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及光拾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及光拾取裝置,尤其涉及能夠對光信 息記錄介質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的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及光拾
取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能夠利用波長4 0 0 nm左右的藍紫色半導體激光進行信息記 錄及/或再生(以下記"記錄及/或再生"為"記錄/再生")的高密度光盤系 統(tǒng)的研究和開發(fā)正在迅速進展。例如對于用NAO. 6 5、光源波長4 0 5 n m之規(guī)格進行信息記錄/再生的光盤、即所謂H D D V D(以下稱為H D ) 中直徑1 2 c m的光盤每1層能夠記錄1 5 ~ 2 0 G B的信息。又如對于用 NA 0. 8 5、光源波長4 0 5 n m之規(guī)格進行信息記錄/再生的光盤、即所 謂Blu- ray Disc(以下稱為B D)中直徑1 2 c m的光盤每1 層能夠記錄l 5-25 GB的信息。在本說明書中,稱這種光盤為"高密度 光盤"。
如果考慮到現(xiàn)在有記錄著各種各樣信息的DVD、 CD(小型盤)出售 之現(xiàn)狀,則希望盡可能用 一臺記錄再生裝置能夠對各種類型的光盤恰當?shù)剡M 行信息記錄/再生。并且,如果考慮到光拾取裝置被搭載于筆記本型電腦等中, 那么不僅僅需要具有對多種光盤的互換性,重要的是還必須進一步推進小型化。
光拾取裝置中如果能夠用單一物鏡實現(xiàn)不同光盤的互換使用,從實現(xiàn)小 型化來說則可謂優(yōu)選。但如果考慮到高密度光盤的規(guī)格,技術上實現(xiàn)物鏡通 用化則難度較高,有時導致成本上升。
高密度光盤中的B D ,其上采用0 . 1mm程度較薄的保護層("保護 層,,是指在光束入射的光盤信息記錄面上設有的透明層,也稱透明基板),這是為了抑制由于物鏡被高數(shù)值孔徑化而在光盤翹起和傾斜時所產(chǎn)生的彗
形像差,但正因如此保護層厚度與CD和DVD的大不相同,所以要求4吏用
使用任何一種光盤時,從光盤裝入驅動裝置,到能夠記錄/再生之狀態(tài)的等待 時間越短,驅動裝置產(chǎn)品的性能魅力越大。因此,希望光拾取裝置也具有高 速的互換應答性能。
另外,有一種所謂2層記錄DVD已為周知,它是從同一光束入射面?zhèn)?交替保護層、信息記錄層的2層疊層結構,由此將記憶容量提高到2倍左右。 尤其是在下 一代光盤系統(tǒng)中,因為使用比DVD還要高數(shù)值孔徑的物鏡,所 以如果想對上述2層記錄型光盤進行記錄/再生的話,在信息記錄層間聚焦跳 躍時,由于從光束入射面到各個信息記錄層的厚度不同,將會有較大的球面 像差發(fā)生。因此下一代光盤系統(tǒng)中,在信息記錄層間聚焦跳躍時,必須在進 行物鏡聚焦的同時進行球面像差的修正。
另外還存在一個問題,即光盤保護層厚度誤差引起產(chǎn)生的球面像差妨 礙恰當?shù)挠涗浖?或再生。該球面像差與物鏡數(shù)值孔徑的4次方成比例地發(fā) 生。數(shù)值孔徑比較小的以往的CD、 DVD時,因為保護層厚度誤差引起的球 面像差發(fā)生量十分小所以不需要特別的球面像差修正。而物鏡數(shù)值孔徑變大 時,例如以數(shù)值孔徑為O. 8 5時,保護層厚度誤差的允許值則嚴格到凄史iii m程度,如果考慮到光拾取裝置的殘留球面像差和光盤介質的量產(chǎn)性,則可 謂優(yōu)選光拾取裝置具備球面像差修正功能。在必需以實時處理修正光盤保護 層厚度誤差引起的球面像差時,要求球面像差修正手段較高的應答性。
另外,在用折射率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物鏡構成物鏡時,因為球面^f象差 相應于溫度變化而劣化,所以也必須進行修正。在對不同種類的光盤分別能 夠互換地進行信息記錄/再生的光拾取裝置中,要求解決上述這些問題并實現(xiàn) 小型低成本。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一種具備光束擴展器的聚光光學系統(tǒng)被提案,該 光束擴展器由正透鏡和負透鏡組成,其中至少一個能夠沿光軸移動。但是光 拾取裝置大多數(shù)被配置在非常狹小的空間內,在這種光拾取裝置中用怎樣的 驅動手段來驅動構成光束擴展器之要素的透鏡則成為問題。專利文獻l中公 開了一種利用壓電元件在光軸方向驅動準直透鏡的結構。專利文獻1:特開2005-302118號/>才艮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欲解決的課題
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即使在光拾取裝置中組裝在光軸方向能夠驅動的準直透 鏡,也有得不到所望性能的情況。也就是說,不管透鏡廠家以多高性能提供 高精度的透鏡,也不管傳動裝置廠家以多高性能提供高精度的驅動單元,在 光拾取裝置廠家將它們組裝到光拾取裝置中去時,總有產(chǎn)生信號誤檢出的情況。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以往技術的問題點,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拾取裝置的制 造方法以及光拾取裝置,其中備有能夠高精度高速修正像差的像差修正手 段,能夠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
用來解決課題的手段
技術方案1記載的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該光拾取裝置備有具備2 個光學面的光學元件;支撐所述光學元件的光學元件支架;在光軸方向導向 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2根導向軸;在光軸方向驅動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傳動 裝置;具有直接或間接支撐所述導向軸及所述傳動裝置之基準臺的驅動單 元;光拾取裝置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光學元件的至少1個所述光學面有中心標志,
所述基準臺具有與所述導向軸平行的基準面,
包括下述工序
在所述光學元件支架上把所述光學元件配置成在使所述光學元件支架 沿所述導向軸移動時,所述光學元件的光學面上被付與的中心標志與所述基 準臺的所述基準面成所定的關系;
到所述光拾取裝置的基準面進行固定。
光拾取裝置至少備有驅動單元和被裝在驅動單元中的光學元件。驅動單 元備有支撐光學元件的光學元件支架、在光軸方向導向光學元件支架的2根 導向軸、在光軸方向驅動光學元件支架的傳動裝置、直接或間接支撐導向軸及傳動裝置的基準臺。"直接或間接支撐"是指基準臺支撐導向軸及/或傳 動裝置時,可以不中介其他部件也可以中介其他部件之意思。
通過使驅動單元的基準臺的基準面碰到光拾取裝置的基準面進行固定, 在光拾取裝置內定位驅動單元。
本發(fā)明者通過銳意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被光學元件支架支撐的光學元件的光 軸與光拾取裝置的光軸不一致,所以不能發(fā)揮所望的光學特性。根據(jù)上述見 解,作為對策,構成了本發(fā)明。更具體的是,通過在光學元件的至少1個光
準臺的基準面成所定關系地在光學元件支架上配置光學元件,使配置了光學 元件的驅動單元的基準臺的基準面碰到光拾取裝置的基準面進行固定,這 樣,能夠在使光學元件的光軸與光拾取裝置的光軸一致的狀態(tài)下,在光拾取 裝置中簡單地定位驅動單元,能夠安定進行光學元件的驅動。
這里的所謂"光學元件的光學面上標有的中心標志與驅動單元的基準臺 的基準面成所定關系"是指優(yōu)選驅動單元的基準臺的基準面與中心標志在 導向軸垂直方向的距離是預先定出的所定距離。該所定距離是為了使光學元 件的光軸與從光拾取裝置光源射出的主光線的光軸一致而定出的距離。優(yōu)選 使光學元件支架沿導向軸移動時在任何一個位置上,驅動單元的基準臺的基 準面與中心標志在導向軸垂直方向的距離都是不變的所定距離。
驅動單元的基準臺的基準面是平面,光拾取裝置的基準面也是平面。使 基準臺的基準面碰到光拾取裝置的基準面進行固定。這樣能夠使光拾取裝置 的基準面與中心標志的導向軸垂直方向的距離也為預先定出的所定距離。
中心標志是設在光學元件的光學面中心(光學元件的光軸)上的、能夠 用目視識別的標志。中心標志可以不設在光學面的正中中心上,但是中心標 志與光學元件的光軸的距離必須保持一定。優(yōu)選中心標志的大小程度不影響 光學性能,并且可以用染料和顏料形成,也可以在成型時形成凹凸部。
本發(fā)明的光學元件優(yōu)選為耦合透鏡(包括準直透鏡),但也可以是物4竟。 光學元件為耦合透鏡時,設中心標志對光學性能的影響小所以優(yōu)選。光學元 件可以是2個光學面都是折射面的標準透鏡,也可以是至少l個光學面上具 有衍射構造等光程差付與構造的透鏡,但是從中心標志的良好識別性之觀點 出發(fā),優(yōu)選標準透鏡。光學元件支架只要能夠支撐光學元件,對材質和形狀沒有特殊限制,^f旦 從輕量化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塑料原料的圓筒形狀,在內側支撐光學元件。
技術方案2記載的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是技術方案1中記載的發(fā)明,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臺的所述基準面包括與所述導向軸平行并且相交的第
1個面和第2個面,所述中心標志距離所述第1個面的導向軸垂直方向的3巨 離和距離所述第2個面的導向軸垂直方向的距離,與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位 置無關,保持不變。
這樣能夠邊抑制光學元件光軸的搖晃邊進行光學元件的驅動。
優(yōu)選基準臺的基準面的第1個面和第2個面垂直。另外,光拾取裝置的 基準面也具有相交的第1個面和第2個面,優(yōu)選使基準臺的第1個面和光拾 取裝置的第1個面碰到,且基準臺的第2個面和光拾取裝置的第2個面碰到。 優(yōu)選光拾取裝置的第1個面、第2個面相交的角度,與基準臺的第l個面、 第2個面的相交的角度相等。
技術方案3記載的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是技術方案1或2中記載的 發(fā)明,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備有為電機變換元件的所述傳動裝置、被 固定在所述電機變換元件一端的驅動部件、與所述光學元件支架連結且被支 撐為能夠在所述驅動部件上移動的可動部件,通過使所述電機變換元件在伸 縮方向改變速度反復伸縮,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
本發(fā)明中使用的傳動裝置優(yōu)選采用壓電傳動裝置等電機變換元件,但也 可以是音頻線圈馬達等馬達。
技術方案4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備有具備2個光學面的光學元件;支 撐所述光學元件的光學元件支架;在光軸方向導向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2才艮 導向軸;在光軸方向驅動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傳動裝置;具有直接或間接支 撐所述導向軸及所述傳動裝置之基準臺的驅動單元;光拾取裝置的特征在 于,
所述光學元件的至少1個所述光學面上被付與中心標志, 所述基準臺具有與所述導向軸平行的基準面,
在所述光學元件支架上所述光學元件被配置成在使所述光學元件支架 沿所述導向軸移動時,所述光學元件的光學面上被付與的中心標志與所述基準臺的所述基準面成所定的關系,
到所述光拾取裝置的基準面固定著。
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在光學元件的至少1個光學面上標上中心標志,在光
學元件支架上光學元件被配置成在使光學元件支架沿導向軸移動時,光學 元件的光學面上標有的中心標志與驅動單元的基準臺的基準面成所定關系, 另外,使配置了光學元件的驅動單元的基準臺的基準面碰到光拾取裝置的基 準面固定,這樣,能夠在使光學元件的光軸與光拾取裝置的光軸一致的狀態(tài) 下,在光拾取裝置中簡單地定位驅動單元,能夠安定地進行光學元件的驅動。 技術方案5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4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征在
第2個面,所述中心標志距離所述第1個面的導向軸垂直方向的距離和距離 所述第2個面的導向軸垂直方向的距離,與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位置無關保
持不變。
技術方案6記載的光拾取裝置,是技術方案4或5中記載的發(fā)明,其特 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備有為電機變換元件的所述傳動裝置、被固定在所述 電機變換元件一端的驅動部件、與所述光學元件支架連結且被支撐為能夠在 所述驅動部件上移動的可動部件,通過使所述電機變換元件在伸縮方向改變 速度反復伸縮,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
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及光拾取裝置,其中 備有能夠高精度高速修正像差的像差修正手段,能夠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及
/或再生。
圖1:第1實施方式光拾取裝置的結構概略俯視圖。
圖2:圖1的結構在箭頭II方向看到的圖。
圖3:驅動準直光學系統(tǒng)C 0 L的驅動單元CU立體圖。
圖4:疊積多個壓電陶瓷PE、在其間并列連接電極C之結構的疊層型壓電傳動裝置P Z立體示意圖。
圖5 (a)、圖5 (b):施加到壓電傳動裝置P Z上的電壓脈沖波形示意圖。
符號說明
ACT 物鏡傳動機構 B 底座
B S 光束整形元件
C〇L 準直光學系統(tǒng)
C P L 耦合透鏡
C U 驅動單元
D1 衍射元件
D 2 衍射元件
DBS二向色性分光器
D C 驅動回3各
D S 驅動軸
G S 導向軸
LHD 光學元件支架
LHD1 光學元件支架
LHD2 光學元件支架
H L 開孔
HWP X/ 2波片
L 透鏡
L 1 透鏡
L 2 透鏡
L 3 透鏡
L D 1 半導體激光
L D 2 半導體激光L D 3 半導體激光 LPM 激光功率監(jiān)視器 M反光鏡 M L 監(jiān)視透鏡 B J 物鏡 OD 1 光盤 〇D 2 光盤 〇D 3 光盤 PBS 偏振分光器 PD 光斗全出器 PE 壓電陶資 P S 位置傳感 P Z 壓電傳動裝置 QWP X/ 4波片 S L 傳感透鏡 W 1 、 W 2 壁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l是能夠對保護層厚度不同的光 信息記錄介質B D或H D 、 D V D及C D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再生的本實施 方式光拾取裝置的結構概略俯視圖。圖2是本實施方式從箭頭II方向看到的 側面圖。本實施方式中,聚光光學系統(tǒng)包括物鏡OB J及準直光學系統(tǒng)CO L。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在同一插件中收容了或在同一吸熱器上固定了為第 2光源的第2半導體激光LD 2和為第3光源的第3半導體激光LD 3的所 謂2激光1插件,但也可以個別配置半導體激光。本實施方式中,準直透鏡 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光學元件。
對第l光盤OD 1 (例如B D或HD )進行信息記錄^/或再生時,在圖 1的光拾取裝置中,從光源波長3 5 0 - 4 5 0 nm的半導體激光LD l(第i光源)射出的光束在光束整形元件B s光束形狀^:整形,并且穿過第i書亍
射元件D1被分離成記錄再生用的主光束和跟蹤出錯信號檢出用的副光束, 然后在二向色性分光器D B S被反射,在偏振分光器P B S被反射,穿過準 直光學系統(tǒng)COL被變換成平行光束,然后入射到反光鏡M上。有關發(fā)散度 變更手段的準直光學系統(tǒng)C O L的動作在后面敘述。
圖2中,入射到反光鏡M的光束的一部分透過反光鏡后穿過監(jiān)視透鏡M L,入射到激光功率監(jiān)視器L PM,被用于激光功率的監(jiān)視。而入射到反光 鏡M的光束的其余部分在反光鏡M被反射,穿過X/ 4波片QWP后入射到 物鏡OB J (本實施方式中由2個元件構成,但l個也可以)上,然后聚光 于光盤OD 1的信息記錄面R 1 (保護層厚度O. lmm或O. 6 mm )。
在信息記錄面R1經(jīng)信息槽調制了光強度的反射光束再次穿過物鏡O B J、 X/4波片QWP,在反光鏡M被反射,然后穿過準直光學系統(tǒng)CO L,并穿過偏振分光器PB S,被傳感透鏡S L聚光于光檢出器PD的受光 面。利用光檢出器PD的輸出信號,能夠得到光盤OD l上信息記錄著的信 息的讀取信號。
檢出在光檢出器PD上的斑點的形狀變化、位置變化的光量變化,進行 聚焦檢出和跟蹤檢出。根據(jù)該檢出,物鏡傳動機構ACT的聚焦傳動裝置及 跟蹤傳動裝置連同光學元件支架LHD—起移動物鏡O B J ,以使第1半導 體激光LDl射出的光束在光盤OD1的信息記錄面Rl上恰當成像。
對第2光盤OD2 (例如D VD )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時,在圖1 的光拾取裝置中,從光源波長6 0 0 - 7 0 0 nm的半導體激光LD 2射出 的光束從2激光1插件向外部射出后,穿過第2衍射元件D 2被分離成記錄 再生用的主光束和跟蹤出錯信號檢出用的副光束,在耦合透鏡C P L被調整 發(fā)散角,穿過X/2波片HWP、 二向色性分光器DBS,在偏振分光器P BS被反射,穿過準直光學系統(tǒng)COL被變換成平行光束,然后入射到反光 鏡M上。
圖2中,入射到反光鏡M的光束的一部分透過反光鏡后穿過監(jiān)視透鏡M L,入射到激光功率監(jiān)視器L PM,被用于激光功率的監(jiān)視。而入射到反光 鏡M的光束的其余部分在反光鏡M被反射,穿過X/ 4波片QWP后入射到 物鏡OB J上,然后聚光于光盤OD 2的信息記錄面R 2 (保護層厚度O. 6m m )。
在信息記錄面R 2經(jīng)信息槽調制了光強度的反射光束再次穿過物鏡O B J、 X/4波片QWP,在反光鏡M被反射,然后穿過準直光學系統(tǒng)CO L,并穿過偏振分光器PBS,被傳感透鏡S L聚光于光檢出器PD的受光 面。利用光檢出器PD的輸出信號,能夠得到光盤OD 2上信息記錄著的信 息的讀取信號。
檢出在光檢出器PD上的斑點的形狀變化、位置變化的光量變化,進行 聚焦檢出和跟蹤檢出。根據(jù)該檢出,物鏡傳動機構A C T的聚焦傳動裝置及 跟蹤傳動裝置連同光學元件支架LHD—起移動物鏡O B J ,以使第2半導 體激光LD 2射出的光束在光盤0D 2的信息記錄面R 2上恰當成像。
對第3光盤O D 3 (例如C D )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時,在圖1的光 拾取裝置中,從光源波長7 5 0 - 8 5 0 nm的半導體激光LD 3射出的光 束從2激光1插件向外部射出后,穿過第2衍射元件D 2被分離成記錄再生 用的主光束和跟蹤出錯信號檢出用的副光束,在耦合透鏡C P L被調整發(fā)散 角,穿過X/ 2波片HWP、 二向色性分光器DB S,在偏振分光器P B S 被反射,穿過準直光學系統(tǒng)C L被變換成平行光束,然后入射到反光鏡M 上。
圖2中,入射到反光鏡M的光束的一部分透過反光鏡后穿過監(jiān)視透鏡M L,入射到激光功率監(jiān)視器L PM,被用于激光功率的監(jiān)視。而入射到反光 鏡M的光束的其余部分在反光鏡M被反射,穿過X/ 4波片QWP后入射到 物鏡O B J上,然后聚光于光盤OD 3的信息記錄面R 3 (保護層厚度1 . 2 mm )。
在信息記錄面R 3經(jīng)信息槽調制了光強度的反射光束再次穿過物鏡O B J、 X/4波片QWP,在反光鏡M被反射,然后穿過準直光學系統(tǒng)CO L,并穿過偏振分光器PBS,被傳感透鏡S L聚光于光檢出器PD的受光 面。利用光檢出器PD的輸出信號,能夠得到光盤OD 3上信息記錄著的信 息的讀取信號。
檢出在光;f企出器P D上的斑點的形狀變化、位置變化的光量變化,進行 聚焦檢出和跟蹤檢出。根據(jù)該檢出,物鏡傳動機構ACT的聚焦傳動裝置及 跟蹤傳動裝置連同光學元件支架LHD—起移動物鏡OB J,以使 3半導體激光LD 3射出的光束在光盤OD 3的信息記錄面R 3上恰當成像。
圖3是驅動準直光學系統(tǒng)COL的驅動單元CU立體圖。圖3中,底座 (基準臺)B備有從兩端向上方伸出的壁W1、 W2。導向軸GS延伸,連 結壁W1、 W2 (剖開作圖示)的上端附近。壁W1、 W2上分別形成了開 孔HL,光束在其中穿過。
透鏡L 1、 L 2由光學元件支架LHD 1支撐外周,蓋住壁W1的開孔 H L被粘住。優(yōu)選在裝配透鏡L 1、 L 2時采用自動準直儀,盡量抑制相對 光拾取裝置光軸(基準軸)的位移和傾斜。
而作為光學元件的為準直透鏡的透鏡L 3由光學元件支架L HD 2支 撐外周。又兼可動部件的光學元件支架LHD 2備有與導向軸G S系合的系 合部H D a和受驅動力的連結部H D b 。透鏡L 3的一個光學面的中心上形 成了中心標志CM。
連結部HD b上設有與又兼導向軸的驅動軸D S相接的槽,上面裝有板 彈簧S G。為驅動部件的驅動軸D S被配置在連結部HD b和板彈簧S G之 間,被板彈簧S G的推力適度推壓。驅動軸D S的壁W 1側設有縫隙,另一 端貫通壁W2連結在為電機變換元件的壓電傳動裝置P Z上。壓電傳動裝置 P Z有固定部B h ,在W2的外面通過粘結等固定在底座B上。
底座B上配置著外部驅動回路,通過配線H施加電壓(沒有圖示),用 來從磁(或光)檢出連結部HD b移動量的沒有圖示的編碼器(位置檢出手 段,例如可以在導向軸GS上配置磁信息,在系合部HD a上設讀取頭等) 接收信號,控制驅動壓電傳動裝置P Z 。壓電傳動裝置P Z 、驅動軸D S 、 連結部HD b 、板彈簧S G構成驅動手段。驅動回路也可以配置在底座B上, 通過配線連結。
壓電傳動裝置P Z是疊層用P Z T (鋯石/鈥酸鉛)等形成的壓電陶瓷而 成。壓電陶資具有晶體點陣內的正電荷的重心和負電荷的重心不一致而自身 極化,在其極化方向上施加電壓會伸展之特性。但是壓電陶瓷在該方向的變 形量微小,利用該變形量來驅動被驅動部件是困難的,所以如圖4所示疊積 多個壓電陶資P E并在其間并列連接電極C之結構的疊層型壓電傳動裝置 PZ,作為實用型被提供。本實施方式中,使用該疊層型壓電傳動裝置P Z 作為驅動源。接下去,對該光學系統(tǒng)單元CU的透鏡L 3的驅動方法作說明。疊層型 壓電傳動裝置P Z在電壓施加時的變位量小,但產(chǎn)生力大,應答性敏銳。因 此, 一旦施加如圖5 ( a )所示上升急劇下降緩慢的略鋸齒形波形脈沖電壓, 則壓電傳動裝置PZ在脈沖上升時急劇伸長、下降時比上升時緩慢收縮。壓 電傳動裝置P Z伸長時,驅動軸D S被其沖擊力向圖3里側(壁W1側)推 進,而支撐透鏡L 3的光學元件支架LHD 2的連結部HD b和板彈簧S G 由于慣性而不與驅動軸D S—起移動,與驅動軸D S之間產(chǎn)生滑動停留在原 來位置上(也有稍^f鼓移動的情況)。相反脈沖下降時,與上升時相比驅動軸 DS緩慢返回,所以連結部HDb和板彈簧SG相對驅動軸D S不滑動,而 是與驅動軸D S —起向圖3跟前側(壁W 2側)移動。也就是說,通過施加 頻率被設定在數(shù)百到數(shù)萬赫茲的脈沖,能夠使光學元件支架LHD 2以所望 的速度連續(xù)移動。由上述可知,如果施加如圖5(b)所示上升緩慢下降急 劇的脈沖,則能夠使光學元件支架LHD 2向相反方向移動。尤其只要導向 軸GS筆直,光學元件支架LHD 2在光軸方向精度良好地移動,相比驅動 引起產(chǎn)生光軸偏移時,能夠有效地抑制像差劣化。
本實施方式的光拾取裝置能夠對高密度DVD、 DVD、 CD3種不同 種類的光盤進行信息記錄A/或再生。由于光盤保護層厚度不同,信息記錄面 上有聚光的球面像差發(fā)生。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與所使用的光盤相應,使準 直光學系統(tǒng)COL的透鏡L 3在光軸方向移動,改變穿過光束的發(fā)散角,在 修正了上述球面像差的狀態(tài)下,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并且本實施方式的 驅動手段成本較低結構小型,所以有利于光拾取裝置的低成本化小型化。
另外有種光盤上設有2層信息記錄面。這種光盤的信息記錄面由于保護 層厚度不同所以聚光在信息記錄面上的光束中發(fā)生球面像差。此時根據(jù)本發(fā) 明,通過與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的信息記錄面相應,使準直光學系統(tǒng)CO L的透鏡L 3在光軸方向移動,改變穿過光束的發(fā)散角,在修正了上述球面 像差的狀態(tài)下,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本實施方式的驅動手段因為具有高 應答性,所以例如在搭載于電腦的光拾取裝置中,對2層結構的DVD等進 行隨機存取時也足夠能夠應付。并且,光盤每轉1周因保護層厚度不均勻引 起的球面像差,也能夠通過用高應答速度驅動透鏡L 3來適當修正。
物鏡OB J由相對溫度變化的折射率變化較大的塑料原料形成時,大氣溫度變化導致在光盤信息記錄面上聚光的光束中產(chǎn)生球面像差。上述情況
時,通過根據(jù)沒有圖示的溫度傳感發(fā)出的信號,使準直光學系統(tǒng)COL的透 鏡L3在光軸上移動,改變穿過光束的發(fā)散角,能夠在修正了上述球面像差 的狀態(tài)下,進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
上述像差修正也可以如下進行C P U等CN4企出手段(沒有圖示)根 據(jù)接受光盤信息記錄面反射光的光檢出器PD發(fā)出的信號,算出CN,從C N的劣化程度檢出像差,向驅動回路(沒有圖示)傳送指示,向減小像差的 方向控制驅動壓電傳動裝置P Z 。
接下去對驅動單元CU的裝配方法(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作說明。 底座(基準臺)B備有與導向軸平行的基準面。具體地說,用剖面線所示的 第1個面P 1和為底座反面的第2個面P 2是底座的基準面。第1個面P 1 和第2個面P2為垂直。先在前工序中,在準直光學系統(tǒng)C0L的透鏡L 3 上標中心標志CM,然后將其嵌入光學元件支架LHD 2并粘結。優(yōu)選光學 元件支架LHD 2的內徑僅略^f效大于透鏡L 3的外徑。這樣在光學元件支架 LHD 2上容易裝配透鏡L 3 ,而光學元件的光軸與光源的光軸卻容易出現(xiàn) 偏移,但因為如后面將要敘述的那樣是以中心標志為基準將透鏡L 3裝配到 驅動單元CU中,所以即使光學元件支架LHD 2與透鏡L 3容易發(fā)生偏移 也不成問題。
在此,以透鏡L 3上標有的中心標志CM位于離開第1個基準面P l預 定距離A x F 、離開第2個基準面P 2預定距離△ y F地透鏡被裝入光拾取 裝置時,中心標志與第l個光軸方向位置(圖3中實線所示的位置)為一致。 而實際上透鏡L 3上標有的中心標志C M距離第1個基準面P 1預定距離△ x 、距離第2個基準面P 2距離△ y 。中心標志C M相對基準面的位置可以 釆用CCD等光學性檢出。
為了使A x=AxF、 Ay=AyF,在光學元件支架內調整透鏡的位 置并粘結。光靠在光學元件支架內調整透鏡位置達不到Ax=AxF、 Ay =△ y F時,也可以調整光學元件支架的位置,以-使?jié)M足A x = △ x F、 △ y = △ y F 。
△ x F或A y#A y F時,可以判斷為準直光學系統(tǒng)C O L的透鏡
L 3在光軸方向驅動將產(chǎn)生搖晃(光軸垂直方向的位移)。在此,使導向軸G S及驅動軸D S相對第1個基準面P 1或第2個基準面P 2位移、且位移量正好相當于(Ax-AxF)或(Ay-AyF)。再次測定,△ x#A xF或A y#A y F時,進行同樣再調整。反復同樣調整,當Ax-AxF、Ay = A y F時,可以另加固定導向軸及驅動軸之工序。于是無論透鏡L 3光軸方向位置如何,光軸的搖晃消除,能夠得到所望的光學特性。
使裝有上述被調整好之光學元件的驅動單元的第1基準面P 1和第2基準面P 2 ,碰到光拾取裝置的相互垂直的第1基準面和第2基準面,進行固定,這樣能夠容易地制造光源的光軸和透鏡的光軸一致的光拾取裝置。
以上參照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被解釋為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可以進行適宜變更和改良。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該光拾取裝置備有具備2個光學面的光學元件;支撐所述光學元件的光學元件支架;在光軸方向導向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2根導向軸;在光軸方向驅動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傳動裝置;具有直接或間接支撐所述導向軸及所述傳動裝置之基準臺的驅動單元;光拾取裝置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光學元件的至少1個所述光學面有中心標志,所述基準臺具有與所述導向軸平行的基準面,包括下述工序在所述光學元件支架上把所述光學元件配置成所述光學元件的光學面上被付與的中心標志與所述基準臺的所述基準面成所定的關系;使配置了所述光學元件的所述驅動單元的所述基準臺的所述基準面碰到所述光拾取裝置的基準面進行固定。
2. 如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臺的所述基準面包括與所述導向軸平行并且相交的第1個面和第2個面,所述中心標志距離所述第1個面的導向軸垂直方向的距離和距離所述第2個面的導向軸垂直方向的距離,與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位置無關保持不變。
3. 如權利要求1或2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備有為電機變換元件的所述傳動裝置、被固定在所述電機變換元件一端的驅動部件、與所述光學元件支架連結且被支撐為能夠在所述驅動部件上移動的可動部件,通過使所述電機變換元件在伸縮方向改變速度反復伸縮,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
4. 一種光拾取裝置,備有具備2個光學面的光學元件;支撐所述光學元件的光學元件支架;在光軸方向導向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2根導向軸;在光軸方向驅動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傳動裝置;具有直接或間接支撐所述導向軸及所述傳動裝置之基準臺的驅動單元;光拾取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學元件的至少1個所述光學面上被付與中心標志,所述基準臺具有與所述導向軸平行的基準面,在所述光學元件支架上所述光學元件;陂配置成所述光學元件的光學面上被付與的中心標志與所述基準臺的所述基準面成所定的關系,到所述光拾取裝置的基準面固定。
5. 如權利要求4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臺的所述基準面包括與所述導向軸平行并且相交的第l個面和第2個面,所述中心標志距離所述第1個面的導向軸垂直方向的距離和距離所述第2個面的導向軸垂直方向的距離,與所述光學元件支架的位置無關保持不變。
6. 如權利要求4或5中記載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備有為電機變換元件的所述傳動裝置、被固定在所述電機變換元件一端的驅動部件、與所述光學元件支架連結且^f皮支撐為能夠在所述驅動部件上移動的可動部件,通過使所述電機變換元件在伸縮方向改變速度反復伸縮,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光拾取裝置的制造方法及光拾取裝置,其中備有能夠高精度高速修正像差的像差修正手段,能夠恰當?shù)剡M行信息記錄及/或再生。驅動單元(CU)的基準臺具有基準面(P1、P2),該基準面(P1、P2)與將光學元件支架(LHD2)向光軸方向導向的導向軸(GS、DS)平行,在所述光學元件支架(LHD2)上配置所述所述光學元件(L3),以使在光學元件(L3)的光學面上附有的中心標記(CM)相對所述基準臺(B)的所述基準面(P1、P2)成為規(guī)定的關系,并且,將配置所述光學元件(L3)的所述驅動單元(CU)的所述基準臺(B)的所述基準面(P1、P2)與光拾取裝置的基準面抵接固定。由此,能夠容易地使光源的光軸與光學元件(L3)的光軸一致。
文檔編號G11B7/22GK101647067SQ200880008678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野村英司 申請人:柯尼卡美能達精密光學株式會社