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若干用于傳輸高速信號的電路板模組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隨著通訊與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需要用高密度電連接器于兩個電子設備間構建若干信號傳輸路徑。這種電連接器廣泛應用于服務器、路由器等類似需高速數據處理及通信的電子設備的內部連接系統中。
美國專利第6,171,115號及第6,267,604號揭示了一種設有若干單獨電路板的高速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包括前絕緣部,前絕緣部設有一前壁及上、下殼體,前壁包括延伸貫穿前壁的若干平行縫隙,上、下殼體包括與對應縫隙對齊的槽道;對接部,配接于前絕緣部并用以固持若干電路板,該對接部設有若干與縫隙相對應的狹槽及設于底壁且與縫隙相連通的開槽。每一電路板包括配接部及安裝邊,配接部超出前絕緣部的縫隙以與對接連接器相配接,安裝邊收容于對接部對應的開槽中。安裝邊設有通過焊接而固持于電路板上的導電端子,該導電端子延伸貫穿對接部的開槽以與電路基板電性連接。
然而,采用兩片狀絕緣本體來固持電路板模組這種方式不僅結構復雜,而且制造成本增加。此外,為了減小電磁干擾對電連接器的影響,必須提供額外的防電磁干擾裝置,這同樣將增加制造成本。
美國專利第5,672,064號、第5,702,258號及第5,980,321號揭示了一種采用金屬遮蔽殼體來減小電磁干擾的電連接器。
美國專利第5,702,258號揭示了一種模組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包括一金屬遮蔽殼體及配接于金屬遮蔽殼體上的若干端子模組。每一端子模組包括一絕緣本體,該絕緣本體設有第一遮蔽部及第二遮蔽部,第一遮蔽部與第二遮蔽部配合用以引導對接連接器的插入。
美國專利第5,980,321號揭示了一種高速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包括若干彼此堆疊的晶片及固持晶片于適當位置的金屬殼體。每一晶片包括遮蔽片及信號片兩部分。為了固持晶片而使其不旋轉,在金屬殼體及晶片之間設有三個卡扣點。此卡扣通過設在晶片上的凸起及設在金屬殼體上的對應的狹槽來達成。然而,由于凸起必須與狹槽分別精確對應,因此將增加電連接器的制造及組裝難度。此外,遮蔽片與信號片彼此間隔排列將減小有效的信號密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電連接器,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密度電連接器,其設有改進的金屬遮蔽殼體用以簡化電路板模組的定位。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密度電連接器,其設有改進的金屬遮蔽殼體用以引導對接連接器插入。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高密度電連接器包括設有基體及第一遮蔽片的絕緣本體、若干平行設置的電路板模組及扣持于絕緣本體上的金屬遮蔽殼體?;w設有若干平行槽道,第一遮蔽片自基體向前延伸。電路板模組固持于絕緣本體及金屬遮蔽殼體之間。每一電路板模組包括絕緣間隔部、與絕緣間隔部相配接且收容于絕緣本體對應槽道中的電路板及設于對應槽道中且與電路板機械及電性連接的壓接端子。金屬遮蔽殼體包括與第一遮蔽片相對的第二遮蔽片。電路板設有配接部,該配接部組設于第一遮蔽片及第二遮蔽片之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金屬遮蔽殼體遮蓋于電路板上且與絕緣本體可靠固持,從而達到良好的防電磁干擾效果。同時金屬遮蔽殼體設有第二遮蔽片,絕緣本體設有第一遮蔽片,兩者可以引導對接連接器的插入。該電連接器結構簡單、組裝方便,降低了制造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圖2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側視圖。
圖3為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沿圖3所示圓圈A所取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電路板模組省略壓接端子后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沿圖2A-A方向的剖視圖。
圖7為沿圖2B-B方向的剖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所使用電路板的第一側面的平面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所使用電路板的第二側面的平面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所使用壓接端子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金屬遮蔽殼體2、固持于絕緣本體1及金屬遮蔽殼體2間的若干電路板模組3及插設于電路板模組3中的插銷4。
絕緣本體1包括矩形基體10、自基體10一端的底部向前延伸的第一遮蔽片11、橫向貫穿絕緣本體1的穿槽17及設置于絕緣本體後端的若干穿孔16?;w10包括若干沿絕緣本體1縱向延伸的平行槽道13及若干與這些槽道13相連通并向下延伸貫穿基體10的通道14。第一遮蔽片11設有與相應的槽道13對齊的若干開槽15。穿槽17設有開口向上及開口向下的凹槽172、171(參圖6),該開口向上及開口向下凹槽172、171彼此間隔排列,其中穿槽17垂直方向與外部相通,水平方向與鄰近槽道13相通。
金屬遮蔽殼體2由一金屬片沖壓成型,其包括頂壁20及自頂壁20后邊緣向下延伸的后壁22。頂壁20設有一主體部200及自主體部200向前延伸的第二遮蔽片201。第二遮蔽片201包括自主體部200向前延伸的上片體2010及自上片體2010前邊緣向后彎折延伸的下片體2012。上片體2010與下片體2012彼此重疊。主體部200設有與第二遮蔽片201相鄰的若干開口202。后壁22設有若干扣持片220及自扣持片220向下延伸的若干定位腳222。這些扣持片220固持于絕緣本體1內對應的缺口中(未圖示),定位腳222插設于電連接器100所安裝的印刷電路板對應的穿孔中(未圖示)用以將電連接器100準確安裝于印刷電路板上。
電路板模組3以并排的方式堆疊。在本實施例中,除了圖3所示最左側的電路板模組,其他的電路板模組結構相同。請參閱圖5所示,最左側電路板模組3包括絕緣間隔部30、絕緣板32及收容于兩者之間的電路板組合34。絕緣間隔部30為一扁平片體,其包括設于第一側面用以收容電路板組合34的凹槽300、設于凹槽300內且水平延伸的定位柱303、設于絕緣間隔部30頂緣的T型凸起304、自絕緣間隔部30前端底緣向下延伸且設有一通孔307的片體306及自絕緣間隔部30后端底緣向下延伸的定位腳308。
請參閱圖3及圖8,電路板組合34包括電路板36及與電路板36機械及電性連接的若干壓接端子38。電路板36設有若干固持孔360,這些固持孔360用以收容絕緣間隔部30上對應定位柱303,從而將電路板組合34與絕緣間隔部30相固持。絕緣板32設有相同數量的穿孔320,這些穿孔320同樣用以收容絕緣間隔部30上對應定位柱303,從而將電路板組合34夾持于絕緣間隔部30及絕緣板32之間。
請參閱圖3、圖5及圖8,其它每一電路板模組3與最左側的電路板模組相似,差別在于其它電路板模組3未設有絕緣板32且凹槽300設于絕緣間隔部30的第二側面。每兩個相鄰的電路板模組3以并排的方式堆疊并通過一絕緣間隔部30上的延伸柱309與鄰近絕緣間隔部30上的凹槽310的配合來固持相鄰的電路板模組3。其中,每兩個絕緣間隔部30上設有一個T型凸起304。
電路板36設有延伸超出絕緣間隔部30前邊緣的配接部362及延伸超出絕緣間隔部30下邊緣的安裝部364。電路板36包括可由傳統電路板材料制成的絕緣基板(未標號)及設于基板上的信號線路370、接地線路372。該信號線路370及接地線路372用以提供從配接部362至安裝部364的電性路徑。每一電路板36設有一穿孔366及一前下緣365,穿孔366與絕緣本體1的穿槽17及絕緣間隔部30的通孔307相對齊,前下緣365收容于絕緣本體1的開槽15內。
請參閱圖5、6、7并結合參閱圖3,電路板模組3與金屬遮蔽殼體2相配接并組設于絕緣本體1中。其中,凸起304收容于對應的開口202中,定位腳308定位于穿孔16中,安裝部364插設于槽道13中。壓接端子38收容于絕緣本體1的通道14中并延伸超出絕緣本體1的底面用以插設于印刷電路板對應的穿孔中(未圖示)。當電路板模組3組接于絕緣本體1后,插銷4插入并貫穿絕緣本體1的穿槽17、絕緣間隔部30的通孔307及電路板36的穿孔366中用以準確定位電路板36的配接部362。金屬遮蔽殼體2的第二遮蔽片201與絕緣本體1的第一遮蔽片11平行且于垂直方向相隔一定距離。電路板36的配接部362組設于第一遮蔽片11及第二遮蔽片201之間。當金屬遮蔽殼體2的定位腳222與印刷電路板上的接地路徑(未圖示)電性連接時,金屬遮蔽殼體2可以有效防止電磁干擾。
圖8及圖9揭示了電路板36的兩側面。電路板36的第一側面301上交替設置有信號線路370及接地線路372,第二側面302上則只設有接地線路372。
每一電路板36的配接部362設有信號墊374及接地墊376。信號墊374與信號線路370電性連接,且只設于電路板36的第一側面301上。接地墊376與接地線路372電性連接,且設于電路板36的第一及第二側面301、302上。接地線路372穿過導電孔379以建立設置于電路板36兩側面的接地墊376之間的電性連接。
信號線路370成對設置于電路板36的第一側面301形成若干差分對。接地線路372設置于相鄰兩對差分對信號線路370之間。差分對信號線路370自相應的信號墊374延伸,其中信號墊374與內側緣375臨近。差分對信號線路370布置緊密以在相鄰兩對差分對之間留有足夠大的空間,從而減弱相鄰差分對之間的串音干擾。最下面的差分對在第二側面302設有線路39以減少長度并簡化線路路徑。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中,壓接端子38通過表面安裝技術固持于電路板36的安裝部364。下文將對此作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0并結合圖7所示,每一壓接端子38包括一干涉固持于絕緣本體1的通道14中的固持部380、自固持部380向上延伸并與電路板36的安裝部364表面焊接的接觸部382及自固持部380向下延伸以與印刷電路板(未圖示)電性連接的壓入型尾部384。接觸部382定位于固持部380的一側且設有向固持部380相對另一側延伸的凸起383。
請參閱圖8、圖9及圖10所示,電路板36的安裝部364設有收容壓接端子38的凸起383的上排圓形通孔377及設于安裝部364底緣用以收容壓接端子38固持部380頂端的下排半圓孔378。
圖4揭示了壓接端子38焊接于電路板36的安裝部364上的情形。安裝部364的第一側面301設有與對應信號線路370及接地線路372電性連接的焊接材料35。壓接端子38設于焊接材料35上,凸起38 3收容于圓形通孔377中,固持部380頂端收容于半圓孔378中。焊接材料35熔化后,其填充于凸起383與對應的圓形通孔377之間及固持部380與對應的半圓孔378之間。當焊接材料35冷卻凝固后,壓接端子38與電路板36的安裝部364可靠固持。由于借助圓形通孔377及半圓孔378這種方式使電路板36及壓接端子38之間達到可靠焊接,從而使電路板36可抵擋壓接端子38的高插入力。
金屬遮蔽殼體2與絕緣本體1的結合避免了采用絕緣本體的方式來固持電路板模組3,從而簡化了電連接器100的結構。同時絕緣本體1上的第一遮蔽片11及金屬遮蔽殼體2上的第二遮蔽片201可引導對接連接器(未圖示)的插入,確保了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間的準確、可靠配接。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具有基體的絕緣本體、若干平行設置的電路板、若干壓接端子及與絕緣本體相扣持的金屬遮蔽殼體,基體設有若干平行槽道,每一電路板包括與對接連接器對接的配接部及收容于絕緣本體對應槽道中的安裝部,每一壓接端子收容于基體中且與電路板機械及電性連接,其特征在于絕緣本體設有第一遮蔽片,金屬遮蔽殼體設有第二遮蔽片,電路板的配接部組設于第一遮蔽片及第二遮蔽片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片設有與對應槽道對齊的若干開槽,電路板設有收容于開槽中的前下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片與第二遮蔽片平行。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遮蔽殼體設有一頂壁,該頂壁設有一主體部,第二遮蔽片自主體部向前延伸。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蔽片包括自主體部向前延伸的上片體及自上片體前邊緣向后彎折延伸的下片體,上片體與下片體彼此重疊。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遮蔽殼體進一步設有一后壁,該后壁設有若干定位腳,定位腳插設于印刷電路板對應穿孔中。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若干絕緣間隔部,每一電路板與對應絕緣間隔部配接形成電路板模組。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遮蔽殼體于頂壁設有鄰近第二遮蔽片的若干開口,絕緣間隔部上設有收容于開口內的凸起。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兩相鄰的電路板模組通過設于絕緣間隔部上的延伸柱與設于相鄰絕緣間隔部上凹槽的配合實現并排堆疊。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一插銷,所述電路板設有穿孔,所述絕緣間隔部設有與電路板穿孔對齊的通孔,插銷插入絕緣本體、電路板的穿孔及絕緣間隔部的通孔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高密度電連接器,其包括具有基體及第一遮蔽片的絕緣本體、若干平行設置的電路板、若干壓接端子及與絕緣本體相扣持且設有第二遮蔽片的金屬遮蔽殼體,基體設有若干平行槽道,每一電路板包括與對接連接器對接的配接部及收容于絕緣本體對應槽道中的安裝部,每一壓接端子收容于基體中且與電路板機械及電性連接,電路板的配接部組設于第一遮蔽片及第二遮蔽片之間。第一遮蔽片及第二遮蔽片的設置不僅可以引導對接連接器的插入,而且可以簡化電路板模組的定位。
文檔編號H01R13/648GK2749122SQ200420013979
公開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2月5日
發(fā)明者約瑟夫·R·考桑斯蓋, 崇·H·易, 托德·M·哈蘭, 艾瑞克·D·鐘瑞特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