾斜;僅干涉表面、干涉部或接觸部可以相對于連接方向傾斜;干涉表面和干涉部可以與連接方向平行且接收部和干涉部可以相對于連接方向傾斜;接收部和接觸部可以與連接方向平行且干涉表面和干涉部可以相對于連接方向傾斜;所有的干涉表面、干涉部、接收部和接觸部可以相對于連接方向傾斜;或者,所有的干涉表面、干涉部、接收部和接觸部可以與連接方向平行。(2)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當(dāng)干涉部和干涉表面形成接觸時干涉部和干涉表面都塑性變形,但是也可以僅干涉部塑性變形或僅干涉表面塑性變形。(3)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干涉表面是弓形表面,其相對于虛擬對稱軸線的傾斜度不一致,但是它們也可以是平坦的表面,所述平坦的表面相對于虛擬對稱軸線的傾斜度在其整個區(qū)域上是一致的。(4)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成對干涉表面在與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面向與接收部相反的方向,但是所述成對干涉表面也可以在與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面向接收部。在這種情況下,當(dāng)Do表示在與虛擬對稱軸線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對干涉部之間的尺寸,Lo表示在與虛擬對稱軸線平行的方向上從接觸部到干涉部的尺寸,Lp表示從所述成對干涉表面上的所述成對干涉表面之間的尺寸是Do的位置到接收部的尺寸時,如果將尺寸Lp、Lo設(shè)定為滿足Lp < Lo,就可以使干涉表面和干涉部可靠地接觸以防止反沖。(5)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兩個第二元件連接到一個第一元件,但是待連接到一個第一元件的第二元件的數(shù)量也可以是一個或三個或更多。(6)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僅設(shè)置連接器的一個第一元件,但是也可以設(shè)置多個第一元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僅設(shè)置一個第二元件,或者可以設(shè)置多個第二元件。(7)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元件是殼體,第二元件是電線蓋,但是也可以第一元件是電線蓋而第二元件是殼體。(8)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描述了連接殼體和電線蓋的情況,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用于殼體和電線蓋的連接結(jié)構(gòu),本發(fā)明也可以應(yīng)用于用于連接連接器的多個元件的各種結(jié)構(gòu),諸如用于除了殼體和電線蓋以外的元件(例如用于保持容納在殼體中的端子接頭的保持件,用于保持安裝在殼體上的橡膠插頭的保持件)的連接結(jié)構(gòu),用于殼體的多個構(gòu)成元件(例如用于容納端子接頭的除了其前端部以外的部分的殼體主體和用于容納端子接頭的前端部的前元件的組合)的連接結(jié)構(gòu),用于電線蓋的多個構(gòu)成元件的連接結(jié)構(gòu),用于陽性殼體和陰性殼體的連接結(jié)構(gòu),用于內(nèi)殼體和外殼體的連接結(jié)構(gòu),用于分開的連接器中的框體和將配合到框體中的多個子殼體的連接結(jié)構(gòu),和用于板連接器中的殼體和對準(zhǔn)板的連接結(jié)構(gòu)。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包括第一元件(10),所述第一元件(10)由合成樹脂制成;第二元件OO ;21A、21B),所述第二元件QO ;21A、21B)由合成樹脂制成,且用于連接到所述第一元件(10);成對干涉表面(17A、17B),所述成對干渉表面(17A、17B)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10)上, 以基本上沿著所述第一元件(10)和所述第二元件OO ;21A、21B)的連接方向(⑶)延伸;所述成對干渉表面(17A、17B)關(guān)于垂直于所述連接方向(CD)的平面上的虛擬對稱軸線(S) 對稱,并且相對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S)傾斜;至少ー個接收部(16),所述至少一個接收部(16)形成在所述第一元件(10)上,以基本上沿著所述連接方向(CD)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個接收部(16)在平行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S)的方向上與所述干涉表面(17A、17B)相間隔;成對干涉部(27),所述成對干渉部07)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00)上,以基本上沿著所述連接方向(CD)延伸,所述成對干渉部07)能夠僅與部分所述干涉表面(17A、17B)相接觸,并且關(guān)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S)對稱;以及至少ー個接觸部(26),所述至少ー個接觸部06)形成在所述第二元件OO)上,以基本上沿著所述連接方向(CD)延伸,并且所述至少ー個接觸部06)能夠與所述接收部(16) 相接觸;其中,在所述第一元件(10)和所述第二元件OO)相連且所述接收部(16)和所述接觸部06)保持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成對干渉表面(17A、17B)和所述對干渉部07)設(shè)定為保持接觸,同時至少所述干涉表面(17A、17B)或干渉部07)至少部分地塑性變形。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當(dāng)?shù)谝怀叽?Lmax)表示在平行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S)的方向上、從所述接收部(16)到所述干涉表面(17A、17B)的最大尺寸,第二尺寸(Lmini)表示在平行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S)的方向上、從所述接收部(16)到所述干渉表面(17A、17B)的最小尺寸,第三尺寸(Lo)表示在平行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S)的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06)到所述干涉部07)的尺寸,第四尺寸(Dmax)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S)的方向上、所述成對干渉表面(17A、17B)之間的最大尺寸,第五尺寸 (Dmini)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⑶的方向上、所述成對干渉表面(17A、17B)之間的最小尺寸,第六尺寸(Do)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S)的方向上、所述成對干渉部07)之間的尺寸,則所述第一尺寸(Lmax)、第二尺寸(Lmini)、第三尺寸(Lo)、第四尺寸 (Dmax)、第五尺寸(Dmini)和第六尺寸(Do)滿足下列不等式(1)和(2)所述第一尺寸(Lmax) >第三尺寸(Lo) >第二尺寸(Lmini) (1)所述第四尺寸(Dmax) >第六尺寸(Do) >第五尺寸(Dmini) (2) 0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成對干渉表面(17A、17B)在平行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S)的方向上朝向與所述接收部(16)相反的方向;并且當(dāng)?shù)谄叱叽?Lp)表示從所述成對干涉表面(17A、17B)上的、令所述成對干渉表面 (17AU7B)之間的尺寸為所述第六尺寸(Do)時的位置到所述接收部(16)的尺寸吋,所述第七尺寸(Lp)、第三尺寸(Lo)設(shè)定為滿足下列不等式(3)所述第七尺寸(Lp) >第三尺寸(Lo).. · (3)。
4.根據(jù)上述任何一項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接收部(16)、所述干涉部 (27)、所述接觸部06)和所述干涉表面(17A、17B)中的至少任何ー個形成有相對于所述連接方向(CD)傾斜的引導(dǎo)部(18A)。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元件(10)和第二元件 (20)中的一個元件00)包括成對的第三元件01A、21B),所述成對的第三元件(21A、21B) 沿著相反的方向連接到所述第一元件(10)和所述第二元件OO)中的另ー個元件(10),同時夾持所述另ー個元件(10)。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成對的第三元件(21A、21B)通過鎖定部 (28A.28B)的接合而鎖定在其連接狀態(tài)下。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所述鎖定部相互接合以防止所述成對的第三元件(21A、21B)分離的狀態(tài)下,所述ー個元件(10)和所述成對的第三元件 (21A、21B)在所述引導(dǎo)部(18A、18B)處保持接觸。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元件(10)、所述第二元件00)以及所述成對的第三元件(21A、21B)具有關(guān)于所述虛擬對稱軸線(S)兩側(cè)對稱的形狀。
9.根據(jù)上述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元件(10)和所述第二元件00)相連且所述接收部(16)和所述接觸部06)保持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干涉表面(17A、17B)至少部分地塑性變形,以稍微凹入。
10.根據(jù)上述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干涉表面(17A、17B)與所述干涉部07)的接觸區(qū)域僅僅是垂直于所述連接方向(CD)的方向上的部分區(qū)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器,其目的是可靠地防止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的反沖。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殼體(10)形成有一對干涉表面(17A、17B),所述一對干涉表面關(guān)于虛擬對稱軸線(S)對稱,并且相對于虛擬對稱軸線傾斜;接收部(16),所述接收部在虛擬對稱軸線的方向上與干涉表面間隔開。構(gòu)成電線蓋(20)的上蓋(21A)和下蓋(21B)都形成有一對干涉部(27),所述一對干涉部僅與所述成對干涉表面的部分形成接觸;接觸部(26),所述接觸部與接收部形成接觸。在殼體和電線蓋相連接且接收部和接觸部保持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對干涉部與所述成對干涉表面形成接觸以塑性變形。
文檔編號H01R13/502GK102544869SQ20111034024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11月29日
發(fā)明者大森弘之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