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連接器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器。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一種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本體和裝設于絕緣本體內(nèi)的多數(shù)導電端子,其中導 電端子包括一基部和由基部一側延伸形成的彈性接觸部,該基部相對其設有彈性接觸部的 另一側設有焊接部,其焊接至電路板上,而且基部上設有卡榫結構以將導電端子固定于絕 緣本體內(nèi),即導電端子和絕緣本體之間是通過相互干涉固定在一起的,在將導電端子鉚合入絕緣本體中時,導電端子的卡榫結構將剌入絕緣本體,使絕緣本體受應力作用,所以絕 緣本體很容易發(fā)生翹曲變形。另外,卡榫結構刺入絕緣本體的部分很少,即其與絕緣本體的有效作用面很小,即使 導電端子還通過焊接方式固定于電路板的導電元件上,以進一歩防止導電端子從絕緣本體 中退出,但由于卡榫結構與絕緣本體的有效作用面很小,嬋接也會出現(xiàn)不良的情況,當導 電端子受到較大的自上而下(即由彈性接觸部到焊接部)或自下而上(即由焊接部到彈性 接觸部)的外力作用時,導電端子很可能會偏離其所在位置甚至從絕緣本體內(nèi)脫落,致使 導電端子偏離電路板上的對應導電元件,造成連接器電性連接不穩(wěn)定甚至失效。因此,有必要發(fā)明一種新的連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防止絕緣本體翹曲變形和防止導電端子因受外力 沖擊而從絕緣本體中脫落的連接器。本實用新型連接器,包括 一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設有多數(shù)貫穿所述絕緣本體的收容槽;以及多數(shù)導電端子,每一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內(nèi)的一基部,所述基部設 有至少—卡持部,所述收容槽內(nèi)設有至少一擋止部,所述卡持部抵持于所述擋止部,所述 基部兩端延伸形成一彈性接觸部和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具有與所述絕緣本體成夾角的第 一位置對所述導電端子的固持部施力時,所述固持部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覽, 且在第二位置時,所述固持部抵靠于所述絕緣本體上。本實用新型連接器通過在導電端子基部設有卡持部,在絕緣本體收容槽內(nèi)設有擋止 部,使得將導電端子裝入絕緣本體時,其卡持部抵持于絕緣本體的擋止部,從而使得導電 端子與絕緣本體之間不需要通過相互干涉以將導電端子固定,從而使絕緣本體不受應力作 用,因此可以防止絕緣本體發(fā)生翹曲變形,另外,由于導電端子的畫持部具有與絕緣本體 成夾角的第一位置,對所述導電端子的固持部施力時,所述固持部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 第二位覽,且在第二位置時,所述畫持部抵靠于所述絕緣本體上,所以可進一步部將導電 端子固定于絕緣本體內(nèi),從而可避免導電端子從絕緣本體收容槽內(nèi)脫落這樣的不良現(xiàn)象發(fā) 生。
圖1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第一實施例中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圖1所示連接器的立體剖視圖;圖3為圖2所示連接器在導電端子彎折之后的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中的連接器絕緣本體的立體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中的連接器裝設錫球之前的立體剖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中的連接器裝設錫球之后的立體剖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中的導電端子裝設錫球之后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連接器作進一歩說明。請參照圖1至圖3,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其包括一絕緣本體l和多個導5電端子2。將絕緣本體1上臨近對接電子元件的表面定義為上表面10,則與上表面10相對的表面 為下表面ll。絕緣本體1內(nèi)設有多個貫穿其上下表面的收容槽12。在收容槽12內(nèi)設有相對 的兩擋止部13,其靠近絕緣本體i的下表面ll設置,其使得收容槽12的寬度減小。絕緣本 體l自其下表面ll向上表面iO方向凹設有抵持槽M,其與收容槽12相連通,且其具有一上 側壁1幼。導電端子2對應位于上述收容槽12內(nèi)(如圖2所示),其包括收容于收容槽12內(nèi)的一基部 20(如圖5所示),該基部20包括兩組側緣200、 201和202、 203,其中第一組側緣200和201 分別位于基部20的上下兩側,第二組側緣202和203分別位于基部20的左右兩側,并且自第 --組側緣200和201分別延伸形成一彈性接觸部21和顯露于所述絕緣本體1下表面11的固持 部22,自第二組側緣202和203分別凸設有一卡持部24,其與絕緣本體l相卡持,實際上, 所述固持部22也就是焊接部,其可焊接至電路板上(未圖示)。彈性接觸部21呈多次彎曲 狀,以提供該彈性接觸部21與對接電子元件(未圖示)連接時足夠的彈性,固持部22的延 伸線與基部20的延伸線(其平行于絕緣本體的下表面l 1)之間有一夾角A,該夾角A可提供固 持部22彎折時需要的變形空間。除此之外,基部20上還設有一料帶連接部23,其與彈性接 觸部21延伸自基部20的同一側緣。組裝時,首先,將絕緣本體固定,并在其下方放置一治具(未圖示)。接著,將導電端子2裝設于絕緣本體1中,使得導Hi端子2的基部20、彈性接觸部21和 料帶連接部23收容于收容槽12內(nèi),基部20兩側設置的卡持部24與收容槽12內(nèi)的擋止部13相 抵持,使得導電端子2可定位于絕緣本體1內(nèi),并防止導電端子2從絕緣本體沖由上向下脫 離絕緣本體,同時,彈性接觸部21的頭部210和固持部22分別顯露于絕緣本體1的上下表面。 這時,導電端子2固持部22的延伸線與基部20的延伸線(其平行于絕緣本體1的下表面11)成 —夾角A,將導電端子2所處的此狀態(tài)定義為第一狀態(tài)P。然后,對導電端子2料帶連接部23的頂端向下施加壓力,在治具沫圖示)和向下的壓 力的作用下,導電端子2的固持部22發(fā)生彎折,彎折之后,固持部22的延伸線與絕緣本體1 的下表面ll平行,將該狀態(tài)定義為第二狀態(tài)Q,即導電端子2的畫持部22在彎折的過程中,固持部22從第一狀態(tài)P轉(zhuǎn)變?yōu)榈诙顟B(tài)Q,此時固持部22靠近其自由端的部份進入絕緣本體 1的抵持槽14內(nèi),且與抵持槽14的上側壁140相抵靠,這樣,上側壁140即可將導電端子2擋 住,防止導電端子2從絕緣本體1中由下向上退出,而且抵持槽14可將每一導電端子2的固 持部22隔開,防止導電端子2的固持部22之間發(fā)生接觸而使得信號傳輸發(fā)生短路。最后,將導電端子2的固持部22焊接至電路板('未圖示)上,以更加牢國的將導電端子2 固定于絕緣本體l的收容槽12內(nèi)。請參照閣4至閣7,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在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中, 所使用的絕緣本體結構基本相同,其區(qū)別在于在收容槽12的一側壁120上凹設有焊料容 納室15,該側壁120平行于導電端子2的基部20所在平面,該焊料容納室15和抵持槽14均與 收容槽12相連通,且焊料容納室15具有一側壁150。在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中,導電端子2的形狀基本相同,其區(qū)別在于在園持部 22上設有第一凹缺25和第三凹缺27 ,在基部20上設有第二凹缺26。當導電端子2的固持部 22位于第二位置Q時,第二凹缺26和第三凹缺27共同形成收容空間16。另外,連接器還包括多個錫球3。組裝時,首先,將絕緣本體l倒置,即上表面10朝下,下表面11朝上放置(如圖7所示), 將絕緣本體i畫定,并在其上方放置一治具(未圖示)。 接著,將錫球3放置在絕緣本體1的焊料容納室15內(nèi)。然后,將導電端子2裝設于絕緣本體1中,使得導電端子2的基部20、彈性接觸部21和 料帶連接部23收容于收容槽12內(nèi),基部20兩側設置的卡持部24與收容槽12內(nèi)的擋止部13相 抵持,使得導電端子2可定位于絕緣本體1內(nèi),而且可以防止導電端子2從絕緣本體沖由上 向下退出,而且彈性接觸部21的頭部210和固持部22顯露f絕緣本體l之外。這時,導電端 子2的固持部22的延伸線與絕緣本體1的下表面11成一夾角A,將導電端子2所處的此狀態(tài)定 義為第--狀態(tài)P (未圖示)。最后,對導電端子2料帶連接部23的頂端向上施加壓力,在治具(未圖示)和向上的壓 力的作用下,導電端子2的固持部22發(fā)生彎折,彎折之后,固持部22處于與絕緣本體1平行 的第二狀態(tài)Q,即導電端子2的固持部22在彎折的過程中,畫持部22從第一狀態(tài)P轉(zhuǎn)變?yōu)榈诙顟B(tài)Q,此時畫持部22靠近自由端的部份進入絕緣本體1的抵持槽14內(nèi),且抵靠于抵持槽 14的上側壁140上,這樣,抵持槽14即可將導電端子2擋住,以防止導電端子2從絕緣本體1 中由下向上退出,而且抵持槽14可將每一導電端子2的固持部22隔開,防止導電端子2的固 持部22之間發(fā)生接觸而使得信號傳輸發(fā)生短路。而且,此時錫球3的一部分位于焊料容納 室15內(nèi),另一部分進入收容空間16中。當然,錫球3也可以附著于導電端子2固持部22的一側并可在該焊料容納室15內(nèi)上下浮 動或者當固持部22位于第二狀態(tài)Q時,畫持部22將錫球3包覆固定于收容空間16內(nèi);也可 以在固持部位于第二狀態(tài)Q時,固持部22上平行于收容槽12延伸方向的側面與所述側壁150 共同夾持所述錫球3。最后,將導電端子2的固持部22焊接至電路板的導電元件上(未圖示),以更加牢固的 將導電端子2固定于絕緣本體1的收容槽12內(nèi)。本實用新型連接器通過在導電端子基部設有卡持部和在絕緣本體收容槽內(nèi)設有擋止 部,防止導電端子自上而下從絕緣本體中脫落,并且通過固持部彎折后抵靠在抵持槽14的 上側壁上,防止導電端子自下而上從絕緣本體中退出,進而即可將導電端子穩(wěn)定定位在絕 緣本體中,故不需要通過導電端子和絕緣本體間的干涉作用將兩者固定在一起,導電端子也就不會對絕緣本體產(chǎn)生應力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止絕緣本體發(fā)生翹曲變形。綜上所述,在本實用新型中,不僅在導電端子上設置卡持部以抵持于絕緣本體的擋止 部,從而防止導電端子從絕緣本體中自上向下退出,而且在導電端子上設有固持部并在其 彎折之后可抵持絕緣本體的抵持槽,從而防止導電端子從絕緣本體中自下向上退出,另外 本實用新型還將固持部焊接于電路板的導電元件上,以進一步固定導電端子于絕緣本體 內(nèi),所以相比現(xiàn)有技術中既通過焊接方式固定于電路板上,又通過卡榫結構與絕緣本體之 間的干涉配合來實現(xiàn)兩者的固定效果來講,本實用新型可以防止絕緣本體發(fā)生翹曲變形, 而且可避免導電端子從絕緣本體收容槽內(nèi)脫落這樣的不良現(xiàn)象發(fā)生,從而可以避免導電端 子偏離電路板上的對應導電元件,造成連接器電性連接不穩(wěn)定甚至失效。
權利要求1.一種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設有多數(shù)貫穿所述絕緣本體的收容槽;以及多數(shù)導電端子,每一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內(nèi)的一基部,所述基部設有至少一卡持部,所述收容槽內(nèi)設有至少一擋止部,所述卡持部抵持于所述擋止部,所述基部兩端延伸形成一彈性接觸部和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具有與所述絕緣本體成夾角的第一位置;對所述導電端子的固持部施力時,所述固持部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且在第二位置時,所述固持部抵靠于所述絕緣本體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自其底面凹設有臨近所述 收容槽的-抵持槽,該抵持槽與所述收容槽相連通,且在第二位置時,所述固持部 與該抵持槽相抵持。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自其底面Cfl設有一焊料容 納室,該焊料容納室與所述收容槽相連通,所述連接器還包括多個錫球,所述焊料 容納室與所述固持部共同固定所述每一錫球。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料容納室具有至少一側壁,所述 固持部位于第二位置時,所述固持部的一側與所述側壁共同夾持所述錫球。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畫持部上設有一第--凹缺,所述基 部上設有一第二凹缺,所述固持部位于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凹缺與所述第二凹缺 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間,所述錫球位于所述收容空間。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位于第二位置時,所述錫球 附著于所述固持部的一側并可在所述焊料容納室內(nèi)上下浮動。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f:所述固持部位于第二位置時,所述固持 部將所述錫球包覆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間。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進一步包括一料帶連接部, 其與所述彈性接觸部自所述基部的同一側延伸形成。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t于所述基部包括至少兩組側緣,其中相對 的 一組側緣分別延伸形成所述彈性接觸部和所述固持部,另一組相對的側緣分別凸 設有所述卡持部。
專利摘要一種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設有多數(shù)貫穿所述絕緣本體的收容槽;以及多數(shù)導電端子,每一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內(nèi)的一基部,所述基部設有至少一卡持部,所述收容槽內(nèi)設有至少一擋止部,所述卡持部抵持于所述擋止部,所述基部兩端延伸形成一彈性接觸部和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具有與所述絕緣本體成夾角的第一位置;對所述導電端子的固持部施力時,所述固持部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且在第二位置時,所述固持部抵靠于所述絕緣本體上。由于導電端子的固持部受力之后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且在第二位置時固持部抵靠于絕緣本體上,從而可避免導電端子從絕緣本體收容槽內(nèi)脫落這樣的不良現(xiàn)象發(fā)生。
文檔編號H01R12/57GK201142411SQ20072006142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13日
發(fā)明者朱德祥 申請人: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