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電連接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guān)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可焊接至電路板上的電連 接器。背景技術(shù):
相關(guān)現(xiàn)有技術(shù)可參閱于2000年6月20日公告的美國發(fā)明專利6, 077, 120號 所揭示的一種可焊接至電路板的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設(shè)于絕緣本體上 的若干端子以及包覆絕緣本體的外殼,端子包括接觸部、固持在絕緣本體上的 固持部以及可焊接至電路板上的尾部,端子的接觸部、固持部及尾部均沿橫向 排布成一排,相鄰的固持部及尾部之間的間距較小,因此端子會很細(xì),強度較 小,在端子制造或者組裝過程中很容易斷裂,同時會使端子的阻抗較大。
因此,針對上述技術(shù)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改良結(jié)構(gòu)的電連接器, 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加強端子強度的電連接器。
為達(dá)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絕緣本體以及設(shè)于絕緣本體上的第 一端子組,所述絕緣本體設(shè)有第 一插接部, 所述第一端子組包括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延伸入第一插 接部的第一接觸部、自第一接觸部延伸的第一固持部以及第一尾部,所述第二 端子包括延伸入第一插接部的第二接觸部、自第二接觸部延伸的第二固持部以 及第二尾部,其中,所述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交錯排布成一排,所述第一 固持部排布成至少一排,所述第二固持部排布成不同于第一固持部的至少另一 排。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固持部與第二 固持部分別排布成至少一排,使得第一固持部、第二固持部之間的間距大于排 布成一排的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之間的間距,因此,可以加寬第一固持部 與第二固持部的寬度,從而大大加強了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強度,并且可減
4小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阻抗。
以下結(jié)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jìn)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連4妻器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另 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設(shè)于絕緣 本體1上的第一端子組2及第二端子組6、固持在絕緣本體1上的定位塊3以及包 覆在絕緣本體1上的第 一外殼4及第二外殼5 。
請參閱圖2至圖4所示,絕緣本體1堆疊設(shè)置有第 一插接部11以及位于第一 插接部11下方的 一對第二插接部12,絕緣本體1在第 一插接部11的后方設(shè)有上 下兩排設(shè)置的固持槽15,絕緣本體1的后端設(shè)有開槽14、位于開槽14上方并與
16的后端設(shè)有 一 凹槽17 ,絕緣本體1的兩側(cè)設(shè)有定位槽18 。
請參閱圖2至圖5所示,第一端子組2包括延伸入第一插接部11的第一端子 21及第二端子22。第二端子組6延伸入第二插接部12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第一 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插入第一插接部11后構(gòu)成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1394AV傳輸界面,第二端子組6插 入第二插接部12后構(gòu)成USB (Universal Serial Bus)傳輸界面。第一端子21 包括延伸入第一插接部11的第一接觸部211、第一固持部212以及自第一固持部 212后端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一尾部213,第二端子22包括延伸入第一插接部11 的第二接觸部221、第二固持部222以及自第二固持部222后端向下彎折延伸的 第二尾部223。第一接觸部211與第二接觸部221沿水平方向排布成一排,并且 第 一接觸部211與第二接觸部22 l依次交錯排布。第 一 固持部212固持在絕緣本 體1的固持槽15內(nèi)并且自第一接觸部211后端向下彎折后再向后水平延伸從而 排布成一排,第二固持部222固持在絕緣本體1的固持槽15內(nèi)并且自第二接觸部 221后端向上彎折后再向后水平延伸,從而排布成位于第一固持部212上方的另 一排。第 一尾部213自第 一 固持部212后端向下延伸后排布成一排,第二尾部22 3自第二固持部222后端向下延伸后排布成位于第一尾部213后方的另一排。第一 固持部212及第二固持部222上設(shè)有與固持槽15相干涉的倒刺25從而使第一固 持部212與第二固持部222更好地固持在絕緣本體1內(nèi)。第一尾部213及第二尾部 223均收容在絕緣本體1后端的收容槽16內(nèi),第二尾部223上設(shè)有凸塊224與絕緣 本體1上的凹槽17相配合,從而使第二尾部223更好地固持在絕緣本體1上。由 于第一固持部212與第二固持部222分別排成單獨的一排,第一尾部213與第二 尾部223分別排成單獨的一排,使得第一固持部212、第二固持部222、第一尾 部213及第二尾部2 2 3之間的間距大于排成一排的第 一接觸部211與第二接觸部 221之間的間距,因此,可以加寬第一固持部212及第一尾部213、第二固持部 222及第二尾部223的寬度,從而大大加強了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的強度, 并且可減小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的阻抗。另外,第一固持部212及第二固 持部222分別單獨排成一排可減小第一端子組2排成一排時橫向排布的寬度,從 而可減小絕緣本體l的橫向?qū)挾?。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dāng)?shù)谝欢俗?組2的數(shù)量較多時,第一端子21的第一固持部212及第一尾部213、第二端子22 的第二固持部222及第二尾部223也可以進(jìn)一步分別排成多排,同樣可以達(dá)到本 實用新型的創(chuàng)作目的。
定位塊3固持在絕緣本體1上,定位塊3的兩側(cè)設(shè)有與絕緣本體1上的卡持槽 13相配合的卡持塊33,定位塊3上設(shè)有供第一端子組2、及第二端子組6穿過的 定位孔31。
第 一外殼4包覆在絕緣本體1的前端,第二外殼5包覆在絕緣本體1的后端, 第 一外殼4對應(yīng)第 一插接部11及第二插接部12位置分別設(shè)有第 一開口 4l及第二 開口42,第一外殼4在第一開口41處設(shè)有延伸入第一插接部11上方的彈片43以 及一對延伸入第一插接部11下方的彈片43,第一外殼4的兩側(cè)設(shè)有卡塊48,第 二外殼5的兩側(cè)設(shè)有卡孔58,卡塊48穿過卡孔58并卡持在絕緣本體1兩側(cè)的定位 槽18上從而將第一外殼4及第二外殼5更好地固持在絕緣本體1上。
權(quán)利要求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以及設(shè)于絕緣本體上的第一端子組,所述絕緣本體設(shè)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組包括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延伸入第一插接部的第一接觸部、自第一接觸部延伸的第一固持部以及第一尾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延伸入第一插接部的第二接觸部、自第二接觸部延伸的第二固持部以及第二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交錯排布成一排,所述第一固持部排布成至少一排,所述第二固持部排布成不同于第一固持部的至少另一排。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自第一接 觸部后端向下彎折后再向后水平延伸。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持部自第二接 觸部后端向上彎折后再向后水平延伸。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上設(shè)有固持 第一固持部及第二固持部的固持槽,所述第一固持部較第一接觸部寬,第二固 持部較第二接觸部寬,且第一固持部及第二固持部上均設(shè)有與固持槽相干涉的倒刺。
5.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部較第一接觸 部寬且排布成至少一排,所述第二尾部較第二接觸部寬且排布成不同于第一尾 部的至少另一排。
6.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部自第一固持 部的后端向下彎折延伸,所述第二尾部自第二固持部的后端向下彎折延伸。
7. 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后端設(shè)有可 固持第 一尾部及第二尾部的收容槽。
8.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電連接器還包括固持在絕 緣本體上的定位塊,所述定位塊上設(shè)有供第 一尾部及第二尾部穿過的定位孔。
9.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還設(shè)有位于 第 一插接部下方的第二插接部,電連接器還包括延伸入第二插接部的第二端子 組,所述第一端子組插入第一插接部后構(gòu)成IEEE 1394AV傳輸界面,所述第二 端子組插入第二插接部后構(gòu)成USB傳輸界面。
10.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電連接器還包括包覆絕緣本體的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第一外殼對應(yīng)第一插接部位置設(shè)有第一開口,所 述第 一外殼在第 一開口處設(shè)有延伸入第 一插接部上方的彈片以及一對延伸入 第一插接部下方的彈片。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以及第一端子組,絕緣本體設(shè)有第一插接部,第一端子組包括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接觸部、自第一接觸部延伸的第一固持部以及第一尾部,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觸部、自第二接觸部延伸的第二固持部以及第二尾部,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交錯排布成一排,第一固持部排布成至少一排,第二固持部排布成不同于第一固持部的至少另一排。
文檔編號H01R12/71GK201252189SQ20082004093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6月26日
發(fā)明者束方華, 王繼超, 鄭啟升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