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產(chǎn)生太陽能電流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產(chǎn)生太陽能電流的裝置,它包括至少四個用于形成收集太陽 光線的面的菱形的蓋板,其中,在蓋板中包含有光電元件,還包括至少一個固定裝置,這個 固定裝置將配屬于固定部位的蓋板在這個固定部位上和托桿連接。此外,本發(fā)明還涉及一 個用于建立這種類型的裝置的結構部件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將每天射在有人居住或者無人居住的建筑的屋頂上和正面墻上太陽輻射用以獲 得電能或者熱能已獲得很大意義。近來,越來越多地將光電模塊安裝到房頂上。在成本最小化方面的利益在于這些 光電模塊可集成到用作擋風雨的建筑物的外殼(房頂、墻正面)上。也就是說,容納光電模 塊的結構完成兩個功能。光電模塊或者房頂元件本身主要是由薄的、且平面設計的易碎硅太陽能電池(以 帶或者片的形式)構成。為了防止機械的和化學的損壞,這些太陽能電池嵌入在由硬化的 玻璃或者塑料構成的透明的面板和背面的薄膜或者另一玻璃板之間的一種彈性透明的材 料中,大多是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這些太陽能電池彼此間電連接,這樣,通過大 多背面設置的接線盒就能獲得所產(chǎn)生的模塊電壓。許多這樣的模塊或者房頂部件進一步地 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為的是得到所希望的系統(tǒng)電壓或者直流電功率。通常電流通過逆變器被輸送 到公共電網(wǎng)中,或者在小型的獨立電網(wǎng)中中間存儲在電池中。DE 100 46 134公開了一種用于建立一種不受氣候影響的太陽能瓦片。這種瓦片 例如由基本為菱形的,且具有較小的方形的太陽能電池的支架板構成。這種太陽能電池在 支架板的一個(下)角部對齊設置,這樣,支架板在兩個側面伸出,并且存在一個無太陽能 電池的區(qū)域。瓦片用上側或者角部固定在水平延伸的安裝軌上。安裝軌具有一個基本為u 形的截面,并且具有一個在開口側凸起狀地向上伸出的輪廓段。瓦片在上端部具有一個通 孔。栓穿過這個孔。這個栓可以懸掛在安裝輪廓上。在安裝軌上設置有密封唇。這個密封 唇蓋住了安裝軌和瓦片之間的間隙。國際專利申請文獻PCT/CH2008/000032公開了一種不受天氣影響的建筑物外殼, 特別是斜屋頂,它具有多個四邊形的不受天氣影響的板。這些板相對于下垂線在對角位置 彼此以魚鱗式重疊設置。這些板在一個相對于下垂線下置的角區(qū)域中和一個支承結構連 接,其中,在所述的板的角區(qū)域中分別設置一個密封元件。這個密封元件封閉在垂直于主方 向在相同的高度上設置的板之間的間隙。在這種情況中這些四邊形的板在兩個彼此對置的 角區(qū)域中分別具有用于固定部件的通孔,這樣,這些板在它們的沿主方向位于下面和上面 設置的角區(qū)域中和支承結構連接。建筑物外殼經(jīng)濟上的成功與下述情況有關,即它能快速和簡單地建立,并且雖然 如此它還具有所要求的不受天氣的影響性。特別是在滿足技術方面的要求同時也不得影響 美觀。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屬于本文開頭所述領域的用于產(chǎn)生太陽能電流的裝置。 這種裝置在美觀方面是討人喜歡的,并且能在現(xiàn)場簡單和快速地建立。特別是也能更換已 損壞的蓋板,而不必去掉大量的相鄰的蓋板。通過權利要求1的特征定義了本任務的解決方案。根據(jù)本發(fā)明該裝置包括多個, 即至少四個優(yōu)選地菱形的蓋板,至少一個(但是典型地多個)托桿和至少一個(但是典型 地每個蓋板至少一個)固定裝置。這些蓋板組合地形成一個收集太陽光線,且具有(密封 地)設置在這些蓋板中的光電元件(太陽能電池)的面。根據(jù)本發(fā)明,這些蓋板以魚鱗式的 重疊狀態(tài),特別是以相對于所述的面的下垂線(Fall line)處于對角線狀態(tài)地設置。蓋板 被保持在托桿上。這些托桿的傾斜度應在一個和水平定向(角度=0° )有偏差的方向,也 就是說是如此的大,即單個蓋板的傾斜度(它的傾斜度由于魚鱗式的設置當然要小一些) 足以使雨水沿著下垂線可靠地排走。作為實例這個角度至少為3°。托桿有多個,即至少三個預制的固定部位。這些固定部位(這些固定部位例如可 以是螺紋孔,或者是簡單的孔)不是在現(xiàn)場設置的,而是已在生產(chǎn)托桿時設置的。也就是說 這些固定部位具有CNC加工的精密性。通常在現(xiàn)場設置孔時位置容差在毫米的范圍之內, 而CNC容差毫無問題地在1/10毫米之下(通常為1/100毫米,或者更好)。這些蓋板用這些固定裝置保持在托桿上。設置至少一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固定裝置。 這個固定裝置設置在所述固定部位之一上。原則上講每個蓋板設置一個固定裝置,其中,兩 個蓋板優(yōu)選地用第一或者第二角區(qū)域被支承在一個固定裝置上,這樣,這些蓋板相對于托 桿的縱向方向優(yōu)選地對角地和彼此魚鱗式重疊地設置,并且通過此措施可同時使收集光陽 光的面能夠防雨水。在優(yōu)選地第一或者第二角區(qū)域中每個蓋板具有一個第一或者第二空 隙。這些固定裝置分別嚙合到空隙中。固定裝置是如此設計的,即它分別按照距托桿的第一距離優(yōu)選地將第一蓋板的第 一角區(qū)域保持在第一支撐位置中,并且按照距托桿的第二距離優(yōu)選地將第二蓋板的第二區(qū) 域保持在第二支撐位置中。其中,第一蓋板的優(yōu)選的第一角區(qū)域(垂直于托桿地看)和第 二蓋板的優(yōu)選的第二角區(qū)域的間距為至少一個蓋板的厚度。雖然這種對角線位置是本發(fā)明的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但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保 持-和密封系統(tǒng)也可用于“直線(gerade)”(也就是非對角地)設置的矩形的板。在“直 線”設置中例如矩形板具有一個橫向于下垂線延伸的邊緣側和一個平行于下垂線延伸的邊 緣側,例如從DE 10046 134(阿諾爾德玻璃廠)的圖1中可以看到。在直的設置中空隙也 并不一定要設置在板的角區(qū)域中。它們也可以設置在邊緣側的中間。因為這些固定部位是機械地高精度地準備的,所以安裝比在現(xiàn)場必須加工孔要簡 單和快速得多。托桿和蓋板之間的協(xié)調也是無誤的。蓋板總是固定在一個托桿上。在相鄰 的托桿之間沒有“搭接”。相應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對托桿彼此間的并非十全十美的定位也 不是那么敏感。因為每個蓋板在它們的兩個彼此成對角對置的角部中和托桿連接,所以這種裝置 也可以防風,否則陣風會把蓋板掀起。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中可在比較大的面的中間更換單個的蓋板,其做法是(至少部分地)松開兩個配屬于蓋板的固定裝置。優(yōu)選地這些托桿由鋼構成。它們例如設計成四邊形-或者U形型材,這樣它們就 可安裝在下屋頂結構上(該結構具有和屋脊平行延伸的板條)。這些型材也可具有其它的 形狀(T形,雙T形,角形等,并且用相應的夾具固定在下屋頂結構上。已準備好的固定部位 例如是具有標準螺紋的螺紋孔,固定裝置可以旋入到螺紋孔中。焊入的栓或者合適形成的 緊固卡箍也可用作固定部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固定部位的特點是,它規(guī)定了一個明確的位置, 這樣,在安裝該裝置時不必在現(xiàn)場測量這些固定裝置應安裝在什么地方。若將這種裝置作為一個總的系統(tǒng)提供,由于經(jīng)濟上的原因是有利的。這就是說,提 供具有這種長度的托桿,即按照這種長度通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應蓋住建筑物的屋頂面或 者墻體面。也就是說這些托桿例如具有這樣的長度,即該長度從屋頂?shù)南?水平)邊緣一 直延伸到屋頂?shù)奈菁?。通?當該裝置安裝在任何位置時)這些托桿的長度基本上和面沿 下垂線方向的延伸是相應的。然后將蓋板只固定在托桿上,并且唯一地通過這些托桿和建 筑物側的支承結構連接。通常,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覆蓋的面是矩形的,托桿彼此平行地從面的一個邊緣 延伸到另一邊緣。對于一些大的面來說,若這種裝置是在現(xiàn)場由它的一些單個部件建成則 是有利的。但是也可以設想,可將這些托桿彼此連接(例如通過一個框架);并且將這些工 業(yè)上預制的墻體正面模塊(具有大量的蓋板)運輸?shù)绞褂玫?,并且在某種程度上以組件結 構方式進行安裝。但是通常在美觀方面采用組件結構方式與現(xiàn)場安裝相比很少有好的方 案實現(xiàn)。也就是說人們希望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這種裝置對于觀看來說它是建筑物的一個整體部 件,而不是添加的單獨的部件。因此下述做法是有利的,即例如整個屋頂面按照本發(fā)明的原 理進行建造。從這個意義上講,單個的蓋板也可以只由玻璃構成,并且沒有光電元件,這樣 就為光線的透過創(chuàng)造窗口。在其上安裝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的下屋頂架結構通常沒有防氣候影響的裝置,而 是只有絕熱裝置和防汽層。因此,提供一種具有集成的光電件的成本有利的建筑物外殼屬 于本發(fā)明的目的。為此要求這種裝置提供一種足夠的防氣候影響的裝置(防風雨)。為了對陣風進行密封優(yōu)選地設置一種板形的密封元件。這個密封元件就固定位置 而言用固定部件定位,也就是說定位在第二蓋板的第二角區(qū)域魚鱗式地蓋住第一蓋板的第 一角區(qū)域的地方。這個密封元件設置在兩個所述的角區(qū)域之間,并且具有至少和蓋板的厚 度相應的厚度。這個密封元件封閉存在于既不重疊,也不接觸,且設置在固定部位側面的蓋 板之間的間隙。也可代替板形的密封元件地在蓋板的下側面設置一種密封唇。密封元件也不需要 是板形的,而是也可以是細長的、且柔性的輪廓設計。優(yōu)選地密封元件具有兩個柔性的部件,它們頂住四個蓋板中的第三和第四蓋板的 邊緣。在這種情況中,第三和第四蓋板是這樣的一些蓋板,即它們相對于下垂線和第一、第 二蓋板錯位設置,并且彼此間相同高度地設置。這些柔性部件例如具有臂或者指頭形凸起 的形狀。它們緊貼在蓋板的一個沿下垂直線方向向下指向的邊上。優(yōu)選地密封元件具有一種圓弧形的密封唇。這個密封唇從一個設置在第三蓋板上 的密封唇一直延伸到設置在第四蓋板上的密封唇。在這種情況中第三和第四蓋板相對于下 垂線在相同高度上設置,并且沿下垂線方向相對于第一和第二蓋板錯位設置。通過這一措施可附加地提高在蓋板的重疊區(qū)域中的密封性。在這種情況中,密封元件和圓弧形的密封 唇的厚度總和基本上與蓋板和設置在其上的密封唇的厚度的總和相當。蓋板具有一種本身已公開的多層結構。用于防止氣候影響的側面優(yōu)選地是玻璃 板。在它的后面設置的是太陽能電池。這些太陽能電池是澆注在一個彈性層中的,或者是 粘貼在玻璃板上。蓋板的下側面可以是另一玻璃板(如是就出現(xiàn)一種所謂的夾層結構),或 者一種其它的不透明的板。代替玻璃板地也可以設置透明的塑料板。在蓋板的背面也可以 設置電接頭。這些電接頭基本是由具有電插頭的兩個電纜段構成。電纜段的長度是如此選 擇的,即可將相鄰設置的蓋板彼此連接起來,并且當出現(xiàn)故障時也盡可能有選擇地從該裝 置中去掉。這些太陽能電池距離蓋板的邊緣有某種距離。這個距離相應于魚鱗式的重疊。這 個距離為例如1-3厘米。此外,在角區(qū)域中還設置一個矩形的(特別是正方形的)無太陽 能電池的區(qū)域。這個無太陽能電池的區(qū)域大體為太陽能電池的尺寸。在使用n2-l個太陽 能電池時產(chǎn)生一種有利的布局。這個無太陽能電池的區(qū)域在該蓋板安裝后位于另一上面設置的蓋板的角部的下在蓋板的第一角區(qū)域中的空隙要比第二角區(qū)域中的空隙大,這樣才能給固定裝置 配設一個較寬的下部件和一個較窄的上部件,這樣,具有空隙的蓋板才能蓋住固定裝置,并 且被保持在不同的高度上。但是也可以使兩個空隙相同大小,并且用一些屬于固定裝置的輔助裝置保持在正 確的高度中。固定裝置優(yōu)選地具有一個管式的支撐部件,和一個設置在管式支撐部件中的夾緊 裝置。支撐部件以相互間的間距和規(guī)定的支撐位置將蓋板的重疊的角部支承在托桿上。這 個支撐部件具有一個用于為第一蓋板的第一角區(qū)域提供第一支撐位置的第一擋塊。這個第 一支撐位置距托桿有規(guī)定的距離。這樣,蓋板就不是直接位于托桿之上。此外還在該支撐 部件上按照距離托桿的第二間距還設置了一個用于為第二蓋板提供第二支撐位置的第二 擋塊。第二擋塊可由支撐部件的上端部構成。通過這一措施上蓋板可相對于支撐部件自由 移動。第一蓋板的第一角區(qū)域距第二蓋板的第二角區(qū)域的距離至少為一個蓋板厚度。夾緊裝置將兩個蓋板的疊置的角部的上角部相對于托桿予以固定。優(yōu)選地這個上 角部被這個夾緊裝置壓向支撐部件,但并不形成剛性固定。在某種意義上講存在一種浮動 支承(在某種限度內)。這個夾緊裝置例如通過一個兩部件的栓和一個罩實現(xiàn)。這個栓的 一個(下)端部固定在托桿上,并且另一(上)端部支承著這個罩。管形的支撐部件在某 種程度上可相對于栓移動。這個第二蓋板也不是剛性,而是輕微的柔性保持。因此,這些蓋 板可相對于托桿進行調整。也避免了蓋板和桿的不同的熱膨脹的不利影響。罩的橫向延伸比栓的大。栓可毫無問題地穿過蓋板中的通孔,而罩則應完全蓋住 這個通孔。優(yōu)選地罩的橫向延伸在下側面(即面朝蓋板的一側)和支撐部件的橫向延伸相 應。然后,上蓋板被支承在兩個大體相同大小的環(huán)形的接觸面之間。但是也可以使罩大于 或者小于支撐部件的橫向尺寸。栓有利地基本為兩部件。其中,第一部件的尺寸是如此設定的,即在安裝狀態(tài)時它 不超出管形的支撐部件。第二部件放置到第一部件上也就是說,和第一部件為可拆開的耦合,并且是栓的一個伸出管形的支撐部件的部件。這個第二部件穿過位于第二蓋板的第二 角區(qū)域中的控空隙。罩優(yōu)選地具有一個用于夾緊螺釘?shù)耐祝@個夾緊螺釘可旋入到栓的上端部上的 螺紋中。栓的這種兩部件結構允許人們以最小的花費從總裝配中拆下單個的蓋板,并且予 以替換。從保持蓋板的兩個固定裝置中其中一個固定裝置必須完全拆下,另一固定裝置拆 下一半。當然栓的分布也可有另一種方式。一種整件的栓也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列。第一支撐位置可通過具有在管式支撐部件上形成的外凸肩的固定裝置形成,第二 支撐位置可通過支撐部件的上端部形成。這種管式的支撐部件形成一種空心栓柱。這個空 心栓柱可以插入到第一(即下面的)蓋板的第一空隙中。這個支撐部件也可如此設計,即它既可以插入下蓋板,也可以插入上蓋板。在這種 情況中,它從下向上變細,確切地說是優(yōu)選分級地,這樣,可提供兩個規(guī)定的凸肩用作蓋板 的支撐位置。代替支撐在托桿上的支撐部件地也可只設置支撐在栓上的支撐部件。但是然 后就不能只拿掉栓,而不含支撐部件,或者所屬的蓋板。在蓋板的至少一個邊緣上可在上側設置一個密封唇。這個密封唇對本來在魚鱗式 重疊的蓋板之間存在的縫隙進行密封。優(yōu)選地這些密封唇緊靠在蓋板的兩個彼此相鄰的側 面上,也就是在這樣一些邊緣上,這些邊緣位于下一個更高的,且和它重疊的蓋板的下面。密封唇可事前(即工業(yè)的)粘貼上,或者在現(xiàn)場例如插上。但是密封唇并非是強 制的。本發(fā)明也體現(xiàn)在一種用于建立為獲得太陽能電流的裝置的結構部件系統(tǒng)中。這個 結構部件系統(tǒng)包括下述部件a)優(yōu)選地菱形的蓋板,所述蓋板包括光電電池,b)具有至少三個預制的固定部位的托桿,c)用于將蓋板連接在托桿的這個固定位置上的固定裝置。這些部件可以任意數(shù)量供使用,這樣就可建立所希望的屋頂部分或者墻體正面部 分。在沒有提到一些特種部件。為了邊緣光電蓋板和周圍其余環(huán)境之間邊緣封閉,以改善 防氣候影響需要這些特種部件。上述系統(tǒng)構件的技術設計如下d)蓋板優(yōu)選地在第一角區(qū)域具有一個第一空隙,并且優(yōu)選地在對角對置的第二角 區(qū)域中具有一個第二空隙。這最終是這樣一些部位,即蓋板(優(yōu)選地僅)被保持在所述部 位。e)固定裝置和蓋板的兩個空隙是如此地彼此協(xié)調的,即該固定裝置可以嚙合到這 個空隙中。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在安裝時首先可將固定裝置固定在托桿的固定位置上,并且然 后可將蓋板放置到固定裝置上。f)固定部位的間距分別和蓋板的空隙的間距相應。即,蓋板相對于托桿的縱向方 向對角線設置和保持。g)固定裝置是為此設計的,以距托桿的第一間距優(yōu)選地將蓋板的第一角區(qū)域保持 在第一支撐位置中,并且以距托桿的第二間距優(yōu)選地將蓋板的第二角區(qū)域保持在第二支撐 位置中,其中,第一蓋板的優(yōu)選的第一角區(qū)域距第二蓋板的優(yōu)選的第二角區(qū)域的間距為至少一個蓋板厚度。這個結構部件系統(tǒng)優(yōu)選地可以具有上述已討論的其它任選的特征。為了建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如下述規(guī)定將多個托桿固定在已準備好的下結構(例如屋架)上。它們相對于水平線應具有 預定的> 0°的傾斜角,并且橫向于下垂線地彼此間有尺寸相同的間距。然后將固定裝置(例如它的栓)設置在托桿的已準備好的固定部位上。最后將管式的支撐部件安裝到栓上,并且將第一蓋板的第一角區(qū)域支撐在支撐部 件上。按照這種方式例如將所有橫向于下垂線且相同高度設置的蓋板用它們的下(即“第 二”)角區(qū)域和它們的上(“第一”)角區(qū)域進行安裝。然后再敷設下一列應更高安裝的蓋 板。優(yōu)選地在設置第一角區(qū)域之后,并且在夾緊第二角區(qū)域之前將密封元件安裝在固 定裝置上。從下述說明中和從權利要求書的總體中產(chǎn)生本發(fā)明的其它的有利的實施形式和 特征組合。
用于說明實施例的一些附圖是圖1 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結構部件系統(tǒng)建立的,且不受氣候影響的面的頂視圖,其中 該面由具有光電電池的蓋板構成。圖2:沿下垂線的橫截面簡圖。
圖3 重疊區(qū)域頂視圖。
圖4:固定裝置橫截面圖。
圖5a 具有太陽能電池的蓋板的頂視圖。
圖恥圖如的蓋板的截面圖。
圖6:系統(tǒng)單元1的簡圖。
圖7 在上面設置在蓋板上的密封元件的簡
圖8a 密封元件的一個實施方案的頂視圖。
圖8b 圖8a的密封元件的截面圖。
圖9a 密封元件一個端部的詳圖。
圖9b 圖9a的詳圖的側面圖。
圖IOa 圖8a的密封元件的側面圖。
圖IOb 圖IOa的密封元件的端部詳圖。
圖11 圖8a的密封元件的透視圖。
在圖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了具有一個收集太陽光線的面2的系統(tǒng)單元1。這個面由多個根據(jù)本發(fā) 明的蓋板-以下簡稱為板3. 1、3. 2、3. 3、3. 4、3. 5、4. 1、4. 2、5、6. 1,6. 2-形成。其中,并非所 有的板需要安裝上太陽能電池。系統(tǒng)單元1形成一個不受氣候影響的建筑物外殼。這樣類型的建筑物外殼例如可以是建筑的屋頂(也就是一種傾斜的面),或者是建筑物的正面(也 就是一個垂直的面)。收集太陽光線的面通常是一種平面,但是-在板的相應的設計中-也 可是一種二維或者三維彎曲的面(圓柱形外殼面、半球形或者其它的)。面2的長度和寬度 優(yōu)選地按照屋頂面的尺寸來定。也就是說用所述的系統(tǒng)單元蓋住整個的屋頂(或者一個整 個的屋頂側),這樣,在美學上出現(xiàn)了統(tǒng)一的畫面,并且在技術上出現(xiàn)一個封閉的并且不受 氣候影響的建筑物外殼。面2具有一個相對于下垂線A垂直設置的下邊緣9. 1和一個與下垂線A平行的邊 緣9. 2。邊緣9. 1和9. 2直角相交,并且形成面2的一個角10。另一些示意示出的邊緣9. 3 和9. 4在上面和側面限制這個面。單個的板3. 1,3. 2,3. 3,3. 4,3. 5,4. 1,4. 2、5、6· 1、6. 2 是以一種相對于下垂線 A 為
菱形的基本形狀為基礎。特別是單個板的基本形狀7由一種正方形形狀形成。這個正方形 是如此地立于一個角8上,即一個和這個角8對置的角14也位于下垂線A上。這叫做板的 對角布局。并非每個板具有完全的基本形狀7。按照它們在面2中的布置這些板可以具有
不同的形狀。在圖1中示出了板3. 1.....3. 5,下垂線邊緣板4. 1、4. 2,橫邊緣板6. 1,6.2
和角部板5。其中,板3. 1.....3. 5具有完整的基本形狀7,例如立于角8上的方形形狀。板4. 1、4. 2設置在系統(tǒng)單元1的和下垂線平行的邊緣區(qū)域9. 2中。板4. 1、4. 2的 形狀是平行于下垂線A地由直線分割方形的規(guī)則的基本形狀7形成。面2的下邊緣9. 1上 的板6. 1、6.2有不同的形狀。這些形狀是通過垂直于下垂線A地直線地分割方形的規(guī)則的 基本形狀7形成的。角板5設置在角部10中。設置在邊緣的板4. 1、4.2、5、6. 1、6.2的形 狀是如此形成的,即面2整體為矩形的。面的上水平邊緣例如設置在屋頂?shù)奈菁股?,下邊?設置在雨水溝槽處。在面2的內部設置的板3. 2分別具有六個相鄰的板(板3. 1,3. 3,3. 4,3. 5以及下 垂線邊緣板4. 1和4. 2)。下面借助示范性地選擇的板3. 2說明系統(tǒng)單元1的板的設置情況。板3. 1到3. 3沿著下垂線A方向魚鱗式重疊設置,其中,板3. 2通過相鄰的上板 3. 1在正方形的角部區(qū)域11. 1被覆蓋。并且板3. 3在方形的角區(qū)域11. 2中又被板3. 2覆 蓋。在圖1中角部區(qū)域11. 1、11. 2占據(jù)了板3. 2的整個面的一小部分,特別是整個面的大 約九分之一或者十六分之一。橫向于下垂線A地有四個側邊相鄰的板和板3. 2毗鄰,也就是板3. 4和3. 5以及 邊緣板4. 1和4. 2。這些相鄰的板相對于板3. 2沿下垂線A方向以小于基本形狀7的半個 對角線長度的一定覆蓋尺寸移動地設置。橫向于下垂線A地這些相鄰的板如此地有間距設 置,即沿著邊13. 1直到板3. 2的邊13. 4出現(xiàn)重疊區(qū)域。也就是說,橫向于下垂線的距離大 于基本形狀7的半個對角線長度。其中,重疊區(qū)域12. 1到12. 4垂直于邊13. 1到13. 4地 具有一個尺寸,這個尺寸和邊長度相比較是小的。特別是重疊區(qū)域12. 1到12. 4垂直于邊 13. 1到13. 4的尺寸大約相當于板3. 2的邊長度的十分之一。優(yōu)選地重疊區(qū)域12. 1到12. 4 的寬度不小于2厘米。相對于下垂線A,這兩個邊緣板4. 1和4. 2以及兩個板3. 4和3. 5分別設置在板 3. 2的同一側。其中,重疊區(qū)域12. 3和12. 4位于在板3. 2和邊緣板4. 1或4. 2之間的區(qū)域 中,并且區(qū)域12. 1和12. 2位于板3. 2和板3. 4或3. 5之間。
對于下角部8角區(qū)域11. 2中板3. 2有一個通孔20. 2。這個下角區(qū)域11. 2由重疊 的區(qū)域12. 1和12. 4所假想的延伸部限定。這個角區(qū)域11. 2例如大約具有為一個光電電 池的尺寸。此外,板3. 2在上部角區(qū)域11. 1中,在和角部8對角對置的角部14處也有一個 通孔15. 2。在沿著下垂線A和相鄰的板3. 1重疊設置時這個通孔和通孔20. 1重合設置。 通孔20. 2也和板3. 3的通孔15. 3重合設置。上通孔20. 1比通孔20. 2離板3. 2的邊緣或 者相應的角更遠。下垂線邊緣板4. 1和4. 2有一種形狀。這個形狀是通過沿著在下垂線A方向和板
3.2的形狀相對應的板的分割線16. 1和16. 2進行直線分割出現(xiàn)的。下垂線邊緣板4. 1和
4.2在與下垂線平行的邊緣9. 2處形成面2的結束。在這種情況中,分割線16. 1或16. 2不 穿過下垂線邊緣板4的和通孔20. 1,20.2和15. 2、15. 3相對應的孔,這樣,和板3. 2可比較 地這些下垂線邊緣板4. 14. 2也具有通孔,并且借助這些通孔可被固定。這些分割線16和 邊緣9. 2重合。下垂線邊緣板4. 1和4. 2相同形狀地設計。橫向邊緣板6. 1和6. 2具有一個形狀。這個形狀是通過沿著橫向于下垂線A的和 板3. 2的形狀相對應的板的分割線18. 1和18. 2進行直線分割出現(xiàn)的。橫向邊緣板6. 1和 6. 2在垂直于下垂線A的邊緣9. 1形成面2的結束。在這種情況中分割線18. 1和18. 2的 位置和沿下垂線方向A離邊緣區(qū)域9. 1最近設置的板3. 3的設置有關。按照距離,分割線 18. 1和18. 2與邊緣9. 1重合設計,這樣,通過橫向邊緣板6. 1,6. 2產(chǎn)生了一個直線連續(xù)的 邊緣9. 1。因此,橫向邊緣板6. 1和6. 2為形狀不相同設計,并且由于上面所述的半對角線 移動,所以和垂直于下垂線A方向相鄰的板是不相同的。角部板5具有一個形狀。這個形狀例如沿著垂直于下垂線A的方向再一次地分割 下垂線邊緣板4形成。其中是如此地選擇橫向設置的分割線17的位置,即這個分割線和邊 緣9. 1或者和橫向邊緣板6. 1和6. 2的分割線18. 1及18. 2重合。這樣,角板5的邊緣側 的邊形成由邊緣9. 1和9. 2限定的角10。圖2示出沿下垂線A方向設置的板3.1到3. 3的截面簡圖。板3. 1在重疊區(qū)域 11. 1位于板3. 2之上,也就是在背離支承結構30的一側上。在區(qū)域11. 2板3. 2又位于板 3. 3之上。在圖2中虛線示出板3. 4和板3. 5,或者下垂線邊緣板4. 1和4. 2的位置。板 3.4、3.5或者4. 1、4. 2是如此設置的,即它們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沿下垂線方向A相鄰的重疊 的板3. 1和3. 2以及3. 2和3. 3之間的區(qū)域11. 1和11. 2中。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單元1 中所有的板3. 1、3. 2、3. 3、3.4、3. 5、4. 1、4. 2、5、6. 1、6. 2都是沿下垂線A方向根據(jù)圖2中示 出的重疊簡圖設置。圖3示出了重疊區(qū)域11. 2的一個放大圖,它沒有最上面的板3. 2 (該板僅通過虛 線表示出)。在重疊區(qū)域11. 2區(qū)域中在板3. 2和3. 3之間設置了一個密封元件51。這個 密封元件是如此形成的,即該密封元件基本上充滿了由板3. 2,3. 3和部分地在這之間設置 的板3. 5和4. 2形成的中間空間。換句話說,這些間隙-這些間隙存在于在蓋屋頂處一方 面在區(qū)域地覆蓋的板3. 2和3. 3之間,并且另一方面板4. 2和3. 5的橫向于下垂線有間距 的角-被封閉起來以防風和雨(雨水可由風刮和到這些空隙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按 下述做法設計密封元件51。密封元件優(yōu)選地由橡膠彈性材料構成,并且具有和板3. 5的厚度大體相應的厚 度。然而它完全可以稍微更厚一點,這樣,上板3. 2就可以例如1-2毫米的最小間距被保持在板3. 5上,這樣,在重疊的板3. 2和3. 5之間就不可能有毛細間隙了。密封元件51具有一個用于固定裝置50的通孔55。它具有一個第一和一個第二 側邊51. 1和51. 2。這兩個側邊彼此例如垂直設置,并且在形狀上和上板3. 2的下角部8 一樣。這兩個側邊51. 1,51. 2在根據(jù)本發(fā)明蓋屋頂?shù)难b配狀態(tài)時也和上板3. 2的角部8對 齊。因為這個密封元件51 (相對于下垂線)為鏡面對稱設計,所以在下面只對其中的一半 加以說明。半圓形的凹形側51. 3和側邊51. 1連接。這個凹形側限制了密封元件51的兩 個臂52. 1,52.2中的一個臂。臂52. 1緊靠在側邊相鄰的板4. 2的相對于下垂線傾斜延伸, 且向下指向的邊緣4. 2. 1上(以相同的方式臂52. 1緊靠在板3. 5的向下指向的邊緣3. 5. 1 上)。臂52. 1的最外的端部優(yōu)選地正好位于上板3. 2的(虛線所示的)邊緣下。密封元件 51的上側面51. 4例如也是圓弧形的,然而其曲率半徑比側邊51. 3的大。在(相對于下垂 線)向上指向的一側51. 3上形成兩個手指形元件53. 1、53. 2。這些手指形元件為在板4. 2 和3. 5的位于角區(qū)域11. 2中的角部提供了一種柔性的擋塊。板形的密封元件51優(yōu)選地不 超出重疊區(qū)域11.2。在通過凹形側面51. 3形成空隙的條件下密封裝置51在三角形中有位 置,這個三角形受到重疊區(qū)域11. 2的一半的限制。圖4示出固定裝置50的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托桿54-其中只示出一個壁段-具 有一個螺紋部陽。這個螺紋部以伸入到托桿M內部的管段的形式具有內螺紋。這個螺紋 部55是一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機器制備的在托桿M上的固定部位。栓56的端部56. 1旋入 到這個螺紋部55中,直到在栓56上形成的擋塊(例如凸肩57)。優(yōu)選地由不銹鋼構成的栓 56可和托桿M固定連接,并且垂直于托桿M縱軸地伸出。栓56在它的上端部56. 2具有一個盲孔58,這個盲孔具有用于外固定螺釘59的 內螺紋。這個栓56位于管形的、且由優(yōu)選地彈性材料構成的支撐部件60的中央。這個支 撐部件60用它的下端面60. 1直立在托桿M上。以距下端面60. 1第一間距形成第一凸肩 61。這個凸肩為板3. 3提供一個第一支撐位置。這個凸肩61以一種高度環(huán)繞著支撐部件 60。這個高度例如比支撐部件60的一半高度更小。即在托桿M和下板3. 3之間有間距。 這個間距大體相當于板的厚度。在凸肩61之上支承部件60具有一個比凸肩61下面的要小的外橫截面段。在板 3. 3中的通孔15. 3的尺寸是如此設計的,即支撐部件60的位于凸肩61之上的部分可以穿 過這個通孔。優(yōu)選地這個支撐部件60可以在通孔15. 3中形成夾緊配合。這簡化了安裝, 因為板3. 3,連同支撐部件60可以套到(geslillpt)栓56上。在工地上待安裝的單個部件 就少了。在本實例中支撐部件60的自由內直徑比螺紋56的直徑明顯地大例如30-100%。 通過這一措施蓋板相對于托桿可在一種比較大的變化范圍中(例如厘米量級)調節(jié)。在固定裝置的區(qū)域中密封元件51位于板3. 3上,在本實例中該板的厚度大約為支 撐部件60的高度的四分之一。密封元件的厚度優(yōu)選地比板3. 3的厚度稍大。在上板3. 2中的通孔20. 2比支撐部件60的上端部的外橫截面要小,這樣,板3. 2 能支撐在支撐部件60上,而支撐部件60不會穿過通孔20. 2地伸出。因為固定栓59必須 從上邊穿過通孔20. 2,所以通孔的直徑至少應該和固定栓59的直徑相當,并且優(yōu)選地至少 大 20%。在圖4的實施形式中,栓56伸入到通孔20. 2中,但是并沒有完全地穿過這個通孔。也就是說,這個栓并沒有超出板3. 2的外主面。換句話說,栓56比支撐部件60長,但 是比支撐部件60的長度加上板的厚度的合要短。通過這一措施在安裝期間(也就是在固 定夾緊之前)板3. 2不會滑掉。通孔20. 2被一個半球形罩62蓋住,以防止雨水的滲入。即該罩62的邊緣形成了 相對于板3. 2的上主面的密封唇。這個罩62具有一個用于固定栓59的中央孔63。這個罩 是彈性的,因此,當固定栓59擰緊時這個罩就保證了繞通孔20. 2圓周的密封。同時它也允 許板3. 2的一種柔性的(也就是說不是剛性的)保持。這樣就可平衡當板、托桿和固定裝 置不同的熱膨脹時可能出現(xiàn)的張力。罩62的位于板3. 2上的下邊緣為環(huán)形的,并且具有與支撐部件60的上端面60. 2 大致相同的直徑,其中,板3. 2位于這個端面上。如在圖4中可看到的,支撐部件60的上邊 緣比較薄。特別是它比位于托桿M之上的下邊緣要薄。罩62的半球形形狀使得固定栓59和板3. 2之間的連接沿栓軸線方向富有彈性。 同時也產(chǎn)生橫向于栓軸線的保持的某種彈性。圖fe示出了一個板100,這個板設計為太陽能板,或者說是光電模塊。板100具有
一個帶有四個邊101. 1.....101. 4的方形的或者菱形的輪廓,并且相對于下垂線A是如此
地定向,即方形立于角102上,并且一個對角地對置的角103也位于下垂線A上,這個下垂 線通過角102。角102稱作“下”(相對于下垂線),角103稱作“上”。圖恥示出沿下垂線A (在平面B中)通過板100的截面圖。這個板100包括一個
例如由塑料或者玻璃構成的方形板104。其中,在外側,也就是在按照圖1-3的板3. 1.....
3. 5的安裝狀態(tài)時,板104位于背離支承結構30的一側上。在背面,也就是在朝向面30的 一側,可以設置一個薄膜,或者另一玻璃板或者塑料板105。在板104和105之間設置有太 陽能電池106. 1,106. 2,106. 3。在圖fe和圖恥中這些太陽能電池設計為方形的片。但是 太陽能電池106也可以設計成帶,或者設計成任何其它的顯得合適的形狀。在圖5ajb中 設置有15個太陽能電池106. 1,106. 2,106. 3。這些太陽能電池分別具有方形的輪廓。方形 的太陽能電池106. 1,106. 2、106. 3按照有規(guī)律的4X4模式設置,且這種模式具有和基本形 狀101的邊109平行的邊,其中,在4X4模式的一個角部中略去了一個太陽能電池(“n2-l” 布局)O相鄰的太陽能電池彼此間具有第一間距107。此外那些位于板100的方形輪廓101 的邊緣上的太陽能電池通過第二間距108和基本輪廓101相間隔。在上角部103空著一個 方形區(qū)域110 (也就是說沒有太陽能電池)。這個方形區(qū)域相應于本來是一個第十六太陽能 電池在有規(guī)則的4X4模式中所占有的位置。這些太陽能電池106彼此間敷設有電纜,優(yōu)選 地在背面能分接出所產(chǎn)生的太陽能電流(敷設電纜和分接未示出)。其中例如涉及插座或 者電纜接頭。在邊緣109. 4所畫出的第二間距108大體相當于方形輪廓101的邊長的二十分之 一。所述間距108也可按需要另行選擇,并且優(yōu)選地大于2厘米。特別是這個間距108大 約為3. 5厘米。位于相鄰的太陽能電池之間的第一間距107可在大的限度內變化。為了最大地利 用太陽輻射這個間距盡可能地選擇得小。然而若板應用于光線進入則這個間距107選擇得 大一些。在圖中第一間距107大體為第二間距108的十分之一。
優(yōu)選地如此地選擇這個第二間距108,即它基本相當于在按照圖1至圖3安裝時沿
著垂直于邊緣13. 1、... 13. 4方向的重疊區(qū)域12. 1.....12.4的寬度。這樣就可達到通過
相鄰的板的重疊不會掩蓋太陽能電池。由于同一原因優(yōu)選地也是如此地設置在上角部103 上的空白區(qū)域110的尺寸,即在按照圖1到圖3安裝板時它相當于在下垂線方向A相鄰的 板,例如3. 1-3. 3的重疊區(qū)域11. 1或11. 2。然而,在優(yōu)選的形成的間距108和區(qū)域110的框架內-這種形成是通過以根據(jù)本 發(fā)明的重疊而設置板100所規(guī)定的-間距107以及單個的太陽能電池106的尺寸和數(shù)量可 分別按照要求進行適配。例如也可設想在按規(guī)律的3X3模式中只設置8個太陽能電池,其 中,在上角部又形成一個空白區(qū)。也可以使用帶形的太陽能電池,這些太陽能電池讓在板 100上優(yōu)選地應空起來的區(qū)域空起來。和在圖1到圖3的板3的設計相類似地板100具有一個上通孔111和下通孔112, 其中,上通孔111比下通孔112大。下通孔112形成在角部102的一個無太陽能電池的角 區(qū)域中。通孔112穿過外側板104和背側板或者薄膜105,并且位于下垂線A上。這個下垂 線穿過板100的角部102和103。上通孔111形成在無太陽能電池的區(qū)域110中。這個區(qū)域在尺寸上大體和在圖1 中示出的角區(qū)域11.1或11. 2相當。特別是通孔111設置在方形區(qū)域110的下(也就是朝 板的中心方向)角部113,并且也位于下垂線A上。但是也可以設想,將這些通孔設置在板 100的其它的無太陽能電池區(qū)域中。按照板100在重疊方面的設置,和/或用于固定板100 的固定系統(tǒng)也可將這些通孔設置在兩個太陽能電池之間的區(qū)域中,和/或不設置在下垂線 A上。圖6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建筑物的光電外面是如何安裝的。首先將多個托桿 70. 1-70. 3固定在屋頂?shù)囊粋€下結構71上。這些托桿70. 1,70. 2,70. 3例如是鋼型材,并 且分別設置多個工業(yè)已準備好的固定部位72. 1、. . . 72. 3或72. 4. . . 72. 6或72. 7. . . 72. 9。 給每個固定部位72. 1、72.9配設一個固定裝置50 (圖4)。用這種固定裝置兩個板角部分別 可和托桿連接。每個板在兩個對角對置的角區(qū)域(請參見圖5中的通孔111、112)和一個 托桿連接。若不考慮邊緣板,每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蓋板應提供一個固定裝置。相鄰的固定位置72. 1和72. 2具有一個間距e,這個間距相當于一個板(圖5a、5b) 的通孔111和112彼此間的間距。在太陽能電池在板中的4X4布置時這個間距大體為板 的對角線的3/4。在5X5的布局中,這個間距大體為板的對角線的4/5。也就是說,總地來 說正方形的板的固定部位的間距大體為板的對角線的(n-l)/n。托桿用栓固定在下結構71上,并且張開收集太陽光的面2。托桿70. 1-70. 3的縱 向中間軸線的彼此間的間距d產(chǎn)生自板布局的所希望的幾何形狀。在方形的蓋板中這個間 距d要比蓋板的半個對角線在大一定的尺寸C。這個尺寸c比無太陽能電池區(qū)域110的半 個對角線要小。這個區(qū)域在圖5中有更詳細的說明。相鄰的托桿70. 1、70. 2的固定部位72. 1、72. 2和72. 4、72. 5沿下垂線方向彼 此錯位,這樣能對角設置蓋板。優(yōu)選地生產(chǎn)和提供具有相應錯位設置的固定部位的托桿
70. 1.....70. 3,這樣,托桿70. 1.....70. 3在現(xiàn)場總是可和面2的計劃的邊緣對齊地安裝。
也就是說在本實例中,至少兩個不同類型的托桿70. 1和70. 2是工業(yè)已準備好的,它們之間 的區(qū)別在于第一個固定部位相對于托桿的端部的距離不相同。通過這一措施可將建筑物外面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部分作為工業(yè)上已制成的系統(tǒng)單元提供。這種做法降低了安裝成本?,F(xiàn)在可將栓(參見圖4的栓56)安裝在固定部位72. 1、... 72. 9上。按照一種方 案,這些栓可以工業(yè)上已經(jīng)安裝在托桿上了,這樣,就可將已安裝栓的托桿提供給工地,并 且在工地上應安裝的單個部件就少了。然后再敷設蓋板。通常要求首先沿著托桿的下端部安裝邊緣板。在這種情況中房 頂工人從右到左,或者相反工作,敷設置高度相同的一排。因為如板一樣,基本上是按照與 板相同的原則安裝邊緣板,所以在下面只說明敷(另)一排板時的情況。將支撐部件(圖4支撐部件60)放置到栓上。板的上角部應固定在該栓上。然后 將板放置到托桿的相鄰的固定部位的支撐部件上。在這種情況中,將下通孔(見圖5a中 112)放置到下固定部位的支撐部件的上端面上,并且將上通孔(參見圖5a中的111)放置 到上固定部位的凸肩(圖4,凸肩61)上。作為下一步是將密封元件(參見圖3中的51)插到支撐部件60上。因為這個密 封元件可以繞支撐元件轉動,所以這個密封元件可容易地設置到和相鄰的蓋板相適配的位置中。為了夾緊蓋板穿過罩62地插入螺釘59,并且擰入到栓56中。其中,這個蓋板不是 被保持在一個不可變動的位置中,而是可根據(jù)需要橫向于下垂線,或者沿著下垂線還能移 動一點。因為這個板只是在橡膠部件(支撐部件/罩)之間夾緊,所以在安裝了螺釘59之 后還可以進行調整。這種優(yōu)選的固定裝置允許在蓋板的下角部和托桿之間的足夠穩(wěn)定的連接。如圖3和圖4所示出的,可在兩個重疊的蓋板80、81之間設置一個密封唇82。這 個密封唇設置在下蓋板81的上主面83上。相同的密封裝置可以設置在蓋板的相對于下垂 線鏡面對稱的一側。在圖3中借助密封唇84. 1、84. 2可看到這種“通過角”的布局。而兩 個剩下的(或者對角對置的)側面則沒有這種密封唇。圖8a示出了密封元件51的一個實施變型方案的頂視圖。圖8b示出了沿切割線 A-A的密封元件的相應的截面圖。在圖8a中示出了密封元件連同板3.2、3.3、4.2、3.5。在 圖8b中示出了沒有這些板的密封元件51。如在圖3中已經(jīng)示出的,現(xiàn)在所討論的密封元 件51的實施變型方案是設置在板3. 2和3. 3之間。在圖8a中板3. 2只是虛線地畫出,以 示出這樣一個位置,即在這個位置要設置這樣一個板。在圖8a中板3. 3突出地畫出。密封 元件是如此地形成的,即它對由板3. 2,3. 3和部分地在它們之間設置的板4. 2和3. 5形成 的中間空隙進行密封。在圖8a中板4. 2和3. 5突出地畫出,其中,板4. 2設置在板3. 2的 左邊,并且板3. 5設置在板3. 3的右邊。密封元件51有一個通孔55。在安裝狀態(tài)時 這個密封元件51位于板3. 2上,并且 例如可粘貼在板3. 2上。彼此相鄰形成的圓弧形的臂52. 1,52. 2、也就是左臂52. 1和右臂 從左板4. 2向右板3. 5延伸。在圓弧形的臂52. 1和52. 2上形成一個相對于通孔55的圓 弧形的密封唇84.3。如由圖3所公開的,在板3. 2的邊緣上設置有密封唇84. 1和84. 2。也在左板4. 2 的邊緣上設置有密封唇84. 5,并且在右板3. 5上設置密封唇84. 6。這些密封唇84. 1,84.2, 84. 5,84. 6例如可以是粘貼上的。圓弧形的臂52. 1和52. 2包括一個左端部52. 11和一個右端部52. 21。這些端部直接和蓋板4. 2和3. 5相連接,其中,在這個部位,在蓋板和密封元件51之間形成一個密封 部位。如圖8a所示,這些端部52. 11,52.21的區(qū)域和密封唇84. 1、84. 2平行地延伸。密封元件51,和/或圓形的密封唇84. 3優(yōu)選地由橡膠彈性材料構成。例如EPDM( Eghylen-Propylen-Dien-Kautschuk-三元乙丙橡膠),或者硅樹脂可用作密封唇84. 3的材 料,也可用作密封唇84. 1,84. 2,84. 5,84. 6的材料。橡膠彈性材料優(yōu)選地為軟設計,這樣對 板施加小的壓緊力就是以產(chǎn)生密封。具有圓形密封唇84. 3的密封元件51的厚度對應于一 個板3. 5的厚度和一個密封唇84. 1,84. 2的厚度的總和。端部52. 11,52. 21的厚度相應于 密封唇84. 1、84. 2的厚度。在安裝好蓋板3. 2時在板3. 2和板4. 2之間沿著左板4. 2的密封唇84. 5,在板3. 2 和板3. 3之間沿著密封元件51的密封唇84. 3,并且在板3. 2和板3. 5之間沿著右板的密封 唇84. 6建立起密封。通過這一措施沿著一條封閉的線在蓋板3. 2和其下的蓋板之間形成 了完全的密封。此外,沿著密封唇84. 1在板4. 2和其下的板3. 3之間存在一個密封,以及沿著密 封唇84. 2在板3. 5和板3. 3之間存在一個相應的密封。在密封元件51的端部52. 11和 52. 21上形成一條封閉和完整的密封的線,其做法是在密封唇84. 1的端部52. 11之間(或 者在密封唇84. 2和端部52. 21之間)設置一個密封,它們沿著相應的側面接連靠置,以及 通過在板4. 2的端側和端部52. 11的端側之間設置密封(或者在板3. 5的端側和端部52. 21 之間設置密封)。圖9示出了密封元件51的在圖8a中用C標記的端部52. 21的詳圖。以圖9a可 以看出,端部52. 21具有一個直的區(qū)域52. 210。這個直的區(qū)域緊貼在密封唇84. 2的一個側 面上。通過這一措施在端部52. 21和密封唇84. 2之間形成一個密封。此外,從圖9b可以 看出,端部52. 21有臺階,其中,較薄的部分的厚度相應于密封唇84. 2的厚度,較厚部分的 厚度相應于板4. 2和密封唇84. 2的厚度的總和。為了引起密封唇可變形,并且因此產(chǎn)生密封作用,密封唇84. 1,84. 2,84. 3,84. 5、 84. 6具有不同的齒面,且這些齒面又具有相應45°的齒角。在端部52. 11、52. 21這些45° 齒面也在較薄的部分中繼續(xù)延伸。在端部52. 21的中間區(qū)域52. 211 (或者類似于端部52. 11 地)如圖9a所示地密封唇的齒面中斷了,這樣就附加地提高了它的可彎曲性和可變形性, 因此這些端部52. 11,52. 21例如更容易地靠在板4. 2,3. 5上。圖IOa示出了密封元件51的在圖9a中標明的側面圖B。密封元件51包括通孔55 和右端部52. 21。在圖IOb中放大地示出了右端部52. 21的詳情圖E。從圖IOb可以看到, 端部52. 21具有多個其齒角為45°的齒面。在安裝狀態(tài)時密封唇51的朝向密封唇84. 2的 一側52. 212具有一個凸臺52. 213,并且有一個傾斜角52. 214。這個傾斜角例如可為105°。 通過這一措施使側面52. 212和密封唇84. 2的形狀相適配,這樣簡化了密封元件51的安 裝,并且改進了密封性。通過選擇傾斜角52. 214和凸臺52.213的形狀可附加地改進密封 唇84. 2和端部52. 21之間的密封。因此可采用半圓形的或者橢圓形的凸臺。當位于其上 的板有相應壓力時這個其有利地朝密封唇84. 2方向發(fā)生變形,并且因此提高密封作用。圖11示出密封元件51的所述的實施變型方案的的一個透視圖,并示出了通孔55、 兩個端部52. 11和52. 21以及密封唇84. 3。 由所述蓋板和密封元件構成的屋頂即使蓋板的重疊比較小,例如3厘米,并且蓋板的傾斜度小,例如5°,也是雨水密封的。 所述的這些實施形式在許多方面是可以變化的。在固定裝置中支撐部件不是圓形的外橫截面,而是可以具有其它的外橫截面(例 如橢園形或者多邊形的)。還有自由的內橫截面不是圓形的(在所有方向可自由調節(jié)的), 也可是非圓對稱的。值得一提的是例如縫隙形的橫截面。這種橫截面將可調節(jié)性限于一個 方向。代替螺紋部地在固定部位上也可以使用一種伸出的栓。例如將一種具有內螺紋的 管件擰入到這個栓上。栓56不一定非得由鋼構成。它例如也可設計成塑料成形件。在塑料成型件上防 丟失地安裝支撐部件。在這些圖中將這些空隙作為圓形的通孔示出。但是空隙的形狀也可以是非圓形 的。特別是也可以設想,使下角部中的空隙朝邊緣敞開(朝角部或者是朝位于角部旁邊的 邊緣部位)。另一變型是上通孔由設置在蓋板背面的一個耦合裝置代替。這個耦合裝置例 如可從蓋板的端面操作。這樣一種結構的優(yōu)點在于,不穿破收集太陽光線的面。這樣面對 氣候的建筑物外殼就沒有突顯的部件。蓋板不一定非得是方形的。特別是角部可以是修圓的,或者可以切割掉。此外,也 可以在方形的無太陽能電池的區(qū)域110中將板拿掉(或者將角部切割掉),這樣,無太陽能 電池的區(qū)域在材料上例如只有圖5a所示的一半那么大,或者比它小得多。重要的是,這三個密封系統(tǒng),即罩(62)、板形的密封元件(51)和密封唇(82)也可 以用于“直線(grade)”布局。這三個密封系統(tǒng)中的每一個也可以單個地,也就是也可以與 其它無關地使用。 總之可以肯定,通過本發(fā)明提供了這樣一種結構單元。這種結構單元形成了能經(jīng) 風雨的建筑物外殼的一個整體部件。這種結構單元從美學的角度講不是起附加物的作用, 而是顯示建筑物外殼的特色。最后它安裝簡單,并且損壞的蓋板也可在事后用少許費用予 以更換。
權利要求
1.用于產(chǎn)生太陽能電流的裝置,它包括a)至少四個優(yōu)選地菱形的,且用于形成收集太陽光的面(2)的蓋板(3.1.....3. 5),其中,在蓋板(3. 1、· · ·,3· 5)上包含光電元件(106. 1,106. 2、106. 3),b)至少一個以和水平線成>0°的規(guī)定角度設置的,且基本沿下垂線方向延伸的,并 且具有至少三個預制的固定部位(72. 1.....72.8)的托桿(70. 1.....70.4),c)至少一個固定裝置(50),這個固定裝置將配屬于固定部位的蓋板(3.2、3.3)在這個 固定部位上和托桿(54)連接,d)其中,蓋板(3.1.....3. 5)相對于托桿(70. 1.....70. 4)的縱向方向彼此間為鱗片狀重疊,并且優(yōu)選地對角地設置,并且通過此措施使得收集太陽光的面O)同時也防雨,e)蓋板(100)分別優(yōu)選地在第一角區(qū)域(110)中具有第一空隙(111),并且在優(yōu)選的 對角地對置的第二角區(qū)域具有第二空隙(12),固定裝置分別嚙合到其中,f)其中,固定裝置(50)分別優(yōu)選地將第一蓋板(3.3)的第一角區(qū)域以距托桿(54)的 第一間距地保持在第一支撐位置中,并且優(yōu)選地將第二蓋板(3. 的第二角區(qū)域以距托桿 (54)的第二間距地保持在第二支撐位置中,其中,優(yōu)選地第一蓋板(3.3)的第一角區(qū)域與 優(yōu)選的第二蓋板(3.2)的第二角區(qū)域的間隔至少為一個蓋板的厚度。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托桿(54)由鋼構成;并且所準備的固定 部位是螺紋部(55)。
3.按照權利要求1至2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多個托桿(70. 1. . . 70. 4);所有所述蓋板(3. 1.....3. 5)完全由托桿(70. 1. . . 70. 4)支承;這些托桿(70. 1. . . . 70. 4)具有如下長度,該長度基本相應于面(2)沿下垂線方向的伸展。
4.按照權利要求1至3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部位的上面第二蓋 板(3.2)的第二角區(qū)域魚鱗狀地蓋住第一蓋板(3.3)的第一角區(qū)域;并且在這兩個所述的 角區(qū)域之間設置板形的密封元件(51),這個密封元件的厚度至少相應于蓋板的厚度。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元件(51)具有兩個柔性的部 件(52. 1、52. 2),這些部件頂住四個蓋板(3.3、3.3、3.5、4.2)的第三和第四蓋板的邊緣 (4.21,3. 5. 1),其中,第三和第四蓋板(4.2、3. 5)相對于下垂線在相同的高度和相對于第 一和第二蓋板(3. 2,3. 3)在下垂線方向錯開設置。
6.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元件具有圓弧形的密封唇(84.3),密 封唇從設置在第三蓋板(4. 2)上的密封唇(84. 1) 一直延伸到在第四蓋板(3. 5)上設置的 密封唇(84. 2),其中,第三和第四蓋板(4.2、3. 5)相對于下垂線在相同的高度,并且相對于 第一和第二蓋板(3. 2,3. 3)在下垂線方向錯開設置。
7.按照權利要求1至6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這些蓋板(110)具有多 層結構,多層結構由兩個外置的玻璃板(104、105)和設置在它們之間的太陽能電池層 (106. 1、. . . ,106. 3)構成。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太陽能電池層具有Ii2-I個基本為方形的 太陽能電池(106. 1,106. 2,106. 3),其中,η > 2,并且其中,在第一角區(qū)域中設置方形的無 太陽能電池區(qū)域(110)。
9.按照權利要求1至8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蓋板(110)的第一角區(qū)域 中的空隙(111)分別比第二角區(qū)域中的空隙(112)要大。
10.按照權利要求1至9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裝置包括管式的支撐 部件(60)和設置在管式支撐部件(60)中的栓(56),栓的一個端部(56. 1)固定在托桿(54) 上,在它的另一端部(56. 2)上固定著用于柔性保持在第二蓋板(3. 2)的夾緊裝置(59、62)。
11.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栓是兩部件的,其中,第一部件(56)高 出管式支撐部件(60)不到一個蓋板厚度,并且第二部件(59)穿過對蓋板中的空隙進行密 封的罩(62)。
12.按照權利要求10至11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撐位置通過在管 式的支撐部件(60)上形成的外凸肩(61)形成,并且第二支撐位置通過支撐部件(60)的上 端部形成。
13.特別是按照權利要求1至12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蓋板(81)的至 少一個邊緣上在上側面設置密封唇(82)。
14.特別是用于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且用于將兩個蓋板(3.2、3.3)和托桿 (54)連接起來的固定裝置(50),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50)包括管式的支撐部件(60),支 撐部件設置了第一擋塊(61),用于按照距托板(54)的第一間距優(yōu)選地為第一蓋板(3. 3)的 第一角區(qū)域準備第一支撐位置,并且設置第二擋塊,用于按照距托桿(54)的第二間距優(yōu)選 地為第二蓋板(3. 準備第二支撐位置,并且優(yōu)選的第一蓋板(3.3)的第一角區(qū)域與第二 蓋板(3.2)的優(yōu)選的第二角區(qū)域的間距為至少一個蓋板的厚度。
15.按照權利要求14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此外,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具有栓 (50)和罩(6 的夾緊元件,其中,所述栓可以設置在管式的支撐部件(60)的內部。
16.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罩(62)的橫向延伸比栓(50)大; 特別是這個罩具有和支撐部件(60)的橫向延伸相應的橫向延伸。
17.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罩(62)具有用于夾緊螺釘(59)的 通孔(63);并且栓(50)在端部(50.2)具有用于夾緊螺釘(59)的螺紋。
18.用于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的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在兩個對角對置的 角區(qū)域(102,103)中具有不同尺寸的通孔(111、112)。
19.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是菱形的,并且有n2-l布局中 的太陽能電池,其中,在一角區(qū)域中規(guī)定無太陽能電池區(qū)域(110)。
20.具有按照權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裝置的屋頂,其特征在于,托桿 (70. 1. . . 70. 4)基本在下垂線方向上,并且從屋脊一直延伸到屋頂?shù)南逻吘墶?br>
21.用于建立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的結構部件系統(tǒng),它包括a)優(yōu)選地菱形的蓋板(100),該蓋板包括有光電電池(106.1,106. 2、106. 2),b)具有至少三個預制的固定部位(72.1.....72. 3)的托桿(70. 1. . . 70. 4),c)用于將蓋板(3.2)連接在托桿(70.1)的該固定位置上的固定裝置(50),d)其中,蓋板(100)優(yōu)選地在第一角區(qū)域(110)中具有第一空隙(111),并且優(yōu)選地在 對角對置的第二角區(qū)域(102)中具有第二空隙(112),e)其中,固定裝置(50)和空隙(111、112)彼此協(xié)調,從而固定裝置(50)可以嚙合到這 些空隙(111、112)中,f)其中,固定部位(72.U... 72. 3)的間距分別相應于蓋板(100)的空隙(111、112)的 間距,從而這些蓋板(100)就可相對于托桿(70. 1.....70. 4)的縱向方向彼此魚鱗式地重疊,并且優(yōu)選地對角地設置,g)其中,為此地構成固定裝置(50),即按照距托桿的第一間距優(yōu)選地將蓋板的第一角 區(qū)域保持在第一支撐位置中,并且按照距托桿的第二間距優(yōu)選的將蓋板的第二角區(qū)域保持 在第二支撐位置中,其中,第一蓋板的優(yōu)選的第一角區(qū)域距第二蓋板的優(yōu)選的第二角區(qū)域 的間距至少為一個蓋板厚度。
22.在采用按照權利要求14所述的結構部件系統(tǒng)的情況下用于建立按照權利要求1和 10所述的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具有多個已準備好的固定部位(72.U ... 72. 8)的多個托桿(70. U ... 70. 4)按照 相對于水平線> 0°的規(guī)定角度,并且按照彼此相同的間距并列地固定在建筑物的下結構 (71)上。b)將固定裝置(50)的栓設置在托桿(70.1.....70. 4)的已準備好的固定部位(72. 1、. . . ,72. 8)上,c)將管式的支撐部位(60)設置到栓(56)上,并且將第一蓋板的第一角區(qū)域支撐在支 撐部件(60)上,或者將管式的支撐部件(60)和第一蓋板的第一角區(qū)域連接起來,并且然后 和支撐部件(60) —起安裝在栓上。d)用第二角區(qū)域將第二蓋板夾緊在栓上。
23.按照權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設置了第一角區(qū)域之后,并且在夾緊 第二角區(qū)域之前將密封元件(51)安置在固定裝置上。
全文摘要
用于產(chǎn)生太陽能電流的結構單元包括多個用于形成收集太陽光的面的菱形蓋板。在蓋板(3.2、3.3)中包含有光電元件(106.1、106.2、106.3)。此外,屬于該系統(tǒng)的還有多個按照相對于水平線>0°的規(guī)定角度設置的,且沿下垂線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多個預制的固定部位(55)的托桿(54)。每個固定部位配設固定裝置(50),這個固定裝置將重疊的蓋板(3.2、3.3)的兩個角部在這個固定部位上和托桿(54)連接起來。這些蓋板(3.2、3.3)相對于托桿(54)的縱向方向對角線地和魚鱗式地重疊設置,這樣,這個收集太陽光的面同時也可防止雨水的浸入。這些蓋板(3.2、3.3)分別在第一角區(qū)域中具有第一空隙(15.3),并且在對角線對置的第二角區(qū)域中具有第二空隙(20.2)。這些固定裝置(50)之一分別嚙合到這個空隙中。在這種情況中,這個固定裝置(50)按照相對于托桿(54)的第一間距分別將第一蓋板(3.3)的第一角區(qū)域支承在第一支撐位置中,并且按照距托桿(54)的第二間距將第二蓋板(3.2)的第二角區(qū)域支承在第二支撐位置中,其中,第一蓋板(3.3)的第一角區(qū)域距第二蓋板(3.2)的第二角區(qū)域的間距至少為一個蓋板厚度。
文檔編號H01L31/048GK102084498SQ200980121441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4月8日
發(fā)明者M·珀斯南斯基 申請人:安德烈·珀斯南斯基, 弗蘭克·珀斯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