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萬用插座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93710閱讀:18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萬用插座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插座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可供多種不同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使用的萬用插座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所販賣的萬用插座結構,大多是可適用于所有規(guī)格的插頭,但是傳統(tǒng)萬用插座結構上的相關插孔可以共享,而且并無任何結構可幫助使用者分辨哪些插孔配對使用才會符合所需的插頭。此外,相關插孔的尺寸通常較大,造成插頭插入后仍有多處空隙,而不符合安全上的規(guī)定。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依使用者需求而切換成不同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且符合安全規(guī)定的萬用插座結構。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包括一殼體、一面板、一遮蔽件及一切換件。面板設置于該殼體一側,該面板設有一外插孔組,該外插孔組包含以多種標準規(guī)格插孔重疊構成的多個外插孔。遮蔽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且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設有第一內插孔組及第二內插孔組,該第一、第二內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一、第二內插孔組分別包含多個具有獨立形狀的第一、第二內插孔。切換件連結于該遮蔽件并驅動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切換,以使所述多個第一、第二內插孔選擇性地對應疊合于所述多個外插孔,且該遮蔽件未設有所述多個第一、第二內插孔的部位則遮住所述多個外插孔未與所述多個第一、 第二內插孔疊合的部位,以構成不同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包括一殼體,該殼體的面板上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該外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以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與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所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以及一遮蔽件,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且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設有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及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該第一、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其中,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 且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包括一殼體,該殼體的面板上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該外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以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與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所部分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以及一遮蔽件,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且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設有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及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該第一、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其中,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包括一殼體,該殼體的面板上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該外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以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及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所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以及一遮蔽件,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且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設有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及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該第一、二、三規(guī)格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其中,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三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包括一殼體,該殼體的面板上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該外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以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及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所部分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以及一遮蔽件,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且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設有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及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該第一、二、三規(guī)格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其中,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 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三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本發(fā)明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萬用插座使用時,使用者可依照需求自行切換出不同規(guī)格插孔狀態(tài),以快速辨識出與各國插頭正確對應的插孔形狀及位置,而且由于插孔的位置及形狀與插頭相對應,故在插頭插入后不會產生其它空隙,符合安全上的規(guī)定。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為實現(xiàn)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法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fā)明的詳細說明、附圖,相信本發(fā)明的目的、特征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附圖與附件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fā)明加以限制。


圖1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殼體與遮蔽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殼體與遮蔽件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一實施例供插頭的插腳插接的俯視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一實施例供插頭的插腳插接的另一俯視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殼體的俯視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遮蔽件的俯視示意圖。圖8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二實施例供插頭的插腳插接的俯視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三實施例的殼體的俯視示意圖。圖10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三實施例的遮蔽件的俯視示意圖。圖11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三實施例供插頭的插腳插接的俯視示意圖。圖12是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上述附圖中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0 殼體10,殼體11 下蓋12 上蓋30 面板30,面板31外插孔組311外插孔3111 矩形部3112 圓弧部312外插孔3121 矩形部3122 傾斜部313外插孔3131 矩形部3132 傾斜部32外插孔組321外插孔322外插孔3221 矩形部3222 圓弧部323外插孔3231 矩形部3232 圓弧部
33外插孔組331夕卜插孑L3311 矩形部3312 圓弧部332外插孔3321 矩形部3322 圓弧部3323 角部333外插孔3331 矩形部3332 圓弧部3333 角部34收容室35定位凹槽36 穿槽40遮蔽件41第一內插孔組411內插孔412內插孔413內插孔42第二內插孔組421內插孔422內插孔423內插孔43第三內插孔組431內插孔4311 矩形部4312 圓弧部432內插孔4321 矩形部4322 圓弧部44彈性臂45定位凸部46 溝槽47 推鈕50切換件60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61第一插孔62第二插孔
63第三插孔70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71第四插孔72第五插孔73第六插孔80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81第七插孔811矩形部812圓弧部82第八插孔821矩形部822圓弧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包括一殼體10、一面板30、一遮蔽件40及一切換件50。面板30設置于殼體10的一側。面板30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31,供中國大陸及美國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圖中是以兩個外插孔組31表示,當然也可只有一個外插孔組31。外插孔組31包含一外插孔311、一外插孔312及一外插孔313,外插孔311、外插孔312及外插孔 313為以中國大陸及美國兩種標準規(guī)格插孔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當然,所述兩種標準規(guī)格插孔可為重疊或部分重疊。外插孔312及外插孔313為相對于外插孔311呈鏡射地配置,且外插孔312及外插孔313位于外插孔311的同一側。外插孔311具有一矩形部3111 及一連接于矩形部3111前方的圓弧部3112。外插孔312及外插孔313分別具有一矩形部 3121,3131及一交錯連接于矩形部3121、3131的傾斜部3122、3132。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包含一下蓋11及一蓋設于下蓋11上方的上蓋12。面板 30與上蓋12為一體成型。遮蔽件40可移動地疊置于面板30對應該外插孔組31處,且遮蔽件40在一第一位置(如圖5左側的遮蔽件40)及一第二位置(如圖5右側的遮蔽件40)之間移動,本實施例中,第二位置較第一位置在前。遮蔽件40設有第一內插孔組41及第二內插孔組42。 第一、第二內插孔組41、42沿著遮蔽件40的移動方向依序地前、后排布,其中第一內插孔組 41包含一內插孔411、一內插孔412及一內插孔413,內插孔412及內插孔413為鏡射地配置且相對于內插孔411呈倒V形排列,且內插孔412及內插孔413位于內插孔411的同一側。內插孔411、內插孔412及內插孔413都為矩形插孔。第二內插孔組42包含一內插孔 421、一內插孔422及一內插孔423。內插孔422及內插孔423相對于內插孔421呈鏡射地配置,且位于內插孔421的同一側。內插孔421為圓弧形插孔,內插孔422及內插孔423為矩形插孔。第一內插孔組41的內插孔411、412、413與第二內插孔組42的內插孔421、422、 423為各自具有獨立形狀的獨立型插孔。換言之,第一內插孔組41的內插孔411、412、413僅供單一規(guī)格(本實施例為中國大陸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而第二內插孔組42的內插孔421、 422、423僅供另一種單一規(guī)格(本實施例為美國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內插孔組42的內插孔421銜接于第一內插孔組41的內插孔 411后端。當然,第一、第二內插孔組41、42的內插孔也可都不相互銜接。切換件50連結于遮蔽件40并驅動該遮蔽件40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切換, 以使所述多個第一、第二內插孔411、421選擇性地對應疊合于所述多個外插孔311。切換件 50在本實施例中為一形成于遮蔽件40上表面的推鈕47,面板30設有一長條形的穿槽36, 推鈕47可移動地穿設于穿槽36且凸出于面板30的上表面。因此使用者可借著推動該推鈕47而使遮蔽件40移動;通過上述的組成以形成本發(fā)明的萬用插座結構。此外,請參閱圖2及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面板30內側設有一收容室34,遮蔽件40疊置于面板30的內側且收容于收容室34內。面板30于收容室34的一側內壁間隔地設有多個定位凹槽35,遮蔽件40的一側設有一定位凸部45,定位凸部45選擇性地容置定位于所述多個定位凹槽35中。本實施例中,定位凹槽35的數(shù)量為兩個。遮蔽件40進一步地設有一可朝內彈性位移的彈性臂44及一鄰近該彈性臂44的溝槽46,定位凸部45凸設于彈性臂44外側。經由溝槽46的設置使得彈性臂44可在遮蔽件40移動時朝內彈性位移。因此,在遮蔽件40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其定位凸部45容置定位于其中的一定位凹槽35,以使遮蔽件40實現(xiàn)定位。而在遮蔽件40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其定位凸部45容置定位于其中的另一定位凹槽35。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當遮蔽件40位在該第一位置時,第一內插孔411對應疊合于外插孔311,且遮蔽件40未設有第一內插孔411的部位則遮住外插孔311未與第一內插孔411疊合的部位(意即遮蔽件40部分遮住外插孔組31),使得外插孔311與第一內插孔411共同構成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60的形態(tài)。此處的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60為符合中國大陸規(guī)格的插孔,供中國大陸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60包含一第一插孔61、一第二插孔62及一第三插孔63,第二插孔62及第三插孔63為鏡射地配置且相對于第一插孔61呈倒V形排列,且第二插孔62及第三插孔63位于第一插孔61的同一側。第一插孔61、第二插孔62及第三插孔63都為矩形插孔。請注意,圖中的斜線區(qū)域即代表中國大陸規(guī)格插頭的插腳,同時也顯示出第一插孔61、第二插孔62及第三插孔63的涵蓋范圍。當遮蔽件40被推動而使遮蔽件40切換至該第二位置時,第二內插孔421對應疊合于外插孔311,且遮蔽件40未設有第二內插孔421的部位則遮住外插孔311未與第二內插孔421疊合的部位(意即遮蔽件40部分遮住外插孔組31),使得外插孔311與第二內插孔4211共同構成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70的形態(tài)。此處的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70為符合美國規(guī)格的插孔,供美國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70包含一第四插孔71、一第五插孔72 及一第六插孔73,第五插孔72及第六插孔73相對于第四插孔71呈鏡射地配置,且位于第四插孔71的同一側。第四插孔71為圓弧形插孔,第五插孔72及第六插孔73為矩形插孔。 請注意,圖中的斜線區(qū)域即代表美國規(guī)格插頭的插腳,同時也顯示出第四插孔71、第五插孔 72及第六插孔73的涵蓋范圍。由上述可知,使用者可依照需求自行切換出不同規(guī)格插孔(例如中國大陸及美國規(guī)格)狀態(tài),以快速分辨出與各國插頭正確對應的插孔形狀及位置,而且由于插孔的位置及形狀與插頭相對應,故在插頭插入后不會產生其它空隙,符合安全上的規(guī)定。此外,由于遮蔽件40與面板30分別設有對應配合的定位凸部45及定位凹槽35, 故在推動遮蔽件40時到達第一與第二位置時,會有明顯的定位手感,且具有較佳的定位效^ ο[第二實施例]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為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二實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仍與第一實施例采用相同的標號表示,該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面板30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32,供美國及歐洲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外插孔組32包含一外插孔321、一外插孔322及一外插孔323,外插孔321、外插孔322及外插孔323為以美國及歐洲兩種標準規(guī)格插孔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當然,所述兩種標準規(guī)格插孔可為重疊或部分重疊。外插孔322及外插孔323為相對于外插孔321呈鏡射地配置,且外插孔322及外插孔323位于外插孔321的同一側。外插孔321為圓弧形插孔,外插孔322及外插孔323 分別具有一矩形部3221、3231,而矩形部3221、3231的外側連接一圓弧部3222、3232。遮蔽件40在一第一位置(如圖8左側的遮蔽件40)及一較第一位置在前的第二位置(如圖8右側的遮蔽件40)之間移動。遮蔽件40設有第二內插孔組42及第三內插孔組43。第二、第三內插孔組42、43沿著遮蔽件40的移動方向依序地前、后排布,其中第二內插孔組42如同上述包含內插孔421、內插孔422及內插孔423。第三內插孔組43包含一內插孔431及一內插孔432,內插孔431及內插孔432為鏡射地配置,內插孔431及內插孔432分別具有一矩形部4311、4321,而矩形部4311、4321 的一端部連接一圓弧部4312、4322。第二內插孔組41的內插孔21、422、423與第三內插孔組42的內插孔431、432、433的形狀為各自具有獨立形狀的獨立型插孔。換言之,第二內插孔組41的內插孔21、422、423僅供單一規(guī)格(本實施例為美國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而第三內插孔組42的內插孔431、432、433僅供另一種單一規(guī)格(本實施例為歐洲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內插孔組43的內插孔431、432銜接于第二內插孔組42的內插孔422、423后端。因此,由上述兩個實施例可知,內插孔組41、42、43的某些內插孔可相互銜接或不相互銜接。請參閱圖8所示,當遮蔽件40位在該第一位置時,第二內插孔421對應疊合于外插孔321,且遮蔽件40未設有第二內插孔421的部位則遮住外插孔321未與第二內插孔421 疊合的部位,使得外插孔321與第二內插孔421共同構成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70的形態(tài)。此處的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70為符合美國規(guī)格的插孔,供美國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其包含第四插孔 71、第五插孔72及第六插孔73。當遮蔽件40被推動而使遮蔽件40切換至該第二位置時, 第三內插孔431對應疊合于外插孔321,且遮蔽件40未設有第三內插孔431的部位則遮住外插孔321未與第三內插孔431疊合的部位,使得外插孔321與第三內插孔431共同構成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80的形態(tài)。此處的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80為符合歐洲規(guī)格的插孔,供歐洲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80包含一第七插孔81及一第八插孔82,第七插孔81及第八插孔82為鏡射地配置,第七插孔81及第八插孔82分別具有一矩形部811、821,而矩形部
11811、821的外側連接一圓弧部812、822。借此,使用者可依照需求自行切換出美國及歐洲規(guī)格的插孔狀態(tài)。[第三實施例]請參閱圖9及圖10所示,為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三實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仍與第一實施例采用相同的標號表示,該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面板30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33,供中國大陸、美國及歐洲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圖中是以三個外插孔組31表示,但不限定。外插孔組33包含一外插孔331、一外插孔332及一外插孔333,外插孔331、外插孔332及外插孔333為以中國大陸、美國及歐洲三種標準規(guī)格插孔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當然,所述三種標準規(guī)格插孔可為重疊或部分重疊。外插孔331具有一矩形部3311及一連接于矩形部3311前側的圓弧部3312。外插孔332及外插孔333為相對于外插孔331呈鏡射地配置,且外插孔332及外插孔333位于外插孔331的同一側。外插孔332及外插孔333分別具有一矩形部3321、3331,而矩形部3321、3331的外側連接一圓弧部3322、3332,矩形部3321、3331的內側連接一角部3323、 3333。遮蔽件40在一第一位置、一較第一位置在前的第二位置及一較第二位置在前的第三位置之間移動,在圖11中由左至右分別顯示出遮蔽件40位于第一、第二及第三位置時的狀態(tài)。遮蔽件40設有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組41、42、43,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組 41、42、43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前、后排布,其中第一內插孔組41包含內插孔411、 412、413,第二內插孔組42包含內插孔421、422、423,第三內插孔組43包含一內插孔431及一內插孔432。第一內插孔組41的內插孔411、412及413、第二內插孔組42的內插孔421、 422、423及第三內插孔組43的內插孔431、432的形狀為各自獨立。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內插孔組42的內插孔421銜接于第一內插孔組41的內插孔411后端。第三內插孔組43的內插孔431、432銜接于第二內插孔組42的內插孔422、423。換言之,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組41、42、43的某些內插孔可相互銜接。當然,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組41、42、43的內插孔也可不相互銜接。同理,切換件50驅動該遮蔽件40在該第一位置、該第二位置及該第三位置之間切換,以使所述多個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411、421、431選擇性地對應疊合于所述多個外插孔331,且該遮蔽件40未設有所述多個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411、421、431的部位則遮住所述多個外插孔331未與所述多個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411、421、431疊合的部位,以共同構成第一、第二、第三規(guī)格插孔60、70、80的形態(tài)(請配合參閱圖11所示),從而供中國大陸、美國及歐洲規(guī)格的插頭插接。[第四實施例]請參閱圖12所示,為本發(fā)明萬用插座結構的第四實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仍與第三實施例采用相同的標號表示,該第四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的差異處在于殼體10’用以安裝于墻壁預設的孔位,面板30’為與殼體10’分離的不同構件且組裝于殼體10’的一側,且面板30’同樣設有外插孔組33,借此形成一可依使用者需求而切換成不同規(guī)格插孔的壁式萬用插座結構。由上述可知,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萬用插座結構時,使用者可依照需求自行切換出不同規(guī)格插孔狀態(tài),以快速辨識出與各國插頭正確對應的插孔形狀及位置,而且由于插孔的位置及形狀與插頭相對應,故在插頭插入后不會產生其它空隙,符合安全上的規(guī)定。另外,雖然在公知技術中,也有業(yè)者在插座上設計有可滑移的防塵蓋,用以在不使用插座時將各插孔封閉,但其仍然無法構成如本發(fā)明所述的構成不同規(guī)格插孔形態(tài)的功效。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殼體;一面板,其設置于該殼體一側,該面板設有一外插孔組,該外插孔組包含以多種標準規(guī)格插孔重疊構成的多個外插孔;一遮蔽件,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且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設有第一內插孔組及第二內插孔組,該第一、第二內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一、第二內插孔組分別包含多個具有獨立形狀的第一、第二內插孔;以及一連結于該遮蔽件的切換件,其驅動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切換, 以使所述多個第一、第二內插孔選擇性地對應疊合于所述多個外插孔,且該遮蔽件未設有所述多個第一、第二內插孔的部位則遮住所述多個外插孔未與所述多個第一、第二內插孔疊合的部位,以構成不同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遮蔽件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還包括第三內插孔組,該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三內插孔組包含多個第三內插孔,該切換件驅動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該第二位置及該第三位置之間切換,以使所述多個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選擇性地對應疊合于所述多個外插孔,且該遮蔽件未設有所述多個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的部位則遮住所述多個外插孔未與所述多個第一、第二、第三內插孔疊合的部位,以構成不同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遮蔽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內側對應該外插孔組處。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面板設有一收容室,且于該收容室的一側內壁間隔地設有多個定位凹槽,該遮蔽件收容于該收容室內,該遮蔽件的一側設有一定位凸部,該定位凸部選擇性地容置定位于所述多個定位凹槽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遮蔽件還包括一朝內彈性位移的彈性臂,該定位凸部凸設于該彈性臂外側。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切換件為一形成于該遮蔽件的推鈕,該面板設有一穿槽,該推鈕可移動地穿設于該穿槽。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推鈕凸出于該面板的表面。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第二內插孔組的內插孔相互銜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第二內插孔組的內插孔相互不銜接。
10.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殼體,該殼體的面板上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該外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以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與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所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以及一遮蔽件,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且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設有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及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該第一、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其中,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是中國大陸標準規(guī)格插孔,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是美國標準規(guī)格插孔。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是美國標準規(guī)格插孔,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是歐洲標準規(guī)格插孔。
13.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殼體,該殼體的面板上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該外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以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與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所部分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以及一遮蔽件,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且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設有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及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該第一、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其中,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
14.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殼體,該殼體的面板上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該外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以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及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所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以及一遮蔽件,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且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設有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及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該第一、二、三規(guī)格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其中,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三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是中國大陸標準規(guī)格插孔,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是美國標準規(guī)格插孔,該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是歐洲標準規(guī)格插孔。
16. 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殼體,該殼體的面板上至少設有一外插孔組,該外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以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及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所部分重疊構成的復合型插孔;以及一遮蔽件,其可移動地疊置于該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且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之間移動,該遮蔽件設有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及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該第一、二、三規(guī)格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該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的各插孔形狀是符合該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獨立型插孔;其中,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一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一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一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二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二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當該遮蔽件在該第三位置時,該遮蔽件部分遮住該外插孔組,且該第三規(guī)格插孔組與該外插孔組疊合成該第三標準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
全文摘要
一種萬用插座結構,包括一殼體、一面板、一遮蔽件及一切換件。面板設置于殼體一側且設有一外插孔組,外插孔組包含多個外插孔。遮蔽件可移動地疊置于面板對應該外插孔組處,遮蔽件設有多個內插孔組,多個內插孔組沿著該遮蔽件的移動方向依序地排布,每一內插孔組包含多個內插孔。切換件連結于遮蔽件并驅動該遮蔽件在不同位置之間切換,以使多個內插孔選擇性地對應疊合于多個外插孔,且遮蔽件未設有多個內插孔的部位則遮住多個外插孔未與多個內插孔疊合的部位;借此,萬用插座結構可依使用者需求而切換成不同規(guī)格插孔的形態(tài)且符合安全規(guī)定。本發(fā)明使用者可依照需求自行切換出不同規(guī)格插孔狀態(tài),以快速辨識出與各國插頭正確對應的插孔形狀及位置。
文檔編號H01R13/502GK102593676SQ20111002104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13日
發(fā)明者許榮輝 申請人:勝德國際研發(fā)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