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應變消減結(jié)構(gòu)的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連接器,并且更具體地講,涉及適于與第二電連接器配合并具有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相連的應變消減結(jié)構(gòu)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兩個基板例如圖1中所示的母板100與子卡102之間的電連接可利用連接器系統(tǒng)104建立。連接器系統(tǒng)104可包括安裝在子卡102上的插頭連接器106、以及安裝在母板100上的插座連接器108。例如,如圖1所示,子卡102可水平指向,并且母板100可豎直指向。插座連接器106因而通過插座連接器108與母板100之間的連接而從母板100懸置。
插座連接器108可以是用于支承插頭連接器106和子卡102的主體(或唯一的)結(jié)構(gòu)。插座連接器108與母板100之間的連接因而可用作為用于插頭連接器106和子卡102的主體或唯一的支承。由于子卡102可重至幾磅,所以這種類型的安裝布置結(jié)構(gòu)可使得插座連接器108與母板100之間的連接部承受顯著的應力。
由子卡102和插頭連接器106的重量所導致的應力可對于插座連接器108與母板100之間的連接部造成有害的影響。該問題在以下情況中可變得特別嚴重,即在插座連接器108被表面安裝的情況中,也就是在插座連接器108利用釬焊連接部(例如以球柵陣列連接器的方式)被安裝在母板100的安裝表面100a上。令釬焊連接部承受較多級別的應力和熱學循環(huán)可削弱釬焊連接部,并且可導致其裂縫和早期失效。這種退化可潛在地減小連接器系統(tǒng)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針對上述問題的一種公知解決方案是將插座連接器106構(gòu)造有伸入母板中的應變消減柱。然而,該方案并不是無損害的。首先,在插座連接器回流到母板上的過程中,插座應適于相對于母板浮動或移動。插入母板中的孔中的應變消減柱可在回流的過程中防止插座連接器的移動。這種移動的限制可在后回流釬焊連接部中造成應力,并且阻止插座連接器觸頭與對應的釬焊墊或通道之間的正確對正。其次,即使由母板所限定的孔可被擴大尺寸成允許應變消減柱與應變消減孔的內(nèi)側(cè)表面之間的運動,但柱本身必須在某些點接觸內(nèi)側(cè)表面,以承載母板的剪切力。因而,需要可釬焊的應變消減柱。這增加了部件以及處理過程的成本。
另一公知的解決方案是將引導銷連接至母板以及子卡上的引導銷接收座。這大體是四部件式組件,其占據(jù)母板和子卡上的有價值的板區(qū)域,并且經(jīng)常需要引導銷/引導銷接收座經(jīng)由外螺紋軸和內(nèi)螺紋螺母機械連接至對應的板。另外,這增加了成本,并且占據(jù)了PCB上的有價值的空間。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大體包括應變消減結(jié)構(gòu),其位于連接器的配合端部上,而不位于連接器的安裝端部上。該結(jié)構(gòu)確定地允許這樣的應變消減結(jié)構(gòu),其獨立于回流處理過程并且隔離機械連接部。
電連接器的優(yōu)選實施例包括PCB安裝側(cè);配合側(cè);電觸頭、跡線或其它通道,其在PCB安裝側(cè)與配合側(cè)之間延伸;以及應變消減構(gòu)件,其位于電連接器的配合側(cè)上。應變消減構(gòu)件為另一電連接器提供應變消減。
連接器系統(tǒng)的優(yōu)選實施例包括用于安裝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電連接器。第一電連接器包括殼體、以及安裝在所述殼體上的觸頭。
連接器系統(tǒng)還包括用于安裝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電連接器。第二電連接器包括具有突出部的殼體、以及安裝在殼體上的觸頭。突出部可以是銷,并且在殼體中形成有突出部接收腔,以便接收銷的端部??蛇x地,突出部可與殼體一體形成。
第二電連接器適于與第一電連接器配合,以使得第一電連接器的觸頭導電接觸第二電連接器的觸頭,并且突出部接觸第一基板,以使得第二電連接器與第二基板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借助于突出部傳遞至第一基板。
用于電連接第一電部件和第二電部件的系統(tǒng)的優(yōu)選實施例包括第一基板,其中形成有孔;以及第二基板。系統(tǒng)還包括安裝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電連接器,并且其包含殼體以及安裝在殼體上的觸頭;以及安裝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電連接器,其用于與第一電連接器配合。
第二電連接器包括具有突出部的殼體,其中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配合時,所述突出部接觸第一基板;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殼體中的觸頭。突出部可以是銷,并且在殼體中可形成有突出部接收腔,以便接收銷的端部??蛇x地,突出部可與殼體一體形成。
用于安裝在第一基板上的插頭連接器的優(yōu)選實施例包括具有突出部的殼體、以及安裝在殼體上的多個觸頭。突出部可以是銷,并且在殼體中可形成有突出部接收腔,以便接收銷的端部??蛇x地,突出部可與殼體一體形成。
插頭連接器適于與安裝在第二基板上的插座鏈接件配合,這是通過將插頭連接器沿與插座連接器接觸的第一方向移動而實現(xiàn)的。隨著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配合,突出部可沿第一方向插入形成在第二基板中的孔中,從而第二基板可借助于突出部支承插頭連接器與第一基板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
用于電連接母板與子卡的連接器系統(tǒng)的優(yōu)選實施例包括用于安裝在母板上的表面安裝的插座連接器。插座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以及安裝在第一殼體上的多個第一觸頭。
連接器系統(tǒng)還包括插頭連接器,其用于安裝在子卡上并與插座連接器配合。插頭連接器包括第二殼體,其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用于將插頭連接器和子卡從母板懸置;以及多個第二觸頭,它們安裝在第二殼體上,用于導電接觸多個第二觸頭。突出部可以是銷,并且在第二殼體中可形成有突出部接收腔,以便接收銷的端部。可選地,突出部可與第二殼體一體形成。
用于在第一電連接器與第二電連接器配合之后將第一電連接器與第一基板之間的釬焊連接部與第二基板和安裝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電連接器的重量顯著隔離的優(yōu)選方法,其包括將第二連接器的殼體上的突出部與形成在第一基板中的孔大致對正,并且隨著第一電連接器與第二電連接器配合而將突出部插入孔中。
在結(jié)合附圖閱讀之后,將更好地理解前述內(nèi)容以及優(yōu)選實施例的下述詳細的說明。出于說明本發(fā)明的目的,附圖示出了目前優(yōu)選的實施例。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附圖中所公開的特定方式。在附圖中圖1是現(xiàn)有技術(shù)的連接器系統(tǒng)的透視圖,其示出了安裝在母板上的連接器系統(tǒng)的插座連接器、以及安裝在子卡上的連接器系統(tǒng)的插頭連接器,而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處于未配合的狀態(tài)中;圖2是連接器系統(tǒng)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透視圖,其示出了安裝在母板上的連接器系統(tǒng)的插座連接器、以及安裝在子卡上的連接器系統(tǒng)的插頭連接器,而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處于未配合的狀態(tài)中;圖3是圖2中所示的連接器系統(tǒng)、母板與子卡的透視圖,而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處于配合的狀態(tài)中;圖4是框圖,其示出了用于電連接第一電部件和第二電部件的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含如圖2和3所示的連接器系統(tǒng);圖5是如圖2至4所示的連接器系統(tǒng)的插頭連接器的透視圖;圖6是如圖5所示的鑲嵌模制的引腳框架組件的透視圖;圖7是如圖2至4所示的連接器系統(tǒng)的插座連接器的透視圖;圖8是圖7所示的插座連接器的鑲嵌模制的引腳框架組件的透視圖;圖9是圖2中的“A”所示的區(qū)域的放大剖視圖;圖10是圖2至4所示的連接器系統(tǒng)的可選實施例的透視圖,而可選實施例的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處于未配合的狀態(tài)中;并且圖11是具有浮動伸出部的可選實施例的連接器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2至9示出了電連接器系統(tǒng)10的優(yōu)選實施例。附圖參照在此所示的公共坐標系統(tǒng)11。連接器系統(tǒng)10包括插頭連接器12、以及與插頭連接器12配合的插座連接器14。如下詳細所述,優(yōu)選的實施例示出了具有陽觸頭的插頭連接器12,而插頭連接器12可承載陰觸頭,其與由插座連接器14承載的對應陽觸頭配合。另外,優(yōu)選的實施例示出了直角插頭連接器12。共面連接器還可令人信服地從所公開的本發(fā)明中受益。
連接器系統(tǒng)10可被用于電連接子卡16和母板17。插頭連接器12可安裝在子卡16上,并且插座連接器14可安裝在母板17上。母板17可沿大致豎直的朝向被安置,并且子卡16可沿大致水平的朝向被安置,如圖2和3所示。當然,板和連接器可被顛倒。
子卡16、母板17、插頭連接器12、以及插座連接器14形成用于互連第一電部件19與第二電部件20的系統(tǒng)(見圖4)。
僅僅出于示意的目的,連接器系統(tǒng)10被公開與子卡16和母板17相連。連接器系統(tǒng)10可被用于互連其它類型的基板,包括印刷電路板、印刷線路板、后連線板等。
插頭連接器12可包括多個鑲嵌模制的引腳框架組件(IMLA)21(見圖6)。每個IMLA 21包括多個導電件22,其延伸通過包覆模制的框架24??蚣?4是由諸如塑料的合適的電絕緣材料形成。
每個導電件22優(yōu)選包括引導部25;壓配或BGA觸頭26,其鄰接引導部25的第一端部;以及刀形觸頭28,其鄰接引導部25的第二端部。每個IMLA 21可包括十五個導電件22??蛇x的實施例可包括多于或少于十五個的導電件22。而且,在可選的實施例中,其它類型的觸頭可被用于刀形觸頭28和壓配觸頭26的場合中。同樣,可無需使用IMLA而構(gòu)成可選的實施例。
導電件22可改變長度。導電件22布置在框架24中,從而刀形觸頭28在框架24的前緣附近形成了豎直朝向的列,并且壓配觸頭26沿框架24的底側(cè)形成了水平朝向的行(見圖5和6的透視圖)。
如圖2、3和5所示,插頭連接器12還包括電絕緣殼體30。十個IMLA 21以并排布置的方式安置在殼體31中??蛇x的實施例可包括多于或少于十個IMLA 21。壓配觸頭26從殼體30向下延伸(見圖5和6的透視圖)。刀形觸頭28安置在殼體30的前側(cè)部分30a中。
壓配觸頭26可接合形成在子卡16中的電鍍的通孔(未示出),并且刀形觸頭28可接合插座14的相連的觸頭44,以在子卡16與母板17之間建立導電接觸。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插頭連接器12可被形成為球柵陣列連接器。換句話說,在壓配觸頭26的情況中,釬焊球可在每個導電件22上連接至引導部25的第一端部,以在插頭連接器12的底部上形成釬焊球的陣列。在插頭連接器12安置在子卡16上之后,釬焊球可經(jīng)受回流處理,以在插頭連接器12與子卡16上的接觸墊之間形成釬焊連接部。
再次參看圖2、3和5,殼體30優(yōu)選包括形成在殼體30的上側(cè)表面30b上的升高部分32(見圖2、3和5)。升高部分32的前側(cè)端部32a優(yōu)選與殼體30的前側(cè)邊緣30c大致平齊。
殼體30還包括突出部34。突出部34鄰接升高部分32的前側(cè)端部32a,并且從其沿“+X”方向向前延伸。在可選的實施例中,升高部分32可形成在殼體30的、并非是上側(cè)表面30b的表面上,從而突出部34位于并非如圖2、3和5所示的位置。
優(yōu)選地,突出部34和升高部分32通過諸如注射模制的合適的處理工藝與殼體30的其余部分被一體形成。突出部34優(yōu)選具有大致圓形、收縮的橫截面。在可選的實施例中,突出部34還可具有并非圓形的橫截面。
如圖2和3所示,突出部34安置在殼體30上,從而在插頭連接器12與插座連接器14配合時,突出部34位于形成在母板17中的孔40中???0在附圖中示出為通孔。在可選的實施例中,孔40僅局部延伸通過模板17。而且,突出部并不必與殼體30一體形成。例如,殼體30可限定突出部接收腔、凹部或孔口,其接收銷形式的突出部的一個端部,并且孔40可接收銷的另一端部。還應該清楚的是,所述各突出部可安置在沿殼體的任何位置處。例如,突出部可安置在殼體上與插頭(如圖所示)的安裝表面相反,安置在殼體下,安置在殼體的角落處或者安置在其它的合適位置處。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如圖11所示,突出部34可寬松地安裝至插座連接器14,并且可沿+X或配合方向滑動。插座連接器14還可形成突出部引導件60,其在插座連接器14的配合之前引導并且可局部保持突出部34。在插頭連接器12與插座連接器14配合時,或者反之亦然時,插頭連接器12例如通過部分62壓在端部突出部34上,其中所述部分62反過來將突出部34壓入孔40中。在該實施例中,突出部34仍未座落在母板17中,直至回流之后。而且,突出部34還可局部穿入由部分62所限定的凹坑或孔口中,以提供突出部34與部分62之間的連接。
突出部34與母板17的最后的接合可有助于將插座連接器14與諸如剪切力的力隔離,所述力是由于插頭連接器12和子卡16的重量。另外,突出部34與母板17的接合可有助于在配合的過程中相對于插座連接器14定位插頭連接器12。以下將說明關(guān)于這些特征的細節(jié)。
插座連接器14包括殼體42,以及安裝在殼體42中的多個觸頭44(見圖7至9)。觸頭44優(yōu)選是雙梁觸頭。其它類型的觸頭可被用在可選的實施例中。特別地,每個觸頭44的第一端部優(yōu)選包括兩個梁部分46,以便接合插頭連接器12的對應的觸頭片25。
觸頭44優(yōu)選布置在IMLA 45(見圖8)中。IMLA 45安置在殼體42中,并且可通過形成在IMLA 45或殼體42上的合適的保持結(jié)構(gòu)(未示出)而穩(wěn)固至所述殼體。插座連接器14的可選實施例可未形成有IMLA。
多個通孔49和凹座50形成在殼體42的后側(cè)部分42a中(見圖7和9)。每個通孔49鄰接對應的凹座50。每個觸頭44延伸穿過對應的通孔49,從而觸頭44的第二端部位于相關(guān)聯(lián)的凹座50中。殼體42的可選實施例可未形成有凹座50。
釬焊球48連接至每個觸頭44的第二端部。釬焊球48形成球柵陣列52,其用于將插座連接器14導電和機械地連接至母板17(見圖7)。特別地,在插座連接器16安置成與母板17接觸之后,釬焊球48可承受回流處理過程,以形成釬焊連接部56,其將相關(guān)聯(lián)的觸頭44機械和導電地連接至母板17上的接觸墊58(見圖9)。
在插頭連接器12與插座連接器14配合時,每個觸頭44的梁部分46接合插頭連接器12的對應的刀形觸頭28,從而在插頭連接器12與插座連接器14之間建立導電接觸。
母板17中形成有孔40,其用于如上所述接收突出部34???0安置在母板17與插座連接器14之間的接觸點之上,見圖2的透視圖。如上所述,在可選的實施例中,突出部34可安置在殼體30上的位置處,而不是如圖2、3和5所示。因而,孔40可形成在母板17上并非圖2中所示的位置處。此外,可設(shè)有多個突出部/孔。
如前所述,在插頭連接器12與插座連接器14配合時,突出部34安置在孔40中。更具體地講,插頭連接器12可通過以下方式與插座連接器14配合,將突出部34與孔40大致對正,并且然后沿“+X”方向朝向插座連接器14移動插頭連接器12??蛇x地,突出部的一個端部可位于孔中,并且另一端部可接收在限定于插頭或插座連接器中的突出部接收腔或孔口中。
插頭連接器12朝向插座連接器14的移動使得插頭連接器12的每個刀形觸頭28位于插座連接器14的對應一個觸頭44的梁部分46之間。插頭連接器12朝向插座連接器14的移動還使得突出部34進入母板17中的孔40中。
孔40是由母板17的表面54限定,并且可以是便宜的鉆孔。在插頭連接器12與插座連接器14配合時,突出部34優(yōu)選穩(wěn)固地配合在孔40中。換句話說,孔40和突出部34的尺寸優(yōu)選設(shè)置成,在表面54與突出部34的外側(cè)表面34a之間、或在突出部的外側(cè)表面與由插頭限定的突出部接收孔口、腔或凹部的內(nèi)側(cè)表面之間僅存在有最小間隙。
突出部34可將橫向(Y方向)和豎向(Z方向)的力從插頭連接器12傳遞至母板17。該結(jié)構(gòu)可大致將插座連接器14(以及釬焊連接部51)與作用在插頭連接器12上的機械負載隔離。
突出部34與母板17之間的接觸可有助于子卡16和插頭連接器12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通過突出部34傳遞至母板17。換句話說,應該清楚的是,母板17可將反作用力施加在突出部34上,以響應于作用在表面54上的插頭連接器12和子卡16的重量。
插頭連接器12和子卡16因而可在一個端部處借助于突出部34從母板17懸置。更具體地講,突出部34的使用最佳地可從插頭連接器12與母板17之間的載重鏈中取出插座連接器14,從而插座連接器14大致獨立于子卡16和插頭連接器12的重量。
將插座連接器14獨立于子卡16和插頭連接器12的重量可顯著減小釬焊連接部51上的應力。換句話說,突出部34的使用減小了對于支承插頭連接器12和子卡16的重量的大部分的釬焊連接部51需要。因而,突出部34可消除由重量造成的釬焊連接部51上的應變。因此,通過使用突出部34,可潛在地提高釬焊連接部51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突出部34還可大致將插座連接器14(以及釬焊連接部51)與沿豎直(“Z”)方向和橫向(“Y”)作用在插頭連接器12和子卡16上的沖擊負載隔離。換句話說,作用在插頭連接器12和子卡16上的沖擊負載可借助于殼體30和突出部34傳遞至母板17,同時進一步減小在釬焊連接部51的運行壽命過程中其將承受的潛在的應力。
而且,突出部34可用作為定位裝置,以有助于插頭連接器12在與插座連接器14配合的過程中的定位。特別地,銷34與母板17中的孔40的對正可有助于插頭連接器12與插座連接器14的對正,從而插座連接器14的觸頭44可接合插頭連接器12的對應的刀形觸頭28。
應該清楚的是,突出部34在實現(xiàn)其應變消減功能時僅承受剪切應力。因而,突出部34并不需要沿軸向(“X”)被約束。因此,突出部34的使用無需任何附加的安裝步驟(例如,將螺母或其它約束裝置安置在突出部34上),并且不增加連接器系統(tǒng)10的部件量。
前述說明是出于示意的目的而提供的,并不構(gòu)成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已經(jīng)參照優(yōu)選的實施例或優(yōu)選的方法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應該理解的是,在此所用的詞語是說明和示意的詞語,而不是限制的詞語。此外,盡管在此參看特定的結(jié)構(gòu)、方法和實施例已經(jīng)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將并不限于是在此所公開的特定內(nèi)容,本發(fā)明延伸至符合本權(quán)利要求書的范圍內(nèi)的所有結(jié)構(gòu)、方法和用途。在不脫離由權(quán)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的前提下,具有本說明書啟示益處的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實現(xiàn)針對在此所述的本發(fā)明的多種改型。
如前所述,在可選的實施例中,突出部34可具有并非是圓形的橫截面。例如,圖10示出了采用插頭連接器12a形式的插頭連接器12。插頭連接器12a具有細長的或桿形的突出部80。在插頭連接器12a與插座連接器14配合時,突出部80可接收在形成于母板17中的細長的槽82中。
而且,僅僅出于示意性目的,已經(jīng)詳細說明了插頭連接器12以及插座連接器14。本發(fā)明的原理可應用于安裝至垂直定位的PCB上的其它類型的電連接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包括PCB安裝側(cè);配合側(cè);在所述PCB安裝側(cè)與所述配合側(cè)之間延伸的電通道;以及應變消減構(gòu)件,其安置在所述電連接器的所述配合側(cè)上,所述應變消減構(gòu)件為另一電連接器提供應變消減。
2.一種連接器系統(tǒng),包括用于安裝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電連接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包括殼體以及安裝在所述殼體上的觸頭;以及用于安裝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電連接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包括具有突出部的殼體、以及安裝在所述殼體上的觸頭,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適于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電連接器的觸頭導電接觸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觸頭,并且所述突出部接觸所述第一基板,以使得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借助于所述突出部被傳遞至所述第一基板。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是銷,并且在所述殼體中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銷的端部的突出部接收腔。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與所述殼體的其余部分一體形成。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連接器是插座連接器,并且所述第二電連接器是插頭連接器。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配合時,所述突出部位于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中的孔中。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觸頭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的觸頭大致對正時,所述突出部適于與所述孔大致對正。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通過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沿相對于所述第一電連接器的第一方向移動,以使得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觸頭接合所述第一電連接器的觸頭,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配合,并且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孔中的插入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大致一致。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沿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作用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上的力顯著隔離。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大致圓形的橫截面。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殼體上形成有升高部分,并且所述突出部從所述升高部分延伸。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高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殼體的上側(cè)表面上。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觸頭是刀形觸頭,并且所述第一電連接器的觸頭是雙梁觸頭。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還包括導電件,所述導電件包括刀形觸頭、鄰接所述刀形觸頭的引導部、以及鄰接所述引導部的壓配觸頭。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還包括鑲嵌模制的引腳框架組件、以及安裝在所述鑲嵌模制的引腳框架組件上的多個導電件。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連接器還包括釬焊球,其連接至所述第一電連接器的觸頭,以便將所述觸頭導電和機械地連接至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接觸墊。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孔中時,在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孔的周邊之間不存在明顯間隙。
18.一種用于電連接第一電部件與第二電部件的系統(tǒng),包括第一基板,其中形成有孔;第二基板;安裝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電連接器,并且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包含殼體以及安裝在所述殼體上的觸頭;以及第二電連接器,其安裝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用于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配合,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包含具有突出部的殼體,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配合時,所述突出部接觸所述第一基板;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殼體中的連接器。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是銷,并且在所述殼體中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銷的端部的突出部接收腔。
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與所述殼體的其余部分一體形成。
2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配合時,所述突出部位于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中的孔中。
2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大致圓形的橫截面,并且所述孔大致為圓形。
2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配合時,所述第一基板借助于所述突出部支承所述第二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基板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
2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是母板,而所述第二基板是子卡。
2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配合時,所述第一基板大致豎直指向,而所述第二基板大致水平指向。
2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連接器是插座連接器,而所述第二電連接器是插頭連接器。
2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配合時,所述突出部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顯著隔離。
2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連接器是表面安裝的連接器。
2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連接器還包括釬焊球,其連接至所述第一電連接器的觸頭,以便形成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一基板之間的釬焊連接部。
3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配合時,所述突出部適于將所述釬焊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重量顯著隔離。
31.一種用于安裝在第一基板上的插頭連接器,其包括具有突出部的殼體、以及安裝在所述殼體上的多個觸頭,通過沿與安裝在第二基板上的插座連接器配合的第一方向移動插頭連接器,所述插頭連接器適于與所述插座連接器配合,并且隨著所述插頭連接器與所述插座連接器配合,所述突出部適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中的孔中,以使得所述第二基板適于借助于所述突出部支承所述插頭連接器和所述第一基板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
3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是銷,并且在所述殼體中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銷的端部的突出部接收腔。
3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與所述殼體的其余部分一體形成。
3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大致圓形的橫截面。
3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殼體的上側(cè)表面上設(shè)有升高部分,并且所述突出部從所述升高部分延伸。
3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導電件,其中所述觸頭是刀形觸頭,而所述導電件包括所述刀形觸頭、鄰接所述刀形觸頭的引導部、以及鄰接所述引導部的壓配觸頭。
3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6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還包括鑲嵌模制的引腳框架組件,以及安裝在所述鑲嵌模制的引腳框架組件上的多個導電件。
38.一種用于電連接母板和子卡的連接器系統(tǒng),包括用于安裝在所述母板上的表面安裝的插座連接器,所述插座連接器包含第一殼體、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一殼體上的多個第一觸頭;以及用于安裝在所述子卡上的插頭連接器,并且所述插頭連接器與所述插座連接器配合,所述插頭連接器包含具有突出部的第二殼體,其中所述突出部用于從所述母板懸置所述插頭連接器和所述子卡;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二殼體上的多個第二觸頭,以便導電接觸所述多個第二觸頭。
3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8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是銷,并且在所述第二殼體中形成有用于接收所述銷的端部的突出部接收腔。
4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8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與所述第二殼體的其余部分一體形成。
4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8所述的連接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連接器還包括多個釬焊球,它們連接至所述第一觸頭中的對應觸頭,以便形成球柵陣列,其中所述球柵陣列將所述第一觸頭導電和機械地連接至所述母板上的接觸墊。
42.一種在第一電連接器與第二電連接器配合時將第一電連接器與第一基板之間的釬焊連接部與第二基板和安裝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電連接器的重量顯著隔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殼體上的突出部與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中的孔大致對正;并且隨著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配合而將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孔中。
4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孔中的步驟包括將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孔中,以使得所述突出部接合所述第一基板,從而所述第二連接器與所述第二基板從所述第一基板懸置。
全文摘要
連接器系統(tǒng)(10)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包括用于安裝在第一基板(17)上的第一電連接器(14)。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包括殼體以及安裝在所述殼體上的觸頭。所述連接器系統(tǒng)還包括用于安裝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電連接器(12)。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包括殼體(30),其上形成有突出部(34);以及安裝在所述殼體上的觸頭。所述第二連接器適于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電連接器的觸頭導電接觸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觸頭,并且所述突出部接觸所述第一基板,以使得所述第二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基板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借助于所述突出部傳至所述第一基板。
文檔編號H01R13/58GK101057374SQ200580038697
公開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11月12日
發(fā)明者迪安·蓋布爾, 史蒂文·米尼克, 唐納德·哈珀 申請人:Fci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