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天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93298閱讀:10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天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于一種天線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計算機使用者都有利用個人計算機收看電視的經(jīng)驗,其方式是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上外接一電視盒(TV box),或是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中插入一電視卡(TV tunercard)并再對有線或無線的電視信號進行接收之后,便可將個人計算機當成電視機使用而能收看有線或無線的電視節(jié)目。隨著現(xiàn)在移動運算(mobile computing)技術的進步,相關可攜式的移動運算裝置是不斷地被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例如筆記本型計算機、個人數(shù)字助理、小型液晶顯示器等,這些科技產(chǎn)品在我們的生活中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帶給使用者相當大的方便性和實用性。就以計算機來收看電視節(jié)目的應用而言,使用者可由筆記型計算機上所內建或所外接的電視卡,利用電視卡所配置的天線裝置來接收以一種射頻(radio frequency)方式所發(fā)送出的無線電視信號,并因而能收看到信號所代表的無線電視節(jié)目。就目前技術來說,筆記型計算機具有可和電視卡進行安裝結合的傳輸接口,而能將電視卡安裝于傳輸接口上以擴充筆記型計算機的功能,同時當電視卡再和天線裝置作連接之后,筆記型本計算機便能夠播放出天線裝置所接收到的無線電視信號所代表的無線電視節(jié)目。而就操作使用來說,天線裝置需搭配電視卡一起使用才能完成所需的運作。然而,當使用者在將筆記型計算機、電視卡和天線裝置完成連接以進行信號接收與觀看的過程中,使用者目前來說還是必須以手動的方式來旋轉調整天線裝置。換言之,目前市面上還是缺乏可以將天線自動展開的天線裝置以利使用者使用。特別是針對具有兩支天線的雙開天線裝置而言,目前市面上的天線裝置除了無法自動張開兩支天線之外,兩支天線也無法對稱地張開,而且兩支天線的角度更無法固定。若每次使用時都要使用者一一將每支天線展開,勢必徒增使用者的困擾。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天線裝置,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一個或多個不足。為解決習知技術的問題,本發(fā)明的一技術方面是一種天線裝置,其主要是藉由按鈕的按壓以釋放并使具有齒條結構的框體移動,再藉由齒條結構與兩組齒輪組的嚙合關系帶動兩組齒輪組進行轉動,進而使兩支天線自動地、同步地且對稱地展開至預設收訊較佳的角度。此外,藉由框體的限位結構,亦可達到使兩支天線具有多段可調整的展開角度。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一種天線裝置包含有底座、框體、按鈕、第一齒輪組、第一天線、第二齒輪組、第二天線以及第一彈性體。底座包含有抵靠部以及導柱??蝮w包含有本體部、限位結構以及齒條結構。抵靠部與導柱穿入本體部。限位結構設置于本體部內。限位結構包含有第一卡槽部。齒條結構設置于本體部上。按鈕可相對導柱沿第一方向移動。按鈕包含凸塊。第一卡槽部用以卡合凸塊,進而防止本體部相對底座沿第二方向移動。第一齒輪組樞接至底座并與齒條結構嚙合。第一天線的一端連接至第一齒輪組。第二齒輪組樞接至底座并與齒條結構嚙合。第二天線的一端連接至第二齒輪組。第一彈性體壓縮于本體部與抵靠部之間,用以在凸塊沿第一方向脫離第一卡槽部時,推擠本體部沿第二方向移動, 進而同時致動第一齒輪組與第二齒輪組,致使第一天線與第二天線轉動。


圖IA為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天線裝置的立體視圖。圖IB為繪示圖IA中的天線裝置的爆炸圖。圖2為繪示圖IA中的天線裝置的立體視圖,其中蓋體已由底座上取下。圖3A為繪示圖2中的天線裝置沿線段3A-3A的剖面視圖。圖;3B為繪示圖3A中的天線裝置的另一剖面視圖,其中按鈕沿第一方向朝向底座移動。圖3C為繪示圖:3B中的天線裝置的另一剖面視圖,其中本體部沿第二方向相對底
座移動第一距離。圖3D為繪示圖3C中的天線裝置的另一剖面視圖,其中按鈕沿第一方向離開底座。圖4為繪示圖3D中的天線裝置的立體視圖。圖5A為繪示圖4中的天線裝置沿線段5A-5A的剖面視圖。圖5B為繪示圖5A中的天線裝置的另一剖面視圖,其中按鈕沿第一方向朝向底座移動。圖5C為繪示圖5B中的天線裝置的另一剖面視圖,其中本體部沿第二方向相對底
座移動第二距離。圖6為繪示圖5C中的天線裝置的立體視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1 天線裝置10 蓋體
100 孔洞12 底座
120 抵靠部122 導柱
14 框體140 本體部
142 齒條結構142a 第一齒條
142b 第二齒條144 限位結構
144a 第一卡槽部144b 第二卡槽部
144c 第三卡槽部144d:導引部
16 按鈕160 凸塊
18 第一齒輪組180a 第一傳動齒輪
180b 第一從動齒輪20 第一天線
22 第二齒輪組220a 第二傳動齒輪
220b 第二從動齒輪24 第二天線
26 第一彈性體28 第二彈性體
30 阻尼模塊300a 阻尼器
5
300b 緩沖齒輪Al 第一方向Dl 第一距離α 第一角度
向離方距度
二二角
第第二 信
2 2身
AD: β
3Α-3Α、5Α-5Α 線段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fā)明的復數(shù)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jié)將在以下敘述中一并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不應用以限制本發(fā)明。也就是說,在本發(fā)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 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組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本發(fā)明的一技術方面是一種天線裝置。更具體地說,其主要是藉由按鈕的按壓以釋放并使具有齒條結構的框體移動,再藉由齒條結構與兩組齒輪組的嚙合關系帶動兩組齒輪組進行轉動,進而使兩支天線自動地、同步地且對稱地展開至預設收訊較佳的角度。此外,藉由框體的限位結構,亦可達到使兩支天線具有多段可調整的展開角度。請參照圖IA與圖1Β。圖IA為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天線裝置1的立體視圖。圖IB為繪示圖IA中的天線裝置1的爆炸圖。如圖IA與圖IB所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1可以應用于桌上型計算機(例如,個人計算機或工業(yè)計算機)或是可攜式計算機(例如,筆記本型計算機或膝上型計算機),但并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應用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1的計算機可以是任何需要接收無線射頻訊號的計算機裝置,只要計算機所采用的天線裝置對于自動地且對稱地展開或展開至預定角度的功能具有需求,皆可應用本發(fā)明的概念輕易地使天線裝置的兩支天線自動地進行對稱展開的動作。如圖I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天線裝置1中,天線裝置1可進一步包含有蓋體10、 底座12、框體14、按鈕16、第一齒輪組18、第一天線20、第二齒輪組22、第二天線M以及第一彈性體沈。底座12可包含有抵靠部120以及導柱122??蝮w14可包含有本體部140、限位結構144以及齒條結構142。底座12的抵靠部120與導柱122皆可穿入框體14的本體部140??蝮w14的限位結構144設置于本體部140內。具體來說,框體14的限位結構144 可設置于本體部140的內壁上??蝮w14的齒條結構142設置于本體部140上。具體來說, 框體14的齒條結構142可設置于本體部140的外壁上。蓋體10可配合以與底座12卡合。 蓋體10可包含有孔洞100。孔洞100可用來供按鈕16穿過。至于限位結構144的數(shù)量與位置,并不以圖IB為限,可根據(jù)設計所需或制造限制而彈性地改變。如圖I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天線裝置1中,限位結構144可包含有第一卡槽部 IMa。按鈕16可相對底座12的導柱122沿第一方向Al移動。換句話說,藉由底座12上的導柱122的導引,按鈕16可以大體上沿第一方向Al朝向底座12移動或者是遠離底座12 移動。除此之外,底座12上的導柱122還可以對按鈕16進行定位,防止按鈕16在底座12 上的水平位置跑掉。按鈕16可包含有凸塊160,因此限位結構144的第一卡槽部14 即可用來卡合按鈕16的凸塊160,進而防止框體14的本體部140相對底座12沿第二方向A2 移動。實際應用中,可以設置限位結構144的第一卡槽部14 的開口方向朝向底座12,即可達到防止框體14的本體部140相對底座12沿第二方向A2移動的目的。至于按鈕16的凸塊160的數(shù)量與位置,并不以圖IB為限,除了可根據(jù)設計所需或制造限制而彈性地改變, 也必須對應上述的限位結構144的數(shù)量及位置而設置。如圖IB所示,于本實施方式的天線裝置1中,第一齒輪組18可樞接至底座12并與框體14的齒條結構142嚙合。第一天線20的一端可連接至第一齒輪組18。第二齒輪組 22可樞接至底座12并與框體14的齒條結構142嚙合。第二天線M的一端可連接至第二齒輪組22。第一彈性體沈可壓縮于框體14的本體部140與底座12的抵靠部120之間。 藉此,在按鈕16的凸塊160沿第一方向Al脫離第一卡槽部14 時,第一彈性體沈即可推擠本體部140沿第二方向A2移動,進而同時帶動第一齒輪組18與第二齒輪組22,致使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轉動。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彈性體沈可以是彈簧,但并不以此為限,只要是由能提供彈力的材料(例如,橡膠)或構件(例如,彈片、扭力彈簧...等) 所組成,皆可使上述第一彈性體沈獲得相同的實施效果。如圖I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天線裝置1中,框體14的齒條結構142可以進一步包含有第一齒條14 以及第二齒條142b。第一齒條14 可設置于本體部140的外壁,并可用來與第一齒輪組18嚙合。第二齒條142b可設置于本體部140的外壁并與第一齒條 142a對立,并可用來與第二齒輪組22嚙合。換言之,于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齒輪組18與第二齒輪組22位于本體部140的兩側。然而,框體14的齒條結構142并不以本實施方式為限,只要能達到同時帶動第一齒輪組18以及第二齒輪組22的目的的齒條結構142,框體14 的齒條結構142也可以為完整環(huán)繞本體部140的外壁的齒條形式(亦即,外型像履帶),或者是僅以一齒條同時帶動第一齒輪組18與第二齒輪組22的形式(換言的,第一齒輪組18 與第二齒輪組22位于本體部140的同一側邊),皆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1中。如圖I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天線裝置1中,第一齒輪組18可進一步包含有第一傳動齒輪180a以及第一從動齒輪180b。第一傳動齒輪180a可樞接至底座12并與齒條結構142的第一齒條14 嚙合。第一從動齒輪180b可樞接至底座12并與第一傳動齒輪 180a嚙合,并且第一天線20的可與第一齒輪組18的第一從動齒輪180b連接。相對地,第二齒輪組22可進一步包含有第二傳動齒輪220a以及第二從動齒輪220b。第二傳動齒輪 220a可樞接至底座12并與齒條結構142的第二齒條142b嚙合。第二從動齒輪220b可樞接至底座12并與第二傳動齒輪220a嚙合,并且第二天線M的可與第二齒輪組22的第二從動齒輪220b連接。在一實施方式中,若僅為了能達到使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同時展開的功能, 第一齒輪組18與第二齒輪組22亦可各別僅包含一個齒輪,同樣可達到使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同時展開的功能。但是,若采用本實施方式的第一齒輪組18所包含的第一傳動齒輪180a與第一從動齒輪180b,以及第二齒輪組22所包含的第二傳動齒輪220a與第二從動齒輪220b,即可改變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展開方向,使得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 24展開方向分別與本體部140的移動方向相同。因此,在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處于收納狀態(tài)時,第一天線20、第二天線M以及本體部140之間的相關位置比較靠近,使得天線裝置1的體積可以獲得有效的縮減。請參照圖2、圖3A、圖3B、圖3C以及圖3D。圖2為繪示圖IA中的天線裝置1的立體視圖,其中蓋體10已由底座12上取下。圖3A為繪示圖2中的天線裝置1沿線段3A-3A 的剖面視圖。圖3B為繪示圖3A中的天線裝置1的另一剖面視圖,其中按鈕16沿第一方向Al朝向底座12移動。圖3C為繪示圖:3B中的天線裝置1的另一剖面視圖,其中本體部140 沿第二方向A2相對底座12移動第一距離Dl。圖3D為繪示圖3C中的天線裝置1的另一剖面視圖,其中按鈕16沿第一方向Al離開底座12。如圖3A與圖:3B所示,于本實施方式的天線裝置1中,天線裝置1可進一步包含第二彈性體觀。第二彈性體觀可設置于按鈕16與底座12之間。具體來說,第二彈性體洲可以是彈簧,但并不以此為限,只要是由能提供彈力的材料(例如,橡膠)或構件(例如,彈片、扭力彈簧...等)所組成,皆可使上述第二彈性體觀獲得相同的實施效果。但若如本實施方式,第二彈性體觀以彈簧的形式實施,即可恰好供底座12的導柱122穿過,再由按鈕16由外同時套住第二彈性體觀與導柱122。藉此,按鈕16與第二彈性體觀皆能受底座 12的導柱122定位。也由于按鈕16與底座12之間設置有第二彈性體28,因此按鈕16會受第二彈性體觀的推擠而使凸塊160受到限位結構144的第一卡槽部14 卡合,進而使得本體部140不會相對底座12沿第二方向A2移動,如圖3A所示。接著,當按鈕16擠壓第二彈性體觀以沿第一方向Al朝向底座12移動時,按鈕16的凸塊160就會脫離限位結構 144的第一卡槽部IMa。當按鈕16的凸塊160完整脫離限位結構144的第一卡槽部14 時,本體部140就不受限位結構144的第一卡槽部14 的限制而可相對底座12沿第二方向A2移動,如圖:3B所示。如圖3C與圖3D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天線裝置1中,限位結構144可進一步包含第二卡槽部144b。第二卡槽部144b于第二方向A2上距離限位結構144的第一卡槽部14 第一距離D1。當按鈕16的凸塊160完全脫離限位結構144的第一卡槽部14 之后,壓縮于本體部140與底座12的抵靠部120之間的第一彈性體沈,就可推擠本體部140沿第二方向A2相對底座12移動第一距離D1,如圖3C所示。在第一彈性體沈推擠本體部140沿第二方向A2相對底座12移動第一距離Dl之后,設置于按鈕16與底座12之間的第二彈性體 28又會再次推擠按鈕16沿第一方向Al遠離底座12,使得按鈕16的凸塊160卡合于限位結構144的第二卡槽部144b,進而再次使得本體部140不會相對底座12沿第二方向A2移動,如圖3D所示。實際應用中,可以設置限位結構144的第二卡槽部144b的開口方向朝向底座12,即可達到防止框體14的本體部140相對底座12沿第二方向A2移動的目的。此外,如圖3C與圖3D所示,相對底座12移動第一距離Dl的本體部140,可藉由設置于本體部140的外壁的第一齒條14 與第二齒條142b同時致動第一齒輪組18與第二齒輪組22,進而藉由第一齒輪組18的第一傳動齒輪180a與第一從動齒輪180b帶動第一天線20轉動第一角度α,并同時藉由第二齒輪組22的第二傳動齒輪220a與第二從動齒輪220b帶動第二天線M轉動第一角度α。藉此,即可達到同步且對稱地使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對展開的目的。于本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角度α可以是90度,但并不以此為限。于一實施方式中,限位結構144亦可包含復數(shù)個第二卡槽部144b,并使得按鈕16的凸塊160每移動至下一個第二卡槽部144b,就會使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張開例如15 度,藉此即可使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達到多段展開角度的功能。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皆能輕易藉由調配第一齒輪組18的第一傳動齒輪180a與第一從動齒輪180b的齒輪比,以及第二齒輪組22的第二傳動齒輪220a與第二從動齒輪220b的齒輪比,使得本體部140移動第一距離Dl之后,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也會相對應地轉動第一角度α, 因此在此不贅述。
8
此外,如圖3D所示,限位結構144可進一步包含導引部144d。限位結構144的導引部144d可設置于第一卡槽部14 與第二卡槽部144b之間。并且,限位結構144的導引部144d由第一卡槽部14 朝向第二卡槽部144b傾斜。藉此,若想將已展開第一角度α的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回復至未展開狀態(tài),藉由限位結構144的導引部144d的導引, 可直接轉動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而不需先按壓按鈕16,即可使按鈕16的凸塊160脫離限位結構144的第二卡槽部144b。換句話說,在轉動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的過程中,按鈕16的凸塊160就會受限位結構144的導引部144d的導引,進而使得按鈕16沿第一方向Al朝向底座12移動而脫離限位結構144的第二卡槽部144b。請參照圖4、圖5A、圖5B、圖5C以及圖6。圖4為繪示圖3D中的天線裝置1的立體視圖。圖5A為繪示圖4中的天線裝置1沿線段5A-5A的剖面視圖。圖5B為繪示圖5A 中的天線裝置1的另一剖面視圖,其中按鈕16沿第一方向Al朝向底座12移動。圖5C為繪示圖5B中的天線裝置1的另一剖面視圖,其中本體部140沿第二方向A2相對底座12移動第二距離D2。圖6為繪示圖5C中的天線裝置1的立體視圖。如圖5A、圖5B與圖5C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天線裝置1中,限位結構144可進一步包含第三卡槽部lMc。限位結構144的第三卡槽部IMc于第二方向A2上距離第二卡槽部144b第二距離D2。當按鈕16擠壓第二彈性體觀以沿第一方向Al朝向底座12移動時,按鈕16的凸塊160就會脫離限位結構144的第二卡槽部144b。當按鈕16的凸塊160 完全脫離限位結構144的第二卡槽部144b時,本體部140就不受限制而可相對底座12移動,如圖5B所示。接著,當按鈕16的凸塊160完整脫離限位結構144的第二卡槽部144b之后,壓縮于本體部140與底座12的抵靠部120之間的第一彈性體沈,就可推擠本體部140 沿第二方向A2相對底座12繼續(xù)移動第二距離D2,如圖5C所示。在第一彈性體沈推擠本體部140沿第二方向A2相對底座12移動第二距離D2的后,按鈕16的凸塊160就會卡合于限位結構144的第三卡槽部lMc,進而使得本體部140不會沿第一方向Al遠離底座12 移動,如圖3D所示。實際應用中,可以設置限位結構144的第三卡槽部IMc的開口方向沿第二方向A2朝向底座12的抵靠部120,即可達到防止框體14的本體部140沿第一方向Al 遠離底座12移動的目的。此外,如圖5B與圖5C所示,相對底座12移動第二距離D2的本體部140,可藉由設置于本體部140的外壁的第一齒條14 與第二齒條142b同時致動第一齒輪組18與第二齒輪組22,進而藉由第一齒輪組18的第一傳動齒輪180a與第一從動齒輪180b帶動第一天線 20轉動第二角度β,并同時藉由第二齒輪組22的第二傳動齒輪220a與第二從動齒輪220b 帶動第二天線M轉動第二角度β。于本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角度β可以是45度,但并不以此為限。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皆能輕易藉由調配第一齒輪組18的第一傳動齒輪180a與第一從動齒輪180b的齒輪比,以及第二齒輪組22的第二傳動齒輪220a與第二從動齒輪220b的齒輪比,使得本體部140移動第二距離D2之后,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 24也會相對應地轉動第二角度β,因此在此不贅述。由于限位結構144的第三卡槽部IMc的開口方向沿第二方向Α2朝向底座12的抵靠部120,因此若想將已展開第二角度β的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回復至僅展開第一角度α的狀態(tài),可直接轉動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而不需先按壓按鈕16,即可使按鈕16的凸塊160脫離限位結構144的第三卡槽部lMc。換句話說,在轉動第一天線20與第二天線M的過程中,按鈕16的凸塊160只會受到限位結構144的第三卡槽部IMc沿第一方向Al遠離底座12的移動限制,但本體部140在第二方向A2上相對底座12的移動并不受限位結構144的第三卡槽部IMc限制。此外,如圖2至圖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天線裝置1中,天線裝置1可進一步包含有阻尼模塊30。阻尼模塊30包含有阻尼器300a以及緩沖齒輪300b。阻尼模塊30的阻尼器300a可設置于底座12上。阻尼模塊30的緩沖齒輪300b可樞接阻尼器300a并與齒條結構142的第一齒條14 或第二齒條142b嚙合。藉由阻尼模塊30的緩沖,即可減緩本體部140的移動速度,就算按鈕16被按壓的時間稍微長一點,脫離第一卡槽部14 的凸塊 160也不會跳過第二卡槽部144b而直接卡合至第三卡槽部IMc。由以上對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發(fā)明的要點是藉由按鈕的按壓以釋放并使具有齒條結構的框體移動,再藉由齒條結構與兩組齒輪組的嚙合關系帶動兩組齒輪組進行轉動,進而使兩支天線自動地、同步地且對稱地展開至預設收訊較佳的角度。此外,藉由框體的限位結構,亦可達到使兩支天線具有多段可調整的展開角度。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
10
權利要求
1.一種天線裝置,包含一底座,包含一抵靠部以及一導柱; 一框體,包含一本體部,其中該抵靠部與該導柱穿入該本體部;一限位結構,設置于該本體部內,該限位結構包含一第一卡槽部;以及一齒條結構,設置于該本體部上;一按鈕,可相對該導柱沿一第一方向移動,該按鈕包含一凸塊,其中該第一卡槽部用以卡合該凸塊,進而防止該本體部相對該底座沿一第二方向移動; 一第一齒輪組,樞接至該底座并與該齒條結構嚙合; 一第一天線,其一端連接至該第一齒輪組; 一第二齒輪組,樞接至該底座并與該齒條結構嚙合; 一第二天線,其一端連接至該第二齒輪組;以及一第一彈性體,壓縮于該本體部與該抵靠部之間,用以在該凸塊沿該第一方向脫離該第一卡槽部時,推擠該本體部沿一第二方向移動,進而同時帶動該第一齒輪組與該第二齒輪組,致使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轉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裝置,其中該齒條結構進一步包含 一第一齒條,設置于該本體部的外壁,用以與該第一齒輪組嚙合;以及一第二齒條,設置于該本體部的外壁并與該第一齒條對立,用以與該第二齒輪組嚙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齒輪組進一步包含 一第一傳動齒輪,樞接至該底座并與該第一齒條嚙合;以及一第一從動齒輪,樞接至該底座并與該第一傳動齒輪嚙合,并且該第一天線的該端與該第一從動齒輪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二齒輪組進一步包含 一第二傳動齒輪,樞接至該底座并與該第二齒條嚙合;以及一第二從動齒輪,樞接至該底座并與該第二傳動齒輪嚙合,并且該第二天線的該端與該第二從動齒輪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彈性體,設置于該按鈕與該底座之間。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天線裝置,其中該限位結構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卡槽部,于該第二方向上距離該第一卡槽部一第一距離,該第二彈性體用以將該凸塊卡合至該第二卡槽部,進而防止該本體部相對該底座沿該第二方向移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天線裝置,其中移動該第一距離的該本體部同時致動該第一齒輪組與該第二齒輪組,進而分別使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轉動一第一角度。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角度為90度。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天線裝置,其中該限位結構進一步包含一導引部,設置于該第一卡槽部與該第二卡槽部之間,并且該導引部由該第一卡槽部朝向該第二卡槽部傾斜。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裝置,其中該限位結構進一步包含一第三卡槽部,于該第二方向上距離該第二卡槽部一第二距離,用以卡合該凸塊,并防止該本體部相對該底座沿該第一方向移動。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天線裝置,其中移動該第二距離的該本體部同時致動該第一齒輪組與該第二齒輪組,進而分別使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轉動一第二角度。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二角度為45度。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裝置,進一步包含一阻尼模塊,包含 一阻尼器,設置于該底座上;以及一緩沖齒輪,樞接該阻尼器并與該齒條結構嚙合,用以減緩該本體部的移動速度。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蓋體,配合以與該底座卡合,該蓋體包含一孔洞,用以供該按鈕穿過。
全文摘要
一種天線裝置,包含底座、框體、按鈕、第一齒輪組、第一天線、第二齒輪組、第二天線以及第一彈性體。底座包含抵靠部。框體包含本體部、限位結構以及齒條結構。抵靠部穿入本體部。按鈕包含凸塊。限位結構卡合凸塊以防止本體部相對底座移動。第一齒輪組與第二齒輪組皆樞接至底座并與齒條結構嚙合。第一天線連接至第一齒輪組。第二天線連接至第二齒輪組。第一彈性體壓縮于本體部與抵靠部之間,用以推擠本體部相對底座移動。
文檔編號H01Q21/00GK102176530SQ201110006269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10日
發(fā)明者嚴文澤, 孫家駿, 林士博, 陳昭蓉 申請人:圓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