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頻繼電器及其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高頻繼電器,尤其是涉及安裝于設有高頻電路的印刷線路板 上的高頻繼電器及其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以往,設置于印刷線路板上的高頻電路為了確保規(guī)定的高頻特性,例如, 在印刷線路板的表面設置信號線,且安裝高頻繼電器,另一方面,為了實現(xiàn) 微波帶狀線路結構而在所述印刷線路板的背面相對于所述信號線形成有接地 圖案。另外,在所述印刷線路板上還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高頻繼電器的驅(qū)動 用電源線。由專利文獻1可知,在這種印刷線路板中,為了不使高頻特性降 低而傳輸高頻信號,需要如下設置,即,通過在表背面使信號線彼此交叉, 或信號線與電源線交叉,以使所述接地圖案不被信號線或電源線截斷。
非專利文獻l: 「b力、0々卞V、高周波技術入門」鈴木茂夫著日刊工業(yè) 新聞発行("易懂高頻技術入門,,鈴木茂夫著日刊工業(yè)新聞發(fā)行)
但是,若要在同一印刷線路板上安裝且連接高頻繼電器、特別是多個高 頻繼電器,具有難以不截斷所述接地圖案而設置配線圖案、難以確保所希望 的高頻特性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問題,其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即使安裝于印刷線路板上也 能夠確保規(guī)定的高頻特性的高頻繼電器及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的構成為,基座的平面區(qū)域被 信號線劃分成三個區(qū)域,在所述三個區(qū)域中的至少兩個區(qū)域的外周緣部分別 配置有至少兩個驅(qū)動用端子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通過根據(jù)需要而適當選擇驅(qū)動用端子部,能 夠任意地選擇信號線及電源線的引出位置,因此,信號線彼此不交叉或信號 線與電源線不交叉,可得到高頻特性高的高頻繼電器。作為本發(fā)明的其它高頻繼電器,所述基座可以是平面三角形。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可得到空間使用率高的高頻繼電器。
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也可以構成為在平面三角形基座的各角部以 可交替連接的方式分別配置有信號用共用端子部、信號用第一端子部以及信 號用第二端子部,并且,在所述平面三角形基座各邊的外周緣部分別配置一
對驅(qū)動用端子部,使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相互導通且與電; 茲鐵部的一端
部連接,另一方面,使余下的另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相互導通且與所述 電》茲鐵部的另 一端部連4妄。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在上述效果的基礎上,由于在各角部配置有信號用端 子部,故而容易判斷信號用端子部的位置,連接操作容易且能夠迅速地進行。 另外,由于在各邊的外周緣部各配置有一對驅(qū)動用端子部,因此,連接的自 由度高、設計容易、連接作業(yè)性提高。
另外,作為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也可以構成為將上述的 高頻繼電器配置成錐狀,將在位于上方的高頻繼電器的底邊角部配置的信號 用第一、第二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側的一對高頻繼電器的信號用共用端子 部連接,并且,將配置于所述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之間的一對驅(qū)動用端 子部中 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側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的 一側 的驅(qū)動用端子部連接,將余下的另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 側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的余下的另 一側的驅(qū)動用端子部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被高頻繼電器包圍的空間內(nèi)能夠進行驅(qū)動用端子部彼此 的連接,故而空間使用率高。另外,由于從高頻繼電器的各邊的驅(qū)動用端子 部引出電源線,故而所述電源線不與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號線交叉,能夠 防止高頻特性的降低。
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的所述基座也可以是平面矩形。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得到空間使用率高的高頻繼電器。
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也可以構成為將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一對信號 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可交替地連接,所述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配置 在平面矩形基座的相對向的兩側緣部15、 16中的一緣部15,所述一對信號用 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配置在余下的另一緣部16,并且,使一對驅(qū)動用第 一、第二端子部21、 22中的所述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與一對驅(qū)動用第三、 第四端子部25、 26中的所述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26相互導通且與電^F茲鐵部70的一端部連接,所述一對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配置在所述緣部15 的被所述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分隔開的緣部的任一方,所述一對驅(qū)動用第三、 第四端子部25、 26配置在所述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之間,另一 方面,使所述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與所述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相互導通且 與電磁鐵部70的另 一端部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上述效果的基礎上,信號線彼此不交叉或信號線與電源 線不交叉,可得到高頻特性良好的高頻繼電器。
作為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也可以構成為以使配置有信號 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的纟彖部16、 16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上述的一對 高頻繼電器IO、 17,將高頻繼電器IO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分 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第一端子部24、 23連接,并且將 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 17的驅(qū)動用第四、第三端子部26、 25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源線和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 號線能夠以在印刷線路板上以不交叉的方式連接,因此可得到高頻特性良好 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也可以構成為以4吏配置有 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上述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10、 17,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第一端子部24、 23連接,并 且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 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力線和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 號線不交叉而連接,因此可得到高頻特性良好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可以構成為以使高頻繼電 器10的配置有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的緣部15與高頻繼電器17的配置有第 一、第二信號用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平行的方式配置上述的一對高頻繼 電器IO、 17,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 17的信號用第一共用端子部23連接,并且,將高頻繼電器IO的驅(qū)動用第一、 第二端子部21、 22和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端子部21、 22與配置于同一側 的外部電源連接,另一方面,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24和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與配置于所述外部電源相反側的 外部裝置連4妻。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源線和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 號線能夠以不交叉的方式連接,因此可得到高頻特性良好的高頻繼電器的連 接結構。
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也可以構成為將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一對信號 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可交替地連接,所述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配置 在平面矩形基座的對向的兩側緣部15、 16中的一緣部15,所述一對信號用第 一、第二端子部23、 24配置在余下的另一緣部16,并且,使驅(qū)動用第一、第 二端子部21、 22中的所述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與一對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 子部25、 26中的所述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26相互導通且與電^茲4失部70的一端 部連接,所述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分別配置在所述緣部15的所 述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的兩側,所述一對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 配置在所述信號用第一、二端子部23、 24之間,另一方面,使所述驅(qū)動用第 二端子部22與所述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相互導通且與電磁鐵部70的另 一端 部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得到空間使用率高、信號線彼此不交叉或信號線與電源 線不交叉、高頻特性良好的高頻繼電器。
作為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也可以構成為以使配置有信號 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上述的一對 高頻繼電器IO、 17,將高頻繼電器IO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分 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第一端子部24、 23連4妄,并且, 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 四端子部26連接,另一方面,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和高 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與同一外部電源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源線和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 號線在印刷線路板上能夠以不交叉的方式連接,因此可得到高頻特性良好的 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也可以構成為以使配置有 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上述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10、 17,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24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第一端子部24、 23連接,并 且,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分別與對向的高頻 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四、第三端子部26、 25連接,另一方面,將高頻繼電 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 22與同一外部電源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源線和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 號線在印刷線路板上能夠以不交叉的方式連接,因此可得到高頻特性良好的 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也可以構成為以使配置有 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上述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IO、 17,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第一端子部24、 23連接,并 且,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以交叉的方式分別 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連接,另一方面, 將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 22與同一外部電源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源線與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 號線能夠以不交叉的方式連接,因此,可得到高頻特性良好的高頻繼電器的 連接結構。
作為本發(fā)明其他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也可以構成為以使配置有第 一、第二信號用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正交的方式配置上述的一對高 頻繼電器IO、 17,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及驅(qū)動用第四端 子部26分別與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Z3及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 連接,并且,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及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 動用第四端子部26與同一外部電源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源線與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 號線能夠以不交叉的方式連接,因此,可得到高頻特性良好的高頻繼電器的 連4妄結構。
作為本發(fā)明另一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也可以構成為以使配置有 第一、第二信號用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成為環(huán)狀的方式配置上述的四個 高頻繼電器IO、 17、 18、 19,將配置于所述緣部16兩端部的鄰接的信號用第 一、第二端子部相互連接,并且,將鄰接的三個高頻繼電器10、 17、 18的相 鄰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相互連接,另一方面,將高頻繼電器IO的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及高頻繼電器19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與同一外部 電源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源線和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 號線不交叉,因此,可得到高頻特性良好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的所述基座也可以是平面六邊形的結構。 才艮據(jù)本發(fā)明,可得到空間使用率高的高頻繼電器。
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也可以構成為在平面正六邊形基座的三個角 部以可交替地連接的方式分別均等地配置信號用共用端子部、信號用第一端 子部及信號用第二端子部,并且,在所述平面正六邊形的各邊的外周緣部分 別設置一對驅(qū)動用端子部,使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相互導通且與電磁鐵 部的一端部連接,另一方面,使余下的另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相互導通 且與所述電磁鐵部的另一端部連接。
作為本實施方式,可得到空間使用率高、信號線彼此不交叉或信號線與 電源線不交叉、高頻特性良好的高頻繼電器。
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也可以如下,即,在上述的一高頻繼電 器的各邊接合另一高頻繼電器的各邊而配置成龜曱紋形狀,將鄰接的驅(qū)動用 端子部連接,并且將鄰接的一所述高頻繼電器的信號用端子部與另一高頻繼 電器的信號用端子部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上述效果的基礎上,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源線和連接 信號用端子部的信號線能夠以不交叉的方式連接,因此,可得到高頻特性良 好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作為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所述基座也可以是平面圓形。
根據(jù)本發(fā)明,高頻繼電器的配置容易,可得到連接作業(yè)的自由度高的高 頻繼電器。
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也可以構成為平面圓形基座的平面區(qū)域;陂信 號線劃分成三個區(qū)域,在各區(qū)域的外周緣部的邊界以可交替地連接的方式分 別配置有信號用共用端子部、信號用第一端子部以及信號用第二端子部,并 且,在所述區(qū)域的外周緣部分別配置一對驅(qū)動用端子部,使一側的所述驅(qū)動 用端子部相互導通且與電磁鐵部的一端部連接,另一方面,使余下的另一側 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相互導通且與所述電磁鐵部的另一端部連接。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在上述效果的基礎上,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源線和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號線能夠以不交叉的方式連接,因此,可得到高頻特 性良好的高頻繼電器。
作為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也可以構成為將上述的一高頻
繼電器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側的一對高頻繼電器的信 號用共用端子部連接,并且,將位于所述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之間的一 對驅(qū)動用端子部中的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側的一對高頻 繼電器的 一側的驅(qū)動用端子部連接,將余下的另 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分 別與位于下方側的 一 對高頻繼電器的另 一 側的驅(qū)動用端子部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連接驅(qū)動用端子部的電力線和連接信號用端子部的信號線 在印刷線路板上能夠以不交叉的方式連接,因此,具有可得到高頻特性良好 的高頻繼電器的效果。
圖1 (A)、 (B)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平面圖及 斷面圖2是圖1所示的高頻繼電器的分解立體圖3 (A)、 (B)是應用了圖1所示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接結 構的平面圖4 (A)、 (B)是應用了第二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 接結構的平面圖5 (A)、 (B)是應用了第三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 接結構的平面圖6 (A)、 (B)是應用了第四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 接結構的平面圖7 (A)、 (B)是應用了第五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 接結構的平面圖8 (A)、 (B)是應用了第六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 接結構的平面圖9 (A)、 (B)是應用了第七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 接結構的平面圖IO(A)、 (B)是應用了第八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接結構的平面圖ll(A)、 (B)是第九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接結構 的平面圖12(A)、 (B)是第十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接結構 的平面圖13(A)、 (B)是第十一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的電路圖及表示連接結 構的平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 17、 18、 19:高頻繼電器
12:共用固定觸點
13、 14:固定觸點
15、 16:緣部
20:信號用共用端子部
21、 22: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
23、 24: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
25、 26: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
29:虛擬用端子部
101-112:高頻繼電器
120- 125:緣部
130-141:驅(qū)動用端子部
150:信號用共用端子部
151、 152: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根據(jù)圖1~圖13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如圖l及圖2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為適用于自保持型高頻繼電器IO的情 況。所述自保持型高頻繼電器10由基座11、支承配線基板20、 一對可動接 觸片50、 55、可動鐵片60、電;茲鐵部70、殼體罩80構成。
所述基座11為淺底箱形,在其底面上沿同一直線配置有信號用共用固定 觸點12和一對信號用固定觸點13、 14。另外,所述信號用共用固定觸點12 與設于所述基座11的緣部15中央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電連接。另外,在所述緣部15的所述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 —側設有一對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 子部21、 22。另一方面,在與所述緣部15相對向的緣部16的兩端設有分別 與所述信號用固定觸點13、 14電連接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另 外,在配置于所述緣部16的所述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之間設有 一對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
支承配線基板30是具有可覆蓋所述基座11的開口緣部的平面形狀的板 狀絕緣體,在其上表面中央設有一對支承突部31、 32,并且在通過所述支承 突部31、 32之間的中心線上設有一對操作孔33、 34。在所述支承突部31、 32的對向面上分別形成有支承槽31a(未圖示)、32a。另外,所述支承配線 基板30具有相對向的兩側緣部35、 36。而且,在一側的所述緣部35的與i殳 于所述基座11的所述端子部20、 21、 22對應的位置上,設有信號用中繼共 用端子部40及驅(qū)動用第一、第二中繼端子部41、 42。從所述驅(qū)動用中繼端子 部41、 42延伸有能夠分別與后述的電磁鐵部70的中繼端子76、 77電連接的 連接焊盤41a、 42a。另一方面,在所述支承配線基板30的另 一側的所述緣部 36的兩端分別設有信號用第一、第二中繼端子部43、 44,并且,在所述信號 用中繼端子部43、 44之間設有一對驅(qū)動用第三、第四中繼端子部45、 4&而 且,從所述驅(qū)動用第三、第四中繼端子部45、 46延伸有能夠分別與后述的電 磁鐵部70的中繼端子76、 77電連接的連接焊盤45a、 46a。
可動接觸片50、 55是在由長條狀導電材料構成的接觸片51、 56的中央 分別注塑成型(outsert molding )操作部52、 57而成的。而且,所述可動接觸 片50、55的搡作部52、57從下方側嵌合在所述支承配線基板30的操作孔33、 34上并突出,經(jīng)由未圖示的螺旋彈簧被向上方靠壓。
可動鐵片60由帶狀磁性材料構成,在其兩側面的中央在同一軸心上分別 突出設置有支承軸61、 62,在其上表面中央一體形成長條狀永久磁鐵63。而 且,在突出設置于所述支承配線基板30的支承突部31、 32的支承槽31a(未 圖示)、32a分別嵌合有所述支承軸61、 62,由此能夠可轉(zhuǎn)動地被支承。
電磁鐵部70對大致C形鐵芯71的兩端部沖壓加工而形成磁極部71a、 71b,并且分別安裝有凸緣部72、 73。另外,在所述鐵芯71的中央部隔著絕 緣帶74而巻繞有線圏75。在組裝于所述凸緣部72、 73的門形中繼端子76、 77的中繼用突起76a、 77a上纏繞并焊接有所述線圈75的引出線。而且,將 所述中繼端子76兩端的端子部76b、 76b及所述中繼端子77兩端的端子部77b、 77b分別定位在所述支承配線基板30的連接用焊盤42a、 45a及41a、 46a上并進行焊接。
如圖1 (A)所示,所述殼體罩80具有可將所述支承配線基板30的周邊 緣部露出而覆蓋所述支承配線基板30的箱形,固定在所述支承配線基板30 上,從外部遮蔽電磁鐵部70等。
在組裝由上述構成零件構成的所述高頻繼電器10的情況下,在所述基座 上經(jīng)由未圖示的螺旋彈簧使可動接觸片50、 55的突部52、 57分別與支承配 線基板30的操作孔33、 34嵌合并突出。而且,在所述基座11上固定支承配 線基板30。接著,在支承突部31、 32的支承槽31a(未圖示)、32a嵌合并可 轉(zhuǎn)動地支承可動鐵片60的支承軸61、 62。另外,將電磁鐵部70在所述支承 配線基板30上定位并焊接固定。而且,通過將殼體罩80在所述支承配線基 板30上定位并固定,完成組裝作業(yè)。
對由上述的構成零件構成的高頻繼電器10的動作進行說明。
如圖1 (B)所示,在無勵磁的情況下,可動鐵片60的一端60a被鐵芯 71的磁極部71a吸附,而另一端60b抵抗未圖示的螺旋彈簧的彈力而將可動 接觸片55的操作部57壓下。因此,可動接觸片55的接觸片56的兩端部分 別與信號用共用固定觸點12及信號用固定觸點14接觸。另一方面,可動接 觸片55的接觸片51的兩端部分別從信號用共用固定觸點12及信號用固定觸 點13離開。
而且,若為使所述鐵芯71的磁極部71b吸引可動鐵片60的另一端60b 而對所述線圈75施加電壓進行勵》茲,則可動4失片60以支承軸61、 62為中心 轉(zhuǎn)動。而且,可動鐵片60的一端部60a從鐵芯71的磁極部71a離開后,可 動鐵片60的另 一端60b被《失芯71的,茲極部71b吸附。因此,可動接觸片55 因螺旋彈簧的彈力被推起而上升,接觸片56的兩端部分別從信號用共用固定 觸點12及信號用固定觸點14離開,使電路斷開。另一方面,可動接觸片50 被壓下,接觸片51的兩端部分別與信號用共用固定觸點12及信號用固定觸 點13接觸,使電路接通。而且,即使停止對所述線圈75施加電壓,通過永 久磁鐵63的磁力也能夠保持其狀態(tài)。
接著,當對所述線圈75施加與上述相反方向的電壓時,鐵芯71的磁極 部71a吸引可動鐵片60的另一端60a,可動鐵片60以支承軸61、 62為中心 向反方向轉(zhuǎn)動。而且,可動鐵片60的一端部60b從鐵芯71的磁極部71b離開后,可動鐵片60的另一端60a被吸附于鐵芯71的磁極部71a。因此,可動 接觸片50由未圖示的螺旋彈簧的彈力被推起而上升,接觸片51的兩端部分 別從信號用共用固定觸點12及信號用固定觸點13離開。另一方面,可動接 觸片55被壓下,接觸片56的兩端部分別與信號用共用固定觸點12及信號用 固定觸點14接觸。而且,即使停止所述電壓的施加,也能夠保持其狀態(tài)。
下面,作為組裝了具有與上述的高頻繼電器同一結構的兩個高頻繼電器 10、 17的連接結構,例如大致圖示的圖3所示,具有以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 兩個所述高頻繼電器IO、 17的緣部16、 16并將其連接的情況。另外,為了 便于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連接結構基于在高頻繼電器10、 17的外周緣部適當 設有能夠轉(zhuǎn)用作信號用端子部及驅(qū)動用端子部的虛擬用端子部29的高頻繼電 器進行說明。
即,高頻繼電器10使其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經(jīng)由衰減器91與對向的高 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連接。另外,高頻繼電器10使其信號用 第二端子部24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連接。另外, 使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 器17的驅(qū)動用第四、第三端子部26、 25連接。而且,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 用共用端子部20與未圖示的信號輸入裝置連接。另一方面,高頻繼電器17 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檢測器92連接。另外,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 一、第二端子部21、 22與外部電源連接。另外,在所述高頻繼電器10、 17 的外周緣部適當設有已述的能夠轉(zhuǎn)用作信號用端子部及驅(qū)動用端子部的虛擬 用端子部29。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如圖3 (B)所示,高頻繼電器10、 17之間的信號線 和電源線不交叉。另外,高頻繼電器17的一對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配置在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的一側,安裝的印刷線路板(未圖示)上的信 號線和電源線不交叉,因此,可得到能夠確保規(guī)定的高頻特性的高頻繼電器 的連4妄結構。
如圖4所示,第二實施方式是將緣部16、 16以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的一 對高頻繼電器10、 17分別與兩臺第一、第二信號發(fā)送機93、 94連接,適用 于廣播系統(tǒng)基礎結構等復接系統(tǒng)切換用應用的情況。
即,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 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連接且與地線95連接。另外,使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連接且與天 線96連接。另外,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第一信號發(fā)送 機93連接,并且,將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第二信號發(fā)送 機94連接。而且,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分別 與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連接。另外,高頻繼電 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分別與外部電源連接。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高頻繼電器IO、 17之間的信號線和電源線不交叉。另 外,高頻繼電器17的一對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配置在信號用共 用端子部20的一側,能夠以電源線和信號線不交叉的方式進行印刷配線,因 此,可得到具有優(yōu)異的高頻特性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如圖5所示,第三實施方式是一對高頻繼電器10、 17的緣部16、 16以 部分對向的方式平行配置,由此適用于SP3T等樹狀(tournament)連接的情 況。
即,將一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與未圖示的 信號輸出裝置連接,并且將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 第一端子部23連接。另外,高頻繼電器IO的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與外部電源連接。另外,將另一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 外部輸入裝置連接,并且將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與外部輸出裝置連接。而且, 將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與外部電源連接。
才艮據(jù)本實施方式,所有的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集中在一側, 因此,能夠以電源線和信號線不交叉的方式進行印刷配線,從而可得到具有 優(yōu)異的高頻特性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如圖6所示,第四實施方式是適用于在計測儀器中使用的濾波 衰減器 的切換的情況。另外,本實施方式的高頻繼電器10、 17除了在信號用共用端 子部20的兩側分別配置有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這一點之外,與 所述高頻繼電器相同。
即,兩個高頻繼電器10、 17是其》彖部16、 16以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的 情況。而且,經(jīng)由衰減器91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與對向 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連接。另外,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 號用第二端子部24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連接。另 外,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26連接。而且,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未圖 示的信號輸入裝置連接,另一方面,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 與檢測器92連接。另外,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及高頻繼電 器17的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分別與外部電源連接。
才艮據(jù)本實施方式,如圖6 (B)所示,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 部21及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向同一方向側引出且與外部電 源連接。因此,安裝的印刷線路板(未圖示)的信號線和電源線不交叉,可 得到能夠確保所希望的高頻特性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如圖7所示,第五實施方式和第四實施方式大致同樣,是使兩個高頻繼 電器10、 17以對向的方式配置的情況。
即,經(jīng)由衰減器91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與對向的高 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連接。另外,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 第二端子部24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連接。另外, 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 器17的驅(qū)動用第四、第三端子部26、 25連接。而且,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 用共用端子部20與未圖示的信號輸入裝置連接,另一方面,高頻繼電器17 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檢測器92連接。另外,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 一、第二端子部21、 22分別與外部電源連接。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如圖7 (B)所示,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一、第 二端子部21、 22從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的兩側向相反方向引出。因此,安 裝的印刷線路板(未圖示)的信號線和電源線不交叉,可得到具有所希望的 高頻特性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如圖8所示,第六實施方式是將以對向的方式配置的一對高頻繼電器10、 17分別與兩臺第一、第二信號發(fā)送機93、 94連接,適用于廣播系統(tǒng)基礎結構 等復接系統(tǒng)切換用應用的情況。
即,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 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連接且與地線95連接。另外,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 用第二端子部24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連接且與天 線96連接。另外,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第一信號發(fā)送 機93連接,并且,將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第二信號發(fā)送 機94連接。而且,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分別與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連接。另外,高頻繼電 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分別與外部電源連接。
才艮據(jù)本實施方式,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從 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的兩側向相反方向引出,因此,在安裝的印刷線路板上 能夠以電源線和信號線不交叉的方式進行配線,可得到具有優(yōu)異的高頻特性 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如圖9所示,第七實施方式是連接兩個高頻繼電器10、 17,并與未圖示 的外部輸入裝置及外部輸出裝置連接的情況。
即,將兩個高頻繼電器10、 17以其緣部16、 16相互成為直角的方式配 置。而且,將一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及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 26分別與另 一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及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 連接。另外,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及信號用第一端子部 23與外部輸入裝置連接,另一方面,將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端子部 24與外部輸入裝置連接。另外,將一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 及另一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26分別與外部電源連接。而且, 將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外部輸出裝置連接。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使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及高頻繼電 器17的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26相鄰并將其引出。因此,在印刷線鴻4l上信號 線和電源線不交叉,從而可得到具有優(yōu)異的高頻特性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 構。
如圖IO所示,第八實施方式是將相鄰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5、 26 相互連接并將四個高頻繼電器10、 17、 18、 19配置為口形的情況。
即,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26經(jīng)由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 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及高頻繼電器18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與高頻繼電器19的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串聯(lián)連接。另外,將高頻繼電器 10的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及高頻繼電器19的驅(qū)動用第 一端子部21分別與外 部電源連接。另外,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第一信號發(fā) 送才幾93連4秦,將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天線96連接,將 高頻繼電器18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第一信號發(fā)送機94及使高頻繼電器 19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地線95連接。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及高頻繼電器l9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向同一方側引出。因此,在印刷線路板上信號線和
電源線不交叉,從而可得到具有優(yōu)異的高頻特性的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 如圖ll所示,第九實施方式是將由平面正三角形的基座構成的同一構造
的高頻繼電器101、 102、 103配置為錐狀的情況。
所述高頻繼電器IOI在外周緣部120配置有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131,在 外周緣部121配置有驅(qū)動用端子部132、 133,在外周緣部122配置有驅(qū)動用 端子部134、 135。而且,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133、 134相互導通,并且 與電f茲鐵部170的一端部連接。另外,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131、 132、 135相 互導通,并且與電^f茲鐵部170的另一端部連接。另外,在所述高頻繼電器IOI 的三個頂部分別配置有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信號用端子部151、 152。
配置為錐狀的所述高頻繼電器101、 102、 103將高頻繼電器101的驅(qū)動 用端子部135與高頻繼電器102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2及高頻繼電器103的驅(qū) 動用端子部131連接,并且,高頻繼電器101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4與高頻繼 電器102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3及高頻繼電器103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0連接。 另外,高頻繼電器101的信號用端子部151、 152分別與高頻繼電器102的信 號用共用端子部150及高頻繼電器103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連接。
而且,在未對高頻繼電器101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131施加電壓時,從 高頻繼電器101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輸入的信號(用圖11 (B)中帶箭 頭的實線表示)從信號用端子部152經(jīng)由高頻繼電器103的信號用共用端子 部150從信號用端子部152輸出。
接著,對高頻繼電器101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131施加電壓以對所述電 磁鐵部170勵磁,驅(qū)動可動接觸片而切換觸點時,其它高頻繼電器102、 103 的電磁鐵部170、 170同時^皮勵磁,驅(qū)動可動接觸片且固定觸點同時切換,即 使停止電壓的施加也能夠保持其狀態(tài)。因此,從高頻繼電器101的信號用共 用端子部150輸入的信號(用圖11 (B)中帶箭頭的實線表示)從信號用端 子部151經(jīng)由高頻繼電器103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從信號用端子部151 輸出。
另夕卜,從高頻繼電器101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2、 133對電磁鐵部170施加 與上述反方向的電壓時,高頻繼電器IOI、 102、 103的可動接觸片同時反轉(zhuǎn), 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高頻繼電器101、 102、 103的驅(qū)動用連接線與信號用連接線不交叉,因此,能夠構成具有優(yōu)異的高頻特性的電路。
第10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是將由平面正六邊形的基座構成的同樣結
構的高頻繼電器104 ~ 109配置為蜂窩狀的情況。
例如,高頻繼電器104在外周緣部120配置有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131, 在外周緣部121配置有驅(qū)動用端子部132、 133,在外周緣部122配置有驅(qū)動 用端子部134、 135,在外周緣部123配置有驅(qū)動用端子部136、 137,在外周 緣部124配置有驅(qū)動用端子部138、 139,在外周緣部125配置有驅(qū)動用端子 部140、 141。另外,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132、 135、 137、 139、 140相互 導通,并且與電石IH失部170的一端部連接。另外,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131、 133、 134、 136、 138、 141相互導通,并且與電磁鐵部170的另 一端部連接。而且, 在所述高頻繼電器104的六個角部內(nèi),在三個角部分別均等地配置有信號用 共用端子部150、信號用端子部151、 152。
在高頻繼電器104的外周緣部123、 124分別接合高頻繼電器105、 106 并電連接,接著,按順序接合高頻繼電器107、 108、 109并電連接,由此能 夠配置成蜂窩狀。
而且,例如,在未對高頻繼電器104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2、 133施加電壓 時,從高頻繼電器104、 105、 107的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輸入的信號, 從高頻繼電器104、 105、 107的各信號用端子部152通過高頻繼電器106、 108、 109的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從各信號用端子部152輸出。
接著,對高頻繼電器104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2、 133施加電壓時,所有的 電磁鐵部170同時被勵磁,驅(qū)動可動接觸片且同時切換觸點,即使停止電壓 的施加也保持其狀態(tài)。因此,從高頻繼電器104、 105、 107的各信號用共用 端子部150輸入的信號從高頻繼電器104、 105、 107的各信號用端子部151 輸出。尤其是,向高頻繼電器106、 108的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輸入的信 號從各信號用端子部151輸出。
而且,從高頻繼電器104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4、 135對電磁鐵部170施加 與上述相反方向的電壓時,所有的電石茲鐵部170向反方向被勵^茲,可動接觸 片復位,切換觸點,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
如圖13所示,第十一實施方式是將由平面圓形的基座構成的同一結構的 高頻繼電器IIO、 111、 112以均等間隔配置的情況。
所述高頻繼電器110在將圓形的基座劃分成三個區(qū)域的外周緣部120、121、 122中、在外周緣部120配置有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131,在外周緣部121 配置有驅(qū)動用端子部132、 133,在外周緣部122配置有驅(qū)動用端子部134、 135。另外,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133、 134相互導通并且與電;茲鐵部170的一 端部連接。另一方面,驅(qū)動用端子部131、 132、 135相互通電,并且與電》茲 鐵部170的另一端部連接。另外,在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131、 133、 135的順 時針方向附近的外周緣部分別配置有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信號用端子部 152、 151。
以相互均等的間隔配置所述高頻繼電器110、 111、 112,并且將高頻繼電 器110的信號用端子部151、 152分別與高頻繼電器111、 112的信號用共用 端子部150、 150連接。另外,將高頻繼電器IIO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5分別與 高頻繼電器111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2及高頻繼電器112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連接。另外,將高頻繼電器110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4分別與高頻繼電器111 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3及高頻繼電器112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1連接。
而且,例如,在未對高頻繼電器110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131施加電壓 時,從高頻繼電器110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輸入的信號,從高頻繼電器 IIO的信號用端子部152通過高頻繼電器112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從信 號用端子部152輸出。
接著,對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130、 131施加電壓而將電磁鐵部170勵磁時, 所有的電磁鐵部170同時被勵磁,驅(qū)動可動接觸片且同時切換觸點,即使停 止電壓的施加也保持其狀態(tài)。因此,從高頻繼電器110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 150輸入的信號,通過高頻繼電器IIO的信號用端子部151,通過高頻繼電器 111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150,從信號用端子部151輸出。
而且,從所述高頻繼電器110的驅(qū)動用端子部132、 133對電磁鐵部170 施加與上述相反方向的電壓時,所有的電磁鐵部170向反方向被勵磁,可動 接觸片復位而切換觸點,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組裝電磁鐵類型的驅(qū)動機構的情況進行了說明, 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組裝基于壓電元件類型、靜電電容類型、發(fā)熱類型的驅(qū) 動機構。
另外,所述高頻繼電器不限于自保持型,顯然也可以是自動復位型。 另外, 一高頻繼電器的驅(qū)動用端子部不僅以可動接觸片向同 一向驅(qū)動的 方式與另 一 高頻繼電器的驅(qū)動用端子部連接,顯然也可以以可動接觸片向不同的方向驅(qū)動的方式連接。
而且,顯然也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組裝平面三角形、矩形、六邊形、圓形 的高頻繼電器。
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的高頻繼電器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也可適用于其它結構的高頻 繼電器及連接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頻繼電器,其特征在于,基座的平面區(qū)域被信號線劃分成三個區(qū)域,在所述三個區(qū)域中的至少兩個區(qū)域的外周緣部分別配置有至少兩個驅(qū)動用端子部。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是平面三角形。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頻繼電器,其特征在于,在平面三角形基座 的各角部以可交替連接的方式分別配置有信號用共用端子部、信號用第一端 子部以及信號用第二端子部,并且,在所述平面三角形基座各邊的外周緣部 分別配置一對驅(qū)動用端子部,使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相互導通且與電-茲 鐵部的一端部連接,另一方面,使余下的另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相互導 通且與所述電磁鐵部的另 一端部連接。
4、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將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 頻繼電器配置成錐狀,將在位于上方的高頻繼電器的底邊角部配置的信號用 第一、第二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側的一對高頻繼電器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 連接,并且,將配置于所述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之間的一對驅(qū)動用端子 部中 一 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側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的 一側 的驅(qū)動用端子部連接,將余下的另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 側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的余下的另 一側的驅(qū)動用端子部連接。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是平面矩形。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頻繼電器,其特征在于,將信號用共用端子 部20與一對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可交替地連接,所述信號用共 用端子部20配置在平面矩形基座的相對向的兩側緣部15、 16中的一緣部15, 所述一對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配置在余下的另一緣部16,并且,使一對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中的所述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 與一對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中的所述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26相互 導通且與電》茲鐵部70的一端部連接,所述一對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配置在所述緣部15的被所述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分隔開的緣部的任一 方,所述一對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配置在所述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之間,另一方面,使所述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與所述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相 互導通且與電磁鐵部70的另 一端部連接。
7、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以使配置有信號用第一、 第二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 對高頻繼電器IO、 17,將高頻繼電器IO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 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第一端子部24、 23連接,并且 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 器17的驅(qū)動用第四、第三端子部26、 25連接。
8、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以使配置有信號用第一、 第二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 對高頻繼電器IO、 17,將高頻繼電器IO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 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第一端子部24、 23連接,并且 將高頻繼電器IO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分別與對向的高頻繼電 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連接。
9、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以使高頻繼電器10的配 置有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的緣部15與高頻繼電器17的配置有第一、第二 信號用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平行的方式,配置權利要求6所迷的一對高 頻繼電器10、 17,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信 號用第一共用端子部23連接,并且,將高頻繼電器IO的驅(qū)動用第一、第二 端子部21、 22和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端子部21、 22與配置于同一側的 外部電源連接,另一方面,將高頻繼電器IO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和高頻 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與配置于所述外部電源相反側的外部裝置 連接。
10、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頻繼電器,其特征在于,將信號用共用端子 部20與一對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可交替地連接,所述信號用共 用端子部20配置在平面矩形基座的對向的兩側緣部15、 16中的一緣部15, 所述一對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配置在余下的另一緣部16,并且,使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中的所述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與一對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中的所述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26相互導通 且與電》茲鐵部70的一端部連接,所述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 22分別 配置在所述緣部15的所述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的兩側,所述一對驅(qū)動用第 三、第四端子部25、 26配置在所述信號用第一、二端子部23、 24之間,另一方面,使所述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與所述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相 互導通且與電^茲鐵部70的另 一端部連接。
11、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以使配置有信號用第一、 第二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權利要求10所述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IO、 17,將高頻繼電器IO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分別與對向的高頻 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第一端子部24、 23連接,并且,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 動用第四端子部26連接,另一方面,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和高頻繼電器17 的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與同一外部電源連接。
12、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以使配置有信號用第一、 第二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權利要求10所述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10、 17,將高頻繼電器IO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分別與對向的高頻 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第一端子部24、 23連接,并且,將高頻繼電器IO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分別與對向的高頻 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四、第三端子部26、 25連接,另一方面,將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 22與同一外部電 源連接。
13、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以-使配置有信號用第一、 第二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相互對向的方式配置權利要求10所述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10、 17,將高頻繼電器IO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 24分別與對向的高頻 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二、第一端子部24、 23連接,并且,將高頻繼電器10的i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以交叉的方式分別 與對向的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 26連接,另一方面,將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 22與同一外部電 源連接。
14、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以使配置有第一、第二 信號用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 16正交的方式配置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 對高頻繼電器10、 17,將高頻繼電器10的信號用第二端子部24及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26分別 與高頻繼電器17的信號用第一端子部23及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連接,并 且,將高頻繼電器IO的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及高頻繼電器17的驅(qū)動用第 四端子部26與同一外部電源連4妻。
15、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以使配置有第一、第二 信號用端子部23、 24的緣部16成為環(huán)狀的方式配置權利要求10所述的四 個高頻繼電器10、 17、 18、 19,將配置于所述緣部16兩端部的鄰接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相互連 接,并且,將鄰接的三個高頻繼電器10、 17、 18的相鄰的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 部25、 26相互連接,另一方面,將高頻繼電器10的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及高頻繼電器19 的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與同一外部電源連接。
1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是平面六 邊形。
17、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高頻繼電器,其特征在于,在平面正六邊形 基座的三個角部以可交替地連接的方式分別均等地配置信號用共用端子部、 信號用第一端子部及信號用第二端子部,并且,在所述平面正六邊形的各邊 的外周緣部分別設置一對驅(qū)動用端子部,使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相互導 通且與電磁鐵部的一端部連接,另一方面,使余下的另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 子部相互導通且與所述電^f茲鐵部的另 一端部連接。
18、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權利要求17所述的 一高頻繼電器的各邊"l妄合另一高頻繼電器的各邊而配置成龜曱紋形狀,將鄰 接的驅(qū)動用端子部連接,并且將鄰接的一所述高頻繼電器的信號用端子部與 另一高頻繼電器的信號用端子部連接。
1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是平面圓形。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高頻繼電器,其特征在于,平面圓形基座的 平面區(qū)域凈皮信號線劃分成三個區(qū)域,在各區(qū)域的外周緣部的邊界以可交替地 連接的方式分別配置有信號用共用端子部、信號用第一端子部以及信號用第 二端子部,并且,在所述區(qū)域的外周緣部分別配置一對驅(qū)動用端子部,使一 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相互導通且與電磁鐵部的一端部連接,另一方面,使 余下的另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相互導通且與所述電磁鐵部的另一端部 連接。
21、 一種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將權利要求20所述的 一高頻繼電器的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側的一對高頻繼電 器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連接,并且,將位于所述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之 間的一對驅(qū)動用端子部中的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側的 一對高頻繼電器的 一側的驅(qū)動用端子部連接,將余下的另 一側的所述驅(qū)動用 端子部分別與位于下方側的一對高頻繼電器的另一側的驅(qū)動用端子部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高頻繼電器及高頻繼電器的連接結構,即使安裝在印刷線路板上,也能夠確保規(guī)定的高頻特性。因此,將配置于平面矩形基座的相對的兩側緣部(15、16)中的一緣部(15)的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和配置于余下的另一緣部(16)的一對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24)可交替地連接。另外,使在上述緣部(15)中被上述信號用共用端子部(20)分隔開的緣部的任一方配置的一對驅(qū)動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1、22)中的上述驅(qū)動用第一端子部(21)與配置于上述信號用第一、第二端子部(23、24)之間的一對驅(qū)動用第三、第四端子部(25、26)中的上述驅(qū)動用第四端子部(26)相互導通,并且與電磁鐵部(70)的一端部連接。另外,使上述驅(qū)動用第二端子部(22)與上述驅(qū)動用第三端子部(25)相互導通且與電磁鐵部(70)的另一端部連接。
文檔編號H01H45/00GK101542666SQ20078004358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篠浦達生 申請人:歐姆龍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