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頻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多頻天線,尤指一種用于筆記本電腦及其它電子設備的多頻天線。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們越來越希望配備一臺筆記本電腦或者其它便攜終端就能隨時隨地接入Internet?;贕PRS(General PackerRadio Service,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和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無線局域網)的無線接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求。GPRS是一個廣域覆蓋的無線網絡,其數據傳輸速率大概在30Kbps-50Kbps,而WLAN是一個局域覆蓋的無線網絡,其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ps(基于802.11a或802.11g技術)。人們通過選擇不同無線網卡,配合筆記本電腦等便攜終端,隨時隨地接入Internet。由于WLAN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ps,故在一些熱點地區(qū)(賓館、機場、咖啡館、商務中心、會展中心)提供有公共的WLAN高速資料服務,離開熱點地區(qū)后自動切換,通過GPRS等保持網絡連接。
目前,無線局域網大多基于藍牙(Bluetooth)技術標準或IEEE802.11系列標準。藍牙技術標準中天線的工作頻帶落于2.4GHz,IEEE802.11系列技術標準中天線的工作頻帶分別落于2.4GHz和5GHz。而GPRS工作頻帶落于900MHz、1800MHz和1900MHz,因此,目前筆記本電腦中的天線大多是應用于上述頻帶的多頻天線。
平面倒“F”型天線(Planar Inverted-F Antenna,PIFA)是一種常用于移動通信終端的小型天線。其特點在于尺寸小,重量輕,可以有效減少占用的空間及制造成本,阻抗匹配好,易于實現(xiàn)雙頻或多頻。它的另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其兼具水平極化和垂直極化,適用于電磁環(huán)境較為復雜的場所。
如中國專利公開第CN 1492540 A號公開的多頻天線2是標準的平面倒“F”型天線,請參閱該專利的圖5,并參考其圖中標號,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輻射部3、接地部4及連接輻射部3和接地部4的連接部5。該天線具有較好的輻射特性,然而,由于其輻射部3、接地部4及連接部5位于同一平面,使天線的整體高度增加,且由于輻射部3較窄,使得天線在安裝過程中和運輸過程中輻射部3容易被彎折或斷裂,從而影響天線的工作性能,且由于該天線的饋線直接焊接于天線的連接部5上的某一位置,在工業(yè)生產中,饋線與連接部5的結合位置或焊錫附著連接部的區(qū)域大小會有偏差,而對饋線準確接入到理論最佳饋點增加難度。
考慮到上述弊端,確有必要設計一種結構強度較大不增加天線整體高度且具有準確饋線接入位置的天線。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頻天線,其具有較低高度和較大結構強度且具有準確的饋線接入位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多頻天線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頻天線,其具有工作于不同頻段的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具有一平板狀主體部分的接地部和連接輻射部和接地部的連接部;其中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在平面大體垂直于連接部所在平面且大體平行于接地部的主體部所在平面,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結合處的一側向下彎折形成一饋線接入部。
一種多頻天線,其具有工作于較高頻段的第一輻射部和工作于較低頻段的第二輻射部、接地部和于第一連接點連接輻射部和接地部的連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位于同一直線的縱長方向上且向相反方向延伸,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連接部所在平面,饋線接入部于第二連接點位置自所述輻射部向下彎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連接點位于輻射部的相對于縱長方向的橫向上一側,所述第二連接點位于輻射部的相對于縱長方向的橫向上另一側。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多頻天線優(yōu)點在于由于輻射部和連接部不在同一平面,輻射部可以設計較寬以增加輻射部結構強度而又不會增加多頻天線的整體高度,且由于饋線接入部的設計,使得饋線能準確接入多頻天線。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多頻天線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多頻天線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多頻天線20,在本實施方式中,多頻天線20是由金屬片材沖壓彎折形成,其包括輻射部11、接地部13、連接輻射部11和接地部13的連接部12、饋線接入部4及安裝部15。
輻射部11包括工作于較低頻率的第一輻射部111、工作于較高頻率的第二輻射部112及拓寬較高頻率頻帶的第三輻射部113。本發(fā)明多頻天線20是安裝于筆記本電腦或其它電子設備且工作于無線局域網的Wi-Fi條件下,即802.11系列標準下。第一輻射部111工作于2.4GHz頻段,其包括與第二輻射部112位于同一直線且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一輻射臂1110和垂直于第一輻射臂1110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二輻射臂1111。第二輻射部112工作于5GHz頻段,其末端大致呈1/4圓弧狀,該設計可以增加電流在第二輻射部112的路徑,從而增加第二輻射部112的輻射頻寬。第三輻射部113具有從第一輻射部111和第二輻射部112結合處外側延伸且大體垂直于第一輻射臂1110和第二輻射部112所在平面的第三輻射臂1131和自第三輻射臂1131末端垂直于第三輻射臂1131且和其位于同一平面的第四輻射臂1132。第三輻射部113和第一輻射部111、第二輻射部112結合于第一連接點70。第一輻射部111和第二輻射部112結合處相對于第三輻射臂1131的一側向下撕裂彎折形成片狀饋線接入部4。饋線接入部4和第一輻射部111、第二輻射部112結合于第二連接點80。該饋線接入部4位于多頻天線20的理論饋點,因而可以使饋線(未圖示)準確地接入饋點,從而避免了饋線接入饋點的位置誤差,便于工業(yè)制造時饋線的準確焊接。
接地部13包括與第三輻射部113位于同一平面的“L”型第一接地部131及垂直于第一接地部131的第二接地部132及自第二接地部132相對于第一接地部131的一側垂直于第二接地部132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三接地部133。第二接地部132是接地部13的主體部分。第一接地部131和第三接地部133不但可以增加接地部13的面積,而且可以增加天線的結構強度。第二接地部132在第三接地部133所在一側間隔于第三接地部133向上彎折形成一導線固持部5,該導線固持部5可以提供輔助固定饋線的功能,饋線可以在與天線焊接后夾持于導線固持部5和設置于輻射部和接地部之間的塑件(未圖示)之間,亦可緊貼導線固持部5延伸并彎折導線固持部5來固定饋線。第二接地部132兩端相對于第三接地部133的一側分別垂直于第二接地部132向上延伸一安裝部15。該安裝部15分別具有一較大安裝孔152和一較小安裝孔151。
連接部12連接輻射部11于第一連接點70且另一端連接接地部13,其包括第一部分及自第一部分和第四輻射臂1132的結合處與第四輻射臂1132位于同一直線且反向延伸的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即是第三輻射部113的第三輻射臂1131,其和第一輻射部111、第二輻射部112結合于第一連接點70。連接部12、第三輻射部113及第一接地部131位于同一平面。
本實用新型多頻天線20的第一輻射部111和第二輻射部112可以看作是從第三輻射部113的第三輻射臂1131與第一輻射部111和第二輻射部112的結合處向內彎折90度形成。第一輻射部111的第一輻射臂1110和第二輻射部112所在平面大體平行于第二接地部132且大體垂直于第三輻射部113與連接部12所在平面。這樣設計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多頻天線20的整體高度,且由于第一輻射部111和第二輻射部112與第三輻射部113及連接部12不處于同一平面,故,第一輻射部111和第二輻射部112的寬度可以較大,既增加輻射部11結構強度且可改善多頻天線20的輻射效果又不會增加多頻天線20的整體高度。
圖2所示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多頻天線20’,在本實施方式中,多頻天線20’包括輻射部11’、接地部13’、連接輻射部11’和接地部13’的連接部12’、饋線接入部4’及安裝部15’。接地部13’包括第一接地部131’、具有導線固持部5’的第二接地部132’、第三接地部133’。接地部13’和安裝部15’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接地部13、安裝部15完全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輻射部11’包括第一輻射部111’和與第一輻射部111’位于同一直線反向延伸的第二輻射部112’。第二輻射部112’末端呈1/4圓弧狀,該設計可以增加電流在第二輻射部112’的路徑,從而增加第二輻射部112’的輻射頻寬。第一輻射部111’和第二輻射部112’的結合處的一側向下撕裂垂直彎折一饋線接入部4’,該饋線接入部4’位于多頻天線20’的理論饋點,因而可以使饋線(未圖示)準確地接入饋點,從而避免了饋線接入饋點的位置誤差。
連接部12’呈“L”型,其一端連接于第一輻射部111’和第二輻射部112’結合處與饋線接入部4’相對的另一側,一端連接于第一接地部131’。輻射部11’所在平面垂直于連接部12’所在平面且平行于第二接地部132’。這樣設計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多頻天線20’的整體高度,且由于第一輻射部111’和第二輻射部112’與連接部12’不處于同一平面,故,第一輻射部111’和第二輻射部112’的寬度可以較大,既增加輻射部11’結構強度且可改善多頻天線20’的輻射效果又不會增加多頻天線20’的整體高度。
本實施例中在描述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時,多處使用了“大體垂直”或“大體平行”,是因為實際制造過程中對于金屬片材的彎折角度會有偏差,不一定能達到絕對垂直或絕對平行的狀態(tài)。但略有彎折角度上的偏差對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實質并不會產生影響。
權利要求1.一種多頻天線,其包括輻射部、接地部和連接部,輻射部包括工作于不同頻段的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接地部具有一平板狀主體部分;連接部連接輻射部和接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在平面大體垂直于連接部所在平面且大體平行于接地部的所述主體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結合處的一側向下彎折形成一饋線接入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部具有和第二輻射部位于同一直線且向反向延伸的第一輻射臂,第二輻射部和第一輻射臂所在平面大體垂直于連接部所在平面且大體平行于接地部的所述主體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結合處的一側向下撕裂彎折形成一饋線接入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部還具有自第一輻射臂末端垂直于第一輻射臂向下延伸的第二輻射臂。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頻天線的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結合處相對于饋線接入部的一側具有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三輻射部,該第三輻射部包括自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結合處外側垂直于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在平面的第三輻射臂和自第三輻射臂末端垂直于第三輻射臂且和其位于同一平面的第四輻射臂。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頻天線的接地部包括與連接部相連且與第三輻射部和連接部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接地部、垂直于第一接地部和連接部且平行于第二輻射部和第一輻射臂的第二接地部及自第二接地部相對于第一接地部的一側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三接地部,該第二接地部是接地部的上述主體部分。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輻射部末端呈圓弧狀。
7.一種多頻天線,其包括輻射部、接地部和連接部,輻射部包括工作于較高頻段的第一輻射部和工作于較低頻段的第二輻射部;連接部連接輻射部于第一連接點且另一端連接接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位于同一直線的縱長方向上且向相反方向延伸,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連接部所在平面,饋線接入部于第二連接點位置自所述輻射部向下彎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連接點位于輻射部的相對于縱長方向的橫向上一側,所述第二連接點位于輻射部的相對于縱長方向的橫向上另一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在平面平行于接地部所在平面,所述饋線接入部自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結合處的一側向下撕裂延伸。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包括與連接部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接地部、垂直于第一接地部的第二接地部和垂直于第二接地部的第三接地部,所述輻射部平行于該第二接地部。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頻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垂直于輻射部且與輻射部結合于所述第一連接點,所述連接部呈“L”形,其一端與所述輻射部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接地部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頻天線,其具有輻射部、接地部和連接輻射部與接地部的連接部。輻射部包括第一輻射部、第二輻射部和第三輻射部,其中第一輻射部具有和第二輻射部位于同一直線且向反向延伸的第一輻射臂,第二輻射部和第一輻射臂所在平面大體垂直于連接部所在平面且大體平行于接地部的主體部所在平面。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結合處向下撕裂有一饋線接入部。本實用新型多頻天線由于輻射部和連接部不在同一平面,輻射部可以設計較寬以增加輻射部結構強度而又不會增加多頻天線的整體高度,且饋線接入部可以在工業(yè)生產多頻天線時能使饋線更準確的接入理論饋點。
文檔編號H01Q13/00GK2874801SQ200520140520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王舒嬿, 洪振達, 戴隆盛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